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31 16:02: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1

            一、實驗名稱:比較材料的軟硬

            實驗目的:

            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2、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實驗材料:

            木片、紙片、金屬和塑料片各兩個

            操作步驟:

            1、用一根木條分別去刻畫另一根木條、卡紙、鐵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別用卡紙、鐵片和塑料尺重復這個實驗。

            3、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在表格里。

            注意事項:

           、乓来芜x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三種材料的平面處。

           、朴昧m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nèi)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nèi)打“*”。

           、纫竺總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二、實驗名稱:比較材料柔韌性

            實驗目的:

            1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2.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實驗材料: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實驗步驟及方法:

            1、把木條、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2、分別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注意事項:

            1、實驗的公平性

            2、一定要把尺子壓住。

            三、實驗名稱:造一張紙

            實驗目的:了解紙的制作工藝,理解紙吸水的道理。

            實驗材料:水、水杯、紙巾、棉布、毛巾

            操作步驟:

            1、把一小塊廢紙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夠搗碎。

            2、攪拌紙屑和水,調成稀漿狀。

            3、將紙漿倒在平鋪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擠壓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報紙吸水效果更好)

            4、觀察我們造的一張紙。

            注意事項:

            1、紙漿一定要稀稠均勻;

            2、注意桌面的衛(wèi)生。

            四、實驗名稱: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實驗目的: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2、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實驗材料: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

            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

            實驗步驟及方法:

            1.出示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認一認,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組內(nèi)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填寫實驗記錄單(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進行全班交流,關注有爭議的物體。

            實驗方法指導:

            將物體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體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體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浮的。

            分發(fā)水槽,小組實驗,每種物體可多試幾次,注意做好記錄。

            注意事項:

            實驗后桌面要干凈

            五、實驗名稱:水和油的比較

            實驗目的: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實驗材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實驗步驟及方法:

            1、觀察水和食用油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滴液比較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嗎?

            3、比較水和油的輕重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項:

            1、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2、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六、實驗名稱:比較水的多少

            實驗目的:認識測量水的工具,學會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水。

            實驗器材:水、燒杯、量筒

            實驗步驟:

            1、觀察猜測

            2、證實猜測

            3、測量

            4、量筒測量

            注意事項:

            1、量筒必須放平穩(wěn)

            2、視線要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后讀出液體的體積數(shù)。

            七、實驗名稱: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實驗目的:

            1.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2.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實驗材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實驗步驟及方法:

            杯中的紙會濕嗎?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項:

            1、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科學

            3,課時:1 3

            學生課前準備:釘子、大頭針、回形針

            二、教學目標

            教養(yǎng)方面: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所給的材料制作一個電磁鐵;

            2、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比較永久磁鐵和電磁鐵的異同;

            3、能夠對電磁鐵的兩極變化進行探究;

            科學知識:

            1、知道什么是電磁鐵;

            2、知道電磁鐵的兩極變化;

            3、了解電磁鐵的應用。

            教育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好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熱情。

            發(fā)展方面: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電磁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很廣,讓每個學生掌握、理解電磁鐵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電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也是一節(jié)經(jīng)典的實驗課,教材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有:認識電磁現(xiàn)象、制作電磁鐵、認識電磁鐵構造、設計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的實驗方案及驗證實驗。其目的在于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加深學生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與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學生學習了電和磁鐵的基礎上來認識電磁鐵,讓學生明白電磁鐵與電和磁之間的關系。電磁鐵在通電的狀態(tài)下具有了磁鐵的一些性質,其中所蘊涵的秘密將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研究電磁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但是在此研究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本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活動:

            1、制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的性質。首先讓學生制作一個電磁鐵,這是研究電磁鐵的前提條件,一節(jié)電池、導線、大釘子可以組合成簡易的電磁鐵裝置。電磁鐵組裝完成后,接通電源測試磁性。學生組裝好電磁鐵以后馬上就想看到現(xiàn)象,去嘗試。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這個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主要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的強度、線圈纏繞的匝數(shù)有關系,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仍采用“假設與搜集證據(jù)”、“控制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來完成探究任務。在活動過程中強調的.是現(xiàn)象的觀察和數(shù)據(jù)的記錄整理。在活動中一定要提醒學生細心,因為學生制作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有的時候變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視了一個數(shù)據(jù)的記錄,從而導致驗證數(shù)據(jù)的不準確,結果就會有問題。

            3、電磁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就是為生產(chǎn)、生活服務,主要可以采取讓學生交流、資料共享的方法,認識到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認識到電磁鐵為人們的工作帶來的巨大方便。有條件可以用學生天天接觸的電鈴做演示來說明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磁鐵:展示長鐵釘:它能變成一個像磁鐵一樣能吸引鐵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樣的辦法?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別的辦法?

            師:老師能讓它變成一根磁鐵,你們相信么?演示制作電磁鐵,并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師:你還想用哪些磁鐵具有的特征來驗證它?師:你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磁鐵么?該起個什么樣科學的名字呢?板書:電磁鐵

            (二)、制作電磁鐵師:想制作一個像老師一樣的電磁鐵嗎?你認為需要哪些材料?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學生領取材料,進行制作活動。讓學生觀看制作過程:

            (三)、初步分析電磁鐵的磁力

            1、比一比,你們的電磁鐵,誰吸引鐵的本領比較強呢?

