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lián)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shè)計較好。環(huán)節(ji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shù)學就是服務(wù)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qū)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guān)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guān)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chǔ)上,在操作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重點關(guān)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理念:
剛?cè)雸@不久的幼兒,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特別是早晨來園的時候都會哭著進入幼兒園,早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的小朋友看到在哭的同伴就會安慰他們,有的還會對他們說,“你看看你,哭的眼睛都紅了,像個小白兔的眼睛一樣!彼,我們在第一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安排了這樣的一個活動。
因為鏡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天天用的到,孩子們對于鏡子都比較的熟悉。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可以讓孩子通過玩鏡子發(fā)現(xiàn)鏡子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奧秘;再有一點就是對著鏡子笑一笑,知道開心起來是多么的漂亮,鼓勵幼兒能夠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新入園的幼兒在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需要特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選擇他們所熟悉的材料鏡子開展活動,更能夠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nèi)ヌ剿靼l(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xiàn)象。
2、激發(fā)幼兒觀察鏡子、探索鏡子奧秘的好奇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孩子在家自己準備一個鏡子帶到幼兒園。
2、大鏡子、各類不同類型的鏡子個一面。
活動過程:
1、照照大鏡子,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集體照鏡子,看看鏡子里的自己和朋友。
師:在鏡子里面你看到了什么?
2、看看小鏡子里的自己。
師:你們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鏡子,請你們看看小鏡子,你看到了誰?你笑一笑,鏡子里的寶寶怎么樣?你裝出哭的樣子,鏡子里又怎樣?哭和笑誰漂亮?
幼兒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鏡子里還可以看到什么東西。
師:小鏡子里能看到自己,還可以看到什么呢?現(xiàn)在請你們在鏡子里再看看,看到別的東西告訴我們大家好嗎?
4、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興趣
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鏡子里面會出現(xiàn)很多很多的東西嗎?因為鏡子有反射的功能。
師:鏡子不但可以照出我們的樣子,還可以這樣玩:運用鏡子的反光將太陽光照進教室。
師:你們看那是什么?是誰幫忙把陽光照在墻上成一個圓圓的,可以到處跑的“球”?
請幼兒試一試。
提問: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墻上的`“球”形狀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
小結(jié):因為鏡子的形狀不一樣,所以它反射的形狀也不一樣。
5、活動延伸——更加神奇的鏡子。
玩不同的鏡子(哈哈鏡、凹凸鏡等),了解它們不同的功能。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初步探索、感知了鏡子的特征。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的感興趣。對著鏡子做著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讓幼兒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的時候,幼兒還不能表達。
最后的“照鏡子”游戲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通過游戲體驗了照鏡子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占優(yōu)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游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shè)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在認知、操作和游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征。
2、在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圓形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布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秘的口氣加眼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箱子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說說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鏡子,
幼:我拿的鈴鼓,
幼:我拿的盤子……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是圓圓的。(引出圓形這一話題。)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么?
幼:它像盤子,
幼:它像太陽,
二、感知圓形的特征
師:請小朋友自選圓形物品,沿著物品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圓圓的,
幼:邊緣是光滑的,
幼:沒有棱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燈……
三、觀察幻燈片《雜技表演》
師:說一說,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幼 :奇奇、樂樂、歡歡、小熊。
幼:他們在玩雜技。
師:想一想,圓圈能翻跟頭,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過去。(引導幼兒說)
師:看一看,獨輪車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幼:圓形的,(幼兒一起說)
幼:還有球,呼啦圈,滾圈,盤子
四、做圓形標記
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四周打好圓形的小孔),指導幼兒沿小孔撕成圓形,然后請幼兒在圓形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作一個標記,做完后把它貼到自己的物品上作為標志。
五、尋找圓形物品
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里的圓形物品,要求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發(fā)現(xiàn): 是圓形的”。并把他們有規(guī)律的擺放到數(shù)學活動區(qū)。
