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較連貫完整地講述高興、傷心、生氣等不同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推測,說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
3、讓幼兒能通過觀察他人的表情,體諒、理解他人的心情。
二、活動準備:
哈哈鏡若干面;古怪果紙偶一只;彩色信三封;音樂。
三、活動過程:
1、以古怪果送禮物,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請幼兒分組照哈哈鏡,感受照哈哈鏡的.快樂心情。
。2)幼兒說出照哈哈鏡的感受。
2、古怪果請幼兒玩游戲“照鏡子”。
幼兒當鏡子,老師照鏡子,老師要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表情,并請幼兒說出有什么表情。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三小組)
。1)出示古怪果寄來三封彩色的信。
。2)組長領(lǐng)取信件,老師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nèi)容,指導幼兒分組活動。
各組幼兒自由討論,請他們想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要求組長用數(shù)字把本組小朋友說的原因一一記錄下來。比比哪組想得多,說得好。
。3)集中幼兒,各組幼兒請出代表講出四種引起信封內(nèi)人物表情的原因。
。4)古怪果請
幼兒打開小信封,幼兒領(lǐng)取獎品。(要求把古怪果貼在手背上)
4、歌表演“表情歌”:
請幼兒根據(jù)“表情歌”的內(nèi)容,一邊唱一邊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
5、愉快、自然地結(jié)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保護骨骼的重要性及鈣質(zhì)的補充。
2、知道保護身體正確姿勢的重要性及保護骨骼的方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
骨骼圖片、笑臉、哭臉的圖片、骨骼拼圖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音樂活動了解骨骼的功能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做動作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由彎曲并能做出各種動作嗎?(幼兒自由回答)
師:因為我們的身體里有骨骼,所以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由彎曲并能做出各種動作。
2、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到人體主要骨骼的名稱
提問:我們身體的骨骼是怎樣組成的?
師:骨骼是由許多節(jié)骨頭通過關(guān)節(jié)連接在一起,骨骼支撐著身體,沒有骨骼,我們的身體就動不了。
二、保護骨骼的方法
1、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我們的骨骼》,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姿勢、動作對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不利。
2、游戲:我是健康小裁判
教師出示多幅各種骨骼動作的圖片,讓幼兒通過手中的笑臉和哭臉圖片來判斷正確與否。
三、骨骼所需的營養(yǎng)
提問:我們的骨骼需要一些營養(yǎng),請小朋友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幫助自己長得高、長得壯。
師:不挑食、多吃含鈣的食品(如小蝦米、紫菜、豆制品、排骨、牛奶等)多曬太陽、適當鍛煉。
四、游戲:骨骼拼一拼
給幼兒發(fā)幾張人體骨骼拼圖,讓幼兒自己玩一玩、拼一拼,老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健康《骨骼會說話》本節(jié)課剛開始讓幼兒自己隨音樂做一些動作,這提高了幼兒的興趣,通過觀看人體的骨骼讓幼兒了解到了骨骼支撐著我們?nèi)梭w,如果沒有了骨骼,我們的身體就動不了,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對怎樣保護骨骼以及骨骼所需要的營養(yǎng)時,都能積極動腦筋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游戲《骨骼拼一拼》時,我對個別特殊的幼兒進行輔導,這樣能夠讓幼兒最大限度地進行自主活動,能夠按照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去表現(xiàn),在玩耍中完成本環(huán)節(jié)的教育目標,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幼兒不能記住人體骨骼的名稱,需要課后復習鞏固。
小百科:骨骼是組成脊椎動物內(nèi)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制造紅血球和白血球;儲藏礦物質(zhì)。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復雜的內(nèi)在和外在結(jié)構(gòu),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zhì)化的骨骼組織,其內(nèi)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jié)構(gòu);其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jīng)、血管和軟骨。
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nèi)數(shù)的分解和組成。
2、初步掌握10以內(nèi)數(shù)加減預算,體驗加減互逆關(guān)系。
重點:
掌握10以內(nèi)數(shù)加減預算。
難點:
體驗加減互逆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我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掛圖《加法和減法》,雪花片,數(shù)字卡。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鼓勵幼兒利用雪花片進行加法游戲。
用作業(yè)紙記錄算式。
請幼兒看掛圖,并記錄算式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shù)學操作材料。
第三、四組:算式作業(yè)單。
第五、六組:附加題。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評價。
請幼兒講述算式的含義。
展示幼兒記錄時間活動作業(yè)單。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xiàn)了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chǎn)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fā)了幼兒積極思考,發(fā)揮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整節(jié)活動設(shè)計緊湊,環(huán)環(huán)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學習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內(nèi)容。
2、學習描繪人物的外表、行為,能進行合理的情節(jié)想象。
3、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1、物體沉浮實驗;袋鼠的習性特點。
2、講述圖片四幅。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仔細觀察圖片并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2、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表情、動作,并通過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講述圖片內(nèi)容。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激趣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有趣的圖畫,一起來看看圖片里講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觀察講述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發(fā)揮想象。
。1)出示圖片一(遮擋住袋鼠)提問: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發(fā)生什么事?讓幼兒自由說一說。
教師小結(jié):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
。2)重點觀察圖二提問: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它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它們會對袋鼠說些什么話呢?
袋鼠又會怎么說的呢?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動作,體驗小袋鼠的心理活動;同時啟發(fā)幼兒通過描述小動物間的對話來豐富情節(jié))過渡語: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開遮擋住的袋鼠,揭開謎底)噢,原來足球在袋鼠的.口袋里,怎么辦呢?
