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通過科學小實驗,發(fā)展積極探索、動手操作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3、了解生活中的水資源,產(chǎn)生保護水資源的良好愿望,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2個金魚缸(一缸有魚、一缸米內(nèi)有塑料彩球)一杯清水每組一份白糖、鹽、油、大米。
2、人手一只塑料小筐,有洞小溶器、半玻璃杯清。
3、課件。
【活動過程】
1、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它的秘密可多啦,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2)幼兒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提問: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nèi)裝水,一個缸內(nèi)裝米,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你是怎樣知道的?提問:看看米里有什么?讓我來摸摸米里有什么?師:“真奇怪米里有個塑料玩具,我們怎么沒看見呢?”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別著急,讓我來告訴大家吧,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里的物體,米不透明,所以就看不見里面的東西了,水除了這個秘密它還有好多秘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幼兒進行嘗試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筐,請你們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讓幼兒嘗試后幼兒討論。師:這說明水會流動。
(2)溶解實驗。
師:“小朋友我們玩?zhèn)游戲,桌上有糖、鹽、,從中取幾樣東西一樣一樣的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中的顏色及物質(zhì)在水中的變化,相互交流)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糖、鹽、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被水溶解了。”提問: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味精、化肥、感冒沖劑、蜂蜜、染料、冰糖、奶粉、小蘇打)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可我們的朋友卻有困難了,這些水發(fā)黑發(fā)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我們?nèi)祟惖纳睢?/p>
提問:那我們怎樣保護水呢?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水杯中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4、改造容器。
師:“小朋友你們真是個環(huán)保的好孩子,也是有愛心的寶寶,鴨媽媽遇到困難了,我們來看看它遇到了哪些困難!
(播放課件)提問:“我們來一起幫助它們找找盛水的工具吧,我要把這些能盛水的工具給小鴨子送去,可是能盛水的只有這么幾個,小鴨子卻有那么多怎么辦呢?(把不能盛水的改成能盛水的)
提問:“怎么改才能使它們能盛水呢?師:那你們堵上后試一試能不能盛水,你們都把不能盛水的改造成能盛水的工具,那我們來幫助小鴨子澆澆花吧!
5、師幼共同澆花結(jié)束活動。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diào)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寶寶。讓幼兒去探索水寶寶的秘密,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情緒。在探索活動(一)中,我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動(二)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在盛水活動和溶解實驗中,感知了水是流動的及有些東西在水里會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上還比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個體操作與集體分享交流的時間分配,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再適當長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借助已有經(jīng)驗,嘗試猜測、分析、推理動物過冬的方式,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嘗試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動物,表現(xiàn)它們各自的過冬方式。
3、 對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愿意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教具:動物過冬課件
學具:動物實物圖片掛牌、過冬方式標記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關(guān)于動物過冬的零散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論自己知道的動物,喚起已有經(jīng)驗,猜測分析動物在冬天面臨的困難。
1、自由談論,引入話題。
教師:你喜歡動物嗎?你們知道哪些動物?(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這些動物你們都認識嗎?看看有誰?(松鼠、烏龜……)
2、看冬景的畫面,猜測分析動物在冬天面臨的困難。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
教師:這么冷的冬天,動物們怎么度過呢?(躲起來……)
教師:在冬天,動物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呢?(找不到吃的、很冷…)
教師:冬天,動物們會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可是它們依然生存著,動物們還是會度過寒冷的冬天。
二、幼師展開討論,梳理并拓展經(jīng)驗,猜測、推理動物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
1、教師: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辦法,你知道哪些動物,它會有哪些辦法呢?
