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3 11:58:0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必備(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必備(10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坐數(shù)出數(shù)量是10的物體個數(shù),會讀、寫數(shù)字10.

            2.使學生知道10以內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shù)的大小,掌握10以內數(shù)的組成.

            教學重點

            1.會數(shù)數(shù)量是10的物體,會讀、寫10.

            2.知道10以內數(shù)的順序、大小比較及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10的組成及寫10.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儀、計數(shù)器、直尺、點子圖、小棒、紅花、學具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從1數(shù)到9,從9數(shù)到1.

            2.填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進行有關的思考教育.

            學生觀察圖,看懂了什么?使學生明確:有10個人,10個氣球.

            2.出示有關印刷體10,啟發(fā)學生10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用學具擺10個物體,多次感悟10是數(shù)出來的.

            3.出示計數(shù)器,啟發(fā)學生10是怎樣得到的?

            同桌或小組進行操作,使學生明確9再添1是10.

            4.出示尺子,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桌或小組進行操作.然后從1數(shù)到10,從10數(shù)到1,從2數(shù)到10,從10數(shù)到5

            5.比較數(shù)的大小.

            觀察點子圖,互相交流,并在○填寫,用手勢表示.說一說9小于10,10大于9.

            6.10的組成.

           。1)同桌同學用小棒擺一擺,把10根小棒分成兩堆.學生填書.學生說一說,看到每一組,還能想到什么?

            (2)進行對口令練習.

            7.10的.書寫.

           。1)教師指導10是一個數(shù),由1和1組成,寫成兩筆.

           。2)電腦演示動畫10的寫法,學生在書上田字格里練習寫10.

            三、鞏固發(fā)展.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2.連線.

            3.出示組成卡片.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數(shù)數(shù)量是10的物體個數(shù),知道了9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10比0~9這幾個數(shù)都大,寫10要占兩個日字格,左邊寫1,右邊寫0.通過擺小棒,我們還知道了10的組成情況,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6 □ 8 □ □

            □ 9 □ 7 □

            2.如果有10個草莓讓你和爸爸、媽媽三人分吃,你會怎樣分配呢?看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試一試”以及第 “想想做做”第l—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xiàn))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

            師(拿出一張三角尺,指著其中的角):三角尺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拿出課本):書本的這里也是一個角,指著其中的直角

            師:三角尺,書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shù)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1、活動:摸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三角板,跟著老師一起來摸摸看。

            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師指導摸:如果用手掌摸角這里(頂點)會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

            師:數(shù)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著我們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xù)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3.數(shù)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85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shù)一數(shù),填在括號里。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角有什么特點呢?

            1.動手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師:通過做這個活動角我們知道角有什么特點呢?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

            2.比較(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們的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小結: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

            3.觀察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好老師手上的活動角,(把活動角的兩條邊折短)你們發(fā)現(xiàn)這個角有什么變化呢?

            生答:角的兩條邊變短,角的大小沒有變化。

            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角的大小與它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4.(想想做做第4題)

            師:現(xiàn)在來看第4題,用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答:兩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們對應的角一樣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xiàn)路牌標志)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shù)啬硞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里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shù)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有坐公交車的,還有父母開車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時可以走5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坐公交車每小時可以行40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沒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千米的認識上,長度單位間的變換由于學生基本上屬于“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花費的教學時間相對就少一些。]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梢宰寣W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設計意圖: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對分數(shù)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分數(shù)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shù)可以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許多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體會分數(shù)的意義。

            2、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填空:四分之一寫作:,十分之三寫作

            讀作讀作

            2、“”表示。

            3、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一共有幾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花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shù)?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shù)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shù)占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黃花:

            長方形:圓:三角形:

            2、按分數(shù)圈一圈。

            讓學生展示自己圈的'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ńY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shù),如果對應于不同的“整體”,那么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

            課后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懂得分數(shù)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許多事物組成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重、難點] 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平移

            平移鉛筆:讓學生動手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移一移,并說一說移的前后鉛筆的位置關系。說明鉛筆平移前后的線條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題:這幅圖中有許多組平行線,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先讓學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說一說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題:本題平移后線段之間的平行關系是比較復雜的,特別是尋找一些斜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學生可能更困難一些?上劝才乓恍┖唵螆D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過折一折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行線的特征;顒又凶寣W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進行討論;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討論如何說明兩條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說一說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根據書中給出的圖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看到了哪些平行線,與同學交流。

            三、畫平行線

            教學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

            四、實踐活動

            從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找平行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

            2.通過數(shù)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計數(shù)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多種活動,對大數(shù)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數(shù)感。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活中的大數(shù)的第一課。首先,教材呈現(xiàn)了四幅圖片,圖片中的數(shù)據都是幾百、幾千的數(shù)目,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都比過去學過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這樣的大數(shù),從而感受到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幾何模型,使學生對千萬的計數(shù)單位有直觀的感受,并學習這兩個計數(shù)單位。教材還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對一千、一萬的實際意義有具體感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設備、坐標紙卡片若干、練習題卡片、晚報一張。

            〖教學設計

            (一)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1.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shù),將百以上、萬以內的數(shù)整理出來,萬以上的數(shù)留待以后學習。

            2.新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分組交流,然后問:聽了這么多生活中的大數(shù),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們學過的計數(shù)單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數(shù)中發(fā)現(xiàn)新的計數(shù)單位了嗎?一千、一萬有多大?它們與我們學過的計數(shù)單位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認識大數(shù)

            1. 引導學生觀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問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結: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百。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卡片(10100格),它與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共有多少格嗎?小結:10個一百是一千。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千。

            師:請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時的情境,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shù)約為一千人。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約是一千或幾千的嗎?

