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植物過冬方法。
2、學習與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察過臘梅花、松樹、自然角種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狀況。
2、班級幼兒養(yǎng)植過水仙花3、幼兒美術用書《立體樹》
活動過程:
一、結伴討論
1、談話:冬天里,你見到過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二、交流分享
1、認識冬天盛開的'花(1)認識水仙。觀察自然角里養(yǎng)植的水仙,討論養(yǎng)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組認養(yǎng)水仙花,做好生長記錄。
。2)認識臘梅花。認識梅花的種類、顏色、形態(tài)等,用怎樣的材料來表現(xiàn)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樹:將收集到的有關松樹的材料進行交流。
三、動手制作
1、教師講解制作立體樹的方法,幼兒學做立體樹。
2、教師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地予以幫助。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氣味。
2、教育幼兒要保護好自己的鼻子。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運用感官的習慣。
活動準備
不透明的容器,分別裝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橘子等,最好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1、出示大象的木偶。小朋友你們說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處?
(大象的鼻子能卷東西)
出示狗的木偶。小朋友,狗的`鼻子又有什么用處?
(狗的鼻子最靈)。
2、討論人的鼻子有什么用處。
、、動物的鼻子有這么大用處,那么我們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氣味)
、啤⒆郎嫌性S多小瓶子,用我們的小鼻子來聞聞,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氣味,不喜歡什么氣味,為什么?你以前還聞過哪些有氣味的東西?
。翰煌臇|西有不一樣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3、討論怎樣保護鼻子。
啟發(fā)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感受,進行討論,談談保護鼻子的方法。
講衛(wèi)生,不挖鼻孔;注意安全,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等。
活動
1、人的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氣味。
2、人的鼻子的用處很大,小朋友要講衛(wèi)生,注意安全,保護好鼻子。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感知雷和閃電現(xiàn)象,對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視頻圖片。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發(fā)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見過閃電和打雷嗎?
(播放打雷和閃電的視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覺)。
二、出示圖片,了解雷電產(chǎn)生的原因。
1、師:為什么會打雷和閃電?
介紹:雷雨常嘗會在夏季發(fā)生。因為夏天空氣急劇上沖,使得云朵里帶有許多的電。當云和云碰撞時,就會發(fā)生打雷和閃電的現(xiàn)象。
2、請幼兒想一想,在剛剛觀看的視頻里,你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見打雷?
。合瓤匆婇W電,然后聽見打雷。告訴幼兒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傳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見閃電,然后聽見打雷。
三、觀看圖片,交流保護自己的方法。
1、師生共同討論:雷雨時自我保護的方法。
2、看圖說說:下雨打雷了,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做?這樣做安全嗎?
。1)雷雨時,在家里的小朋友關上電視對嗎?為什么?
教師:雷雨時,要把家中的電源切斷,最好不要使用任何電器。因為電線受雷擊后,很容易把強大的電流傳到電器上,使電視機、電腦等電器發(fā)生爆炸或燒起來,造成危險。
。2)雷雨時,不能在哪里躲雨?為什么?
教師:雷雨時,不能在空曠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積水,還不能在大樹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壓線附件走動。因為水、木、鐵都會導電。
。3)雷電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
教師:雷電會擊中人或動物,還會引起火災。因此現(xiàn)在人們在高樓上裝有避雷針,使雷電不會擊中高樓。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主題游戲活動是超市游戲,根據(jù)這個超市游戲設計了讓孩子利用觀看情景表演學習編應用題,有助于發(fā)展幼兒對生活中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讓孩子學習多用角度思考問題,積極主動的與同伴交流,讓孩子知道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活動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活動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理解減法應用題中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關系。
3.引導幼兒回顧生活情景,仿編:"求剩下"的減法應用題。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熟悉超市環(huán)境,熟悉10以內的分解。
2.游戲經(jīng)驗:會玩"馬蘭開花"
3.環(huán)境準備:超市場景(內有5個陀螺,7個桔子,5個蘋果),情景表演,筆,圖片。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馬蘭開花
2.集體活動
(1)請幼兒一起說一說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別有幾樣?
