- 項脊軒志教案 推薦度:
- 《項脊軒志》教案 推薦度:
- 《項脊軒志》的教案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項脊軒志教案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項脊軒志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項脊軒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xiàn)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表現(xiàn)深摯的感情。
[媒體設(shè)計]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敘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fā)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
二.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后8次考進士落第,于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余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由于為官正直,不與上級官吏和地方豪紳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實降為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頗受委屈。后由大學士高拱保薦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內(nèi)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學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覽群書,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造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一反當時“文必秦漢”的理論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義風尚。歸有光與王填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以神味見長,尤善以家庭瑣事寄托真情!俄椉管帯贰断儒侣浴贰逗ㄔ嶂尽窞榇,他的作品對清代桐城派散文影響很大,本單元的《登泰山記》(姚鼐)與本文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解題: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四.聽錄音,正音正句讀:1.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A 滲漉(shenlu) 欄楯(shun) 兀(wu)坐 修葺(qi)B 斑駁(bo) 異爨(cuan) 老嫗(yu) 汝姊(zi)C 闔(he)門 長號(hao) 偃(yan)仰 婢(bi)女D 扃牖(jiongyou) 呱呱(gu) 門扉(fei) 象笏(hu)
.斷句練習:判斷下列各句斷句是否準確。1.日過午/已昏 2.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3.雞/棲于廳 4.吾家/讀書久不效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6.述諸/小妹語 7.然/自后/余多在外正確的是:1.3.5.7
五.講解第一段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答:判斷句,用來判斷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屬性或?qū)儆谑裁捶秶木渥印Wg文中,能翻譯出“是”,相關(guān)內(nèi)容一定做謂語。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表判斷的詞有:①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②用“者”“也”表示,其句式為“……者,……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③用“者”表示,句式為“……者,……”,如“陳軫者,游說之士”;④用“是、乃、為、即、則、非、亦、必、誠、皆、本”等詞語表示,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⑤不用標志,直接用主語和賓語組合,如“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2.“室僅方丈”中“方丈”一詞是何意思?答:“方丈”是一丈見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這個詞也另外用來指佛寺或道觀中主持住的房間,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3.“使不上漏”、“雨澤下注”和“以當南日”中“上”“下”“南”幾個方位詞的用法是否相同?答:“上”“下”是名詞做狀語,意思是“從上面”“向下”;而“南”還是名詞,做定語。4.指出下列詞語在各句中的用法。①以A 以當南日 B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C 臣是以無請也 D 以嚙人,無御之者②勝A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B 予觀乎巴陵勝狀C 何可勝道也哉 D 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E 勝負之數(shù),或未易量③時A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B 小鳥時來啄食C 秦時與臣游 D 謹食之,時而獻焉5.“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包含什么文化常識?答:“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記時,往往以兩個數(shù)字的乘積表示應(yīng)有的數(shù)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為十六歲!肮鹩啊敝冈掠,神話傳說,月中有桂花樹,所以用桂代月。
