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的特點,能找到共同屬性。
2、學習運用非平面的內的計數方法。
3、感受到體積的存在,萌發(fā)探索的興趣。
準備:
自帶一個小紙盒、記號筆每人兩只、油泥每桌一份,米、兩個杯子
過程:
1、介紹自己的紙盒,引出課題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紙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聽的話說說你的紙盒是什么樣的?
2、認識長方體的面
。1)用一支筆數一數它的臉(面),用數字寫在中間,要有順序的數。
。2)匯報自己數的情況,讓幼兒介紹數的方法(怎樣數不會漏掉?)
。3)每個盒子都有6個面,6個面它們都一樣嗎?
。4)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并小結。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除了這些面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2)給頂點用一點點油泥做一頂小帽子,一邊戴帽子,一邊數一數有幾個頂點(幼兒不知道是頂點時不要直接說頂點)?
。3)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的方法,教師記錄頂點8個。
3、認識長方體的棱
。1)除了這些面和頂點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2)用記號筆畫棱,一邊畫一邊數棱有幾條(幼兒不知道是棱時不要直接說棱)?
(3)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的.方法,教師記錄。
。4)教師小結這種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的叫立體的。
4、了解長方體的體積
。1)摘掉帽子,打開盒子,里面是什么?
。2)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明顯的盒子問,如果里面裝滿東西,哪個盒子裝的多?
。3)我們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教師用米進行演示)
5、延伸
我們用牙簽把盒子打開,看看有什么變化?(面、頂點、棱還在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與長方形的比較,了解形與體的異同
2.探索與發(fā)現長方體有六個面,8個角,12條邊,知道正方體是最特殊的長方體。
3.學習有效點數的多種方法。
二、活動準備
1.記錄單,不同長方體盒子三個,各種長方體小盒子每個幼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ㄒ唬⿲
1.已有經驗導入,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師:(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形狀?它有什么特征?
2.根據幼兒的回答記錄
師: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面?
。ǘ┏醪礁兄L方體
3.出示長方體,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長方形和長方體的異同
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它和長方形有什么不一樣?(厚。┧麄冇惺裁吹胤绞且粯拥?(有面,有邊,有角)
。ㄈ┳屑氂^察,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4.提出啟發(fā)性問題,幼兒自由猜測
師:它有幾個面呢?
5.幼兒使用長方體盒子自由探索
師:請你們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它有幾個面呢?請你們數一數。(提醒幼兒數的過程中既不重復數,又不漏數)
6. 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討論,找出有效的數面的方法,數出面的個數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數給大家看?有沒有人用不一樣的方法數的?數一數。(記錄)
7.探索面的形狀,發(fā)現特殊的長方體
師:長方體的面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一起來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形狀?(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盒子)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教師總結)有兩個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長方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長方體,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體。
8探索長方體的邊和角
師:長方體除了有面還有什么?那有幾個角幾條邊呢?數一數。(幼兒探索并交流,教師記錄,引導幼兒使用有效的點數的方法)
。ㄋ模┛偨Y交流
9.師幼一同小結,梳理所得經驗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它有(6個面,12條邊,8個角),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個面都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也叫(正方體)。我們今天觀察的小盒子是(長方體),建筑工地的積木有長方體的嗎?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長方體的呢,以后你們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中,環(huán)節(jié)處理較清晰,符合數學活動的基本流程。我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回答問題的語言不夠清楚準確,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影響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樂趣。活動中我發(fā)現很多幼兒已經有了一些長方體的具體經驗,這需要教師加以利用和引導,讓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激發(fā)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也是科學領域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地。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2、能聽清楚指令,用動作準確表示左右。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自制視力表。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六頁《左手右手》,紅色水彩筆。
經驗準備:
能區(qū)分左右。
重點:能聽清楚指令,用動作準確表示左右。
難點: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自身的左右
1、啟發(fā)幼兒說說自己身體部位的左右。(手、手臂、肩膀、眉、眼、鼻孔、腿、腳等)
2、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指令做相應動作。如:摸耳朵、舉左手、左手摸右肩、左手摸頭、右手叉腰等等。
二、以自我為中心辨別左右
1、出示視力表,視力表上有很多圖形符號,你能說出來是什么意思嗎?
