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生態(tài)情況,感受大峽谷的壯麗奇異之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里是怎樣一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一說,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2自然段)奇異(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讀一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長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從這些數(shù)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shù)字。
2.除了列數(shù)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爭高下”(齊讀)通過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說什么嗎?
3.指導朗讀,強調(diào)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找一找,你認為哪些現(xiàn)象最能體現(xiàn)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山異(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fā)現(xiàn),是意味著什么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么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2
一、復習、導入。
師:這節(jié)課,俺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李廣射虎)。上節(jié)課,俺們初步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F(xiàn)在俺們一起來復習幾個。
生:(正確地讀教師出示的詞語)
師:唐代詩人盧綸曾經(jīng)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誰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出示《塞下曲》)
生:(正確地讀出了《塞下曲》 )
師:你讀的很正確,還有誰愿意讀?
生:(也很正確地讀出了《塞下曲》)
師:你讀的也很流利。
師:這首著名的《塞下曲》寫的是誰的事情?
生:(齊說:李廣)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李廣是什么人嗎?出示小黑板:李廣是( )。
生: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將軍。板書:神勇無比
生: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
生:李廣是一位將軍。
師:通過你們的介紹,老師知道了你們朗讀課文是多么地仔細。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這節(jié)課讓俺們邊讀、邊想、邊議,一起來學習。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讓俺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教師配樂背述§3
師:李廣將軍為什么要射虎呢?讓俺們自由朗讀§3,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分學習小組交流討論)
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和全班同學交流?
生:從第三自然段中,俺知道了李廣射虎的時間和地點。
師: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生:俺是從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中知道的。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第一句)
師:你讀得真仔細,一天夜晚,月色朦朧,這就是告訴俺們李廣射虎的——(時間、地點)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俺知道了李廣為什么要射虎。因為草叢中好像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師:你能從當時的環(huán)境想到李廣將軍以為草叢中有虎,真了不起!說明你在讀書中真正做到了邊讀邊想!
師:李廣將軍為什么會以為這是一只老虎?
生:因為樹木野草發(fā)出“沙沙”的聲音。
生: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師:李廣將軍以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
生:(讀課文中的“猛然間,李廣發(fā)現(xiàn)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保
。ń處煶鍪局攸c句子:猛然間,李廣發(fā)現(xiàn)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班病钡囊宦,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師:找一找,哪些詞語寫了李廣將軍射虎的動作?
生:“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
。ń處熢凇澳楣罴,“運足氣力”,“拉開硬弓”這幾個詞下面加點)
師: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在如此兇猛的老虎面前,假如李廣將軍的動作慢了一些,會有什么后果呢?誰來想想當時的情景,讀一讀這句話?
生:(很平淡地讀)
師:你的朗讀還沒有讓大家感受當時緊張的氣氛。還有誰能來試一試?
生:(讀出了緊張的氣氛。)
師:通過你的朗讀讓俺們感受到李廣將軍在緊張的氣氛下,射虎的動作連貫而又迅速。
師:“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啊病囊宦暋保f明了什么?(紅筆標出“嗖”的一聲)
生:說明李廣的力氣很大。
師:你說得真好,讀書讀得真仔細。
生:說明箭的速度很快。
師:你們看,李廣將軍是“拉開硬弓”,弓箭那么難拉,李廣將軍還能飛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說明李廣將軍的力氣——(很大)讓俺們想著當時的情景,想著李廣將軍的動作,再來讀讀這段話。
生:(齊讀這段話)
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fā)出了“沙沙”的聲音,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讓俺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男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讀了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塞下曲》這首詩哪兩句話的意思?
生:齊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師:“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多么緊張的氣氛,多么神勇的將軍,誰來讀一讀一二兩句詩,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讀第一二句)
生:(舉手的一起讀)
師: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圖),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指著黑板上的詩句)。剛才同學們邊讀、邊想、邊議(出示:邊讀、邊想、邊議),學習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俺們也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一二兩句的意思,現(xiàn)在,俺們用同樣的方法讀一讀§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兩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讀§4)
師:把三四兩句詩再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詞不理解。
生:(再讀再想)
師:你讀懂了哪些詞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頭最堅硬的地方。
師:呀!白羽箭扎入了石頭最堅硬的地方,周圍的將士們都——(驚呆了)。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你能讀讀這個句子嗎?
