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選[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綱要》社會領域中提出:“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是以發(fā)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幼兒社會領域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是形成和完善幼兒人格的教育,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剛升入大班的幼兒,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社會交往能力,但是社會交往的經(jīng)驗依然不足,面對不太熟悉的客人時,難以做到落落大方介紹自己,影響了其社會性的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一定會認識許多新朋友,這時孩子獲得一些自我介紹的經(jīng)驗非常必要。本次活動,從孩子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不同角度的提問——歸納、總結——提升幼兒自我介紹的.經(jīng)驗和技能——實踐,增進對自我的認識,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體驗相互交流的樂趣,逐步發(fā)展其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太熟悉或初次見面要自我介紹,了解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
2.能大膽地向別人介紹自己,增進對自我的認識。
3.樂意與人交往,體驗相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圖卡一份,小圖卡每人一份,音樂,個性化名片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師生相互介紹姓名。
1.教師介紹自己的姓名。
2.個別幼兒介紹自己。
師:我也很想認識你們,誰來介紹一下自己?(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教師以多種方式回應。)(二)了解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
1.提問:什么時候要介紹自己?
2. 小結:人們不太熟悉或初次見面時要進行自我介紹,相互認識,這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交往的方式。3. 了解自我介紹的內容。
師:剛才我們自我介紹的時候介紹了什么?還可以介紹什么?你們還想了解我的哪些信息?
(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圖卡,幫助幼兒歸納介紹的內容,如名字、年齡等)4.教師詳細地進行自我介紹。
5.小結: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介紹自己的名字,然后可以介紹年齡、學校、愛好,還可以介紹自己的家庭住址、好朋友和聯(lián)系電話。
(三)學習制作名片,并進行自我介紹。
1.教師介紹名片。
師:把自我介紹的內容記錄在卡紙上就成了名片。名片是自我介紹的好幫手。
2.幼兒制作自己的小名片。
3. 幼兒借助名片完整介紹自己。
4. 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進行自我介紹,(四)個性化介紹自己的名字1.師:我叫什么名字?我是怎么介紹自己名字的?
2.個別幼兒個性化地介紹自己的名字。
(五)觀看圖片,了解更多個性化的名片。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進一步裝飾自己的名片。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發(fā)展幼兒投擲、跳躍、拋接、平衡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2、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各種方法玩沙袋,在活動中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帶領幼兒走圓,并在指定位置每人拿好一個沙袋。圓圈動作(舉沙袋過頭走、邊慢走邊拋接沙袋等)
2、幼兒由圓走成六列縱隊。每個人將自己的沙袋放好在腳邊。
、 組織幼兒繞著地上的沙袋做走、跑的動作練習。
、 站回原位,帶幼兒做自編的沙袋操。
二、玩沙袋
1、導入部分:小朋友,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拿了什么呀?(沙袋)今天,我們來玩沙袋,可以怎樣玩呢!先看看老師想出了哪些玩法:
2、示范一人玩法:
① 拋接沙袋:將沙袋向上拋起,迅速用雙手接住
② 頂沙袋走:將沙袋放在頭頂上、腳背上往前走。
③ 夾沙袋跳:雙膝并攏夾住沙袋向前跳躍。
3、示范多人玩法:可在一定范圍內,兩邊分別站好一個人,中間站好一個人,兩邊的人輪流丟沙袋,向中間那個人扔去,中間那個人就要試圖閃躲,被打中了就換另外一個人在中間。(注意事項:玩這種玩法時,必須選擇小而輕的沙袋)
4、小朋友,這些是老師想出的玩法,待會你們可以玩一玩老師的這些玩法,還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看看誰最聰明,能夠想出很多好的`玩法來,也可以像老師一樣一個人玩的,還可以是幾個人一起玩的。
。ń處熡^察幼兒玩沙袋的情況,引導幼兒分散自由玩沙袋,鼓勵幼兒動腦筋玩得和別人不一樣,豐富各種玩沙袋的動作)
5、請一些有創(chuàng)造形的幼兒演示玩法,其他幼兒模仿。
三、游戲“沙袋玩玩玩”
1、交代游戲玩法和場地布置: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沙袋玩玩玩”的游戲。請小朋友站好人數(shù)相等的六個組,每個小朋友用雙腳夾住沙袋,在這條開始線上站好。當聽到老師說開始后,第一個小朋友就出發(fā),先夾沙袋往前跳,跳過地上畫的三個圈,然后用頭頂住沙袋走過小路(地上畫好的一個平行線),最后站在這條投擲線上,用肩上揮臂的方法,將沙袋對準墻上的圓圈,投過去,投準了就可以結束站到隊伍的最后面去。第二個小朋友就在第一個小朋友跳過三個圈之后才可以出發(fā),沒有在這個時候出發(fā)的就算犯規(guī)。
四、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幼兒活動情況,表揚有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
2、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
3、收拾用具,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利用各種廢舊瓶蓋以及輔助材料,進行粘貼組合,使其成為各種不同的造型,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3、根據(jù)幼兒自己的能力差異,自由選擇。
【教學準備】:各類塑料瓶蓋、橡皮泥、泥工板、卡紙、油畫棒、剪刀、彩色、透明膠、雙面貼。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各種廢舊物制作的玩具圖片,供幼兒欣賞,以拓展幼兒的.思維。
1、提問:師:瞧!這些是什么?他們使用什么做成的?怎么做的?幼兒回答。
2、提問: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瓶蓋,我們要用瓶蓋來制作各種東西,請大家自由交談,相互討論,看看能用瓶蓋搭出什么東西。
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幼兒回答,自己想創(chuàng)作的物品,并簡單介紹想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作。