。3)出示圖片三提問:大象在做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4)出示圖片四提問:大象用什么辦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3、自由講述請幼兒看圖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并講述。
。1)這幾幅畫面說了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怎么看?(引導幼兒明確看圖的方法與要求:按順序從第一幅開始看。)
(2)請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互相交流,看圖講述故事。(教師注意傾聽幼兒講述時是否能圍繞畫面內(nèi)容展開,幫助幼兒想象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豐富情節(jié))
4、集體講述
。1)引導幼兒集體看圖,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的內(nèi)容。
。2)提問:我們能不能將這四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呢?(引導幼兒按順序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講述,教師注意提示和豐富相應的詞句,如很高很高、緊緊地捂著等)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5、討論
(1)小象是怎樣幫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歡袋鼠嗎?為什么?
(2)足球為什么能浮上來?(引發(fā)幼兒的經(jīng)驗進行講述)
五、評價
要素是否學會用完整語句講述圖片內(nèi)容。
六、活動建議
1、將講述圖片投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繼續(xù)講述。
2、鼓勵幼兒嘗試將該故事講述給伙伴、家長聽。
附:講述參考足球找到了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興!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遠處飛去……這時,袋鼠媽媽正在草地上散步,忽然看見飛來一只足球,連忙撐開了自己的口袋,足球正好掉進了袋鼠媽媽的口袋里。
足球不見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處找,他們看見了袋鼠媽媽,就問:"袋鼠媽媽,您看見我們的足球了嗎?"袋鼠媽媽緊緊地捂著口袋,搖搖頭說:"我……我沒有看見。"小熊指指袋鼠媽媽的口袋說:"那您口袋里鼓鼓的是什么呀?"
袋鼠媽媽連忙說:"口袋里是我的孩子呀!"這事讓大象伯伯看得一清二楚,大象伯伯說:"小兔、小熊,別著急!我來想辦法。"大象伯伯跑到一條小河邊,吸了滿滿一鼻子水,然后,走到袋鼠媽媽身邊,把水噴進了袋鼠媽媽的口袋。水滿了,足球浮上來了,小兔和小熊高興地拍手說:"噢——足球找到了!足球找到了!"袋鼠媽媽臉紅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5
目標:
1、學會做觀察記錄。
2、復習12以內(nèi)的點數(shù)。
3、認讀樹名。
4、通過對園區(qū)內(nèi)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和了解,使幼兒產(chǎn)生保護樹的欲望,說出為何喜歡它。
5、學會主動關(guān)心照顧小樹或大樹。
活動準備:
1、幼兒卡(幼兒姓名、性別、年齡)。
2、課前對園區(qū)樹木進行觀察,不同樹上都掛有樹牌(樹的名稱、樹齡及生活習性)及編號(以便幼兒記錄)。
3、彩筆、圖畫紙、鉛筆。
4、小桶。
活動過程:
1、在觀察了解園區(qū)不同樹種的情況下,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叫什么名字?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描述不同樹的外形特征,你喜歡什么樹,它是什么樣子?
2、通過老師的提問和討論再次帶幼兒去室外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下到上,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討論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么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3、領(lǐng)養(yǎng)小樹或大樹活動,讓細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上,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4、觀察記錄:用不同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根據(jù)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記錄小樹家的路線圖。
5、讓幼兒說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shù)量,讓幼兒學習點數(shù)。
6、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并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展區(qū)展覽。
總結(jié)分享:
請幼兒談?wù)剬@區(qū)春天樹木千姿百態(tài)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6
設(shè)計來源:
女孩子都喜歡穿上漂亮的裙子過節(jié),并喜歡圍在一起互相欣賞,討論,比誰的裙子好看,觀察裙子的顏色以及裙子上的各種圖案,女孩子對此項活動總是樂此不疲,就連男孩子都加入其中。為了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審美能力,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學習用點、線及簡單圖形裝飾衣服。
2、能夠大膽創(chuàng)設(shè)花紋,喜愛畫裝飾畫。
3、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裙子實物3、范畫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課題。
教師說:"今天,森林里要開動物狂歡節(jié),邀請小動物們參加,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可是有幾個小動物說不想去,你們看都有誰?(依次出示小白兔、小黃狗、小青蛙、小豬的圖片),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想),哦!原來呀,小動物說它們都沒有漂亮的裙子穿,所有不想去了。小朋友,你們能想想辦法幫助它們嗎?(引導幼兒說出給每個小動物們做一條漂亮的裙子)我們就一起給每個動物做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它們好去參加動物狂歡節(jié),好嗎?"(好)
二、請幼兒欣賞花裙子,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裙子款式,為設(shè)計做準備。
1。欣賞花裙子,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條,為什么?(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裙子的花紋特點)。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說出自己以前還見過哪種款式的花裙?是長袖還是短袖?是圓領(lǐng)口還是方領(lǐng)口?裙子的下擺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大膽發(fā)言。
3。觀察裙子上除了花紋還有沒有其他裝飾物,說一說這些裝飾物是什么?
三、鼓勵幼兒大膽設(shè)計、制作花裙子,教師進行指導。
1。教師:"咱們一起幫這些小動物設(shè)計、制作漂亮的花裙子,好讓他們高高興興的去參加森林的狂歡節(jié),好嗎?"