(2)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陀螺,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2個陀螺。售貨員給他2個陀螺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3)教師提問:超市剛才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要把超市發(fā)生的這件事情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
聽教師完整示范講述"減法應用題"
(4)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個桔子,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4個桔子。售貨員給他4個桔子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5)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誰能根據(jù)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
(7).觀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蘋果,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3蘋果。售貨員給他3個蘋果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8)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fā)生了一件買蘋果的事情,誰能根據(jù)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小結:孩子們,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三道應用題中每次都問了一個什么問題?只要我們應用題里問還剩幾個,那這個題就是減法應用題。
(9)請幼兒講述算式中哪個是總數(shù)?哪個是部分數(shù)?理解算式與應用題的對應關系。
探索發(fā)現(xiàn)
1.課件游戲(幼兒用書P11,請幼兒看圖,理解題意,仿編應用題,照著寫減法算式。)
2.請幼兒根據(jù)圖意編應用題。
3.請幼兒根據(jù)算式編應用題。
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qū)擺放一些減法算式卡,讓幼兒自由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開放陳列、顧客自我選購、排隊收銀結算,以經(jīng)營生鮮食品水果、日雜用品為主的商店。一種消費者自助選購、統(tǒng)一收銀結算的零售企業(yè)。在中國,超級市場被引入于1978年,當時稱作自選商場。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紙條制作成麥比烏斯圈。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現(xiàn)象。
3、大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
4、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長紙條。
2、麥比烏斯圈若干個,分別有一條線、二條線、三條線。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共同制作紙圈。
1、出示紙條:這是什么?(紙條)
2、變一變,看它變成了什么?(紙圈)
3、你會做嗎?請小朋友來做一個這樣的紙圈。
4、教師出示麥比烏斯圈,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圈,看一看,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會做這個圈嗎?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會做了嗎?請你來做一個這樣的圈。
8、你做好了嗎?你是怎么做的?請你給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麥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麥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麥比烏斯圈。麥比烏斯圈還有許多的秘密呢,F(xiàn)在,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二、比較:普通的圈和麥比烏斯圈,了解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1、講解做法:現(xiàn)在,小朋友都有了兩個圈。請你用彩筆找一個點,然后輕輕的拖動你的紙圈,在紙圈的內側畫線。最后要讓你畫的`線連接起來。(教師示范)
2、操作:幼兒畫線。
3、幼兒表述: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4、教師小結: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麥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黃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fā)點。
5、麥比烏斯圈就是這么神奇,老師這里還有一列麥比烏斯火車呢,我請兩個小朋友坐坐看。嗚嗚,我們的火車出發(fā)了,看,小朋友們正在藍色的車廂里,我們的小朋友又來到了紅色的車廂里。寶貝們,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6、幼兒思考回答:麥比烏斯圈把兩個面連在了一起。
7、教師小結:孩子們說的太對了。普通的圈都有兩個面,麥比烏斯圈呢是把這兩個面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面。
三、探索:沿著麥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厲害,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麥比烏斯圈的秘密。老師還要再考考你。(普通紙圈)我這里有一個普通的紙圈,我們來猜測一下,如果沿著紙圈上的線剪開會怎么樣?(記錄)
2、老師來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時候,要先對折剪一個小口,然后再沿著線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開。
3、瞧,它變成什么了?
。ǘ1、老師這里還給你準備了什么?瞧,是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如果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我們來剪一剪好不好?請小朋友拿出剪刀,我們來做一做試一試。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么樣子了?請幼兒講述。看一下,現(xiàn)在的麥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5、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6、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ㄈ1、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兩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究竟是誰猜的正確呢?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請小朋友按照我們剛才的方法,把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么樣子了?幼兒講述
5、跟你猜測的一樣嗎?有許多的東西我們的猜測其實不一定正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才能確認。我們的科學家呢就是這么做的。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麥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后會變成一個更大的麥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后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麥比烏斯圈。
科學教案 篇6
【內容分析】
寶寶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紅的、黃的、藍的、彩的。也許剛開始寶寶對這一切“熟視無睹”。隨著寶寶視覺系統(tǒng)發(fā)育的不斷成熟,寶寶會通過認識色彩、感知色彩,認識事物、發(fā)展智力。通過認識各種顏色還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美的情操。寶寶認識客觀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開始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對寶寶的視覺有強烈的吸引力,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教育活動中正確的去引導他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用孩子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感知世界。下面這個課題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而且就在孩子們的身邊,同時也便于孩子操作和體驗。
【幼兒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齡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長對方面的教育相對薄弱點,剛入園時只有幾個幼兒能認識幾種主色調,大部分的幼兒一種顏色也不認識。因此如何教會幼兒認識顏色是我們老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幼兒迅速掌握顏色,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相關課題情景的內容,讓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活動、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抽象的顏色。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對顏色的興趣,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的一種顏色,產(chǎn)生探索周圍事物顏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棉簽若干、顏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顏色小精靈的圖片一張。
4、繪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引出主題,通過教師指導讓幼兒認識三原色。 師:寶貝們,今天楊老師在來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教師出示小精靈的圖片)
師:瞧,他是顏色小精靈,他告訴楊老師不知道為什么,他走著走著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請楊老師幫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師:可是楊老師也很長時間沒有去過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顏色小精靈帶到學校來讓我們一起幫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靈”說:我家的房子是紅色的,門是藍色的,窗戶是黃色的,請你們大家?guī)臀艺乙徽野桑? 2、擴散思維活動: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顏色寶寶。讓幼兒在教室里到處尋找顏色精靈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過不斷地努力終于幫助小精靈找到了家。通過這個過程加深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3、教師示范實驗過程:
。1)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xiàn),使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進入了一種安靜、急于求智的狀態(tài)。(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實驗道具)。
。2)請幼兒觀察杯中的顏色,并提出活動的要求
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后,把兩色混合,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師: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杯子里的顏色變成什么了什么顏色?
