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小學語文教案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有三篇主體課文,《掃一室與掃天下》《井底之蛙》《三顆鈕扣的房子》這組課文體裁各異,以古喻今,從不同角度闡述大與小的相對性,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語文天地圍繞主體從積累、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更大的語文學習空間,是主體課文的內(nèi)容更加開闊。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34個生字,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2、通過課文學習,體會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學會腳踏實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學會容納別人、善待他人。
3、在閱讀實踐中有選擇的運用略讀與精讀。
4、在習作與口語交際中聯(lián)系使用所學成語典故。
重點難點
1、體會“大”與“小”這兩種相對的現(xiàn)象,感受它們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
2、運用自己所積累紀錄的詞匯。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文章內(nèi)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講的是什么時候的事情?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本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打掃。他的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二、找學生朗讀課文,檢查一下生字掌握情況。
蕃薛喧蜘蛛
三、小組討論學習,找出課文的.層次!
第一自然段,整體概述東漢時代的青年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針對陳蕃的“掃天下”和“掃一室”的觀點,闡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寫了陳蕃的感悟。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許多瑣碎的小事,有些同學善于從小事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有些同學則認為事太小,無關(guān)緊要,往往忽略不計。那么這些事小嗎?它們與同學們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相關(guān)的課文。
2、齊讀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
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推測一下課文可能寫些什么?
二、檢查預(yù)習,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預(yù)習,檢查預(yù)習情況。
。ǔ鍪菊n件)這些生字詞,你認識了嗎?請幾位同學度,視情況決定人數(shù)。
2、認識了生字詞,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
、僬J真聽,在你有疑問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記號。
②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3、討論交流,理清層次。
、伲1)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散。
②(2-5)薛勤告誡陳蕃,不掃一室是掃不了天下的。
、郏6)陳蕃的感悟。
。ㄊ崂碚n文順序,以學生回答問題的內(nèi)容為契機,相機進行。)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
1、自己再小聲讀讀書,你認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并談出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計學生會談到“勤奮好學”“志存高遠”“懶散”……,引導學生將課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內(nèi)容盡數(shù)找出)
2、相機出示句子:薛勤一進書房,著實嚇了一跳。
薛勤一進書房,嚇了一跳。
。ㄍㄟ^比較,使學生了解陳蕃書房的骯臟,體會出他的懶散、不拘小節(jié),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
3、你認為陳蕃這樣對嗎?可他卻怎么認為?指導學生體會“理直氣壯”“得意”,試著讀出這幾句話。
4、如果讓你勸勸他,你會怎樣說?拿起筆簡單列一列你發(fā)言的提綱。(將寫引入課堂,讀寫結(jié)合,使學生在讀中悟理,在寫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們大家的觀點一致,薛勤也認為陳蕃的做法欠,北師大版第七冊語文第十一單元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心愿本是人才有的一種心智活動,本文借助童話體裁,將云雀人格化,敘寫小云雀跟著媽媽在樹林外面飛行時看到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說明森林的重要性。表達了人類的美好愿望,課文寓環(huán)保知識于有趣的故事中,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極好文章。
目標預(yù)設(shè):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
2、認識森林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及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森林為什么實在是太重要了!
教學難點:
認真朗讀,從課文中的語句中體會森林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設(shè)計理念:
蘇教版主編張慶先生這樣說:“學習語文無非就是八個字,‘讀讀寫寫,寫寫讀讀’罷了!”的確語文課應(yīng)該追求簡單、純樸,老師要簡簡單單地教,學生應(yīng)該快快樂樂地學。
設(shè)計思路:
教學本文可以由題入手,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最后兩段話了解云雀的“心愿”,然后引導學生探究云雀為什么會萌生這樣的心愿,由此帶領(lǐng)學生閱讀課文,第二至十三自然段,看著小云雀跟媽*的對話,體會他們的語氣和心情,進而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從而真正理解云雀的心愿。在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關(guān)注身邊環(huán)境,感受森林的重要,進而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讀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板書:心愿
2、讀題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說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說明要求)
2、檢查自讀情況(生字詞、理清層次)
3、再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1、書寫描紅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
2、引導學生自覺地應(yīng)用課文的語言和句式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內(nèi)化、活用課文語言,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精讀指導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新的朋友——齊說(出示云雀圖)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還記得是什么呢?(一起說)。板:沙漠、綠洲。
2、誰來讀一讀課文中是怎么說的?(課文第14節(jié))
指名讀
是啊,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呀!小云雀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心愿呢?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著小云雀和他媽媽一起去旅行吧!
二、深切感知課文
小云雀和媽媽都飛到哪些地方了呢?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用橫線劃下來。
1、學習2-4自然段
(1)云雀它們飛到了哪里?(指名)
那么我們跟著云雀一起去看看吧!