2、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為小動物設(shè)計一條美麗的花裙子,好嗎?我們先拿出黑色的彩筆,把裙子的樣式設(shè)計好。第一條裙子我要給它畫上圓圓的領(lǐng)并畫上好看的花邊。把袖子和裙擺畫出來。好了,現(xiàn)在裙子的'樣式設(shè)計好了,我要讓裙子更漂亮,我要給裙子畫上美麗的花紋。
3、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給小動物們設(shè)計好看的裙子了。小朋友要注意先用黑色的水彩筆先把裙子的領(lǐng)和袖子裙擺設(shè)計好,再給裙子畫上好看的花紋。我要看看誰是小小服裝設(shè)計師。
四、評價欣賞,在歡樂的氣氛中結(jié)束活動。
幼兒互相欣賞完成好的裙子,說一說自己和別人的有哪些不同。
活動反思:
1、內(nèi)容太多,教師范畫時間過長。
2、事先應先準備好裙子的輪廓,讓孩子直接裝飾。
3、指導幼兒涂色時從左到右依次涂。
4、注意畫線,正方形等圖形的正確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觀察蔬菜的顏色,學習問答式節(jié)奏的兒歌,并能按節(jié)奏回答句子。
2.模仿兒歌中的語句形式,用不同的蔬菜名稱創(chuàng)編兒歌。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體驗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蔬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蔬菜掛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xiàn)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黃瓜、豆芽、番茄、茄子等蔬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蔬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番茄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番茄。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蔬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蔬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黃的豆芽、紫紫的茄子、綠綠的黃瓜。
二、編兒歌《蔬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jù)蔬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番茄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兒歌就編好了。
2.給豆芽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蔬菜黃黃的?啟發(fā)幼兒說出“豆芽豆芽黃黃的!
3.給茄子編。
“現(xiàn)在我們給茄子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蔬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茄子茄子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蔬菜紅紅的?番茄番茄紅紅的。什么蔬菜黃黃的?豆芽豆芽黃黃的。什么蔬菜紫紫的?茄子茄子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F(xiàn)在我們再給黃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蔬菜綠綠的?黃瓜黃瓜綠綠的。
6.教師和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根據(jù)圖片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蔬菜歌。
請幼兒戴上蔬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蔬菜紅紅的?”戴番茄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番茄番茄紅紅的!贝髌渌鼟祜椀挠變簞t不可以站起來。
四、創(chuàng)編兒歌。
1.鼓勵幼兒學用兒歌中的語句形式把其它蔬菜編進兒歌。
2.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把蔬菜畫出貼在黑板上。
3.帶領(lǐng)幼兒共念新編出的兒歌。
五、游戲:蔬菜寶寶回家。
提出游戲要求:將自己胸前的`蔬菜掛飾,黃色的蔬菜送回貼有黃色房子的家里,紅色的蔬菜送回貼有紅色房子的家里……
活動延伸:
可以開展音樂活動,幼兒根據(jù)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蔬菜形象。
可以開展美術(shù)活動,進行蔬菜繪畫比賽,將幼兒的作品剪下貼在大盤子上,布置成一個蔬菜展覽會。
活動反思:
這首兒歌以幼兒都熟悉的蔬菜為題材,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觀察并根據(jù)西紅柿、黃瓜、茄子和豆芽這四種蔬菜的顏色,讓幼兒了解問答式兒歌的節(jié)奏,并能按節(jié)奏回答句子。根據(jù)《綱要》教育活動內(nèi)容選擇的原則之一:“教育內(nèi)容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因此,幼兒對于這首簡短的兒歌,比較容易掌握,并能將學到的知識“××蔬菜紅紅的”××蔬菜紫紫的”“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導入。
我是以告訴幼兒今天班上來了幾位蔬菜小客人為線索引出教學活動的主角——四種蔬菜。我一一出示圖片(沒有涂色的一面),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什么蔬菜?然后讓幼兒觀察這幾張圖片有顏色嗎?再請幼兒說說這幾種蔬菜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待幼兒回到對了。我在把圖片(涂有顏色)翻過來;
二、引導幼兒編兒歌。
我先告訴幼兒接下來我們要根據(jù)蔬菜的顏色來編兒歌。我先說一句:“什么蔬菜紅紅的?”再讓幼兒回答第二句:“西紅柿西紅柿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說的第一句和小朋友說的第二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接下來用相同的方法為剩下的三種蔬菜編兒歌。再請幼兒試著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三、游戲。
發(fā)個每個幼兒不同的蔬菜掛飾,鞏固幼兒剛學的兒歌。我問幼兒:“什么蔬菜紅紅的?”拿西紅柿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西紅柿西紅柿紅紅的。”其它三種蔬菜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游戲。
整個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我認為主要問題在于我的引導不夠。幼兒們的積極性很高,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我問:“什么蔬菜紅紅的?”幼兒們能夠回答出是西紅柿,但是不能把蔬菜的名稱和顏色完整的說出來?墒俏抑皇菑娬{(diào)要把蔬菜的名稱說兩遍,再說出顏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沒有用一種更直觀的方法去引導幼兒完整的創(chuàng)編兒歌。如果我一手拿一個西紅柿模型,出示一個幼兒會說:“西紅柿!痹俪鍪玖硪粋幼兒會說:“西紅柿”然后讓他們說出顏色,兒歌就編的比較完整了。孩子們也能通過提示準確的說出相對完整的語句來,而且也能讓孩子表達的更清楚,活動效果會好很多。
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的積極,我問:“什么蔬菜紅紅的?”拿西紅柿的幼兒都能站起來,但是他們并沒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樣站起來說:“西紅柿西紅柿紅紅的!本科湓蜻是因為在創(chuàng)編兒歌的學習過程中,幼兒還未掌握這一句?梢,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nèi)粘o嬍持斜夭豢缮俚氖澄镏。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幼兒園大班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的標志,并說出這些標志的名稱和意義。
