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23 09:44: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8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guī)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guī)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guī)。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guī)畫圓的?

            2.用圓規(guī)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guī)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qū)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用兩步連乘計算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在之前已經(jīng)學了關于兩步計算的一些問題,但是不同的是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更能夠進行不同的組合,不僅需要學生去收集信息更需要去選擇分析有用的或者是關聯(lián)的信息,使得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兩步連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積累對相關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感受從已知條件出發(fā)或從所求問題出發(fā)進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確定解題思路,能用兩步連乘正確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靈活組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并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對獲取的信息作出正確分析,用連乘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數(shù)量關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有條理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由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重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fā)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guī)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F(xiàn)在我國已經(jīng)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ǘ┨骄啃轮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shù)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具有隨機性;

            3.培養(yǎng)簡單推理的能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可能性的有關知識,解釋并設計游戲活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習方法:

            動手操作、實驗法、觀察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投影出示)

            2.提出問題: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綠球;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有可能是綠球。

            追問:從上面哪兩個口袋中摸球的結果是確定的,哪兩個口袋中摸球的結果是不確定的?(確定 不確定)

            小結:是呀,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揭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復習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3.提出問題:從上面圖3或圖4的口袋中摸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提問:你能用分數(shù)表示從③號和④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嗎?

            從③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 從③號口袋中摸到綠球的可能性是( ), 從④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從④號口袋中摸到綠球的可能性是( )。

            二、指導練習。

            1.做第1題。(投影出示)

            指出:這里有4張圓盤,任意轉動指針,指針停留的區(qū)域有以下幾種情況,你能將它們連起來嗎?

            先讓學生各自連一連,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多媒體演示)

            2.做第2題。(將分別標有數(shù)字1、2、3、4、5的5個小球放在一個盒子里。

           。1)任意摸1個球,下面幾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還是“一定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

           、偾蛏系臄(shù)是奇數(shù); ②球上的數(shù)小于6;

           、矍蛏系臄(shù)大于5; ④球上的數(shù)不是5;

            先讓學生各自判斷,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2)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shù)是奇數(shù)的可能性大,還是偶數(shù)的`可能性大?

            同桌討論并說說為什么?

            追問:你能用分數(shù)分別表示摸到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可能性大小嗎?

            3.現(xiàn)有標上“1”“2”“3”“4”“5”“6”同樣的6張牌。

            (1)任意摸1張,摸出數(shù)字“1”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2)任意摸1張,摸出數(shù)字為偶數(shù)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3)任意摸1張,摸出數(shù)字為素數(shù)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4)照這樣操作下去,如果要使摸出偶數(shù)的可能性為7/10,你有辦法嗎?

            三、材料分析。

            在舉行中國象棋決賽前夕,學校公布了參加決賽的兩名棋手的有關資料。

            李俊 張寧

            雙方交戰(zhàn)記錄 5勝6負 6勝5負

            在校象棋隊練習成績 15勝3負 11勝5負

           。1)你認為本次象棋決賽中,誰獲勝的可能性大些?說說理由。

           。2)如果學校要推薦一名棋手參加區(qū)里的比賽,你認為推薦誰比較合適?簡要說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銷售方案。

            超市有多種口味的果凍:有草莓味、檸檬味、蘋果味。銷售部接到了兒童樂園的一份訂單,要求是:要在包裝袋中裝入若干個草莓、蘋果、檸檬三種口味的果凍,要求從包裝袋中摸到檸檬口味的果凍的可能性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第十單元是總復習部分。復習,就其基本含義而言,是指為了恢復或強化頭腦里已形成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重新學習。這種重復學習并不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進行更高層次的再學習。小學數(shù)學總復習,不是知識的重復講解,單純的補缺補差,而是通過復習,把教材中的各部分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鞏固提高、融會貫通的目的。小學數(shù)學總復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擔負如此重要的任務,因此,要切實做好這一單元的教學。

            一、特點分析

            總復習是分兩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對知識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練習用的習題。新教材與舊教材在總復習的編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點:

            1.復習的內容集中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了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20以內的數(shù),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shù)學。并且在編排時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數(shù)的概念、計算和用數(shù)學分別集中起來進行復習,這樣便于學生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復習的線索清晰

