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品(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幷淼拇蟀嘟贪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嘗試柔韌性動作,體驗身體姿態(tài)變化的趣味性。
2、感受與同伴在身體動作方面的差異。
準備:
1、鋪有地毯的活動室;
2、幼兒便于活動的衣褲;
3、大呼啦圈一個,歡快的音樂。
過程:
一、手指游戲
師:做完了手指的游戲,我們的身體也要游戲了,現(xiàn)在和老師一起動起來吧!
二、律動
幼兒和教師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三、做做有趣的動作
1、你能用手摸到地面嗎?
(教師示范彎腰,雙手觸摸地面)
2、你的手能在背后相握嗎?
(一手從肩上向下伸,一手從腰部向上伸)
3、你能肚子貼著地面,頭和腳都象小船一樣兩頭翹起來嗎?
4、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你身體的什么地方伸長了?拉開了?
四、我能夠做的動作
1、請你也來想一個有趣的`動作,是別人沒做過的動作。
2、幼兒嘗試做各種有趣的動作,引導幼兒充分伸展身體的各個部位。
3、鼓勵幼兒相互學學自己喜歡的動作,說說身體的感覺。
五、不掉落的呼啦圈
1、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呼拉圈套在其中兩個幼兒的手上。
2、請代價在不松手的情況下,隨音樂,依次側(cè)身鉆過呼啦圈。
3、帶領幼兒做放松動作,活動結(jié)束。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生態(tài)遭到破壞后的嚴重后果。
2、體會小熊的心情變化,萌發(fā)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知道要保護身邊的自然環(huán)境。
活動準備:課件。
教學重難點:了解生態(tài)遭破壞的原因及嚴重的后果。
教學方法與手段:談話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瞧瞧,誰來了?(出示小熊畫面)在小熊家門前,有一個美麗又好玩的地方,你們想看嗎?你能用好聽的話來講講小熊家門前的美麗景色嗎?這兒的環(huán)境很美,這里的空氣情況是怎樣的?小熊住在這么美的地方,心里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二、播放課件,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小熊的家門前有個小山坡……美麗的山坡到哪去了呢?)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美麗的山坡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提問:小熊旅行回來看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變成了這樣呢?小熊看到了這一切,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小熊家門前那個美麗的山坡到哪兒去了呢?
2、欣賞故事第二段。(小熊問家門口的老槐樹……我快沒辦法呼吸了,我得趕緊搬家)練習小熊與動植物的對話,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傾聽、練習小熊與老槐樹、小草的對話,了解樹和草對保護泥土的作用。
教師:美麗的山坡不見了,小熊真著急,它急忙去詢問它的朋友。(出示老槐樹和小草的'畫面)請大家聽一聽小熊是怎么問的。
提問:小熊是怎么問老槐樹的?老槐樹是怎么回答的?它又是怎么問小草的?小草是怎么回答的?你們認為山坡不見了和這兩個植物朋友有關系嗎?如果樹和草長在山坡上,對山坡有用嗎?有什么用?
讓我們來學一學小熊和兩個朋友的對話吧!
(2)傾聽、練習小熊和大鳥、小魚的對話,體會小熊的心情。
教師:小熊又去問了它的動物朋友。(出示大鳥和小魚的畫面)聽一聽它是怎么說的?提問:小熊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大鳥?大鳥在空中干嘛?盤旋是什么意思?
小熊問它們,你知道美麗的山坡哪去了,大鳥告訴了小熊什么?小魚呢?它說了什么?
讓我們學一學小熊和動物朋友的對話。
。3)教師:小熊的美麗的家園被毀了。這時,它的心情變得怎樣?
三、完整欣賞故事,幫助幼兒梳理山坡不見的真正原因。
教師:接下來,小熊會怎么做呢?讓我們完整欣賞一遍故事,在故事中找出答案。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熊最后說了什么?你覺得讓美麗的山坡不見的原因是什么?你想對砍樹的人們說些什么?
