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總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名稱和特點,并了解其用途。
2.幼兒對汽車產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汽車的`圖片(公共汽車、貨車、灑水車、救護車、消防車、警車)。
2.情境圖片六幅
3.課前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引起興趣。今天好多汽車來我們班做客,讓我們來歡迎它們吧!(教師出示汽車圖片于黑板右側)。
2.基本部分:
認識幾種常見車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1)請幼兒找找自己喜歡的車,并說出它是什么車?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它是用來干什么的?(提醒幼兒盡量講一句完整話:“這是××車,可以用來干什么”。)
。2)動動腦,連連看。區(qū)分幾種車的不同用途。依次在黑板左側出示圖片:
A媽媽帶小紅去奶奶家;
B許多帳篷要運到地震災區(qū);
C公路要灑水;
D小熊病了,要送醫(yī)院;
E有幢房子著火了,要救火;
F警察叔叔要抓小偷。
請幼兒思考分別要用什么車,并把左邊的情景圖片與右邊的車子一一對應連起來。
(3)小結:教師總結學到的車的名稱,特點,用途。
3.結束部分:
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你最喜歡的汽車叫什么?用途是什么?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活動準備:
1、各種形式的磁鐵。2、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塑料玩具、圖釘等物品。3、磁性釣魚竿、手偶貓兩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小花貓和貓媽媽到河邊釣魚,請孩子觀察誰釣的魚多?為什么貓媽媽釣的魚多?老師拆開魚鉤發(fā)現秘密。(有磁鐵)
2、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形狀、顏色。
3、提問磁鐵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請幼兒自由回答。
4、激發(fā)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些什么物品?(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塑料玩具、圖釘等)
師: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他的好朋友,好嗎?現在給你們每人一塊磁鐵,你們一個一個的拿起面前的物品試一試,如果有的物品被他的磁性緊緊地抱在一起,那它就是磁鐵的好朋友了。沒有抱在一起的,就不是它的好朋友了。
小結:磁鐵會吸鐵制品,磁鐵會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不是鐵做的`。
5、幼兒游戲“釣魚”
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示范釣魚,請小朋友去釣魚,提醒幼兒在岸邊“釣魚”,可不要在“河里”釣魚。
6、動腦筋、想辦法。
老師有兩張漂亮的圖片擺在鐵板上給小朋友看,可它老掉下來,怎么辦呢?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想辦法?
7、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里還有磁鐵(文具盒、錢夾、媽媽的包、冰箱門…….)
8、請小朋友用磁鐵吸一吸自己身上哪些是鐵制品?(紐扣、拉鏈、鞋帶扣)
活動延伸:將材料投放到探索區(qū),鼓勵幼兒在區(qū)域里繼續(xù)探索磁鐵的秘密。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風,是一年四季孩子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孩子們的很多游戲:玩風車、放風箏等都離不開風,所以孩子對風有著很多的感性經驗。但他們對風的形成、風力的認識并不很準確,充滿新奇感。因此,雖然這是傳統(tǒng)的教育內容,但我認為孩子們仍有必要探究和認識它。本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以常見的的自然現象“風“為載體,通過提供豐富多樣,適宜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主動地探究,從而直觀、形象、生動的獲得有關風的'經驗。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2、 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難點: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扇子、KT板、空塑料瓶若干、滾筒青蛙(鐵飲料罐外包上手工紙,手工紙上畫有青蛙)。
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玩具電扇、扇子、圖書、報紙、盒子、盤子、各類彈性瓶子。風車、打氣筒、針筒、塑料墊板等),風與人們關系的PPT。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回憶說說風在哪里
意圖:通過回憶,自然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前幾天,老師請你們回家去尋找風娃娃,說說你在哪里找到風娃娃?
2、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風吹來了時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意圖:幼兒通過各種材料和用具嘗試制造風。
1、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提問: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試一試怎樣變出風娃娃?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和探索的結果。
3、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變出風的?(師:邊總結變風的方法邊出示記錄卡)
大班科學活動:風娃娃4、為什么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會產生風?
5、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當我們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動了,空氣流動就產生了風。
意圖:通過幼兒對風的觀察和實驗,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探究活動一
1、出示(瓶子、嘴巴的圖片、KT板)
探究的問題: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手,就用瓶子、嘴巴、KT板讓“小青蛙”跑起來?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在讓“小青蛙”跑起來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
4、小結:用瓶子捏一捏,“小青蛙”沒有動;用嘴吹一吹,“小青蛙”跑得慢;用KT板扇一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覺得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
4、小結:原來是風的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風大“小青蛙”就跑得快,風小“小青蛙”就跑得慢。
5、游戲:趕小青蛙(鞏固經驗)
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意圖: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1、師:今天我們動腦筋變出了風,你喜歡風嗎?為什么?
