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3 16:26:5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 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3、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畫圖產生疑問、引入新知

            1、畫圖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上新課前先來畫一畫圖,請同學們翻開課堂練習本,拿出尺子。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請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

            請大家在本紙上畫一條長1米的線段。(生面有難色)

            師:怎么不畫了?有什么疑問嗎?(本子沒有1米長)那該怎么辦呢?

            (把1米長的線段縮短后,畫在本子上)(生畫)

            2、引入新知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生:10厘米、5厘米、或1厘米長的表示(板書)

            師:看來同學們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這些在圖上畫出的線段的長度,我們叫“圖上距離”,而這1米就叫“實際距離”。

            師:但是如果把黑板上的數據1米擦去,只把本子上的2厘米、5厘米線段圖給別人看,別人能知道你表示的實際距離是1米嗎??那么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就是《比例尺》。ò鍟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理解比例尺意義

            師:大家請看笑笑同學就根據比例尺的知識畫出了他家的平面圖,你看他圖中的比例尺是?你知道1:100是什么意思嗎?同學們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說一說(生思考交流)

            生匯報:1表示圖上距離、100表示實際距離

            圖上的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的100厘米,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師:對,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100厘米,因此比例尺實際上就等于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生讀一讀

            2、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有見過比例尺?)黃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各圖,分別讓學生讀出圖中的比例尺并說出它們表示的意義)

            3、自己寫一個比例尺

            師:現(xiàn)在你們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個比例尺,并向同桌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生匯報

            4、總結比例尺的特點

            師:我們現(xiàn)在初步的認識了比例尺,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比例尺有什么樣的特點?(生說)總結:是一個比;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tǒng)一的;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三、運用知識,嘗試解決問題。

            1、解決第2小題

            師:同學們,笑笑按比例尺1:100畫出了她家的平面圖,他想帶我們看看他的臥室,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先請大家量出他臥室長寬的圖上距離是多少吧?(課件)

            (1) 量出笑笑臥室的長和寬

            師:你們量出了笑笑臥室長是?寬是?那你們算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長和寬嗎和面積嗎?(課件出示)試一試,并把你的解題思路寫在練習本上。

           。2)算出笑笑算一算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

            a :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b :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小結回顧

            想一想,我們剛才在求笑笑臥室面積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程序?(先量出圖上距離,在求出實際距離,然后才能算出面積)

            2、解決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再匯報方法,然后再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展示儀展示)

            3、解決第4題

            師:笑笑在設計圖時還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

           。ㄕn件出示在父母臥室的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1)分析題意,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1) 學生交流想法。

           。2) 學生獨立完成。

            生1:2米=200厘米 200/100=2厘米

            生2:200÷100=0。02米 0。02米=2厘米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的出色,笑笑還為我們出了道難題,大家敢于應戰(zhàn)嗎?

            4、解決第5題

            (課件出示:笑笑的臥室長4米,畫在圖紙上,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 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 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反饋匯報。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談談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guī)畫圓。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guī),所以用圓規(guī)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征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xiàn)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么都要做成圓的呢?

           。óa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么畫?(指名回答)

           。ɡ蠋熢诤诎迳涎菔居美K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后拉緊繩子,繞著這個固定的點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么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畫?

           。ǔ鍪緢A規(guī))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guī)。圓規(guī)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guī)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后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gu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guī)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guī)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ㄏ茸寣W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么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么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么叫半徑?(指名回答)

           。ɡ蠋熢僭趫A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么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xù)研究圓還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圓的特征。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fā)現(xiàn)半徑有什么特征?轉動B面,你發(fā)現(xiàn)直徑有什么特征?

           。▽W生分小組討論。)

           。ɡ蠋熢僭诨脽羯涎菔疽槐椋釂栍懻摻Y果。)

            (板書)無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fā)現(xiàn)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征。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么圓在什么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征?(板書:同一圓里)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里,半徑是4厘米,直徑一定是2厘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系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倍數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厘米的圓怎么畫?直徑6厘米的圓怎么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厘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么決定圓的位置?什么決定圓的大。恐睆6厘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厘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么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后,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么找到它的圓心呢?