四、討論:美麗的山坡能回來嗎。
教師:我們怎樣幫助小熊重建家園,讓美麗的山坡回來,讓小熊高興呢?
小結(jié):你們說得真好。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熊一定會重新?lián)碛幸粋美麗的家園!而且你們的想法如果能運用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也會越來越美。讓我們一起努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形上聯(lián)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xiàn)其主要
特征,激發(fā)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語言,豐富聯(lián)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實物:一個圓圈的圖片人手一張。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圓圈進行初步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這個圈圈看上去像什么?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
二、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這個圈圈會變魔術(shù),瞧!它變出了什么?誰會在上面玩呀?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圓圈圈,變秋千,小朋友、小花貓和我一起玩的真開心!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圈圈變個魔術(shù)?變好魔術(shù)后想一想,在的旁邊還有誰?可以把你想到的畫下來,并且也編成幾句好聽的'話。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三、引導幼兒再次對圓圈圈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有趣的圈圈》的故事
師:現(xiàn)在我要請你們每人找個好朋友把你們手上的畫拼在一起,變成一幅大畫,然后兩個人一起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出來,兩個人你先編,再他編,大家接龍一起編個動聽的《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吧。
四、教師簡單小結(jié)
請個別小組講述,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美。
2、養(yǎng)成廢物利用的習慣。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到彩筆勾描時候,力求做到美觀大方
2、掌握貼畫的技巧和要求及步驟。
3、引導想象的發(fā)揮。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定量的鉛筆屑一包。每人一支的鉛筆。
2、圖畫紙,雙面膠,漿糊,小剪刀……
3、一些畫好的圖畫素材。
3、擦手的毛巾。
活動過程
一、談話,認識鉛筆屑
1、師:(小懸念)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小伙伴,猜猜他是誰?(老師手中搖晃著裝鉛筆屑的白塑料袋子,讓孩子們初步觀察)
孩子們說著猜著,最后老師向孩子們交底:這是被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美麗而神奇的鉛筆屑。
2、師:我們的鉛筆屑到底神奇在哪里呢?孩子們想不想知道?(吊起孩子們的胃口)。那你們看好了,先讓我們一起見小小地證一下鉛筆屑的神奇之處吧。
3、教師坐在孩子們中間,把一張圖畫紙貼在畫板上,拿出一些鉛筆屑開始作畫。孩子們欣賞。不一會,貼出一顆美麗的野菊花來。
二、教師仔細示范制作步驟
1、認真觀察鉛筆屑。老師引導孩子們觀察鉛筆屑的形狀。得出結(jié)論:鉛筆屑大多是扇形,成瓦楞狀,扇邊有不同的色彩。
2、發(fā)揮想象。引導孩子想象自己身邊或生活中見到的什么東西可也用扇形拼出來。
老師邊在畫板上拼貼,邊提示:花朵、裙子、不同形狀的樹葉、蘋果(水果)、蝴蝶、小雞、飯碗、沙發(fā)……老師在拼貼的時候,也提示不好用鉛筆屑拼貼出來的地方可也用彩筆畫出來,比如樹干、小女孩的手和頭發(fā)、小雞的腳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比如上面提到的各種事物,就是引導孩子們說,老師動手,孩子們動口,動腦。
三、幼兒操作,老師動口
1、師:小朋友們覺得鉛筆屑神奇嗎?想不想體驗一回鉛筆屑的神奇呢?