2、學會關(guān)注社區(qū)環(huán)境,能夠根據(jù)社區(qū)需要設(shè)計標志。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社區(qū)里的標志》課件、音樂:《去郊游》《喜羊羊和灰太狼》、停車場標志
幼兒設(shè)計標志所需手工用品:彩筆、紙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以"喜羊羊邀請小朋友去羊村參觀"為切入點,帶領(lǐng)幼兒先后復習以前認識的標志:左轉(zhuǎn)彎、紅綠燈、減速讓行。
2、認識安全標志
(1)認識安全標志
教師:"喜羊羊說,想要進入羊村,要先認識一些安全標志才行"。
演示課件,出示安全標志"禁止煙火、禁止飲用、當心滑倒、當心中毒、安全出口",引導幼兒觀察標志中的圖案,知道該標志的意義及用途。
小結(jié):紅色中間帶斜線的標志,起到禁止的作用,告訴我們這件事情是絕對不能去做的;黃色三角形的安全標志,起到了警告的作用,告訴我們會有什么危險;綠色的安全標志起到通行的作用,告訴我們要按照它的指引去做。
(2)鞏固所學的'安全標志
教師:"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進羊村了,一起看看羊村里有什么"。
課件演示,帶有安全標志的羊村圖片,幼兒說出圖片上安全標志的名字,并說出這個地方為什么要用這個安全標志。
3、設(shè)計制作標志
教師:"如果讓你來為你家的社區(qū)設(shè)計安全標志,你會設(shè)計什么呢?"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設(shè)計標志,設(shè)計完,說說自己設(shè)計的是什么標志,要把這個標志放在社區(qū)的哪地方。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設(shè)計的標志張貼在社區(qū)里。
教案反思:
1、孩子雖說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的能力在漸漸地變強,但是對于老師來說,做好活動的設(shè)計還是一樣的重要,智慧需要鑰匙來開啟,給孩子們有一個經(jīng)驗準備,有材料的操作,有思維發(fā)言的機會,才能激發(fā)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
2、幼兒園大班安全認標志,講安全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標志,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一些突發(fā)事件的處理方法,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察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標志。
2、各種幼兒用的小標志若干,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參觀事先布置好的《標志圖片展覽》
2、請幼兒講講你知道有哪里標志。
3、認識幾種標志
A、當心毒品標志。
B、老師提問:這是什么標志?它表示什么?提醒我們注意什么?最后告訴幼兒貼有這個標志的東西是有劇毒的,大家千萬別亂動亂用。
C、同樣形式出示"當心觸電標志"、"放火標志"、"人行橫道標志"。
4、認標志競賽
把幼兒分成四個參賽小組,交換司做主持,競賽內(nèi)容如下:
A、講出標志的名稱:幼兒人手一份小標志圖,要求幼兒能看圖講出標志的名稱,每說對一個獎勵星星一顆,以星星多的一組為勝。
B、給圖片貼標志。分別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并選擇相應的標志圖貼上。各組可搶答,每貼對一個獎勵星星一顆,以星星多者為勝。
C、總結(jié)獲獎情況。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認識標記,講安全,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通過游戲形式來組織活動,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通過設(shè)計標記,在操作過程中認真積極地思索,通過討論能積極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向老師提出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問題,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情況在每個孩子身上表現(xiàn)不可能一樣,因此,教師要關(guān)于觀察,了解每個孩子,根據(jù)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能上能下導他們主動參與活動。
關(guān)注幼兒經(jīng)驗,幼兒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影響幼兒在情境活動時興趣的持續(xù)性思維的積極性和活動的有效性。是否知道如何應對可能遇到的危險等等,教師都必須有所了解,然后才能選擇相應的組織形式。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在引導幼兒學習自我保護法時主要通過先認識標記,然后游戲的方式講安全,如果采用多媒體等方式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一方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真正了解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高效的實現(xiàn)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9
設(shè)計意圖:
一次自主游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不愿意和濤濤小朋友玩,問他們?yōu)槭裁,大家說濤濤不乖,我們不和他做朋友。的確,濤濤游戲時總愛搗亂,吃飯時還把自己不想吃的菜夾到別人碗里。可是濤濤也有優(yōu)點啊,他跳繩跳得很棒,還認識好多字,會自己看書講故事。孩子們都不愿意和濤濤做朋友,濤濤不開心了,情緒也很消極,這可不好,怎樣來改變孩子們對濤濤的看法呢?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意在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進步和優(yōu)點,同時也看到別人的進步。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不斷成長發(fā)展的“自我”。對孩子們來說,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進步和優(yōu)點,會讓他們感到欣喜,會讓他們增強自信心。讓孩子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教師發(fā)現(xiàn)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和欣賞同伴的進步,讓每一個孩子在集體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活動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自己和同伴的進步,學習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2、在討論和協(xié)商的過程中學習記錄的方法。
3、通過統(tǒng)計看到別人的進步,學習欣賞同伴的進步。
活動準備:
1、水彩筆,小花朵人手一份。
2、每個幼兒一張統(tǒng)計圖表。
3、大統(tǒng)計圖表一份。
4、用數(shù)碼相機攝下幼兒某些有進步的鏡頭。(1、某幼兒在學跳繩,但還不會跳的鏡頭——學會了跳繩,跳起來的鏡頭。2、某幼兒床上被子很零亂的鏡頭——認真疊被子——把床整理得整整齊齊的鏡頭。3、某幼兒上課不專心——上課積極舉手發(fā)言)
活動流程:
導入(看同伴有進步的三組照片)→尋找自己身上的進步→討論、協(xié)商記錄的方法→記錄自己的進步→統(tǒng)計全體幼兒的進步
活動過程:
一、導入(看三組照片)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巳M照片,看,這是誰呀?
。ㄓ脭(shù)碼相機連接電視機演示幼兒的照片)
幼:“這是XXX!”
師:“他在干什么呀?”
幼1:“他在跳繩!
幼2:“他在學跳繩!
師:“你從什么地方知道他在學跳繩的呀?”
幼:“他的腳踩在繩子上,沒跳起來。”
師:“的確,這時候的xxx小朋友,還沒有學會跳繩呢,我們再接下來看下面的照片,他怎么樣了呢?”
