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實用【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按幾何圖形的2-3種特征進行分類,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圖形找特征的方法。
2、引導幼兒能正確地表述圖形特征。
3、 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知道各種圖形名稱。
2、物質材料準備:大小、形狀、顏色各異的`幾何圖形若干、每人一張表格紙、勾線筆;歸類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想活動,幼兒產生學習興趣。
師:老師這里有好多種圖形寶寶,它們可以拼出什么來呢?
二、拼圖活動,幼兒大膽操作交流。
1、幼兒進行大膽拼圖。
2、請幼兒說說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數一數各有幾個?
三、記錄活動,幼兒細心記錄。
師:請你將你剛才說的記錄下來。
教師教幼兒如何記錄,只要看圖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
師:請你將你的記錄結果講給好朋友聽。
四、游戲活動,幼兒將圖形歸類。
1、請幼兒按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放在一起。
2、交流:你是怎么歸類的?為什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將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教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狀紙片(圓形、五角星、六邊形、蝴蝶形)、分類盒、記號筆、剪刀、稱、量杯、尺。
學具:豆腐、橙子、珠子、米、不同形狀紙片(圓形、五角星、六邊形、蝴蝶形)、分類盒、記號筆、剪刀、稱、量杯、尺。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實物二等分)
1、提出要求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東西,看有哪些?(豆腐、豆干、紙片、珠子、米、)等會請你們將這些東西每一樣分成兩份,兩份大小要一樣。比如說將一塊豆腐分成兩份,兩份的大小一樣,將一塊豆干分成兩份,兩份的大小一樣。將一個籃子里的珠子分成兩份,兩份的數量一樣多;米也一樣,將一個籃子里的米分成兩份,兩份一樣多;這里的紙片,你可以任選一張,將一張紙片分成兩份,兩份一樣大。小朋友們可以利用旁邊的一些操作工具來分,好現在請小朋友去選一種材料分一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操作結束后,集體討論操作過程和結果
a.提問:①珠子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兩份一樣多?
、谔O果是怎么分的?你怎么知道兩份一樣大?
、勖自趺捶值模磕阍趺粗纼煞菀粯佣?
、芗埰窃趺捶值?你怎么知道兩份一樣大?
b.引導幼兒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師:(出事圓形和半圓形紙片)請你們看這是剛才小朋友將一張圓形紙片分出來的一半,這是原來的一張,你們看是分出來的大還是原來的大?分出來的正好是原來的什么?(一半)
小結:像這樣將這些東西分成了兩個相同的部分叫做二等分。
二、幼兒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分法)
1、提出要求:選另一種材料分,想想有沒有不一樣的分法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操作結束后,集體討論驗證新的分法
a.提問:誰有新的分法,你怎么讓其他小朋友知道你分好的.兩份一樣?(共同驗證)
三、教師總結
、艓煟耗銈兘裉煺媛斆,想出了用不同的方法來分,還知道了分出來的一半肯定比原來的?(。
、瓶偨Y:分出來的二個部分合起來就是原來的一份。
四、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分,比如說這里有一碗水,你怎么將碗里的水分成相等的兩份?那除了二等分,可不可以四等分,八等分?我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幼兒游戲和動手操作,讓幼兒學會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3在游戲中理解交換+兩邊的數得數不變:
4、積極探索數學活動,使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頭飾、卡片, 活動重點:得數5的加法 活動難點: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
活動過程:
一、引入:(復習5的組成)
師:動物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愿意嗎?不過我們要保密碼解開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幾呢?生:3密碼正確,請進吧。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圖學習5的加法。
師:小朋友們動物王國到了,我們一起去小動物家看看吧,小心別被動物咬著,看圖算5以內的加法,算對動物送禮物給小朋友,算錯動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幾個小動物家。把你的答案記清出點。
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么問題?(用4句話表達4幅圖)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
師: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師:像 1+4=5,4+1=5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4=5馬上就想到4+1=5,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3=5就會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鞏固加深:
好了,小動物們都夸我們很聰明 ,我們手里都有動物送給我們的玩具票票, 出示價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買那兩樣玩具,你會買什么,為什么?還可以買那兩樣?
幼兒操作
總結:
師:有幾種方法,買的是什么?
