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有些東西是沒有生命的。
2、萌發(fā)探索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珍惜有生命的東西。
活動重點:了解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東西。
難點:區(qū)分生活中的生命體和無生命體。
活動準備:
常見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幼兒相互說說這些東西的名稱。
2、將圖片分類。
幼兒將這些東西按有生命和無生命進行分類。
3、交流分類的情況。
。1)、根據(jù)幼兒的分類,進行討論。
會叫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會動的東西都有生命嗎?
不會叫、不會動得東西都沒有生命嗎?
什么東西是有生命的'?
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有生命的?那些東西是無生命的?
(2)、幼兒再次分類。
4、教師小結(jié)。
由小到大,逐漸成長,最后死亡的東西,它們是有生命的(動物、植物),而工具、用品,它們雖然能動、會叫、會壞,但它們是沒有生命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獲得有關(guān)雨的形成及生動的關(guān)系的經(jīng)驗。
2、對雨的形成產(chǎn)生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此活動最好選擇在雨天這后進行。
教學過程:
1、第一場雨。
。1)云是怎么樣的?
。2)有一天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現(xiàn)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幫忙,成功了嗎?
。4)后來誰來幫助云?
。5)云變成了雨,動物、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神奇的雨。
。1)引導幼兒海綿注滿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海綿吸水與雨形成之間的關(guān)系。
。3)請幼兒總結(jié)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許多小水珠,當去云里的'小水珠越來越多的時候,就形成了雨)
3、我們歡迎你,雨。
。1)完整傾聽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從空中落下來是什么樣子的?(像風箏線、像飛機沖下來)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讓樹喝水、給花澆水、給滑梯洗澡、沖洗樓房)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fā)現(xiàn)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 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2. 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 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 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 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介紹給大家。
4. 師生共同部結(jié):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ǘ 嘗試二:洗手間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 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討論:肥皂的'用途。
4. 總結(jié)。
。ㄈ、 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jié)束活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guān)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guān)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nèi)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兒已經(jīng)接觸過很多彈性玩具,如皮球、蹦蹦床、拉力器等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并積累了有關(guān)彈性的零碎經(jīng)驗。本活動以彈性為主線,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主動探索,感受彈性的特征,發(fā)現(xiàn)彈性的奧秘,體驗彈性物品的有趣,感受彈性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運用,體驗科學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同時,通過引導幼兒自主嘗試制作彈性玩具,發(fā)展幼兒動手制作的能力,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活動目標:
1、對彈性感興趣,樂意探索有彈性的物體,感知彈性的特點。
2、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yǎng)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特性的能力。
3、能細心操作,大膽交流,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彈性玩具、彈簧一個, PPT(各種運用彈性的游戲和實物)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記錄表、記號筆、橡皮泥、玻璃球、積木、海綿、橡皮筋、小氣球人手一份;電線、毛根、積木、貼花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初觀玩具,激發(fā)童趣。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馬上要過圣誕節(jié)了,小丑娃娃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過節(jié),小丑娃娃躲在哪里呢?哦,原來小丑娃娃躲在盒子里,我們一起喊123、把它請出來。
。2)、小丑娃娃是怎么出來的?
2、由彈簧和實物分析出彈性概念。
。1) 提問:小丑為什么會蹦上來?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師:原來小丑娃娃的秘密武器是彈簧。
。2) 教師出示彈簧,引導幼兒認識彈簧。
。3) 幼兒玩彈簧、探索彈簧的特性。你發(fā)現(xiàn)彈簧有什么厲害的本領(lǐng)嗎?
小結(jié):彈簧在用力拉它、壓它時,他會變形;手一松,它又還原到原樣,這就是彈簧的彈性。
3、探索比較、感知彈性。
。1) 出示記錄表,猜想彈性。
師:原來彈簧有這么有趣的彈性,今天小丑娃娃還帶來了橡皮泥、橡皮筋、積木、海綿、玻璃球、氣球,我們來猜一猜,誰會和彈簧一樣有彈性呢?