演示跳起來的照片:
幼1:“他會跳繩了!”
幼2:“他跳起來了,繩子也甩起來了!”
師:“他的進步真快,沒過幾天就學會了跳繩!
接著連續(xù)演示三張照片,分別是:被子很零亂,一小朋友在疊被子,被子變得很整齊。
師:“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這三張照片中,什么地方發(fā)生了變化?這個變化說明xx小朋友什么地方有進步了?”
幼兒觀察后回答。
幼1:“我發(fā)現(xiàn)xx的被子本來沒有疊整齊,現(xiàn)在變得很整齊了!
幼2:“我覺得xx小朋友疊被子有進步了。”
幼3:“在這這三張照片中,xx小朋友疊被子有了進步。”
再演示第三組照片。
師:“這組照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幼1:“xx上課本來要和別的小朋友講話,后來上課很認真,小眼睛看著老師,還舉手發(fā)言呢!
幼2:“我覺得xx上課有進步了,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了!
。ㄔu析:教師利用數(shù)碼相機,把幼兒的點滴進步記錄了下來,在活動的導入部分讓孩子們邊看邊講述同伴的進步,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因為他們講述的是生活中的事,是自己身邊的發(fā)生過的事。)
二、幼兒講述自己的進步。
師:“剛才我們看的三組照片,是老師利用數(shù)碼照相機,用攝影的方法把我們小朋友的進步記錄了下來。那么,你覺得你有進步嗎?在哪些地方有進步了呢?
1、幼兒和同伴相互講述自己的進步。
教師在幼兒講述的時候,傾聽幼兒的講述,并用微笑、點頭、摸摸幼兒的頭、親親幼兒的臉等體態(tài)動作表示自己對他進步的贊許。
2、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進步。
幼1:我中班的時候不會自己穿衣服也不會系鞋帶,現(xiàn)在我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還能幫別的小朋友系鞋帶呢!
幼2:我吃飯比以前有進步了,不掉飯粒了,而且每天都能把飯菜吃得干干凈凈。
幼3:我爸爸夸我現(xiàn)在比以前有禮貌了,懂得尊敬老人了,因為現(xiàn)在我吃好吃的東西不一個人搶著吃了,我把好東西分給爺爺奶奶吃了。
師:哇,我們小朋友有這么多的進步啊!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ㄔu析:讓孩子們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使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進步,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教師在幼兒講述的時候,不斷用各種體態(tài)語言向孩子們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贊許和欣賞。
三、引導幼兒討論、協(xié)商記錄的方法。)
1、討論協(xié)商。
師:那么,除了老師用的攝影的方法,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記錄自己的進步呢?
幼1:我們可以用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種進步,然后記錄下來。
幼2:我想用符號來記錄。
幼3:可是如果我記錄的別人看不懂怎么辦?
師:對呀,如果大家都用各種不同的符號,別人肯定還是看不懂你什么地方有進步,你們再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都看得懂。
請幼兒討論片刻。
師:想到什么好辦法了嗎?
幼1:假如我做操有進步了,就畫一個太陽的標記來表示,你們做操有進步也用和我一樣的標記來畫,大家都看得懂了。
師:你們覺得xx小朋友的這個辦法好嗎?
幼2:這個辦法好,這樣我們大家都能看得懂。
師和幼兒一起鼓掌:xx小朋友的辦法真好,我們再一起商量其他各方面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好嗎?
師出示圖表一,我們把商量好的符號一起填在這張圖表里,等會兒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2、邊和幼兒一起討論,邊由老師或請個別幼兒記錄下符號。
(評析:記錄的方法來自幼兒自己協(xié)商討論的結(jié)果,為下面的記錄和統(tǒng)計作了準備。在討論中,幼兒發(fā)現(xiàn)了問題:“如果我的記錄別人看不懂,怎么辦?”教師沒有簡單地為幼兒解決問題,而是讓把這個球繼續(xù)拋給其他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協(xié)商,也有爭論。使他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幼兒在小花朵上記錄下自己的進步。
師:請小朋友先在小花朵中間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自己的進步用符號記錄下來。
。1)幼兒操作,記錄。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2)幼兒講述自己記錄的結(jié)果。
。3)請幼兒把自己的小花朵貼到活動室后面的展示墻上。
(評析:正因為有了自己討論后得到的記錄方法,孩子們都能很快把自己的進步用符號記錄下來。把小花朵貼到活動室的展示墻上,既為后面的.統(tǒng)計提供了方便,又美化了活動室,還為以后的隨時添畫和講述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謂一舉幾得。)
五、統(tǒng)計全班幼兒的進步。
1、出示統(tǒng)計圖表: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紙,請你們在這張圖表的第一行上把各個進步用符號表示出來,然后請你去數(shù)一數(shù),每種進步有多少小朋友,記錄在第一行對應的符號下面。今天我們是第一次進行統(tǒng)計,那么就記錄在第一次人數(shù)統(tǒng)計這行上。老師還在下面留了二行,請我們小朋友以后再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統(tǒng)計,因為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都在不斷地進步,我們身上的優(yōu)點將會越來越多,你們說對嗎?
幼:對!
