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為自己擁有一雙靈巧、獨特的手而自豪。
2.通過小實驗,體驗大拇指的作用。
活動的重難點:
引導幼兒感知手指的靈活,體驗為擁有這樣一雙手而自豪的情感,難點:讓幼兒感知動物的手和人類的手的區(qū)別,體驗大拇指的重要性。
材料準備:
1.紙、印泥、黃豆。
2.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7頁《猜猜這是誰的手》。
活動過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師要給你們猜一個謎語: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又能寫來又能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2.請幼兒猜一猜。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自然的引發(fā)幼兒去關(guān)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對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認識我們的小手
1.認識手心手背。請幼兒觀察小手:我們的手心和手背一樣嗎?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紋像什么?
2.每個人的手掌紋一樣嗎?請你伸出兩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紋一樣嗎?那你再和別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們的掌紋一樣嗎?原來每個人的掌紋都是不一樣的。
3.動一動我們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靈活。比較并認識五個手指兄弟。
4.手指頭上也有秘密,請你仔細看看有什么?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紋。請你仔細觀察一下,每個手指頭上的指紋一樣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自己的手,認識手的特點,對自己的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三)大拇指有多重要。
1.我們每只小手都有五個手指,每個手指都不一樣,但是它們都很能干。你的小手會干什么?
2.如果缺少了一個手指,做起事情會怎樣呢?我們做個有趣的小實驗,體驗大拇指的作用。(請小朋友把大拇指縮在手心里,做撿黃豆、扣衣服紐扣或拉拉鏈)。
3.沒有了大拇指的幫忙,你做起事情覺得怎么樣?那我們現(xiàn)在把大拇指伸出來幫我們做事情試試看又覺得怎么樣?
4.原來沒有了大拇指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來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在游戲中體驗小手的特點、作用。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以游戲為生命,我們應創(chuàng)造適當?shù)沫h(huán)境,使其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特點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應多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法,以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shè)了游戲場景。引導孩子們剝一剝、嘗一嘗、說一說,調(diào)動他們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中感知了手指的靈活,從而產(chǎn)生自豪感。)
(四)動物朋友的手
1.小朋友吃飯、畫畫用手幫忙,小動物做事用“手”嗎?小動物是用爪子做事情的。他們的爪子和我們的.手有什么不一樣?
2.出示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7頁內(nèi)容,觀察小動物爪子。重點觀察它們有沒有靈活的大拇指。
3.小結(jié):動物的“手”沒有像我們這樣靈活的大拇指,我們能很方便、靈活地拿任何細小的東西,而動物不行。因此,每個小朋友都應該保護自己的小手。
討論: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好自己的小手呢?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感受小手的靈活,激發(fā)幼兒為自己擁有一雙靈巧小手而自豪的情感)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的設(shè)計和執(zhí)行過程中,真正站在幼兒的立場上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shè)豐富有趣的游戲化情景,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得到情感的滿足。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隨著幼兒的活動和表現(xiàn)不斷發(fā)生變化。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是幼兒主動活動的支持者和指導者;當幼兒因為動手操作材料出現(xiàn)錯誤和失敗時,教師是積極的鼓勵者;當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扮演的是平等的參與者;當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時,教師更是一旁的喝彩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
真正地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教師提供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主動建構(gòu)知識,獲得新的體驗。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將各領(lǐng)域的內(nèi)容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使幼兒學到感興趣知識的同時,在語言運用、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
但此次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分組操作活動時,個別幼兒因不能很好的理解遵守教師提出的操作規(guī)則(大拇指不能參與活動)而出現(xiàn)錯誤結(jié)論。教師應讓幼兒單手操作,左、右手輪流感受,這樣就相對地降低了難度,更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有利于幼兒獲得正確的體驗。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美術(shù)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了解印花布印染方法的基礎(chǔ)上,嘗試自己設(shè)計花紋印染花布,體驗成功的喜悅。
3、感受印花布的美,了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布、白色蠟筆、顏料、報紙、抹布。
2、背景音樂(古箏錄音帶)。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師出示各種印花布,告訴幼兒他們的名字。
師:他有一個秘密呀我告訴你們,他是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想出來的。你們說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棒不棒?
