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1 10:31:4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對“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知識加以鞏固,提高計算和估算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克千克和噸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各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進行各單位之間的簡單計算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相互交流

            1、談話引導

            同學們,到現(xiàn)在為止,數(shù)學中我們已經(jīng)學了幾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單位。你們知道有哪些單位嗎?

            如:表示時間的單位有哪些?還有表示什么的單位?

            2、小組討論

            由小組長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展示

            并評出哪一組記錄的最完整。

            二、加深體驗,建立觀念

            1、數(shù)一數(shù)

            出示時間單位時、分、秒。討論:怎樣才能感受和記憶這些時間單位?

            讓學生從鐘面的認識,1時、1分、1秒內(nèi)所干的事情,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等方面復習時間知識。

            2、比一比

            出示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長度單位?

            讓學生通過用手比劃,以及用語言描述,全面復習所學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知識系統(tǒng)化。

            3、估一估

            出示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和噸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質(zhì)量單位?

            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復習所學的質(zhì)量單位及其進率。

            三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應用

            1、算一算

            出示課本第122頁的第9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獨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結合課本第10頁的第4題,讓學生根據(jù)路程的遠近,猜一猜他們是步行、乘車還是乘飛機?

            3、 估一估

            通過第125的第8題,使學生掌握千克與噸之間的計算與估算。

            四、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22頁的第10題,集體核對。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你掌握的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早餐的學問》(3課時)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類,知道科學營養(yǎng)早餐有利于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調(diào)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處理,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學會配置一些科學、合理、有營養(yǎng)的早餐菜譜,做一名“小營養(yǎng)師”。

            二、活動準備

            1.調(diào)查一下自己家或?qū)W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車

            2.跟家長買一次早餐

            3.教師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選題與確立主題

           。ㄒ唬┲贫ɑ顒臃桨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確定研究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好。早上吃飯了嗎?(交流)前兩天,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張統(tǒng)計圖,是小關我們小學生早餐情況的,想看嗎?

            2、分析柱形統(tǒng)計圖(早餐內(nèi)容)。

            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師生觀察,師可以相機指導學生看圖。

            師: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預設:(生1)都是我們平常早上會吃的東西。

           。ㄉ2)早上吃雞蛋的人最多。

           。ㄉ3)吃雞蛋餅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guī)缀醵己扰D袒蛘叨節(jié){,喝粥的人比較少。

           。ㄉ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東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jié){吃雞蛋餅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加面包,像麥片粥啊、面條啊、蛋炒飯、糕點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早上幾乎沒有人吃炒菜。

            關于這個發(fā)現(xiàn),師應相機鼓勵,并適當引出“炒菜一般來說會是什么?”也就是說,早上一般沒有人會吃蔬菜和肉。

            ……

            師小結:大家的觀察能力真強。我們平時的早餐內(nèi)容是怎么樣的?(交流)有這張圖里沒有出現(xiàn)的嗎?(交流:沒有或很少)這說明,我們的早餐內(nèi)容,豐盛嗎?(不)對,很單一。(課件強調(diào):單一)

            3、信息分享。

            師:這兒還有一則官方消息:(課件出示)中山醫(yī)科大學營養(yǎng)系曾對兩所小學10歲左右的'學生做了早餐的一個對比試驗。第一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組吃的早餐則是中國營養(yǎng)家協(xié)會推薦的營養(yǎng)早餐。一周之后對兩組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大家會看到,在數(shù)學運算、創(chuàng)造力和耐力的對比,第二組明顯好于第一組。

            4、現(xiàn)場統(tǒng)計饑餓時間。

            師:說到現(xiàn)在吃的,你餓嗎?(交流)這么早就餓了呀?現(xiàn)在是第三節(jié)課,已經(jīng)有這么多同學感覺到餓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說他第二節(jié)課就已經(jīng)餓了。

            5、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早餐的重要性。

            這則消息,對比那張統(tǒng)計圖,再加上我們剛剛交流的內(nèi)容,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生交流:(預設)

            (生1)早上吃不好早飯,很快就會餓。

           。ㄉ2)我們的早餐幾乎總是那幾樣,內(nèi)容很單一。

            (生3)吃有營養(yǎng)的早餐很重要,對我們頭腦的發(fā)育有好處。

            師相機評價:大家不僅觀察能力強,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很棒哦。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ㄉ4)我們不僅要吃飽早餐,還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時一直以為,早上時間特別緊張,隨便吃點兒什么,只要吃飽就行了,沒想到,吃個小小的早飯,還挺有學問的呢。