師:如果5元買三樣呢?
四、總結:這節(jié)課高興嗎?我們學習了得數等于5得算式
板書:1+4=5,4+1=5,2+3=5,3+2=5.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分類、排序的經驗進行猜撲克牌的活動。
2、有初步的協(xié)作、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撲克牌一套、現成撲克牌五套。
【活動過程】
一、觀察撲克牌排列規(guī)律
1、出示撲克牌提問:“這是什么?你們玩過嗎?今天老師就用撲克牌來和小朋友做一個有趣的游戲。這兒有一些放大的撲克牌,牌上的.數字寶寶已被我悄悄地藏起來了。你們仔細看看,他們是怎么排隊的?”
2、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橫著看,第一排是梅花,第二排是紅心,第三排是……豎著看,第一排是3個點子的牌,第二排是4個點子的牌……每種圖案的牌有幾張呢?有幾種圖案?最少的是幾個點子?最多的又是幾個點子?
二、猜撲克牌
講解游戲規(guī)則:老師任意抽調一張撲克牌,你根據規(guī)律猜出是什么圖案的、幾個點子的撲克牌不見了。
1、老師拿,幼兒猜。
2、幼兒拿,另一幼兒猜。并讓幼兒講講:你是怎么找出來的?
三、分組猜撲克牌
1、講解游戲規(guī)則:四人為一組一起合作,人人動手,將老師藏掉的撲克牌找出來。并一起記錄在老師的記錄單上。
2、請客人老師藏掉兩張撲克牌,幼兒找并進行比賽。要求大家一定要商量一下,怎樣才會獲勝。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與同伴或回家后與家長一起玩出更多的撲克牌的玩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體會20以內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2、知道任何一個數的相鄰數有兩個,樂意與同伴合作。
3、喜愛參加相鄰數探究活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數字卡片、數棒、掛圖
2、學具準備:數字卡片、數棒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教師幼兒相互問候。 走線,進行線上游戲:找鄰居。每個幼兒一張數字卡片,邊念兒歌邊走線。教師出示任意一張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兒就站在中間念兒歌,當念到“我的鄰居在哪里”時,拿著相鄰兩數數字卡片的幼兒念“你的鄰居在這里”并走到中間,三個相鄰數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2、集體活動。
、購土1~20的序數。 接龍游戲:1名幼兒任意說一個數,后面的幼兒依次往下數,一直數到20。
、诟兄耙粋數的相鄰數有兩個”。 出示“宿舍樓”掛圖,請幼兒將數字寶寶1~20按順序住進20間宿舍。設情境:數字寶寶2沒有牙膏,想找鄰居借。請小朋友觀察并想想:誰離它最近,誰是它的鄰居?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可能出現兩種找法。 第一種:找它前面一間房(1號宿舍)的鄰居借。 第二種:找它后面一間房(3號宿舍)的鄰居借。 小結:一個數的相鄰數有兩個,如數字1和3都是2的`相鄰數。
、垠w會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操作學具“數棒”,請幼兒將數棒按順序擺放,在每根數棒旁擺上相應的數字卡片,教師問幼兒:你發(fā)現了數棒之間有什么秘密嗎?引導幼兒發(fā)現:數棒越來越長,每根數棒比它前面的數棒多一節(jié),比它后面的數棒少一節(jié)。 師幼共同小結: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每個數總比它前面的一個數多1,比它后面的一個數少1,所以每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
3、游戲活動。 游戲“抱一抱”。分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張1~20的數字卡,教師任意出示2~19的數字卡一張,請拿有這個數相鄰數的幼兒與老師抱一抱。游戲反復進行。
4、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數字卡片和數棒。幼兒在相應的數字卡片下擺放相應的數棒,感知體驗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第二組:完成操作冊第33頁的活動。 第三組:玩相鄰數接龍游戲。一名幼兒出數字卡片,其余幼兒接龍。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銹鋼,有機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制造的。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里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么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為什么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fā)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愿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fā)現其區(qū)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fā)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垡龑в變盒〗Y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某邷y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诩杏^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奂杏懻摚簽槭裁葱『拥膶挾葧霈F三種不同的數字?