(2)實物探索,驗證彈性:幼兒按記錄表上的物品逐一做實驗,在有彈性的物品下打勾。
。3)根據(jù)幼兒記錄表小結(jié):橡皮筋、海綿、氣球和彈簧一樣,用力拉、壓時它會變形,手一松它會還原,它們都有彈性;橡皮泥能變形,但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玻璃球、積木不能變形,所以它們都沒有彈性。
4、聯(lián)系生活,拓展認知。
(1)、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生活。
師:橡皮泥、海綿、氣球有彈性,其實我們的身上就有許多有彈性的地方,自己摸一摸,找一找。
。2)、由近及遠,推升層次。
師:除了剛才那些有彈性的物品,平時你還看過玩過或用過什么有彈性的物品嗎?
。3)、再入生活,拓展知識。
師:有許多有彈性的朋友一直藏在我們身邊,看看他們藏在哪兒呢?(播放PPT)
5、原來有這么多東西有彈性,小丑娃娃好不好玩,那你們想不想來做一個彈性玩具呢?
6、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擰、拉、扭、搓等多種方法使物體轉(zhuǎn)動,并體驗轉(zhuǎn)動的樂趣。
2、積累關(guān)于物體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3、積極參加探索活,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難點:能運用多種方法探索使物體轉(zhuǎn)動。
活動準備
1、各種轉(zhuǎn)動玩具:溜溜球、陀螺、竹蜻蜓、風車、發(fā)條玩具等
2、各種東西:傘、光盤、球、圈圈、瓶子等
3、各種輔助材料:筷子、繩子等
4、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課件PPT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玩”各種玩具,初步了解轉(zhuǎn)動的方法,和物體轉(zhuǎn)動時的特點。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玩具,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2)交代游戲要求:請小朋友們每人選一個玩具來玩一玩,看看玩具在玩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讓幼兒自由玩玩具,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轉(zhuǎn)動的方法。
4)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誰愿意來說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出示相應(yīng)的玩具)
5)教師小結(jié):風車是用嘴巴把它“吹”動起來的。只蜻蜓是我們用手“搓”才是他轉(zhuǎn)動起來的。發(fā)條玩具是我們“擰”動發(fā)條,發(fā)條動起來后玩具才動起來的。原來我們玩的這些玩具在玩的時候都能轉(zhuǎn)動起來,轉(zhuǎn)動時看上去都像是個圓。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轉(zhuǎn)動的方法
1)引出活動:我們把玩具都轉(zhuǎn)了起來,周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一件件出示)
2)交代要求:想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他們也都給轉(zhuǎn)動起來,你們愿意試試嗎?
3)讓幼兒自由進行探索:請小朋友們自由選一件東西,然后找個空地來試一試,轉(zhuǎn)一轉(zhuǎn)、玩一玩。
4)進行分享:隨來說說你選了什么東西?有沒有把它轉(zhuǎn)動起來?(出示相應(yīng)的東西)
引導式提問:你選了什么?有沒有把它轉(zhuǎn)動起來?怎么轉(zhuǎn)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師小結(jié):有的東西我們通過“擰、搓、扭、拉、”等方法是它轉(zhuǎn)動起來,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同一樣東西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把它轉(zhuǎn)動起來。
3、再次進行探索使用輔助材料來讓物體轉(zhuǎn)動動的.又穩(wěn)又快。
1)請小朋友們再次選擇一件東西來轉(zhuǎn)一轉(zhuǎn),玩一玩、但這次請你用別的東西一起來把物體轉(zhuǎn)動的又快又穩(wěn)。
2)幼兒在此進行探索轉(zhuǎn)動的方法
3)師小結(jié):我們剛剛用了筷子套在圈圈內(nèi),用筷子帶動圈圈轉(zhuǎn)動得又快又穩(wěn)。把繩子穿過光盤,一來一甩,光盤飛快的轉(zhuǎn)動起來了,所以輔助材料能他物體更好點的轉(zhuǎn)動起來。
4、討論生活中可以轉(zhuǎn)動的東西,了解轉(zhuǎn)動的東西讓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適,是我們變得更加的快樂。
1)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也可以轉(zhuǎn)動的東西?都有哪些?它們是怎么會轉(zhuǎn)動的?