2、介紹古代幾種常見的印花布:蜀錦、藍印花布、"鳳彩牡丹"花布、織錦緞、彩條被單布。
3、教師示范印染印花布,引導幼兒了解印花布的制作過程。
(出示材料)教師示范做法。
先用白蠟筆在布上設(shè)計出漂亮的花紋,畫的時候要用力,并且全部用白蠟筆涂上顏色。
把設(shè)計好花紋的布浸入藍色顏料水里,等白色花紋完全顯出后取出,然后打開放在報紙上晾干。
4、總結(jié): 古代勞動人民印出來的花布可以做肚兜、衣服等,想想我們印出來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體驗朋友見面友好打招呼的快樂,樂意和同伴快樂相處。
2、 理解兒歌內(nèi)容,體會兒歌的童趣。
3、 豐富動詞,理解“握”“勾”的動作含義。
活動準備
大象圖片、電子大書《握握手》、課件。
活動過程
一、 經(jīng)驗回憶。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見面的時候會怎么做?
——教師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并學學相互見面的.做法。如打招呼、抱抱等。
二、 欣賞學習兒歌。
1、感知大象。
——師:這是什么動物?(大象)大象的樣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大象的特點,重點了解大象的鼻子。
——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大象的動作:如甩鼻子、用鼻子吸水洗澡等。
2、觀察兒歌圖片。
——(出示電子大書《握握手》)師:你看到了幾只小象?
——師:猜猜它們在干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3、學習兒歌《握握手》。
——師:兩只小象到底在做什么?為什么它們的鼻子要鉤在一起呢?請你們聽聽兒歌《握握手》,就知道了。
——教師播放兒歌課件,請幼兒欣賞。
——師:兩只小象的鼻子為什么要鉤在一起?(原來是好朋友見面打招呼。
——教師朗誦兒歌。
——請幼兒輕聲跟讀兒歌。
4、 啟發(fā)幼兒理解“握”“鉤”的動作含義。
——師:兩只小象河邊走,見面的時候做了什么?(鼻子鉤一鉤)
——師:兩只小象鉤鼻子的動作像好朋友在干什么?(互相握握手)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握手和大象勾鼻子的動作,體會它們的相似之處。
5、再次播放兒歌課件完整欣賞兒歌。
三、開心游戲。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模仿大象。
——教師帶領(lǐng)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活動應變
也可以提供大象活動的相關(guān)視頻,進一步直觀感受大象的形象。
活動延伸
開展豐富幼兒動詞的游戲: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并排站好,聽教師口令做相應的動作,例如:屁股碰一碰、抱一抱、跳一跳、握握手、小腿鉤一鉤等等,以口令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握和鉤的動作含義。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投放大象圖片和背景圖,鼓勵幼兒念兒歌。
家園同步
請家長和幼兒多聊天,讓幼兒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時的開心事和相處的方法。
隨機教育
教師在日;顒又胁粩嘭S富幼兒與朋友相處的方法,鼓勵幼兒多交朋友。
小班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在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開展期間,班上有名幼兒帶來“雞的誕生”一系列掛圖,孩子們對雞媽媽下蛋充滿好奇。我就設(shè)計了一個母雞生蛋的游戲,游戲中,他們積極地模仿小母雞下蛋的動作,氣氛非常愉快,活躍。孩子們尤其對母雞下蛋的叫聲“咕咕咕噠”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就嘗試設(shè)計了這一歌唱活動――《下蛋啰》。
一、活動名稱:歌唱活動——下蛋啰
二、活動目標:
1、借助情境表演、圖譜演示、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初步學唱。
2、嘗試表演小母雞下蛋的動作,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通過多媒體教學,豐富幼兒對母雞下蛋過程的認識。
。2)物質(zhì)準備:草窩一個、母雞圖片(尾部開一處小口)、圖譜、方巾若干條、雞蛋的圖片及其模型若干個、竹籃一只、地塑若干塊。
四、活動過程:
。ㄒ唬、活動導入
1、以主人給母雞和小雞喂食,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利用母雞和小雞的叫聲進行自然練聲。
2、師:“小朋友們,你們說說小雞是從哪來的?”