共同觀察動物畫面,針對幼兒談到的每一個動物進行引導,教師按過冬方式的不同逐漸梳理出線索。
2、教師:動物們是不是用這些方法過冬的呢?好,我們來看一看。
看課件,了解小烏龜、大雁、雪兔和螞蟻的過冬方式,歸納出四種動物的過冬方法。
3、教師:看來動物們是有自己的辦法,它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度過了寒冬。
三、看課件,玩游戲,鞏固提升經(jīng)驗,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
1、教師展示四種過冬方式標記,看課件做游戲。
教師:看來,你們都很會動腦筋,動物們很想和你們做朋友,我們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動物,待會兒請你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來扮演它。
教師:自己是誰?在寒冷的冬天可以怎樣過冬呢?(幼兒選擇動物圖片,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好,請你們把小動物掛在胸前,回到座位上,一起來玩?zhèn)游戲吧。
教師展示四種標記,分別掛在椅背上,交代游戲規(guī)則:這里是動物們的家,你就是一個小動物,請你仔細想想:你是怎樣過冬的?冬眠過冬的小動物都回到這個家里,南飛過冬的小動物都回到這個家里,換毛過冬的小動物都回到這個家里,看誰先回到家里。
(適時看課件四種過冬方式交互頁面,尋找答案:請××小動物回到自己家去。)
2、幼兒再次選擇動物角色進行游戲。
教師: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家,請你們把動物圖片放回椅子上,到后面的桌子上再選一個你喜歡的動物扮演吧。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找一找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分類。
2、通過分類操作、繪畫等活動鞏固對工具的認識。
3、通過調(diào)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各種類別的常見工具的圖片及名稱字卡。
2、 各種顏色的瓦楞紙、美勞材料。
3、各種各樣的文具、測量工具。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工具的分類。
——— 第一次分類:教師出示已準備好的各種工具圖片,請幼兒
來進行分類,并鼓勵幼兒說出分類的理由。
——— 第二次分類: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工具的功能用途對這些
常見工具的.圖片再次進行分類:廚具、餐具、清潔用具、文
具、交通工具、體育用品、樂器、玩具、手工具。
2、裝飾主題墻。
——— 教師和幼兒一起將工具的圖片分類粘貼到事先裝飾好的
主題墻上,同時配上相應的類別文字。
3、分享成果。
——— 欣賞師生共同完成的主題墻,邊觀察邊講述:上面有哪些種類的工具?
——— 分別是什么工具?它們有什么作用?
有關(guān)活動 交通工具大集合:教師提供瓦楞紙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或照片,鼓勵幼兒將各種交通工具模仿或創(chuàng)造性地畫在瓦楞紙上,涂色后剪下,張貼在事先準備好的“交通工具大集合”墻上,邀請幼兒按照空中、水中、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分類粘貼。
教學反思
在上節(jié)課分類學習中,孩子們對分類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組撿物品當中,進行得非常順暢。
開始教師就把東西亂七八糟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孩子們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即不美觀、又不衛(wèi)生,這樣孩子們就產(chǎn)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當中要按秩序有條有理,物品要按分類的擺放收拾。
這節(jié)課較好的體現(xiàn)了理念。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體現(xiàn)了動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孩子們有了這樣的體念,達到了我們的教育目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尾巴。
2、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jié)果。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歌曲《小畫家》磁帶、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帶,各種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開的圖片(金魚,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咱們來一起聽一下吧!(歌曲《小畫家》)
提問:
1.歌曲中的小畫家是誰啊?(丁丁)
2.丁丁畫的什么?畫的怎么樣啊?(螃蟹四條腿,鴨子小尖嘴,兔子圓耳朵,大馬沒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
教師小結(jié):丁丁做事不認真,沒有認真觀察,只說大話,所以沒有畫好,我們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學習。
二、找尾巴: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寶盒”呢!你們來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故作神秘狀)“寶盒寶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們,猜出來了嗎?現(xiàn)在我讓一個小朋友來把寶物拿出來!
出示動物尾巴:(一個小朋友拿一個)
金魚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魚的尾巴有什么用處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顏色?像什么?(桃子,雨傘,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繩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氣球,蝌蚪)
出示每種動物尾巴的時候給幼兒講講尾巴的用處。
師:“魔法盒里還有啥,讓我再來摸摸她”,幼兒繼續(xù)摸出動物的身子。
咦?這是誰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沒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們來幫它找找吧!(讓幼兒自己去幫各種動物找到尾巴,把它們連起來)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這是誰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課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們來幫它找找吧!這時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賞故事:
提問:
1、故事里都有誰啊?
