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車軸的名稱和用途。
2、喜愛實驗操作,愿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組合玩具車若干輛,汽車模型若干;
2.圓形硬紙卡人手兩張,木棍或牙簽、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自己選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東西,它可以連接車輪使汽車平穩(wěn)地向前開動,它是什么呢?
(幼1:是輪胎)
(幼2:是車子里的方向盤)
(幼3:是里面的發(fā)動機)
(幼4:是輪胎里面的棍子)
師: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東西呢?老師先不告訴你們,先看老師手上的車子。
(評析:活動的導入部分通過老師富有懸念的提問,將幼兒引入自發(fā)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本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始終帶著問題在玩樂。通過自己不斷的動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曉中。)
二、觀察老師的組合玩具車,初步了解車軸的作用。
(一)師:老師這里有一個汽車,它缺了什么呢?(車輪)
把車輪放上去就能開動嗎?(老師把四個車輪“放”到車身上去,松開手滾動,車輪四散滾開)
為什么有了車輪它還不能平穩(wěn)地向前開動?
(幼1:因為它沒裝好)
(幼2:車輪沒有連起來)
(幼3:中間少了一根連起來的棍子)
(二)師:車輪怎樣才可以連起來,讓它平穩(wěn)地向前滾呢?
(請一個幼兒上前和老師一起將車輪用車軸相連并拼裝到車身上去,拼接好后開一開,滾一滾)
現(xiàn)在玩具車可以開給你開給我,老師用什么東西把兩個輪子連起來,讓它不散開,能平穩(wěn)地向前滾動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學習“車軸”的名稱,了解車軸連接車輪,促進車子平穩(wěn)前行的作用。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的三個部分是不斷遞進的。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老師不斷地拋出“問題包袱”,使幼兒關注到連接車輪的車軸,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實驗和討論交流。
(一)實驗
師:車軸到底有沒有那么大的作用,讓車子平穩(wěn)地前進,我們用圓紙板做車輪,牙簽做車軸做個實驗好嗎?
實驗1:滾動一塊圓紙板,觀察滾動的情形。
實驗2:用牙簽將兩圓心相連后滾動,觀察滾動的情形。
(二)討論和交流:
師:一塊圓紙板滾動是怎樣呢?兩塊圓紙板用牙簽連起來又是怎樣滾動的呢?
(幼1:我滾一個小車輪的時候,滾不起來,兩個連起來就好滾了)
(幼2:一個車輪滾一會兒就倒了,兩個車輪連起來可以一直滾)
(幼3:一個紙板滾得不平衡,兩個串起來就平衡了)
師:哪種方法可以使車輪平穩(wěn)地向前滾動呢?為什么呢?
(幼兒自由發(fā)表見解)
總結:圓紙板有了牙簽相連所以能平穩(wěn)地向前滾動,所以車輪是因為有車軸相連才可以平穩(wěn)地前進。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高潮部分。幼兒通過圓紙板和牙簽的兩個小實驗,了解了圓紙板平穩(wěn)向前滾動的原因,從而遷移了相關的經驗。)
四、擴展和想像
師: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車軸的呢?(依維柯、三機、大客車、皮卡、小轎車……)
假如車子在馬路上行駛,突然車軸沒有了,想一想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幼1:車子開著開著,“嘭”一聲,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沒有車軸了,輪子就到處散開了)
(幼3:車子會撞到一塊兒去,會起火,會爆炸)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充分擴展了孩子的想象力,雖然孩子們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顯見的,就是進一步加深了對車軸作用的認識。)
五、游戲:找車軸
再一次挑選自己喜愛的'的玩具車,找一找它的車軸在哪里,向老師和同伴談談它的作用。
(評析:從尋找到了解,然后再尋找,孩子們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通過孩子們自己動手動腦,孩子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活動延伸:
1、觀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車輛是不是都有車軸。
2、與爸媽討論車軸的用途
3、在手工區(qū)提供廢舊紙盒,牙簽細木棍或細鉛絲,若干圓卡紙板,制作可以滾動的紙盒小汽車。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幼兒感興趣的車軸問題入手,利用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實驗活動,來探索、驗證了車軸的作用,使師生共在玩樂中,共享了經驗,交流了情感,激發(fā)了智慧。
2、本次活動內容來自幼兒日常的生活,從一個幼兒的提問,從兩個孩子為車輪車軸的爭執(zhí),及手工區(qū)內材料的提供中,我們找到了本次課題的教育契機。針對車軸這一具體事物的作用進行探索和驗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竹筍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長變化的過程。
2.在嘗試剝筍的過程中體驗樂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禮物包裹、竹筍生長過程圖、竹筍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說說,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出示大熊貓圖片)今天大熊貓收到了朋友們送的一份神秘禮物,它們是大熊貓最愛吃的東西。你們猜是什么?(竹子)
師:你們猜對了,大熊貓最愛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圖片)
師:可是竹子那么長,包裹那么小,裝得下嗎?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一位小朋友來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東西摸起來什么感覺?你覺得是什么呢?