師;所以,如果你覺得你哪個方面有進步了,可以隨時把你的進步記錄在小花朵上,我們隔一段時間再進行統(tǒng)計,看看我們?nèi)嘈∨笥训倪M步大不大。
2、幼兒進行統(tǒng)計。
師:你可以自己一個人去數(shù)一數(shù),然后記錄。也可以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數(shù),一起記錄。
(評析:教師設(shè)計了三次的統(tǒng)計,為幼兒的發(fā)展和進步留下了空間。從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它更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新起點。教師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給了她的孩子們。)
六、活動延伸:
1、幼兒進行統(tǒng)計和記錄,把統(tǒng)計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
2、幼兒相互觀察同伴的記錄,并和同伴一起講述別人的進步。
3、幼兒隨時可以在小花朵上添畫自己的進步。
總評析: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利用了一片小小的花朵,讓幼兒把自己的進步,自己的優(yōu)點用符號記錄了下來,既是幼兒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同時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發(fā)現(xiàn)”了原來自己也在不斷地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孩子們的傾聽者,是孩子們的欣賞者,是孩子們的支持者,孩子是這個活動中的主體。在孩子們講述自己的進步時,教師是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并不斷用各種體態(tài)語言來向孩子們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贊許和欣賞。在孩子們討論和協(xié)商記錄的方法時,教師是他們的有力的支持者,支持著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在孩子們進行記錄時,教師是他們的欣賞者,欣賞著他們的進步。在進行統(tǒng)計時,教師又成了他們的支持者……教師設(shè)計的三次的統(tǒng)計,為幼兒的發(fā)展和進步留下了空間。從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它更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新起點。教師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給了她的孩子們。
幼兒園大班教案10
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知道有關(guān)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活動重點:
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活動流程:
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guān)于少數(shù)民族的事情,你們愿意去考考他們嗎?
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二、幼兒競賽
師:剛才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xiàn)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ㄒ唬⿹尨痤}
如:云南地區(qū)有多少少數(shù)民族?
哪個少數(shù)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jié)叫什么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ǘ┍卮痤}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三、結(jié)束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以手腳并用的方式,較平穩(wěn)的向前行走。
2。同伴間要相互合作,遇到困難一起克服。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準備:
紙殼做成的大圓環(huán)兩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結(jié)合4—5人一組。
2。兩組幼兒分別站成縱隊,站在大圓環(huán)做成的“車輪”里,同時向前走。通過“車輪”將全隊幼兒都運送到終點,速度快者為勝。
3;ハ嘤懻摚喝绾巫屲囕喿叩母煲恍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shù)慕巧靶∷緳C”,運用游戲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顒娱_始,先和幼兒一起玩開汽車的模仿游戲,在體驗開汽車的手臂上下、繞環(huán)等動作后,再讓幼兒為汽車蘸上不同顏色的“汽油”,在紙上開汽車,并設(shè)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chǔ)。
同時,小班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簡單的美術(shù)技能,而這些美術(shù)技能正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這個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開心之余再進行創(chuàng)作,小車輪蘸上不同色彩的顏料,在報紙上滾一滾,留下不同線條美麗的痕跡,幼兒不但愉快地感受了直線、曲線、波浪線等基本線條的特點,而且對美術(shù)活動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小百科:車輪是固定輪胎內(nèi)緣、支持輪胎并與輪胎共同承受負荷的剛性輪。也將組合在一起的輪胎、輪輞與輪輻統(tǒng)稱車輪。由車輪和輪胎兩大部件組成車輪總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深入了解我國的民間工藝,認識“泥猴張”。
2.熟悉猴子的外形特點,初步掌握手捏猴子的步驟及方法,大膽想象、設(shè)計猴子的動態(tài)及表。隋。
3.能小組分工制作“小猴的一家”,有一定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泥猴張”工作室視頻。
2.動物園各種動態(tài)特征的猴子照片,猴子的剪紙作品多幅,幼兒陶猴作品若干。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通過視頻,參觀、了解“泥猴張”工作室,欣賞名作。
●視頻的欣賞,給幼兒以動態(tài)的感受,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民間工藝之美。
2.通過看看、說說、學學、演演,熟悉猴子的外形特征。
(1)欣賞猴子的照片。
教師:說一說,猴子有哪些特點?
(2)欣賞猴子的剪紙作品。
教師:說一說,剪紙作品中的猴子在干什么? (吹笛、敲鼓、扇扇子、拔蘿卜、打傘、爬樹、釣魚等)
(3)表演與設(shè)計。
教師:演一演,你準備制作的猴子在干什么?表演一下它的動作。
3.欣賞幼兒的作品,探究制作步驟。
(1)欣賞以前幼兒制作的陶猴作品。
教師:你知道這些陶猴是怎樣做的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小組討論并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
要點提示:
1)讓幼兒觀察、總結(jié)制作的方法,由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探索。
2)制作步驟:①捏頭部和身體。②設(shè)計劫態(tài),添加四肢。添加細節(jié)(眼睛、嘴巴、耳朵、尾巴、爪子等)。
4.集體觀看制作過程錄像,討論、解決具體問題。
(1)捏塑整體造型:可以將頭部和身體一起捏出來。先做一個圓柱體,再將頸部捏細些,區(qū)分出頭與身體。頭部可以做大些,使猴子看起來更可愛。
●捏塑法是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使雙手變得更加靈活,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
(2)粘貼四肢:粘貼前要構(gòu)思好猴子的動態(tài)。粘貼四肢時,想辦法使猴子坐穩(wěn)、站穩(wěn)。 (可參考“泥猴張”創(chuàng)作的`“喜猴”、 “怒猴”、 “抽煙猴”、 “踢球猴”、 “舞蹈猴”等)
(3)刻畫表情:“泥猴張”注重表現(xiàn)猴子的面部表情,以猴來表達人的喜怒哀樂,以猴來表現(xiàn)人的思維活動。
5.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制作要求:每人做一www.chinajiaoan.cn兩只動態(tài)各異的猴子,和其他伙伴的作品放在一起,組成“小猴的一家”。
教師:小猴的一家在干什么?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編個故事說一說。
●由幼兒身邊熟悉的人物啟發(fā)創(chuàng)作“小猴的一家”,使幼兒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更為生活化。
(2)指導要點:啟發(fā)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提倡合作。
6.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小猴的一家”的故事。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將幼兒的陶猴作品布置在陶藝區(qū),利用游戲時間不斷地豐富與完善,并鼓勵幼兒編編、說說“小猴的一家”的故事。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收集有關(guān)“泥猴張”的圖片、猴子的圖片、猴子玩具等布置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13
設(shè)計背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結(jié)構(gòu)的改變,一家四老圍著一小轉(zhuǎn),把孩子的困難掃清,導致孩子們遇到危險、困難不知如何對待、解決。
一、活動名稱:聰明的公雞
二、活動目標:
1、看圖編講故事,培養(yǎng)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幼兒感受臨危不懼,想辦法保護自己。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三、活動準備:有關(guān)故事《聰明的公雞》的'四張圖片
四、活動流程:
1、幼兒猜想故事2、幼兒看書上故事3、小朋友說一說公雞對狐貍說的話4、幼兒編講故事5、豐富詞匯6、活動延伸五、活動過程:
。ㄒ唬┎孪牍适拢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關(guān)于狐貍和公雞的故事,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動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結(jié)果怎樣?啟發(fā)幼兒猜想故事。(二)書上的故事:
——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帶來的故事,會是什么內(nèi)容呢?