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啟發(fā)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后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眾多物體中區(qū)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2、本節(jié)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次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通過幼兒喜歡的泡泡來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 ——認識圓圓世界,幼兒能夠根據(jù)老師的引導參與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認識圓形。不足的是,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兒童化,有些話語稍顯生硬,幼兒聽不太明白,導致整節(jié)課的活動進程有點不流暢,我以后一定要多聽其他老師課,綜合他們的教學語言,最終形成我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堂課,我將利用課件來展示各種圓形,設(shè)計吹泡泡的游戲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因為在我看來,通過課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動,更加能夠吸引住幼兒的眼球,設(shè)計吹泡泡的游戲,更加能夠調(diào)動幼兒的參與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空氣是游戲的好伙伴,它會住在皮球里、氣球里等等,當幼兒在玩皮球時,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了,好象沒氣了。如果將幼兒置身與游戲中,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通過玩皮球,學動作與具體情境相聯(lián)系,積極誘發(fā)了幼兒自主建構(gòu)的一個學習環(huán)境。皮球里住著誰,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能大大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作用。
活動重點:
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tài)——蹦、滾、飛產(chǎn)生興趣。
活動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知道空氣住在皮球里,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tài)所起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tài)——蹦、滾、飛產(chǎn)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知道空氣住在皮球里,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tài)所起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充足氣的皮球兩個。
2、沒有氣的皮球一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皮球的不同運動狀態(tài)
1、老師今天帶來了朋友,看,是誰。ㄆで颍
你們會玩嗎?我請一個孩子上來玩
2、提問:玩皮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動的?(蹦跳、滾動、飛起來)
孩子邊講邊請他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
如: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tài)。(請小朋友學一學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樣子)
二、 誰住在皮球里
1、皮球為什么會蹦會滾,又會飛呢?(自由發(fā)言)
皮球按下去硬硬的,好象有誰住在里面,你認為是誰住在皮球里呢?(發(fā)散思維)
2、大家有這么多不同的想法,那么究竟誰住在皮球里呢?我們來聽個故事吧,聽完后你們告訴我是誰住在皮球里?幼兒完整地聽故事一遍。
3、故事里說皮球里住著誰?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
三、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有趣的皮球探索皮球里有什么。
1、請幼兒捏一捏、壓一壓,說說有什么感覺?
皮球很硬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住在里面,是什么呢?(空氣)
教師給一個皮球放氣,請多名幼兒上來擠壓,或?qū)χ∨笥训幕蛘吣樂艞,感知皮球中的氣體。
你們感覺到什么東西從皮球里面出來了?(空氣)皮球變得怎么樣了?(扁扁的)那皮球里面住著誰啊?(空氣寶寶)
2、請幼兒上來玩癟皮球,拍、滾、踢。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沒有空氣皮球蹦不起來,滾不了幾下,也飛不起來。)
3、怎么樣讓皮球再次跳起來,再滾起來,再飛起來呢?教師用氣筒給皮球打氣,然后玩皮球,表演拍皮球、滾皮球、拋皮球。
小結(jié):只要皮球里充滿了空氣,它就像兔子一樣蹦,輪子一樣滾,喜鵲一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四、延伸活動
在我們的生活里,除了皮球需要空氣,還有誰需要空氣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碳酸飲料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幼兒試驗操作及觀察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及分工合作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認識小蘇打,知道其名稱及作用。
2、材料準備:①一次性透明膠杯和小湯匙、吸管、有飲料名稱的包裝標貼。②小蘇打、檸檬酸。③糖、各種顏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涼開水、碳酸飲料兩瓶。
3、環(huán)境準備:把活動室創(chuàng)設(shè)成一個分為“展銷廳”、“培訓室”和“生產(chǎn)車間”的'“米奇飲料廠”。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米奇飲料廠的指導員”的角色,邀請幼兒參觀該廠的展銷廳。
。1)這是我廠的飲料產(chǎn)品,用了特別的配料配制而成,色、香、味俱全。
請幼兒品嘗一下我們的飲料新產(chǎn)品吧。
(2)味道怎么樣?好不好喝?你們知不知道這飲料是怎樣配制的?
。3)這是飲料工程師在車間分工合作配制而成的。你們想不想也來當一回飲料工程師呀?
。4)那么,就請小朋友先到培訓室集體培訓,表現(xiàn)好的幼兒就可以到“生產(chǎn)車間”當飲料工程師。
2、幼兒通過操作實驗,觀察小蘇打和檸檬酸混合在水中時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的現(xiàn)象。
。1)出示小蘇打,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及作用。
。2)出示檸檬酸,幼兒通過看、摸、嘗,認識檸檬酸。
。3)幼兒操作實驗:小蘇打、檸檬酸各舀一湯匙放在茶杯里,加涼開水,觀察水中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4)組織幼兒討論:當小蘇打、檸檬酸混合在一起時,水中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呢?待幼兒充分討論后,教師可告訴幼兒:水中冒出的一串串氣泡叫二氧化碳氣體。
3、認識碳酸飲料。
。1)出示各種碳酸飲料,讓幼兒說出其名稱、味道,并搖動飲料瓶,觀察瓶中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提問:還喝過什么味道的碳酸飲料?喝后有什么樣的感覺?讓幼兒了解二氧化碳氣體的作用。
4、嘗試自己配制飲料。
(1)自由討論:配制碳酸飲料需要哪些材料呢?