答案揭曉:竹筍。
師:竹筍是什么形狀的?是什么顏色的?是軟的還是硬的?
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原來竹筍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圓錐形的;外面包著一層筍殼,顏色有些是褐色的,還帶點黃,有深有淺;而且竹筍摸起來是硬硬的'。
2.玩玩、剝剝,認識竹筍
師:可是熊貓最愛吃竹子,為什么要送一根竹筍呢?你能猜出這個秘密嗎?
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說得真棒,原來竹筍長大了就變成竹子了。
師:竹筍是怎樣長大的呢?(出示竹筍生長過程圖)
請幼兒排序竹筍生長過程,并做動作扮演。
師:這里有很多竹筍,熊貓也想要請你們吃,可是現(xiàn)在就能吃嗎?(要剝殼)
師:筍寶寶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現(xiàn)在請你去試一試,剝一剝。幼兒操作剝筍。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么剝的才不破?你用什么辦法剝的這么快?
小結:原來剝筍要輕輕地,一層一層剝才不會破。
兒歌總結:小朋友們快快來,我們一起來剝筍,從外剝到里,從下剝到上,一層一層往里剝,筍寶寶露臉微微笑。
3.結束
師:筍剝好了,我們送廚房請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學反思:
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我準備了教具禮物盒,并制作了簡潔的PPT課件,引導幼兒進入活動情境。為了豐富活動的形式,并使幼兒對竹筍的生長過程有形象的認識,我準備了四張手繪的竹筍從破土而出到長成竹子的過程圖。為了滿足所有幼兒的操作,讓他們在嘗試剝筍的過程中體驗樂趣,我為幼兒準備了人手一根竹筍。
孩子們都知道熊貓最愛吃竹子,不過都不太知道竹筍和竹子之間有著特別的秘密。當我請孩子摸著新鮮的竹筍時,有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摸上去是硬硬的,長長的……我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在揭曉答案之后,都能說出這是竹筍。隨后,我們一起觀察討論了竹筍的外形特征,孩子們發(fā)現(xiàn)竹筍外面的筍殼是黑黑的,也有淡淡的黃色;對于竹筍的形狀——圓錐形,大家的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但是也有幼兒能說出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圓圓的特征。幼兒們從筍的顏色、形狀、感覺等方面說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很全面,但對于竹筍和竹子之間的關系卻還是比較茫然。在經過我的引導與提示,以及觀察比較了四張竹筍長成竹子的過程圖之后,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原來竹筍是竹子的幼苗,它長大了,就變成了竹子。
活動中孩子們不僅用眼睛看,還嘗試著用手去剝一剝。孩子們在探索剝筍的過程中,有些剝得比較快,比如琪琪,動作非常迅速,而有些幼兒操作剝筍比較慢,花了較長的時間。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我請了琪琪介紹自己剝筍的方法:原來她是一層一層從下往上剝的,而且要剝完所有的黑色筍殼,露出淺黃色筍寶寶才算是完成了。而我們班很多孩子是從筍的上部尖尖頭開始入手的,殼比較硬,很難順利剝下來,因此影響了剝筍的速度。最后,我利用兒歌的形式總結了剝筍的正確方法:“小朋友們快快來,我們一起來剝筍,從外剝到里,從下剝到上,一層一層往里剝,筍寶寶露臉微微笑。”以引導幼兒對一層一層剝筍有比較形象的了解。
本次教學活動還是比較順利的,選擇小竹筍符合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迎合了幼兒認識、觀察植物變化的目標要求。我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對竹筍并不陌生,通過本次活動又加深了他們對竹筍的認識。孩子們在仔細觀察與討論中了解了竹筍的外形特征和竹筍長成竹子的變化過程,在剝筍的過程中又掌握了剝筍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動中感覺幼兒沒有完全盡興,剝的不過癮。因此可延伸剝筍活動時間,活動結束鼓勵幼兒在家?guī)椭职謰寢寗児S做家務。
小百科: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標志,發(fā)現(xiàn)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標志里的數字。
2、通過猜想、分類、觀察,了解可回收標志里數字的秘密。
3、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能力,養(yǎng)成細心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可回收標志、帶有數字1,2,4,5,6,7的可回收標志。
2、各種塑料制品、超市貨架。
活動過程:
一、逛超市,激發(fā)參與興趣。
1、帶領幼兒逛“超市”,提醒幼兒看看、摸摸超市里的物品。
2、請幼兒說說在超市里看到了哪些物品,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提問:還知道哪些用塑料做成的物品?
