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5篇[優(yōu)]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過程:
一、引題,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很好看的繪本,題目叫《海底的秘密》。什么是秘密?你們覺得海底會有哪些秘密呢?
二、理解故事內容,啟發(fā)想象
1、師:格里斯哥哥到海邊玩,無意中撿到一個神秘的盒子,你們猜這是個什么樣的盒子?
2、海底的秘密肯定藏在這些照片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觀察海底世界有趣的照片,啟發(fā)思維
。ㄒ唬┯^察第一張海螺城堡的照片
提問:
1、照片中有誰?你覺得這張照片中哪個地方最奇特?
2、海龜?shù)?背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海螺呢?這些海螺對海底里的小動物們有什么作用呢?小結:原來是海底的小動物跟我們小朋友一樣,喜歡玩游樂園,所以海龜就爬啊爬,爬到陸地上背了一個游樂園到海底給海底里的小動物們玩,真有趣,格里斯繼續(xù)看照片。
。ǘ┯^察海星背上大山圖片
提問:
1、圖上有誰?海星在背什么?
2、為什么海星要把高山樹林都背到海底?小結:原來海底里的小動物們也喜歡大樹小花,也想去森里里游玩,海星聽了以后,就把森林背到自己的背上讓海底的小生物們玩呢!
。ㄈ┩卣、提升經驗、拓展幼兒思維
1、你想成為哪種海底動物,想把什么背到海底世界里呢?
2、你們說了那么多的想法,陳老師也有一個想法。(教師范畫)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交代作畫要求,提醒幼兒把海底動物畫大,盡量畫的跟別人不一樣。
五、展示畫面,交流分享
1、請個別幼兒介紹畫面內容
2、同伴欣賞評價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竹與松、梅一樣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歲寒三友”。它象征著高潔、虛心、堅韌等品格,歷來為人們所喜愛。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边@詩句充分表達了中國人的愛竹情趣和愛竹心態(tài)。
學生從竹子的圖片、描寫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畫法示意圖中了解竹子的品種及結構,自主探究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諺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義和水墨竹子的畫法,掌握竹的形態(tài)、構圖要點、疏密關系等要素。課本還選取了竹皮的制作過程、民間藝人編織竹制品的圖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藝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觀察生活,去發(fā)現(xiàn)欣賞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審美能力,激發(fā)動手制作的欲望,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緒。
2.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傳統(tǒng)的竹文化,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難點:用水墨的方式表現(xiàn)竹,掌握構圖方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或實景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竹子,學習水墨竹子的畫法并嘗試制作有關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
3.讓學生感受竹秀麗、挺拔的自然美,培養(yǎng)其賞竹及熱愛自然的情趣,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初步領會傳統(tǒng)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內涵。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諺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毛筆(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紙(或高麗紙)、毛氈或報紙(做墊紙用)、調色盤、墨汁。
。ń處煟┍憩F(xiàn)竹的有關美術作品或圖片、視頻資料、音樂。
教學過程
一、猜竹子—出示各種竹制的設計讓學生猜它的材料
二、看竹子
1.認識竹子。
出示有關竹子的錄像或圖片,介紹竹子的生長特點、生長習性及竹子的造型特點。
請學生談談感受并討論介紹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
三、賞竹子
1、請學生看畫家與同齡人的作品
教師介紹畫家與竹子的'逸聞趣事,了解中國古代畫竹是有一定象征意義的,表示作者希望學習竹子虛心有節(jié)的品質。
a.把一些成語放到畫家作品中來講,如:胸有成竹、節(jié)外生枝
b.畫竹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以及用墨的干濕弄得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
四、畫竹子
1、教師示范畫竹子,畫的時候講解畫竹的步驟:由干--節(jié)—枝—葉的各種變化和造型及構圖
2、學生分組討論畫竹子(竹竿、竹葉)的過程。
3.出示作業(yè)要求,學生嘗試畫竹。
4.教師及時指導,對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進行討論并鼓勵。
五、評竹子
1.學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達制作感想,可自評、互評。
六、探索—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竹子”新的美和作用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感知顏色的變化,產生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能在印染畫過程中探索顏色的變化,并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活動重點:
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并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活動難點:
能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顏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且能大膽運用顏色進行印染。
教學方法與手段:
1、談話法、示范法、演示法、觀察法。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三位可愛的寶寶,他們分別是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師出示課件),他們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藍寶寶和黃寶寶一起到公園玩,她們在公園里跑呀,跳呀,玩的非常開心,并且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課件)她們抱啊轉啊,結果……你們猜怎么樣?(指明幼兒答)師:結果他們都變成了綠寶寶,你們相信嗎?
二、讓幼兒感知顏色變化。
1、今天我把黃寶寶和藍寶寶都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會不會變成綠色呢?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教師示范操作)學生觀察教師操作,感受顏色的變化,師幼小結:藍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綠寶寶。(師出示課件)2、師:就在黃寶寶和藍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紅寶寶來了,黃寶寶看見紅寶寶,連忙跑過去拉她,也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時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到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猜想。)師:我把紅寶寶和黃寶寶也請來了,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變變看。(邀請一名幼兒示范操作)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幼小結: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橙寶寶。
3、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到一起,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自由猜想。)邀請一名幼兒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幼小結: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紫寶寶。
師激發(fā)興趣:小朋友們,顏色寶寶這么神奇,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手變一變,感受一下顏色的變化呢?
