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教學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和心靈。把主題的潛在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即鮮活的強悍的“生命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我們注重釋放的結果,但我們更應該重視釋放的過程。聊天是習作教學中一種開放型、發(fā)展型的教學活動,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關系的嘗試。他以聊天為手段,以指導習作為目的,通過聊天使學生自覺感悟,產生興趣,從而輕松落筆,寫好。
二、教學目標:
1、比較四幅神情各異的臉蛋圖,感受他們分別表達的內心情感。
2、展開聯(lián)想,從豐富多彩的記憶中選擇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來寫。
3、要把事情寫具體,包括把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和心理活動寫清楚。
4、準確表達,作到真情實感。
三、教學重點:
1、激發(fā)聯(lián)想,廣開言路,展現(xiàn)難忘的回憶。
2、注重細節(jié)描寫,把事情寫具體,富有真情實感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流程:
。ㄒ唬┱勗捈と、鋪墊情感。
1、師: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見到我高興嗎?來點表示如何?
2、生鼓掌,露出開心的笑臉。
3、師:從大家的掌聲中我讀出了你們的熱情,從開心的笑臉里我明白了大家的高興。(貼上笑臉圖)
人呀,往往會把自己的心情寫在臉上,讓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情緒。我們就把這神情就做表情。(板書;表情)其實說到表情,它是非常豐富的。你們知道除了喜之外,還有那哪些表情呢?
。ǘ┯螒虮硌、觀察敘述。
1、師:這樣吧,大家把想到的表情暫時不說出來,老師要和大家玩?zhèn)游戲。我要請我們班的同學上來表演一個表情。其他同學猜猜是什么,并說出猜出的理由好嗎?告訴你,表演逼真是本領,說出原因是水平。大家可要仔細觀察了。
2、生表演。其他人猜。師適時指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指名4人表演)如:我看到了他的嘴角向兩邊洌開,露出潔白的牙齒,眉毛也向上舒展、眼睛瞇成一條縫。
3、師根據(jù)學生的表演適時貼上喜、怒、哀、樂、暈、煩、害羞、怕等圖片
。ㄈ┮渣c帶面、廣開言路。
1、師從大家的描述中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表情豐富多彩,難怪有人把我們的臉說成是:心情的晴雨表。其實一種表情未必是人的'一種心情。就拿“哭”來說吧,(出示哀圖)當你們看到這幅圖片時,你能想到哪些成語呢?
2、生說:樂極生悲、喜極而泣、 淚流滿面 、悲痛欲絕、嚎啕大哭、黯然落淚等。
3、師:眾多成語都說明了哭的不同,那么你們能聯(lián)系事情來說說他為什么而哭嗎?
4、生根據(jù)圖片猜測,師適時板書。(委屈、傷心、感動、后悔、高興)
5、過度:
是呀,當我們看到這些字眼時,我們也不禁想到自己。誰沒有哭過呢/從我們出世那一刻起,哭就伴隨我們成長。雖然有人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其實只是未到傷心處。更何況女孩是“一哭二鬧三上吊”是她們常用的本領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們哭的故事,不過我要同學們把自己哭的經歷詳細地說出來,讓我們與你共同分享,好嗎?先閉上眼睛好好回憶,然后來說咱們老百姓的故事。
6、生說,師指導。重點說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注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
。ㄋ模┌l(fā)散話題 真情記錄。
1、師:哭聲伴隨成長,哭聲記錄回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僅有哭,還有笑,有怒有煩、有愛有恨。每種表情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要細心才能讀懂。今天我們就用我們的妙筆來描繪這些故事,好嗎?(板書:背后的故事)
2、出示要求:習作五:聯(lián)系表情,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注意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題目由自己定。
3、擬題指導。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同學們,老師也根據(jù)這次習作的要求,老師也擬了一些題,。請同學們那出我的紙,背面有一些題目。認真讀讀,也許能一些啟發(fā)。
4、給自己的擬一個好題目,準備開始習作。老師希望同學在時能夠作到:一言不發(fā)、一心一意、一氣呵成?梢宰鞯絾幔
5、生動筆成文。師巡視指導。
6、:文字是真情的流露,事情是經歷的見證。同學們當我們在難忘的回憶中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成長時,文章便是我們的記載。今天這節(jié)課希望留的是你我的情誼,也是我們難忘的回憶。
附:板書
習作五 表情背后的故事
委屈
傷心
喜 哭 后悔
感動
怒 哀 樂 煩 高興
怕 暈 羞 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
2.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3. 在括號里填上時態(tài)助詞“著”、“了”、“過”。
4.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5.熟記成語。
6.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學習使用鋼筆字描紅。
2、 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3、 在括號里填上時態(tài)助詞“著、了、過”。
4、 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5、 熟記成語。了解成語的意思,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說說題目要求。
2.指導。
(1)朗讀這段話,說說這些鋼筆字的特點。
(2)默讀這段話,想想楷書的運筆方法。
3.練習。
(1)描紅觀察整體,注意一氣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體會整體章法。
4.反饋。
(1)評議學生作品。
(2)教師范寫。
(3)學生再次描寫。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說說題目提出幾個要求:①找出錯別字,②把正確的字寫在后面括號里。
2.指導。
(1)讀句子,句中有幾個錯別字?
