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科學小實驗的辦法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活動濃厚的興趣。
2.通過幼兒親自的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間簡單變化。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試管、燒杯、滴管和噴霧器。
2.桌上準備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試管架和抹布等,幼兒已經(jīng)有做各種小實驗的簡單經(jīng)驗。
3.貼在墻上的白紙兩條,上面已經(jīng)有淀粉畫。
活動過程
一、教師簡單交代,引出主題:做小實驗。
1.出示聰明豆玩具,激發(fā)幼兒興趣。
2.師:聰明豆知道許多科學知識,最喜歡和大家一起做科學實驗。看,今天又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我們可以用這些器具干什么?
3.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多講、互講,小聲議論。
二、通過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試驗,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變化。
1.師:聰明豆給小朋友帶來兩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顏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請小朋友討論,如果將這兩種液體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教師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輕拿輕放;按標簽放滴管。
4.幼兒操作,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神奇變化。
5.教師提問:實驗有沒有變化?是什么樣的'變化?怎樣變的?
教師小結:原來的黃色液體(碘)和白色液體(淀粉)通過混合后,顏色變成了藍紫色。這兩種神奇的液體分別是碘和淀粉。
三、通過提供的第三種液體,使幼兒繼續(xù)感知神奇的化學反應。
1.師:剛才的實驗有趣嗎?你們還想做實驗嗎?聰明豆又帶來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顏色嗎?和前兩瓶一樣嗎?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呢?
2.請幼兒繼續(xù)討論,如果將第三瓶液體滴入剛才的試管中會怎樣。
3.幼兒親自試一試,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變化。
4.教師提問:發(fā)生變化了嗎?是什么樣的變化?怎樣變化的?
教師小結:這瓶液體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剛才的藍紫色液體中,卻將顏色一下子變沒啦!這是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
四、做游戲:尋找聰明豆的禮物。
1.出示周圍墻上的淀粉畫,教師介紹,禮物是用淀粉畫在紙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見。
2.啟發(fā)幼兒:紙上有什么?看得見嗎?聰明豆將禮物藏哪啦?怎么辦?
3.引導幼兒用灌有碘水的噴霧器向周圍墻上的淀粉畫噴射,使幼兒驚奇的發(fā)現(xiàn)紙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畫的禮物。
4.可以請幼兒再想一想消除畫面的辦法。用有石灰水的噴霧器噴射。
師:今天的游戲有趣嗎?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秘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好多有趣的變化,以后我們一起再玩。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如何定性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能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2.能利用太陽辨別方向,根據(jù)自己所處的位置正確判斷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不同的方位。
3.能用感官感知自然事物,正確使用方位詞句準確描述物體所在位置。
4.能讓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正確分辨出東,西等八個方位。
教學難點:
讓學生如何掌握好參照物。
教學準備:
1.教具:學校方位的掛圖。
2.學具:白紙。
教學過程:
一、提出研究問題。
師問:升旗臺在校園里的什么位置?生自由發(fā)言,要求學生平時你是怎么認識的就怎么說。
二、開展科學探究。
1.以自己為參照物,用“前后左右”描述升旗臺的位置。
1〉指導每一生都認識前,后,左,右。
2〉指派四位學生分別站在升旗臺一側附近不同的位置。每一位同學描述的一樣嗎?為什么?
3〉讓四位同學分別站在升旗臺的四周,面向同一方向站立,根據(jù)自已站的位置,說一說升旗臺的'位置。
4〉告訴學生什么是參照物,描述升旗臺的位置時為什么要選另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上面兩次活動中,各位同學描述升旗臺的位置時,分別是以什么作參照物的?
2.任意選定參照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升旗臺的位置。
1〉讓學生以學校大門為參照物,用“前,后,左,右”試著描述一下升旗臺在什么位置?想想這種描述準確嗎?還有沒有其它辦法?
2〉“東南西北”分別在我們的什么方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什么辦法辨認“東南西北”方向?指導學生正確指出早晨太陽升起的位置,從而判斷分辨方向。
3〉讓學生用學校大門為參照物,用“東南西北”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位來描述升旗臺的位置。
3.表達與交流。
1〉由學生任意選定一個參照物,描述升旗臺的位置,再相互交流,整理成一種大家都比較滿意的說法,記錄在課本的P5。
2〉教師選擇一個參照物,這一個參照物的某個方向上有遠近不同的兩個建筑物,讓學生討論如何描述其中一個建筑物的位置,而不讓聽的人產(chǎn)生誤會。
3〉請一位同學在校園選擇一座建筑物加以描述。
4〉課外學習與實踐。
①打聽長輩,日常生活中他們有哪些辨別方向的辦法。
、谧跃幏,繪制一張校園建筑方位圖。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會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過改進或設計新玩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體驗玩玩具的樂趣。
3、知道各種玩具有大小、形狀、顏色等不同特征,并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會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并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學準備:學生準備玩具。
四、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上科學課,它將把我們帶進科學的大門,去探索科學的奧秘。這節(jié)課我們先從玩玩具開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學。(板書課題)
2、玩玩具、說特點。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同學們可以先玩自己帶來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學們交換著玩,還可以上來挑選老師帶來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組為在玩的過程中,同學們要仔細觀察這些玩具有什么特點,可以怎樣玩,怎樣玩有趣味性,怎樣玩有創(chuàng)造性?在玩得過程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問題,請記錄下來。
(2)學生玩玩具,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介紹玩具的特點。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玩具有什么特點?可以怎樣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創(chuàng)新玩法?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這說明你們在玩玩具的同時學會了觀察。
3、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給大家說一說?
師:這么多“為什么”,怎么去解決呢?我想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會得到解決。
4、設計或改進玩具
提出活動要求: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問題,你們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一點兒也不比科學家差,老師真佩服你們!在研究過程中,你們對現(xiàn)在的玩具還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現(xiàn)在,就讓你們當一回“小科學家”、“小設計師”,充分發(fā)揮你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設計或改進一種玩具,可以把你們的想法說出來,也可以把它畫出來,小組成員要團結協(xié)作,開動腦筋?茨膫小組設計或改進的玩具最具科學性,最新穎!
學生小組合作設計。
師:哪些小組愿意把你們的作品介紹給同學們?
學生展示、介紹作品。
師:同學們認為他們的作品怎么樣?
學生評價作品。
師:同學們的設計都很有創(chuàng)意,你們已經(jīng)邁出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玩具店的櫥窗里一定會擺上你們的作品!
5、課堂評價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提問:誰來說說你得了幾顆星?為什么這樣評價自己?
6、拓展活動
師:40 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們的科學研究才剛剛開始,課下,請同學們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fā)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并學會記錄。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西瓜)
。2)它是從哪里來的?(地里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才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么?
小結并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里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并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fā)現(xiàn)西瓜這么多的秘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ㄒ唬┙虒W內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將在這個單元里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可以按照組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并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通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里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fā)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ǘ、具體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我們身上的物品、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統(tǒng)計表
三、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里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后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似乎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