2)幼兒進行分享經(jīng)驗
3)播放課件內(nèi)容幫助幼兒豐富對生活中轉(zhuǎn)動東西的經(jīng)驗:小朋友都說到了這么多的東西,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師幼共同小結(jié):剛剛我們說到摩天輪,當摩天輪慢慢轉(zhuǎn)起來時我們可以慢慢看到很遠的地方。大風車則是通過風讓它轉(zhuǎn)動,使他在在轉(zhuǎn)動時產(chǎn)生電,這就是運用了風力發(fā)電。而石磨則是可以磨出好喝的到豆?jié){來。這些轉(zhuǎn)動的東西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更加舒適,也使我們變得更加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鏡子感興趣,樂意探索利用兩面鏡子看清自己后腦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動準備:
鏡子40面、水果貼絨20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今天,我給中一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呀?(出示鏡子)
2.照鏡子請你照照鏡子,你覺得鏡子里的你漂亮嗎?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結(jié)剛才我們玩了照鏡子的游戲,從鏡子里我們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鏡子的'本領(lǐng)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師再讓你們來玩一次照鏡子的游戲,這一次請你從鏡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腦勺。你們知道后腦勺在哪里嗎?請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腦勺。好,現(xiàn)在我們輕輕地拿好鏡子玩一玩。(幼兒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腦勺嗎?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體交流)
。3)小結(jié):從這面鏡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會兒老師請你們每人找一個好朋友,相互合作,用兩面鏡子試一試能看到自己的后腦勺嗎?(幼兒操作)
(2)誰看到自己的后腦勺?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結(jié):用兩面鏡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腦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戲的形式)
。1)好,老師手上有許多的水果,等會兒老師再給你們每人一面鏡子,請你自己用兩面鏡子來幫忙,看看自己的后腦勺貼的是什么水果?(幼兒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腦勺貼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兒回答)
延伸活動:
今天,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鏡子的一個秘密,用兩面鏡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腦勺。等一下老師把這些鏡子放在科學區(qū),請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還會發(fā)現(xiàn)什么奧秘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ㄒ唬﹪L試移動光源的位置,讓影子舞動起來。
。ǘ┫矚g探索影子的動態(tài)變化,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了解影子會舞動的原因。
(二)難點:初步感知光源移動的方向與影子跳舞的'關(guān)系。
三、活動準備
。ㄒ唬┕饩較暗的活動室。
。ǘ┐笫蛛娡惨恢,彩色紙剪的蝴蝶、兔子各一只(教師教具)。
。ㄋ模┎噬埣舻耐米、小烏龜、蝴蝶、小貓若干。
。ㄎ澹┯變河脮5冊第11~12頁。
。┙處熥詡浠顒右魳贰端男√禊Z》。
四、活動過程
。ㄒ唬┖憬銇硖。
1.黑夜舞會,激發(fā)興趣。
——森林里要舉行黑夜舞會了,可小兔子不會跳舞,于是,它請來了一個小幫手。誰來了?
2.教師出示蝴蝶,幼兒進行猜測。
——這是誰?你猜蝴蝶是怎么跳舞的?
3.教師操作。
——這是一只蝴蝶,它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能在紙上跳舞哦。ń處熝菔竞瑁⒉恢v解具體的方法。)
——蝴蝶跳得好嗎?小兔子也來學一學跳舞吧!
。ǘ┬⊥脤W跳舞。
1.幼兒初次探究。
——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只小兔子,在手電筒、膠水、白紙的幫助下,試一試,讓你的小兔子也來“跳舞”
吧。ㄗ杂商剿,嘗試發(fā)現(xiàn)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2.交流分享。
——你的兔子會跳舞了嗎?誰愿意表演給大家看?(請個別幼兒展示。)
——這兩只兔子都會跳舞嗎?這是為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教師同時展示“會跳舞”和“不會跳舞”的小兔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兔子“跳舞”的秘密。)
3.教師小結(jié):要讓小兔子跳舞,小兔子的四肢和白紙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不能緊緊地粘在一起,只要將小兔子身體的中心部分粘上即可,其余不用粘上。
(三)跳舞的秘密。
1.幼兒第二次探究。
——請你再去試一試,讓你的小兔子跳起舞來吧!看看誰的舞蹈動作多!