二、找標志,發(fā)現(xiàn)秘密數字。
。ㄒ唬┱J識可回收標志,找出可回收塑料制品。
1、出示可回收標志,幫助幼兒認識,理解其意義。
2、分類:幼兒去“超市”,找出身上有可回收標志的.塑料制品放到可回收標志下面。
。
。ǘ┌l(fā)現(xiàn)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原來都是塑料容器。
1、師生同看:找到了些什么可回收的塑料制品?(飲料瓶、礦泉水瓶、洗發(fā)精瓶……)
2、提問:這些可回收塑料制品又可以用來裝什么?(裝水、裝飲料、裝洗發(fā)精……)
3、總結:凡是可以用來裝東西的物品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容器;塑料做成的容器就叫塑料容器。
。ㄈ┌l(fā)現(xiàn)塑料容器上可回收標志里的數字。
1、提問:塑料容器的回收標志里還有其他什么嗎?(數字)
2、觀察:每人去拿一樣塑料容器,看看回收標志里到底有數字幾。(男女小朋友分組取)
3、交流:幼兒觀察后每說一個數字,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回收標志數字貼到黑板上。
三、做統(tǒng)計,探尋數字秘密。
。ㄒ唬┎孪搿诸悺孪,初探秘密數字的秘密。
1、第一次猜想:為什么這個可回收標志里要有數字呢?
2、幼兒分類操作:將相同數字的塑料容器放到相應的回收標志數字下面。
3、第二次猜想:相同數字的容器在一起了,看看這些數字,再看看相應的容器里面裝的東西,此時,會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覺得這個數字會表示什么意思呢?
。ǘ┎僮鳌y(tǒng)計——交流,再探秘密數字的秘密。
1、引導:為什么叫容器?看看每個回收標記數字下的容器,分別可以用來裝什么?
。1下面有礦泉水瓶和飲料瓶,可以裝礦泉水和飲料……2下面有洗發(fā)精、沐浴露的瓶子, 可以用來裝洗發(fā)精、沐浴露……4下面有保鮮袋,可以用來裝菜,讓菜保鮮……5下面有餐盒,我看到家里用來裝各種食品放到微波爐加熱……6下面有泡方便面的盒子,可以用來裝泡面……7下面有太空杯,可以用來裝茶……)
2、統(tǒng)計:出示操作統(tǒng)計表(見附件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聯(lián)想,操作統(tǒng)計什么物品該裝在數字幾的塑料容器里。(操作卡片左上角貼上不同的標記)
3、錄像:看關于《塑料容器上秘密數字》的錄像,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四、送瓶蓋,解決生活問題。
出示幾個蓋子跟身子數字不一樣的容器請每組小朋友幫忙,看看他們該送到哪里?(細節(jié):提醒幼兒合作,共同商量)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 設計意圖
在這次優(yōu)質課評比中,我抽到的題目是《物體的轉動》,因為這個課中班已上過,再加上自己的教學水平的限制,對中大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徹,自從上次家長半日活動后發(fā)覺中班幼兒對科學領域很感興趣,因此我降低了難度,在制訂活動目標時淺些,選擇了中班進行教學。轉動這個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盡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并培養(yǎng)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重難點
1、 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 培養(yǎng)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并在操作、引導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
3、 體驗物體轉動的樂趣,初步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這是一堂科學課,主要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見的物體讓幼兒進行探索,設計了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幼兒的印象,因此整堂課重點就在于讓幼兒對物體的轉動有初步的了解并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驗,而作為難點,是讓幼兒自己去動手發(fā)現(xiàn)物體是怎樣在轉動的原理。
三、活動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傘、鐘、自行車、電動玩具、風車等
四、教法和學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穿插運用講述
法、操作法、啟發(fā)聯(lián)想法等教學方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明者,而教師是幼兒的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要放手讓他們通過親生經歷并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活動過程:
一、我首先設計情節(jié)來引出轉動并揭示課題:1、老師想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打開?剛才你是怎樣把蓋子打開的?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鐘、按摩器)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在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設計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法,直接感性地獲得經驗。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幾個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題問是(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在給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后進行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么在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xiàn)出來,初步讓幼兒了解轉動原理。3、最后教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著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小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討論轉動帶給我們的好處,首先我先對幼兒進行提問,讓他們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出電風扇、鐘、自行車、門等。然后我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從圖片中更直觀地得到啟發(fā)。