2、每人發(fā)一支鉛筆,刨出自己的鉛筆屑。老師把準備的鉛筆屑每人發(fā)一些,每人一張圖畫紙。
3、提示孩子們先要想想自己要拼貼上面東西,想好之后才開始動手,不一定一次就作好,可以多試幾次;不好用鉛筆屑的地方可以用彩筆畫出來;沒用完的鉛筆屑不要亂扔亂放,使用剪刀是注意安全,別傷到自己;
4、教師巡回,對一些操作有難度的小朋友,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四、與幼兒一起欣賞作品,并進行評價
1、展示一些完成了的作品,讓小朋友自己做出自己作品的評價:做的什么,是什么意思……不管如何,教師都要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進行表揚,發(fā)放獎勵。
2、對美完成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要他們下來繼續(xù)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后在進行展示。
3、幼兒對大家的作品進行互評,談談:最喜歡那幅作品,那幅作品需要修改,那幅形狀最好,那幅色彩最好等等。
4、和孩子們一起張掛剛才完成的'作品,布置教室。
教學反思
1、達到了目標要求,孩子們能說出生活中的美。比如地面的干凈,衣服的整潔,上學途中看到各種美麗的事物等。大部分孩子思維靈活想象豐富,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許多孩子都能認識到要愛護和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2、活動過程比較順利。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的活動能按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少部分孩子要么接受和適應能力差一些,要么活動欲望比較強一些,需要老師反復引導方能好好地進行活動。在這方面,以后活動設計中一定要做到想在前,思在前,到時才免混與亂。
3、本次活動效果比較好,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引導孩子想象,做得不夠好,只照顧了部分孩子,還有部分孩子的想象力還沒有更好的開動,導致本節(jié)活動課超出了設計時間,這是老師的原因,以后一定注意改正。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會根據(jù)部分情節(jié)預期故事的發(fā)展。
2、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nèi)容。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大書一本
2、學具:人手一本讀本
活動過程:
1、閱讀封面。
a、展示遮蔽書名的封面: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讀本有什么不一樣?
b、展示書名——《錢鼠來了》。
c、討論:為什么把老鼠叫成錢鼠了?
2、師幼共同閱讀讀本p1—p9。
a、師朗讀故事p1—p9。
b、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老公公、老婆婆看到他們家的老鼠阿灰被摔倒了表情是怎么樣的?
c、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發(fā)展:你們覺得老公公、老婆婆會怎么辦呢?
3、幼兒自由閱讀讀本p10—p33,
a、幼兒閱讀,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閱讀的內(nèi)容。
b、共同交流討論,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說說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
4、師生共同閱讀p10-p33。
a、共同閱讀讀本。
b、討論:為什么老公公把阿灰阿強叫做錢鼠呢?
5、展開討論:你喜歡讀本里的誰?為什么?自由結(jié)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舞蹈是我園的教學特色之一。通過小班、中班兩年的舞蹈學習,幼兒積累了一定的舞蹈基礎,具備一定的舞蹈模仿能力,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也已增強,能與同伴合作進行表演。結(jié)合本次幼兒園開展的主題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日常生活動作為切入點,利用形象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輕松地探索動作,創(chuàng)編動作,提高幼兒的參與性、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探索能力。
活動目標:
1、借助樂曲讓幼兒表現(xiàn)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重點)
2、在游戲化的情境中掌握洗臉、刷牙、拖地等動作要領。(難點)
3、養(yǎng)成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熟悉“洗刷刷”這首樂曲,有一定舞蹈經(jīng)驗。
2、材料準備: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境表演,激發(fā)表演情緒。
1、隨著音樂“動物協(xié)奏曲”幼兒愉快的進入活動室。(要求幼兒做各種動物走路的動作)
2、情境表演:歡歡小朋友早上起床,媽 媽幫她穿衣服、洗臉、刷牙、喂她吃早餐,然后還要媽 媽抱她上幼兒園。