            本單元的復習用醒目的黑體字,以標題的形式,明確指出了復習的五部分內容。這樣以標題作為整理知識的線索,一方面學生根據(jù)這些線索全面再現(xiàn)所學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根據(jù)這些線索將分散的知識綜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在總復習的編排上有以下不同:

            1.復習的導向不同

            復習的導向關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對,才能避免總復習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個標題是“應用題”(小華買了一顆紐扣用了6角錢,買了一根針用了3角錢,他買東西用了幾角錢?),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的。新教材將“應用題”改為“用數(shù)學”,選擇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具體實際問題,作為“用數(shù)學”的問題,是以現(xiàn)實情境圖示的方式呈現(xiàn)的。如121頁12題,通過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呈現(xiàn)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頁,今天看了8頁,一共看了多少頁?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用數(shù)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更主要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學習數(shù)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自覺性。

            2.復習的目標不同

            原教材的總復習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新教材不僅停留在鞏固的基礎上,而且在知識領域中進行了延伸。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復習中:

            (1)在“認識鐘表”的復習中,引導學生會看接近整時的鐘面。在此復習中,一方面鞏固所學的知識:認識了鐘面,知道整時和半時(如117頁第6題),另一方面,通過練習會看接近整時的鐘面,使學生進一步說出大約是幾時(如120頁第9題,說一說,大約是幾時)。

           。2)在“用數(shù)學”的復習中,引導學生挖掘形象圖以外的資源。

            通過前九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能夠根據(jù)情境圖中給出的資源(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本單元的復習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圖以外的資源。如117頁第7題,畫面是一個停車場上已經(jīng)停放了9輛汽車,同時還有幾輛車正開進停車場,但有的汽車沒有畫全。如果只看畫面,很難說出又開來了幾輛汽車,題目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說明“又開來了6輛”。要解決“現(xiàn)在幾輛車”的問題,只數(shù)出畫面上的汽車是不夠的,必須利用“又開來了6輛車”這個信息,從而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又如,121頁11題,畫面上畫的是9個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時又跑來幾個小朋友。如果只看畫面,無法確認又跑來幾個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圖以外的資源,知道“又來了9人”,利用這個信息,從而解決了“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二、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ㄒ唬┲R與技能

            1.能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序數(shù)含義及數(shù)的組成。

            2.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3.能準確地辨認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四種平面圖形。

            4.會看整時和半時以及接近整時的鐘面。5.能合理地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

            6.能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

            (二)過程與方法

            1.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

            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ㄈ┣楦信c態(tài)度

            1.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

            2.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養(yǎng)成自覺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理念

            本單元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新理念:

           。ㄒ唬⿺(shù)學學習要聯(lián)系生活

            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數(shù)學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再現(xiàn)真實的問題情境,把抽象的復習知識生活化,要改變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把靜態(tài)的復習知識動態(tài)化。

            (二)數(shù)學學習要及時反思

            反思,簡單地說就是對過去經(jīng)歷的再認識。數(shù)學學習反思包括過去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心理行為方式。對學生主體而言,學習是一種經(jīng)歷,只有當經(jīng)歷提升為經(jīng)驗時,學習才具備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經(jīng)過反思后,我們就能從經(jīng)歷中提煉出經(jīng)驗來?梢姡此急旧砭褪且环N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因此,復習時要通過回憶,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三)數(shù)學學習要主動建構

            當代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課程應側重于“學科的結構”。他指出:無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重視教授和學習學科的基本結構,布魯納認為有四個目的:第一,有利于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學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對數(shù)學知識的記憶,“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美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第三,有利于對數(shù)學知識的遷移。他認為,“領會基本原理的.觀念,看來是通向適當?shù)挠柧氝w移的大道”;第四,能夠縮小高級知識和初級知識間的差距。數(shù)學知識本身是有結構的,數(shù)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規(guī)律)都按照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方式聯(lián)系著,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結構,這是教材的知識結構。這個結構是系統(tǒng)的,有條理的。