            2 、估計一下,你們的電磁鐵要增強磁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3 、總結并且板書學生意見:導線圈數(shù)、電池多少、鐵釘規(guī)格、等。

           。ㄋ模⑻骄侩姶盆F的磁力大小。

            師:你能根據(jù)自己的推測設計一個實驗來試試看嗎?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總結整理:

            1、只能改變一個單一因素。

            2、如何改變這個因素。

            3、怎樣記錄。

            探究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總結匯報;師:你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你猜測的因素和電磁鐵磁力大小有關么?你們是怎樣操作的?比較了哪些數(shù)據(jù)?教師將學生的研究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小結:

            五、了解電磁鐵兩極的變化:

            師:我們通過剛才的比較,知道了電磁鐵的一些特點,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磁鐵和電磁鐵有哪些相同?學生比較。師:用磁針測一測你的電磁鐵的兩極。再和其他小組的電磁鐵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你能解釋一下你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的原因么?怎樣才能使你們的兩個電磁鐵磁極相同么?請比較一下兩組組裝的電磁鐵有什么不同?小組活動,要求:改進組裝的電磁鐵,使同組兩個電磁鐵磁極一樣。(相同的小組則改變成不同)總結活動過程,板書學生改裝的經(jīng)驗方法。師:電磁鐵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

            六、全文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種新的磁鐵,我們來看看它有什么用處!指導學生看書第44頁,簡單介紹電磁鐵的各種應用。師:希望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七、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引導為主,全方面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有目的地讓學生去實驗比賽,在比賽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從而達到預設目標,即實驗假設線圈數(shù)影響著電磁鐵的磁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及有根據(jù)地假設實驗的能力;又指導實驗前思考各種要素從而小組內(nèi)布置安排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檢驗實驗中,既放手讓小組內(nèi)自由實驗又適時地巡視學生實驗進行適時指導,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實驗完成后組織學生對實驗中記錄的各種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暢述實驗報告,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表述實驗、反思實驗的能力,再一次培養(yǎng)學生進行完整科學實驗的能力。

            八、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山東省學校:青州市南張樓小學姓名:張秀珍職稱:二級教師

            電話:3578052

            電子郵件:1553743479@qq.com

            通訊地址:山東省青州市南張樓小學本科學歷,在工作中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對教育方式的研究。以愛心感染學生,以真誠感動家長。所帶班級在各項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受到學校和家長的好評。所撰寫的論文分別獲得省級、市級一、二等獎,曾獲得過市級“優(yōu)秀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chǎn)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塊磁鐵,回形針、紙片、紐扣、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等。

            2、活動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

            3、區(qū)域活動材料:

            1)、動物迷宮板6塊,每塊配有立體小動物,底部有回形針。

            2)、立體魚若干,頂部別有回形針;魚竿10根,線上系有磁鐵。

            3)、礦泉水空瓶8只,里面裝有回形針。

            4)、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1、引發(fā)幼兒解決問題,找出最佳方法。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散落在地。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幫助老師?試一試哪種辦法最好?為什么?

            2、幼兒感知,探索磁鐵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1)、提供紙片、鐵夾子、紐扣、螺絲、小積木、易拉罐、鐵質鉛筆盒、硬幣等,請幼兒猜測:磁鐵除了能吸住回形針,還能吸住哪些東西?

            (2)、幼兒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引導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并相互交流。

            4、分組活動。

            (1)、走迷宮:把磁鐵放在迷宮板的下面玩。

            (2)、釣魚:看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釣的魚最多。

            (3)、取回形針: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過來,設法把回形針從瓶中取出。

            (4)、U字形、長條形磁鐵: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5、交流活動情況: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材內(nèi)容分析:

            磁鐵在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使用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學期的綜合主題教材的主題二《小問號》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鐵的秘密》這一科學活動。于是,我首先對教材中的活動內(nèi)容進行了了解,發(fā)現(xiàn)內(nèi)容還是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過程設計也比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做調整的部分。

            科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與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組成。因此我首先將活動目標進行了調整:第一個知識目標定為——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的特性。而原來的目標——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鐵的特性,對之產(chǎn)生興趣。這是一個包含多個核心科學概念的目標界定。由于并沒有明確指明磁鐵的特性是什么,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可能涉及到磁鐵的`很多特性,比如“磁鐵能吸鐵”、“磁鐵能隔著一些材料吸東西”、“磁鐵兩端的磁力最強”,等等。這樣多的科學概念,讓大班的孩子在一個活動中來掌握,是很難較好的完成的。由于沒有明確的核心目標,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探究不充分,孩子就無法探究出一個明確的科學概念,進而失去了探索的興趣;第二個為技能目標——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養(yǎng)成實驗后記錄的習慣。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的記錄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增加了幼兒記錄這一環(huán)節(jié);第三個為情感目標——對探索活動感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制定完成,接下來我根據(jù)書上的內(nèi)容對活動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設計。正規(guī)性的科學活動通常要受時間的限制,但是,幼兒的探索欲望是無止境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教師應該牢固樹立“寓科學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意識,因此,在活動的結尾處我認為需要有一個延伸,讓幼兒繼續(xù)探索磁鐵的更多秘密,如磁鐵有正負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等特點。

          【《電磁鐵》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電磁鐵》教案07-12

          電磁鐵教學設計01-27

          電磁鐵教學設計13篇11-24

          小學科學教案08-27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2-24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02-1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