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6 11:51:3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實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實用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guān)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guān)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guān)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上劝才乓恍┖唵螆D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顒又凶寣W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jù)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活中有哪些變化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可以用數(shù)學的方法表示嗎?

            (學生已經(jīng)完成“課前準備”,選擇幾個學生回答)

            2、師: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fā)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chǎn)總值等等都在變化,象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量。

            3、師: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

            設(shè)計意圖:學生預習后直接導入新課,加深對“變化的量”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量的認識,引起新課的學習積極性。本環(huán)節(jié)的課前準備是要學生獨立完成。

            二、進行新課,掌握變量。

            1、請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學一學”。

            2、師:小組交流剛才的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并確定中心發(fā)言人。

            3、小組進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學生談群學體會:人的年齡和體重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教師小結(jié)。我發(fā)現(xiàn)(體重)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設(shè)計意圖:課本呈現(xiàn)出第一幅情景圖,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齡與體重的變化,能夠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年齡與體重的變化情況,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變化,學生先觀察然后回答問題。

            (2)沙漠之舟

            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課件出示: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tǒng)計圖。)

            A、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nèi)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D、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guān)系?

            E、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意圖:通過教學第二幅情景圖,認識有關(guān)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讀懂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通過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是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學生對于折線統(tǒng)計圖的認識已有基礎(chǔ)。

            3、蟋蟀與氣溫的關(guān)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數(shù)與氣溫之間關(guān)系的情境圖。

            B、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guān)系嗎?

            生:氣溫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fā)現(xiàn)蟋蟀叫的次數(shù)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jié):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教學意圖:這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蟋蟀的叫聲用關(guān)系式表示,大多學生通過書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關(guān)系式,個別不行的,就個別輔導。

            三、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shù)。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2、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shù)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guān)系式,可以表示為: 。

            設(shè)計意圖:我在這一課的練習設(shè)計上,沒有太多的練習量,反而注重鞏固課本上的練習。由難到易,重質(zhì)不重量,希望通過補充練習提高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部分學生的梳理知識。

            四、全課小結(jié),談?wù)勈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技能目標:發(fā)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

            重點難點: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上次師傅和徒弟在為阿福做上衣的過程中鬧了個大笑話,這次阿福又來做長袍了,請看.(出示阿福做長袍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誰能說說看他們之間又發(fā)生什么事?

            生:師傅吸取了教訓,買了一把尺子,師傅用尺子給阿福量完說:長1米?赏降苓B忙說:不對,不對,長100厘米。阿福納悶了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

            師:這位同學觀察的挺仔細,你們還想說些什么?

            生:尺子沒變,為什么師傅和徒弟說的不一樣呢?

            師:是啊,怎么說的不一樣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呢?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米的認識。(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長?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

            師:那到底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師畫線段)

            師:看,象這樣把米尺堅著放,1米正好到老師的腰部(師站在米尺前量)。你覺得1米能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嗎?試試看。好,你來,你。(師找?guī)讉同學站在尺子前量。)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想試試!這樣吧,(打開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師巡視)

            師:誰來指一指1米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剛才你們同桌倆是怎樣量的,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我按住0刻度對準地面,讓我的同位拉尺子,讓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地方。

            師:有不同意見,說說看。聽明白了,0刻度要對準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點也不能歪。

            師:同學們都是這樣量的嗎?按照正確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鞏固米的認識。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同桌合作完成。

           。1)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現(xiàn)在同學們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師:好,手別動,松開繩子,看好了1米有多長?放手,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手放下。

           。2)師:好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老師站在這里,誰能站在離我1米遠的地方? 抽4位學生。

            師:同學來看一看誰離老師的距離最接近1米。

            怎樣能確定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師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聰明。

            生:直尺的一端貼近老師,另一端貼近我 想一想如果離我一米遠的距離都站滿小朋友,那么他們排出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圓形)

            師:剛才兩個同學分別用了直尺和米尺測出了離我一米遠的距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發(fā)現(xiàn)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樣的。

            生:我發(fā)現(xiàn)在1米的下面寫著100厘米。所以我認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師將兩種尺子重合驗證:1米=100厘米

            師: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板書:1米=100厘米

            師: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這個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1m=100cm(生齊讀)

            師:阿福的這件長袍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現(xiàn)在能解決了嗎?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樣長。

            我們認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嗎?

           。ㄖv桌的高度、飲水機的高度)

            師:想出了這么多,真善于動腦。

            四、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

            師:同學們剛才在用米尺的時候,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師:仔細觀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數(shù)字0-100,有刻度。

            師: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領(lǐng)生觀察,認讀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們通過觀察軟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那么軟尺上的刻度會讀嗎?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課間休息。(小故事)

            師:刻度讀熟了,我們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1米=100厘米

            其實米與厘米本是一對好兄弟,他們一起幫助尺子測量長度?擅子X得自己的個大,功勞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鉛筆跑來找米大哥,說道:米大哥,聽說你的本領(lǐng)特別大。你能幫我量一量,現(xiàn)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為小鉛筆太矮了。這時厘米小弟跑來說道:大哥,別著急,我來試試。長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長度。

            師:同學們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生:在量較短的物體時,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較長的物體時,米大哥就比較合適了。

            師:那同學們說說看,量文具盒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

            生:厘米。量操場的長呢?生:米。

            六、鞏固新知

            1、自主練習第1題:連一連。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課后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jié)。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呢?

            課后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huán)節(jié)處理上還很不到位。還需努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jié)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guān)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jù)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shù),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教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設(shè)計了比“速度”、“圖形放大縮小”“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chǔ)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shù)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nèi)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zhì)的目的。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過自己熟悉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喜歡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shè)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利用“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shè)計了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guān)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了解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guān)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通過十個十個數(shù),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shù)方法。

            2. 通過百數(shù)圖,掌握百以內(nèi)整十數(shù)的加減法。

            3.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nèi)整十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百數(shù)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shù)的?

            3. 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 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 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shù)放到數(shù)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shù)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shù)圖,討論自己的數(shù)法,并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三、深入

            1. 在百數(shù)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 用教學軟件“百數(shù)圖” 依次演示。

            3. 小組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做這些題目?

           。▽W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于2個十,2個十是20;蛘咭驗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組內(nèi)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

            6. 小結(jié):這些數(shù)都是整十數(shù),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計算的正確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檢查,并說說計算時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chǔ)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 第5題的后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然后自己再試試看怎么繼續(xù)編下去。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思考,并與小伙伴們進行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都有哪些收獲?說給大家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