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旋轉現象的興趣及探究欲望,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2、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音樂盒音樂呼啦圈 風車 水杯 塑料管 乒乓球 紙片 恐龍蛋殼 塑料瓶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以音樂盒的轉動來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盒里娃娃來轉動自己。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音樂盒嗎?喜歡音樂盒嗎?
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大大的音樂盒,我們就是音樂盒里的娃娃,現在音樂響起讓我們一起轉動起來吧!币魳吠A,小朋友們也停下來慢慢的做到自己的座位上。
2、當才看小朋友們轉動的時候都非常的開心,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小伙伴他們也想像小朋友一樣愉快的轉動,下面老師將有請五個小朋友幫助它們轉動起來。仔細觀察然后請回小朋友。
下面哪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轉動了什么,你又是用什么辦法讓它轉起來的呢。請幼兒完整的敘述
3、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嗎?
鼓勵幼兒想想看似不能轉的東子轉起來。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相處辦法,讓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4、觀看ppt 進一步了解轉動在生活動的廣泛應用。
觀看并讓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么作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利用轉動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育為切入口,嘗試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則:一、觀察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科學內容。二、通過生活實踐活動,提高幼兒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三、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小環(huán)節(jié)滲透科學教育。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幼兒操作練習的豐富、開放性的材料,這些材料來源于幼兒身邊的小玩具,有積木、飲料瓶蓋、硬紙片、雪花片、雞蛋殼、呼啦圈等等,讓幼兒在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方面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描繪他們親自經歷的、豐富而有意義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問幼兒你是怎么把它轉動起來的,卻忽視了該物體轉動的有趣現象,在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的環(huán)節(jié),我說的太多,孩子們玩的時間太短,讓他們探索的不夠,還有在活動中我的語言不夠簡潔,顯得啰嗦。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轉動經驗拓展不夠。
在 “身體轉動”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結幼兒操作材料轉動的方法,最后介紹呼啦圈,引出了身體的轉動,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能夠大膽說出身體的哪些部位能轉動,如:眼睛、頭、肩、手腕、胯等等,都說的很好,我出示了兒童身體圖,在幼兒找到的部位貼上字卡,認識漢字,還準備了輕音樂帶著幼兒轉動這些部位,我原本以為這是我這個活動的亮點,但在專家評課的時候,卻說我的內容太多,可以刪掉這一部分,在最后讓幼兒觀看光碟的環(huán)節(jié)應該再細一點,引導幼兒多說,并用完整的話表達。課后好好的反思了這次活動,真的是內容有點多,如果我再次開展此活動,身體的轉動可以在第二課時開展,活動內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影子的回顧,豐富對影子的認識,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
1、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活動,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產生的原因。
2、初步獲得影子變化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幾天就有意識地讓孩子觀察物體的影子。
(2)室內布置的暗一些,準備多媒體大屏幕、簡單的背景圖。
。3)部分小動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絨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飲料瓶等。
。4)手電筒、簡單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 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影子
1、師:我的手能變出各種小動物,請你看著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誰?
2、(猜猜老師的手影,在強光下變化出不同的形象)讓孩子們盡情地猜一下“它是誰”? 你還能用自己的小手變出什么嗎?來試試看?(給孩子機會,讓他大膽嘗試)
3、擴散思維:
(1)、師:“剛才你看到的是我們手的影子,除了這些你還見到過誰的影子呢”?(盡量調動每個幼兒的已有經驗,大膽地講出自己觀察到的各種各樣的影子)
。2)、大樹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你想怎么來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這里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表現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引導孩子探索影子的產生原因。
1、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它們的影子的?(教師引導孩子多說)
2、引導幼兒手拿手電筒照玩具或手:打開手電筒,讓光照在墻上,用手擋在手電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會出現在墻上,關上手電筒“光”沒有了,墻上就沒有“手的影子”了。
總結:光被物體擋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引導孩子說一說)
3、啟發(fā)幼兒說出:還有什么樣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師(小結):在太陽光下、月光下、路燈下、燈籠照著時、 燭光下、房間開著燈的時候……都會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變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電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變出影子來,再玩玩看看能不能發(fā)現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別有趣的地方,來告訴大家。
。ㄓ變禾剿鞑僮鳎處熡^察指導)
2、你們發(fā)現影子哪些特別的地方?(教師可引導:怎么會有影子的變化的?)
老師小結:我們發(fā)現,光離玩具近,影子就( 大);光離玩具遠,影子就(。┕庠谕婢叩倪@邊,影子就在另一邊,其實,光和玩具的距離位置會使影子發(fā)生變化的。
四、引導幼兒討論:人們利用光和影子的關系制造出了什么產品?我們可以利用影子進行哪些活動?(手影和皮影是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豐富對此的認識。)
五、嘗試驗證新的假設:影子會消失嗎?