2、幼兒觀看PPT,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3、小結:原來,合適的風可以幫助我們,而風太大了,反而會帶來麻煩哦!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蔥是一種常見的蔬菜“佐料”,營養(yǎng)價值很高。但是對于蔥的功用,我班的幼兒并沒有意識到。比如午餐時,經常聽到孩子們喊“老師,我不要吃這個長長的東西(蔥)”;“我不喜歡吃蔥,幫我拿走啊” ……我想,既然幼兒對蔥關注得比較少,不了解蔥的特征和多種用途,為何不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把生活中常見的蔥作為科學探索的材料呢?如果能設計一個有趣的動畫人物“蔥娃娃”,以“尋找蔥娃娃的秘密”貫穿活動始終,相信幼兒會感到好奇和親切,也能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和認識蔥并學會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
為了引發(fā)幼兒對蔥的探索興趣,蔥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fā),活動前我多方查找資料,了解蔥的外形特征、種類、營養(yǎng)價值、醫(yī)學用途等并收集了相關資料。然后,確定了以“探索蔥管的多種玩法”為活動的重難點,設計了多個有趣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幼兒真正“學中玩、玩中學”,體驗到科學探索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在剝、捏、剪、吹等嘗試中,了解蔥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用途,發(fā)現蔥會“唱歌”與蔥管的粗細、厚薄、長短有關。
2.能運用簡單的觀察、比較、預測、驗證等方法探索科學現象,拓展思維,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參與探索“蔥的秘密”活動,體驗發(fā)現的喜悅,萌發(fā)對蔥的喜愛之情以及關注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笛子的“發(fā)聲秘密”。
2. 物質準備:菜籃一個,內裝完整的實物蔥若干;剪好的蔥葉、剪刀、面紙、泡泡水等幼兒人手一份;大、小盤子每桌各一;PPT《送你蔥》、蔥娃娃圖片及其錄音、頭巾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看看、說說,自然地調動對蔥的關注
指1:“老師這兒有一首很好聽的歌,請你聽聽歌里都唱了什么?”
幼兒觀看視頻《送你蔥》,猜猜“唱歌的人是干什么的”。
指2:“這首歌是在菜市場賣菜的那位大媽演唱的(指視頻中的人物),歌名叫《送你蔥》。瞧,石老師現在變成誰了?”
教師扎著頭巾,拎著裝有許多蔥的籃子扮演“賣菜人”,一邊演唱(《送你蔥》的最后四句)一邊給每桌幼兒送一些蔥。
環(huán)節(jié)自評:幼兒對圖“音”并茂的視頻《送你蔥》很感興趣,我扮演視頻中的“賣菜人”邊唱邊送蔥的情境,大大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成功引發(fā)了幼兒對“蔥”的好奇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幼兒剝剝、捏捏,認識蔥的主要外形特征
指1:“你可不能小瞧這些蔥,它的全身都是寶,有很多的秘密呢!現在,每人拿一根蔥,仔細看看、摸摸、說說你手中的蔥是什么樣子的?”
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蔥的主要外形特征,重點指導幼兒如何剝蔥白外面的皮,引導幼兒捏蔥葉、掐斷蔥葉,發(fā)現蔥葉是空心的(見圖1)。在此過程中注意安全教育:剝蔥白時不要揉眼睛。以此引發(fā)幼兒對蔥的氣味等特征的關注。
指2:“剛才小朋友們看得很仔細,發(fā)現了蔥的不少特點,F在你們瞧,誰來了?”(PPT中出示“蔥娃娃”, 見圖2。)
蔥娃娃:“嗨,大家好!我是蔥娃娃。認識你們真高興。我的身體分為蔥葉、蔥白和蔥根。蔥葉是空心的,長長的、圓圓的',像管子;蔥根像胡須,像卷發(fā),長在地下。我的身上還藏著許多秘密呢,你們想知道嗎?”
環(huán)節(jié)自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蔥的初步了解。“蔥”取自自然界,富有鄉(xiāng)土氣息,如此簡單的材料,卻絲毫沒有減弱幼兒的探究欲望。他們被蔥娃娃的形象所吸引,在看、數、捏、剝、摸蔥等一系列動作中,親自操作、比較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對蔥葉里面是空心的,上下不一樣粗等特征印象深刻,這也為他們接下來探索蔥管會“唱歌”的秘密,積累了必要的經驗。
3.幼兒敲敲、聞聞,了解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游戲“包蔥葉”,引導幼兒發(fā)現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
指:“下面讓我們就跟著蔥娃娃去尋找它的秘密吧!看,蔥娃娃準備了什么?有什么秘密呢?”