3、看完表演后教師讓幼兒討論自己起床后和歡歡是一樣的嗎?討論完后幼兒逐個發(fā)表意見,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借助表演,形象模擬動作。
1、請剛剛在發(fā)表意見中和歡歡相反的小朋友來表演一遍。(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洗臉、刷牙的動作,并互相學習與模仿。)
2、學習洗臉、刷牙、拖地等動作。
3、完整欣賞。
1)小朋友表演的很好,老師也來表演一下我起床后都干了些什么?放音樂,教師完整的表演一遍舞蹈。
2)幼兒學習舞蹈,分組練習。
4、幼兒完整表演舞蹈“洗刷刷”。
三、集體舞蹈,體驗合作快樂。
1、幼兒學會動作后,分角色練習舞蹈。
2、合作表演。
1)全班小朋友圍成雙圓圈,面對面進行表演。
2)變換舞伴,再次表演。
四、復習舞蹈,自然結(jié)束活動。
1、小朋友表演的真棒,回家后和爸爸、媽 媽一起表演,以后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2、幼兒隨著音樂“動物協(xié)奏曲”愉快的跳出活動室。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一、小蟲子運動
活動二、小螞蟻避雨
活動三、蟋蟀、蚯蚓、蝴蝶和螞蟻
活動四、懶惰的小蝸牛
活動五、蟈蟈和蛐蛐
活動六、音樂游戲:小小螳螂捉蟲
活動一、小蟲子運動
。刍顒幽繕耍
1、培養(yǎng)幼兒手、腳協(xié)調(diào)向前爬的能力,發(fā)展大肌肉群的靈活性。
2、鼓勵個別體弱幼兒和大家一起參加游戲。
[活動準備]
1、跳跳袋每人一個、紙板餅干若干。
2、錄音機,《生命之樹》、《單簧管波爾卡》等節(jié)奏輕快、活潑的樂曲帶。
3、大地毯鋪成幼兒的活動場地。
。刍顒舆^程]
1、音樂起,教師和幼兒分散在地毯上,隨著音樂走跑交替,做動物模仿操。
2、幼兒自由地玩場地四周的布袋,看誰玩的花樣多。
3、教師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玩布袋的方法,并請玩法像扭扭蟲爬行的幼兒表演,其余幼兒仔細觀察并說出該幼兒爬行的動作方法。(站在袋內(nèi),手提袋子跳一跳將腳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雙手抓住袋口,跪地,慢慢趴下,練習扭扭蟲爬行。)
4、幼兒自由練習扭扭蟲爬行。
5、游戲——扭扭蟲吃餅干。
場地四周放好紙板餅干若干塊,幼兒在場地中間。請孩子作扭扭蟲爬到場地四周吃餅干,“吃”飽了再爬回場地中間。
6、游戲——扭扭蟲運餅干。
要求幼兒作扭扭蟲排成十字隊行,分四隊爬向四角取餅干,然后手提布袋學袋鼠跳回來,把餅干放到中間的簍子里,比賽哪組運得快。
7、在音樂《單簧管波爾卡》的旋律下自由地做布袋放松活動。
活動二、小螞蟻避雨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導幼兒分配角色,合作進行表演。
3、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歌唱,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一群螞蟻、兩個蘑菇。
2、小螞蟻、蘑菇頭飾。
3、錄音機,雨聲磁帶、歌曲伴奏磁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用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1)教師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螞蟻正在搬東西,(伴磁帶中的雨聲)忽然天上怎樣?
。2)這可怎么辦?(操作蘑菇)兩個小蘑菇,呼喚小螞蟻,“快快快,到我傘下避一避!
。3)教師唱:你幫我,我?guī)湍,世界更美麗?/p>
2、教師完整范唱。
3、幼兒學唱新歌。
可運用手勢或其他身體動作幫助幼兒唱準第1、2小節(jié)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如“一群小螞蟻”處的休止符可將一只手放在胸前以表示此拍不發(fā)出聲音等。
4、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逐句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2)完整地進行歌表演。
。3)幼兒自選角色,分角色進行合作表演。
活動三、蟋蟀、蚯蚓、蝴蝶和螞蟻
。刍顒幽繕耍
1、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故事中優(yōu)美的語言以及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與別人共同生活的良好心態(tài)。
3、讓幼兒了解蟲子的生活習性和本領。
。刍顒訙蕚洌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選擇掛圖。
2、配樂故事錄音磁帶、錄音機。
3、相關角色的頭飾和簡單的場景布置:花叢、草地等圖片粘貼到小椅子上。
。刍顒舆^程]
1、用故事開頭的語言導入:“那是春天美好的一天。蟋蟀、蚯蚓、蝴蝶和螞蟻來到這個世界上不久,就偶然地遇在一起!彼鼈冇龅揭黄饡l(fā)生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自由猜想、議論。
2、講述故事至“它們就在那兒成立了它們的家”后,提問:它們住在一起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再次請幼兒猜想、議論。
3、繼續(xù)講述故事至“因為是它首先想出這個計劃的”后,提問:如果你是蚯蚓,你會出一個什么主意呢?幼兒自由回答。
4、繼續(xù)講完故事。
5、配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
共同討論:你的特長是什么?小伙伴的'本領是什么?你愿意和有不同本領的朋友一起生活嗎?
