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學習制作與投射紙飛機。
2、 比較與學習紙飛機的不同折法。
活動準備:
“玩具卡”《紙飛機》
彩色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清幽而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用彩色紙折紙飛機
二、 請幼兒試射自己折的飛機,然后說一說
——你的紙飛機飛得遠嗎?
——為什么你的飛機可以飛得遠呢?你的折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這是老師折的紙飛機,你們看看它飛得遠嗎?
——為什么老師的紙飛機飛得遠呢?請你們看看老師是怎么折的'。
三、 鼓勵幼兒嘗試做不同的紙飛機,如將翅膀卷起來或飛機翅膀上剪幾個洞,看看哪一種飛機飛得遠、飛得快。
四、 將飛得最快的飛機類型貼在展示區(qū),請幼兒繼續(xù)發(fā)明不同類型的飛機。
五、 帶領幼兒用幼兒用書中的玩具卡制作紙飛機。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是追崇美的民族!美育,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而繪畫則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方面。
在教育過程中,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自由、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幼兒走出課堂,擴大活動空間,讓幼兒自由自在、充滿興趣的參與其中,讓其盡情發(fā)揮,大膽動筆,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設計了這次美術寫生活動——“一瓶花”。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組合勾勒出瓶和花的外形,并用色彩進行裝飾。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寫生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瓶一只;黃色、橙色雛菊各2朵,插入花瓶中放在桌子上,;寫生板、紙、勾線筆、油畫棒人手一份;幼兒范例一幅;錄音機、磁帶民族音樂“趕花會”“春江花月夜”;場景布置:桌上鋪上深藍色的紗巾,四周都撒上皺紋紙成的花瓣和少量的香水。
活動過程:
1、幼兒隨著音樂“趕花會”走線,并做開花、照相的游戲。在圓圈中間的桌上放置一瓶花,引起幼兒的興趣。
2、請幼兒在線上坐好。談話:你看到了什么?
3、幼兒仔細觀察,引導他們說出花和花瓶的特征。
。1)花瓶中的花有些什么顏色?花有什么組成?(花莖、花萼、花瓣、花蕊);這些花瓣長得怎樣?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偶幾朵花?
(2)告訴幼兒這種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雛菊”,并豐富詞匯“雛菊”。
(3)花插在哪里?花瓶是什么顏色的?花瓶是什么樣子的?(說出花瓶的脖子、肚子、底座)。
。4)請3“4位幼兒觸摸、感覺花瓶的質(zhì)感,聞聞花的香味。(光滑、有花的清香味)
。5)幼兒書空練習摸花瓶的外形。
。6)中二班小朋友介紹自己是如何畫好“一瓶花”的。
4、幼兒嘗試寫生:一瓶花。
提出寫生要求:
。1)一定要把你看到的實物花瓶和花用筆在寫生板上畫下來。如果你看到的是正面的花,那你就要畫出正面的花,如果你看到的是花的側面,那你就要畫出側面的畫。
。2)先畫花瓶,再畫花莖和花。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布置。
。3)畫好后要從上到下,按照花瓶和花的顏色來涂色。
幼兒操作:
幼兒自由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不參與任何意見,多支持、多鼓勵、夸獎幼兒。
5、作品展示。
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自由討論。
教師幫助幼兒小結一瓶花的外部特點和創(chuàng)作技巧。
6、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小朋友畫了一瓶花,可是你們和花瓶中的花比一比,有沒有發(fā)現(xiàn)誰的花瓶中的花多呀?你今天畫了幾朵花?你想不想把花瓶中的花全部都畫下來呢?我們下次再一起來畫,好嗎?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我讓幼兒在充滿藝術又浪漫氣息的氛圍中寫生,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將有生命的物體在畫板上展示出來。又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性和求知欲!我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給予支持、鼓勵、夸獎。最后我讓幼兒手舉自己的作品拍了集體照片,讓幼兒在繪畫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這次寫生活動,幼兒的繪畫積極性高,都能自己大膽地創(chuàng)作,把看到的“一瓶花”在自己的小畫板上表現(xiàn)出來。但是,由于我們以前已經(jīng)畫過正面和側面的'花,我展示的中二班小朋友的作品也是兩朵花的,所以我們班的大多數(shù)幼兒只花了兩朵花——正面的、側面的花。有幾個幼兒畫了三朵花。但是,我班的朱世豪小朋友畫了四朵花,而且從他寫生的方位上看臨摹得非常像。這說明他觀察的非常仔細,能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有生命的物體在畫板上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我認為孩子們的作品已經(jīng)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這次寫生活動獲得了成功!
