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共8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帪榇蠹艺淼男“嘟贪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
孩子在戶外活動時發(fā)現(xiàn)花園里的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粉紅的 …… 真漂亮!“翻斗樂”里也有許多顏色,真好看!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衣服也有許多顏色,你的衣服是紅的、他的褲子是黑色的,也很漂亮!由于玩具顏色的鮮艷,孩子玩時的興趣也增加了許多。教師想設計這一活動,讓孩子在看過花的基礎上,讓幼兒用紙團在白紙上敲顏色,在玩玩、看看、說說中體驗色彩的美麗。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材料:
有白色的花、幼兒報紙團得紙團、紅、黃、藍顏色若干、幼兒的工作衣、抹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色彩的美。
2、孩子能聽懂老師的話,在活動中玩玩說說。
指導策略:
1、出示幼兒看花的照片,幫助幼兒回憶看到的花,說說有些什么顏色?
2、教師示范,用紙團沾顏色畫花,邊畫邊說:“我畫了一朵花,又畫了一朵花……”
3、問問幼兒喜歡什么顏色?請幼兒來畫,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畫,教師針對幼兒情況個別指導。提醒幼兒換顏色要拿新的紙團。
4、幼兒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說說有些什么顏色?找找看,哪里還有好看的顏色?
反饋和調整:
教師在活動中讓兩個幼兒在同一張紙上畫一朵花,
幼兒不能盡興,而且托班年齡的孩子還不能倆人同畫一幅畫,一人畫一朵花較適合。教師在活動中,讓幼兒在墻上畫,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可以讓幼兒在桌子上畫。托班孩子對抽象的顏色興趣不大,而滿足于紙團敲顏色這一動作,這與孩子的年齡特征:思維存在于動作中相符合。如果以實物,如“花”、“衣服”來作為主題的切入點,可能孩子會感興趣點,參與度會更強。教師可以嘗試做一做。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材料的幫助下初步感知有規(guī)律排序。
2、喜歡參加排序游戲,感受規(guī)律排序的樂趣。
3、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木頭原色夾子、衣架若干(根據(jù)幼兒人數(shù)決定),紅色、綠色衣服和襪子的小卡片若干。
2、在兩張大紙上分別畫兩件"扣子按規(guī)律貼了一半的大衣",兩件衣服的扣子排序規(guī)律分別是"ABAB、AABB"式。
4:15—5:00離園:
1、自選游戲,將玩具收拾整齊。
2、離園時能在提醒下與老師、小朋友再見。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嘗試按一定規(guī)律排序。
2、借助自身的特征來排序,進一步體驗排序的規(guī)律和方法。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按一定規(guī)律排序。
教學難點:借助自身的特征來排序。
教學準備:
操作背景圖,教師演示材料,幼兒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設計小熊新房子。
1、小熊造了新房子,它的屋檐下掛了很多彩燈,小朋友看看這些彩燈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小熊要出門了,它想鋪一條漂亮的小路,小朋友看看,小熊是怎么鋪的?請小朋友幫助小熊把路鋪完。
3、春天來了,小熊想讓自己的院子漂亮一點,它有許多小樹,請小朋友幫忙種樹,你們覺得應該怎么種?
二、去小熊家做客。
1、 小熊家這么漂亮,我們去小熊家做客,老師請小朋友排隊去,老師的要求是按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的規(guī)律,請小朋友排好隊。
2、 小熊家真漂亮,我們在小熊家合個影,請小朋友按一定的規(guī)律擺個造型。如:一個舉手,一個叉腰;一個站著,一個蹲著等。
三、幼兒操作
去小熊家做客,我們給小熊帶點禮物吧,我們給小熊做水果拼盤,小朋友排的水果拼盤要有一定的規(guī)律,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
教學反思: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排序”是一項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需要他們運用有限的數(shù)、量、形方面的知識,進行一番系統(tǒng)、連貫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我們稱之為“規(guī)律”的東西。排序活動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簡單的判斷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大膽使用顏料進行手指點畫。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能獲得愉悅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好吃的葡萄》。
2、操作畫紙、紫色顏料(吸附在海綿上)、擦手的毛巾。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葡萄
教師出謎面,請幼兒猜謎。教師播放課件【謎語葡萄】。
二、觀察葡萄,引起興趣。
1。教師向幼兒出示葡萄圖片,介紹葡萄,觀察葡萄外形特征。
2。提問:你喜歡吃葡萄嗎?它是什么味道的?(葡萄是酸酸甜甜的)請幼兒回憶并簡單描述葡萄的外形特征。(葡萄寶寶有紫有綠,圓圓的,一顆一顆緊緊地擠在一起。)
三、教師示范手指作畫。
伸出食指哥哥,親親顏料寶寶,點個葡萄娃娃。(教師用食指蘸紫色由下向上豎按葡萄,直至連接到畫紙上的葡萄藤。)