六.朗讀本段,邊讀邊翻譯。
第 二 教 時
一.第二段:1.“然余居于此”中“然”和“居”應(yīng)怎樣理解?答:然,但是,表轉(zhuǎn)折;居的用法是居住,作動詞,它的其它用法還有:①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③居官守法 ④二者必居其一⑤昂其值,居為奇貨 ⑥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意思:①經(jīng)過 ②處于 ③當,任 ④占據(jù) ⑤存儲 ⑥坐
2.本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答:起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多可喜”轉(zhuǎn)景入畫,“多可悲”點人事興衰。
二.分析第三段(一)分析第一層1.釋義:①先是:即“先于是”,在此以前。②……為一:成為整體,“一”是數(shù)詞作名詞。③“而”的用法:A 墻往往而是 B 客逾庖而宴C 呱呱而泣 D 而庭階寂寂E 某所,而母立于茲 F 余扃牖而居
釋義:A修飾連詞,“地” B順接連詞 C修飾連詞 D轉(zhuǎn)折連詞 E“爾”,你 F修飾連詞④東犬西吠:西,名詞作狀語,向西。2.“雞棲于庭”是什么句式?狀語后置句式。棲,讀音同“期”,居住,停留。3.本層寫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感情基調(diào)?答:寫與諸父飲,后庭院一再變遷,家境沒落,表現(xiàn)一個“悲”字。
。ǘ┓治龅诙䦟1.嫗:老婦人。2.乳二世:乳,名詞做動詞,喂乳。3.“厚”的用法:①先妣撫之甚厚 ②水之積不厚③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④遂厚葬之意思:①好 ②深 ③忠厚 ④優(yōu)厚4.“先”的用法:①爭先恐后 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③先天下之憂而憂 ④先妣嘗一至⑤先達德隆望重意思:①前面 ②率先 ③在……之前 ④逝世的 ⑤前輩
5.“所”的用法;①某所,而母立于茲 ②魚我所欲也③若屬皆且為所虜 ④所以動心忍性意思:①地方 ②……的東西 ③被 ④用來……的方法
6.分析:試概括本層的主要內(nèi)容。答:本層簡間接追述往事,表達對母親的懷念。
。ㄈ┓治龅谌龑1.束發(fā):古人男子十五歲要把頭發(fā)束起來,表示成丁。2.“過”的用法:
①大母過余 ②非寡人之過也
、圻^故人莊 ④有過之,無不及
、葸^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從軒前過
意思:①看望 ②過失 ③拜訪 ④超過 ⑤犯錯誤 ⑥經(jīng)過
3.“若”的用法
、倬貌灰娙粲 ②仿佛若有光
、坂淙艉s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
、莶凰级,童子不若
意思:①你 ②像 ③像……一樣 ④至于 ⑤比得上
4.“效”的用法
、傥峒易x書久不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鬯褂帽б ④東施效顰
意思:①成功 ②任務(wù) ③效果 ④效仿
5.“當”的用法:
、偎杖戤斢弥 ②以當南日
、勰咎m當戶織 ④今當遠離
、萜旃南喈 ⑥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甙膊疆斳 ⑧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意思:①一定②“擋”,遮擋③對著④將要⑤對等⑥把守⑦當作⑧如果
6.分析:本層寫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寫自己懷才不遇,表現(xiàn)了愧對親人的思想感情。
四.讀本段文句,指譯難句,板書總結(jié)。(略)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分析最后三個自然段,并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分析第四段:
1.“故”的用法:
、佘帠|故嘗為廚 ②公問其故
、蹨毓识 ④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莨蔬h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⑥此物故非西產(chǎn)
、呷諗辔迤,大人故嫌遲
意思:①從前②緣故③舊的④老交情⑤所以⑥本來⑦仍然,還
2.“殆”的用法
、俅猩褡o者 ②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③思而不學則殆 ④喪失殆盡
意思:①大概②危險③“怠”,懶惰④幾乎,差不多
3.分析:試概括本段內(nèi)容。
答:本段敘寫自己閉門苦讀和項脊軒四遭火災(zāi)未焚毀的往事。
二.分析最后兩段。
1.“為”的用法:
、儆嗉葹榇酥 ②庭中始為籬
、畚釓陌逋庀酁榇饝(yīng) ④軒東故嘗為廚
、荻鵀榍厝朔e威之所劫 ⑥竊為大王不取也
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⑧唯弈秋之為聽
、峤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何辭為 ⑩為富不仁
、賹憿谧觫圩鳍茏鳛棰荼虎拚J為⑦替⑧賓語前置的標志⑨是;呢⑩為了
2.“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包含什么文化常識?
答:歸寧,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
3.“書”的用法:
、僖荒懈綍,二男新戰(zhàn)死 ②書非借不能讀也
、圮姇,卷卷有爺名 ④得魚腹中書
、菽说弧瓣悇偻酢 ⑥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呋驊{幾學書 ⑧書曰:“滿招損,謙得益!
意思:①信件②書籍③文書④字條⑤寫⑥奏章⑦書法⑧《尚書》
4.“余久臥病無聊”中“無聊”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是否相同?
答:相同。這里指沒有精神寄托。現(xiàn)代漢語也是指因精神不好而煩悶。
5.“制”的用法:
①增其舊制 ②其制稍異于前
、燮溲罊C巧制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菀虻刂埔
意思:①規(guī)模②式樣③構(gòu)造④控制⑤制定
6.正文與附記寫作時間大約隔多久?