生:讀“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沒在草叢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ǔ鍪荆貉剑〈蠹胰俭@呆了,原來沒在草叢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師:你讀得真好,真讓俺們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紅筆圈出“深深地”),難怪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師:李廣將軍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頭中,你佩服他嗎?
生:佩服。
師:你能體會將士們的'心情,讀出將士們的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生:(讀出了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
師:請男同學讀第三四兩句詩,女同學讀第四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著詩的意思和當時的情景。
生:(配合讀)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俺們想著故事的經(jīng)過讀一讀《塞下曲》,老師特地為你們添加了朗讀符號,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生:(自由讀)
師:誰來試一試?
生:(感情朗讀,其他同學自發(fā)鼓掌)
師:你讀得真棒!讓俺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生:(自由讀)
生:(一二兩大組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李廣射虎》這篇課文更是具體表示了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武藝高超,讓俺們在優(yōu)美的古曲聲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生:(感情朗讀全文)
三、指導背誦《塞下曲》。
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身的頭腦中去嗎?
生:(齊說“有!”)
師:自身先試試看!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師:誰來背給大家聽?
生:(流利地背出來了)
師:你背得真棒!還有誰愿意來試一試?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來了)
師:你背得也很好!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背誦情況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生:(小組背誦)
師:讓俺們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生:(配樂齊背)
四、作業(yè)。
師:打開語文指導用書,讓俺們在古曲聲中把《塞下曲》這首詩默下來。
生:(在語文指導用書上完成作業(yè)。)
五、課后作業(yè)。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塞下曲》描寫的《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他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李廣這位射虎英雄。
師:此外,同學們還可以搜集李廣將軍的其他故事,語綜課上,俺們一起來講一講李廣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作進一步考慮,從所讀的內(nèi)容中想開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回顧,讓同學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維護環(huán)境。
交流平臺
(1)回顧本組四篇課文,說一說《只有一個地球》《大瀑布的葬禮》《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這四篇課文從內(nèi)容中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該如何去珍惜資源,維護環(huán)境?還從課文內(nèi)容中獲得對某些環(huán)境問題的新認識?
師:本組課文,作者以環(huán)保為主題,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維護環(huán)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身的力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運用“聯(lián)系實際,深入考慮”的讀書方法,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聯(lián)系《只有一個地球》,小組內(nèi)交流自身的讀書收獲和體會,體會聯(lián)系實際,深入考慮”的讀書方法。
總結(jié):本組課文內(nèi)容引人深思,讀書就應該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既讀進去,又想開去,這就是文里文外的讀書方法。
(3)交流課外閱讀中讀到過的類似文章,說說自身的體會和感悟,如何掌握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深入考慮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
[評:對本組課文進行了回顧,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同學課外查詢資料情況,了解到同學的知識掌握情況。]
日積月累
。1)在許多名言警句中,有許多關于節(jié)約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給我們啟發(fā)很大,從以前我們的學習積累中,你積累了哪些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誦。
。恳皇常隳罴诜w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shù),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jié),則常缺乏。)
師:今天,我們還要積累關于環(huán)境維護的宣傳口號和標語。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幻燈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身。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huán)。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a同學自由吟誦。
B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身體會或感受,明白環(huán)境維護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
教師展示搜集的資料。(略)
。3)背誦并積累這些標語版和口號。
。4)交流課外收集的環(huán)保宣傳標語。
[評:教學循序漸進,遵循了同學的學習規(guī)則,放手讓小朋友自身考慮,留足了空間,讓同學自主學習,受到教育]
語文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
境,充分展開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引領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感受、理解文本。在反復朗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的愛鳥、知鳥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币约案赣H為什么快活。
教學準備:
1、本課的生字卡片若干。
2、課前搜集關于鳥的知識資料。