二、幼兒操作過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今天我們分了三組,看看你們誰能利用瓶蓋在紙上創(chuàng)作出一幅漂亮的圖畫;另一組看看誰能利用瓶蓋和橡皮泥創(chuàng)作出畫,還有一組請大家動動腦筋,看看能用瓶蓋做出有趣的玩具。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qū)域,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3、提醒幼兒可以發(fā)揮想象,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4、在巡視過程中,對于想象力豐富、制作細致有耐心的幼兒給予肯定。
三、作品展示
在展示臺上展出幼兒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賞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活動反思:本課的學習內容是讓幼兒用熟悉的瓶蓋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對他們來說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參與的主動性。課上我利用電腦圖片欣賞導入,被人們廢棄的東西也有美的地方,扔掉了很可惜,在美術上就把它利用好,出示用廢舊材料制作的作品讓幼兒欣賞,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盡管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但是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失誤。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是不夠到位,應該讓幼兒做之前說一說想做什么,怎樣做,去開拓幼兒的思路,應鼓勵幼兒大膽去創(chuàng)新。課堂上語言不夠精煉。在介紹制作材料的時候,教師也沒有交代清楚,以至橡皮泥的一組幼兒,創(chuàng)作的不夠理想。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細心考慮和完善修改,才能很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二】《有趣的瓶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瓶蓋的特點,利用廢棄的瓶蓋進行創(chuàng)作。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
3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習慣,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利用廢棄的瓶蓋進行設計組合拼貼圖形或制作玩具。 教學難點:利用瓶蓋進行制作的方法技巧。
教具:瓶蓋,示范作品,剪刀,雙面膠,彩色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和大家一起來上課,大家看看這是誰呀?
生:喜洋洋。
師:喜洋洋聰明嗎?可是聰明的喜洋洋也有解決不了的事情,要請你們來幫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喜洋洋遇到了什么難題呢?(屏幕出示),誰來想個好主意幫幫喜洋洋呢?
生:可以做成玩具,裝飾畫;可以利用起來。
師:你們真厲害。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舊物利用,共同學習《有趣的瓶蓋》一課,來幫幫喜洋洋吧!
二、講授新課
1.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的`觀察力,請同學們把課前收集到的瓶蓋拿出來,我們比較一下,這些瓶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生:瓶蓋的形狀不同,瓶蓋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
2.說的真好!我們見到的瓶蓋大都是什么形狀的呀?
生:圓形。
3.那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是近似于圓形的呢?
生:雙面膠、糖葫蘆、皮球、西瓜、蘋果……
4.說的非常棒。我們的瓶蓋是圓形的,生活中還有這么多物體也是圓形的,那我們可以用瓶蓋把這些物體做出來嗎?
生:可以。
5.開動腦筋想一想,一個瓶蓋可以做出哪些形象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瓶蓋看看。
生:球、手表、烏龜殼、蘋果......(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那兩個瓶蓋像什么呢?(可提示有多種排列方法)
雪人、眼鏡、數(shù)字八……
三個瓶蓋或更多的瓶蓋又可以排列出什么物體呢?(生思考)
6.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瓶蓋作品,仔細觀察它們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呢?(學生欣賞屏幕作品,并說說用了那些材料)
生:卡紙,瓶蓋,豆粒,橡皮泥等。
7.說的太棒了。今天老師把一些由瓶蓋帶來的作品請到了我們身邊,大家來看看它們是怎么做出來的呀?
生:蛋糕:由三個瓶蓋組成,從下往上越來越小,最后在上層粘了幾根卡紙做的蠟燭;蘋果樹:用卡紙剪棵樹,最后在樹上粘上紅色的瓶蓋…….
8.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還有個問題:如果我的瓶蓋不好看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裝飾瓶蓋)怎樣畫出一個圓形,多個圓形呢?(引導學生利用瓶蓋畫圓,通過對折方法可以畫更多的圓形)
9.看了這么多作品,你們想做了嗎?想做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制作要求吧!(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制作要求)
對自己有信心嗎?下面請同學們開始動手吧!
三、學生制作,教師指導。(播放音樂)
四、作品展示。
表揚好的作品,并找出不足。
五、小結:
同學們做的真棒,喜洋洋看了可高興壞了,覺得都沒你們聰明呢,為此,喜洋洋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要謝謝你們呢。ㄉx喜洋洋感謝信內容)
六、課后拓展
我們能用小小的瓶蓋都能做出這么好的作品,那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廢舊材料可以用,請同學們下課收集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加漂亮的作品來裝點我們的生活。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于提問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第一遍范唱(鋼琴給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范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小雞。
2、 游戲感受(三遍左右)。
、、當老師唱到“小雞”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余不用做(部分孩子)
、、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余不用做(全部幼兒)
、、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表現(xiàn)“小雞”,一部分表現(xiàn)“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唇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局部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4
大班教案(精選)07-27
(精選)大班教案07-21
(精選)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選]07-3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