PPT出示面紙和蔥葉。教師介紹 “包蔥葉”的游戲要求:先把蔥葉放在紙巾里包緊,然后用手使勁在桌上壓一壓、搓一搓,最后打開紙包說說自己的發(fā)現(見圖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發(fā)現紙變綠了,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蔥娃娃:“小朋友們真聰明,讓紙變綠的是我的汁——蔥汁,它的味道有點難聞,可是放在鍋里烹炒之后,就會散發(fā)出香味哦!”
(2)舉例說說生活中有蔥的菜肴,知道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指1:“哇,原來蔥在鍋里炒過以后,刺鼻的味道可以變成香味。誰來說說蔥可以怎么吃?在哪些好吃的菜里見到過?”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蔥的幾種常見吃法,然后結合PPT出示“蔥花蛋”、“小蔥拌豆腐”等常見菜肴圖片,請幼兒猜猜這些菜里的蔥是生的還是熟的。
指2:“生蔥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幫我們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所以,蔥既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
蔥娃娃:“你們說得很對,我的蔥葉和蔥白都可以吃,我可是廚房里不可缺少的調料品!很多道菜里都需要我,你們還能在包子、餅干等點心里找到我呢!我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身體很,你們一定要多吃哦!” 環(huán)節(jié)自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蔥的進一步認識,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蔥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而是通過“包蔥葉”游戲,讓幼兒在包、壓、敲、聞的過程中發(fā)現綠色的蔥汁及其刺鼻的味道,從而由此引出“怪味”變成“香味”的過程,幼兒感覺很神奇,紛紛迫不及待地說出生活中見到過有蔥的食品,學習和探索的欲望被大大激發(fā)。
4.幼兒剪剪、吹吹,認識蔥的新特性——唱歌
(1) 幼兒聽音辨聲,初步進行猜測和探索。
指:“我們都知道多吃蔥有好處,那么蔥還有其他秘密嗎?我們一!
PPT中播放一段吹蔥管的聲音,讓幼兒說說“聽起來像什么?猜測聲音會是誰發(fā)出來的?蔥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
(2)探索活動:怎樣讓蔥葉“唱歌”?
指1:“蔥到底能不能發(fā)出聲音?試了才知道。來,每人拿一根蔥(有蔥尖)吹著試試!
幼兒試吹,猜測吹不響的理由。
蔥娃娃:“蔥葉里面是空的,小朋友可以在它的中間和兩頭剪一剪,分別剪出不同長度的蔥管,再吹著試試!”
幼兒用蔥、剪刀等工具自主探索,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蔥葉的中間、兩頭分別剪成不同長度的蔥管,強調吹蔥管的技巧——嘴唇貼緊蔥管壁,輕輕吹起,切忌用牙齒咬或將蔥管壓扁(見圖4)。同時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指2:“都吹響了嗎?吹響的是蔥葉的中間還是兩頭?”“長的和短的蔥管,哪種更容易吹響呢?”
蔥娃娃:“你的蔥管‘唱歌’了嗎?能夠吹響的蔥管其實是蔥葉的中間部分,比較薄。如果選了蔥葉的兩頭部分,一邊厚、另一邊細,是吹不響的。”
環(huán)節(jié)自評: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難點。我有意識地啟發(fā)幼兒逐層深入地探索:從猜測聲音到確定聲音的由來;從試吹完整蔥葉到剪去蔥尖試吹,再到不斷地剪去蔥葉兩頭,直至蔥管“唱歌”。幼兒在剪一剪、捏一捏、剝一剝、壓一壓和吹一吹的過程中,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探索興趣,并快樂大膽地表現自己。這也是一個讓幼兒逐漸累加經驗,經歷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
5.幼兒吹吹、玩玩,在用蔥管吹泡泡的游戲中活動結束。
(1)師幼交流:“你發(fā)現蔥有哪些秘密?”