3、將父親說鳥的句子做成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小鳥嗎?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鳥有關的課文。(板題:29、父親和鳥)
2、指名讀、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師:剛才的這些問題,答案在課文里,請大家趕快讀讀課文,邊讀劃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和序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可以把它畫下來。(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學生字,交流反饋:
▲師:你以為哪個句子生字比較多的,難讀的,找出來。
學生舉例,師相機通過課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如下:
A、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B、我只聞到濃濃的草水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C、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師:誰能把這些句子讀好?自由讀一讀,指名讀,正音。
這些句子中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現(xiàn)在生字寶寶從句子中走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嗎?(課件隱去句子,將生字留在屏幕上,排列整齊。)
指名讀,小組賽讀,開火車讀生字及詞語,交流識字方法。重點讀準后鼻韻母的.字“蒙、濃、騰”,提示特殊音節(jié)嗯的讀法。
▲指導寫字,引導觀察發(fā)現(xiàn):
重點指導觀察味、喜、并、重、群這幾個字中橫的變化,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
2、學生逐段讀課文(指名讀,再次正音)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要
求讀得流利。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2、童年的一天清晨,這位父親和他的孩子在一片樹林里進行著一段關于鳥的對話。想知道他們說了什么?咱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主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9課父親和鳥。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父親很了解鳥、父親很愛鳥、黎明時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
二、朗讀感悟。
師:大家說的這些關于鳥的情況都是誰告訴你們的?(父親說的)那咱們就一起來看看父親是怎么說鳥的。
1、生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父親說鳥的句子。
2、交流匯報,教師通過課件隨機點擊,出示父親的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味!
“有。在樹林里過夜的鳥總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
3、師:咱們把父親說鳥的這些句子連起來自由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生分小組學習,說說自己的體會。(父親很善于觀察鳥,很了解鳥……)
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11-12自然段。
結(jié)合學生的體會,相機出示句子:“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蔽抑栏赣H這時也是最快活。
▲師:什么時候鳥最快活?這時候還有誰最快活?快活什么?
(鳥快活、樹林快活、父親快活、“我”快活、還有森林里的小動物也很快活……)
[出示課件:茂密的樹林中藏著許多鳥,黎明時開始出來活動。]
▲ 師:你們聽,鳥兒正在唱歌呢?如果你是這林中的一只小鳥,想說些什么?如果你是這森林中的小動物,又會說些什么?(啟發(fā)想象,發(fā)散思維)
▲ 師:“我”快活什么?從哪些地方看出“我”很快活?你認為“我”是個什么樣的人?(愛鳥、護鳥的人)理解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 指名用“快活”說一句話
小結(jié):從父親說的每一句話的字里行間,都凝聚著父親對鳥的深深的愛,他對鳥的了解之深,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和鳥是那么親密無間,就像一家人。
5、指導朗讀父親的話,讀出父親和鳥、愛鳥的語氣。
A、師生合作讀,生讀父親的話,師讀文中“我”的語言。
B、 同座位的兩個同學分配讀,男女生齊讀(讀全文)
6、讀到這,你想對這位父親說什么?(你真是鳥的朋友阿!你簡直是一個鳥類專家……我要象你一樣保護小鳥,不讓獵人打它們……)
小結(jié):在父親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也成了一個愛鳥、護鳥的人。
三、拓展延伸。
▲ 師:老師相信,小朋友也愿意象這對父子一樣成為鳥的好朋友。把你們從課外查找的關于鳥的知識在小組里交流交流,看看你又結(jié)識了哪些鳥類朋友。(學生分小組交流展示)
▲ 可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許多小鳥和其它小動物們的生命受到人類的危脅,生存環(huán)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對于這些無知的捕獵者,你想說什么時候嗎?(每人寫句廣告詞)讓我們象課文中的父子倆一樣,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讓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同學們,請記。骸皭圩o動物就是愛護我們?nèi)祟愖约?/p>
板書: 29、父親和鳥
知鳥 愛鳥
(………………) 學生寫的廣告詞
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讀準“剝”這個多音字。理解詞語:“斂聲息氣”“瞻前顧后”“小心翼翼”等。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研讀、品味、感悟等,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逐漸領悟到在磨難中學會成長。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圍繞著“瞻前顧后”在自主學習中,品味文本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母親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
教學難點:
從對兒子的行動描寫中想象體會人物內(nèi)心,感受兒子面對挑戰(zhàn)與失敗的良好人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這樣一本書,上面沒有一個字,可是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名字,而我們每個人都是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就叫“生活”。的確,普通的生活蘊含著哲理,平凡中又包容著偉大,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則很普通的家庭生活小故 事,希望我們學完后也能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收獲啟迪。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剝豆》。
2、解決多音字“剝”。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文中的母親在經(jīng)過這件生活小事之后有了什么收獲呢?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母親知道了“瞻前顧后”是沒有必要的,那“瞻前顧后”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母親剝豆時的那種瞻前顧后?