答:大約十六七年。35歲中舉后即離開項脊軒定居嘉定;29歲時魏氏卒,故為文當在18歲,35-18=17。
7.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何表現(xiàn)作用?
答:作者回憶妻子手栽的枇杷,睹物思人,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無限惆悵的心情。
三.齊讀附文,分析板書:
四.中心:作者以項脊軒為線索,追憶了許多可喜可悲之事,寫出了對這座百年老屋的親切感受,也寫出了對親人的深摯懷念,同時也寄寓了自己功業(yè)未就的憂憤心情。
五.寫作特色:文風樸實,感情真摯,敘事曲折,自然動人。1.景物描寫富有詩意(第一段)2.細節(jié)描寫真實感人(老嫗與我的交談)3.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收到了很好的抒情效果(如描寫景物的句子)
六.作業(yè)
1.讀文。2.歸納詞性活用的詞、特殊句式、通假字。3.完成一詞多義的練習作業(yè)。
項脊軒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了解歸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獨特風格,理解歸有光作品的價值
B、深刻理會作品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達內(nèi)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
A、采用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與生的親和力
B、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細微的“舉動”中品味“人情美”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朗讀(誦讀、會讀)。在教師領(lǐng)讀下,讓學生放聲朗讀;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讀
中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通過讀領(lǐng)悟文本內(nèi)容。
2、體會作者在日,嵤碌挠洈⒅兴N涵的濃濃深情,并從中得到啟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ǘ┙虒W難點:
作者善于選取生活小事、平常場景,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賦予這些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以極不平常的意義。體會作者在日常瑣事的記敘中所蘊涵的濃濃深情。
三、教法學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tài)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所以,我嘗試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2、誦讀法;3、導讀法;4、學生自主學習法;5、討論法;6、多媒體教學
法;等等。引導學生著重體會本文如何善于從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書寫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朝的韓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寫了對于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種“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內(nèi)心的傷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盡管全文無一“淚”字,卻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種難言的傷痛。明朝的歸有光在他的《項脊軒志》中也訴說了他對于親人的思念,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歸有光心中的那一種難言的傷痛。
二、解題:
“項脊軒”是作者青少年時代讀書的書齋;古人喜歡給自己的書房起名字如----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的名字,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軒
“志”是“記”的意思,是一種記事抒情的文體;如<<寒花葬志>>
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①碑記②游記③雜記等(板書:記-----事)
《項脊軒志》是歸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稱為“明文第一”。
三、朗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
第一遍范讀:聽準讀音,并將容易讀錯的字,隨手注上拼音。
第二遍自讀:①思考:圍繞著項脊軒,作者記敘了哪些事情?(概括內(nèi)容)
明確:修葺項脊軒;叔父異爨、老嫗憶母、大母勵志、回憶亡妻(板書:記瑣事)
、谛形闹心且痪湓挘爬俗髡咴陧椉管幹械纳畹母惺。
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保ㄗ饔茫撼猩蠁⑾拢
。3)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明確:喜——修葺項脊軒;悲——叔父異爨、老嫗憶母、大母勵志、回憶亡妻(板書:言悲情)
四、鑒賞品味
作者在日,嵤碌挠洈⒅兴N涵的濃濃深情
1、讓作者產(chǎn)生這樣感受的“項脊軒”是怎樣的一間屋子,哪些句子寫出了它的特點?
明確:狹小——室僅方丈
修葺前:破舊——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灌入(顯見破漏的程度)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狹小兼破漏)
陰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以昏。
渲染出了軒的衰敗、陰冷的凄清氣氛,暗含了家族的沒落。
修葺后:明亮、幽靜(萬籟有聲,以靜襯動,小鳥時來啄食)、雅致(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班駁,風移影動)
2、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樣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請大家通過歸有光的描繪的細節(jié),想象一幅畫面。
明確:逍遙愜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靈的港灣,精神的居所。
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xiàn)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后的項脊軒的優(yōu)美可愛作鋪墊。
修葺后的項脊軒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xiàn)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xiàn)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筆下修葺后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
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墻上,從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nèi);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huán)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愿飛走;每當農(nóng)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墻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墻上,有如一幅清淡優(yōu)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總結(jié)以上圍繞項脊軒的翻新而抒情,寫其舊是為了襯托新之喜,也暗含了作者要重振家業(yè)的理想
3、這個小天地給了他無限的樂趣,卻也同時讓他體會到了人間悲情。
首先叔父異爨就讓他感到內(nèi)心的傷悲。作者是通過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來描述大家庭的分崩離析?