(2)它們喜歡這兒嗎?為什么?指導讀(小云雀的話)
。3)什么是亂砍濫伐(指名)
。4)貧瘠在你腦海中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出示森林變沙漠對比圖)
。5)此時你想說些什么?(指名再讀)
再讀云雀媽媽說的話
。6)聽了她的話,你覺得森林重要嗎?為什么?(指名說。認識人們亂砍濫伐造成和嚴重后果——土地荒漠化)
評析
(7)齊讀(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
再讀2-4自然段
2、學習5-10自然段
。1)小云雀離開了讓人討厭的沙漠上空,它們飛呀飛,又來到了大河的上空,此時,它們又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景象呢?指名讀(出示大河圖)
(2)看,這河水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兇猛、可怕……)
體會(咆哮、脫韁的野馬等詞語),指導讀出大河的兇猛。
指名分角色讀5-10自然段
。3)看到這么兇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媽媽,害怕地說——(生讀)媽媽嘆了一口氣說——(生讀)
(4)森林就是森林,為什么說是森林水庫呢?
默讀出示(第10自然段2、3、4句)思考,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交流)
。ㄖ该f,體會內(nèi)涵)
再讀這幾句話
師小結(jié):如果沒有森林水庫,蓄水保土的話,許多地區(qū)將有可能發(fā)大面積的滑坡、泥石流,村莊也會淹沒在洪水中,人類的生命財產(chǎn)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ǔ鍪倔w會再次閱讀:森林實在太重要了)
3、學習11-13自然段
云雀媽媽還說森林是一座大水庫,一個巨大的空調(diào)器呢!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自由讀11-13自然段
指名(讀)
交流說出理由(一是能蓄水,二是調(diào)解氣溫……)
齊讀
總結(jié):是呀,森林真是太重要了!
分組再讀這一自然段
三、遷移,延伸
1、其實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同學課前一定搜集了不少資料吧。ń涣鳎
聯(lián)系現(xiàn)實,聯(lián)系生活,說說森林的重要性。
2、森林有這么多的作用,難怪小云雀會說(出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齊讀)
3、分角色朗讀
、賻煱缭迫笅*的角色與生對話朗讀。
、谕琅浜暇毩
、劢涣鳎ū荣悾
總結(jié)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愛因斯坦謙虛、慈愛及小女孩率真、可愛的品質(zhì)。
4、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
1、在一言一行中體會人物的特點和品質(zhì)。
2、想象、補充人物之間的故事細節(jié)。
3、走出故事,觀察、評判自己身邊相應(yīng)的人和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回憶課文《大作家的小老師》,大作家學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學家和他的小老師,出示課題。
3、質(zhì)疑:愛因斯坦從小女孩的身上又學到了什么?
二、感知
1、愛因斯坦的偉大,簡介。
2、兩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見了幾次?
三、細讀
1、相撞(第1-3自然段)。
、 誰撞上了誰?撞上后各自的反應(yīng)(如果你是愛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 愛因斯坦抱歉:寬容、慈愛。
、 愛因斯坦長什么樣子?他的打扮和穿著如何?
、 “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小女孩的心里會想到些什么?
、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訴了父親,簡單復述。
、 父親肯定的判斷——要說出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寫話也要抓住人物典型,這樣才能一目了然,嘗試列舉。
⑺ 小女孩納悶的心理,她心目中“最偉大的人”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
、 那個“糟老頭兒”,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 第二次相見,那老頭兒變了嗎?(仍是……仍是……)
、 愛因斯坦的話:謙虛。
、 小女孩直率的反問,一般人聽后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
、 愛因斯坦的反應(yīng),體會其寬容、慈愛、慚愧、幽默、親切。(神態(tài)、動作、語言模仿)
、 口語表達:小女孩“一口氣”說出穿戴要領(lǐng)。
、 愛因斯坦說的“也許能”含義:改變自己有難度,但也要努力去改變。
⑺ 小結(jié):小女孩的心中,愛因斯坦是不偉大的。
⑻ 過渡:愛因斯坦到底有沒有記住那些穿戴的要領(lǐng)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愛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盤算著什么?
、 小女孩嚇了一跳,與第一次相見比較。
、 “你比昨天年輕了20歲”,話中包含的意思。(此時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先前印象中偉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轉(zhuǎn)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亂,推測看到“亂”的感受與反應(yīng)。
、 想象小女孩怎樣“手把手”地教愛因斯坦放東西和布置房間。
、 后來,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識(第8自然段)。
、 釋疑:兩人在一起談什么(相互幫忙)。
、 “給”與“拿”的'關(guān)系,這樣都是快樂的。
、 現(xiàn)在小女孩還認為愛因斯坦不偉大嗎?(替小女孩說出她由衷的話語)
、 補充閱讀并小結(jié):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人”。
四、總結(jié)
1、小老師都教給了大科學家一些什么?小老師自己又有哪些收獲?
2、在不斷交往中越來越清晰地認識一個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們學過之后的收獲。
、 要穿戴整齊,布置整齊,參照《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師生自查自糾)
、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 樂于助人。
2、你的家長、老師、親戚和朋友有沒有一些不足,你要發(fā)現(xiàn)了會怎么去對待?
3、希望你們既做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師。
六、作業(yè)
1、小女孩的母親見過愛因斯坦之后回家,會和小女孩說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經(jīng)84歲了,如果她來到我們校園,大家該怎么歡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