1、我們已經知道,只要有光,任何東西都有影子,影子還有許多變化,你能讓這些小動物的影子變沒嗎? (交流討論:你是怎么讓這些小動物的影子躲起來的?)
2、延伸體驗:
你能讓自己的影子躲起來嗎?走到陽光下面試一試吧。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書,豐富多彩的自然物,千變萬化的科學現象,是幼兒學習的最好內容。光隨處可見,幼兒隨時可以找影子,因此設計本活動,意在達到兩個目的:引導幼兒認識光和影子的關系,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現象的興趣;讓幼兒充分感受大自然帶給自己的快樂,促進探索精神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學習,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2.通過各種探索影子的活動,使幼兒發(fā)現光和影子的關系。
[活動準備]
準備電燈、手電筒、幻燈機、投影儀等;顒釉谇缣斓膽敉鈭龅厣线M行。
[活動過程]
1、在戶外找影子:如樹影、房影、人影等。讓幼兒在陽光下和陰暗處分別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對比了解陽光下有影子,陰暗處則沒影子。說說怎樣才能產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現過影子?(在燈光、火光、月光、手電光照射下有影子);請幼兒分別在燈光、火光、手電光照射下觀察影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畫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點,兩人一組互相幫忙,把地上的影子畫下來。比一比,自己與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個不同時期,自己的三個影子有什么變化?想一想影子為什么會變?
4、教師和幼兒一塊玩踩影子游戲,使幼兒明白影子可以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5、出示幻燈機、投影儀,教師和幼兒一塊表演手影游戲,讓幼兒觀察影子隨著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6、議一議:人利用光與影子的關系制造出什么產品?(幻燈機、電影機、攝像機等)
7、我們利用影子可以進行哪些活動?(夏天乘涼、踩影子游戲、進行手影和皮影活動)
8、通過活動形成對影子的科學認識,培養(yǎng)幼兒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歡影子的活動。
[活動延伸]
在科學活動區(qū)內繼續(xù)投放手電筒、投影儀等,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光和影子的關系。
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觀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回憶,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種類和主要特征。
2、通過討論、交流,豐富幼兒花卉的知識和經驗,了解在不同季節(jié)開放的花卉。
3、樂意觀察植物,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重點: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種類和主要特征。
難點: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不同季節(jié)開放的花卉。
活動準備
1、四季特征的圖片。
2、師生與家長共同收集四季常見的花卉圖片。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教學過程
1、出示各種花卉圖片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回憶一年四季的花卉種類。
師:你們知道這是些什么花?它們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
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認識荷花、菊花、臘梅花同上。
2、出示四張代表四季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師:你發(fā)現這四張圖片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從書的變化等來判斷。鼓勵幼兒相互討論,說己的發(fā)現。
3、拓展幼兒知識,引導幼兒正確分類。
師:春天還有什么開放?你還知道哪些是在春季開放的?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
認識夏天、秋天、冬天的.方法提問同上,鼓勵幼兒把知道的花插入或放在相應季節(jié)的圖片。
效果分析: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花卉的知識懂得的不多,所以在教學中帶孩子一邊參觀一邊學習,孩子們居然也能過目不忘,在參觀中幼兒掌握了很多知識,能說出很多不同的地方,說出名字,通過學習,知道了不同的季節(jié)有不同的花卉,能與同伴自如的交流。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按磁鐵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3、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發(fā)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一份記錄紙,水彩筆人手一支,能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fā)活動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老師這里還有一位新朋友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吧,(老師出示磁鐵)你們看它是誰呀?它也想來找好朋友呢!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猜測。
3、小朋友們猜了這么多材料寶寶(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老師這里也有一些材料寶寶,(老師介紹材料的名稱)我們來猜一猜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的猜測(幼兒猜了之后要自己說猜的是什么東西)。
那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我們3個人一組動手實驗一下,把是磁鐵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間的紅色小框里,不是磁鐵好朋友的還是放到原來的盆里。
要求:記住自己放的是幾號籃子。
下面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個代表把籃子交給老師。
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請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講完)。難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鐵的好朋友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師拿磁鐵到每組的'盆里試一試)
二、引導幼兒幫助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變成能吸起的東西。
1、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聽!是誰在說話呢,喔,我聽清楚了,原來是桌上盆里面的寶寶們在說“我們也想和磁鐵做好朋友,請你們幫我們想個辦法和磁鐵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幼兒想辦法講述。我們知道這個小籃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鐵的好朋友,請它們來幫幫忙吧。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樣展示操作。(如:我們看這張紙不是磁鐵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籃子里面的材料來幫助它,師示范,然后記錄在記錄紙上。)
2、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需要幫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幫助它的就來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組派一個代表來拿你們的小籃子,還是回到你們原來的桌上試一試,然后再記錄下來,試完一樣再試一樣。幼兒三人一組動手操作,老師巡視。
3、操作交流:幼兒展示動手操作的記錄表。你們都幫這些材料寶寶想出辦法來了嗎?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來幫助它的。例:用**幫**,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別的小朋友的記錄紙誰用的辦法多(如有爭議可在集體面前示范)