四、運用轉動的原理,享受現(xiàn)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出示榨汁機,并進行演示,讓幼兒品嘗果汁。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轉動塑料片能使小船開起來,而且轉動的方向不一樣,小船開動的方向也不一樣。
2、在不斷探究,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用筷子做的小船,一片小塑料片,蒸飯用的盤每組兩只。
2、圖片:有螺旋槳的'小船。
活動過程:
一、介紹小船。
1、(出示圖片)這是小船的什么?(螺旋槳)
它會怎么樣?(它會轉起來)
它有什么用呢?(螺旋槳轉起來,小船就開起來了)
2、(供幼兒操作的小船)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只小船,它是用什么做的?(用筷子和牛皮筋綁成的),另外,還有一張紅牌子。
3、我們來玩開小船好嗎?(將小船放入水中)
它怎么不動呀?為什么?(因為沒有螺旋槳)
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它開起來嗎?誰愿意來試試?(請個別幼兒自由擺弄,想辦法讓它開起來)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開小船,發(fā)現(xiàn)用小塑料片做螺旋槳能使小船開起來的秘密。
1、每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不能用手推,也不能用嘴巴吹,就用老師給準備的這兩樣東西,想想怎么樣才能讓小船開起來。
2、(集中交流經驗)誰愿意上來試試,讓我們看看你是怎么讓小船開起來的。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他們的小船是往哪里開的。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開小船,發(fā)現(xiàn)塑料片擰的方向與船開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1、為什么有時候小船會往前開,有時候卻往后退呢?再去試試,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片擰的方向與船開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2、(鞏固經驗)你們來教我試試好嗎?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發(fā)現(xiàn)塑料片轉的圈數與船開得遠近的關系。
1、請兩名幼兒演示開小船比賽,討論為什么小船會開得有遠有近。
2、幼兒自由結伴比賽開小船。
五、結束,幼兒繼續(xù)自由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產生對顏色的興趣。
2、通過顏色的變化,能仔細地觀察實驗。
3、通過探索懂得顏色的混合可以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桔子、茄子、白菜頭飾各8個。
2、紅、黃、藍顏料,透明口杯,紅、黃、藍、橙、紫、綠色卡片若干。
3、棉簽若干,調色盤,分別裝有桔子、茄子、白菜圖片籃子3個。
4、兒童音樂一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介紹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成員,引出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并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2、以小熊敲門送禮物引出紅、黃、藍、三種顏料,并讓幼兒說出顏色。
二、教師邊操作實驗邊講解,讓幼兒觀察顏色變化。
今天,老師要當個魔術師,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請你們仔細觀察好嗎?
1、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入一個空口杯中,輕輕搖一搖,變成了什么顏色?(桔黃)
2、用同樣的辦法變出綠色、紫色。
并記錄如下:黃+藍=綠色 紅+藍=紫色
三、交代實驗要求,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剛才老師變了魔術,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來當魔術師,自己來變魔術好不好?
1、分別請一個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來變魔術,逐個變出桔黃色、綠色和紫色。
2、讓每組幼兒顏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實驗結果。
3、教師小結,簡評。
延伸活動:
剛才老師和小朋友都當了魔術師,小熊也想當魔術師,我們來看看小熊要變什么呢?
1、小熊逐個變出一籃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沒涂顏色,需要小朋友來幫忙。
2、讓小朋友們用自己變出的.顏色,邊聽音樂邊用棉簽給沒上顏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 幼兒通過音樂發(fā)揮想象,用動作表現(xiàn)種子成長過程。
⑵ 讓幼兒了解種子發(fā)芽變化過程。
、 體驗音樂樂趣以及大自然神奇。
活動準備:
、 種子變化過程圖片及豆芽生長過程圖片。
、 小種子兒歌。
、 實物:綠豆,豆芽,瓜子,向日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種子發(fā)芽圖片講述故事
故事:我是一粒小種子,被勤勞的人們種在了芬芳的泥土中,聽說外面世界非常美麗,于是我扭動身體,一個勁從泥土里鉆了出來。哇,這個世界可真美,我看見了藍藍的天空,白白云彩。(第一張圖片)
有一天,春雨姐姐來到了我的身邊,它輕輕撫摸著我,慢慢的我進入了甜蜜夢鄉(xiāng)。(第二張圖片)
當我醒來時,我才發(fā)現(xiàn),在春雨姐姐哺育下,我成為了一顆快樂的小嫩芽。(第三張圖片)
太陽公公也緊緊擁抱著我,在它溫暖呵護下,我變得更漂亮,瞧,這就是我現(xiàn)在樣子。(第四張圖片)
在雨水姐姐和太陽公公照顧下,過了一天又一天。終于我變成了一朵艷麗的花朵。小鳥也在為我唱歌,蝴蝶也在為我跳舞,在這一刻我感覺到自己無比幸福。(第五張圖片)
總結:小朋友們,這段美麗的小故事我們就欣賞完了,那周老師想問小朋友們一個小問題:
、 勤勞人們把誰種在了泥土里?(小種子)
、 有一天,春雨姐姐來到種子的身邊,小種子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樣?(發(fā)芽了)
、 太陽公公也緊緊擁抱小嫩芽,小嫩芽越長越怎么樣? (越長越高)
、 最后,它變成了漂亮的什么了?(鮮花)
二、請小朋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小種子發(fā)芽長大過程
、 先請小朋友們上來做;
、 教師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做。
三、出示實物 (瓜子、向日葵)
㈠ 今天,周老師不僅帶來了美麗的'小故事,還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看一看這是什么?(那一盤瓜子)
、 那周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這盤瓜子是怎么樣長出來的呢?
