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大班科學:
有趣的鞋子
活動目標:
1、了解鞋子的名稱、特征、材料及穿著者。
2、知道要穿合適的鞋子。
3、激發(fā)幼兒進一步了特殊鞋子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鞋子的圖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圖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聽說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猜謎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鞋子,認識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認識運動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男拥拿Q、材料、款式等來介紹,幼兒認識童鞋)
小結(jié):我們小朋友穿的這種鞋叫童鞋。
三、參觀鞋展認識男鞋和女鞋。
1、參觀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開業(y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樣的鞋子。
(小朋友參觀鞋城,認識更多的鞋子。)
參觀后提問: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雙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節(jié)穿的?是誰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來到了鞋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分別貼出明明、妹妹、媽媽、爸爸的頭像)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挑鞋子,你們能挑好嗎?
。ㄓ變喊研訄D片放到相應的人身邊)
請幼兒說說自己給誰挑選了鞋,挑選了什么鞋,并說說為什么送給他?
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結(jié):媽媽穿的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戲穿爸爸、媽媽的鞋
小朋友們你們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嗎?今天我們就來穿這大人的鞋做游戲,做什么游戲呢?
。ㄓ變簱Q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體驗穿大鞋的感覺。)
你們剛才玩游戲的時候和平時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覺?
小結(jié):我們穿大鞋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穿自己的合適的舒服的童鞋。
五、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課件,你們見過里面的鞋子嗎?是在那里見過的,誰穿的?
認識釘鞋、溜冰鞋、潛水鞋、芭蕾鞋等。
活動延伸:
繼續(xù)去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了解更多關(guān)于鞋子的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活動,知道手電筒是多種多樣的,能夠幫助人們照亮。
2.學習用推、按、擰等方法開手電筒。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開法的手電筒。
2.圖片《手電筒亮起來》。
活動重點:
認識不同外形的手電筒,了解手電筒的用途。
活動難點:
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開手電筒。
審美元素:
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探索,通過用推、按、擰等方法打開手電筒,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利用電光進行的手影、彩影等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手電筒,供幼兒認識,觀察。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手電筒)手電筒是什么樣子的?(長長的,里面有電池,有小燈泡,開關(guān))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擺弄手電筒,感知手電筒的不同外形特征:
師: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手電筒,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幼兒相互觀察同伴手中的手電筒,你們手中的手電筒一樣嗎?(不一樣,形狀不同,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同)你手中的手電筒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手電筒是什么樣的)
3.和幼兒一起討論手電筒的用處:
師:手電筒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時候你要用到手電筒?
師小結(jié):手電筒主要是人們用來照明的,天黑了,人們走夜路時要用手電筒來照亮路,家里停電了,我們也用手電筒照亮屋子等等。
4.幼兒自由探索,嘗試開各種各樣的手電筒。
。ǎ保┯變鹤杂商剿魇褂檬蛛娡。
(2)引導幼兒交流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在幼兒探索的基礎(chǔ)上,幫助幼兒總結(jié):電筒是各種各樣的,打開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手電筒開的時候要推一下,有的要轉(zhuǎn)一下,有的要按一下。
5.出示圖片《手電筒亮起來》,讓幼兒一起玩"手電筒的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被烏龜?shù)某霈F(xiàn)所吸引,產(chǎn)生接納、喜歡烏龜?shù)那楦小?/p>
2、參與關(guān)于烏龜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討論,萌發(fā)觀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實物烏龜一只,鈴鼓、碎肉等。
2、設(shè)置簡單場景:用積木或紙盒搭成的小路,中間散落幾個球。
活動過程
1、猜猜誰來了。
師幼圍坐在一起,教師神秘而又欣喜地設(shè)問: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誰?
請出新朋友,親切地:哦,小小烏龜爬過來了。引導幼兒說一說烏龜長什么樣,你最喜歡烏龜?shù)氖裁础?/p>
2、小小烏龜爬過來。
烏龜今天真高興,他爬呀,爬呀,爬過來?纯此窃趺磁肋^來的?
烏龜還要爬到小朋友這里去,它是來向你們問好,看看他爬向誰?
烏龜向哪個方向爬去,就請那一方向的幼兒對烏龜打招呼,如你好,烏龜。我喜歡你,烏龜。想和我做朋友嗎?等等。
可以請幼兒用手去觸摸烏龜?shù)纳眢w,說說有什么感覺。
3、逗烏龜。
教師手持鈴鼓在烏龜上方搖晃,觀察烏龜受聲音刺激時的反應。
烏龜喜歡吃什么?請個別幼兒用碎肉來喂烏龜,觀察烏龜?shù)倪M食情況。
4、參觀烏龜?shù)募摇?/p>
我們給烏龜造了一個新家,以后我們還要和烏龜做許多游戲。
請個別幼兒送烏龜?shù)阶匀粎^(qū)的家,教師和其他幼兒隨同參觀烏龜?shù)纳瞽h(huán)境,離開時親切道別。
活動建議
1、教師盡量以神秘、親切的口吻引出烏龜朋友,引發(fā)幼兒的好奇。把幼兒的注意吸引到烏龜?shù)耐獠刻卣、爬行狀態(tài)和生活習性上。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烏龜爬行時頭和四肢的樣子以及如何繞過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興趣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驚喜和興奮上。
2、本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會因為實際環(huán)境的影響而使烏龜產(chǎn)生出種種即時反應,因此教師應設(shè)想多種預案,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隨時實施相應的策略。如烏龜爬行時,遇外部刺激會收縮身體或停止不動,教師應引導幼兒控制自己,減少對烏龜?shù)拇碳;也可讓幼兒對烏龜(shù)默F(xiàn)場表現(xiàn)進行猜測:烏龜為啥一動不動呀?頭和腳為啥都縮進去了?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然而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專心聽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基本內(nèi)容。
2.觀察毛毛蟲和蝴蝶的外形特征,能簡單說出它們的不同。
3.發(fā)揮想象力,能用肢體模仿毛毛蟲和蝴蝶的動作。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毛蟲手指偶、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
2.《毛毛蟲變變變》故事圖卡(見材料制作)。
活動過程
1.出示毛毛蟲手指偶,請幼兒猜猜毛毛蟲長大后會變成什么。
2.出示《毛毛蟲變變變》故事圖卡,講述故事:毛毛是一條小毛毛蟲,她全身綠色,身體圓圓胖胖的,樣子很有趣。
有一天,毛毛在樹上休息,看見一只小蜻蜓,小蜻蜓身上著一對美麗的翅膀,薄薄的翅膀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小蜻蜓也看見了毛毛,它對毛毛說:“毛毛,你什么時候才長出翅膀?等你長出翅膀來,我們就可以到處飛,我?guī)闳ヒ粋美麗的地方。”毛毛說:“好哇!我很快就會長出翅膀了!
