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匯編(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理解詩歌中的擬人化表現手法。
2、嘗試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繪想象中的池塘和景物。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參觀過池塘或對池塘有印象。
2、教學掛圖一套,語言磁帶,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我們參觀過小池塘了,你們看見了哪些美麗的景色?這兒有一首關于小池塘的詩歌,你們聽一聽,跟你們說的有什么不一樣?
2、欣賞詩歌,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么?聽了這首詩歌,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美麗、漂亮、舒服、優(yōu)美。)
你們好像看到了什么?
3、再次欣賞詩歌,熟悉詩歌內容。
提問:詩歌中的哪些話讓你們感覺到這個池塘很美麗、很漂亮?
4、分段觀看圖片,加深對詩歌內容以及表現形式的理解,感受詩歌意境。
提問:(1)“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發(fā)生的事情一樣嗎?
(2)白天是什么樣的?(理解“抱”這個詞語: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就好像池塘抱著太陽一樣。
(3)為什么說“小鳥和白云,都來照相”?(理解這里的“照相”就是賀歲中倒影。)
(4)晚上是什么樣的?(理解“搖”這個詞語:波浪一動一動的,就好像是池塘在搖月亮。)
。5)為什么說“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理解小魚游來游去使水面發(fā)生晃動,星星的倒影就好像在和小魚捉迷藏。)
(6)誰看見了非常高興?(引導幼兒說出描寫柳樹的語句,了解柳樹搖動發(fā)出沙沙沙沙聲,聽起來就好像柳樹在笑。)
5、再次觀看圖片,完整欣賞詩歌。
6、幼兒朗誦詩歌。
7、引導幼兒想象,嘗試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繪池塘的美景。
教師:如果你們家門前有個美麗的小池塘,你們能用好聽的話告訴我們,那兒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嗎?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共同作畫“我家小池塘”。
活動反思:
《我家小池塘》是一首活潑且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本次的語言活動孩子都非常的感興趣,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我家小池塘》這首詩歌所帶來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麗,同時也激發(f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詩歌讀起來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在實施本活動時,我對原教案進行了適當的改變,原教案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準備每組一盆水到操場上去做實驗,發(fā)現水中的倒影,在備課時我把這個放到了活動準備中,但是由于自己考慮不足的原因,沒有選擇適當的時候進行這個準備活動,所以到真正上課時孩子們沒有進行這個實驗,但我想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一定有這個生活經驗。
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與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和樂趣。 大班幼兒已經能熟練的分辨出不同的幾何圖形,在此經驗基礎上,我將圖形與分類統計結合到一起,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索并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進而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四、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chuàng)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xù)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fā)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fā)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中2/4拍和3/4拍不同的節(jié)拍感覺。
2、喜歡表演,感受在歌表演中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學習與歌詞內容相同的兒歌《小熊過橋》
2、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小熊過橋》,導入活動
二、學唱歌曲
1.聽歌曲,熟悉旋律。
2.教師彈奏歌曲,引導幼兒拍出每個小節(jié)的強拍,重點啟發(fā)幼兒體驗2/4拍和3/4拍不同的節(jié)奏感覺。
3.引導幼兒將兒歌與旋律相匹配,嘗試跟隨歌曲旋律有節(jié)奏地念兒歌。
4.跟著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三、學習歌表演
1.引導幼兒思考:小熊剛開始過橋心里害怕,臉部表情是怎樣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小熊經過媽媽的鼓勵勇敢地過橋,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表情和動作來表現?
2.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自由表演,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編的動作,提醒幼兒相互學習。
3.角色表演。
。1)教師在地上畫兩條直線表示小木橋,請兩名幼兒分別表演小熊和熊媽媽,小熊在橋上走動,表示正要過橋,熊媽媽在橋的另一端表演,歌曲結束,教師彈奏舞曲,小熊和熊媽媽手拉手一起跳舞。
。2)全班幼兒按意愿自選舞伴,兩兩組合,協商分配角色進行歌表演。
四、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音樂游戲“逛公園”。
2、在反復游戲中學會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在圓圈走時,注意與同伴保持適當距離。
活動準備:
熟悉歌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活動:談話激發(fā)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小朋友聽一聽,聽完后告訴我,你的心情怎樣?
(二)基本部分:
A、初步熟悉歌曲
。1)播放第一遍歌曲,提問:歌曲聽完了,告訴我,你的心情怎樣?
。2)請小朋友用動作表演自己快樂的心情。
(3)變換形式練習跟著音樂節(jié)奏圍圓圈蹦跳走。
。4)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提問:誰聽清楚了,剛才歌曲里他們逛公園的順序是怎樣的?
B、教師清唱教幼兒學習歌曲。
注意引導幼兒弱起后唱重音。
C、玩游戲《逛公園》。
。1)第一遍教師當爸爸,幼兒坐座位上:現在我來當爸爸,我要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園。
。2)講解游戲規(guī)則。教師邊唱第一段歌詞,邊按順時針方向蹦跳走。當唱到第一段最后一個“爸爸逛公園”的“園”字時,用右手請一個身邊的`小朋友,請他扮“媽媽”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第二段最后一拍時,請一個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當唱到第三段的“弟”字時,扮“小弟”的幼兒任意指一個幼兒扮“小貓”,大家停下來,一同對著“小貓”邊唱邊表演。
。3)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在唱到什么地方時,就要請下一個小朋友了?
D、教師在最后加入“貓捉老鼠”的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當第四段唱完時,教師導入游戲“貓捉老鼠”。請扮“小貓”的幼兒說:“我現在就去捉老鼠,喵——”說完馬上去捉老鼠(在場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兒就不能捉了。
。ㄈ┙Y束部分:
游戲小結:小朋友逛公園好玩嗎?是不是有點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兒。(活動結束)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教案07-22
(精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經典]07-24
大班教案(精選)07-27
大班教案【精選】08-01
(經典)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精選)08-06
大班教案【經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