幼:和橘子一個顏色的(橙色的)
師:那么剛才的紅色和黃色去哪兒了呢?
幼:他們在一起變成了橙色。
依次實驗如何讓黃色和藍色變成綠色的,藍色和紅色變成了紫色的; 4、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也來當一回小魔術師,把漂亮的顏色變一變。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套紅黃藍顏料、一個調色板、一包棉簽、一個玻璃杯、每人一張記錄表(教師幫助填寫)
師:“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紅黃藍三種顏色變魔術了,咱們比比看誰變出來的顏色寶寶最多,好不好?”
幼兒大膽操作,教師從旁指點,幼兒互相討論。當把黃色和紅色編出橙色時,也可以將橙色再與其它顏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結果,教師幫助幼兒作好記錄。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變化,使幼兒不局限于兩種顏色,多種顏色也可以變,而且混合時顏色的多少,決定了變化的結果。激發(fā)了幼兒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師:小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在一起,有的變成了黑色,有的'變成了棕色。在混合時,各種顏色的多少變出來的顏色也不一樣。 (2)現(xiàn)在每個小魔術師都很棒了,那接下來動一動手,給水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咱們再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本領最大。
幼兒動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jīng)驗,給各種水果圖上相應的顏色。(蘋果綠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認識、感知、實驗、操作等多種渠道,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由于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整個活動過程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審美情趣,還激發(fā)了幼兒對顏色的喜 愛,對于幼兒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進和提高;每個環(huán)節(jié)也初步達到了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進行嘗試配色,體驗配色的變化時沒有照顧到大多數(shù)幼兒,使得配色環(huán)節(jié)中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體會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 、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教學實驗材料:有蓋的罐子若干 、黃豆 報紙 米粒 碗 勺 等
2、 實驗記錄:記錄單、繪畫方式記錄
3、 時間安排:20——30分鐘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裝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
T、咦,怎么回事?猜猜這個罐子怎么會發(fā)出聲音?
C、有東西。
T、有什么東西呢?
2 幼兒猜想,大膽表述
3、介紹制作材料:黃豆、報紙、米粒
T、選擇一種材料裝入罐子,蓋上蓋子,聽聽是什么聲音?要求裝時小心,不把材料灑出來。
4、交流記錄:
T、你用什么材料裝進去,發(fā)出什么聲音?
5、游戲:我們一起搖一搖。
請幼兒搖動罐子,聽聽聲音一樣嗎?為什么?
幼兒了解裝的東西不一樣,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6、幼兒再次操作,再次記錄,
做個和第一次不一樣的罐子,裝不一樣的材料。
再次提醒幼兒操作時不把材料灑出來。
7、活動交流:
展示幼兒記錄,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制吹泡泡工具,了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系。
2、能創(chuàng)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積極參與吹泡泡活動,快樂學習相應詩歌。
3、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萌發(fā)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吸管、鉛絲、牙刷、樹葉等若干;每個幼兒一個杯子(盛有吹泡泡用的水)。
活動過程:
1、組織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吹泡泡的'興趣。
教師:“你們吹過泡泡嗎?用什么來吹泡泡?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吹泡泡的工具,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出示吸管,讓幼兒自吹泡泡,溫習“吹泡泡”技能。
。1)教師觀察幼兒吹泡泡,及時提醒幼兒吸管要離開杯子吹。
(2)提問:“吸管為什么能吹出泡泡來?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啟發(fā)幼兒說出有孔的工具可以吹泡泡。
。3)有節(jié)奏的說:“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個一個往外跑!