            師抓住時機引導:嗯,說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經(jīng)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頓早飯,居然也大有學問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學問,那么,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早餐的學問,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確立主題:早餐的學問。

            師:那好!我們就以“早餐的學問”為主題進行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確定研究內(nèi)容,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1、交流研究內(nèi)容。

            師:關于早餐的學問,你們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內(nèi)容展示到“小問號收集站”上來吧。

           。ㄊ孪茸寣W生準備卡紙,在卡紙背面貼雙面膠,用大大的字寫下來,便于粘貼)

            預設:早餐吃什么、幾點吃、吃多長時間、怎么樣等等。

            2、確立研究小課題,組建活動小組。

            師:同學們的思維可真開闊,一下子,我們的小問號收集站就收集了這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全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好像太繁雜和瑣碎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歸納一下呢?(能)關于歸納問題的方法,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實踐過了,只需要?(生:把類似的問題圈在一起,再簡煉結合一下。)

            學生歸納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ń涣鳎簹w納出了幾個問題?

           。ǎ保┎怀栽绮偷奈:

           。ǎ玻┰绮统允裁醋詈

            (3)各國吃早餐的講究

           。ǎ矗┰绮偷钠鹪

           。ǎ担

            ……

            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合作研究。

            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子課題。

           。〝M寫活動計劃)師:確定好了研究課題,我們可以制定一份活動計劃。

            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個共享欄,一個是一份現(xiàn)成寫好的方案可參照,一個是白紙可自己設計,一個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開展活動時也可以進行方案的修改。

            (學生自由選擇設計方案。)

            (預設情況一)師: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同學可能沒寫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結合我們剛才說研究問題的初步打算,你們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的幫助嗎?

            學生針對自己的想法提問,教師給予回答,補充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簡單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網(wǎng)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詢問專業(yè)人士等。

            學生在指導后繼續(xù)完成自己的活動方案。

           。A設情況二)師:設計完成,交流一下所設計好的活動計劃。

            學生評價:你認為他們小組這個活動計劃,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適合于實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結

            教師總結,研究的問題要小一點,要多方面獲得問題的答案,比較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第三課時:調(diào)查整理

            1、各小組根據(jù)各自的研究課題,在一星期內(nèi)在社區(qū)、家庭、學校進行調(diào)查訪問。

            2、分組整理調(diào)查結果。

            學生根據(jù)自己一星期對早餐用餐情況的調(diào)查,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制成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

            例如:

            a.調(diào)查早餐價格定位問題。

            《學生早餐價格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b.調(diào)查早餐營養(yǎng)問題。

            《學生早餐營養(yǎng)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c.調(diào)查早餐用餐時間問題。

            《學生早餐用餐時間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d.調(diào)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銷售情況。

            《“放心早餐”銷售統(tǒng)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tǒng)計時間:20xx年月日

            (有可能可制成條形或扇形統(tǒng)計圖)

           。ㄈ┯懻撍伎

            1、分組討論統(tǒng)計結果。

            學生對他們各自統(tǒng)計的結果(百分比)進行討論,思考為什么會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學合理?

            例如:早餐時間一般起床后半小時吃比較科學,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門口吃不衛(wèi)生。

            早餐營養(yǎng)方面D類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較少,營養(yǎng)搭配上不合理科學,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發(fā)展。

            2、分組提出科學合理意見。

            各小組根據(jù)討論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蓞㈤営嘘P的資料,寫成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

           。ㄋ模┙涣鲌蟾

            1、匯報成果。(可選)

            每組根據(jù)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在班上進行匯報。

            2、學生答辯。

            每組匯報后,全班學生對每組的研究課題,可進行提問,小組派代表進行答辯。

           。ㄎ澹┳鲆幻靶⌒I養(yǎng)師”

            根據(jù)前面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經(jīng)常不吃早餐對生長發(fā)育、學習工作、營養(yǎng)攝入、身體耐力有一定影響。另外還知道理想早餐的條件依次為營養(yǎng)均衡、口味口感好、衛(wèi)生和方便。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1.設計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案注重設計有趣的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習題的選取上,不僅選取的內(nèi)容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還大力提倡解題方法的多樣化,給學生留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在習題的呈現(xiàn)上,大膽選取生活化的內(nèi)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

            在復習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生獨立復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和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xiàn)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復習效率。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復習克和千克以及推理的知識。(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

            ⊙探究疑難,梳理知識

            1.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ㄐ缘卣淼诎藛卧偷诰艈卧膬?nèi)容,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這兩個單元的知識結構。

            2.教師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qū)W生展示。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這兩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克和千克

            推理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對以上的學習內(nèi)容,你有什么疑問?學生交流知識經(jīng)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整理的方法,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并將整理的結果制成圖表。通過學生的交流、匯報,梳理重點、難點,在解讀制作的知識結構圖后進行對照,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清晰、明了。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

            (1)課件出示問題。

            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有哪些?怎樣區(qū)分這兩個單位?

