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4篇(推薦)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設計思路】
1、指導學生快速跳讀課文,對課文零散的信息進行整合,然后自己歸納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對歷史零散知識的整合和綜合概括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啟發(fā)、討論、競賽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與老師合作、與其它同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4、設計不同層次的綜合實踐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考察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按歷史發(fā)展進程,回憶奴隸社會的形成發(fā)展,指出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特點導入。①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趹(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公元前475年,我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西周以后,中國進入諸侯爭霸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讓我們一起回到那金戈鐵馬的年代,共同學習第六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或者大屏幕出示對聯(lián):(齊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由此導入:對聯(lián)中有兩個成語,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兩個成語各講的是什么時期的事嗎?
生答后指出“臥薪嘗膽”發(fā)生在春秋,東周分為兩個時期,即春秋和戰(zhàn)國。其中春秋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魯國編年史《春秋》記載的時間相同而得名。戰(zhàn)國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諸侯國連年戰(zhàn)爭而得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點是戰(zhàn)亂頻繁,社會大動蕩、大變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學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制定目標)
先請學生快速跳讀課本黑體字部分內容,然后每大組請一位同學根據這部分內容出一道簡明扼要的題目,我們就用它作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第一第二個目標。
目標一:春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們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目標二:戰(zhàn)國時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國?這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zhàn)例?)
然后由老師給出第三個目標:“比較春秋時期戰(zhàn)爭的目的與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目的的.不同點?并因此總結出春秋時代與戰(zhàn)國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三、自主學習
讓學生再詳細地把全書看一遍,黑體字部分仔細閱讀,小字部分快速閱讀,針對三個目標一邊看一邊把要點圈出來。允許學生可以選擇自主學習的方式:自己閱讀或小組討論。
四、師生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
1、請同學自己回答解決第一個目標。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歷史地圖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春秋爭霸的基本事實,讓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晉文公成為霸主的原因與齊桓公成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處及戰(zhàn)爭的目的,并讓學生自己從中得出:
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2、請同學自己回答解決第二個目標。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歷史地圖、口決(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幫助學生加強對戰(zhàn)國七雄地理位置的記憶,并引導學生思考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的目的。
3、通過城濮之戰(zhàn)和長平之戰(zhàn)的材料兩個材料,讓學生討論解決第三個目標。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戰(zhàn):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與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zhàn)場上。當時晉出動兵車700乘,兵力約2萬左右,而楚出動兵車1400—1500乘,兵力約4萬左右(注:春秋時期各諸候國作戰(zhàn)的方式主要是車兵戰(zhàn))。決戰(zhàn)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
長平之戰(zhàn):趙國是戰(zhàn)國后期的一個東方強國。秦國派兵攻趙。趙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筑壘固守,相持三年,不分勝負。公元前260年,趙王急于求成,不滿廉頗憑險固守以疲秦軍的戰(zhàn)略,中了秦的反間計,起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率兵大舉攻。秦將白起佯敗后退,誘敵追擊,到預定地點,用伏兵把趙軍分割包圍。秦王親自趕到前方,把全國15歲以上的壯丁悉數調到長平,堵截趙的援兵和糧食,趙軍被困46天,糧盡援絕,拼死突圍,趙括被射死,四十多萬趙軍全部投降,除240個年幼的回趙國報信外,都被活埋。)
4、為了加深學生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了解和學習歷史的興趣,安排一個小活動:請同學比賽說出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春秋時期:一鳴驚人、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問鼎中原、三令五申(吳國:孫武)臥薪嘗膽;戰(zhàn)國時期:圍魏救趙、竊符救趙、圖窮匕現(xiàn)等)
五、反思完善
提問:
1、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他們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從他們身上,你看到國家富強的啟示和個人事業(y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齊桓公:革新強國,首成霸主。(革新)
歸納要點晉文公:勤業(yè)治國,躍居霸位。(勤業(yè))
越王勾踐:雪恥復國,終建霸業(yè)。(毅力志向)
六、板書設計
齊桓公:管仲第一個霸主
春秋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zhàn)
(爭霸)楚莊王:
東周
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戰(zhàn)國七雄:(東南西北到中間)
(兼并)戰(zhàn)例: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
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xiàn)代氣息的童話故事,文中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教育學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低年級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小動物,所以對這篇故事充滿了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潛在優(yōu)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認識“之”等9個生字,會寫“之、輪、第”3個字。
2、在情境中理解“萬獸之王、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的意思,在角色體驗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3、初步體會文中蘊涵的情趣和道理,懂得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信息資料:
1、自制的錄音帶、摘蘋果的掛圖和詞語卡片。
2、學生制作的生字卡片和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誘發(fā)探究欲望。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獅子大王聽說我們班小朋友特別聰明,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它要帶我們到大森林里去玩。(板書課題)出發(fā)之前,我們先聽聽獅子大王說了些什么?(放錄音帶——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森林王國。今天我們這里正在競選萬獸之王呢!如果你們能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你們也可以參加競選。我的問題是:每次學習一篇新課文,你們最先做什么?)