四、交待作畫要求,幼兒操作。
1、一顆顆葡萄要緊緊地靠在一起,一直點畫到葡萄葉下面
2、作畫前先長袖變短袖,不要讓顏料粘在自己和別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潔。
五、展示幼兒作品,引導評價。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fā)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避免僅僅重視表現(xiàn)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傾向。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緒,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备鶕(jù)這些精神,在美術活動中我選擇了讓幼兒易于表現(xiàn)的棉簽畫“葡萄”,沒有特別難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并在輕松自由的創(chuàng)作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知道游戲的規(guī)則和玩法;
2、 能夠迅速記住自己的組別;
3、 樂意參加游戲
活動準備:
在場地的兩側畫兩個大圓圈,作為糧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對幼兒進行分組:一組金豆豆,一組銀豆豆。
2、 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明確兩個大圓圈,一個為黃色糧倉,一個白色糧倉。
二、具體部分
1、請兩組幼兒混合蹲在一個圓圈內,老師念兒歌:“金豆豆,銀豆豆,一顆一粒不能丟,顆顆汗珠粒粒豆,揀到我的盒里頭。邊念邊摸圈里幼兒的頭,被摸到的'幼兒馬上起來跟著走,直到豆豆揀完為止,最后揀豆人說:“金豆豆進黃色糧倉,銀豆豆進白色糧倉。”大家馬上分開,各自向指定地點跑去,并拉成圓圈,看哪對拉得又快又好。
2、幼兒開始游戲數(shù)次。
規(guī)則:金豆豆必須進黃色糧倉,銀豆豆必須進自己糧倉。
活動結束:
教師對本次游戲中表現(xiàn)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小班教案 篇6
單元教學內容
1. 唱歌:《月之故鄉(xiāng)》《彎彎的月亮》。
2. 欣賞:
(1)中國作品:《二泉映月》《月兒高》《花好月圓》。
。2)外國藝術歌曲作品:《月夜》。
單元教學目標
1. 欣賞《二泉映月》《月兒高》《花好月圓》《月夜》等中外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體裁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
2. 學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彎彎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樂特點,用情帶聲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變奏曲式及藝術歌曲的相關知識,提高音樂表現(xiàn)的綜合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學唱《月之故鄉(xiāng)》,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對比欣賞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與弦樂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風格上進行比較,細心體會樂曲的內涵。
3. 通過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對月當歌、抒懷寄情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1)準確演唱切分節(jié)奏和臨時變化音。
。2)對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與弦樂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處。
。3)分析《月夜》中鋼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單元主要教學方法
聽唱法、 拓展實踐法、自主學習法與合作探究法、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比較法。
重難點指導
1.《月亮頌》單元圍繞著“月亮”的主題展開,讓學生理解“月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其蘊含的文化底蘊。教師可采用演唱、聆聽、配樂詩朗誦、聽樂賞畫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以及藝術鑒賞力。
2.《二泉映月》是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為二胡獨奏曲,后改編成多種形式的器樂曲。欣賞弦樂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民族樂器音色的辨別力,另一方面運用電影錄像、阿炳演奏的錄音、學生視唱、演奏及弦樂合奏錄像,積極引導學生感受樂曲表達的悲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鄉(xiāng)》抒發(fā)了海外赤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語言質樸、真摯、感人。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氣息均勻,線條流暢,音色柔美,還要注意演唱情緒的細微變化,以形成對比。歌唱藝術的核心是情,是情動于中而形于外。切分節(jié)奏和臨時變化音#4的演唱。可以借助節(jié)奏的對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還原4)→3;再過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決。
