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精品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一、 通過游戲、討論等活動,讓幼兒感知、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名稱及材料。
二、 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一、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收集各種口袋(塑料袋、網(wǎng)袋、布袋、紙袋、蛇皮袋、麻袋等)。
二、 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魚、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條。
三、 知識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參觀菜場、垃圾場、醫(yī)院、馬路,并與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向
孩子介紹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通過玩口袋,認識了解各種口袋的名稱及材料。
1. 幼兒游戲玩各種口袋。
2. 幼兒認識各種口袋。
3. 幼兒根據(jù)材料的不同為口袋分類。
二、 操作活動:嘗試了解口袋的用處,并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
1. 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討論口袋的用處。
2. 幼兒嘗試用各種各樣的口袋裝物品,并記錄自己的嘗試結(jié)果。
3. 師生共同小結(jié)口袋的功用。
4. 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 討論塑料袋給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三、結(jié)束活動:把裝的.物品運回教室。
總體評價意見:
優(yōu)點:
1、在豐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兒活動的多樣性,在不同材質(zhì)口袋的對比中,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幼兒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質(zhì)的口袋的特性。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記錄等活動來了解各種各樣的口袋,
。、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真正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4、教師能注重在活動中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不斷提高幼兒的活動情趣。
5、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幼兒始終在玩中學,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指導思想。
建議:如果能讓幼兒分組記錄,就不會太擁擠,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小手,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每只手有五根手指頭,每根手指頭的名稱。
2、通過小實驗,體驗大拇指的作用。
二、活動準備
活動前和孩子們玩過手指謠的手指游戲
綠豆若干 PPT(生活中孩子們用手做各種動作)
三、活動過程
。ㄒ唬⿵土暿种钢{游戲?qū)牖顒觾?nèi)容
。ǘ┱J識小手
師: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和別的小朋友比一比,大小一樣不一樣?你們每人有幾只手?每個人的手上有幾個指頭?(引導幼兒回答,然后總結(jié)告訴幼兒每人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有5個手指頭,手指的名稱不同,運用手指謠引導幼兒認識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ㄈ┯^看PPT,了解手的用處,重點體驗大拇指的用處
1、觀看PPT(小朋友畫畫、做手工、吃飯等大拇指在干什么)
2、體驗大拇指的用處(貼住大拇指撿綠豆和不貼大拇指撿綠豆)
四、怎樣保護手
師:小朋友,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了手能幫助我們做許多的事情,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那么我們該怎樣保護它呢?(引導幼兒積極討論,最后教師總結(jié):冬天洗手要擦油,出門要戴手套,勤剪指甲,不玩刀,剪刀等危險的東西。)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蔬菜,感受蔬菜的長短、大小、粗細等形狀特征,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排序。
2、學會關(guān)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4、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卜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里;相應的蔬菜圖片,數(shù)字卡片:1-5。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活動過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1)出示紙制青菜。
。2)師:這是什么?(青菜)這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青菜奶奶)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戴著老花眼鏡、有皺紋)(3)小結(jié):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過生日了。她要請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聞聞,猜猜青菜奶奶請了哪些客人?
。4)引導幼兒聞一聞、摸一摸、猜一猜。
。5)師:請你把布袋里的小客人請出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6)小結(jié):今天,青菜奶奶請的客人有蘿卜寶寶、番茄寶寶、黃瓜寶寶、茄子寶寶。(邊說邊出示相對應的蔬菜圖片)這些寶寶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有的是紫的,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有點粗糙。這些寶寶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蔬菜的營養(yǎng)可多啦。
2、"小客人"來排隊。
(1)師:現(xiàn)在請這些小客人來排好隊,整整齊齊的到青菜奶奶家去好嗎?你覺得該誰排在第一個呢?為什么?
。2)師:我們來數(shù)數(shù),有幾只番茄寶寶?這里有一些數(shù)字卡片,它們都是誰?誰會把它們送給蔬菜寶寶?
(3)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排隊。
師:現(xiàn)在誰來動一動腦筋,把這些寶寶從最少的開始排隊,誰應該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該怎么排呢?誰來試一試?
二、去青菜奶奶家1、師:小客人排好隊真神氣!我們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是門關(guān)著,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誰,怎么辦?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聽不清,怎么辦?
2、師:好,我們?nèi)デ嗖四棠碳伊恕?/p>
3、師:青菜奶奶家到了,誰先去敲敲門?
(教師扮青菜奶奶:誰呀?你是什么樣的黃瓜寶寶?好,請進請進。)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1、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師:青菜奶奶請我們吃蛋糕啦,我們?yōu)榍嗖四棠坛崭。(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分生日蛋糕。
師:青菜奶奶的蛋糕誰想吃?一個蛋糕給誰吃?老師來分蛋糕,我們這里有15個寶寶,加上老師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個人,那我們應該把蛋糕分成幾塊?(17塊)3、吃蛋糕。
。1)師:第一塊蛋糕給誰吃?