2、它們發(fā)生的什么事?
3、它們的尾巴斷了怎么辦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斷了,可以長成新的蚯蚓)
【活動延伸】
游戲《揪尾巴》
動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現(xiàn)在我們也來變成小動物,一起來玩揪尾巴的游戲吧!
教學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擴展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認識和了解。啟發(fā)幼兒積極探索。
2在 講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時還應該講清楚一些。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fā)對植物喝水現(xiàn)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對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jīng)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了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1、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張),
問:他們在干什么?(喝水),為什么要喝水?他們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么來喝水?為什么?
梁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為什么?
(二)實驗驗證,引發(fā)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問: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結(jié)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才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里,現(xiàn)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xiàn)象對比圖)
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小結(jié):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么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著剪,縱向剪,然后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jié):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jīng)驗,進一步引發(fā)孩子關(guān)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么了?為什么會爛呢?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于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jié):
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么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lǐng):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xiàn)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濕,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xiàn)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對于根吸水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說得有些啰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并不能及時很好的給予回應。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初步了解其原因。
2、能在地球儀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極的位置,了解它們的氣候特點。
3、對地球有探索的興趣,積極地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幼兒對地球儀具有初步的認識經(jīng)驗,如赤道、南北極等。
3、大地球儀一個,上面貼有叔叔、阿姨的頭像。
活動過程:
一、討論:冬天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嗎?
觀看教學掛圖,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看見圖中打電話的小姑娘了嗎?想一想,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教師:冬天所有的地方都會下雪嗎?(幼兒自由猜測,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2、引導幼兒了解各地的氣候情況。
教師:小姑娘打電話給她的叔叔和阿姨,我們來聽聽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幼兒邊看叔叔、阿姨的圖片,邊聽教師講述電話內(nèi)容。叔叔說,這里下了好大的雪,雪景非常漂亮。阿姨說,這里沒有下雪哦,可以去海濱游泳。(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
二、探索各地氣候不一樣的原因。
1、討論各地氣候不一樣的原因。
教師:為什么有的地方下雪,有的地方不下雪呢?
2、觀察地球儀,了叔叔和阿姨所在的位置。
教師:我們一起在地球儀上找找叔叔和阿姨分別住在什么地方(東北、海南。幼兒根據(jù)地球儀上的頭像,分別找到叔叔、阿姨所在的地理位置。)
3、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jīng)驗,自由結(jié)伴,進行討論。
教師:仔細看看東北和海南在地球儀上的位置,想想為什么東北和海南的氣候相差這么大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遷移對地球儀的認識經(jīng)驗,并根據(jù)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進行討論。)
三、教師利用地球儀小結(jié)。
1、你知道地球上哪里是太陽照得最多的地方嗎?(赤道)赤道在哪里?
2、請小朋友用手指出來。與赤道氣候相反的地方是哪里?請你們把它找出來。(南極、北極)南極和北極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冰天雪地)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樹與土壤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了解樹與其它動植物的一些生態(tài)關(guān)系,萌發(fā)對樹、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體驗樹與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guān)系
難點:認識動植物間相互的聯(lián)系活動準備
經(jīng)驗基礎:
知道樹的一般結(jié)構(gòu)
物質(zhì)準備:
與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作好參觀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植物園,看各種各樣的樹,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性,如都有樹葉、樹枝、樹根,樹根都駐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二、觀察樹的不同種植位置與種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樹,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初步感受樹與土的關(guān)系。
三、觀察樹根,想象樹根在地下是什么樣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樹與土的關(guān)系。
四、樹蔭下幼兒自由游戲,發(fā)現(xiàn)樹與其他動植物的聯(lián)系,如:掉落的果子、纏在樹干上的藤條、樹上的鳥窩、螞蟻咬的樹洞等,讓幼兒與樹親密接觸,體驗樹的生態(tài)意義,感受自然界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延伸活動生成活動:探索小動物怎樣在樹下做窩。
(二)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guān)系·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fā)熱愛土壤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特性,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fā)熱愛土壤的情感
難點: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基礎:幼兒玩過泥
物質(zhì)準備:各類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樹苗、小花苗等
活動過程
一、在戶外的泥地上,為幼兒各類挖土工具,幼兒自由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泥土里居住著許多小昆蟲,如蚯蚓、螞蟻、小爬爬蟲等,泥土是它們的家,啟發(fā)幼兒保護泥土的愿望。
三、談活:泥土有什么用?