4.變奏曲式
變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題材料,根據(jù)樂曲的發(fā)展要求而加以變化重復,形成主題─變奏1─變奏2─變奏3─變奏4……的曲式結構。這種曲式在民族民間音樂和說唱音樂中用得較多。變奏曲式也常用以寫成獨立的器樂曲或用于奏鳴曲、交響曲等大型樂曲中,其變奏的次數(shù)并無限制,少則四、五次,多則數(shù)十次。
第一節(jié)
教學目標
1. 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2. 了解變奏曲式的相關知識。
3. 圍繞著“月亮”的主題展開,讓學生理解“月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其蘊含的文化底蘊。
4. 啟發(fā)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演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教學重、難點
1. 指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月之故鄉(xiāng)》,體會歌曲內在的情感,表現(xiàn)歌曲的意境。
2. 辨別弦樂合奏、二胡獨奏《二泉映月》的不同,從而進一步理解樂曲的內涵。
3. 臨時變化音#4的演唱。
教材分析
1.《月兒高》是著名琵琶傳統(tǒng)大套文曲,器樂藝術中描寫月亮的極品之作。全曲古樸動人,委婉纏綿,優(yōu)雅華麗,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無比珍貴的音樂遺產。
全曲共分十二段:
海島冰輪 江樓望月 海嶠躊躇 銀蟾吐彩
風露滿天 素娥旖旎 皓魄當空 瓊樓一片
銀河橫渡 玉宇千層 蟾光炯炯 玉兔西沉
2. 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歌曲《月之故鄉(xiāng)》由彭邦楨作詞,由劉莊、延生作曲,是一首游子懷念故鄉(xiāng)的歌曲。語言質樸、真摯、感人,抒發(fā)了海外赤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全曲是起、承、轉、合四句體樂段結構,連續(xù)三次變化重復構成。音調用的.是雅樂七聲羽調式,與清樂七聲羽調式的交替,使該曲具有濃郁的、古典的民族風格,柔和的色彩和深沉、優(yōu)美的旋律,使人感到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深沉內在。韻轍是“江陽”韻,教學要點是:首先要求每一句的收聲要到后鼻腔,并始終保持在同一個位置上;其次,聲音要求連貫自然,字與字之間要在聲母之間連接,過渡自然;再次,情感要真摯,體現(xiàn)兩岸同胞的骨肉情深和祖國人民對寶島早日回歸的期盼。
3.《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原曲為二胡獨奏曲,后改編成多種形式的器樂曲。如:二胡與樂隊、弦樂四重奏等。樂曲由引子和六個段落構成。(引子A+A1+A2+A3+A4+A5)它以一個音樂主題為基礎,在全曲中進行了五次變奏和發(fā)展。這是我國民間音樂中最為常見的變奏體曲式結構。解放以來改編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將原曲的六段譜縮減成四段譜。許多演奏家對樂曲也作了各自獨特的處理和解釋。如:張銳的柔美純凈,王國潼的渾厚蒼勁,閔惠芬的哀怨深沉,姜建華的激昂悲憤,呈現(xiàn)了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抖吃隆返闹黝}音樂帶有傾訴性的、令人沉思的,旋律則富于起伏變化,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騰。音樂主題以及后來的一系列交替出現(xiàn)和變奏,把阿炳由沉思而憂傷,由憂傷而悲憤,由悲憤而怒號,由怒號而憧憬的種種復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一、導入
1. 教師朗誦著名詩人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月兒高》片段)
2. 教師提問:此首詩作者抒發(fā)了何種感受,背景音樂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
學生回答:李白、《月下獨酌》,詩人以明月、身影為伴,對月高歌,抒發(fā)的是作者在孤獨中向往自由和光明,琵琶獨奏等。
3. 師:古往今來,月亮是中國人永恒的話題,也是文人騷客吟唱的對象。因為月亮傾注了無盡的情思,寄托著人們對故鄉(xiāng)的無限眷戀。提起月亮,胸中涌起無限期望。千百年來,多少人把月亮的贊歌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歌唱、贊美月亮,一起學習第一單元《月亮頌》。(出示月亮圖片)
二、欣賞琵琶獨奏曲《月兒高》
師:月亮,這個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寶貴禮物,月中有美麗的嫦娥,有古老的傳說。(欣賞嫦娥奔月動畫)讓人感到月亮也有了生機和活力,有了靈性和感悟。那份眷戀之情油然而生,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與她相關的優(yōu)美音樂作品。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音樂形式描寫月亮的呢?剛才大家聽到的背景音樂就是琵琶獨奏曲《月兒高》的片段,下面就請同學們完整地欣賞《月兒高》這首作品。
1. 聆聽過程中請同學們思考問題:
。1)在聆聽中,想象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2)《月兒高》的旋律有何特點?音色是怎樣的?
。3)琵琶屬于哪個樂器組?
2. 學生回答問題:
a. (1)樂曲描繪了晴朗夜空、明月高掛的情景。
b. (2)用舒展的旋律,清亮的音色,典雅的風格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月夜之中。
師可提示:這首樂曲的旋律是(舒展、緊張)?音色是怎樣的(明亮、暗淡)?
