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4篇[經典]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伴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感受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初步體驗音樂的變化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2、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錄象、圖譜、芭比娃娃、幼兒看過《天鵝湖》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瞧!誰來了?”(芭比娃娃)
“美麗的芭比娃娃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每個芭比娃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天鵝湖”的故事,一邊聽一邊欣賞故事里好聽的音樂。
2、欣賞故事和音樂
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叫“奧德緹”他非常喜歡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優(yōu)美,聽她又在家里跳起歡快的舞蹈。
。ㄐ蕾p曲一)
一天,一只獨角獸把他帶進了魔法森林,奧德緹無意取下了森林里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后和小精靈們發(fā)現(xiàn)奧德緹是拯救森林的人,這件事傳到了巫師那里,他用咒語把奧德緹變成了一只天鵝,奧德緹不能再回到家人身邊她很傷心,在小精靈的鼓勵下她決心戰(zhàn)勝巫師解除魔法并拯救整個魔法森林。
。ㄐ蕾p曲二)
奧德緹由于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歡,使魔法水晶擁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終消滅了巫師解除了咒語,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ㄐ蕾p曲三)
3、逐段感受體驗
1)第一段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在故事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好象講了什么事?”(回憶并理解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
“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理解音樂情緒)
幼兒說出師小結:奧德緹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時常開心地跳舞,所以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活潑歡快的。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xiàn)
2)第二段音樂
A“這段音樂好象講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聽上去的感覺怎樣?”
幼兒說出師小結:音樂開始讓人聽了很傷心,好象說奧德緹變成了天鵝,他無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邊,很傷心。后來音樂變的很響很重,讓人感覺很恐怖,好象在說奧德緹與巫師做斗爭。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力度和情緒變化(與第三段音樂的圖譜比較,幼兒找出并分析)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xiàn)(自由選擇做天鵝或巫師變的大鳥)
3)第三段音樂
A“最后一段音樂講的是什么?聽聽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里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心愛的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所以音樂聽上去給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優(yōu)美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xiàn)(自由結對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賞并體驗
活動反思:
在音樂欣賞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必要,教師尤其不能忽視培養(yǎng)幼兒用耳朵傾聽音樂、用心靈去體驗音樂的能力。學會聽辨樂曲中的節(jié)奏、曲調、音色和曲式等不同變化,才能進入音樂世界用心去感受音樂的內容,才能讓想象在音樂的天空中遨游和飛翔。這種由主觀到客觀、由具體到抽象的音樂欣賞技能,都是激發(fā)幼兒具備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的極佳方式。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跳格子踢串珠,發(fā)展幼兒的彈跳力、控制力、平衡力及鍛煉腿肌肉。
2.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體驗玩游戲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重點難點
保持身體平衡單腳跳格,控制踢串珠的'力度。
活動準備
畫好格子,格中畫好數(shù)字和準備好一串珠子
活動過程
老師拿起串珠指著地上畫好的格子引導幼兒進入游戲說:這是小白兔最喜歡吃的胡蘿卜,看誰能最先把胡蘿卜送到小白兔的家?
1.投串珠、跳格子
(1)投串珠、雙腳跳格子
幼兒站在格子外,投串珠包進1號格子后,雙腳逐格跳進1、2、3、4格到小白兔的家,再從小白兔家逐格返回跳到1號格子時,雙腳夾住串珠跳出格子。接著再投2號格子,跳法相同,當跳回2號格子時雙腳夾住串珠跳到1號格然后跳出格子。幼兒跳格子時腳不能踩到格線,夾串珠時不能掉地。若踩線或串珠掉地該幼兒被罰下場,另換一個幼兒跳。以此類推,看誰先把胡蘿卜送到小白兔家誰先取勝。
(2)投串珠、單腳跳格
