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精選(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預設目標
1.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現(xiàn)空氣無處不在。
2.能運用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各種塑料袋、皮筋、氣球
2.活動前與幼兒開展有關空氣的談話,了解幼兒對空氣的原有經驗,引發(fā)幼兒興趣。
活動過程
1.談話
教師出示吹好的氣球,提問:“小朋友,氣球娃娃來找你們玩來了,大家快跟它打個招呼吧!氣球娃娃想考考你們,‘我的肚子為什么是鼓鼓的?’
引導幼兒說出氣球里是空氣,教師“空氣從哪里來?我們去捉空氣好不好?”
2.找空氣
請幼兒按自己想的用塑料袋去教室的各個地方找空氣,說一說“你在哪兒找到了空氣”。
教師指導幼兒實驗,并幫助幼兒將裝滿空氣的`袋子系好。
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是在哪捉到空氣的。
教師將幼兒的發(fā)言匯總小結,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哪個地方我們沒有找?那里是否有空氣存在?
3.吹氣球
讓幼兒玩吹氣球的游戲,再次體驗空氣的存在。
4.空氣作用大
引導幼兒討論空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活動延伸
在科學活動區(qū)提供有關的材料(如輪胎圖片,救生圈圖片等),從中發(fā)現(xiàn)哪些物品是利用空氣原理制成的。
提供氣球,讓幼兒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猩猩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懸掛物位置、重量與倒立的關系。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
。1)大猩猩1個、小猩猩2個,底座3個,大長尾夾、小長尾夾若干個。
(2)自粘紙圓片若干,猩猩圖示一張。
(3)中號猩猩各一個,雪花片、磁鐵、回形針若干。
2.學具
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個,大長尾夾、小長尾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境導入,引發(fā)幼兒幫助猩猩倒立的興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兒興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頭倒立在這根吸管上,你覺得它能成功嗎?
2.幼兒交流,尋找?guī)托尚傻沽⒌姆椒ā?/p>
你有什么辦法能讓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猩猩穩(wěn)穩(wěn)倒立與懸掛物位置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主嘗試用大夾子幫助猩猩倒立。
2.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1)夾子夾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結:原來,夾子要夾在猩猩頭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夠幫猩猩倒立成功。
3.幼兒再次嘗試,夾子夾在哪個部位倒立得最穩(wěn)。
。1)夾子夾在哪個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穩(wěn)呢?
。2)小結:當猩猩倒立成功后,夾子越往下夾,猩猩倒立得越穩(wěn)。
三、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猩猩倒立與懸掛物重量之間的關系。
1.將大夾子替換成小夾子,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同樣的'兩個夾子,為什么這次不能成功?
2.幼兒嘗試用小夾子幫助猩猩倒立。
3.分享實驗結果。
(1)夾到第幾個時,就能站穩(wěn)了呢?
(2)為什么一個不行,兩個就可以了呢?
。3)小結:當最穩(wěn)的地方達到一定重量的時候,猩猩就能夠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猩猩倒立成功與它本身重量的關系。
1.出示大猩猩,繼續(xù)尋找?guī)椭笮尚傻沽⒌姆椒ā?/p>
小猩猩夾兩個小夾子就能成功,為什么這只不行呢?怎么讓它成功呢?
2.幼兒嘗試增加小夾子的數(shù)量,幫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實驗結果。
(1)為什么小猩猩分別夾兩個小夾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夾四個呢?
(2)小結:當猩猩的重量變化了,夾子的重量也要變化。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來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與它本身的重量、夾子的重量以及夾子的位置都有關系。
五、延伸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折疊方式與承受力之間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豐富幼兒對力的感性經驗。
教學準備
相同大小的紙、塑料小兔若干、兩塊高矮相同的積木,記錄表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紙折疊越多越能承受壓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實物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
師:“我請小朋友看徐老師做一個有趣實驗!
教師把一張紙架在兩塊積木上,先讓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紙會不會掉下來,然后往紙上放塑料小兔,請幼兒觀察,鼓勵幼兒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幼兒觀察教師實驗,并猜測紙上放小兔會不會掉下來。
二、得出讓紙結實的辦法
1、請幼兒想想怎樣能使這張紙橋變得更結實,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覺得怎樣才能使這張紙橋變得更結實?我請小朋友說一說。”
2、嘗試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實驗,驗證哪種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兒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說說為什么自己會這樣想。
以幼兒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幼兒探索怎樣折紙橋可以使紙具有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三、驗證猜測結果。
師:“現(xiàn)在,我們想了好多辦法,我要請你們來試一試,用紙來折一折結實的小橋。我要求,每個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樣,我們要動動腦筋,看看有什么好辦法”
幼兒兩兩討論一下自己想怎樣折,然后操作
幼兒一邊操作,教師引導“試試看把紙折成拱形的會不會增加橋的承受力”、“有沒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狀”。
教師有目的的要求小組幼兒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樣,也有利于幼兒比教。通過自己動手,觀察比較的方式自己來得出結論,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養(yǎng)成。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9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14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1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4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31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