、倜鞔_:這個“庭院”原先是“中通南北為一”,現(xiàn)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教
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最初、已而、共、兩次
②(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越過就餐(名詞活用為動詞),雞棲于廳停留
其中四個意象“雞、犬、籬、墻”構(gòu)成的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出了家庭的混亂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閡。(具體請學生鑒賞品味)
提示:“廳”在封建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狗對叫的象征,籬笆變?yōu)閴Φ倪^程中人心的進一步形成的厚壁。
。ǹ山Y(jié)合初中所學課文來理解:①《詩經(jīng)?君子于役》中“雞棲于塒”;②《桃花源記》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比較各自所呈現(xiàn)的不同氛圍。)
4、面對家道中落的事實,歸有光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感受?
明確:無限的痛惜、失落,還有無奈,(聯(lián)系他的生平)因為這個大家庭曾經(jīng)是風光無限的,他也想拯救這個大家庭,可年紀實在太小,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更堅定了他發(fā)奮讀書,光宗耀祖的志向。
5、如果說物質(zhì)的衰敗是“痛惜、失落,無奈”之悲的話,那么至親之人的離去則更是精神上的打擊。
在《項脊軒》中記錄了作者一生中的幾個時期?(幼年、少年、成年,以束發(fā)、結(jié)婚為界)圍繞著這三個時期,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難以言說的傷痛。
。ㄒ唬、幼年歸有光的傷痛(寫母親——突出“慈愛關(guān)懷”)
問題:讓我們以時間為序,看幼年的歸有光心中是否有傷痛,有什么傷痛?
提示:聯(lián)系自己,在孩子的記憶中誰是印象最深刻的人?(母親)
作者是怎樣寫母親的?(學生找課文)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他的家中有一個老嫗,通過老嫗的回憶寫母親,這說明歸有光自己對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記得,對于母親的音容笑貌是沒有印象的,幼年喪母。
提示:母親是怎樣的人?(學生查找課文)
老嫗說,“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要注意抓住“扣門扉”的典型動作細節(jié),“兒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語言細節(jié)來分析)
——問寒問饑,關(guān)愛子女,慈母心腸
補充:評論要知人論世,要將人物放到當時的背景中去理解,這樣的母愛有否與眾不同之處?
也許我們認為母親對子女的照顧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瑣事一般有專門的保姆或奶媽負責,無需母親操心,這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而歸母一聽孩子哭泣,就來噓寒問暖,可見歸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
歸納:作者八歲喪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關(guān)愛,對于母親的音容笑貌是沒有印象的,對于一個日漸長大的孩子來說,想象和懷念母親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濃厚,乃至于成為一種陰影籠罩在心頭。而今,母親早已逝去,而母親遺蹤卻處處可見,母親親切的話語還響在耳邊,于是,作者不禁潸然淚下。(語未畢,余泣)
這是第一點不易言明的傷痛——缺失母愛的幼年。
。ǘ┥倌隁w有光的傷痛(寫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1)提示: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愛,而少年的他卻得到了誰(祖母)的疼惜,這是一種怎樣的疼惜?(學生找課文)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疼惜、寵愛、明責暗贊(略帶詼諧)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闔門
——憂慮、關(guān)切、喜悅、傷感(怕自己見不到)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勉勵、期待(望孫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尤其一個“久”,一個“待”,寄托了祖母對歸家多年功名無望,而今終于從孫兒的埋頭苦學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動和喜悅之情。
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家道敗落,祖母的全部希望(從何看出?)