“慢——快——緩——緊”(指導朗讀)
2、母親除了在剝豆的.時候“瞻前顧后”,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可以看出她的“瞻前顧后”呢?
。ㄗザ菇o兒子;淡化比賽結(jié)果)
3、是啊,像母親這樣一會兒擔心這個,一會兒擔心那個,一會兒考慮這個,一會兒考慮那個,就叫瞻前顧后。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親啊?墒,她到底需要不需要這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兒子的表現(xiàn)吧。
4、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兒子表現(xiàn)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從這些句子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兒子?(自信、大氣、認真、執(zhí)著、不氣餒、不灰心……)
5、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而你媽媽卻沒有像文中的母親那樣,而是一味的照顧你,袒護你?
6、如果你就是這個故事中的兒子,你想對因為愛你、因為怕你受到一點點傷害、受到一點點委屈的媽媽說點什么呢?
四、提升明理,總結(jié)升華
從結(jié)果上看兒子輸了,但兒子的自信、認真、執(zhí)著,面對失敗的坦然讓母親欣慰不已,對于母親來說有什么比自己的兒子出色更讓她感到驕傲呢?母親不但看到了一個懂事、樂觀、堅強的兒子,還讓她收獲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1、引導學生讀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剝豆”這件事讓一位母親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孩子來說,該承受的,該經(jīng)歷的,都應該讓他體驗。失望、失誤、失敗,傷痛、傷感、傷痕,自有它的價值。 ”
2、引導學生從課文引到生活,從文本到自己,升華主題。
讀了這篇課文以后,我們也明白了:“對于我們來說,該承受的,該經(jīng)歷的,都應該讓我們自己去體驗。失望、失誤、失敗,傷痛、傷感、傷痕,自有它的價值。 ”
3、語言積累。把自己認為值得積累的詞語、句子抄寫到本上去。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說明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
二、教學法
講授法
三、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通讀課文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重點分析第一小段。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從說明文的閱讀要點入手,分析怎樣閱讀說明文,從而導入新課。
。ǘ┙榻B作者語言學家呂叔湘
。ㄈz查預習題第三條
查詞典,大體辨析下面各組詞。
意圖組合障礙倚賴
意念連綴阻礙依賴
意思組成
意義
(四)通讀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1、這三件事兒都是極不平常的,都是使人類不同于別的高等動物的
------------。(特征,特征之一)
2、。一句話,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于能用變化無窮的-----------,表達變化無窮的---------。
3、人類語言采用--------作為手段,而不采用手勢或圖畫,也不是偶然的。
。ㄎ澹┯靡痪湓挌w納三小段的大意
第一段:強調(diào)人類的語言是使人類不同于別的高等動物的特征之一。
第二段:說明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于能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
第三段:說明人類語言采用聲音作為手段,而不采用手勢或圖畫,也不是偶然的.。
。⿴熒餐喿x第一小段
1、請同學朗讀第一小段
2、找出本段的重點句子。
3、一小段共有幾句話,可分幾個層。
4、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是什么關系?如何理解“好象”“稀松”“可是”“實在”?
5、第三句話到第七句話是什么關系?采用什么說明方法?
6、為什么先比吃飯、走路,后比說話?
7、討論讀中提示
8、總結(jié)這一小段
。ㄆ撸┬〗Y(jié)本課內(nèi)容
。ò耍┳鳂I(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第二小段
板書設計
人高等動物
1、人類會燒熟了吃1、別的動物都吃生的
2、人類直起身子來用兩2、別的動物讓身體跟地
條腿走路,把上肢解面平行,有幾條腿使幾條腿
放出來干別的、更重
要的活兒。
3、人類的嘴除了吃東西3、別的動物的嘴只會吃東西
還會說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第二小段,討論有關練習。理解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作業(yè)
二、師生共同分析第二小段
1、指名朗讀這一小段
2、用一句話歸納人類語言的特點
3、給這一小段分層次
第一層:敘述作者對兩句的認識過程。
第二層;通過對比,分析這兩句話的說法。
第三層:從語音和語義兩個方面分析人類語言能“隨機應變”的原因
4、討論第一層次
思考這兩句錯在哪里?與下文有什么關系?