2、引導幼兒辨別圖形表示的方位。
3、根據教師所指的圖形,幼兒用動作表示方位,如:上、下、左、右。
4、再次觀察視力表,聽指令請說出最下面一排第三個魚骨頭朝哪個方向?
三、體為中心辨別左右
1、三位幼兒排成一排,說說X X X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幼兒兩兩相伴,面對面站立,聽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感知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和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的差異。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腳碰一碰等,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六頁《左手右手》。仔細看一看畫面中小朋友的左手在做什么動作,右手在做什么動作。
4、完成活動材料后,幼兒與同伴說說圖中角色的左右與自身左右的關系。
5、在此基礎上,用紅筆將圖中小朋友的.左手圈出來。
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練習。
活動反思
活動中,多次運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左右,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意識。通過幼兒的參與,讓幼兒用眼睛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幼兒始終在我創(chuàng)設的具體場景中輕松愉快學習。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幼兒面對面站立,聽老師指令做相應的動作,進一步讓幼兒分清左右,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間位置關系;通過交流討論、教師梳理、游戲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其相對性、可變性。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白笥摇钡暮x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fā)展幼兒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幼兒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不足之處:
因為和幼兒是做反動作,所以我在示范時,有些失誤。老師在示范時,應該規(guī)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幼兒;顒釉O計還要游戲性一些,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感知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關系,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小百科:左邊意思是靠左的一邊。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用數學、圖畫等符號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
2、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能有計劃地進行活動3、體驗猜測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能探索用數學、圖畫等符號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每組蠶豆、花生、塑料小夾子、串珠玩具等各一盤。
2、每人一張記錄單、1個小盤子、1支筆。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桌上的操作材料,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介紹游戲的玩法。
1、教師:用一只手在盆中用力抓一把,將抓出的物體放在小盤子中,數一數抓了多少,并做記錄。
2、教師:抓一次記一次,共抓三次,就記三次。
3、教師:活動前要先想好如何在一張紙上清楚地記錄三次抓物體的結果。
4、教師:記錄結果要能讓別人看出是第幾次,抓的是什么,抓了多少?
三、幼兒抓物體。
1、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提醒個別幼兒按要求完成。
2、請幼兒分別說說在游戲中哪一種物體自己抓的最多,哪一種物體抓的最少,為什么"
四、游戲"抓了多少"。
1、教師抓一把幼兒認為教師能最多的物體,讓幼兒估猜所抓的數量。
2、請幼兒猜測還有誰會抓的比老師多,并說出理由。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做做紙盒,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發(fā)展空間知覺。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從家中帶來紙盒。
2、制作紙盒的各種材料:廢舊紙盒、掛歷紙、水彩筆、剪刀、夾子、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紙盒,進一步感知立方體。
1、小朋友今天從家中帶來了不同的紙盒,請你仔細看一看,你的紙盒是什么形狀的?(是個長方體)
2、長方體有幾個面?(6個面)請你把這6個面找出來并標上數字。
3、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由6個面圍合而成,有的長方體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
二、拆一拆紙盒,初步感知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
1、拆紙盒
請小朋友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會變成什么樣子的呢?
(讓幼兒從容易粘合處開始拆)
2、紙盒還原,反復感知并討論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改變關系。
誰會把手中的圖形變回原來的樣子?
重復還原幾次。
平面的紙為什么會變成紙盒?