四、實驗:給幼兒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體驗土在水里容易松散的特性。
五、為幼兒易于幼兒種植的小樹苗、小花苗,師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延伸活動觀察記錄小樹苗、小花苗的`生長狀況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麻雀遠游》
提問:
1.小麻雀一開始生活在什么地方?
2.小麻雀遠游來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煩?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活動目標·進一步了解樹與土壤唇齒相依的聯(lián)系·萌發(fā)愛護自然、保護土壤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難點:知道怎樣愛護和利用自然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基礎:初步了解樹與土壤的關(guān)系
材料準備:泥土流失與沙塵暴給人類生活帶來危害和體現(xiàn)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tài)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yǎng)份的課件
二、演示課件,了解泥土流失,提問: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2.泥土流失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三、怎樣預防泥土流失的談話,提問:1.為什么會造成泥土流失?2.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防止發(fā)生這樣可怕的事?
四、演示課件,了解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tài)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yǎng)份。提問:1.樹根是什么樣的?2.樹根在土里干什么?對土壤有什么好處?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制作大幅宣傳畫:愛護樹木、愛護土地。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激發(fā)其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時候就真正地去喜歡這個世界、欣賞這個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去關(guān)心這個世界是我設計本次活動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動圍繞著幼兒所熟悉的“樹”與“土壤”展開三個活動。
活動一,利用幼兒園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組織幼兒參觀植物園,使幼兒在與樹、土壤的親密接觸中體驗樹的生態(tài)意義。
活動二,側(cè)重于讓幼兒在運用工具進行玩泥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泥土與動植物的關(guān)系。
活動三,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深層次地向幼兒介紹樹與土壤唇齒相依的聯(lián)系,使幼兒了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內(nèi)容。三個系列活動各有側(cè)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將認識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視自然界的高度。
二、活動評析通過幾次活動,發(fā)現(xiàn)幼兒對事物,特別是對自然物關(guān)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欲望增強了,喜歡對事物的來龍去脈窮追不舍。對植物、動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常常會自發(fā)地為小動物找家,給植物澆水,并對成人不經(jīng)意的破壞活動大聲抗議。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樂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了解光和影子的關(guān)系。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游戲快樂。
活動難點:
了解光和影子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guān)經(jīng)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jīng)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 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 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xiàn)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影子)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著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況下找到的) 第二個:我們?nèi)チ耸裁吹胤接白泳屯蝗幌Я,為什?(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了解光與影子的關(guān)系(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的關(guān)系)好,下面張老師就帶著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游戲:手影游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范,幼兒猜并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并模仿)第二個游戲:給影子涂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結(jié)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活動反思:
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以及“做中學”的理念能較好地在本次活動得到體現(xiàn)。
1.選材內(nèi)容的生活化。教師抓住隨時捕捉到的影子這一教育資源,和孩子們尋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戲,從而共同探索影子的變化與事物間的聯(lián)系,繼而了解影子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2.教學活動的游戲化。本活動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幼兒的興趣點,運用游戲這一幼兒特有的、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豐富而又有趣的游戲情節(jié)貫穿整個活動,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動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玩中觀察、探究影子的產(chǎn)生、影子變戲法的秘密等問題,在多次的游戲體驗中,獲得關(guān)于影子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變化的豐富經(jīng)驗。
3.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欲望;顒又薪處熗ㄟ^提供豐富的材料,利用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nèi)ビ^察,去操作,去發(fā)現(xiàn),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幼兒對影子的好奇心理,培養(yǎng)了幼兒觀察、比較,主動探究的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12-18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9-29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2-16
【熱】大班科學教案03-15
大班科學教案【推薦】03-13
【熱門】大班科學教案03-13
【薦】大班科學教案03-14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03-14
大班科學教案【熱門】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