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科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找找、說說的過程中知道動物尾巴的各種功能
2.能夠仔細觀察并大膽想象。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提前了解一兩種常見的動物尾巴的功用
2.動物圖片
3.視頻:動物尾巴作用
4.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回憶游戲,激發(fā)興趣
二、觀察動物尾巴的特征
1.師:動物身上都有一條尾巴,它們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來看一看。
2.出示一些動物圖片,觀察尾巴特征
3.教師
師:動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細,有的長有的.短,還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圖案,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個別幼兒猜猜
三、了解動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錄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問
你看到了什么動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個別幼兒說說
4.教師
原來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逃跑,還有的可以用來報警、儲存脂肪……它們的尾巴用處真大。
5.拓展思維
師:你還知道其他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嗎?
四、游戲:找尾巴
1.講解游戲要求
2.幼兒尋找動物朋友的尾巴
3.個別幼兒上前介紹
師:你給動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嗎?它的尾巴是怎樣的?有什么作用?
4.師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受力的連續(xù)性和阻斷性的現(xiàn)象,體驗游戲的樂趣。
2、在嘗試中,掌握擺放的技巧:如直線時積木的距離、拐彎時積木的距離。
3、知道與同伴要主動合作,能與同伴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積木,賣當勞廣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廣告,引發(fā)活動興趣。
1、提問:"剛才廣告中,積木怎樣了?我們一起用身體動作學一學。"
2、"想不想和同伴一起試一試?"
二、幼兒操作。搭直線
1、教師主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在此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2、個別指導:"你們的積木倒下去了嗎?""中間發(fā)生什么問題,等會請你們這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第一次討論。
1、提問:"剛才你和誰合作的?怎樣完成的?""在排直線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的事?"
2、小結:用幼兒的語言總結在搭直線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
四、第二次操作。
"剛才請小朋友練習搭直線,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伙伴任意搭,想排什么形都可以。"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不要推倒。
五、幼兒操作。
1、教師注意觀察幼兒,不做技術指導。
2、提醒動作慢的幼兒提高效率。
六、第二次討論。
1、每組分別上來把積木推倒,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在推之前,教師提醒幼兒觀察拐彎時積木間的距離。
2、每組請幼兒自己總結。
七、游戲: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結束。
"剛才我們分小組玩的真開心。想不想大家一起搭。時間關系,我們就搭賣當勞的M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直積極的反復嘗試,但由于在此之前孩子對積木的'比較少,對于擺放的一些方法還有所欠缺,如:間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將積木與機關進行了組合,導致老師不僅要求提的多,孩子們出現(xiàn)的問題更多。本節(jié)活動可以先組織第一課時,幫助幼兒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后再嘗試,本節(jié)活動就是讓孩子們自己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是根據(jù)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有趣的昆蟲》這個主題進行改編的一節(jié)科學課,抓住幼兒對昆蟲的興趣,在認識昆蟲后初步了解哪些昆蟲是益蟲和害蟲,讓幼兒知道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能大膽的進行角色表演。
2、 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3、 有初步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有關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知識。
活動難點: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昆蟲頭飾、事先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1、 出示小蜘蛛頭飾,它是誰?它有什么本領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開了一家商店,你們猜猜它開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題目)
二、 觀看課件《蜘蛛網(wǎng)商店》
1、 哪些小動物來買蜘蛛網(wǎng)了?
2、 小狗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覺得小蜘蛛對小狗、小熊、小兔說的話對嗎?為什么?(啟發(fā)幼兒討論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6、 啟發(fā)幼兒思考,還有誰會來買蜘蛛網(wǎng)?它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對小蜘蛛說的?小蜘蛛會賣給她嗎?