            3.引導觀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與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嗎?小結:10個一千是一萬,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萬。

            師:請看這張報紙,這樣的一版報紙大約有一萬字。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shù)量約是一萬的嗎?

            (三)引導填寫數(shù)位順序表

            (四)練習

            1. 每本數(shù)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幾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個百、1個十、5個一)、9300格(9個千、3個百),引導學生數(shù)小格,并說明我校現(xiàn)有915名學生、我校占地面積約為9300米2。

            (五)總結

            1. 你喜歡大數(shù)嗎?為什么?

            2.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有意義的大數(shù),課后請你選一個最喜歡的大數(shù),在一萬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數(shù)量的小格,最后請家人或同伴數(shù)一數(shù)小格數(shù),再給他們講一講這個數(shù)量的意義。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對于萬以內數(shù)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時難度較大。我注重讓學生實際感受,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shù)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1. 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shù)的例子,除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shù)、理解學習大數(shù)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

            (1)學生初步感受大數(shù),把大數(shù)同很高的山很長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聯(lián)系,感受其大。

            (2)學生在找、看、說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大數(shù)的讀、寫,發(fā)現(xiàn)大數(shù)中有新的計數(shù)單位千萬。

            2.學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標紙為學生制作了百千萬的學具卡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3張卡片,自主探究出3張卡片的聯(lián)系: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并通過直觀感受建立一十百千萬的數(shù)學模型。

            3.聯(lián)系實際,感受大數(shù)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萬的具體感受。

            如,教學千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上操時的情境,說明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shù)約為一千人。教學萬時,引導學生觀察報紙,說明一版報紙約有一萬字。

            4.以少見多

            要使學生理解不易直觀感受的大數(shù),就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以少見多的想像。

            以少見多是指從較少數(shù)量的積累去想像較多數(shù)量。如,每本數(shù)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多少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培養(yǎng)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對學生現(xiàn)在理解萬以內數(shù)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數(shù)都有很大幫助。

            〖編者點評

            本節(jié)課設計了多個活動促進學生對大數(shù)意義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關大數(shù)的數(shù)據,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經驗初步積累對大數(shù)的感性知識。觀察、操作幾何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了千萬計數(shù)單位,并對這些單位及其之間的關系有了直觀感受。以小見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大數(shù)實際意義的理解,而且滲透了一種比較事物的具體方法。本節(jié)課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內涵豐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fā)同學興趣,培養(yǎng)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小學數(shù)學《認識直角》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guī)范,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yōu)點。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shù)學教材P77~80。

            教學目標:1、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學準備: 三角板、紙片、鐘、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直角。

            1、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角,現(xiàn)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幾局部組成嗎?(指名匯報)

            2、談話:看看這個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嗎?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個同樣的角)

            在紙工袋上有幾個這樣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談話: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角都有一個一起的名稱,叫“直角”。一般我們還要在直角上標上一個符號來表示直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直角。

            二、折角。

            1、 談話:那么你想自身來折一個直角嗎?(課件出示例2)

           。ㄍ瑢W用圓形紙和不規(guī)則紙折角)

            2、 提問:比較你折的兩個直角,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再與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分別比較后匯報)

            3、提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直角都是一樣大小的.)

            三、找角。

            1、談話: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從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嗎?等會兒要請你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同學找直角)

            2、提問:誰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談話: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實啊,在我們經?匆姷溺娒嫔弦灿兄苯牵阒绬?(課件出示例1想一想)

           。ㄍ瑢W交流,教師在鐘面上撥一撥,并驗證)

            4、談話:當然在我們數(shù)學書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數(shù)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呢?

            (同學匯報,兩種方法。)

            下面就請你用自身喜歡的方法找到數(shù)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同學活動)

            5、提問:你找到幾個直角?誰來指一指?

           。ㄖ该锨爸敢恢福

            6、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兩塊三角板拼出一個直角嗎?

           。ㄍ篮献髌粗苯。

            指名匯報,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請生驗證。)

            四、畫角。

            談話: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畫下來嗎?

           。ㄍ瑢W在書本P74點子圖上畫一個直角。

            指名展示,并說說你是怎么畫的?怎樣驗證?

            教師在點子圖上示范畫直角,同學再畫一個直角)

            五、認識銳角、鈍角。

            1、 談話:剛才我們折了直角,畫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許多直角。請你再看看這幾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哪一個是直角呢?