            認知結構是指個體已經(jīng)形成的應付與處理學習情境或問題情境的內在知識系統(tǒng)。認知結構包括兩方面:一是信息經(jīng)驗系統(tǒng),也就是知識結構,它是獲得新知識的基礎;二是心智操作系統(tǒng),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動方式或認知操作方式,它是獲得新知識的操作基礎。學生在復習數(shù)學知識之前,數(shù)學知識內容及智力活動方式在學生頭腦中按照一定關系或聯(lián)系形成一個緊密的系統(tǒng),這就是學生該學科的認知結構,這時候的認知結構是零散的,復習教學就是要完善學生頭腦中的這一認知結構。

            要優(yōu)化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必須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整理的結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這個建構過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主動地加以建構才能獲得。因此,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的整理過程,主動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過程,養(yǎng)成自覺整理知識的良好習慣。

           。ㄋ模┮P注學生的發(fā)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1.關注學生發(fā)展的全面性。

            傳統(tǒng)的課程,過于關注知識和技能,而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其他價值成為附屬,可有可無。這樣教學,雖然強化了知識,但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它鮮明地提出了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強調既要獲取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又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維目標的全面,在復習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

            2.關注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

            人是有差異的,學生的發(fā)展也是有差異的,我們必須認識和承認這種差異。從生命意義上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的認知方式,有自己的選擇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們也不是復印機,啟動按鈕,即可出現(xiàn)數(shù)張一模一樣的內容。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因此,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識。由于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也許整理的結果在教師的眼中有優(yōu)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過程中并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有理有據(jù),教師都要予以肯定。

            3.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在原有基礎上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無終點。為了自身的發(fā)展,人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斷地開發(fā)自我潛能,以適應社會的變化。這便需要有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因此,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領會復習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

            復習課難上,這是所有數(shù)學教師的共識,如何上好復習課,這也是所有數(shù)學教師的盲點。對于教師來說,復習的內容多,復習的時間短,不知從何下手。對于學生來說,復習的內容已學過,聽不聽無所謂。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學生抱怨:“復習課真沒勁兒,都是過去講過的”,“老做題,我都做糊涂了”。學生的上述反映說明了復習課存在的兩大誤區(qū):一是復習的內容是“老調重彈”,把復習課看成了補課,二是復習的方法是“題海戰(zhàn)術”,把復習課上成了習題課。那么,如何上好復習課呢?

           。ㄒ唬┗貞,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回憶,是上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將學過的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xiàn)的過程,“憶”是獨立完成的過程,“憶”是一個有序的過程。通過回憶,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的知識。

            1.借助目錄進行全冊知識的回憶。

            目錄是教材的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有條理地整理學習內容,提綱挈領地掌握知識要點。本冊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設計了新穎的目錄。因此,可借助目錄引導學生自主地復習。如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你都學習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學生借助目錄可知所學九個單元的內容:(1)數(shù)一數(shù)(2)比一比(3)1-5的認識和加減法(4)認識物體和圖形(5)分類(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7)11-20各數(shù)的認識(8)認識鐘表(9)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借助課題進行單元知識的回憶。

            看目錄所列的課題,回憶課題里面的知識內容。如看目錄第三單元的課題是:1-5的認識和加減法?芍,這個單元包括1-5數(shù)的概念和計算兩部分?葱≌n題是:比大小、第幾、幾和幾?芍,數(shù)的概念復習的重點包括數(shù)的順序、序數(shù)的含義和數(shù)的組成。

           。ǘ┦崂恚龑W生主動建構

            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說,獲得整理知識、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形成建構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在經(jīng)歷自主整理、主動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

            1.自主梳理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頭腦中已儲存了大量的知識,但有些知識無條理性,堆積得越多,越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應用時無法提取。當學生頭腦中的知識以一種層次網(wǎng)絡的方式進行排列時,就很容易提取出來。因此,要引導學生將平日所學的零散的知識梳理為系統(tǒng)的知識,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

            梳理,是復習課的重點,就是將知識點按一定標準分類。梳理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相同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二是把不同的知識點分開來,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類“,分類是兒童學習數(shù)學時使用的重要方法,即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將知識分化。因此,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學生自己找出分類的標準,按自己的理解方式進行重新組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如在全冊教材的復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學習內容可以怎樣進行分類?有的同學分為五類:1.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2.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3.11-20各數(shù)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4.認識物體和圖形、認識鐘表5.分類;有的同學分為四類:1.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2.、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shù)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3.認識物體和圖形、認識鐘表4.分類。有的同學不知如何分類,可以引導學生看總復習進行分類,使學生自己感悟到復習數(shù)學知識的方法。