。刍顒友由欤萋牴适逻M行故事表演。
活動四、懶惰的小蝸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jié),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xiàn)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煉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地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chuàng)造性排列并講述,培養(yǎng)幼兒的求異思維。
。刍顒訙蕚洌荽髵靾D5幅。
活動過程:
1、整體出示圖片,幼兒感知觀察。
提問:這只偷懶的蝸牛在旅行時是怎么偷懶呢?結(jié)果怎么樣了?
2、幼兒自由講述。
3、請個別幼兒講述。
4、分圖講述,教師運用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對象。
提問:
圖1:小蝸牛和小烏龜要去干什么?
圖2:
。1)小烏龜為什么要睡懶覺?
。2)烏龜睡著了,蝸牛怎么想,怎
么做呢?
圖3:
。1)烏龜醒來沒有看到小蝸牛,他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小蝸牛這時正在干什么?
5、幼兒在理解基礎上講述1——3幅圖片,教師及時小節(jié)。
圖4:
(1)走著走著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
。2)烏龜為什么會上河里去呢?
。3)掉到河里后,小蝸牛怎樣了?他會怎么做呢?
。4)小烏龜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幼兒講述圖4、圖5,教師總結(jié)講述。
6、幼兒自由排圖,進行創(chuàng)造性講述。
。刍顒友由欤菟鸭嘘P蝸牛的資料,在區(qū)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天后帶幼兒去尋找蝸牛,觀察蝸牛的外行特征,探索蝸牛的生活習性。
五、蟈蟈和蛐蛐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分角色對唱,感受歌曲的詼諧趣味。
2、指導幼兒學習用北方戲曲拖長腔、回環(huán)的方法演唱歌曲前半段蟈蟈對蛐蛐的對話。
[活動準備]蟈蟈和蛐蛐指偶各一個,公雞手偶一個;歌曲原聲帶及伴奏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操作蟈蟈、蛐蛐及公雞教具,朗誦歌詞。
提問:蛐蛐、蟈蟈吹得正得意的時候引來了誰?大公雞把它們怎么樣了?引導幼兒運用歌曲中的歌詞回答。
2、幼兒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
3、教師與幼兒分角色朗誦歌詞,嘗試表現(xiàn)出蟈蟈、蛐蛐吹牛皮的得意神情。
可由老師當蟈蟈,幼兒當蛐蛐,看誰最像吹牛皮的人。
4、幼兒聽原聲帶,欣賞歌曲的戲曲類演唱風格。
提問:這首歌和以往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5、幼兒欣賞教師范唱,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演唱風格,并感知歌曲中蟈蟈、蛐蛐念白之處“只說不唱”。
6、幼兒學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師扮演大公雞,幼兒扮演蟈蟈和蛐蛐,當唱到大公雞“一口一個”時,扮演蟈蟈和蛐蛐的幼兒趕快蹲下,“公雞”按節(jié)拍在蟈蟈和蛐蛐的頭上做啄的動作,被“公雞”啄到的蟈蟈、蛐蛐站起來,跟著公雞的后面走。教師也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扮公雞輪換角色進行演唱。
六、音樂游戲:小小螳螂捉蟲
[活動目標]指導幼兒唱準附點音符的演唱要求和方法,鍛煉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及與同伴協(xié)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螳螂頭飾2個。
。刍顒舆^程]
兩個幼兒扮演螳螂,其余的幼兒三個人一組,扮大毛蟲。
前奏:全體幼兒坐在椅子上,成馬蹄形準備。
[1]-[6]小節(jié):幼兒邊唱邊伸出右手食指數(shù)中間的青菜。
[7]-[12]小節(jié)扮毛蟲的幼兒三人一組,后一個幼兒雙手搭在前一個幼兒的腰上蹲下。慢慢地向中間爬著。先伸左腳走,一拍爬一步。
[13]-[15]小節(jié):33 3,第一個幼兒站起,雙手在嘴邊作吃青菜狀。55 5,第二個幼兒吃青菜。66 6,第三個幼兒吃青菜。56 32 11 1,三個幼兒一起吃青菜,然后蹲下,打個哈欠伸一個懶腰睡了。
[16]-[17]小節(jié):螳螂準備出場。
[18]-[21]小節(jié):螳螂根據(jù)歌詞做動作。雙手手心相對,曲肘平臂,手指伸直,作兩把刀狀,邊跑邊揮舞大刀,尋找大毛蟲。(毛蟲不動)