            這個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個名稱,叫銳角。那么這個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鈍角。看一看你們的三角板上有銳角和鈍角嗎?誰來指一指?

           。ㄖ该锨爸敢恢福

            1、想想做做第4題。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1、想想做做第5題。

            照下面左圖的樣子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展示、匯報。

            六、練習。

            1、想想做做第6題。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題。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

            七、總結

            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shù)除整百、幾百幾十的數(shù),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1

            出示口算題,學生先獨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并選擇幾題要求說出口算依據。

            2、P15.2

            分組練習,組織比較。進一步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評講,歸納計算的注意點。

            3、P15.3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組織評講。

            總結歸納:你在計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P15.4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本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

            二、課堂練習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個4。

            2、根據4606=784填寫算式:76( )+( )=( )

            3、從300里連續(xù)減去6,減( )次正好是0。

            4、如果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商除數(shù)+余數(shù)=128,被除數(shù)=( )。

            5、最大的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余數(shù)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yè):P15.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1-32頁的例題7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筆算除法的計算能力,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以及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為什么要落下來。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展示臺、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位數(sh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師:請同學們想想下面各題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數(shù)位上,商是幾位數(shù)。

            2.筆算(選擇你喜歡的一道題進行筆算,兩題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完成后,師問:為什么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

            師:這兩題是我們昨天學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還難,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積極動腦,一樣能學得很好。(板書出示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例7:(1)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師:全班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學生讀題)

           。1)找找這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據條件和問題你想怎么計算。

            師:為什么用除法,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沒有用除法計算最正確。

            師:他說的很好,陳老師也這么認為。接下來我們就試著獨立筆算這道題。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同的筆算過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師: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評價:班級交流哪種算法最好,對學生的算法進行評價。適時進行表揚鼓勵。

           。6)歸納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和804÷4這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不用落下來呢?

            2.比較 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是0,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______

            3.鞏固5)525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筆算這道題。

            學生練習后,問:你是怎樣想商中間的0的,為什么?

            如果不筆算,你能不能馬上判斷出商中間有沒有0呢?看看上面的題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最高位是除數(shù)的倍數(shù),十位比除數(shù)小商中間一定有0。)

            三、鞏固練習

            ______ ______

            1.選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學生完成后講評,問:怎樣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2.當一回小醫(y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編題游戲。

            師說一位數(shù),生說三位數(shù)使它們相除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后再筆算進行驗證。你們說了這么多數(shù),是不是都符合游戲規(guī)則呢,想不想驗證一下?筆算看看。

            四、知識應用:第33頁第1題。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們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誰嗎?

            2、(電腦出示:淘氣)讓我們一起來唱首生日歌吧!聽聽淘氣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吧。

            3、板書課題: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統(tǒng)計前的準備活動

            (1)今天是幾月幾日?(10月16日)原來淘氣是10月出生的,我們班有誰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屬于什么季節(jié)的呢?

            指名學生說:你是幾月出生的,屬于什么季節(jié)?

            (3)我們來看一看,你們出生的季節(jié)剛才你們說對了嗎?

            出示課件:四個季節(jié)的圖片(并說明哪幾個月是什么季節(jié))

            (4)現(xiàn)在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屬于什么季節(jié)了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說完后坐直?茨膫小組最先完成。

            (5)老師要看看誰是亮眼睛,看好了。我們請春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夏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秋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冬季過生的同學舉手。猜一猜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有什么好辦法知道?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舉手數(shù)一數(shù)、舉不同顏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畫正字等)

            2、經歷統(tǒng)計活動

            (1)6人小組合作統(tǒng)計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做一次調查。那調查應注意什么?來看看小組合作的要求吧!

            (幻燈)

            (2)小組活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并完成統(tǒng)計圖。

            (3)全班匯總

            師:剛才老師看了同學們在小組的表現(xiàn),真積極!下面我們一起完成大的統(tǒng)計圖好嗎?請各小組長匯報你們組的統(tǒng)計結果,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統(tǒng)計的。

            (4)驗證數(shù)據

            師:這是剛才大家每個大組調查的結果,老師根據你們的統(tǒng)計繪制出這張班級統(tǒng)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shù)一數(shù)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呢?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tǒng)計了多少名同學?再看一看,今天來這里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說明在統(tǒng)計時有沒有多余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tǒng)計時非常認真。

            3、觀察統(tǒng)計圖,拓展思維

            (1)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現(xiàn)在你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了嗎?從圖中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2)師:誰愿意和老師做朋友?誰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師:老師也有生日,你們猜猜老師的生日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呢?生猜。鐘老師12月份過生日,是什么季節(jié)呀?(冬季)對了,老師是冬季過生日的,根據統(tǒng)計圖我們可以猜測出最有可能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就像猜老師的生日一樣。

            三、拓展應用

            1、這個統(tǒng)計圖是怎么得來的呀?說一說。

            2、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tǒng)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