            (2)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有克和千克。

            生2: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

            (3)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約是1千克?

            預設

            生:一塊口香糖的質(zhì)量約是1克,兩袋鹽的質(zhì)量約是1千克。

            2.復習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1)課件出示問題。

            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2)指名匯報。

            1千克=(1000)克

            3000克=(3)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換算方法: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復習常見的測量工具。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的質(zhì)量測量工具有哪些。(天平、盤秤、彈簧秤、體重秤等)

            (2)進一步質(zhì)疑:如何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

            (3)學生小組探究,集體交流。

            預設

            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天平用“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盤秤和彈簧秤,稱體重用體重秤,它們都用“千克”作單位。

            4.復習秤的使用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117頁7題,引導學生交流秤的使用方法。

            (2)學生交流,反饋:指針指著幾,就表示所稱物品有多重。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復習單位的選擇。

            (1)課件出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

            一只公雞重2( );

            一個漢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填寫正確的質(zhì)量單位。

            (3)明確方法:先明確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然后以它們?yōu)闃藴蔬M行填空。

            (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 理解積的乘方法則。

            2、 會計算積的乘方。

            3、 會進行簡單的冪的混合運算。

            學習重難點 重點:積的乘方法則。

            難點:積的乘方法則的推導過程。

            自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看一看

            1、積的乘方法則:

            2、完成課堂作業(yè)部分(寫在預習本上)

            二、做一做:

            1、看看運算過程用到哪些運算律?運算結果有什么規(guī)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ab)n=(ab)(ab)(ab)=aaabbb=anbn

            即:(ab)n=__________(n為正整數(shù))

            2、計算:

            (1)(2a)3= (2) (5b)3=

            (3) (xy2)2= (4) (2x3)4=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如果不對,應怎樣改正?

            (1)b3b3=2b3

            (2) x4x4=x16

            (3)(a5)2=a7

            (4)(a3)2a4=a9

            (5)(a3)2a4=a9

            (6)(ab2)3=ab6

            (7) (2a)2= 4a2

            (8)x3+x4=x7

            (9) y22y2=2y4

            (10) (a2b)3=a6b3

            (11) a42a3=3a7

            4、計算:

            (1)(x5)2+(x2)5=___________

            (2) (3102)2=___________

            (3) (x3)( )x2=x14

            (4) (2a2y4)3=

            (5) m2m3=

            (6) (a2b2)m=

            (7) (2104)2=

            (8) (6xy)2=

            (9) (x2y)3(xy3)2=

            (10) (x2y3)4(x)8(y6)2=

            5、( )20xx(-3)20xx =

            6、0.12530(-8)30=

            7、2444(-0.125)4=

            8、若xn=2,yn=5,則 (xy)n=________

            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

            10、已知 x+y=a

            求(x+y)3(2x+2y)3(3x+3y)3的值

            三、想一想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請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習展示:

            1、根據(jù)乘方的意義(冪的意義)和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法則(46)3表示什么?

            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

            由特殊的(ab)3=a3b3出發(fā),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嗎?

            猜想:(ab)n=anbn

            (abc)n= (n為正整數(shù)),為什么?

            應用探究:

            1.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A.

            D、

            2.計算下列各題

            3.計算下列各題

            4、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5、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體。已知木星的半徑大約是7104km,木星的體積大約是多少km3(п取3.14)。

            拓展提高:

            若n為正整數(shù),且 ,求

            的值.

            堂堂清:

            1. 若(9 ) =3 ,則正整數(shù)m的.值為 .

            2.若將棱長為2的正方體切成8個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若將棱長為3的正方體切成27個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若將棱長為n(n1,且為整數(shù))的正方體切成n3個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則所有小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和是原正方體表面積的_______倍.