            又如在“認識圖形”單元復習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圖形怎樣分類?學生整理知識的標準和方法不盡相同,有的同學可能按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分類整理,有的同學可能按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聯(lián)系(正方體的面、長方體的面、圓柱的兩個平面各是什么形狀的)分類整理。這樣,抓準知識的連接點,剖析知識的分化點,求同存異,將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

            2.主動建構。

            梳理之后,如何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需要經(jīng)歷主動建構的過程。

           、挪蹲铰(lián)系,畫圖建構

            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圖形學具進行整理,有的同學整理成如下的網(wǎng)絡結構。這一結構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體圖形,哪些是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長方形 正方形 圓 三角形

            有的同學整理成樹狀結構。這種結構能清晰地反映知識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圖形,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從圖形這一棵樹上“生長”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兩個“大枝權”,然后從立體圖形這一“枝權”上生長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個小“枝權”,從平面圖形這一“枝權”上長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四個小“枝權”,形象清晰,不易遺忘。

           、葡嗷ケ容^,列表建構

            有的同學列表進行比較,使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

            立體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圓

            這樣,學生親自理一理,試著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提高了學生整理知識、建構知識的能力。

           。ㄈ⿷,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掌握所學的知識、構建認知結構是復習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應用。通過應用,能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倧土暤膽每梢苑譃閮蓚層次進行:第一層次,簡單應用,夯實基礎;第二層次,綜合應用,解決問題。因此,要精心設計習題,通過有效地練習切實提高復習課效率。

            要現(xiàn)實性。要沖破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的束縛,挖掘社會生活的數(shù)學教育資源,精心設計一系列開放、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情境,讓學生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我身邊,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如在“認識圖形”復習中,學生在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對這些圖形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現(xiàn)實情境中能辨認這些圖形?梢猿鍪厩榫硤D,圖中有許多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都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又如,用課件演示家庭布置圖,看一看,在我們家中有許多物體,你能說一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嗎?(冰箱、彩電、電視柜、書、寫字臺的抽屜是長方體,落地燈的燈柱、筆筒是圓柱,臺燈和足球是球。)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生活情境。要有開放性。在練習的內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各得其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復習課的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選擇條件開放、問題開放、結論開放、解題策略開放的習題供練習時使用。教師出示學生課間活動的情境圖,圖中有的學生蕩秋千,有的玩翹翹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繩。圖中還有花、樹、鳥等。要有綜合性。復習的面要廣,要關注全冊教材的知識點。如上面的一道題,涉及到數(shù)的概念、計算和用數(shù)學三方面的內容。

            要有實踐性!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敝挥性诮鉀Q實際問題中,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要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

            五、教學案例:

            “認識鐘表”復習課教學設計及評析

            (一)自我反思,回憶知識

           。◣煶鍪厩榫硤D,圖中一個孩子問:“媽媽,我想看動畫片,到6點了嗎?”)

            師:圖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圖中的小妹妹想看動畫片,但不知道幾點了。

            師:你會怎么告訴她呢?

            生:我會說,你自己看吧。

            生:我會告訴她,到6點了。

            師:你學會了有關鐘表的哪些知識?

           。ń處熞龑W生回憶有關鐘表的知識,學生看書獨立思考,用鐘表進行演示,再互相說一說,撥一撥。)

            生:我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

            生: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ㄉ菔痉轴樦钢12,時針指著4,是4時)

            生:分針指向6時,時針指向7和8中間,表示7時半。(生演示)

            師:你認為你撥的準確嗎?

            (學生對自己的撥珠過程進行反思,這樣不僅關注了撥珠的結果,而且關注了撥珠的過程。)

            師: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教師予以提醒)

           。墼讵毩⑺伎嫉幕A上,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鐘表的學具撥出整時和半時,激活了學生頭腦里有關鐘表的知識。]

            (二)自己分類,梳理知識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把撥出來的時間寫在黑板上。

            (板書:11:00 3時 5:30 9:00 6時半 1:30 4:30)

            師:你能把這些時間進行分類嗎?