三、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變化。
1、師:這些顏色寶寶不僅會變顏色,還能印出許多漂亮的圖案,(師課件展示范作,幼兒欣賞)欣賞后,教師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哪些顏色,重點說出綠、橙、紫顏色是怎么來的`。
這些圖案好不好看?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印一印吧!
2、教師示范染紙過程(任意折疊、兩色蘸染 、小心打開)。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作品,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創(chuàng)意設計: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積累了許多顏色的概念,在平時的繪畫過程中,對漂亮的顏色特別感興趣。在一次的繪本閱讀《小藍和小黃》的教學中,孩子們對故事里的"小藍"和"小黃"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小藍和小黃兩人抱一起后變成了綠色"這個故事情節(jié),小朋友們都感到很好奇,甚至課后還會有小朋友跑過來問我:老師,今天故事里的小藍和小黃抱一起真能變成綠色嗎?……后來,我就在思考:孩子們雖然對各種鮮艷的顏色很感興趣,喜歡用各種顏色畫出漂亮的不同的圖形和圖案,但那些顏色都是現(xiàn)成的,隨手就能拿到的,孩子們對兩種不同顏色混合后的變化缺少認識和感知,特別是對三原色中兩種顏色混合后的變化還缺少經驗,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jié)中班美術課《顏色變變變》,想通過教師示范操作和讓幼兒自己親自操作,來感知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讓他們對顏色的變化視覺上有直接的感官,最后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面紙,讓幼兒用兩種不同的顏色"印一印",進行印染畫。因為面紙的吸水性和滲透性較強,幼兒能很直觀地感受到兩種顏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幼兒通過調動自己的感官,動腦猜測,再動手實踐,一下子就記住了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的新顏色。這個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幼兒能很快掌握色彩的變化。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曲直、長短、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xiàn)冬天里的樹,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xiàn)方法。
2、通過對比觀察,了解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3、感受大樹在深冬的變化,并愿意用畫筆表現(xiàn)。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在深冬季節(jié)落葉樹的葉子會落光;幼兒已欣賞過四季中樹的圖片。
2、冬天里的樹的圖片多幅。
3、小號水粉筆,水粉顏料(黑色、咖啡色、灰色、褐色),抹布,洗筆筒,畫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驗。
師:冬天到了,大樹媽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師:樹葉都掉光了,剩下了什么呢?
2、引導幼兒欣賞樹的圖片,整體感受樹干和樹枝的不同造型。
師:光禿禿的大樹給你什么感覺呢?讓你想到了什么?
師:你喜歡哪棵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對比觀察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樹干在哪里?樹枝在哪里?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2)師:這棵樹上的樹枝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用手臂的動作表現(xiàn)樹枝的不同)
。3)師:靠著樹干的樹枝和最上面的樹枝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4)師:用什么方法可以畫出由粗變細的樹枝呢?
要點提示
。1)在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xiàn)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筆的側面進行作畫,或用筆的力度由重到輕,類似于“提”的感覺。
。2)畫大樹時一定要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按生長的方向進行繪畫。
4、幼兒繪畫。
師:你想畫一棵什么樣的樹呢?像什么?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5、欣賞幼兒作品。
師:找一找,你最喜歡哪一棵樹?為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賻ьI幼兒到戶外對落葉樹或者常青樹進行寫生活動,感受大樹的豐富造型。
、趲ьI幼兒到公園里觀察大樹的樹皮和樹結等并嘗試表現(xiàn)這些特征。
☆區(qū)角活動
、倜佬g區(qū):提供黑色紙,讓幼兒撕出大樹的樹干和樹枝并進行拼貼,造出樹的剪影效果。
②科學區(qū):提供各種不同的樹的圖片,幼兒根據(jù)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如落葉樹、常青樹)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記憶以及構思、造型用色等繪畫的綜合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感受能力或豐富的想象。
3、引導學生寫生窗外的景色,進行景物寫生要素的指導。
錄像、圖片、兒童優(yōu)秀美術作品。
一、 播放錄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導學生初步欣賞,導入本課題。
二、 學生回憶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1、 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嗎?有什么特色?
2、 有時候當你倚著窗戶往外望還會有什么感想?
三、 欣賞兒童優(yōu)秀美術作品學習別人繪畫優(yōu)點:
1、 看看內容。
2、 畫面的.構圖。
3、 畫面的藝術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處理的)
四、 組織學生觀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導寫生要素:
1、 觀察取景:進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 示范寫生要點,強調構圖的安排。
3、 深入刻畫,進行畫面的處理。(簡單說明)
五、 學習要求:
1、 寫生窗外的景色。
2、 也可以根據(jù)想象,畫窗外的各種景色。
六、 分組寫生,師作實際指導。
七、 展示作業(yè),引導觀摩互相交流評價。
八、拓展:課余有時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紙制作可以打開的窗戶。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7-20
(精選)美術教案07-22
(精選)美術教案08-17
【精選】美術教案08-17
美術教案(精選)08-18
[經典]美術教案08-18
美術教案(經典)09-06
美術教案[經典]08-28
[精選]美術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