小蜻蜓飛走后,毛毛一邊努力地吃葉子,一邊自言自語:“快點吃,吃飽了,就會長大,就會長出翅膀啦!币恢恍∶鄯滹w到毛毛身邊,說:“毛毛,好久不見。你什么時候長出翅膀?等你長出翅膀來,我們就可以到處飛,我?guī)闳ヒ粋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的地方。”毛毛說:“好哇!我很快就會長出翅膀了!
幾天后,毛毛開始不停地吐絲把自己捆起來,變成了蛹。小蜻蜓和小蜜蜂找不到毛毛,不知道她去了哪里,都很掛念她。過了一段日子,毛毛終于從蛹里鉆出來,在陽光下慢慢張開翅膀。她看見自己長出一對色彩繽紛的翅膀,驚訝地說:“我長出翅膀了!”毛毛長大了,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毛毛高興得拍拍翅膀,飛到花叢里跳起舞來。她還發(fā)現(xiàn)自己長了長長的吸管,可以嘗到香甜的花蜜。毛毛開心極了,從此以后,她便可以和小蜻蜓、小蜜蜂一起,每天快樂地在花叢里飛舞、采花蜜了。
3.與幼兒討論:
毛毛是什么樣子的?(全身綠色,身體胖胖圓圓,樣子很有趣。)
小蜻蜓的翅膀在陽光下會怎樣?(閃閃發(fā)亮。)
小蜜蜂想帶毛毛去哪里?(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的地方。)
毛毛長大后,變成了什么?(美麗的.蝴蝶。)
變成蝴蝶后,毛毛可以做什么?(在花叢中飛舞、采花蜜。)
4.出示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向幼兒提問: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蝴蝶?
毛毛蟲和蝴蝶長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5.請幼兒用手指和身體模仿毛毛蟲在葉子上爬行,用雙手模仿蝴蝶在飛舞。
活動評價
能專心聽故事。
能說出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動反思
在科學領(lǐng)域揭示出了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過程;在健康領(lǐng)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飲暴食;在數(shù)學領(lǐng)域包含著1—5數(shù)量的點數(shù)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語言領(lǐng)域故事內(nèi)容夸張幽默,在藝術(shù)領(lǐng)域繪本的繪畫方式別具一格,值得欣賞。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fā)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jié)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2.會按要求整理活動材料。
【活動準備】
1.實物:4個蘋果、3個香蕉、3個梨子。
2.圖片: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
3.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蘋果、香蕉、梨子各1個,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字。
教師再拿出3個蘋果、2個香蕉、1個梨子。
“來了這么多水果寶寶,他們一樣多嗎?”
2.引導幼兒探索比較多少。
請幼兒嘗試比較多少。
教師將4個蘋果、3個香蕉擺到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誰多誰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示范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
先將4個蘋果擺成一排,再將3個香蕉一一對應擺在蘋果下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蘋果多、香蕉少。
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香蕉和梨子一樣多。
3.請幼兒給娃娃送水果,比較娃娃和水果誰多誰少。
為每組幼兒提供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的圖片,請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樣多”。
教師加強個別指導,對于能力情的幼兒通過適當增加圖片數(shù)量的方式增加挑戰(zhàn)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小動物是怎樣過冬》主題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了極大興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動物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特殊功能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及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
難點:掌握動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動準備
兒歌《郊游》、《動物找尾巴》、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體課件《動物找尾巴》、自制動物尾巴和身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郊游》走進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根據(jù)動物尾巴的形狀猜出是哪種小動物。
2、幼兒看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試著說出其功能,之后教師給予指導。
3、播放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師提問: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都不借給它呢?(引導幼兒說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克鼈兊.尾巴又什么用呢?
6、師:師總結(jié)常見動物尾巴功能。
7、(幼兒隨兒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后邊),進行找尾巴的游戲。
三、結(jié)束部分
1、幼兒戴好動物頭飾去找相應的動物尾巴,鞏固對動物尾巴的認識。
2、和老師一起進行游戲,提醒幼兒既要保護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價值分析:通過游戲進一步萌發(fā)幼兒探索動物奧秘的愿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動區(qū),引導幼兒按動物尾巴的長短、粗細、蓬松與光滑等不同給動物找尾巴。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8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6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7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