(2)依據(jù)句意,畫出錯別字。
(3)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口頭糾正。
3.練習。
(1)學生默讀句子。
(2)糾正錯別字,如:“帶”應改為“戴”,“帶”作為動作是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把東西放在人的頭上、臉上或胸前的意思。
帶(戴) 像(向) 已(以) 頌(誦)
4.反饋。
(1)指名學生上黑板改錯。
(2)集體評議。
(3)用錯的字重新組詞,加深印象,如:帶(帶領)。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讀題。
(2)說明本題的要求,在括號里填上“著”、“了”、“過”。
2.指導。
(1)出示句子,指名學生逐題朗讀。
(2)想一想:憑借語感每句話中該用哪個詞?
3.練習。
(1)動筆選填“著”、“了”、“過”。
4.反饋。
(1)檢查學生填寫的詞是否正確。
(2)同桌互改。
(3)指名讀句,進一步體會“著”、“了”、“過”的用法。
四、教學第四題
1.審題。
集體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
(1)復習逗號、句號用法。
(2)認識書名號“《》”和“<>”。
(3)書名號在什么情況下用?
(4)舉例:“他的文章在《小學生學習報》上發(fā)表了!
(5)“小學生學習報”為什么要加上書名號?(“小學生學習報”是一種報刊的名稱)
3.練習。
(1)讀第1~3句,把該用書名號的地方用上書名號,說一說為什么。
(2)教師巡視檢查。
4.反饋。
(1)三個人各在黑板上給句子加上標點。
(2)集體批改,糾正錯誤。
(3)抄寫句子,并加上標點,注意書名號的書寫格式。
(4)小結:表示書籍、文件、報刊、文章等的.名稱用書名號。
五、教學第五題
1.審題。
要求是熟記成語。
2.指導。
(1)正確朗讀成語,不認識的字。
(2)韻句連讀,每排兩個成語連讀。
(3)說說你了解的成語意思。
(4)教師說出學生不懂的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誦讀記憶,形成積累。
(2)同桌互背。
(3)對背,如一人讀“鐵面無私”,另一人背“執(zhí)法如山”。
4.反饋。
(1)“開火車”朗讀。
(2)成語填空。
鐵面無( ) 執(zhí)法( )山( )( )在后
( )( )在前一( )不( ) 扶( )濟( )
排( )解( ) 見( )勇( ) ( )義( )言
唯( )是( ) ( )人( )賢( )( )清風
(3)教師說意思,學生說出成語。
(4)記成語競賽,看誰先記住成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
課前準備: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審題
1.揭示口語交際的題目:學會請教別人
2.讀一讀,明確口語交際的兩點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導
1.讀一讀每題的文字。
2.打幻燈,啟發(fā)合理想像,思考:在這幾種場合怎么向別人請教?
三、練習
1.自由練說。
2. 指名試說。
3. 同桌根據(jù)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互相練說。
4.教師巡視,進行個別糾正與輔導。
四、反饋
1.指名一學生說,評議有沒有達到兩點要求。
2.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3.評議。(說話是否清楚,是否有禮貌)
4.評價小結。
我們向別人請教問題,要把請教的問題說清楚,同時還要注意有禮貌,稱呼要符合別人的身份,要用“請”、“能告訴嗎”,最后還要說聲“謝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11.畫楊桃
。ǖ诙n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蘊含的道理;領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詞,出示課件“我會認”學生開火車讀。
2、過渡語:在“畫楊桃”的課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老師說的哪段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呢?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囑我的話來讀,并找出“叮囑”的近義詞。
3、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要學生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板書:是就)
4、理解“想當然”
5、過渡:父親平時對我畫畫的要求這么嚴格,我在畫畫時有沒有按照父親的叮囑去做呢?
6、學習2~18自然段。
。1)快速瀏覽,找找哪幾段具體寫了畫楊桃時發(fā)生的事。
(2)自由讀第2個自然段找出我畫楊桃時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從中你體現(xiàn)出什么?{“我”記住父親的話,對待畫畫一絲不茍}(齊讀父親的話)
思考: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找出有關句子后用實物演示)
小結:
“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僅是因為我看的角度不同,還因為父親平時對“我”嚴格的教育。
。3)我把畫交上去時同學們?yōu)槭裁闯靶ξ夷兀?/p>
。4)討論:老師的兩次發(fā)問與學生的兩次回答為什么使用不同符號?
出示課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 像五五角星
像五角星
。ㄓ^察前用嘆號說明學生自以為是嘲笑我)(觀察后用省略號,說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也神氣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讀。
。8)體會老師的“神態(tài)”動作。
多媒體出示第6個自然段理解“審視”一詞。
a.為什么老師要對楊桃審視?