交流分享。
——你的小兔子會跳哪些動作?你是怎么做的?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兔子為什么會跳舞?(教師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大膽表述。)
。ㄋ模┖谝刮钑。
1.幼兒再次嘗試,跟隨音樂《四小天鵝》進行表演。
——小兔子跳得那么棒,小貓、小烏龜們也想來跳舞了,讓我們帶著它們一起參加黑夜舞會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
幼兒天生對富有動感的對象有濃厚的興趣,這些對象極易進入他們的視線?炫c慢,所表達的速度現(xiàn)象正是存在于動態(tài)過程之中。環(huán)境中的快與慢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車速度有快有慢,動物行走有快有慢,人的運動有快有慢,就連吃飯、洗手、穿脫衣服的速度也有快有慢《綱要》指出,“教育活動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車是幼兒熟悉并喜歡的物體,為了引發(fā)幼兒關(guān)注周圍事物的快慢現(xiàn)象,感知事物的差異性,思考為什么有快有慢,于是,我們選擇并設(shè)計了此項中班科學活動《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多種方式體驗速度的快慢,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初步了解快慢的相對性。
2、學習記錄車輛行駛的快慢現(xiàn)象。
3、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中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馬路上的車》(一)(二)。
2、學具:記錄盤25個;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磁性卡片若干;小汽車方向盤模型、摩托車、自行車車頭模型各9個。
3、場景布置:操作區(qū)、馬路
活動過程:
一、比一比。引出快、慢,幼兒初步感受速度有快有慢。
1、教師介紹游戲名稱和玩法:孩子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摸摸xx跑回來”。老師說摸摸大門跑回來,你們就跑去摸摸大門,看誰最先跑回老師這里。
2、幼兒游戲一次后,教師提問:誰最先跑回老師這里?為什么?幼兒說出跑的速度有快有慢。
3、幼兒再進行游戲二次。
二、看一看,說一說。初步理解車輛行駛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錄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什么?
。、觀看多媒體畫面(一),提問:
(1)你看到畫面上有什么?
(2)畫面上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在干什么?
。3)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把你的想法和身邊的小伙伴說一說。
2、觀看多媒體畫面(二),提問:
。1)小汽車比誰跑得快?小汽車還比誰跑得快?
(2)摩托車比誰跑得快?
三、學一學,演一演。
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進一步感受、體驗速度的快慢是相對的。
1、學一學。師:我們來學一學這些車是怎樣跑的?它們的速度是怎么樣的?教師小結(jié):小汽車跑得快快的,用小碎步快快地前進;摩托車跑得慢一些,打開雙腳跨上摩托車,用稍慢的速度前進;自行車跑得最慢,抬高雙腿用力踩,慢慢地前進。幼兒用動作模仿不同車的行駛方式,并控制速度。
。病⒀菀谎。老師與五位幼兒自選一種車的模型,并自由選擇一種與自己不同的車兩兩結(jié)成車隊,進行車速表演。其它幼兒當指令員發(fā)口令,游戲結(jié)束后師幼共同小結(jié)表演情況:小汽車和摩托車比,小汽車快,摩托車慢;摩托車和自行車比,摩托車快,自行車慢;小汽車和自行車比,小汽車快,自行車慢。
四、比一比,記一記。
引導幼兒把觀察表演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
。、介紹記錄盤、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師:每個小朋友有一個小簍子和一個記錄盤,小簍子里有許多的車,記錄盤上有兩條馬路,每條馬路前面有一個小動物,馬跑的快作為快標記,烏龜跑的慢作為慢標記。請小朋友把剛才看到的表演結(jié)果記錄下來,先想一想,什么車和什么車比,它們誰快誰慢,把跑得快的車放在快標記后面,跑得慢的車放在慢標記后面。
。、幼兒進入操作區(qū)進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記錄情況。
五、玩一玩。
幼兒在游戲《愉快的旅行》中根據(jù)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
。、幼兒自主選擇一種車的模型。
2、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并進行安全教育,幼兒按要求進入場景二——馬路。
師:小汽車跑得最快站在前面,摩托車比小汽車慢,站在小汽車的后面,自行車速度最慢,站在摩托車后面。我們?nèi)ヂ眯械臅r候要注意安全,車要跑在馬路上,并注意保持車與車之間的距離。
3、幼兒根據(jù)音樂快慢的變化控制車速進行游戲。
課后反思
《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是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老師活潑的外形、親切的語言、準確的角色定位,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在游戲中快樂地感受、體驗,了解速度的快慢。從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記錄的結(jié)果看,本次活動是他們所喜歡的,也是成功的!我覺得活動的目標定位科學、合理。本次活動目標定位為幼兒在通過多種方式體驗快慢的'基礎(chǔ)上學習運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初步了解快慢的相對性,這符合中班幼兒注意容易分散的年齡特點及喜歡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學習特點。活動從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速度現(xiàn)象切入,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的親身體驗,他們獲得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這就提升和拓展了他們的學習經(jīng)驗。從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其核心目標已達成。目標定位不高不低,而且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能及時檢測。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在于,老師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處理恰當。
首先,從活動的時間結(jié)構(gòu)上可以看出,“學一學、演一演,比一比、記一記”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花了近15分鐘左右,大約占整個活動的一半時間,可謂是“濃墨重彩”!