、偻洞榈姆址椒ㄏ嗤1),從小狗家返回后,原雙腳夾串珠逐格跳出格子可換成先一次性把串珠踢出格子外邊,然后再單腳跳出格子。珠子沒有踢出格子則被罰下場,換下一個幼兒跳?凑l線把胡蘿卜送到小白兔家誰先取勝。
、谕洞榈姆址椒ㄏ嗤1),可雙腳逐格跳進格子,也可以單腳跳進格子。但從小白兔家返回時必須用單腳跳出格子,串珠由單腳逐格踢出格子。腳和串珠均不可以壓線,否則該幼兒被罰下場,換下一個幼兒跳?凑l先把胡蘿卜送到小白兔家誰先取勝。
2.夾串珠、跳格子
用內膝彎夾住串珠,單腳跳進1號格子,把夾住的串珠投放在1號格后繼續(xù)逐格往前跳,從小白兔家返回到1號格時,用單腳把串珠踢出格子,以此類推。在跳格時和投放串珠時均不可以壓線。否則該幼兒被罰下場,換下一個幼兒跳?凑l先把胡蘿卜送到小白兔家誰先取勝。
3.頂串珠、跳格子
頭頂串珠,走進1號格子后把串珠投放在1號格內,再單腳逐格跳格子。從小白兔家返回后踢串珠的方法同同上面任何一種均可。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課是根據我們孩子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來設計的,由于我們班幼兒沒有玩過類似的游戲,因此我在設計時先從簡單的開始,讓幼兒掌握游戲規(guī)則,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游戲。
2.本次活動我由易入難的推進活動進程在幼兒掌握一種玩法規(guī)則后再擴充其他玩法。
3.從活動情況看孩子都能清楚游戲的規(guī)則。
4.不足的是,由于較少開展類似活動,所以孩子們在單腳跳格踢串珠時容易失去平衡。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合理地進行想像和講述。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幫助。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掛圖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鼓勵幼兒幫助小貓想辦法。
師:有一只小貓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來看看我,那該有多好啊?墒,小兔子家離得挺遠的,怎樣才能讓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貓發(fā)愁了,怎么辦呢?
說明:此語意在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小貓想出多種好辦法。
2、理解信的基本內容。
師:你們幫小貓想了許多好辦法,它自己也想了個辦法,寫了一封信給小兔(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畫來表示收信人與寄信人)。
。1)提問:請你猜猜小貓在信里對小兔說了些什么?
。2)教師出示信,引導幼兒觀察。(見圖一)(3)提問:小貓信中畫的三張畫,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4)提問:你看懂了哪張畫?畫上說了一件什么事?
3、幫助幼兒重點理解第二、第三幅畫。
小貓為什么哭?小貓心里會想些什么?
4、師:我們看懂了這三張畫,接下來我們開始讀讀這封信。讀信的時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氣來讀,要將信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也念出來,說清楚小貓為什么哭及他心里想些什么,要讓別人一聽就懂。
討論并講述。提問:小兔收到信后會怎么樣?
5、師:小兔收到信后,把小貓生病的消息告訴了小貓所有的朋友?,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都來了。
6、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好朋友為小貓做了什么事,它們?yōu)槭裁匆@樣做?
說明:意在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
7、移情講述。
小貓生病后得到了這么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復。如果我們身邊的好朋友生病了,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8、小結:我們小朋友應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生病,展開想像和講述。由于有過切身感受孩子們的生活興趣,教師活動中總覺得幼兒能力差異比較明顯,出現(xiàn)能力弱的幼兒講述非常困難。分析原因就是幼兒缺乏對講述的所選擇的講述內容脫離經驗,讓他們無話可說。于是我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選擇“小貓生病了”作為教材,因為生病是每個孩子都會遭遇的事,在如今的,因此他們能根據這中感受想像出畫面以外的內容,通過講述表達作為病人的煩惱和內心想法。同時讓幼兒感受朋友在自己生病時的關心,這其實就是孩子們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回顧。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正確引導幼兒掌握雙腳并跳的方法和技能,探索椅子的多種跳法。
2、體驗體育游戲帶來的快樂,堅定勇敢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活動的重、難點:
1、活動重點:練習雙腳并跳,增強腿部力量。
2、本次活動的難點: 敢于利用椅子和桌子,進行雙腳跳的.動作。 活動準備:
A:每人一張椅子及四張桌子。
B:音樂 游戲場地。
活動過程:
一、 準備活動
教師帶幼兒跟音樂一起做準備活動。
二、 我和椅子做游戲
1、 鼓勵幼兒嘗試椅子的各種跳法。
師說:小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個跳椅子的游戲,看看那個小朋友跳椅子的方法最多。
2、 幼兒自主探索跳椅子。
3、 教師總結幼兒各種跳椅子打的方法。
4、 練習連續(xù)跳過椅子的不同部位。
教師組織幼兒以比賽的形式進行。
三、游戲:勇敢向前沖
利用椅子和桌子練習不同高度的跳,及平衡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勇敢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
如圖:
四、整理、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