過去:
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東西,其為象牙制成,可見歸有光的祖上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陳說國事,是歸家當年的榮耀,而此時的歸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衰敗和離析的局面。
此時:
軒“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保▽W生查找課文)
——這個并非官宦人家子弟讀書的地方充分暴露了歸家的敗象。
“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薄@里表明這樣一個日益敗落的家庭已經(jīng)到了叔伯之間各人顧各人的程度了。
明確:平平常常的幾個場面、幾句話語、幾個動作將老祖母對孫兒及其疼愛、關(guān)切、望孫成龍之情寫的淋漓盡致。
。2)思考:“瞻顧遺跡”,為什么“長號不自禁”?少年的傷痛只是對祖母的懷念嗎
明確:他心念光宗耀祖,卻屢次失意,在祖母死時,仍未中第。想到祖母的殷殷期望、自己的拳拳之心,悲傷之情如洶涌潮水直瀉而出。功名未成,有負祖母殷切期望,再回憶祖母的那句“他日,汝當用之。”的篤定,種種心傷涌上心頭,于是“長號不自禁”。這里已不是單純的悲傷了。
俗話說得好:“男兒有淚不輕彈”,分家的時候,作者沒有哭;回憶母親的時候,他情動與中,卻還只是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jié)制;可此時,他的感情閘門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控制,感情是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的。
明確:歸家這樣一個家庭當然渴望有一個能夠支撐門戶、重振家聲的人物出現(xiàn),所以,歸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負是很重的。
。3)提示:那么,他實現(xiàn)了祖母的期望了嗎?——科場不利
按照常規(guī),象歸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應(yīng)該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的,至少,象我們今天一樣,到了十七八歲就應(yīng)該上個大學,可是,18歲(寫作此文的時候)的歸有光并沒有中得科舉,象許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補習,直至35歲才中舉,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后兩年,即補寫這篇散文后兩年才中舉,其后二十余年,到60歲才中進士,接連八次科舉失利,我們理解這篇散文中歸有光的內(nèi)心傷痛,有必要聯(lián)系這整個的經(jīng)歷。
歸納:這份傷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大家庭的頹敗衰落、混亂離析,使他不無遺憾與惆悵(“凡再變矣”)
二、幼年早慧卻遭遇科舉不利、懷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現(xiàn)實,這是難以承受的;
三、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負祖母的期望給他內(nèi)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這多方面的感受合在一起,共同構(gòu)成歸有光的內(nèi)心傷痛的重要內(nèi)容。于是當作者瞻顧遺跡,回想當年祖母的殷切希望,又怎能不長號痛哭呢?
這是第二點不易言明的傷痛——有負眾望的少年
。ㄈ⒊赡隁w有光的傷痛(寫愛妻——突出“恩愛情深”)
要求:請同學們仿照前面兩點的分析歸納,對成年歸有光的傷痛作分析并歸納。
痛失愛妻,有多痛,為什么,作者與妻子的感情如何?(同學回答)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ㄒ粏栆粚W,表現(xiàn)夫妻之間情投意合,夫唱婦隨,生活美好溫馨)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子,且何謂子也?(諸小妹怎么會問起“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jīng)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還可以推出,“吾妻”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僅是“閣子”,更有“閣子”中的人,“閣子”中他們親密無間的生活。能轉(zhuǎn)述姐妹之間的悄悄話,說明夫妻感情親密。從妹妹的好奇之問中可見,妻子并沒有說實話。足以說明妻子對軒的喜歡,這里留下了他們種種美好生活的記憶)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保ā皾M意的小屋,勝過無情的宮殿”,于我于妻,項脊軒都是一間滿意的小屋。可后來我為什么“室壞不修”,即使“使人復(fù)葺”卻“多在外,不常居”?(心境)
明確:怕睹物思人——歡樂不再(吾妻死)久臥病無聊依靠,依賴——內(nèi)心慘淡,精神無所寄托。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保ㄟ@看似隨意的一筆,卻使文章余音繚繞,意蘊無窮。看到樹,自然想當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聽到了妻子的歡聲笑語。而如今,物猶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有如自己對妻子的濃濃的懷念之情與樹俱增,纏綿不盡。作者明寫樹,實則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里沒有一個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極為真摯動人。作者的感傷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給人“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感。)
學生明確:
歸有光23歲結(jié)婚,婚姻生活非常美好,小小的軒中不時傳出夫妻間幸福的歡聲笑語,姨妹子們的關(guān)心說明其在娘家時常提起與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溫婉動人的美好形象歷歷在目,夫妻間濃厚的魚水深情在歸有光的內(nèi)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補充:其夫妻之情在當時有否特別之處,聯(lián)系我們所學的課文進行思考。
在封建社會中禮教盛行,特別是宋明時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處也有很多的繁文縟節(jié),男尊女卑,丈夫總是高高在上,女子卻要受到許多的約束。歸夫婦的情感在當時是非同一般的,他們倆人無話不說、兩情無猜、琴瑟相和,可以“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不受約束,身心自由,可見其平等、和諧的夫妻關(guān)系,非同一般的恩愛。
歸納:
遺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點亮色轉(zhuǎn)瞬即逝,其時,歸有光29歲,剛剛步入中年,中年喪妻,人生之大不幸歸有光又占其一,這是對歸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親手栽種的枇杷樹,亭亭之樹已長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么能不感慨萬千呢?