今后,我在寫生教學活動中,重點是要教會幼兒學會觀察,因為幼兒只有真正學會了仔細觀察的本領,才能更好地把作品表現(xiàn)出來。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比較了解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顏色、大小、形狀及位置擺放的影響正確區(qū)分長方形。
3、在操作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認識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圖片,房子圖畫,計數(shù)棒,正方形和長方形實物(毛巾、書本、尺子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手指游戲: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讓幼兒說說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從而認識長方形。
1、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與正方形的對比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個角?有幾條邊?
。2)折一折,看看長方形的四個角怎么樣?四條邊怎么樣?
2、引導幼兒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
相同點: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幾個角?幾條邊?正方形和長方形四個角都怎么樣?
不同點: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怎么樣?(屈老師)長方形的四條邊是怎么樣的?
三、游戲:找正方形和長方形,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長方形的認識。
1、引導幼兒在盤子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2、引導幼兒在房子圖畫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讓幼兒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2、聯(lián)想尋找:啟發(fā)幼兒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
3、動手操作:提供計數(shù)棒,讓幼兒嘗試在桌上拼長方形。
中班教案 篇4
《綱要》指出:“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本班開展的主題活動是“有趣的聲音”,活動以幼兒喜愛的多種形式展開,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傾聽和表現(xiàn)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在一次與家長的談話中,我了解到幼兒對打電話很感興趣,并經(jīng)常想打電話給老師或小朋友,于是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打電話的`基本方法和禮貌用語。 2、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3、享受打電話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學會打電話的方法。難點是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電話2部、手機2部,一次性紙杯、毛線、牙簽若干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活動內(nèi)容。
(1)老師口袋里放著一部手機。鈴響,老師接聽,說禮貌用語,掛上。師:“老師剛才在做什么?”(2)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打電話的經(jīng)驗。 教師:“你們平時打過電話嗎?”“喜歡打給誰?”
2、幼兒交流經(jīng)驗:怎樣打電話?
。1)小朋友交流經(jīng)驗,老師在適當時示范。
。2)請小朋友做打電話的游戲,嘗試使用禮貌用語 (用手做打電話狀)。
(3)小朋友自由嘗試打電話。
師:“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平時是怎樣打電話的,現(xiàn)在小朋友們來試試吧。”
3、幼兒體驗打電話的心情和樂趣。
師:“小朋友剛才都很能干,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吧!
(1)全體幼兒一起復習一遍。
(2)對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兒園。”
師: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現(xiàn)在我們來對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們看女孩和男孩誰能干!
(3)女孩和男孩交換角色。
(4)師總結:男孩和女孩都很能干,來,我們來表揚一下自己。
4、幼兒制作電話,游戲:打電話。
(1)師:“小朋友都說了是怎樣打電話的,現(xiàn)在小朋友來動手做電話,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戲!
方法:把毛線從杯子上面的小洞穿過去,然后拉出來,把毛線的這頭綁在牙簽上,另一頭也一樣……瞧,電話就這樣做好了。小朋友來試試吧。
(2)幼兒兩人一組制作電話,玩游戲。
師:“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電話,做好了就一起玩打電話的游戲.打電話的小朋友把話筒放在嘴上,接電話的小朋友把聽筒放到耳朵上,說話的時候悄悄的說,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聽見 !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因為電話是小朋友常見的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的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樂意的表現(xiàn)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尤其在活動過程中,孩子還發(fā)現(xiàn)了要把線系牢在牙簽上,并且牙簽要橫放,電話線才不會斷?偟膩碚f,整個活動是成功的。但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活動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在動手制作部分,老師可以先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想想怎么樣可以制作成電話,并動手操作,然后老師再總結示范。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引發(fā)幼兒的思考:“為什么線可以傳聲?”從而使大主題的目標也得以體現(xiàn)。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可滿足身體各方面不同的需要。
2、 幫助幼兒克服不良的包含習慣,如:挑食、偏食等。
3、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4、 了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 自制道具:肉蛋魚、蔬菜、水果、豆類、谷類等五大類食品。
2、 活動前了解本班幼兒的飲食狀況,包括挑食、偏食或吃得過多等。
活動過程:
1、 教師講故事引出主題老師T: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很好聽的故事,那我們背好小手,用自己的小耳朵聽好了。有個孩子叫小剛,從小就不肯好好吃飯,總是喜歡吃零食、糖果、餅干和飲料,吃飯時只吃幾口,一邊吃,一邊玩,很多蔬菜都不愛吃,總是挑挑揀揀的,結果個子長不高,身上也不長肉,臉色又黃又綠,還經(jīng)常生病,媽媽帶他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他是營養(yǎng)不良。
2、 石室詞匯:營養(yǎng)不良T:小朋友,你們知道不知道什么是營養(yǎng)不良啊?營養(yǎng)不良啊,主要是指我們的身體需要各種養(yǎng)料,而這些養(yǎng)料呢,就藏在各種食物里,如果沒有食物吃進去,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xiàn)個子不高,身體不長肉等問題。這啊,就是營養(yǎng)不良。
3、 請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1) 為什么要好好吃飯?
