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范例(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第56、57頁及第61頁的7-10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計算得數(shù)是8(9)的加法和8(9)減幾。
2、親身經(jīng)歷了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一圖四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1、 課本第56頁的情景圖的課件。2、學具一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準備。
1、 口算。
2+2= 1+2= 6-5= 7-3= 2+3= 3+4=
5-5= 5+0= 0-0= 7-1= 7-6= 0+4=
2、 數(shù)的.組成訓練。
二、 新課引入
1、 教師談話。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7以內(nèi)的加減法,今天繼續(xù)學習8、9的加減法。
2、 板書課題。
三、 學習新知。
1、“一圖四式”的學習。
(1)出示課本的插圖,師:根據(jù)這幅圖你能列出幾個算式?你怎么想的?
師:四人小組合作,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并互相補充。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所寫的加法算式,教師配合學生的發(fā)言板書:6+2= 2+6= 8-2= 8-6=
師:這四個算式是怎么來,誰來說?
(3)先讓學生計算6+2= 2+6= 的得數(shù),然后說一說自己計算的方法。
(4)引導學生比較8-2=6 8-6=2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學習第57頁的“擺一擺”
(1) 屏幕上出示“擺一擺”情景圖,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了些什么,說明什么?
(2)動手“擺一擺”,擺完交流自己擺的過程結果,著重說一說四道題的得數(shù)是怎么來的。
(3)“想一想”
3、照例題舉例。邊擺學具邊說算式。
四、 鞏固練習。
1、第61頁的7、8、9題
2、卡片游戲。第10題
五、 全課小結。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的鏡子。
3、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月餅盒、水盆、杯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活動過程:
1、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 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 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 (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 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 5 )你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鏡子?(凹面鏡、凸面鏡等)
2、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鏡子
。1) 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2) 請小朋友到活動室里去找一找。(音樂)
( 3 )提問:剛才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也可以當作鏡子的?(幼兒介紹)
( 4 )除了我們找到的還有沒有?(舉例:眼睛)
3、游戲:照鏡子
。1) 師:請小朋友和我玩照鏡子的游戲,你們做我的鏡子(教師做動作,幼兒跟做)
。2) 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或物體遮住光線而投下了暗影,孩子們對此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的疑惑。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我設計了“玩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從知識與技能 :讓幼兒探索產(chǎn)生,知道人或物體遮住光線而投下了暗影形成影子。過程與方法:1、玩影子游戲,初步了解物體都有影子。2、在游戲中探索影子的方位變化特點。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愿意參加探索游戲,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玩影子游戲,初步了解物體都有影子。2、在游戲中探索影子的方位變化特點。教學難點:讓幼兒探索產(chǎn)生,知道人或物體遮住光線而投下了暗影形成影子
活動準備
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2、 手指游戲
二、基本部分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1)謎語:影子
人人有個好朋友,陽光下面跟你走。烏黑身體烏黑頭,就是從來不開口。
(2)小朋友真會動腦筋,一下子就猜對了,那你能說說影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3)你們都說影子是看得見、摸不著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4)請你說說在哪種情況下會出現(xiàn)影子呢?
。5)找一找自己的影子。
。6)相互交流。
2、找教師影子的位置,學用方位詞前、后、旁邊。
。1)、教師不斷變化方位,請小朋友找一找老師的影子,引導幼兒學用方位詞前、后、旁邊。
。2)、提問:為什么老師的影子一會在前面,一會在后面,一會又在旁邊呢?