三、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還幫助這些本來不是磁鐵好朋友的東西變成了磁鐵的好朋友,你還能在我們教室?guī)椭盆F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嗎?讓我們出發(fā)去找找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有趣的紙
我們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不斷豐富,他們變得越來越好奇好問。最近,我發(fā)現班上的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紙,產生了興趣。常常有孩子帶紙到幼兒園來玩,還用紙折出了不同的東西!毒V要》里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并努力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設計了生成活動《紙》。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經驗。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活動目的:
1、通過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有積極探索的'欲望。
2、通過嘗試操作對不同質地的紙進行比較,感知紙的特性,了解紙的一般用途。
3、通過活動豐富生活經驗,培養(yǎng)操作和實驗能力。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對各種紙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一些紙制品。
2、物品:面巾紙、圖畫紙、塑料包裝紙、報紙、宣紙、掛歷紙、牛皮紙同樣大小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紙
1、請幼兒介紹各種紙的名稱、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
二、嘗試活動——運沙
1、提出問題:如果請你們用紙來運沙,你們會選哪一張紙?為什么?
2、幼兒討論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中注意的問題:
運沙時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動室的衛(wèi)生。
4、幼兒嘗試用紙運沙。
5、說說我的發(fā)現:
A、塑料紙、圖畫紙、掛歷紙、牛皮紙運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紙、宣紙運沙不好,容易破。
B、把紙折成容器運沙更方便。
三、嘗試活動——運水
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運的不是沙,而是水,你們會用什么紙?
2、幼兒討論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多次嘗試運水。
A、不把紙折成容器,你們能用它來運水嗎?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行呢?
幼兒嘗試運水。
B、如果折成容器來運水,哪種紙折的容器最好?
幼兒嘗試運水。
4、說說我的發(fā)現:
A、如果不將紙折成容器運水,面巾紙、宣紙吸水性強,可以運水,但是運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爛。
B、把紙折成容器后運水好,但是要選吸水性差的紙,紙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了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妱油婢,手電筒、鬧鐘、手機等)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秘密。
二、展開。
1、復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里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為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為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里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為1號、5號、7號等,紐扣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么型號的電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fā)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huán)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
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箱",帶領大家一起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認識一分鐘,體驗用一分鐘的時間做事情,感知專注做事的重要性。
2.學習珍惜時間、做事不拖拉。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一個時鐘、PPT(成人一分鐘內做的大事)。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彈珠若干、筷子、記錄紙、筆、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時鐘。
1.復習、鞏固認識時鐘。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認識嗎?(鐘)你們真的都認識?
師:這根粗粗的、最短的針叫什么?比時針稍微細一點長一點的叫什么?那這根最細最長、走的最快的針叫什么呢?
2.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這鐘面上的三根針哪一個走一圈表示一分鐘呢?那一分鐘有多長?我們來數一數。
(1)使秒針在時鐘12的位置,教師和幼兒一起數,當秒針轉一圈,數數停止。
(2)感受秒針無論從哪來開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開始的位置都是60個數。
小結:一分鐘有60個數,也就是60秒。
3.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讓幼兒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感受一分鐘。
師: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那我們來感受一下吧?老師在后面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拼圖,一分鐘的時間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完成任務。(教師邊計時,邊數數,幼兒開始拼圖。)
師:時間到,誰完成了?一分鐘的時間夠不夠完成任務?
小結: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說一分鐘很長,沒有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說一分鐘時間很短。但是一分鐘是多少秒嗎?(60秒)對呀,一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所以,剛才沒有完成拼圖的小朋友,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秘訣:如果想完成任務,一定要專注做事情,珍惜每一分鐘。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能做些什么?請幼兒動手試試,并交流。
2.欣賞成人一分鐘內能做什么。
小結:這些大人厲害吧,一分鐘內能做這么了不起的事,這也啟示我們更要珍惜每一分鐘。那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挑戰(zhàn)一下,接下來我們要玩一個游戲——挑戰(zhàn)一分鐘。
游戲一:一分鐘內不眨眼。
游戲二:夾彈珠。
(1)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然后把它記錄在記錄表上。
(2)請幼兒介紹夾彈珠的方法,傳授經驗。
(3)幼兒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4)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夾得多,有的小朋友卻夾得少呢?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專注做事情,抓緊時間了,你完成的任務就多了。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師:剛剛我們用了很多個一分鐘,現在還能回去嗎?