3、出示鉛絲,引導幼兒自制吹泡泡工具
。1)鐵絲能吹出泡泡來嗎?為什么?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鐵絲也變成吹泡泡的工具?
。2)老師觀察幼兒制作情況并給予提示:“繞啊繞,繞出許多小圈圈”。
。3)教師小結幼兒制作工具情況:“為什么他制作的工具吹不出泡泡?(孔太大)孔小能不能吹出泡泡(能)要求幼兒重新制作工具。
。4)比較幼兒制作的吹泡泡工具,引導幼兒觀察,說出成功的秘密。教師小結。并且有節(jié)奏的說兒歌:“我繞鐵絲吹泡泡,泡泡象個大氣球
。5)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幼兒猜測,教師演示。
小結:原來不同形狀的鐵絲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4、出示牙刷,進行吹泡泡活動,了解縫隙與泡泡的關系。
。1)牙刷能吹出泡泡嗎?
。2)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牙刷,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吹泡泡。
。3)老師邊指導邊說兒歌:“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樂的滿天飄!
。4)學念兒歌:我用吸管吹泡泡,泡泡一個一個往外跑。我繞鉛絲吹泡泡,泡泡象個大氣球。我用牙刷吹泡泡,泡泡象串紫葡萄,哈哈,泡泡樂得滿天飄。
老師小結。
5、出示樹葉,進一步探索縫隙與泡泡的關系。
(1)提問:“樹葉能不能吹泡泡,為什么?用什么辦法能用樹葉吹出泡泡?(幼兒討論)
。2)教師示范并且小結。
(3)討論:“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有縫隙?什么東西還能吹出泡泡?”
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一天,我在給小朋友們做“水蒸氣”的試驗,孩子們看到水通過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玻璃又凝結成小水滴,都很好奇。后來,我問孩子:“我們用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好多孩子都回答“是從天上來的”,孩子們說的沒有錯,但為了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用水的來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讓小班的孩子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于是,我們就開展了“參觀水廠”的活動。由于孩子們太小,到水廠去有一定的危險性,于是,我們決定邀請個別家長和我們一起參加活動,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一同接受有關水知識的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活動,讓孩子了解生活用水的來源,初步了解水庫的重要性,建立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提醒幼兒和家長在生活中注意節(jié)約用水,自覺參加到節(jié)水行動中去。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與水廠的領導取得聯(lián)系,取得工作人員配合。
2、與家委會的家長商量,討論活動的內容,形式及注意事項。
3,向家長說明活動的目的和具體時間,鼓勵家長帶孩子參加。
4、對孩子進行參觀前的安全、禮儀方面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向家長說明車輛的安排和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大家乘車到閔行水廠
2、 觀看水廠的簡介,并請水庫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要注意的'問題
二、參觀水庫的全貌后討論:
水庫有什么作用? 水庫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人們可以在水庫里游泳嗎?為什么?
三、 參觀水廠。
1、 水廠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的注意事項和要求。
2、大家參觀水的處理過程
制水流程:
黃浦江——泵房——沉淀池——濾池——清水池——吸水井——泵房——千家萬戶
首先看到的是從黃浦江抽上來的臟水,到沉淀池沉淀垃圾,接著流到過濾池,工作人員操作過濾網(wǎng),請大家觀看水從沙網(wǎng)過濾后變得清亮的過程……。 最后,大家拿水庫的水和水廠的水做比較,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加工的水變得干凈了很多。
3、 討論:
水廠的水是怎么變得清亮的? 如果沒有水,我們會怎么樣?你有什么節(jié)約用水的好方法?
4、延伸活動 :
請小朋友把今天看到的水庫和水廠畫下來,讓爸爸和媽媽幫你們把你們的感受說出來,作為我們的“環(huán)保日記”。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
不同的聲音。
2、愿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fā)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fā)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悅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了解樂器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并探索使樂器發(fā)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fā)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不同,發(fā)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fā)出聲音。
※、了解人發(fā)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著不動,為什么會發(fā)出聲音說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后請幼兒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么東西,振動了才會發(fā)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fā)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里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fā)現(xiàn)。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么物品發(fā)出了聲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fā)出聲音,發(fā)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說悄悄話,避免產(chǎn)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