(3)琵琶:是民族樂器,屬彈撥樂器組。
師補充:彈撥樂器琵琶常用的定弦法是A、d、e、a低音區(qū)渾厚、低沉;中音區(qū)柔和、明亮;高音區(qū)清脆、堅實。
三、學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1. 最佳的賞月時間是哪一天?說一說這一天我們都要做什么?
。ò嗽率澹胰藞F聚、吃月餅、賞月……)
2. 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中秋節(jié)的一些小知識。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3. 中秋節(jié)這天我們都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歡度佳節(jié),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卻一直漂流在他鄉(xiāng),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首思念故鄉(xiāng)的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4. 欣賞歌曲《月之故鄉(xiāng)》后,讓學生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月夜思鄉(xiāng)、心系中華的共同情愫。)
5. 發(fā)聲練習:(解決作品中大量出現(xiàn)的切分節(jié)奏型和臨時變化音的音準問題。)
1=C 4/4
Liang~~~~~~~~~~~~~~~~~~~~~ (用此音作為發(fā)聲練習,為了配合歌詞的韻轍“江陽”韻。)
Liang~~~~~~~~~~~~~~~~~~~~~~~~~~~~~
1=C 4/4
#4 — 3 —|2 3 #4 3 —||
Lu lu lu lu lu lu
6. 視唱樂譜。(《月之故鄉(xiāng)》歌曲學習)
7. 填唱歌詞。
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哪些地方應做強弱處理?
感受樂曲的力度變化:當唱到“看月亮,思故鄉(xiāng)”時,聲音和感情要有推進,而后的“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復原速,最后的結束漸慢、漸輕,把人帶入遐想的空間。
8. 今年的春節(jié),兩只熊貓團團、圓圓在臺北的動物園和寶島臺灣的同胞們一起過年。它們帶著我們的期盼和思念,更帶去了我們的祝福和掛牽。讓我們用輕柔圓潤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作品。歌唱藝術的核心是情,情動于中,而形于外。(大熊貓團團、圓圓的生活照)
四、欣賞《二泉映月》
唐代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提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痹铝烈娮C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人類對月亮也傾訴了無數(shù)的人生夢想。下面請欣賞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對月的感情流露。
1. 播放《二泉映月》音樂主題,結合阿炳的身世,你從音樂中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能說出痛苦、辛酸的心情。能力強的學生還說出音樂優(yōu)美、樸實、時而也激動。
2. 介紹民間音樂家阿炳。(《二泉映月》電影片段)
3. 邊聽二胡獨奏《二泉映月》音樂邊哼唱、記憶主題,注意主題有幾個樂句?每句之間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 聽賞后,請學生稍加議論,共同歸納有三個樂句。各句之間以什么為劃分標志?如何正確判別?各句之間主要是音區(qū)逐漸向高發(fā)展,表現(xiàn)作者不安于現(xiàn)狀,要斗爭的激動心情。
繼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jié),在全曲中共出現(xiàn)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qū)上流動,并出現(xiàn)了新的節(jié)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
5. 初聽《二泉映月》。
在主題A的基礎上變奏五次。高潮部分在第四次變奏。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地抒發(fā)。
6. 復聽樂曲:主題每次變奏的主要音樂要素是什么?如何幫助學生聆聽到每次變奏的音響變化?
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并結合旋律活動音區(qū)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xiàn)音樂的發(fā)展和迂回前進,深化主題。
樂曲第一變奏變化大,它是將a句縮減,b句保持不變,而將c句伸展變奏發(fā)展而成。而碎弓的演奏,隱含著凄楚之情。
樂曲第二變奏系用a句微變,b句不變,c句變化發(fā)展而成。旋律中出現(xiàn)新的高點音。變宮音“7”的出現(xiàn)使旋律具有離調的性質,音樂情緒有所轉折,表現(xiàn)出對新生活的向往。
樂曲第三變奏的a句變化不大。但b句中出現(xiàn)了長音“2”,這和前面樂段僅屬一音之差,但樂思卻迥異,可謂妙筆,它使音樂產生了疑問的語氣。清角音“4”的出現(xiàn),使音樂具有新的情調。這一樂段音樂色彩較為暗淡,或許是作者回憶起了過去的不幸。
樂曲第四變奏,旋律挺拔高昂,起伏動蕩較大,隨著速度的自然加快,情緒一步緊似一步。而用強力度﹑小抖弓和頂點音奏出的旋律,推出了全曲的高潮,音樂似沖天的巨浪,感情的潮水掀開了壓抑的閘門奔瀉而出。這是盲藝人積壓多年的憤怒情緒的爆發(fā)。
第五變奏是以全曲最低音開始做為尾聲,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旋律最后幾拍,聽來果敢﹑雄健,這是作者性格和意志的表現(xiàn)。
7. 變奏曲式。
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講解。比如:把主題材料稱為傳統(tǒng)月餅、變奏分別在傳統(tǒng)月餅的基礎上變化重復發(fā)展成五仁月餅、豆沙月餅、棗泥月餅等,學生會有很好的理解。