小結: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們小朋友要珍惜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讓時間白白浪費。
結束部分:
現在小朋友用一分鐘的時間排好隊,我們一起去戶外看看,一分鐘還能做什么事情吧。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以幼兒感興趣的.競賽活動貫穿于整節(jié)課,讓幼兒充分感受一分鐘;顒拥臏蕚浞譃橹R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師能充分為幼兒準備感興趣及富有挑戰(zhàn)性的操作材料。幼兒的知識準備,開展活動前幼兒已認識時鐘,并懂得一分鐘時間的概念。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情景及圖片,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時間的重要。但是在游戲活動中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去說,由于教師組織活動比較緊張,所以導致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過多、語速較快,活動時間沒有很好的支配。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成長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結合新綱要,學會如何有機地總結、提升幼兒的探索發(fā)現,同時我也要掌握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征、知識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活字印刷術的原理和特點。
2、能動手操作體驗印刷術的過程,認識到印刷術對世界的促進作用。
3、進一步體驗人民的智慧,為人自豪和驕傲。
活動準備
1、8年奧運會上字模的表演視頻。
2、活字印刷術的印刷視頻。
3、硬紙板和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小朋友們欣賞視頻奧運會上的字模表演,引起幼兒對字模的興趣和驚嘆,引出活字印刷術的主題。
2、教師拿出一本書本、報紙等,請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書本上的字是如何來的,書本是怎么制作出來。
3、待幼兒討論完畢后,教師一(大考吧幼兒教育 )邊出示相關圖片,一邊簡單講述雕版印刷術的故事。
4、然后請幼兒討論一下雕版印刷術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且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改進這些缺點。
5、教師講述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然后播放介紹活字印刷術的`印刷過程和原理的視頻,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印刷術。
6、教師講述印刷術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以及如何促進了世界的發(fā)展。讓幼兒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對世界的貢獻,為作為一名人自豪。
7、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討論,你作為一名人,也想為發(fā)明一些什么,如何發(fā)明?
8、討論完后,教師請幼兒到美工區(qū),體驗印刷術,制作字模,并且在紙上印刷出一行字或者一幅畫,幾個人合作制成一本小書。
延伸活動:請幼兒創(chuàng)編出一個字模舞蹈。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環(huán)
活動目標:
1、在設疑——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fā)現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
2、在多次操作嘗試中,激發(fā)探究的欲望,體驗科學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各種紙環(huán)、紙條、膠棒、剪刀、記錄表、筆、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用大拇指和食指變成一個圈、變成兩個圈
二、操作嘗試,發(fā)現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
1、操作比較沒擰過和擰過一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1)(出示紙環(huán))紙環(huán)也來做游戲。怎樣把一個紙環(huán)變成兩個紙環(huán)?
示范:紙環(huán)對齊捏一捏,先在中間剪個口,再把剪刀伸進去,咔嚓咔嚓剪到頭。
2)幼兒操作。
你剪出了幾個環(huán)?(一個、兩個),將紙環(huán)送回家(兩處)
為什么有的剪出來一個,有的剪出來兩個?發(fā)現了什么秘密?(沒擰,擰過一次)
3)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
小結:沒擰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兩個環(huán),擰過的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
2、操作比較擰過一次和擰過兩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
是不是只要擰過的紙環(huán)都會變成一個大環(huán)呢?
1)幼兒再次操作擰過的紙環(huán)。
你剪出的紙環(huán)是怎樣的?(將紙環(huán)送回家)
同樣是擰過的紙環(huán),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環(huán),有的卻剪出了相扣的兩個環(huán)?
2)教師分別演示擰一下和擰兩下的紙環(huán)。
3)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記錄表記錄并小結:擰一下的紙環(huán)剪過以后變成了一個大環(huán),擰兩下的變成了兩個相扣的環(huán)。
3、猜測擰過三次或四次的紙環(huán)剪開后的區(qū)別,并自主操作驗證。
擰三下的紙環(huán)剪開可能會變成幾個環(huán)呢?擰四下呢?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操作:先擰、再剪。
3)交流操作結果,并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三、了解莫比烏斯環(huán)現象發(fā)現者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今天我們玩的紙環(huán)有趣嗎?這是一種神奇的科學現象“莫比烏斯環(huán)”。早在150年前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了這種神奇的紙環(huán),人們就用他的名字將這種現象命名為莫比烏斯環(huán)。莫比烏斯環(huán)在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過山車、立交橋、機械傳送帶、打印機色帶等。(鄒虹)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梁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yǎng)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fā)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qū)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ㄊ緢D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ǔ鍪舅膫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么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ㄌ鞖、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1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31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9-25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