           。ㄖ笇W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后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并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征。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著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著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fā)現(xiàn)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fā)現(xiàn)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jié)特級教師吳正憲執(zhí)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相關計算;使學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回顧、整理、練習、訂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出示:我們學校的圖書室里有故事書400本,連環(huán)畫是故事書的 ,作文書是連環(huán)畫的 。學校圖書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書?

            1、學生獨立解決。

            2、匯報交流做法。

            3、提示課題:分數乘法的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小組內說一說,適當的時機師生進行點評)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數乘法的知識。

            3、小組合作,優(yōu)化整理。(課件演示)

            分數乘整數

            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

            計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一個數乘分數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數乘加、乘減及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a.c+b.c=(a+b)。c

            解決問題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

            2、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關系式:單位1的量(一個數)問題所對應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薄⒂嬎阆旅娓黝},說一說分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1)駱駝駝峰中貯藏的脂肪,相當于體重的 ,一頭體重225千克的駱駝,駝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頭體重225kg的駱駝,馱著比它體重還多 的貨物。它馱著的貨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知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同學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通過同學操作、表達使同學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4、培養(yǎng)同學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5、使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勝利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對自身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課件,蘋果樹圖、小草圖

            生:小棒或學具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電腦演示: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xù)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并對四只小鳥加以特寫。同時還隨同著清脆的鳥叫聲。

            2、問:老師想知道有幾只小鳥,誰愿意幫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體繼續(xù)演示:又飛來一只小鳥(同學觀察)

            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幾只小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ǜ鶕瑢W的回答,教師板書: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xiàn)

            1、 小組合作,探索多種算法

            問:4+1等于幾?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請把你的方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

            2、全班交流算法。

           。▽Φ贸霾煌惴ǖ男∨笥呀o予鼓勵,并板書5)

            師:剛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們學過的4和1拭目以待組成來計算的,這個方法很好,你能用這種方法也來試著算一算嗎?同桌互說。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題

           。1)先請同學看圖說圖意,,再請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學匯報算式;3+2=5 ,2+3=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觀察上面的這兩個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ㄊ雇瑢W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guī)律)

            2、“做一做”第2題

            要求同學邊擺邊列算式。

            四、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1、游戲一:貼蘋果

            要求:在蘋果圖片上寫出“5以內的加法算式”并貼到蘋果樹上去。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大家擺學具說算式,一人寫算式。

            評價方式:請同學當“小法官”

            2、紅花配綠葉

            要求:這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個小組找到的“紅花”答案多。

            評價:給找到正確答案多的小組獎勵“團結協(xié)作智慧星”

            五、托管時間完成第27頁的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

            2、在觀察、猜想、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題中的單位“1”和問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

            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先說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12× ×

            2、列式計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學生得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課件出示自學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

            題方法并會分析數量關系。

            2、知道解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單位“1”。

            (二)、教學例1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正確理解關鍵句“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

            (2)、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找到解題思路。

            (3)、如何來理解單位“1”?(小組討論,理解這句話是把“我們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表示單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4)、在分析題意的基礎上,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學生根據提示自學

            全班交流匯報:

            2500×=1000(平方米)

            3、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4、鞏固練習:“做一做”,讓學生畫線段圖表示題意,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依據是什么?然后獨立解答。

            三、當堂測評

            練習四第2題、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

            小組內訂正后

            四、課堂總結

            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什么?(找出關鍵句、確定單位“1”,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

            本堂課是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中,我緊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并事先復習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題,為解決與此相似的應用題做好準備。

            由于本節(jié)課是分數應用題學習的初始,因而教學中,我除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教給學生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特別是在如何找單位“1”這個關鍵點上,更是花了較多的時間,但我認為這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后記:

            第七課時:練習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例5通過對現(xiàn)實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尋找最佳方案才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及對現(xiàn)實數據的分析,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在比較中尋找最佳解題策略。

            1.注重審題,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犯低級錯誤,沒有認真審題就稀里糊涂做題。比如例5情境圖就隱含著兩條數學信息,如果不認真整體觀察就很難發(fā)現(xiàn),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觀察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維和數學思考力。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中,學生要全員參與。這里的參與并不是簡單的行動上的參與,而是思維的`參與。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審清題意之后,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組內交流,不僅避免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隨波逐流。在交流中讓思維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數學思考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中央3套有一檔娛樂節(jié)目叫《開門大吉》,大家知道嗎?課前,我們也來玩一把《開門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誰反應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預設

            生:讓我們蕩起雙槳。

            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師兒時流行的歌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你知道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情景嗎?