8. 欣賞弦樂合奏《二泉映月》視頻片段,思考二胡獨奏與弦樂合奏。
教師提示學生從音色、風格、表現(xiàn)手法上分析?偨Y二胡演奏音色質樸,有民族風味。弦樂合奏音色豐滿,音響敦厚。
五、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歌曲《月之故鄉(xiāng)》,深刻體會到了游子們借“月”思鄉(xiāng)的真摯情感。只要我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用“心”歌唱,相信一定會字字帶情、聲聲感人的!抖吃隆繁蛔鳛槊褡迤鳂非姓滟F的遺產,它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著名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完樂曲后淚流滿面地說:“此樂曲應跪下來聽!币魳肥菦]有國界的,真正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才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我們要了解自己的音樂,喜歡自己的音樂并向世界宣傳我們的音樂。
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吃西瓜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經常體驗的事情,但是吃剩的西瓜皮,能干些什么呢?鑒于小班幼兒的形象思維特點,我以小螞蟻與西瓜皮為主線,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并讓活動內容層層展開。幼兒在這一活動中,通過看看、說說、玩玩的多種感官體驗,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靈活性和多變性。
【活動目標】
1.圍繞西瓜皮展開想象,培養(yǎng)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提高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思維及想象空間。
【活動準備】
課件:西瓜皮、西瓜皮當傘、西瓜皮當小船、西瓜皮當房子、西瓜皮當水缸
幼兒用材料:牙簽、積木、橡皮泥、即時貼、瓶蓋、毛線繩等、吃剩的`西瓜皮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法導入(看課件)
(在一個夏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照著,知了在樹上大聲地叫著,草地上躺著一塊西瓜皮。)這是什么?(西瓜皮)它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半球形、綠色的)
二、(繼續(xù)看課件)這個時候,誰來了?(小螞蟻)
小螞蟻高高興興地跳進西瓜皮里,大聲叫起來:“哦,我可以用它干好多好多事情了!”誰能猜一猜,小螞蟻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互相說、個別說)
三、小螞蟻是怎么做的呢?(看課件)
。1)瓜皮當傘 (2)瓜皮當小船 (3)瓜皮當房子 (4)瓜皮當水缸
根據(jù)每個畫面,分別請幼兒清晰、完整地講述,然后老師加以總結。
四、小螞蟻還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幼兒自由討論、個別回答)
五、你想用西瓜皮干什么呢?
幼兒討論回答。(西瓜皮可以做成雨傘、滑梯、蹺蹺板、花籃、飯碗;滑板車等等)
老師總結孩子的討論,并給以肯定。
六、幼兒動手,用西瓜皮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讓我們用自己的小巧手,把西瓜皮變成我們想要的東西。(輕音樂)(老師指導,幼兒選擇材料動手制作)
老師肯定幼兒的手工制作,并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的作品,講一講自己做的是什么。
【活動延伸】
把孩子們的作品放在美術區(qū),供小朋友們互相學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讓興趣貫穿始終,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fā)散思維練習,及時抓住幼兒學習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與鼓勵。
不足之處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語言引導的簡潔與恰當,注意面向全體幼兒,積極鼓勵個別膽小、內向的孩子回答問題并給予肯定。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觀察圖片,學習用短句講述圖片中的主要內容。
2、知道在集體活動中應與同伴好友相處,一起游戲、生活。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2、《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依次出示三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圖片中的內容。
。1)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搭積木的.?
小結:幼兒學說:“我能和大家一起玩,不爭也不搶!焙猛娴耐婢咭蠹乙黄鹜,不爭搶。
。2)出示第二幅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下樓梯的?
小結:幼兒學說“我會一個跟著一個走,慢慢下樓梯!敝老聵翘輹r不能擁擠。
(3)出示第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收玩具的?
小結:幼兒學說“我會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爸劳嬗螒蚪Y束后要和大家一起收拾玩具,
2、拓展經驗。
引導幼兒看《幼兒畫冊》,依次觀察圖片,請小朋友說一說,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樣做的?
提問:你也能這樣做嗎?
3、小結:鼓勵幼兒能像圖片中的小朋友一樣與同伴友好相處。
知道活動中人多時要依次排隊、相互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