[22]-[31]小節(jié):大毛蟲即變成一只只蝴蝶,如果螳螂用手碰到哪只蝴蝶,它就停止飛動,回到座位上。
[規(guī)則]
三個幼兒一組,扮大毛蟲吃青菜時要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一個一個地吃青菜;螳螂在[18]-[20]小節(jié)揮舞大刀時,扮毛毛蟲幼兒不能動;螳螂捉到的毛毛蟲要回到座位上,停止游戲一次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音樂游戲,由于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數(shù)序概念,同時,我們班孩子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我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方法,以游戲的形式、操作教具(小鴨子)吸引幼兒,以直觀的形象激發(fā)幼兒歌唱的欲望。發(fā)展幼兒的肢體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平衡性,培養(yǎng)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nèi)容,知道歌曲名稱。借助圖飾理解并唱準歌詞,在動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遞增和 遞減,形象感受數(shù)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2、 學習用輕快聲音演唱歌曲; 幼兒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3、 享受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發(fā)展幼兒的肢體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平衡性及活動準備:
小鴨子頭飾和圖片各8個、小橋和小橋的圖片、歌曲、磁帶,平衡木,輪胎若干,小椅子圍成鴨寶寶的家。
活動過程:
一、 學小鴨子走路進場(聽《鴨子上橋》的音樂)今天,天氣真好,鴨媽媽要帶鴨寶寶們出去玩。聽音樂入場。剛才你們玩得真開心,請鴨寶寶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兒有節(jié)奏地輕聲念歌詞并隨數(shù)字變化拍手,做手勢,感受數(shù)字的遞增和遞減鄭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小鴨子,現(xiàn)在真的來了一群小鴨子,那我們一起用拍手的方式來歡迎它們好嗎?我們聽到數(shù)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師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錯,接下來,換一種比較難的方法看能不能難到你們:扳手指聽音樂數(shù)一數(shù),聽到數(shù)字"一"就出一個手指頭,聽到數(shù)字"二"就出兩個手指頭……
三、在游戲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內(nèi)容老師想請小朋友做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玩的,大家圍成一個圓圈,你的左手貼著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東西送給他,老師示范,認真聽音樂,聽到數(shù)字就把手中的鴨子頭飾傳給下一位小朋友知道頭飾全部傳完,由八位小朋友拿著頭飾,小朋友們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鴨子,(8只)想一想!他們在干什么?(上橋)八只鴨子上了橋,小小木橋怎么樣?(搖呀搖) 那他們是怎么上橋的?是不是擠來擠去,推來推去的?(一個挨著一個)對,我覺著我們上橋肯定比他們走得還好,想不想試一試?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鴨子最像, (幼兒模仿)四、聽音樂 教師演示教具小鴨子是一個挨著一個上橋的,但是它們上橋的速度是不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提問:開始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后邊的四只鴨子走得快還是慢?1、2、3、4只鴨子走得慢,5、6、7、8只鴨子走得特別快,那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第三只小鴨子和第四只小鴨子上橋之后怎么了?有歌詞嗎?(沒有)有音樂嗎?(有)這叫間奏。
8只鴨子都上了橋,它們把小小木橋弄得怎么樣了?你能用動作模仿出來嗎?
