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說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能力目標: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教學重點:
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難點: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二、導入新課:
觀察亞洲政區(qū)圖。
指導學生讀圖。
回憶與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于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呈現(xiàn)出一派別具一格的熱帶風情,由于這里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qū)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讀圖。強調(diào)方法的掌握遠比知識的掌握重要。
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jīng)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diào)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列表比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自然環(huán)境各方面的相同點和差異
2.通過地形圖分析:
。1)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2)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lián)系,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征的記憶。
。2)根據(jù)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學生以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1)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nóng)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nóng)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jié)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四、小結(jié)和作業(yè):回顧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做配套練習。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南亞的國家,以及各國的首都。掌握東南亞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能力目標: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亞洲地理位置的過程,掌握分析某一區(qū)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運用地圖分析歐洲的地理位置。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nèi)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以謎語引入:大江之中——河內(nèi);長鼻盛會——萬象;舉頭望明月——仰光(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簡單介紹。)
三、講授新課
、鍑摇⑹锥、居民
1、國家:
利用掛圖指圖。指導學生讀圖的方法、技巧。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nèi)老撾——萬象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緬甸——仰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文萊——斯里
巴加灣市東帝汶(最新獨立)
其中與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nèi)叫做瀾滄江,流經(jīng)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書上37頁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讀圖,積極主動思考地理問題。
3、居民
利用書38頁的課文總結(jié)強調(diào),從課文中使學生注意到新加坡的華人、華僑,引申到整個東南亞地區(qū)。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
、珩R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jié)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diào)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qū)位于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說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課時安排: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了解東南亞地區(qū)主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
2、能力目標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東南亞各國經(jīng)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經(jīng)濟形式上的差異。
教學重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教學難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上節(jié)課內(nèi)容。
請學生說說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chǎn)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南亞,那么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chǎn)呢?
板書:
、韪火埖奈锂a(chǎn)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chǎn)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總結(jié):
1.礦產(chǎn)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chǎn)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jīng)濟作物:簡單介紹。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chǎn)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chǎn)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總結(jié)南亞的物產(chǎn),完成書上練習題鍛煉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1-25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5篇02-15
粵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案11-20
初一上冊地理教案08-31
初一上冊地理教案10-10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1-23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反思04-13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06-09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