“審視”是仔細地看的意思,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桌上的楊桃,是因為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老師,不會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jù)事實進行評價。
b.為什么老師變得嚴肅起來?“半晌”的近義詞是什么?(半天)
因為老師發(fā)現(xiàn)我的畫畫得很準確而同學們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為什么老師發(fā)現(xiàn)“我”的楊桃畫得很正確時不直接告訴嘲笑“我”的`學生,而是讓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為老師是讓大家親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結果是不一樣,可謂是用心良苦。
d.后來,老師為什么變得和顏悅色呢?( )
因為老師已經知道同學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了。
e.多媒體出示老師的話,并讓大家說說其中的意思。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角度不同 樣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7.學習第19個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父親的話,比較他們的話的相同和不同點。(練習背誦)
說說為什么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誨”的近義詞{教導}
因為父親和老師教“我”做人實事求是、不想當然,這是做人的根本啊!從畫楊桃一事中,讓我明白了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結果,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對我來說終身受益。板書:一生受用
附板書;
父親: 是......就是
角度不同 樣子不一
老師: 要......不要......
是......就是......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2、 小結
本文贊美了蓮子無比堅韌的品行和驚人的生命力,肯定了蓮子以其“苦心”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勉勵人們“苦心”爭取工作和學習的成就
3、 讀《荷花飄香北海夜》
第一部分(1——3段),描寫雷雨后夏夜荷花的美。
第二部分(4——6段),結實荷花的內在特點,呼喚新的荷花贊美詩。
第三部分(7段),以猜度之筆,寫靜靜地觀賞荷花的青年男女正在構思一首關于荷花和明天的嶄新的詩,表示青年一代有新的理想、抱負和情懷,反映了作者對新時代青年的喜愛和厚望。
4、 讀〈愛藕說〉
本文敘說了玉藕的優(yōu)秀品質和卓著功勛,抒發(fā)了對蓮花之母——玉藕的贊美之情。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總寫藕是“藏在泥水深處的'詩題”
第二部分(4——6段),寫藕的眾多優(yōu)秀品性和卓著功勛。
第三部分(7段),傾訴對作為“荷花的母親”——玉藕的贊美之情,并引申開去,贊美“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偉大的含辛茹苦的母親”
四、 總結
從選材的角度看,能夠找出三文章的共同之處:從形態(tài)、功用、品質等角度來寫,即繪形、說用、贊品質。進而辨析不同之處:〈蓮〉簡潔地描繪了蓮子的外形及所居住的蓮蓬情況,詳細介紹了蓮子的“苦心”之用,贊美蓮子“無比堅韌的品性和驚人的生命力”;〈荷〉具體描繪了荷花之美麗,贊美胡話“不孤傲”、“”不嬌貴、“也不妖艷”的氣質,實際功用則是約略介紹;〈藕〉側重從它“委身水下,不見日月,在濁泥污土的圍困中生活”這一基本情況發(fā)開去,贊頌它的“貞潔操守”“”虛心“有節(jié)”“貧賤不屈”“柔中有剛”等特點,并介紹它的醫(yī)藥和營養(yǎng)功用。
五、 布置作業(yè)
1、 完成“思考和練習”
2、 開拓題:
根據(jù)課文的描寫畫出荷花、荷葉和藕。
語文教案 篇5
一、相關知識介紹
1.美國的登月計劃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的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個人類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正準備在月球“靜!钡念A定著陸點著陸,突然發(fā)現(xiàn)飛船下方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里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阿姆斯特朗馬上采取緊急措施,把飛船改為動駛,繼續(xù)飛行了約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安全著陸。
二、學法指導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 抓住關鍵語段,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4 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新課導入
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并因此產生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讓人類的幻想變成了現(xiàn)實,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文《月亮上的足跡》。
四、新詞攻破
1 給下列的生字注音
海域( ) 相提( )并論 人跡罕( )至 橢( )圓
可望而不可即( ) 休斯敦( )
2 詞語解釋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可望不可即:
相提并論:
五、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 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4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
5 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6 課文以“月亮上的足跡”為題,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六、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宇航員,你到月球上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200字的小短文。
七、重點研討
1 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的?
2 簡析“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這句話。
八、有關月球的常識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fā)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吹皆铝帘砻嬗忻饔邪,形狀奇特,于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神話。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并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為月球的天文符號。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fā)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xiàn)。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25℃;夜晚溫度可低到-183.75℃。由于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于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xiàn)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巖石和環(huán)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qū)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qū)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于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里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松,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九、請同學們自覺收集并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并賞析交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跳水》教案12-10
語文教案【精選】07-27
語文《公輸》教案09-18
語文教案(經典)09-11
(精選)語文教案08-01
【精選】語文教案08-03
(經典)語文教案09-21
語文教案[經典]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