分別出示圖片1、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誰?在哪里?它們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了?
——請幼兒說一說狐貍捉到公雞了會怎樣?
——教師出示圖片4,請幼兒說一說結(jié)果怎樣了?激發(fā)小朋友猜想,第三張圖片中狐貍和公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狐貍就逃跑了?
——教師出示圖片3,幼兒描述圖片情境,并為故事創(chuàng)想適合的名字。
(三)公雞對狐貍說的話:
——進行集體交流,教師針對圖片3,讓幼兒說一說公雞在狐貍耳邊說了什么話,使狐貍不但沒吃公雞,還跑走了?
——分組討論"公雞說了什么?"——啟發(fā)幼兒變換角度想主意(嚇唬或騙狐貍)——教師巡視并提示幼兒:一定要說出讓"狐貍跑走"的話,不然狐貍就會把公雞吃掉。
——每組推選一個幼兒說出不同的討論結(jié)果。
。ㄋ模┯變壕幹v故事:
——請個別幼兒完整編講故事。
——教師點評,并給與鼓勵。
(五)豐富詞匯:狡猾、聰明、害怕、得意
。┗顒友由欤
——在語言區(qū)投放公雞和狐貍頭飾,角色扮演,幼兒表演故事《聰明的公雞》。
五、教師反思:
根據(jù)《綱要》大班語言目標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培養(yǎng)幼兒專心閱讀,能想象,理解畫面內(nèi)容,并能用語言講述畫面內(nèi)容和故事情節(jié),因此,將活動目標定為:
1、看圖編講故事,培養(yǎng)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仔細觀察圖片,教師引導后都能夠積極回答問題,并積極猜想公雞在狐貍耳邊說的話,并用狡猾、聰明、害怕、得意等詞匯,生動完整地講述圖片故事。
本次教學活動中,應采用正、反兩方面提問,為幼兒提供顯性和隱性線索,發(fā)展幼兒思維的發(fā)散性和靈活性,使幼兒敢于求異、樂于求異,最大化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從課題入手,激發(fā)幼兒制作欲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2、圍繞主課題,引導幼兒大膽實踐,提高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廢舊材料:飲料瓶、玻璃珠、光盤、彩繩等
2、背景圖:草地、樹。
3、制作蝸牛的流程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禮物盒子
師:今天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猜猜是什么?
。ㄓ變鹤杂刹虏吕锩娴亩Y物請2——3名幼兒)
師:我打開來看看哦,是不是和你們猜的一樣。
(打開禮物)
師:哦~~~,原來是一個蝸牛轉(zhuǎn)珠的玩具。瞧,里面還有一顆珠子,我拿出來,誰來玩一下。
(請1名幼兒嘗試玩)
A:師:還有沒有不一樣的玩法。(剛剛的幼兒玩的方法不正確,在請一位幼兒)
B:這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想)可是李老師只有一個,給誰玩好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自己做)
二、幼兒探索蝸牛轉(zhuǎn)珠的方法。
師:嗯,這到是一個好辦法,那我們先來看看蝸牛轉(zhuǎn)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ㄕ堄變赫f,幼兒說一樣教師出示一樣材料)
師:有了這些材料,我們該怎么做呢?誰來說說我們可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ㄕ堄變翰乱徊,說一說)
幼兒猜測制作的過程,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猜測出示流程圖。
教師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認為做蝸牛的殼,有的認為先做身體……你們的想法都可以,但是老師做下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是比較順的:先裝飾蝸牛的殼,在剪瓶子,然后把蝸牛的殼和瓶子固定在一起,再做蝸牛的身體,最后把身體固定在殼上面。
三、教師整理制作過程,并對部分環(huán)節(jié)進行示范。
裝飾光盤→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體→完整的蝸牛
、賻煟何伵5呢悮つ銈儠鰡?(會)
(出示教師做的貝殼,繞的線留一段)
呀,多出來的怎么辦?(教師示范把多出來的剪掉)
、趲煟浩孔訒裘?(會)
。ń處煵鹨粋做好的給幼兒看,然后請一個幼兒示范)
看這是老師剪的瓶子,這個像花瓣一樣,你們會像老師一樣剪嗎?誰來試一下。
師:剪好了我們要把花瓣掰下來,然后捏一捏。
(教師示范3個,然后請1幼兒示范,重點在捏一捏)
剩下來的誰來幫我完成?
③師:剪好后我們把瓶子固定在剛剛做好的殼上面。然后在每一片花瓣上都貼上雙面膠,固定要把瓶子的蓋子和光盤的.洞洞對齊,花瓣每一根都要用力的壓一壓。
師:現(xiàn)在會了嗎?