5、討論第二層次
通過鸚鵡、猩猩和人進行比較,說明了什么?
討論這一層次與下文有什么關系?
討論讀中指示
6、分析第三層次
。1)這一部分是什么結(jié)構(gòu)?
。2)第8、9兩句從什么角度分析人類語言的特點?
(3)第10句總結(jié)特點
。4)體會第11句的作用
7、討論這一小段中幾處括號的作用
8、討論讀中指示
9、小結(jié)這一小段
三、揣摩語言的準確性。
1、其實這三件事兒都是極不平常的,都是使人類不同于別的高等動物的特征。
(為什么要加上“別的”二字?)
2、只有人類直起身子來用兩條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來干別的、更重要的活兒。
。ā吧现备某伞笆帧毙胁恍校繛槭裁?)
3、至于猩猩,根據(jù)西方學者拿黑猩猩做試驗的結(jié)果,它們能學會極其有限的一點符號語言,可是學不會把它變成有聲語言。
。ā皹O其有限的一點”對“符號語言”起了什么作用?)
本人意圖
4、形成無數(shù)的“意念”
表達各種復雜的意思
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
(“意圖”與“意念”有什么區(qū)別?“意思”與“意義”有什么差異?)
五、討論思考和練習第二條:
閱讀第2段,想想為什么先說鸚鵡、猩猩的所謂“語言”,為什么從大師兄的作文說起。
六、小結(jié)本課
七、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第二小段
板書設計
人類語言的本質(zhì)特點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音素——音節(jié)——多音節(jié)
連綴組合
。ㄒ环矫妗帧佟┳兓療o窮
“隨機應變”表達功能:無數(shù)意念,配以語音,綜合運用(一句話)
。硪环矫妗帧缓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研讀第三小段;體會說明文的結(jié)構(gòu)的層次;總結(jié)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作業(yè)
二、師生共同分析第三小段
1、齊讀這一小段
2、思考這一小段可分幾個層次?
第一層:指名中心句
第二層:說明為什么語言用聲音作為手段?
第三層:總結(jié)歸納全文。
3、分析第二層次
4、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把聲音與形象進行比較?
聲音的優(yōu)點是:A白天和黑夜都能發(fā)揮作用,且不受阻礙;
B聲音的有效距離大
C聲音可以把手解放出來
D聲音的速度快
聲音的缺點是:沒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
形象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
5、分析最后一句的作用。
A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B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文三段都運用了比較說明的方法。說說運用這些方法對具體說明人類語言的特點有什么作用。
7、討論文中的讀中提示。
三、聯(lián)系全文,分析說明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
四、觀全文,說說三段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五、結(jié)全文的寫作特點
1、層次清楚,有條不紊的說明。
2、語言特點。
六、呂叔湘先生曾批評下面一些語句不夠準確,你能看出毛病來嗎?