三、昆蟲樂園
在這張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蟲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四、蟲蟲游戲
幼兒自選頭飾扮演昆蟲,音樂起,所有跟著音樂做動作;音樂停,扮害蟲的幼兒立即蹲下不動,扮益蟲的幼兒就喊“蒼蠅(蚊子、蟑螂),消滅它”。幼兒互換頭飾,游戲繼續(xù)進行。
創(chuàng)作思路:
昆蟲世界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時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在戶外草地上、花叢中,小朋友常常為發(fā)現(xiàn)一只小小的昆蟲而雀躍不已。于是,我從幼兒興趣入手帶領孩子進入昆蟲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蟲》主體中,發(fā)現(xiàn)幼兒對昆蟲非常感興趣,為此我選擇了這節(jié)科學課《蜘蛛網(wǎng)商店》,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蟲,在本次活動中我認為使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就非常的恰當,將深奧的科學知識編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動畫展示給孩子們看,并通過課件直觀地看到昆蟲的基本特征。讓幼兒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臨其境,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課件互動游戲,把孩子零星的經(jīng)驗歸攏,提升起來,激發(fā)了幼兒探索昆蟲的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這一科學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
吹泡泡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玩的游戲,他們經(jīng)常吹,喜歡吹。但是家長從商店里買來比較精致的吹泡泡玩具,讓幼兒吹泡泡,現(xiàn)成的泡泡液,固定模型(一般是圓型)的泡泡器,抑制了幼兒的科學探索,束縛了幼兒的思維發(fā)展,甚至在有的幼兒的頭腦中形成動力定型:泡泡器是圓圓的,只有圓圓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戲。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戰(zhàn)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與視野,能夠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戲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fā)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每組若干);已配好的溶液。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記錄紙。
3、音樂《吹泡泡》,兒歌。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吹泡泡》的音樂中,一起進入教室。(教師跟著音樂吹泡泡,幼兒會自發(fā)地進行接泡泡和吹泡泡的游戲。)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2.教師出示“吹泡泡”工具,讓幼兒觀察并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么?”幼兒興奮地發(fā)現(xiàn)能“吹泡泡”。教師“順”應幼兒就此引出課題,你們喜歡吹泡泡嗎?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玩“吹泡泡”游戲,從而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自由探索空間感知體驗“泡泡的'特性”。
1.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利用教師準備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圓形工具、粗細不同的吸管)邊玩邊探索:“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了?”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教師啟發(fā)、引導、扶持幼兒,將幼兒的探索推向深入,成為幼兒合作伙伴,激起幼兒探究的欲望。)
2.請幼兒互相交流探索結果。先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伴互相說一說,再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泡泡是圓形的、易破、會飛、對著太陽是五顏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時是半圓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圓形的等等)然后請幼兒討論: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的共同特點?(吹泡泡的工具是圓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教師借助幼兒探索結果,用“引”的方法將活動的重點轉化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提出,把幼兒學習興趣推向深入。為突破活動的重點做了鋪墊。
三、提供不同的材料,用記錄的形式表達自主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1.教師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的電線圈,讓幼兒猜想吹出泡泡的可能形狀。
2.幼兒分小組,教師提供每組記錄表一張,讓幼兒在“玩”吹泡泡游戲中,驗證自己的猜想。
在“玩”中,幼兒分工協(xié)作,驗證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狀并記錄驗證結果。讓幼兒利用自己選擇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親歷和感受盡興探究和盡興玩的過程中觀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狀的工具?你發(fā)現(xiàn)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都是圓形)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想象結果的旁邊。(讓幼兒在自主狀態(tài)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jīng)驗。)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用的是什么形狀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結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狀的?”
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請幼兒關注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提問:“有什么秘密?”教師在幼兒觀點和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讓幼兒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兒歌游戲結束
教師講解兒歌內(nèi)容,即游戲規(guī)則。(當兒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時,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時,幼兒向中靠攏;念到批泡泡飛高了,幼兒踮腳;念到泡泡飛低了,幼兒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兒向后跳。)
活動延伸:
1.幼兒學著自制吹泡泡的肥皂液。
2.區(qū)角游戲中提供吹泡泡的材料,讓幼兒自發(fā)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飛機的外形有初步認識,知道飛機的主要外形特征。
2、通過認識飛機,知道飛機也是交通工具的一種,與其它交通工具的區(qū)別。
3、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
。刍顒訙蕚洌
1、課件各種交通工具圖片 2課件 飛機各種形態(tài)圖片實物
3 飛機模型 4 折紙飛機每個孩子一個 5水彩筆
。刍顒舆^程]
一、知道自行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結合各種交通工具圖片)
1 問小朋友怎么來幼兒園的?
2 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需要搭載的交通工具?古代到現(xiàn)代船、馬車、自行車等;
3 飛機的外形特點,找與其它交通工具的不同。
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飛機的.用途和優(yōu)勢
1 飛機的種類:
出示飛機模型 嗚……我來了,翅膀抖一抖,飛上藍天去,飛過黃河,飛過長江,轉進云彩里。小朋友坐過飛機嗎?長大了想不想開飛機?{想}那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先來認識一下飛機。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飛機的速度是最快的。好吧!現(xiàn)在就請你們一起來認識飛機吧!師依次點擊:各種各樣的飛機 飛機起飛的圖片(跑道、窗景、天空等)
2飛機的種類
飛機有民用機和軍用機兩種,載送旅客或裝貨物用的是民用機,戰(zhàn)爭用的是軍用機。
A、點擊大客機,依次出現(xiàn)幾架不同型號的客機。
B、點擊戰(zhàn)斗機(同上)。
C、出示兩種飛機模型,讓幼兒觀看并說出主要不同點。
師:聰明的孩子愛動腦,好玩的游戲等你來。
三、玩紙飛機
1給每位小朋友一架紙飛機(白紙制作),進行添畫,對機身進行裝飾。
2 完成后戶外展示,玩小飛機游戲
小朋友們想不想飛上天空呀!好!現(xiàn)在開起你的小飛機,起飛了!大家一起說兒歌:翅膀抖一抖,飛
上藍天去,飛過……。到院子里做游戲:《飛機起飛》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設計思想:
一天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在輪胎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奇怪的冰,冰是圓形的,中間還有一個圓圓的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七嘴八舌討論的十分熱烈。我抓住這個機會,通過讓孩子親手參加實踐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冰變化的奧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感受親手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導幼兒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冰雕的圖片。
2、提前凍好的冰。
四、活動過程:
(一)幼兒親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個組若干塊冰,幼兒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樣的?什么顏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覺怎么樣?