指:“蔥管空心,像管子,可以唱歌,還可以干什么呢?”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如,“蔥葉里面是空心的,像管子;蔥白的‘外套’可以剝掉;蔥汁可以讓紙變綠,味道比較刺鼻;讓蔥‘唱歌’有很多方法;等等。
(2)幼兒探索用蔥管吹泡泡。
教師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和一段蔥管,要求幼兒在正確使用蔥管吹泡泡的同時,注意發(fā)現、比較每個泡泡的形狀、大小等不同。
結束語:“小朋友們,,為什么我們剛才吹出來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呢?這又是蔥娃娃的秘密,下次我們再跟著蔥娃娃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環(huán)節(jié)自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提問是開放性的,我讓幼兒盡情想象,暢所欲言,并鼓勵他們在活動后繼續(xù)嘗試。在活動的結尾,我特意獎勵幼兒每人一瓶泡泡水,既是對他們在活動中積極表現的肯定,也是本次探索活動的一種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歡快活潑的音樂、五彩斑斕的泡泡將幼兒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他們興奮、喜悅,又發(fā)現了蔥管與自己生活的聯(lián)系。
活動延伸:
1.在班級區(qū)角中成立“科學區(qū)”,投放泡泡水和粗細長短不同的蔥管,讓幼兒自主探索泡泡大小與蔥管粗細、長短的關系。還可適當記錄紙等材料輔助幼兒實驗。
2.繼續(xù)鼓勵幼兒用蔥管一物多玩,如,用粗細不同的蔥管玩拼接游戲,比比誰拼的長,或進行長度測量活動等。
點評
(點評:唐海燕,江蘇省如東縣教育局教科室 江蘇省學前教育特級教師)
“生活中并不缺少課程,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教師針對大班孩子對蔥的感知不甚全面的現狀,充分挖掘“蔥”這種常見植物的教育資源,設計出一個探索性比較強且適合大班孩子操作的探究性活動。整個科學活動設計精巧、有趣,很好地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首先,活動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設計了生活化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將蔥與生活中“賣菜人”的角色有機融合為一體,喚醒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經驗,激發(fā)了孩子的探究興趣;二是營造了生活化的游戲情境,通過“包蔥葉”等活動,幼兒進一步感知了蔥與人們的關系,知道了蔥所有具有的營養(yǎng)價值,并豐富了對蔥的認識。
其次,活動為幼兒了充分的探究時空。教師能緊扣主題,組織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讓幼兒在與蔥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撥撥、捏捏、敲敲、聞聞、剪剪、吹吹等活動,了解了蔥的營養(yǎng)、食用價值,發(fā)現蔥管的“唱歌”、“吹泡泡”等游戲功能,經歷了對事物由外部特征到內部結構的探究過程,發(fā)展了觀察、思考等多種能力。從活動過程可見,孩子的探究是充分的、主動的,也是快樂的。
(本教案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幼兒園‘三元融合式’科學教育案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體驗手影游戲的愉悅情緒;
2、動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學現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間藝術中的運用;
3、大膽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有趣的影子。
活動準備:
1、 臺燈、手電筒、應急燈若干 布3-4塊
2、 手影及鏤空圖片、樹干、書本等若干,
3、 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以教師自編的手影故事引題
2、與幼兒共同討論手影形成的科學原理
a、 剛才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變出來的?(小動物是手的影子變出來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師小結:影子的形成是東西擋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們把燈關了,看看還有沒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幫助。
3、自由探索,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嘗試手影游戲
a、提供各種工具及圖片,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影子游戲
b、邊玩邊交流探索發(fā)現影子的科學想象
4、集中幼兒共同討論,交流總結
a、你發(fā)現了什么?
b、你還在什么地方發(fā)現影子(借助圖片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5、播放《皮影戲》片段,欣賞影子在民間藝術中的運用,加深對影子的了解
師:我們的民間藝人根據影子的現象發(fā)明了皮影戲,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6、與幼兒共同跟著音樂表演影子,結束游戲
活動延伸:
1、剪畫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2、簡單的讓幼兒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課件(寶寶的`生長過程)、《小麻雀打電話》故事磁帶、油畫棒、小花被一床、小朋友小時侯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談話:
1、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小時侯的照片,可互相看。
2、我們很小很小的時侯是什么樣子呢:都在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錄像片,請幼兒觀察寶寶的生長過程。
讓孩子們了解從胎兒到出生到怎樣被媽媽養(yǎng)育大,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剛才,小朋友都看了錄像,老師相信你們從中又學到了很多知識,那小朋友們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小花被:
師: 小朋友,誰能告訴我這床小被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這是一床小花被,是正方形的。
師:小花被都是給誰用的呢?
幼:當然是小孩了。我妹妹就用呢。我來幼兒園的時候,奶奶還給我用小被子蓋著我呢。
老師:哦,原來這床小被子用處這么大,那我們現在就聽聽這個故事里的小花被有什么用,好嗎?
3、聽錄音故事《小麻雀打電話》,
4、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誰啊?
。3)故事中的老婆婆和媽媽為小姑娘準備了什么?
。4)小麻雀和小姑娘在電話里說了些什么?
5、教師進行。
6、孩子們戴上頭飾進行分角色表演。
7、哇,小朋友剛剛表現這么棒,那現在用我們的小手把小花被打扮漂亮一些吧!
小朋友用油畫棒給小花被涂上漂亮的顏色。
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展評并張貼在互動墻壁上。。
三、活動延伸:
1、讓幼兒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在他們出生前,家人為他們做了哪些準備?
2、讓爸爸媽媽給孩子講講他們小時侯的趣事,回來在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
四、結束部分:
學習折紙:小花被,并進行裝飾。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13
【熱】科學活動教案03-13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4
科學活動教案【薦】03-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3-12
科學活動教案【精】03-13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3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