T:那我們大家要不要好好吃飯啊?
S:要T:為什么要好好吃飯?(幼兒回答,教師提示)S:因為不好好吃飯,會營養(yǎng)不良,個子會長不高,身體會不長肉,還會生病。
(2) 那我們怎樣做才是好好吃飯?
T:我們應該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很多零食,而且啊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4、 教師出示五大類食品的自制教具,請幼兒辨認各是什么?說說自己吃過哪些,它們的味道怎么樣?然后教師分類講解各種食物的特點和作用。
(1) 谷類食物指的是用米、面做成的各種食品,如:米飯、面條等。、T:小朋友,你們看碗里裝的是什么啊?
S:米飯T:對啊,米飯是用米來做成的,它含有很多很多熱量,是我們飲食中的主要食品,叫主食。主食類:面條、面包它們都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小朋友可要好好吃飯。
T:那我們現(xiàn)在看這是什么啊?
S:雞蛋、肉、魚。
T:對啊,它們是還是很好吃啊?它們不僅好吃,而且還有很多蛋白質(zhì)和脂肪,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生長,它們也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
(2) 蔬菜包括各種青菜、冬瓜等。
T:如果小朋友只愛吃肉,是不行的,我們啊還要多吃蔬菜,因為蔬菜里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使我們的眼睛更亮,而且啊不容易生病,因為蔬菜同樣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
(3) 水果:蘋果、西瓜,各種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味道,也有不同的需要。
T:我們要不要多吃蔬菜?
S:要T:對了,我們要多吃蔬菜,也要多吃水果,你們看蘋果紅不紅啊?
S:紅T:它們一定很甜,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啊,因為水果和蔬菜一起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T:那你們還吃過其它哪些水果?
S:西瓜、香蕉T:對,水果也是有營養(yǎng)的食品。、(4) 豆類指的是大豆、綠豆、紅豆以及各種豆制品。
T:現(xiàn)在我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我,你喜不喜歡豆子啊?
S:喜歡T:老師想啊她一定喜歡,因為她的皮膚白白的,就像"白雪公主"一樣,因為愛吃豆類的小朋友一定是一個健康的小朋友,因為豆類也給了我們身體里邊許多植物蛋白,讓我們長得健健康康的。它同樣也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
5、 通過頭飾,復述上述有營養(yǎng)的'食物。
T:現(xiàn)在我們再來嘗一嘗這許許多多的有營養(yǎng)的食物。請5位小朋友,帶上頭飾,代表幾類有營養(yǎng)的食物,便于加深幼兒記憶。、T:現(xiàn)在老師要請幾位小朋友來扮演有營養(yǎng)的食物,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我們學了幾類有營養(yǎng)的食物。
S:5類T:對,它們啊是各類肉、蛋、魚、蔬菜、水果、豆類,小朋友們記住了,回去告訴爸爸媽媽什么東西是有營養(yǎng)的食物,好不好?
S:好
6、 教師和幼兒共同歸納,我們每天進食要吃飯,全面吸收各種營養(yǎng),才能保證身體長得健康。
活動 延伸提醒幼兒注意吃各種有營養(yǎng)的食品,不挑食,不偏食,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
T:剛才我們嘗了各類有營養(yǎng)的食物,我們每天不僅要吃有營養(yǎng)的食物,而且啊還要好好吃飯,因為不好好吃飯會(幼兒主答,教師提示,會長不高,長不胖、會營養(yǎng)不良)對,那我們應該怎么做?
S: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
T: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長得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