。3)、小結。
3、引導幼兒變化自己影子的位置,鞏固影子與自己方位的關系。
。1)、幼兒自己探索。
。2)、交流、小結。
。3)、集體玩游戲:讓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邊)。
4、藏影子,探索影子與光的關系。
(1)、幼兒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總結:光照射到物體,物體就有影子。
三、 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排隊入廁。
活動延伸:
物體除了在太陽光下有影子,還在什么情況下也會有影子。
教學反思
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授過程,而是要通過幼兒自身主動的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本活動旨在通過自身探索,讓幼兒知道影子的產(chǎn)生,幼兒的探索積極性很高,思維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tài)。例如,有的孩子通過玩捉影子活動明白了影子的產(chǎn)生由來,還知道了影子跟隨物體在移動,影子是可以看得見,但是摸不著的,在和老師的互動中明白了方位詞語前后和旁邊的意思,因為孩子們都參與了,探索了,每個人都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了探究與成功的快樂。所以孩子們在玩中理解和鞏固了知識,活動延伸中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燈光下也可以產(chǎn)生影子。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各區(qū)域游戲相關內(nèi)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了解常見樂器的名稱,明確樂器的分類。分辨樂器的聲音。
2、鼓勵幼兒大膽演奏,感受合作的樂趣。
1、什么樂器會唱歌?
2、它們長的一樣嗎?
3、樂器怎么唱歌的?
1、常見樂器圖片。
2、介紹各種樂器的光盤。
美工區(qū):投放各種廢舊材料,供幼兒制作小樂器。
表演區(qū):投放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
圖書區(qū):印有各種樂器的圖片的書籍。
1、請家長帶領幼兒聽一場音樂會,并帶來照片。
2、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一件小樂器帶來,放在表演區(qū)供幼兒演奏。
3、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樂器的資料。
請樂團的幼兒家長,帶來各種樂器實物供幼兒感知,并請他們實地演奏樂器,供幼兒欣賞。
主題網(wǎng)絡圖
活動一:我見過的樂器
活動目標:1、通過談話,使幼兒掌握常見樂器的名稱。
2、熟悉常見樂器的聲音。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相關知識經(jīng)驗,
常見樂器實物:電子琴、鋼琴、吉他、二胡及各種打擊樂器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喜歡玩各種樂器,但幼兒對樂器的名稱并不了解,對有的樂器的聲音也分辨不清,為了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教師設計了這次談話活動。
一、組織幼兒參加“樂器聯(lián)歡會”,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樂器家族要開聯(lián)歡會,很多樂器都來參加。瞧,他們來了”
二、提問:“那你們還見過什么樂器?”豐富幼兒與樂器有關的相關經(jīng)驗。
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比較單一,因此在談論所見過的樂器時涉及面比較窄,教師準備的實物,可以拓寬幼兒的話題。
請幼兒嘗試著演奏一下各種樂器效果會更好。
活動二:樂器找家
活動目標:通過游戲讓幼兒了解樂器的分類,并能說出常見的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名稱。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常見的西洋樂器實物和民族樂器實物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在區(qū)域游戲時,常聽見幼兒說:“我哥哥會彈琴”“我爺爺會彈二胡”“我姐姐還會彈小提琴呢”幼兒在語言上搭配不當,不光是幼兒語言經(jīng)驗的缺乏,更重要是幼兒不了解樂器的分類,由此教師設計了以故事貫穿的科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嗚嗚的哭聲:“誰在哭呀?”出示鋼琴的圖片,“他為什么哭呀?”播放故事錄音。
二、提問:“故事里的鋼琴為什么哭呀?”“鋼琴應該和誰是一家呢 ?”
三、豐富幼兒有關民族樂器的相關經(jīng)驗。
教師:“以前,我們中國沒有鋼琴,在一百多年以前鋼琴被人們從英國帶到我們國家,所以我們把它稱為西洋樂器,請你們回家問一問爸爸媽媽還有哪些樂器是西洋樂器?”