            生:我分兩類,一類是表示幾時,一類是表示幾時三十分。

            生:我按時間的表示方法進行分類,也分兩類。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時間,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進行分類,學生是復習的主人。]

           。ㄈ┵N近生活,應用知識

            (教師出示情境圖,圖中一人手中拿著一張車票,票上寫著:從松原到扶余8:00開車,此時鐘表時刻是7:30。)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車票知道的,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是8時。

            生:我看時鐘知道了當時的時間是7時30分。

            [以“生活“為依托,讓學生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發(fā)展數(shù)學,構建了鮮活的數(shù)學課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識

            教師出示三個鐘面圖,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正好是8時,第二個鐘面上的時刻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上的時刻是8時剛過一點。

            師:看下面三個鐘面,哪個鐘面上的時刻指的是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學生指出第一個鐘面)

            師: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針,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W生獨立思考。教師留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師:把你的發(fā)現(xiàn)悄悄地告訴同桌。(學生互相交流)

            師: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學生匯報,分享發(fā)現(xiàn)的快樂。)

            生:三個鐘面的時針都指著8,第一個鐘面的分針正好指著12,第二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1和12的中間,第三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2和1的中間。

            生:不對,第一個鐘面的時針正好指著8,后兩個鐘面的時針差不多指著8,不是正好指著8。

           。ㄟ@個孩子會傾聽他人的發(fā)言,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認真傾聽了,聽懂了,從而積極響應;二是耐心傾聽了,當同學發(fā)言有錯誤時,等同學說完了才指出不足。)

            師:因為第二個鐘面的分針差一點到12,時針肯定差一點到8,第三個鐘面的分針剛過12一點,時針肯定也剛過8一點。

            師:也就是后兩個鐘面的時針都是大約指著8。

            師:每一個鐘面的時間是多少呢?(討論)

            生:第一個鐘面是8時,第二個鐘面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是8時剛過一點。

            師:像這樣,差一點不到8時或8時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約是8時。

           。蹚膶W生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數(shù)學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時空。在學生充分觀察、對比三個鐘面的異同點,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領悟到判斷大約幾時的方法。]

           。劭傊,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構建了一個“回憶-梳理-應用” 的復習課教學模式。通過回憶激活了學生頭腦里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對知識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有關的知識按一定標準進行梳理,再應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形狀。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2、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ㄒ唬└兄矬w形狀

            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各自的學具。

            問:這么多學具中你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

            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ǘ┎僮鞲兄

            1、分揭示概念。

           、、活動:按老師要求,學生分組活動。

            ②、學生匯報,在投影儀下分類。

           、邸⒔沂靖拍。

            師:每種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ǔ鍪荆洪L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堋⒒顒樱簬煱鍟,生拿,并檢查是否拿對了。

            再依次出現(xiàn)圓柱、正方體、長方體。

            2、摸感知特點

           、、感知長方體。

            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小朋友說一說。

            匯報:用你的話來說一說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活動: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現(xiàn)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

            匯報:說說這三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③、比較

            投影出示33頁第一幅畫,問: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大家?

           、、形成表象

            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卦衣,你還認識他嗎?請閉上眼睛想一想。

           、荨⒊鍪菊n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他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哪些事物的形狀是這樣的?

           。ㄈ、活動

            1、猜物體

            請兩位小朋友上來,蒙上眼睛猜猜這是什么?(如圖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ㄋ模⑿〗Y

            今天,小朋友不僅認識了各種物體的形狀,還用他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

            這節(jié)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稱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2、物體質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體課件、一枚2分硬幣、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鹽若干袋、彈簧秤、盤秤、電子秤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導入

            師:昨天李老師帶關女兒去新瑪特購物,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她們都買了什么?請看大屏幕。

            師:從畫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們買了6個蘋果,重1千克。

            生:1盒餅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師:1千克大約有多重呢?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老師給你準備好的1角硬幣。一枚1角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們親自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一顆鈕扣。 一個橡皮頭。 ……

            師:可見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師: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火腿腸,看看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師:好!請同學們掂一掂,感覺一下34克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同學們看一下,你的學具袋里還有什么?

            生:牛奶!

            師:快來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過程中,提醒學生g即克的`英文縮寫)

            師:那請你趕快掂一掂,感覺一下吧! (學生活動)

            師:請同學們從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學生猜)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質量標注,是?

            生:500克。

            師:那兩袋呢?