(幼兒:是向日葵)
、 那你們知道向日葵是怎么長大的嘛?(幼兒起來回答)
。ń處熌贸鲆槐P向日葵)
、 看看,周老師把向日葵帶來了,你們想想這盤漂亮的向日葵是怎么長大的呢?(幼兒回答)
小結:向日葵之前也是由一顆小種子慢慢發(fā)芽長大而變成的。然后慢慢發(fā)芽長大而變成的。然后慢慢的,它結出果實就是瓜子了,非常神奇。
、 出示綠豆:
、 今天周老師把神奇小種子帶來了,看一看這是什么?(綠豆)
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有沒有種過綠豆小種子?(種過)
那你們和誰一起種的呢?(老師、小朋友)
、 那我們今天來看看小朋友們自己種豆子的圖片好不好?
四、出示圖片
、 出示小朋友們種綠豆種子圖片,每張圖片進行解說。
② 出示小朋友們觀察豆芽圖片,每張圖片進行解說。
五、放兒歌:小種子
帶領小朋友們像種子一樣快樂跳舞,快樂唱歌。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了解昆蟲的居住環(huán)境。
學習飼養(yǎng)昆蟲。
培養(yǎng)收集資料與閱讀資料的技能。
活動準備:
透明飼養(yǎng)箱、自制筆記本、放大鏡、大張書面紙。
有關昆蟲的工具書。
活動過程:
拿出飼養(yǎng)箱,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我們如何照顧這些昆蟲呢?
--我們知道它們吃什么嗎?
--它們的.家里應該有些什么呢?
與幼兒一起查閱工具書,了解這些昆蟲的名稱、食物、居住環(huán)境、生活習性等;并請幼兒畫下來,有教師幫忙下批注。
與幼兒討論如何給蟲蟲布置一個家。
--飼養(yǎng)毛毛蟲,可以利用裝果凍的空罐,鉆一些洞;或使用飼養(yǎng)箱,放入毛毛蟲喜歡的食物(如菜葉等)。
知道幼兒使用小鏟子、飼養(yǎng)箱等工具,到校園里尋找蚱蜢、螳螂等產見的昆蟲所需要的草、泥土、石塊、小蟲等,為蟲蟲安置一個舒適的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孩子用心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重點)
2、引導幼兒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比較發(fā)現(xiàn)經特殊加工后紙杯功用。(難點)
【活動準備】
1、三個大水盆裝滿水,紙、筆若干。每組一個一次性紙杯裝上水。
2、幼兒每人事先折好一個小船。
【活動過程】
(一)玩紙船!罢埿∨笥芽纯唇淌依镉惺裁矗俊保ㄋ,水盆里有水)“你們想玩嗎?想想你要怎樣玩!庇變河懻摵笞杂蛇x取地方玩。提問:
A你是怎樣玩紙船的?
B你的紙船怎樣了?
C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蠟不喝水,蠟涂在紙上就好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夠保護紙的。
(二)折紙杯。教師出示一個紙折的杯子,讓幼兒觀察。
提問:
A你覺得這個紙杯能裝水嗎?
B你有什么辦法能夠讓紙杯不漏水。
幼兒自由討論后進行操作。小結:蠟涂的.厚薄均勻與否會影響效果,涂的厚均勻的不會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ㄈ┌l(fā)現(xiàn)紙杯的秘密。教師出示另一種一次性紙杯,讓幼兒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然后揭曉紙杯的秘密。
。ㄋ模┭由臁I钪羞@樣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科學教案01-15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