“今天呀,黑板后有一只奇怪的小母雞又想生蛋了!你們聽……”
。ǘ⑹煜じ枨
1、教師演唱歌曲,并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
師:“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呀?”教師根據(jù)孩子的回答用歌詞進行歸納。
2、教師扮演“小母雞”,再次演唱歌曲,孩子熟悉旋律。
。ㄈW唱歌曲
1、出示圖譜,師幼共同回憶歌詞。
。1)、“小母雞坐在哪兒下蛋呀?”
。2)、“小母雞下蛋的時候心情是什么樣的呀?”教師引導幼兒表現(xiàn)高興的心情。
。3)、“小母雞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訴人們呀?”教師引導幼兒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2、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有節(jié)奏地說唱。
3、幼兒以個別和小組的形式表演母雞下蛋情景,其他幼兒隨樂伴唱,師將“小母雞”下出的雞蛋逐一放入竹籃中。(學唱數(shù)次后,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籃,每只母雞都下了一個蛋,許多母雞下了許多蛋。)
。ㄋ模、演唱歌曲,表演小母雞下蛋的動作,體驗活動的'快樂。
師:“今天呀,老母雞為大家準備了許多草窩,請所有的小母雞一塊來下蛋。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演。”
。ㄎ澹⑽猜
師:“小母雞們生了許多的雞蛋,我們趕緊去告訴好朋友們快來撿蛋吧!”(引導幼兒用歡快的雞叫聲請客人老師撿蛋,活動自然結(jié)束。)
附[歌曲]
下蛋啰
佚名詞曲
1=C2/4幼兒園改編
361┃20┃361┃60┃2213┃615┃
小母雞喲坐草窩喲高高興興下蛋
612┃11┃6一┃XXXX┃XXXⅡ
喲喲喂喲喲喂咕噠咕噠咕咕噠
效果分析:
1、整個活動以游戲形式貫穿,層次清楚,活動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顒娱_始時,教師以主人(教師)給小雞與母雞(幼兒)喂食的情景引入課題,親切而又自然地進行了練聲。在這種氛圍中,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咕咕咕”“嘰嘰嘰”,一起玩起了“喂食”的游戲,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2、活動中,教師結(ji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通過演示形象的教具、“母雞”下蛋情境的表演來教學歌曲。孩子們興趣盎然,情緒愉快,特別是在“母雞”在雞窩里下出一個個蛋時,幼兒高興得直拍手。等到母雞下出一筐雞蛋時,教師將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給他們看時,他們一個個都叫了起來:“哇,許多蛋!庇變阂苍谶@過程中不知不覺學會了歌曲。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幼兒模仿了母雞下蛋的動作,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學習歌曲,感受音樂,同時也給幼兒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充實整個幼兒活動的時間。
3、“母雞”下蛋的情景表演是本次活動的氣氛高潮點,孩子們都目不轉(zhuǎn)睛得期待著下一個雞蛋的出現(xiàn),大部分幼兒易把為“母雞”加油(唱歌)的任務給忘記了。針對此情形,教師應及時多加引導,如“呀,小母雞下蛋要用很多力,你們不為它唱歌加油了,它就下不出蛋來了!膘`活地把幼兒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歌唱活動上來。
小班教案 篇5
音樂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教案
——執(zhí)教人:趙 靜
一 活動名稱:
《小小蛋兒把門開》 小班 藝術(shù)領(lǐng)域 音樂活動
一 活動目標:
(一)幼兒初步整體感知音樂,熟悉歌曲主旋律。
(二)幼兒通過簡單動作初步感知歌詞大意。
。ㄈ┯變合矚g參加歌唱,表演活動。
二 活動準備:
。ㄒ唬㏄PT
。ǘ┦止るu蛋若干;大灰狼頭飾1個
(三)場景布置
三 重點,難點:
。ㄒ唬┲攸c:幼兒初步整體感知音樂,感知歌詞大意。
。ǘ╇y點:幼兒喜歡參加歌唱,表演活動。
四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情景導入。
雞媽媽的蛋寶寶丟了。
在一個大大的,漂亮的農(nóng)場里,住著雞媽媽和它的蛋寶寶們,這幾天,雞媽媽特別的開心,因為它的蛋寶寶要孵出小雞了,它的小雞就要出生了?墒,今天雞媽媽特別的傷心難過,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呢?原來,雞媽媽出門去買菜,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的蛋寶寶給丟了,
它可著急了。雞媽媽聽說我們小班的小朋友特別的能干,厲害,希望能夠并幫助它找它的蛋寶寶,我們大家愿不愿意幫助雞媽媽找它的蛋寶寶。亢!誰愿意上來幫助它?