這是一節(jié)有關樂器分類的科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讓幼兒討論,并給幼兒流下懸念,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共同搜集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的名稱,促進家園合作。增強幼兒學習興趣。
這種資料比較多的活動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幻燈片效果會更好。
活動三:什么樂器在唱歌
活動目標:1、熟悉并能分辨常見打擊樂器的音色
2、鼓勵幼兒大膽演奏常見的打擊樂器。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磁帶 常見的的打擊樂器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喜歡玩打擊樂,因為它演奏簡單,幼兒容易掌握,以音樂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它們的音色,并選擇出相應的樂器,增強幼兒把樂器與聲音的對應的能力。為幼兒提供音樂,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演奏。
一、組織幼兒玩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歌唱”。
播放游戲音樂,音樂停,幼兒閉上眼,教師演奏一種樂器,請幼兒猜什么樂器在唱歌。
二、提問“你是怎么知道是什么樂器的?”引導幼兒仔細分辨各種樂器的聲音。
三、教師提供一段音樂,幼兒自愿選擇樂器,自己演奏樂器,教師用錄音機錄下來,再播給幼兒聽。
利用音樂游戲,幫助幼兒分辨常見打擊樂的音色,幼兒容易掌握,請幼兒合作演奏打擊樂 教師錄下來再播給幼兒聽,幼兒不但有成就感而且幼兒演奏樂器的興趣,也有很大提高。
活動四:樂器唱歌真好聽
活動目標:1、幼兒在教師帶領下學習編圖譜。
2、幼兒通過操作掌握打擊樂正確的演奏方法。
活動形式: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常見的打擊樂器實物,磁帶,錄音機,繪畫紙,水彩筆
設計意圖
師幼互動
教育反思
幼兒雖然喜歡玩打擊樂器,但對打擊樂的正確演奏方法,了解并不深入。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活動為的就是讓幼兒通過編簡單的圖譜,按照正確的方法來演奏。
一、請幼兒聽音樂,引導幼兒仔細分辨,樂曲中用什么樂器。
二、請幼兒用樂器為音樂賠伴奏。幫助幼兒,將音樂用符號表示出來。
撞鐘:兩個圓圈
串鈴:小點
鈴鼓:三角
響板:正方形
三、教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畫出了圖譜,帶領幼兒數(shù)節(jié)拍,并一起演奏。
幼兒在表演區(qū)進行打擊樂的練習,教師方便指導,但作為一次游戲活動的內(nèi)容有些多,多幼兒掌握起來有些困難,可以分兩次進行,效果會更好。在幼兒和音樂之前可以讓幼兒先欣賞著段音樂,并練習數(shù)節(jié)拍。
思維接力棒:你知道嗎?人的身體也可以作樂器呢,試一試,什么部位演奏的聲音最好聽。你還知道什么物體也可以當樂器(如:葫蘆、空玻璃瓶等),試著敲一敲,聽一聽。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帶著孩子們出去散步,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小家伙們禁不住微微揚起小臉,瞇起雙眼,享受著和煦的春風中的融融暖意。突然,一朵早開的迎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老師,小花開了!”在她的啟發(fā)下,一個又一個驚喜在我們眼前呈現(xiàn):綠色的小草、粉色的桃花、剛出洞的螞蟻、翩躚的蝴蝶……多么富詩意的畫面!這一刻,孩子的心和春天有了共鳴,他們也成為詩意中的一份子。
是啊!原本一切都是相通的,春色、童年、詩歌……一節(jié)生動的美術活動和著春天的節(jié)拍,沿著春天的小路走進了我班的課堂。
活動目標
1.運用滾和印兩種不同的方法作畫,感受作品的點線面的和諧之美;
2.感受近似色和對比色造成的不同視覺效果,體驗春天夢幻般的美麗;
3.營造音詩畫的唯美藝術境界,提升幼兒的審美品位。
活動準備
顏料:翠綠、草綠、淺綠、大紅、檸檬黃、藍色若干。滾筒人手兩只。貼好鉛畫紙的展板八塊,分別平放在活動場地上。
音樂:班得瑞《風車》。
活動過程
1.語言情境導入
寶寶們,春天來了!你知道嗎?
。ㄅ錁罚┐禾靵砹,
遙遠的山坡變綠了;
青青的小河變綠了;
彎彎的楊柳變綠了;
嫩嫩的小草也變綠了。
我喜歡春天的綠色,你喜歡嗎?