這是第三點不易言明的傷痛——痛失愛妻的成年
五、小結(jié):
1、面對項脊軒,睹物思人,而親人一個個離他遠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難忘,這怎么不叫歸有光無限傷心?
幼年時缺失母愛、少年時有負眾望、成年時痛失愛妻,這就是歸有光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種深沉的、難言的、不盡的悲傷,而始終蘊含其中、銘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孫、夫妻之間深情,這就是他“難言的傷痛,不老的親情”。項脊軒則是所有這一切的見證。
閱讀此文,我們所見的不僅是項脊軒這樣一所小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歷程,他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活生生的人!
2、小結(jié):即一個書齋,兩種情感,三位親人
題目是“項脊軒志”,實際目的卻并不在寫軒。處處寫軒,卻處處意不在軒而在人。作者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懷念的是人,然而妙在寫人卻不是從人落筆,而是借軒寫人,借軒抒情,通過平凡之景、瑣屑之事、普通之物將一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凸顯在讀者面前,令我們?yōu)橹膽Q,為之情傷。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項脊軒”?梢哉f,項脊軒是全文布局謀篇的一條線索。文中通過“百年老屋”的幾經(jīng)變遷,將與項脊軒有密切聯(lián)系的往事連綴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滄桑。往事如煙,可寫可記之事很多,而作者將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fā)生都限制在項脊軒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項脊軒緊密聯(lián)系起來,無論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無不圍繞著“項脊軒”這一中心,條理井然,形散神聚。
3、細節(jié)描寫是情感表達的靈魂。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
六、作業(yè):
1.學以致用——口頭作文:從學校、家庭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某種感情。
有人說我們的生活太平淡,缺少讓人感動的東西。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動,而是缺少一顆顆善于發(fā)現(xiàn)感動的敏銳的心。師生共同競賽——說說身邊的感動。
2.歸有光在寫作此文時只有十八歲,在內(nèi)心深處就有如此眾多的感受,作為他的同齡人,你又有著怎樣的感受,請學習他的寫法將你的心情故事訴諸筆端。
板書:
項脊軒志
歸有光
記瑣事喜:屋陋情怡托物言志
言悲情悲:物是人非細節(jié)描寫
缺失母愛的幼年(母子情——慈愛關(guān)懷)
難言的傷痛有負眾望的少年(祖孫情——殷切期望)不老的親情
痛失愛妻的成年(夫妻情——恩愛情深)
項脊軒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平常景物表現(xiàn)人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寫作風格。
2.準確理解“當、洞、勝、凡、茲、過、竟、比、殆”9個實詞,并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5個實詞的義項。
能力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把握脈絡(luò),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特點。
2.根據(jù)上下文辨析實詞和活用詞的義項,做到熟練翻譯課文,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在日,嵤碌挠洈⒅兴N含的濃濃深情,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
2.研習三、五、六段,體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1.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氛圍。
2.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復(fù)誦讀,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鞏固文言知識。
2.討論法。通過廣泛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過延伸練習,提高學生鑒賞文言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作者簡介及作品簡介。
2.細節(jié)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一、引入課題
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親艱難地爬上月臺的那一段細節(jié)描寫,教師飽含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朱自清——《背影》
教師表明自己非常喜愛這一段細節(jié)描寫,因為它寫得真實感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課題就是對《項脊軒志》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探究性學習。
二、梳理課文
1、出示文中的重點字詞,全班朗讀解決。
軒xuān 漉lù 葺qì 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嫗yù 妣b 閨guī 扉fēi 呱gū 闔hé 笏hù 扃jiōng 牖yu 殆dài
2、全班齊讀課文。