            3. 化簡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

            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

            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又學習了一節(jié)新的運算:積的乘方,有了前面學習的過程,那么這幾課也采用前面的教學過程,學生接受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學生對于單獨的一種運算還可以做的游刃有余,但是對于多種運算在一起的混合運算就有點難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jù)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shù)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shù)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diào)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jù)。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xiàn)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zhì)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涂一涂、剪一剪、說一說、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shù)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guī)則形狀紙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水彩筆,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多媒體課件播放同學們放學時的情景(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ㄐ〗M討論)

            小組反饋,匯報結果。(學生說的同時,課件閃出各種圖形)

            師:你能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各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分一分,看哪組分得合理。

            (小組合作,分一分)

            小組反饋,匯報結果。(課件同步顯示分類情況)

            二、討論、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

            1.課件隱去其他圖形(三角形,圓形),抽象出四邊形。

            問:這些圖形是一類的,叫什么名字呢?

           。ㄋ倪呅危ò鍟n題)

            為什么叫四邊形?它們有什么特征?(小組討論)

            反饋: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課件在圖形下閃現(xiàn)相應文字)

            2.引申。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兩個不規(guī)則四邊形。

            師:它們都叫四邊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師: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小組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尋找四邊形(活動中配以音樂)

            1.圍一圍。

            活動內(nèi)容: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教師參與活動。

            反饋展示(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guī)則四邊形)

            2.涂一涂(教材35頁例1)。

            活動內(nèi)容:(課件)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反饋展示,適當評價。

            3.剪一剪。

            活動內(nèi)容:拿出準備好的紙、剪刀,每個學生剪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

           。1分鐘,看誰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饋展示,教師評價。(邊要求直直的)

            4.說一說。

            活動內(nèi)容;現(xiàn)實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四邊形?

            5.找一找。

            活動內(nèi)容:在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到四邊形嗎?(允許下位尋找)

            四、教學拓展――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小結:同學們活動得開心嗎?你們和四邊形成為好朋友了嗎?

           。ㄅ湟灾黝}圖放學場景)

            今天放學后,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并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shù) .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shù)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圖的意思?

           、诟鶕(jù)圖意怎樣列式?

            ③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根據(jù)圖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shù)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shù)?已知的兩個數(shù)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shù)?

            ③怎樣求第一個數(shù)?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shù)=和-第二個加數(shù)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谠鯓恿惺?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谝蟮臄(shù)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shù)?已知的兩個數(shù)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shù)?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shù)?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shù)=和-第一個加數(shù)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shù),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shù),它們的關系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個關系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8)根據(jù)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說明加法的得數(shù)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jù)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shù)?(根據(jù)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40-15=25,所以括號里填25)

            教師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shù)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shù)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shù).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數(shù)?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jù)什么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2、復習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3、復習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yè)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復習內(nèi)容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夠根據(jù)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yè)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復習內(nèi)容

            復習簡單的統(tǒng)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shù)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yè):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長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探何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建立長正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長、正方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引導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的磚塊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長方體實物。并說明:“像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

            2、誰還能說出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

            3、出示反例

            教師拿出一個不是長方體的實物(四棱臺),問學生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如果答不出來,教師趁勢說明:要判斷一個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用長方體的特征來進行分析、判斷。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師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啟發(fā)引導,探索新知。

            (一)認識長方體

            1、巧切蘿卡妙引思路。

            引導學生切第一刀得到一個面,切第二刀得到兩個面,一條棱,切第三刀得到三個面、三條棱、一個頂點。

            引導談話:下面我們就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2活動一:

            拿幾個長方體的物品來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將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通過以上的觀察和討論可以知道: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也可以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未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活動二:

            用細木條核橡皮泥,小組同學共同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說一說在制作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

            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指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

            多少厘米?

            4活動三:

            剪下附頁1的圖樣。

           。1)把圖樣中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同樣的顏色。

           。2)用這個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3)量一量所作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二)認識正方體

            1、拿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來觀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2、剪下附頁2的圖樣做一個正方體,再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3、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小組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正方體

            長方體

            正方體具備長方體所有的特征,

            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

            們可以用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三、鞏固深化,培養(yǎng)能力。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6個面都是——(也可能2個相對的面是——),相對的面的面積——,長方體有——條棱,每組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長方體有——個頂點。

            (2)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也叫——),正方體是——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6個面的面積都——,12條棱的長度都——

            2.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到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不是長方體就是正方體。()

            (3)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5)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如圖,這是一個紙巾盒

            4、這個粉筆盒是什么形狀的?它的棱長時多少?有幾個面完全相同?

           。1)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

            作業(yè):

            1、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從生活中找一個長方聽或正方體包裝箱,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課后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0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6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