、軒煟耗敲瓷眢w會做嗎?記得蝸牛的身體上面還有什么?
。ㄒ龑в變赫f出眼睛、嘴巴和觸角)
⑤師:現(xiàn)在我們只要把身體裝到殼上面,這樣一個蝸牛轉(zhuǎn)珠的玩具就做好了。
操作前的要求:
師:現(xiàn)在我們小朋友一定都知道怎么做了,F(xiàn)在告訴我先做什么?(貼數(shù)字)
裝飾光盤→剪瓶子→固定瓶子→做身體→完整的蝸牛(按順序標上①②③④⑤)
記住哦,等一下我們下位要先拿光盤做殼,撕下來的東西要放在籃子里,等等用見到的時候要小心一點哦。
四、幼兒制作蝸牛轉(zhuǎn)珠,教師巡視指導。
幼兒制作的時候播放音樂《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一起完成。
五、幼兒自由玩蝸牛轉(zhuǎn)珠。
師:做好的小朋友拿一顆珠子玩一玩,看看有沒有成功,你覺得成功了就給客人老師檢驗一下。
師:你們的蝸牛轉(zhuǎn)珠玩具做的真棒,F(xiàn)在我們把小蝸牛送到草地里,讓其他小朋友到這里來的時候也可以玩一玩。
。ㄓ變核臀伵5奖尘皥D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15
活動目的:
1、感受樂音與噪音,理解樂音、噪音兩詞的意義,能正確運用。
2、通過、聽、說、玩、看使幼兒了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yǎng)幼兒的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正確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4、養(yǎng)成不發(fā)出噪音的習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6、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區(qū)別噪音和樂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養(yǎng)幼兒的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錄有樂音和噪音的磁帶、打擊樂器、圖片等。
活動流程:
。ǜ惺軜芬艉驮胍簦▍^(qū)別樂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動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引起興趣。
1、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引導:加點聲音伴奏怎樣?
2、說說在音樂伴奏下的感受,優(yōu)美的音樂讓我們感到舒服,想不想再聽一聽?
3、繼續(xù)播放音樂。突然音樂停,錄音機里發(fā)出難聽的拖拉桌子的聲音。
提問:聽得好好的,你們?yōu)槭裁窗讯湮嫫饋?你們覺得哪一種聲音好聽,為什么?
4、小結(jié):原來有的聲音讓人聽了覺得舒服,也有的聲音讓人聽了很難受。
二、區(qū)別噪音和樂音(播放音樂片段)并能用樂音和噪音來表達。
1、老師這里還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咱們一起來聽聽吧。
2、聽到了哪些聲音?
3、喜歡哪些聲音,不喜歡哪些聲音?為什么?
4、小結(jié):剛才大家都說的特別好,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聽到動聽、悅耳的聲音時,都是笑瞇瞇的,這些讓我們覺得很舒服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樂音,樂音通常是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還有一些不好聽的聲音小朋友聽到時都皺起了眉頭,這些聲音我們把它叫做噪音。噪聲通常是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教師拿出樂音和噪音字卡片)
5、認讀“噪音”、“樂音”兩個詞,理解它們的意義,請幼兒來說說。
三、敲敲打打,感受聲音給我們的不同感受。
1、老師這里有許多打擊樂器,你們覺得打擊樂器會發(fā)出樂音還是噪音?
2、請幼兒自己試一試,并把打擊樂器發(fā)出的聲音錄下來,放給幼兒聽,區(qū)別是樂音還是噪音?你們快來聽一聽,剛才你們的小樂器到底發(fā)出了什么樣的聲音?
3、怎樣才能讓打擊樂器發(fā)出樂音?(幼兒一起演奏《春天我把小樹栽》)聽后提問:現(xiàn)在你們覺得是樂音還是噪音?為什么?
4、小結(jié):原來同樣是打擊樂器,大家亂敲亂搖就會發(fā)出噪音,大家一起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演奏就會發(fā)出樂音。
四、回憶、探討和交流。
1、在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噪音和樂音?
你們發(fā)出過噪音嗎?(舉例孩子愛大聲說話,和拖椅子發(fā)出的聲音,搶著回答問題,讓人聽不清,別人在回答問題時總說話等等)
2、噪音這么難聽,我們都不喜歡噪音,現(xiàn)在請大家想想,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為什么?
3、如果我們在這些地方應該怎么做?
小結(jié):我們要養(yǎng)成不發(fā)出噪音的習慣。
五、噪音有什么危害呢?
噪音除了讓我們覺得難聽、不喜歡,它還有很多的危害呢,你們知道噪音都有哪些危害嗎?欣賞故事《噪音國》。
1、提問:為什么叫噪音國?后來變成什么了?噪音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2、與幼兒小結(jié):遠離噪音,不制造噪音。
六、活動延伸。
出示評比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的每件事做起,不做噪音的制造者,養(yǎng)成“說話輕輕,做事輕輕”的習慣。
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有點緊張,語速有些偏快了。前面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比較好,在第四個探討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沒能結(jié)合幼兒的表現(xiàn),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充分表達,當孩子說到身邊的某些噪音時,沒有抓住契機進行隨機教育,如有部分孩子樂器沒放下,還總發(fā)出聲音。同時對于孩子平時制造出的噪音沒有一一例舉,錯過引導教育的機會。自己感覺整個活動比較順暢,目標達到,但是細節(jié)處理還不夠,隨即教育能力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1-03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7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06-15
幼兒園大班教案籃球06-20
幼兒園大班夏天教案06-27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1-18
幼兒園大班種子教案03-13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丑》07-19
有關(guān)幼兒園大班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量詞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