、芤龑в變盒〗Y: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莘謩e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從不同角度觀察一樣事物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謂“站得高,望得遠”,通過這堂課的設計,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在低處與高處看到不同景象。大班幼兒的空間方位已有了較好的發(fā)展。因此通過本次活動的集體感知和個人操作,可以幫助幼兒用不同的方式比較、觀察事物。
活動目標
1.發(fā)現站在低處與站在高處,會看到不同的景象。
2.體驗用比較的方式觀察事物的趣味。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記錄紙和筆。
2.事先選擇適合觀察比較的.場地。如:操場上(低處)和二樓陽臺或露天走廊(高處),兩處地方必須能看到同一處景物。
活動過程
(一)走到操場看一看
1.引導每個幼兒在操場上選擇一樣物體作為觀察對象,如:小樹、小花、滑梯、地面上一個有特征的東西等。
2.仔細觀察自己選定的某個物體,并把它記錄在紙上。
。ǘ┡郎细咛幙匆豢
1.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高度的觀察點,如:大型運動器具的最高處、二樓露天走廊或更高樓層的陽臺等。
2.你看到了什么?感覺有什么不同?(站在高處時,比在下面看到的東西更多,看得更遠)
3.繼續(xù)觀察剛才選定的對象。
4.剛才站在地上看的時候,那棵樹顯得很高,現在看上去就像在我們腳下,是這棵樹變矮了嗎?
5.仔細想一想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在記錄紙上畫一畫站在不同高度的地方所看到的同一對象的不同景象。
。ㄈ┍纫槐、說一說
1.你喜歡站在高處看,還是喜歡站在低處看?
2.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guī)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tǒng)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guī)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老師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體驗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fā)現不同的`排序方法,并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在活動中專注操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師演示教具一套,幼兒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掛圖等材料若干;
2、經驗準備:有簡單的排序經驗。
活動過程:
。ㄒ唬┯螒1:彩色小圓片的排序游戲:請小朋友將手中的彩色小圓片按一定顏色順序進行排序。幼兒操作后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評價獎勵小紅旗。
(二) 游戲2:找異同。老師出示一幅圖,請幼兒認真觀察,找到規(guī)律并在圖示收起后,按要求將所有小圓片放入蛋糕盤。
。ㄈ┯螒3:全面看圖找規(guī)律。請幼兒認真讀圖,找到幾何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后根據記憶進行操作。
(四)游戲4:聽題送幾何圖形回家。題目要求:橫排同顏色,豎排同形狀。
。ㄎ澹┗顒有〗Y:
1、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面紅旗,為自己加油。
2、找找身邊有哪些有規(guī)律的排序。出示有規(guī)律排序的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在哪些地方有這些排序。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以游戲為主線,通過游戲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了圖形排序的規(guī)律,并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排列規(guī)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規(guī)律,讓他們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中學習有規(guī)律的排序,加強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
其次,在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我采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熟練掌握8的分合法
活動準備:
數字卡 棋盤 不同顏色的棋子 旋轉六面體 各色旗 撲克牌
活動玩法:
每組5名幼兒,一幅棋盤,每位幼兒一套1——7的撲克牌,每名幼兒持一粒不同顏色的棋子,將各自的棋子放在起點,按照自己的標志次序輪流擲旋轉六面體,擲出數字幾,就向前走幾步,如果走到沒有圖案的格內,就讓下一位幼兒擲旋轉六面體; 如果走到有圖案的格子內,就大聲說出圖案的數量,并向其他幼兒提問該數字和哪一個數字合起來是8,然后與同伴一起從自己的數字卡中拿出相應的數字卡, 拿對的幼兒向前走一步,拿錯的幼兒原地不動,看誰先走到終點,誰就在城堡的最底層插一面與自己棋子顏色相同的彩旗。游戲反復進行,誰的.彩旗第一個到達城堡的頂端,誰就取得勝利。
活動規(guī)則:
1、游戲要按順序輪流擲旋轉六面體。
2、必須按照要求拿對相應的數字才能繼續(xù)往前走。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到棋館下棋,引起幼兒的興趣
2、交待游戲的名稱、玩法和規(guī)則
3、幼兒進行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4、游戲結束,教師小結。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7-06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2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16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16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7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6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5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