。ǘ┗顒舆^程:
1.幼兒幫助雞媽媽找蛋寶寶。
——教師邀請幾個幼兒在背景草叢里找蛋寶寶,并播放歌曲,引導幼兒初步整體感知音樂。
——用夸張的`表情引導幼兒猜測蛋寶寶里面是否有小雞?小雞的顏色?教師用示范的方式演唱歌曲,歡迎小雞的到來。引導幼兒再次感知音樂。
2.小雞出生了,一起開心的唱歌,跳舞。
雞媽媽的蛋寶寶都被我們班的小朋友找到了,你們果然很厲害。小雞們也從蛋寶寶里生出來了,它們可開心了,我們大家一起和小雞們唱歌跳舞好不好?
——教師引導幼兒主動地給歌曲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在幼兒創(chuàng)編的基礎(chǔ)上與幼兒一起唱歌跳舞。
3.游戲:大灰狼來了。
幼兒和小雞們一起唱歌跳舞時,大灰狼出現(xiàn)了,它抓走了一個小朋友,其他幼兒想辦法去救被抓走的小朋友。但是大灰狼喜歡聽它們唱歌,如果他們唱的好聽,大灰狼才會放了小朋友。
——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演唱歌曲,再次感知音樂。
五 結(jié)束部分:
天黑了,小雞們想媽媽了,聚會結(jié)束了,我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
六 延伸部分:
幼兒在區(qū)域里分角色進行表演,進一步體驗歌曲歡快有趣的旋律。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初步學習有節(jié)拍地誦讀古詩,感悟古詩的優(yōu)美韻律。
3、引導幼兒能夠邊模仿動作邊誦讀古詩。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圖片“詠鵝”。
3、用綠色紙圍成一個小“池塘”。
4、動畫幻燈片“詠鵝”。
活動過程:
(一)通過鵝媽媽帶著鵝寶寶去游泳的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鵝寶寶們,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媽媽帶你們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聽音樂做戲水的動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劃劃水)
4、游累了,我們來休息一下。(幼兒找位子坐下)你們看這里也有小白鵝,(出示圖片)。
5、教師:我們來看看它們在干什么呀?(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上的內(nèi)容,并將幼兒講述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故事)。
。ǘ┙Y(jié)合多媒體,初步欣賞古詩《詠鵝》。
1、教師:小朋友講的真好,你們喜歡鵝嗎?在我們古代唐朝有一個小朋友叫駱賓王,他也很喜歡鵝,在他7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首關(guān)于鵝的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
2、幼兒初步欣賞古詩。
3、幼兒隨動畫一起念古詩。
。ㄈ、感悟古詩韻律。
教師:有的小朋友對這首詩可能很熟悉,誰來讀一下?(2-3位)大家覺得小朋友念的好聽還是動畫里阿姨念的好聽?為什么呀?因為阿姨念的.時候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節(jié)拍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的詩才更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
。ㄋ模┖椭魳愤叡硌葸呎b讀古詩。
1、教師:我們現(xiàn)在聽著音樂輕輕的來學學小白鵝,一邊表演動作一邊誦讀古詩,好嗎?