可是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卻沒有看到美麗的綠色,你看這里、這里、這里都還是冬天的白色……
怎樣才能把綠色的春天變出來呢?
。ㄔu析:用輕柔的音樂和詩歌的語言導入活動,把幼兒一下子帶進對于美好春天的遐想之中,同時也為整個活動奠定了優(yōu)美的意境。)
2.探索
別急,小滾筒來給我們幫忙了。我要用它滾出一條長長的、彎彎的通向春天的小路。
有誰愿意幫助我呢?(請個別幼兒嘗試。)
多漂亮的小路!長長的,彎彎的,還美美的。讓我們都來滾出春天的小路吧!
。ㄒ螅┛墒菍殞殏,綠綠的小路要滾在白色的地方哦!小滾筒拿出來時可能會有顏料掉在地上。怎么辦呢?開動腦筋,聰明的寶寶一定會有辦法的`。
提醒:如果你覺得這塊板上已經(jīng)很漂亮了,那么就換個地方畫。
(評析:教師擺脫了傳統(tǒng)的示范、講解、提出要求的模式,而是放手讓幼兒去探索,針對幼兒在嘗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決。就連繪畫過程中的注意點,也是幼兒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自己想出來的。這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在活動中正確的角色定位,即幼兒是活動的主體。)
3.欣賞、引導、創(chuàng)作
你覺得春天的小路漂亮嗎?想一想綠色的小路旁會有什么?
會有什么顏色的小花呢?
。ɡ蠋熓痉叮┪乙蒙衿婺Хò研』ㄗ兂鰜砹恕
這回小滾筒不再滾了,它要站得筆直。
小滾筒站筆直,跳進顏料里,輕輕壓一壓,來到小路旁,啪!一朵花;啪!兩朵花!
。ㄒ螅├蠋煖蕚淞思t黃藍三種顏色,寶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注意不要把顏色混起來,要換顏色的話可以找好朋友交換滾筒,要注意衛(wèi)生哦。
。ㄔu析:幼兒對“滾”這一形式特別感興趣。如何將前一個興趣點順利轉移到第二個活動內(nèi)容——“印”中來呢?兒歌的運用、老師充滿趣味的表演以及創(chuàng)作帶來的驚喜和美感,一下子激發(fā)了幼兒的嘗試欲望。)
4.再欣賞
一起來看看我們畫的春天,你覺得怎么樣?
想不想把這一塊塊小小的春天拼成一個大大的春天?好,閉上你的眼睛。
睜開。ㄕ鸷常
好看嗎?(瞇起眼睛欣賞)看到后想到了什么?
原來你們不光想到了路、花,還想到了更多。老師把你們想到的編成一首詩,我們一起來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把這美麗的春天裝進我們心里。
(老師配樂朗誦詩歌。)
。ㄔu析:小塊的作品已經(jīng)很美,然而老師別出心裁的建議——用小作品拼成大作品,呈現(xiàn)了震撼幼兒心靈的美!使得活動由創(chuàng)作美的過程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欣賞美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如此,詩歌和音樂也參與進來,使得活動進入了音、詩、畫的完美藝術境界。)
活動延伸
小鳥們在說什么?(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春天在哪兒呢?(在這兒呢。)
是啊,外面也有很美的春天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評析:一切藝術源于生活,最終還會回到生活。)
附:詩歌《春的小路》
有一條小路,
長長的,
彎彎的,
伸向遠方,
我們從這里走向春天。
有一陣小風,
軟軟的,
暖暖的,
向我們吹來,
像媽媽在親吻我們的臉。
有一片草地,
青青的,
綠綠的,
鋪滿山坡,
像是我們舒適的小床。
我們在這里香香地入睡(提醒幼兒閉眼),
甜甜地做夢……
我們夢見了一大片花園,
花園里開滿了鮮花。
紅色的玫瑰,
黃色的太陽菊,
藍色的風信子……
這時,
來了一群小鳥,
它們飛過小路,
落在小花上,落在小草上,
它們說著悄悄話: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02
(精選)小班教案08-0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31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