二、自學感悟,滲透識字方法。
1、學生用以前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讀課文,劃出生字,反復多讀幾遍,爭取把它記住。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游戲,互相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共同做“摘果子”的游戲,教師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之:我國古代有個大書法家他的名字中就有這個字,你知道嗎?如果不知道教師就告訴學生他叫王羲之,并建議學生課后問爸爸媽媽或查資料了解他的情況。(“鄭”也可以這樣進行。)
慣:你有哪些好習慣?我們小朋友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
任:它還有一個讀音,你知道嗎?我們班有姓“任”的嗎?如果沒有教師建議學生課后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人,然后你再和他交個朋友。
期:擴詞訓練。今天星期幾?今天星期……
音的重點是“之、式、鄭”
4、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體會哪個字不好寫?
。2)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3)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寫得好的.同學及時獎勵“小紅花”,并讓學生互相評價,交流展示。
5、指名熟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指導。
三、角色體驗,進行表情朗讀。
1、申請競選:生字我們學會了,課文也已經讀熟了,這回我們能不能參加競選了呢?聽聽獅子大王的建議吧。(放錄音——小朋友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聰明和智慧買到了門票。這回在課文找一找自己吧,如果找到了就請你帶上動物頭飾來參加我們的競選。)
2、師生共同帶上動物頭飾,進行角色體驗。
。1)請獅子大王上場,問:你知道什么是萬獸之王嗎?(齊讀詞語:萬獸之王)既然你是我們的大王了,就請你來發(fā)布命令吧!指導學生評讀出威風的語氣。
(2)請貓頭鷹上場,問:你當上了萬獸之王,心情如何?(神氣)做個神氣的表情,指導讀出神氣的語氣。指名讀、范讀、練讀。
a、貓頭鷹大王讓我們小動物白天休息晚上做事,行不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相機理解“議論紛紛”。
b、你們都在議論什么?小動物結合自己的特點發(fā)表見解,相機指導理解“叫苦連天”。指名讀一讀小動物表現(xiàn)的句子。
c、學生自由找伙伴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四、延伸總結,提出積累建議。
1、第二個星期誰競選萬獸之王了?它又是怎樣競選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2、教師建議:把“萬獸之王、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作成詞語卡片積累下來。
語文教案 篇3
單元教材簡析
鮮花什么時間開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領,玩耍卻玩出了大名堂,怎樣巧妙找到丟失的駱駝,這是多么有趣的內容啊。本組課文講的就是這些內容。有的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fā)現(xiàn);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全組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3精讀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1略讀課文《找駱駝》,一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本組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本組教材體現(xiàn)了以專題組織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指導。比如,專題是“細心觀察”,在教材中提示了本專題,又提示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后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翱谡Z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傲曌鳌眲t讓學生寫一則觀察。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學本組教材時,要把握好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落實教材要求。
單元總體目標
1、掌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2、在聽、說、讀、寫、查(資料)等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本組課文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把握教材特點
。、教材把握:
《花鐘》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前觀察一下家中、校園內的各種花,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課文中涉及到的花(如曇花、月光花)的圖片、錄像資料。課文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要讓學生把朗讀、理解、感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讀出對花的喜愛,讀出對修建奇妙的“花鐘”的贊嘆。要帶著問題思考,如,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兒?
《蜜蜂》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著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后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致深入地加以體會。
《玩出了名堂》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如能說出在玩中的發(fā)現(xiàn)更好。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考,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fā)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針對以上教材特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處理教材,立足語言文字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其次,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最后要組織促進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
。、導學特色明顯:
、 的使用:
“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容,點名專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還布置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為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準備。
⑵ “資料袋”的使用:
“資料袋及寬帶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安排資料袋及寬帶使用的時機。
可以放在揭題時插入。
、 “學習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邊讀邊思。
引導綜合性學習。
二、把握年齡特點
三年級是閱讀啟始年級,教學中要注重兩頭伸展。
。、立足低段求發(fā)展:
識字學詞理解詞句仍然是教學重點。學生生字回生率高,三年級仍需抓識字學習,但要求有所提升:
⑴ 識字教學:
、 相信學生的能力;
、 突出難點,注意簡潔;
③ 不僅寫字還要寫詞;
④ 創(chuàng)造練筆機會,在練筆中鞏固字詞。
⑵ 理解詞句:
低年級:“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
中年級:“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睆恼n文來說,作者遣詞造句傾注情感。
〖例 《蜜蜂》
這是一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做科學小試驗的。細讀課文教學過程中要從關鍵詞句著手引導學生有目的觀察事物,感受“我”對待科學的嚴謹作風!奥犝f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
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薄奥犝f”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在文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xiàn)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從下面的詞句斟琢,用詞準確性:
大概……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
。病⒅鄹叨未蚧A:
、 潛心會文,力求發(fā)展:
、 讀好課文,初步把握主要內容。
、 感悟語言內在的聯(lián)系,發(fā)展閱讀思維:
中年級不能只停留在抓句子,它承擔著習作的任務。“閱讀”領會方法,
把握語言體會語言規(guī)律。抓住語言現(xiàn)象,引導學生步步深入開展閱讀:
第一層面:句子理解。
第二層面:領悟語言內在聯(lián)系。
第三層面:整體回味,感悟提升。
感悟語言內在聯(lián)系不是將句段中的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
機械地解剖,應該與文本的整體感悟、關鍵詞句的理解、情感的體驗有機結合起來。
、 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彩的片斷:
在閱讀賞析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彩的片斷。
通過摘抄背誦,積累課文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斷,倡導積累課外閱讀和生活
中獲得的鮮語言材料,
、 初步領悟適合中年級學習的表達方法。
三、練習習作,夯實基礎
“教學建議”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同時指出:“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也不受章束縛,重在自由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要使學生有效的自由表達,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我認為教師應該有效地指導,讓學生練就兩個基本功:一個是搜集習作內容的基本功,第二個是表達習作內容的基本功。”
“我認為當前教學要兩手抓,一個是激發(fā)動機,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另一方面我認為是要制定訓練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訓練,應該使自由和我們基本功訓練的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得意彰,自由是先放后收,放中有收,而基本功是先收后放,收中有放!