3、引導幼兒發(fā)現并了解沒有標數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觀察拆開的平面圖形:大家找一找,剛才我們小朋友寫的數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數字的面外,你還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嗎?這些沒有標數字的面剛才躲在哪里?它們有什么用?(重疊、粘貼、封口)
三、討論如何制作紙盒。
小朋友想自己來制作紙盒嗎?那我們該怎么來做紙盒呢?大家先討論一下。
1、幼兒自由討論制作的.方法。
2、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制作的方法。
3、幼兒制作紙盒。進一步感知平面與立體的關系。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且對各種盒子又多了一些認識,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開方法,大多數幼兒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點對盒子進行分類,個別幼兒對分類分辨得還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多練習對物品的分類。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各種物品進行自然測量,并能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發(fā)展幼兒對自然測量及寬窄比較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將兩條一樣寬,但花紋分別是橫條和豎條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小棒,繩子,鉛筆,長木片等。
3、請幼兒帶一些平時自己收集的東西,如糖紙,貝殼等。
活動過程: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張不一樣的.紙,區(qū)別寬窄。
指導語: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個寬?哪個窄?你怎么知道?(重疊比較)
2、按寬窄排序。
指導語:請你按從寬到窄(從窄到寬)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師向幼兒出示兩條一樣寬但花紋分別是橫條和豎條的毛巾引導語這兩條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樣?這兩條毛巾哪條寬,哪條窄?(指橫向距離)
2、幼兒得出不同的比較結果。教師:怎樣來證明誰說得對呢?在交流中引出測量的方法。
三、學一學。
1、教師出示各種工具:小棒,繩子,鉛筆,長木片,任選一種,重點演示測量時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橫向距離。
2、幼兒選擇一種工具,通過測量來判斷哪條毛巾寬,哪條毛巾窄,最后得出結論:兩條毛巾是一樣寬的。
3、小結:剛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條花紋和橫條花紋的影響而判斷錯了毛巾的寬窄,因為直條讓人感覺很窄,橫條讓人感覺很寬,其實,它們的寬窄是一樣的。
四、試一試。
教師發(fā)給幼兒各種測量工具,請幼兒嘗試測量其他一些物體的寬窄。如:門和窗,哪個寬哪個窄?桌子和椅子,哪個寬哪個窄?等等。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知道球體、圓柱體的名稱,并學習他們的主要特征。
2.尋找并能區(qū)分生活中與球體、圓柱體相似的物品。
活動準備:
1.圓形卡紙,球體、圓柱體實物各一個,課件。
2.幼兒人手一只球體和圓柱體玩具。
3.貨架3個,各種球體和圓柱體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球體和它的特征。
1.今天2 位客人,(出示球體)看,來了第一位客人是誰?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幼兒學說)
2.球體是什么樣子的?
3.球體帶來了它的朋友,是什么?
4.球體和圓形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5.他們在玩轉一轉的游戲。(課件)圓形轉一轉后,看上去都還是圓圓的嗎?球體呢?
6.總結球體特征一。學說:球體,不管從哪一個方向看你都是圓圓的。
二.認識圓柱體和它的特征。
1.現在來的是第2位客人(出示圓柱體)它是球體嗎?它叫什么?
2.它是什么樣子的?
3.引導幼兒觀察圓柱體的兩頭有2個圓形,這兩個圓形一樣大的'特征,并學說。
4.引導幼兒換一個方向觀察,引出圓柱體上下一樣粗的特征,并學說。
三.滾一滾,比較球體、圓柱體滾動的不同特征。
1.每人拿一個球體、圓柱體滾動,觀察他們的滾動方向。
2.教師小結
(1)圓柱體的特征二:圓柱體只能朝一個方向滾。
(2)圓柱體只能朝一個方向滾。
四.尋找并辨別生活中像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1.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稱為球體的東西有很多,有哪些?
2.這是什么?橄欖球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
3.輪胎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
4.生活中也有稱為圓柱體的東西,有哪些?
5、這個花瓶是圓柱體嗎?為什么不是?(觀看課件)
6、鼓是圓柱體嗎?為什么不是?
五、幫超市擺放物品,進一步辨別。
1.小貓開了家超市,這是她其中的兩個貨柜,上面貼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師幼一起辨別一些物品并擺放。
3.幼兒擺放。
4.師幼共同檢查。
5.總結。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學習的內容也隨之改變,認識數字是孩子學習數學的基礎,雖然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學習單純的數字并不困難,但是此次活動不僅在于讓孩子們認識數字“4”,這在于讓孩子們從各方面了解數的意義,為此后的'學習打基礎。
二、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fā)展,開始掌握認知方法,他們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將其分類,此次活動從不同的方面著手,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和思考能力。
三、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4”,知道數字“4”的實際意義;
2、能用實物表示數字“4”;
3、喜歡數字,對數學感興趣。
四、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性用實物表示數字。
五、活動準備
1、物質:帶數字的小球、有不同數字凹槽的木塊、能填充木塊的小方塊(大小、顏色不同);
2、幼兒有數數的經驗。
六、活動過程
1、導入:歌曲導入(數字歌)
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們唱一首歌,小朋友們仔細聽,仔細唱。
2、展開:
第一,利用數字展開活動,老師給出帶數字的小球,讓小朋友們找出其中帶有數字“4”的小球
師:我們唱完歌了,今天的歌呢與數字有關,接下來呀,老師要和小朋友來一起找一找?guī)в袛底帧?”的小球。
第二,老師給出帶有不同凹槽的木塊,讓小朋友找出有四個凹槽的木塊,然后再找出顏色一致的且?guī)в?的小方塊將其填充,
第三,幼兒自由組合成四人一組,老師將事先準備的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木塊拿出,讓小朋友將其每四個一組。
3、結束:教師行走觀望孩子們的分組情況,同時讓孩子說出自己是如何分組的。
七、活動延伸
老師說數字“4”像小紅旗,讓幼兒觀察周圍的什么東西和數字“4”形狀相同。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講述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學習用數字和符號記錄。
2、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重點幼兒講述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
難點學習用數字和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5元零錢,一個錢包,一個籃子,十二筐分類擺放有標價的商品。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出示10以內錢幣,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這里有什么?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請你算算你的錢包里有多少錢?