1、7月底到8月中旬的非洲,陽光燦爛,繁花似錦……
七、歸納總結(jié)全文的中心思想。
八、布置作業(yè)
1、預習下一課的內(nèi)容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李白在詩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zhuǎn)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3、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2、詩人表現(xiàn)雄奇險峻的寫法;
3、品味寓于詩中的思想感情,體會其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一、解題。
1、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zhuǎn)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nèi)粲信d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jīng)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nèi)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diào),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誦讀課文,消滅字詞等障礙。
、 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 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解疑,相互討論質(zhì)疑,掃除一部分文字障礙。
③ 范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diào)。
誦讀提示
A.“噫吁唏……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踹瘛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昂酢薄霸铡,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B.“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包S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D.“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E.“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說不可行,但內(nèi)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
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F.“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摰妙D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G.“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H.“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⑵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為第一層,
這是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嘆高)
②“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
從蜀道度越之難;道上環(huán)境凄清,極寫現(xiàn)實山勢高險(嘆險)
、邸斑B峰去天不盈尺”到結(jié)尾,
從未來人事之險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嘆戰(zhàn)禍之烈)
(解說:采用師生共同研讀法,先提出問題,由學生思考、討論,相互爭議,最后教師明確。但在這種層次的劃分上,不可拘泥于一種,比如傳統(tǒng)的分法和我們課本的分法就不一樣。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就應大力支持。)
(3)討論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有什么作用? 1筆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
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這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2薄笆竦樂難,難于上青天”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nèi)容的“副句”伴隨著。主旨句出現(xiàn)了三次:
、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
②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nèi)容的作用。
、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以此結(jié)束全詩,興味無窮。
開篇:主旨句一見
一 嘆高蜀道來歷
難行蜀道高峻
二 嘆險景物凄清——以“何時還”起
可畏山水險惡 主旨句二見
三 嘆戰(zhàn)禍之烈劍閣險要
申戒 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jié)
結(jié)尾:主旨句三見
、圃娙嗽鯓觼肀憩F(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這樣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侨娮詈笠欢螌懙绞裰幸麆﹂w,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xiàn)實的內(nèi)涵。 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正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jīng)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會寫本課里、有、幾、飛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并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 正確認讀文中十一個生字。
3. 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理解也的用法,會用也說話、寫話。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拼讀、比較、識記、組詞開花等方式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
2. 通過觀察比較、書寫、組詞,會寫本課四個生字。
3. 通過拼讀、朗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等多種朗讀方式進行閱讀訓練,逐步掌握朗讀技巧,達到熟讀成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鄰居與朋友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間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重難點分析:
l 逐步積累識字方法,掌握寫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間架結(jié)構(gòu),正確、美觀的寫好里、有、幾、飛四個字。
l 從字里行間體會樹和喜鵲心情的變化,讀出由孤單到快樂的情緒變化。
l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鄰居與朋友的重要,懂得團結(jié)協(xié)作互助友愛,并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板書課題:樹和喜鵲。
2. 請一名同學拼讀課題。
3. 齊讀課題。
4.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5. 導入:讓我們看看樹和喜鵲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一)師范讀課文,生聽準字音
(二)出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 自由拼讀課文,圈出本課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 把生詞讀給同桌聽一聽,看誰讀得好。
3. 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4. 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課件出示帶生字的重點句子。此處需要老師詳細提供句子。
(1)讀句子。
(2)讀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讀音再讀。
(4)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搶讀,加深對字的印象。
5. 學生自主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老師適時給予引導、點撥。
三、熟讀課文,感知理解
1. 開火車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
件什么事?
2. 指一名學生發(fā)言,其他同學給予補充。
3. 老師板書孤單、快樂。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什么是孤單?
(2)為什么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生自由發(fā)言,師指導朗讀第一、第二自然段。
(3)為什么后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鄰居或朋友,感受鄰居與朋友的重要性,并指導朗讀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 課件出示:
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
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讀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上也說話。
激發(fā)學生興趣,質(zhì)疑課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讓學生學會傾聽。
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自讀自學的空間。識字是低年級學習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特點。
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總結(jié)識字方法。
讓學生學會思考,透過文字,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學會讀書的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訓練語言的同時,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情操。
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鍛煉遣詞造句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
1.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2. 猜字謎比賽。
3. 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練寫生字
1. 課件出示要寫的生字,讀一讀。
2. 仔細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并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1)老師范寫,學生觀察筆順。
(2)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3. 口頭給生字組詞。
4. 學生練寫生字。
指導書寫時,教師要強調(diào)書寫的注意點和書寫的姿勢。
5.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寫字情況。
三、課外拓展
1.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 把自己與小伙伴的故事用拼音寫在小本本上,讀給大家聽。
猜字謎比賽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開動了腦筋,還積累和鞏固了識字方法。
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到規(guī)律,促進寫字能力的提高。
指導學生書寫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訓練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功,提高語文課堂的綜合效益。
語文教案 篇9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xiàn)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偎抉R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堋皫紫伦印备嬖V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偎抉R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jié):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跳水》教案12-10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語文教案【精選】07-27
(精選)語文教案08-01
語文教案07-20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