吳立崗教授認為語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個方面:
、 語句正確連貫;
、 文字書寫工整;
⑶ 行款格式規(guī)范;
⑷ 標點符號無誤。
兩手抓:
⑴ 激發(fā)興趣,鼓勵表達。
、 制定訓練。
教師心中樹立明確目標,加強小練筆:
《花鐘》有序的表達;具體、準確的表達有關花的資料,仿照課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語言來描寫幾種花開的樣子。
《玩出了名堂》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達的直觀、有趣;貞涀约浩綍r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寫一段話。
四、口語交際為習作打基礎
1、話題習作的素材。
2、說得有序、清楚是寫得連貫、生動的前提。
習作中,要注意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和積累的好詞好句。
五、學習略讀,注重自主
略讀課文不要過多的在理解詞句上下功夫,應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文習得的方法把課文讀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抓住一、二個重點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內容或寫法),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
單元教學時間
教學本組教材用12~14課時。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質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fā)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三個生動的事例,從中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教學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yǎng)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漫談禮貌。
1、同學們,上課之前,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我嗎?你還知道有哪些禮貌用語?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有怎樣的好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板書:談禮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同桌相互交流。
2、出示五個生字,指生帶讀,你已經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的?會記還要會寫,觀察田字格,描紅,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范寫,學生寫。
3、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5、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讀課文,你獲取了哪些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的`觀點,為了說明這些觀點,作者舉了三個事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哪三個故事,最后作者又總結了觀點,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結構,你想到了我們以前說過的哪篇文章,這些就是說理文
三、精讀故事,感悟禮貌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2、牛皋、岳飛分別是怎樣問路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動筆畫一畫,畫好之后讀一讀,思考:通過朗讀,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牛皋和一個怎樣的岳飛?
3、感悟牛皋的粗暴無禮
。1)指名讀牛皋問路的內容。
。2)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牛皋?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3)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牛皋的無禮嗎?(指導學生抓住“吼”讀好牛皋的語言)
4、體會岳飛的彬彬有禮
。1)指名讀岳飛問路部分的內容。
(2)從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岳飛?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動作謙遜,言語文雅)
(3)指導朗讀:帶著感受,加上動作讀一讀,感受岳飛的彬彬有禮。
5、找三位同學上臺表演,分別扮演牛皋、岳飛和老人。
6、小結:同樣是問路,牛皋和岳飛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正如俗語所說——(板書)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用這樣一個事例說明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應該講禮貌,因為——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還給我們舉了哪兩個事例呢?又說明了什么道理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總結全文,拓展升華
1、看板書總結
2、說一說,你認為什么是禮貌?
禮貌到底是什么呢?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是在課堂上,當一個同學發(fā)言時,你能夠專心傾聽。
禮貌是當別人的發(fā)言不盡人意的時候,你能夠不嘲笑別人或拿別人的發(fā)言開玩笑。
禮貌是當你贏了,你能夠不炫耀;當你輸了,你仍然能夠微笑著為贏者送去掌聲。
禮貌是當老師在批評一名同學時,你裝作視而不見,而不是盯著那個同學看。
禮貌是有人掉了東西,你幫助他撿起來。也許他們距離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禮貌,你還是要做出彎腰去撿的姿勢。
禮貌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表現(xiàn),
禮貌在一個個細節(jié)中得以彰顯,
它是這樣簡單,
就在你我他的不經意間……
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這篇議論文,懂得了禮貌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都要做到講禮貌,讓別人都喜歡你,愿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和別人友好和諧的相處。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tǒng)
。1)問路(古人) 和氣 得到幫助
例證
(2)踩裙(今人) 道歉 減少矛盾
。3)刮臉(偉人) 寬容 提高修養(yǎng)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跳水》教案12-10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語文教案【精選】07-27
(精選)語文教案08-01
語文教案07-20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