            生:1000克。

            (板書)

            三、實踐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與“千克”的關系

            師: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準備了一袋鹽,(出示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書)

            師: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現(xiàn)在請小組長到老師這里來領1千克的鹽。

            (組長來領)

            師:請小組成員輪流掂一掂,感覺一下1千克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同學們都掂過了嗎?

            生:掂過了。

            師:那1千克鹽和我們剛才的2袋砂糖比較,哪個重?

            生:鹽重。

            生:砂糖。

            生:一樣重。

            師:怎樣知道物品的輕重?

            生:用秤稱!

            師:說得好極了,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哪兒見到的?

            生:(回答)

            師:(出示課件)向同學們演示磅秤、盤秤、臺秤、彈簧秤、天平、電子秤臺。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盤秤,現(xiàn)在可以驗證1千克鹽和2袋砂糖哪個重了吧?

            生:可以了! (教師稱重,學生觀察)

            師:都指在1千克處,說明什么?

            生:同樣重。

            師:所以…… (板書)1000克=1千克。

            四、小組合作,稱量物品

            師:我們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種秤?

            生:彈簧秤。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彈簧秤,誰會使用彈簧秤?

            生:(演示) (師輔助)

            師:想不想親自動手稱一稱?

            生:想!

            師:好!下面請小組長到臺前來領物品。

            (組長來領)

            師:請小組成員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約有多重,再用彈簧秤稱一稱,看到底是多重? (學生活動)

            師:稱完了嗎?

            師:請小組代表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稱的什么?質量大約是多少?

            生:我們組稱的大米,大約是1千克。 我們組稱的蘋果,大約也是1千克。

            五、認識電子秤

            師:大家在市場買東西時,經(jīng)常會看到什么秤?

            生:盤秤、電子秤。

            師:哪位同學認識電子秤,下面就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識電子秤,好嗎?

            生教大家認識電子秤。

            六、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師:你這位老師很有耐心,講解也很細致,謝謝你!

            師:昨天李奶奶從市場里買了蘋果、雞蛋和魚,請看畫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蘋果和雞蛋一共多少千克?

            師:他的問題誰來答?

            生:他的問題我來答:蘋果重1千克,雞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雞蛋比蘋果多幾千克?

            生:他的問題我來答:蘋果重1千克,雞蛋重2千克,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用減法,所以雞蛋比蘋果多1千克。

            七、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可真好。想不想來做一個闖關的游戲。

            生:想!共6關。

            第一關:說一說(教科書上88頁1題)。

            第二關:寫一寫(教科書上88頁2題)。

            第三關:填一填(教科書上89頁4題)。

            第四關:比一比(教科書上89頁5題、6題,90頁關于棉花、鐵的思考題)。

            第五關:問一問、答一答(教科書上89頁7題)。

            第六關:看一看,算一算(教科書上90頁8題)

            師:你們可真棒!一連闖過了6關,誰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八、師生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學會了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并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教材內容分析

            1. 第95~ 97頁例1、2

            2.計算方法。

            3.退位減法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理解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yǎng)計算能力。

            3、 培養(yǎng)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一般應包括學生的年級段、年齡特征、已有的基礎、興趣、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包括學習的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wǎng)址、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tǒng)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 復習引入 2、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3、 引入:小數(shù)加法的意義與整數(shù)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shù)加法。

            754+3826 20xx-493

            由本單元主題圖創(chuàng)設的情境引入小數(shù)加減法的學習。

            二、 教授新課

            1、 創(chuàng)設情景:20xx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xiàn)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xiàn)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shù)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數(shù)據(jù)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tǒng)計分數(shù)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先把各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再按照整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shù)里的小數(shù)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shù)點對齊。得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組合作:

            (1) 根據(jù)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以故事形式動態(tài)呈現(xiàn)小數(shù)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shù)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shù)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三、 復習鞏固:

            四、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jié)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jié)約了120.8元。一共節(jié)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五、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報:

            (1) 小數(shù)點對齊

            (2) 數(shù)位對齊

            (3) 得數(shù)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shù)加減法

            小數(shù)加減法的方法: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先把各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再按照整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shù)里的小數(shù)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shù)點對齊。得數(shù)的小數(shù)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xiàn)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xiàn)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jié)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9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0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