2、教師: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讓我們回家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陶冶性情、培養(yǎng)高尚情操,提高幼兒音樂審美能力大有好處。
小班教案 篇7
設(shè)計思路:
在我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主題中,孩子們都漸漸地知道自己在幼兒園里有很多的朋友。但是從孩子們?nèi)粘I钪械那闆r來看,孩子們對自己的朋友又沒有什么感覺,常常表現(xiàn)為對朋友的漠不關(guān)心,并且總是和朋友掙搶玩具不會分享。于是我預設(shè)了《胖熊吹氣球》的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孩子了解到有朋友的快樂,以及能夠愿意和朋友分享。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故事中的幾個動物角色。
2、體驗有朋友的`快樂,并嘗試和朋友分享。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今天我們來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誰?
2、小狗、小貓……
3、出示狗熊的圖片
今天我們要來聽什么故事呢?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氣球》
二、欣賞故事
1、第一遍欣賞故事(看圖片)
小胖熊有幾個氣球送給誰?它把黃色的氣球送給誰?它把綠色的氣球送給誰?小豬的紫色氣球怎么會破的?氣球破了怎么辦?
2、第二遍欣賞故事
(1)說說不同氣球的顏色象什么?
。2)小胖熊還沒有氣球,你有沒有辦法讓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氣球呢?
(3)小胖熊和小豬、小兔、小貓、小狗一起玩氣球,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寶寶們你們有沒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誰?
三、看看說說
出示照片:這個寶寶的玩具壞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么樣?(幼兒自由說說)
出示照片:這個寶寶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么樣?(幼兒說說)
孩子們一起來找找朋友吧。
活動反思:
一、活動內(nèi)容的選材對于小班新生來說難度很大,這一時段的幼兒最多只能認識三種顏色,而此活動中老師預設(shè)了五種顏色,所以孩子們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有的孩子喜歡吃手指拉衣服,并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較的分散。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躲閃跑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的個性品質(zhì)。
活動準備:
1、狐貍頭飾。
2、場地布置狐貍的家和小公雞的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 隊列練習
。2) 做模仿操
隨著音樂跟老師做小公雞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平衡動作練習。
引導幼兒做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的'動作。
師:你們知道小公雞有一個本領(lǐng)叫金雞獨立嗎?你能不能學做用一只腳站著的小公雞?
。3) 請個別動作協(xié)調(diào)的幼兒示范,教師講解動作要領(lǐng)。單腳站立,另一只腿屈膝離地,兩臂可側(cè)平舉保持身體平衡,看誰堅持不動的時間長。
。4)幼兒學念兒歌,并學習單腳站立。
。5)幫助幼兒熟悉游戲場地,認識狐貍和公雞的家。
。6)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7) 請一幼兒扮演狐貍,教師帶領(lǐng)幼兒扮演小公雞游戲。提醒“狐貍”聽到念“狐貍來了”后,才能從家里跑出來捉小雞。“小雞”也只有聽到“狐貍來了”后,才能向家跑。
。8)更換幼兒扮演狐貍,繼續(xù)游戲兩次。
3、結(jié)束部分。
小公雞看到狐貍走遠了,一起跑到草地上高興地玩耍。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畫閱讀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讓幼兒想象并大膽講述。
2、通過故事閱讀使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進一步熟悉欣賞常規(guī)。
3、認讀“爬”、“跑”、“跳”
活動準備:
1、自制教具:小螞蟻、蝸牛、小貓、袋鼠、河馬。
2、背景圖。(春天的`景色)
3、幼兒用書、教師用書(放大)、磁帶(自制,內(nèi)容含有翻書以及欣賞要求)。
活動過程:
一、圖畫閱讀:
1、發(fā)書給幼兒。(請小朋友將書的封面對著自己)
2、教師:我們小朋友最喜歡小動物了,小動物們也喜歡和我們交朋友,它們都跑到我們書本里來了,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書打開,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來了?