2、小組活動。
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小班老師又要請小朋友到商店買兩樣東西,買好的'東西請你算一算用了多少錢,再用一道算式把它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活動。
請幼兒講述算式的含義。
展示幼兒記錄時間活動作業(yè)單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一、設計意圖
本節(jié)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數字后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比較難理解、抽象的數的概念。因此本節(jié)教學活動設計以游戲為主,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想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使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課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二、活動目標
。薄⒆層變褐老噜彅档母拍,掌握10以內整數的相鄰數。2、在游戲活動中感知了解10以內數字的相鄰關系,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感知數的相對性。
。场⑼ㄟ^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數學。
三、活動重點
了解數的簡單關系,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
四、活動難點
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五、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2、動物房子圖片一套。
3、三種顏色的瓶蓋各10個。
4、彩票箱1個。
六、活動過程
1、導入
、艓煟河幸蛔孔永镒≈S多小動物,我們來看看里面都住著誰?
、平處煶鍪居行游锏姆孔訄D片(房子里有狗、貓、兔子、猴子、狐貍),請小朋友說說這些小動物的左右鄰居是誰?
、切∨笥讯贾懒诵游锏泥従邮钦l了,那請你們看看你們現在坐在這里的左右鄰居是誰?
幼:……
師:我們小朋友都有鄰居,數字寶寶它也有鄰居,它們的鄰居叫相鄰數,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鄰居吧!
2、請幼兒為數字排序,知道相鄰的關系(多1和少1)⑴分別取三種不同顏色的瓶蓋各三個,每種顏色排成一排,討論如何才能做到讓三排瓶蓋變得一排比一排多一個。
、普页鱿鄳臄底挚ㄆ瑪[在瓶蓋的左邊,討論:比2少1的數是幾,應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數是幾,應該排在哪里,引導幼兒按要求排列。
、且龑в變簹w納:2有兩個相鄰的好朋友,一個是比2少1的數1,排在2的前面,一個是比2多1的數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這個數多一和少一的兩個數。
、冉M織幼兒討論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根據前面的方法與經驗,引導幼兒借助瓶蓋、數字卡片等加以驗證。
、衫蠋熌贸10以內任意三個相鄰的數字卡片,請幼兒為三個數字排隊,引導幼兒按順序排。
3、游戲
、耪遗笥
幼兒身上別好1——10的數字卡片并按1—10的順序排好隊后,老師帶著幼兒說兒歌:
寶寶寶寶轉一圈,寶寶寶寶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見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幾和幾?請你快來告訴我。
幼兒大聲告訴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復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系。
、泼势
讓幼兒在一個裝有1—9的數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個數字,并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獎勵一個笑臉娃娃)
、谴蠹乙黄鹜
發(fā)給每位幼兒1到10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老師拿出任意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把它的相鄰數找出來,看一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
4、老師指導幼兒完成課本P14—P15的練習。
八、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投放1到10的數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瓶蓋若干個,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九、教學反思
由于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幼兒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調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整個活動過程課堂氣氛好,幼兒學習興趣濃。通過觀察幼兒操作實物及游戲活動過程發(fā)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系。但在一些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上,還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
1、本次教學活動中設計的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幼兒都喜形于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并自覺地遵守游戲規(guī)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兩名反應慢的幼兒沒能跟上,此時我發(fā)現了本次教學的缺失點:在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時語速應放慢,要讓每位幼兒聽清楚,給幼兒留足思考的時間。在課堂延伸中,我走進兩名反應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7-06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7-28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6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5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4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