小結:冰放在手里硬硬的,涼涼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ǘ┩ㄟ^實驗,了解冰遇熱會融化成水,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精神。
1、每個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塊冰,使勁握住,觀察有什么變化。
“請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樣了?變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來得”?
2、每個組放一盆熱水,請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熱的還是涼的'?(熱的)
3、請幼兒把冰放進去,看看冰有什么變化?(慢慢變小了,沒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熱的還是涼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結:冰放在手里和熱水里都會化成水。
(三)通過觀看圖片和談話了解冰的用途 。
1、提問: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歡冰嗎?請幼兒說一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樂里涼涼的很好喝;發(fā)燒時能降溫……”,“路面上結冰容易滑倒”。
2、欣賞冰雕圖片,感受藝術的魅力。
。ㄋ模┯變簞邮种谱鞑噬谋 。
1、共同討論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兒利用各種器皿、顏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歡什么顏色就做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陽臺上,第二天欣賞自己凍的彩色冰,感受實驗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的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激發(fā)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
2、透明塑料杯若干,透明礦泉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三原色。
1、老師演示小魔術。
2、幼兒玩變魔術的游戲。
3、進一步認識三原色。
4、揭示變魔術的秘密。
二、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1、老師演示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2、兩個孩子演示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3、全體幼兒操作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4、總結,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三、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從吃的方面、穿的方面、從周圍環(huán)境觀察有顏色的物品,正是有了這些漂亮的顏色,我們的.生活才會這樣美麗,才會這樣豐富多彩。
活動延伸:
孩子們,咱們今天就玩到這兒,帶著咱們編出的漂亮顏色,回你們的活動室,把它放到區(qū)角里,用它來畫美麗的春天。
教學反思: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感興趣,要充分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愿望。要多準備幾套顏色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獨立操作。調(diào)色游戲可繼續(xù)在區(qū)角內(nèi)玩,可引導幼兒注意同樣用兩種顏色調(diào)出的新顏色,深淺卻不完全一樣,激發(fā)幼兒多次嘗試變色,如有新發(fā)現(xiàn)就記錄下來。可在區(qū)角中讓幼兒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探索色彩對對碰的變化。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所產(chǎn)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nèi)庋鬯姷降墓饩,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chǎn)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xiàn)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jīng)感覺。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語言較清晰地表達各種布的不同。
2.對布制品多樣性的認識,初步了解布的廣泛用途。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種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褲、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書、手絹、帽子等,在班級里布置成展臺。
2.用來做對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動過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質(zhì)的區(qū)別
1.教師出示塑料桌布與布質(zhì)桌布,引導幼兒比較與討論。
----教師:這里有兩塊漂亮的桌布,我們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塊?為什么?
-----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樣?布做的桌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更喜歡哪一塊?為什么?
3.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導幼兒比較與討論。
-----教師:這里還有兩雙鞋,它們又有什么不一樣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給你什么感覺?
------教師:穿在腳上試試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臺,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感受各種布制品。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布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用什么布做的。
------教師;布還可以做什么呢?
------教師;如果請你用布做東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觸覺游戲。
1.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請一個幼兒上來,閉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確定后,其他幼兒喊"一、二、三",拿出來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兒為他鼓掌獎勵,如果沒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請他再試一次。
活動延伸: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找一找,生活環(huán)境中有哪些布質(zhì)的物品,共同填寫“ 各種各樣的布” 調(diào)查表。
注意事項:
。1)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感知與體驗的`時間,幫助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有的幼兒可能只從表面理解問題,如只從表面的特性,如顏色、圖案等來區(qū)別布和其他材質(zhì)。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導與追問,幫助幼兒深入了解問題,如材質(zhì),的軟硬、光滑與粗糙等。
。3)該活動可以進一步向語言領域擴展,請幼兒細致描述布制品,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科學教案01-15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0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