小鴨子在橋上搖搖晃晃的,小鴨子怎么辦呢?(下來了)咱們看看小鴨子是怎么下橋的?(也是一個挨著一個下來的)8只鴨子下來的一只,還有幾只?(七只),七只鴨子下來一只還有幾只?……五、 游戲,(出示平衡木)你們真棒,那你們想不想玩上橋的游戲?這是一座小木橋,等會兒,老師要請八只小鴨子上這座小木橋,當唱到第一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一只小鴨子就上橋;當唱到第二只小鴨子的時候,第二只小鴨子就跟著上橋。唱到第幾只小鴨子,第幾只就上橋。音樂唱到下橋你們就下橋,第二遍音樂起你們再上另一個小木橋,每個小木橋都不好走,你們怕不怕?(不怕)好樣的,你們真勇敢。誰想來玩?(帶上頭飾)六、師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鴨子鴨寶寶,快回家吧,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邊拍手一邊用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聽!再來一遍,讓我們一起來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再唱一遍。
結(jié)束、小朋友們!跟鄭老師玩的好不好?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奧爾福音樂教學法,受益匪淺從中學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樂活動,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同時體現(xiàn)了多元智能共同參與,共同發(fā)展,感覺統(tǒng)合。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jīng)驗,發(fā)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
2、在買花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重點與難點:
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三種鮮花(每種花35支),貼有標簽的桌子,分別標出2、3、5元三種價目,幼兒每人10元錢
活動流程:
引出主題 → 操作探索 → 交流體驗
活動過程:
。ㄒ唬┮鲋黝}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所以鮮花店里進了一批鮮花,讓我們看看進來了什么鮮花?(幼兒說出鮮花的名字)
(二)操作探索
1、我們知道了有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個牌子,上面標有2元錢、3元錢、5元錢)
2、今天每種鮮花的品種上都標有價錢,那么你們有錢嗎?
3、試試看,用你口袋里的10元錢買鮮花,想一想我要買什么樣的鮮花,送給我們泗涇的勞動人民,需要多少錢?
4、幼兒每人用10元錢,購買鮮花,并進行交流。
5、你買的是什么鮮花?怎樣花錢的?
(三)交流體驗
1、你買的是什么鮮花?是怎樣買花的?
2、老師小結(jié)
3、幼兒再次買花
剛才我們買了鮮花,你們還想買嗎?那這次買花時,你要和剛才買的不一樣?試試看怎么買?
活動結(jié)束:
我們買了許多的花,小動物看見了也想來買花,我們把這些花放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小動物也去買花,好嗎?