3、引導幼兒仔細看書(了解書的封面上有什么?)
4、引導幼兒看書中的圖,然后請幼兒講述都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逐步翻書,初步了解書中的內(nèi)容,可以請個別幼兒講述,必要時教師提出問題,從而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充分地想象,有些問題允許幼兒討論)
問:圖中都有哪些小動物?每頁中的小動物都在干什么?
二、故事內(nèi)容閱讀:
教師:剛才這些小動物都跑到老師這兒來了,請小朋友把書關(guān)起來,封面對著自己,來看看小螞蟻跑哪里去了。
1、出示背景圖。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并出示動物教具在背景圖上演示。(第一遍故事后提問)
問:螞蟻媽媽要找小螞蟻,小螞蟻在哪兒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3、放錄音,欣賞故事。
幼兒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幼兒用書。(教師聽故事,并在黑板上演示教師用書)
錄音中含有故事內(nèi)容,翻書要求,欣賞常規(guī)。
聽完故事后提問:小螞蟻玩累了,在哪兒睡著了?小蝸牛跑累了,在哪兒睡著了?袋鼠跳累了,在哪兒睡著了?(提問時,可個別回答,也可集體討論,在提問過程中出示“爬”、“跑”、“跳”,引導幼兒認識并做出相應地動作,加深記憶)
4、講述故事:
教師:老師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小朋友們也把故事講給老師聽一聽吧。ㄓ變阂贿吢犱浺,一邊翻書跟錄音大聲講述故事內(nèi)容)
三、游戲“送螞蟻回家”
教師出示小螞蟻說:小螞蟻找到了,我們把它送回家吧。ń處煶鍪咀挚ā芭馈、“跑”、“跳”,幼兒做動作跟教師一起送小螞蟻“回家”,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相應的動作出活動室)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能簡要述說。
2、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并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3、能主動關(guān)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5、喜歡并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jié)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課件《神奇的小火車》
2、故事中各角色的圖片。
活動流程:
一、說說小火車,引出主題
1、師:寶寶見過火車嗎?火車是什么樣的?
幼兒互相交流并回答。
2、教師出示背景圖"小火車"并討論小火車的組成結(jié)構(gòu)?
3、師:這輛小火車十分的神奇,小朋友想知道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嗎?
二、欣賞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1、師:小朋友的小耳朵豎起來,仔細的聽聽故事,老師要考考你們。
2、教師播放磁帶
三、故事分析,深入了解
1、師: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啊?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
教師將圖片"小核桃"插入火車中,變出一只什么呀?
為什么小桃核下車后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2、師:第二位上車的乘客又是誰呢?它下車后變成了什么?為什么呢?
3、師:接著一群小青蟲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么?
4、師:小男孩上了車,走下火車的又會是誰?
幼兒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把相應的圖片插在小火車上。
四、小游戲:人物排排站教師請小朋友上來把人物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排列一下,加深故事印象。
五、開拓思維,進一步展開討論
1、師:許多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小朋友開動你的小腦筋,想想還有哪些動植物我們可以邀請它們上車的?
2、幼兒分組討論,并得出結(jié)論。
活動反思:
《神奇的小火車》的'故事情節(jié)較為生動有趣,符合孩子愛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動中我對“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經(jīng)過了孩子們漫無邊際地想象和創(chuàng)編之后,我設(shè)計了乘小火車的情境游戲,讓孩子用形象化地動作去表現(xiàn)事物的成長變化,再讓同伴們一起來猜一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即能讓孩子體驗乘火車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時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語言活動中值得借鑒。
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長變化,從而引發(fā)孩子對自身成長的關(guān)注,而故事的最后一段卻是一個小男孩變成大叔后哭鬧著變?yōu)樾『⒌那楣?jié),原來成長不一定會給每個人,每樣事物帶來快樂,原來感受當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這一中心思想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也成為我們班孩子接下來討論的一大話題,長大好?還是小時候好?孩子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哦!讓我們好好地去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一大啟發(f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