其次,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有效地突破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這個難點。觀看完多媒體畫面后,孩子們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汽車跑得最快,自行車跑得最慢,摩托車在中間”,雖然老師還問了“誰跑得最快?它比誰快?還比誰快?”但孩子們還是有點模糊。因為多媒體畫面上有三種車在比,而兩種車又怎么比呢?再說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記錄的經(jīng)驗不夠豐富,連比較都有困難,記錄就更別提了,但是通過“學一學,演一演”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就非常直觀地了解了兩兩比較的方法,同時還為后面的記錄作好了準備。記錄盤的設(shè)計也獨具匠心,顏色對比明顯的黃、綠車道,特別是使用孩子們熟悉的馬和烏龜作為快、慢標記,這兩個動物的快慢速度孩子們易于判斷,在操作中不會混淆,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擾。從孩子門學習的專注度可以看出,他們對記錄是很感興趣的;從記錄的結(jié)果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正確地記錄了三組車輛兩兩比較的結(jié)果。同時老師還關(guān)注了個別差異,對只記錄了一種或兩種結(jié)果的孩子同樣都給予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錄的方法還可以延用到主題《快快慢慢》中后面將出現(xiàn)的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行動速度,人與人之間的行走速度間的比較,為今后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記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孩子們的“三次體驗式學習”。第一次體驗是游戲“摸摸××跑回來”。孩子們通過摸摸柱子、墻壁等周圍熟悉的物品,馬上跑回老師身邊,親身體驗了速度的快慢,并初步感知了速度的快慢是要比才能比出結(jié)果的。第二次體驗是前面說到的“學一學、演一演”,孩子們通過表演,體驗了三種車之間的兩兩比較,學會了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快慢。第三次體驗是活動最后的環(huán)節(jié)“玩一玩”,以游戲“愉快的旅行”為契機,孩子們開著或騎著自己喜歡的車兒,隨著場景的變化調(diào)整自己的速度去旅行。這三次體驗或?qū)W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節(jié)課以感知體驗貫穿始終,如行云如水,一氣呵成。在體驗式學習中,孩子們非常投入,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活動中,所以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認識,真正做到了“教師教得有意,孩子學得無心。”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的角色定位準確,是孩子們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教態(tài)親切,親和力強。活動一開始,就給予了孩子們情感方面的支持,通過抱抱、摸摸、親親等等肢體語言,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老師還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還體現(xiàn)了多種形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shù)奶釂栆龑Ш⒆觽兎e極的思維,把活動進一步深入。老師能尊重孩子,常常蹲下來或跪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具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一個活動,尤其是借班的異地教學,每一位上課的教師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年輕的劉老師也不另外。在這里,我談?wù)勛约捍譁\的看法。
1、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稍有欠缺。如引題部分的游戲“摸摸××跑回來”,因孩子們太興奮,把老師差點推倒在地,雖然有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如場地小、孩子們太調(diào)皮等,但是如果老師能隨機改變一些策略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如果是我上的話,我不會蹲下來,而是站在那兒迎接孩子們跑回來,或者是當?shù)谝淮纬霈F(xiàn)擁擠、推倒現(xiàn)象后,第二次老師就改變指揮的口令,如“摸摸××爬回來“,這樣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2、進入操作區(qū)前,老師沒詳細地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以致一些孩子拿著記錄盤跑來跑去,或者是把記錄好了的結(jié)果一下就撤掉了。
3、老師的提問有時較碎,不連貫,開放性的問題較少。聽完劉老師組織的《馬路上的車》這個活動后,我深受啟發(fā):今后,我們要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于為孩子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作準備上,因為孩子們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遠比知識的多少本身更為重要。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要做到心里裝著每個孩子,知道孩子的興趣點,采用孩子們喜歡的體驗式、探究性等學習方法,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讓孩子們從被動學習中走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8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6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7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