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
《釣魚的一天》是《東方娃娃》20xx.11繪本版,這本書沒有一個字,但里面有許多有趣、幽默的情節(jié),我們把它投放到了圖書區(qū)后,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常常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說著故事的人物,因為故事中的情節(jié)零散,有趣的事情很多,幼兒往往不能抓住主線完整講述,為了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我就圍繞該繪本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以釣魚大叔為主線,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nèi)容,從而掌握閱讀的技能。
活動目標:
1、通過細節(jié)觀察,了解繪本內(nèi)容。
2、積極主動地參與尋找和發(fā)現(xiàn),感受情節(jié)的趣味性并能大膽表述,體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繪本相關的圖片。
2、每人一本繪本《釣魚的一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看封面上有什么?(一位大叔和一只烏)猜猜這位大叔要去干什么?(釣魚)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車上有魚竿和小桶)好的,那我們就稱這位大叔為釣魚大叔吧。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釣魚的一天》,我們j起來讀一讀。(幼兒齊讀書名)
二、觀察細節(jié),逐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
1、了解釣魚大叔。
師: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釣魚大叔騎著自行車,帶上他心愛的魚竿和小桶,去釣魚了。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請小朋友們從書中仔細找一找,告訴我是在哪一頁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書時要從前往后一頁一頁輕輕翻。
2、幼兒自由閱讀。
師:小朋友看完了嗎?現(xiàn)在請你們說說釣魚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請回答的小朋友告訴大家“請大家翻到第幾頁”。
師:請你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1)2—3頁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二頁。釣魚大叔騎著自行車,他的前面是誰?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車?她能追上嗎?釣魚大叔會怎么做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樂于助人)
(2)4—5頁
請大家一起翻到第五頁,釣魚大叔車子后面怎么坐了一位阿姨,這是怎么回事呢?好,你來說說看,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這位阿姨在追公交車,沒趕上,釣魚大叔看到了,熱心地幫助了她。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釣魚大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樂于助人)
(3)6—7頁
請大家翻到第七頁。釣魚大叔在和誰揮揮手?阿姨怎么不坐大叔的車了,她要去哪里呢?你從哪里看出來這是火車站的?釣魚大叔又去了哪里?(他進了一家咖啡館)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原來釣魚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4)8—9頁
從咖啡館出來,釣魚大叔繼續(xù)往前趕路。他穿過街道。
(5)1 0—1 1頁
現(xiàn)在釣魚大叔到了哪里?(街心公園)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6)1 2—1 5頁
釣魚大叔來到碼頭,他停了下來,他在看什么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鵝叼了一條魚,他在想自己也能釣到這么一條大魚,也可能是被小企鵝主人的訓斥聲所嚇到)
(7)1 6—1 7頁
這次釣魚大叔到了哪里?(漁具店)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他會進去干什么呢?(買魚餌)買了魚餌,釣魚大叔高高興興地和漁具店老板再見。
(8)1 9—2 1頁
釣魚大叔一路前行,他來到了鐵路邊,剛好一列火車經(jīng)過,他看到了誰?你覺得他心里會怎么想?是的,剛才他幫助過的那位阿姨在開心地和他打招呼。小朋友,釣魚大叔和這位阿姨認識嗎?(不認識)是的,原本并不認識的兩個人,因為釣魚大叔的熱心相助,當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已經(jīng)變成了朋友。所以小朋友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去幫助別人,這樣你就會有更多的朋友。
(9)22—23頁
釣魚大叔來到了海灘上,他看到了誰?(紅嘴鳥)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10) 24—25
終于來到了海邊,釣魚大叔開始釣魚了,紅嘴鳥在干什么?(靜靜地等待)你覺得他會釣到魚嗎?
(11)26—27
釣魚大叔終于釣上了一條魚,他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 (高興、開心)
你是什么心情?(為釣魚大叔感到高興,終于釣到了一條魚)其實我還有點擔心呢,紅嘴鳥正飛了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語言《花園里有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春天的美好景象。
2.嘗試續(xù)編散文詩,并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想象。
活動準備
1.課件-花園里有什么
2.繪畫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花園里有什么
教師: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春天了,我們的周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花園里有什么不一樣?
二、學習散文詩《花園里有什么?》
1.教師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
2.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些什么?他們都在干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
如,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3.教師播放散文詩,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三、續(xù)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還可以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
聞到些什么?
。ㄈ缏牭讲脊萨B的叫聲、
小溪在歡快的歌唱、聞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兒嘗試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續(xù)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四、 畫一畫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們把它們畫出來吧!
2.幼兒操作,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園。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詩:
春天,花園里有什么?
春天的花園里有什么?噓--讓我們仔細去尋找。
太陽公公紅紅的臉膛,美麗的花朵張開了笑臉,
青青的草地像綠色的地毯鋪在花園里,
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
勤勞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
蚯蚓在泥土里忙著松土,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4
大班教案(精選)07-27
(精選)大班教案07-21
(精選)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選]07-3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