。2)出示糖、各種顏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激發(fā)幼兒制作的欲望。
(3)幼兒自己嘗試制作可口的飲料,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互相談?wù)勛约号渲频氖鞘裁次兜赖娘嬃希鯓优渲疲?/p>
5、幼兒分工合作配制飲料。
(1)工廠車間共有三條生產(chǎn)線:桃子飲料生產(chǎn)線、蘋果飲料生產(chǎn)線、芒果飲料生產(chǎn)線。
。2)五個小朋友一條生產(chǎn)線,以流水線生產(chǎn):涼開水(1人)→小蘇打、檸檬酸(1人)→糖、果汁粉(1人)→包裝(2人)
。3)請小朋友把自制的飲料有的送給客人老師喝,有的放到展銷廳展銷,體會成功的快樂。
6、教師小結(jié)。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長指導下,嘗試用可可粉、水果汁、蔬菜汁等配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飲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探索“三腳架”的穩(wěn)定性。
2.能在仔細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3.有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并樂于表達交流。
活動準備:
1.操作用具:橡皮泥團、游戲棒、筷子、水彩筆、PVC管、皮筋。
2.表格類:記錄表人手一份,闖關(guān)積分表。
3.經(jīng)驗準備:見過生活中常見的“三腳架”。
活動過程:
一、介紹規(guī)則,萌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個有意思的闖關(guān)游戲。
游戲共分為4輪,大家已經(jīng)分成了紅、黃、藍、綠四個小隊,每一輪都需要你們
小組內(nèi)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戲,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闖關(guān)成功人數(shù)多的小隊可以獲得
更多的'勛章。最后累計獲得勛章多的小隊就是我們的勝利者,大家清楚規(guī)則了嗎?那我們的游戲正式開始。
二、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并操作驗證。
(一)第一關(guān):用游戲棒將橡皮泥團撐起來。
1.明確任務(wù),進行猜想。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交流操作結(jié)果。
(二)第二關(guān):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團撐起來。
1.明確任務(wù),猜想并記錄。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操作結(jié)果,進行現(xiàn)場演示。
(三)第三關(guān):說說生活中的三腳架。
1.說一說生活中的三腳架。
(1)明確任務(wù),
表達已有經(jīng)驗。
2.拓展認識生活中有用的三腳架。
(四)第四關(guān):自制三腳架。
1.明確任務(wù)。
2.幼兒嘗試制作三腳架,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操作結(jié)果。
(五)匯總闖關(guān)成績。
三、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一個科學闖關(guān)游戲“神奇的三腳架”,大家都學會了做三腳架。
活動結(jié)束以后,我會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學活動區(qū),請你們想一想,你們覺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腳架撐起更多的彈珠,大家可以去試一試。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體驗爸爸媽媽的艱辛。
2、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課件:我從哪里來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的形式與幼兒交流。
“寶寶們,你是從哪里來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異:有的說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二、看課件。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jié)合在一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師: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歡!學小蝌蚪游呀游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么?(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jié),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節(jié),寶寶在肚子里會干什么?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一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
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
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
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yī)生幫忙。
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三、感受媽媽的.辛苦,表達對媽媽的愛。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媽媽我愛你!
媽媽真辛苦!
我要幫媽媽做事。
我要聽媽媽的話。
課后小結(jié): 成功之處:上好一節(jié)科學活動,特別是有關(guān)寶寶出生方面的課,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變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課件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孩子明白一個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體驗到母親的艱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寶寶明白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相信這節(jié)課后,他們明白,一個生命創(chuàng)造是爸爸媽媽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處:如果能請一位懷孕的媽媽或醫(yī)生阿姨講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講講寶寶出生時的故事,幼兒會更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并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有關(guān)魚類的知識。
2、泥鰍、臉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關(guān)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鰍是怎么樣的?
2、幼兒觀察后自由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看相關(guān)的錄象,梳理有關(guān)泥鰍的知識。
二、嘗試體驗、比較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
1、平時看過大人是怎么抓泥鰍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樣都去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兒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
4、討論: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樣?
5、師生小結(jié)
三、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shè)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通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nèi)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yīng)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shè)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后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shè)計按部就班地進行,由于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diào)皮好動,不停地在托盤里游來游去,最后竟從托盤里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為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沖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粗⒆觽兊谋憩F(xiàn),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為科探類的捉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里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yīng)一點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們能與材料充分地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xiàn)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夾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雖然當時我及時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要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要讓泥鰍受傷了,孩子們后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動前就要求孩子們要注意保護動物,不要讓泥鰍受傷了,那孩子們肯定會注意,不至于把泥鰍夾出血來還不放過,那活動就更完美了。這是我在活動前考慮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訓,活動前要考慮周到一點。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8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6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