。2)提醒幼兒關(guān)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嗎?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主要情節(jié),引出整個活動。一開始是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猜一猜,認識幾種常見蔬菜,接下來是是排隊,引導幼兒學會按照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過為青菜奶奶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分吃生日蛋糕,讓孩子學會關(guān)愛他人,樂意和別人分享快樂。
活動的難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狀、顏色等特征并按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顒拥谝画h(huán)節(jié),讓幼兒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請出青菜奶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個)都摸出來,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沒有掌握好,用時太多;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小客人排隊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讓幼兒根據(jù)各種蔬菜的多少來排序,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上課時幼兒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難度有點高;下面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敲門到青菜奶奶請你進去,只要是讓幼兒說出各種蔬菜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表現(xiàn)的都不錯,都能說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唱生日歌、分蛋糕和吃蛋糕,在這里我稍稍做了改動,問幼兒生日時除了唱生日歌以外,還要做什么,幼兒回答吃蛋糕,因為沒有蛋糕,所以讓幼兒吃蛋糕要怎么分時,幼兒的回答是各抒己見,但是沒有幼兒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這里對幼兒來說難度也很大;總之,整個活動下來,覺得自己準備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學課,很多老教師聽下來覺得很亂,不像科學課,所以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于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了修改。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有用的石頭。
2、課-照片:巖石。
3、幼兒用水彩筆。
4、幼兒搜集的小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欣賞:漂亮的巖石
教師提出疑問:漂亮的巖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展開
1、教師講解巖石的形成
巖石是經(jīng)過風吹日曬,又經(jīng)過雨水、空氣等外力的作用,沉積成巖固結(jié)而形成的巖石。
教師:你們出去旅游的時候看見過巖石嗎?想一想在哪里見過巖石?
。ㄌ崾荆汉_,山林等)
2、實驗。
出示: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
你們看這是什么?現(xiàn)在,我們用吹風機吹一吹,看看有什么變化?
小結(jié):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
老師再告訴小朋友呀,巖石經(jīng)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呢。
3、了解巖石的`沙化特征
課件演示:巖石和沙子
教師: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們知道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嗎?
小結(jié):巖石被風化成為小塊后,還必須經(jīng)水流的不斷沖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4、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fā)提問: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ㄒ龑в變赫f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5、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課件演示:《有用的石頭》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
結(jié)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三、結(jié)束
鼓勵幼兒在小石頭上作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后繼續(xù)收集不同的石頭,了解不同石頭的作用,然后講給大家聽。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fā)展比較性觀察力,了解幾種熟悉的植物的過冬方式。
2、能關(guān)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jié)變化,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關(guān)于秋天景色與冬天景色的圖各一幅;幼兒園院內(nèi)環(huán)境圖片1幅;幼兒常見的冬天落葉植物圖片4幅;松樹、小麥圖片各1幅;靠種子過冬的植物圖片2~3幅;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圖片各1幅;蔬菜大棚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你們?nèi)ヂ糜芜^嗎?旅游時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關(guān)于旅行的故事。(師講故事)
2、基本部分:
A、邊講故事,邊出示秋天與冬天的圖片,引導孩子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住著蝸牛媽媽和它的孩子小蝸牛,有一天,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去玩吧,地上開滿了鮮花,你去采幾朵鮮花給我吧! 小蝸牛很愿意幫媽媽做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它爬呀爬呀,不知過了多少天,終于來到小樹林,它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畫面)地上根本沒有鮮花,而是長著蘑菇,樹葉全黃了。于是,小蝸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說:“媽媽,鮮花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蝸牛媽媽聽了,說:“哦,已經(jīng)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幾朵蘑菇回來吧!毙∥伵T俅闻莱鋈,過了好久才來到小樹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畫面),咦?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訴小蝸牛這是為什么嗎?
B、引導幼兒觀察秋天與冬天的'景色圖片,發(fā)展孩子的比較觀察能力
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小蝸牛兩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時出示兩幅圖片)
C、(出示幼兒園院內(nèi)環(huán)境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兒?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再與現(xiàn)在室外環(huán)境相比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通過對比,引導幼兒學習身邊常見植物落葉,變枯的原因,知道這是某些植物過冬的一種本能,通過落葉、變枯來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此現(xiàn)像也叫休眠。采取這種過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楊樹、柳樹、月季花、梔子花的圖片);學習了解植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麥、松樹、冬青;靠根過冬:韭菜、菊花等;靠種子過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結(jié)束部分
(出示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的圖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不能吃到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討人類可以幫助植物過冬的方法。如,為小樹穿稻草棉衣,給蔬菜建大棚等。
【活動延伸】
到戶外尋找需要人類幫助過冬的植物,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jié)變化,了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設(shè)計思路】
冬天到了,幼兒園院內(nèi)的花壇里失去了往日的嬌艷,花草都變得枯萎了,唯有一棵棵冬青仍舊傲然挺立在花壇之中。這些現(xiàn)象引起幼兒的注意。戶外活動時,他們會不約而同的產(chǎn)生疑問:花草為什么變枯萎了?路邊的大樹的葉子都落光了,為什么冬青還是綠綠的?它們不怕冷嗎?……為了順應幼兒興趣需要、發(fā)展需要,我認為通過活動《冬天的植物》可以讓幼兒了解冬天對植物生長產(chǎn)生的影響,以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和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由此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要去理解沉與浮的關(guān)系是有相當?shù)碾y度,所以設(shè)計了浮起來和沉下去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貫穿。本活動是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gòu)知識經(jīng)驗,來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了要得出結(jié)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讓幼兒根據(jù)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讓沉浮兄弟驗證幼兒分類的結(jié)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結(jié)束本活動。
教學目標: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
2、認識標記“↑、“↓,能根據(jù)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教學重點:
通過水果實物在水中做實驗,初步理解沉與浮的關(guān)系為重點。
教學難點:
在理解沉與浮的基礎(chǔ)上,能認識標記“↑、“↓,并進行簡單分類為難點。
課前準備:
1、 各類時令水果若干。
2、 “↑與“↓的標記各一。
3、 沉浮兄弟頭飾各一。
4、 盛水容器若干。
5、 籮筐兩只。
教學過程:
一、猜猜誰會沉下去,誰會浮上來。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請客)
。ㄓ變阂灰恢刚J水果。)
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師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師出示標記‘↓’)。我們可不要學他倆。
師:“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
二、浮起來又沉下去。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2、師:“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三、幼兒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