            預設

            生:北海劃船。

            師:大家想象一下,和風旭日,楊柳如茵,輕搖櫓槳,泛舟河中,這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呀!別光美,你知道嗎?這劃船里也有不少學問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租船問題》。

           。ò鍟鹤獯瑔栴})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xiàn)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審視事物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閱讀與理解

            1.租船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在公園劃船都有一些具體要求,劃過船的學生一定是知道的。讓我們一起去公園看看。(打開教材10頁)瞧!這是班主任老師和她的學生在春游,你從這幅圖中,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劃船的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共有32人,租小船24元,租大船30元。

            生2:這幅圖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隱含的數學信息:每條小船可以乘坐4人,每條大船可以乘坐6人。

            生3: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租船最省錢。

            ⊙分析與解答

            1.32人怎樣租船最省錢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2)自己有了方案之后再在小組內交流,組長做好不同方案的記錄。

           。3)整理方案之后準備全班交流。

            2.派代表匯報:

            小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小船需要花192元。算式是32÷4=8(條),24×8=192(元)。

            小組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如果全租大船需要花180元。算式是32÷6=5(條)……2(人),5+1=6(條),30×6=180(元)。全租大船比全租小船省錢,這個方案比較合理。

            小組3: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合租大船和小船,可以租5條大船和1條小船,需要花30×5+24×1=174(元);也可以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需要花30×4+24×2=168(元)。

            小組4: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是最省錢的方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搭一搭、認識余數

            教學目標:

            1.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經歷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教具: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4根小棒搭一個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個正方形,還剩幾根?(大屏幕出示主題圖)

            二、合作探究

            1.學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過程。,把學生擺小棒的過程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2.認一認,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豎式算一算,應該怎樣列算式呢?想一想,結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匯報

            橫式應怎樣列呢?134=3(個)1(根)

            你能說一說每個數在操作過程中表示什么?

            特別是余數1,為什么它要剩下?

            填寫單位是難點,所以引導學生說一說。

            3.搭一搭,填一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小組合作并填寫表格。匯報填寫算式和單位。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的余數和除數

            思考: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有什么問題?余數一會大一會小,怎么回事?余數都比除數小,為什么?

           。3)說一說余數和除數分別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別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試一試。

            三、練習鞏固:

            完成書練一練1-3題

            四、錯題解析:

            264=56 324=78

            五、課堂檢測

            1、把16塊西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 )塊還剩( )塊。 ( )( )=( )(塊)( )(塊)

            2、 有23條魚,每7條放在1個魚缸里,可以放( )個魚缸,還剩( )條。 ( )( )=( )(條)

            集體訂正答案

            六、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一搭(一)

            134=3(個)1(根)

            豎式

            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chuàng)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也獲得了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要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趣高,個個搶著發(fā)言,搶著上臺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看來比較亂,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學習,這樣的亂是學生參與學習的表現(xiàn)。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49~50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1~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并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明確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經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探究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探究,滲透辯證思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數單位是什么?它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把一根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長度是這根鐵絲的幾分之幾,把誰看作單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書:59

            如果商不用小數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出示題目

           。1)列出算式。(板書:13=)

           。2)討論:1除以3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3)教師畫出示意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應是這個蛋糕的 ,就是 個1。

            板書:13= 1/3(個)

            2.教學例2:出示題目

           。1)動手操作。拿出三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把它看作3塊餅,用剪刀把它們分成同樣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結果,教師總結幾種不同的分法。

           。3)歸納:從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塊餅平均分成4份,無論怎樣分,每一份都是3塊餅的 ,即3個 塊,把3個 塊餅合起來就是1個餅的 ,即 塊,因此,34=3/4 (塊)。

            由此可見, 不僅可以理解為把1塊餅(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也可以看作把3塊餅組成的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

            學生相互說說 表示的意義。

            3.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3

          小學數學教案02-2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2

          【熱】小學數學教案02-01

          【精】小學數學教案02-01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2-01

          小學數學教案【熱】02-01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