3、介紹背景:從書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項脊軒”是作者在昆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 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史書記載,作者于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后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
三、布置學習任務(wù)
四人小組找出一個最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教師明確要求:
1、找出一段細節(jié)描寫并翻譯。
2、評點這一段話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給評點內(nèi)容取個題目。
四、四人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后,學生代表匯報小組討論成果
1、《恰似無意卻有意》 (教師提示:先翻譯再評點后題目,規(guī)范步驟要求)
2、《大母持笏望子成龍》 (教師要求緊扣文本分析感情)
3、《喃喃自語,殷殷期望》
4、《睹“樹”思人》 (教師提示:“吾妻所手植也”,“手植”與“今已亭亭如蓋矣”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意蘊無窮,無處話凄涼》 (教師引導分析:大家庭的客廳成為雞棲息之地,表明了家道的衰落。)
6、《殷殷關(guān)切情》 (學生分析了“闔門”與“關(guān)門”的區(qū)別。)
7、《情深深,雨濛濛》 (學生把作者說錯了,教師及時糾正。)
8、《項脊軒,百年滄! (寫出破敗之景象,無奈之悲傷。)
9、《偃仰嘯歌》 (側(cè)重分析環(huán)境的幽靜舒適,心情是喜愛愉悅的,性格是安貧樂道的。)
10、《扃牖而居,閉門苦讀》 (層層分析:扃牖—苦讀—改變家境—實現(xiàn)大母期待—改變家族命運—自我勉勵。)
五、師生共同分析
1、教師示范分析:
在分析細節(jié)描寫時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一個個看似孤立的細節(jié)拼湊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畫。比如:“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小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墻、桂影斑駁”組成了一副優(yōu)美恬靜的.月夜桂影圖。
2、四人小組各找出一副優(yōu)美的圖景,小組匯報如下:
——頹敗凌亂的家道衰落圖:
東犬西吠 ,客逾皰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真摯深沉的至親關(guān)愛圖:
先妣: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大母:持一象笏至,“他日汝當用之。
——勤勉發(fā)奮的書生苦讀圖:
借書滿架,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一往情深的夫妻相伴圖: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
3、教師陳述:
我們同學分析了這么多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并把它串聯(lián)成了一副副美麗的圖景。那么,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就是作品中對具有典型意義和藝術(shù)魅力的細小情節(jié)(多為人物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藝術(shù)性的重要因素。
六、教師總結(jié)
1、作者居于項脊軒,有不少的快樂,但又有太多的悲哀,原文有“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提問:文章這么感人,在選擇細節(jié)描寫上有何獨到之處?
歸納:細節(jié)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
細節(jié)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
細節(jié)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
結(jié)論:由此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對祖母、母親、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2、投影后人評價:
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 ——清 梅曾亮
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guān)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清 林紓
所為抒寫懷抱之文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語之外!
——明 王錫爵
歸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人事。 ——現(xiàn)代 汪曾祺
七、教師布置課外學習課題
研究明清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以清淡之筆寫平常之事,以至情寫出至文。
可參閱《讀本》中的文章。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林覺民的《與妻書》、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袁枚的《祭妹文》等。
【項脊軒志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項脊軒志》教案09-19
《項脊軒志》的教案優(yōu)秀05-14
教學反思《項脊軒志》03-22
項脊軒志教學反思01-16
項脊軒志教學設(shè)計10-09
實用的項脊軒志教案4篇04-12
【推薦】項脊軒志教案三篇04-12
【必備】項脊軒志教案三篇04-10
項脊軒志教案模板集錦五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