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喝水、而且很輕。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直觀感知紙杯的承重,并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紙杯承重的探究活動,不僅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而且培養(yǎng)幼兒進行分工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奮和滿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 打印紙(約40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2.懸念導入,情境引出“紙杯大力士”。
提問:鋼琴后面藏著一位小客人,說他能撐起特別重的東西,你相信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fā)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xié)助幼兒分工。
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量,探索紙杯數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承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fā)現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fā)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活動延伸】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qū)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zhàn)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反思】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fā)現紙杯的數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感受紙杯的神奇“力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huán)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集體意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科學教案 篇2
小孩子對什么東西都很好奇,但是真的讓他們去弄明白這個東西的原理又很復雜,不過我們可以讓孩子從觀察開始,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分享了觀察科學認識的活動教案,歡迎借鑒!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
2.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知天氣與人們日常活動的關系,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一起搜集兩個方面的資料:“天氣預報的好處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知道天氣預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絡等)?”幼兒已有簡單的關于動物習性與天氣變化方面的知識。
2.材料準備: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氣預報截圖”、“動物氣象員”、“有趣的天氣圖標”。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天氣小圖標,配對操作學具(城市天氣實景圖和天氣圖標)。
活動過程:
1.戶外觀察和談話互動,引發(fā)幼兒對天氣變化及天氣預報的關注。
。1)教師以手偶“喜羊羊”與幼兒展開談話導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參加了環(huán)游中國的活動,剛剛從北京來到廣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們這兒,天氣暖和多了,穿著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這里的溫度是多少啊?”“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天氣預報今天是7℃~1 5℃,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天氣吧?”
。2)幼兒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動室外去觀察、感知天氣特點,并學習用晴天(或陰天、雨天)來描述當天天氣(關注天氣預報的幼兒可能會說出當天的天氣類型和氣溫)。
(3)“喜羊羊”:“過幾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氣怎樣。小朋友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氣呢?”
適時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憶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氣的基本途徑。
2.通過討論,幼兒學習獲取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感知天氣預報的重要性。
。1)教師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截圖,啟發(fā)提問:
“圖中有誰?”(天氣預報員和天氣圖標。)“天氣預報員告訴我們什么?”(預報明天的天氣情況。)“除了看電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氣預報?”
(2)幼兒根據經驗回答。
。3)教師逐一出示報紙、手機、網絡等三種天氣預報截圖,讓幼兒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天氣情況。
。4)簡單復習已有知識“小動物氣象員”,鞏固幼兒對動物習性的了解。
指導語:“除了天氣預報,在以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有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還記得它們是誰?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幼兒回答。師小結: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現象都是動物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
(5)討論,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指導語:“除了晴天,還有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雨天、陰天、多云天氣。)指導語:“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氣預報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預報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兒認識天氣圖標,能準確說出其名稱并操作相關學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氣預報圖的天氣圖標,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結合操作學具,認識晴天、雨天、陰天、多云、晴轉多云等天氣圖標。
指導語:“這個圖標畫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與這個相同的圖標嗎?請把它舉起來,和同伴互相看看舉得對不對!
(2)出示北京和廣州的城市圖片(教具),其中有過去一周內連續(xù)5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幼兒根據圖意,正確找出學具中與教具圖片相對應的天氣圖標,并大聲說出正確的天氣圖標名稱。
。3)引導幼兒了解天氣圖中的氣溫如8℃,在播報時要念成“8攝氏度”;如果圖中的氣溫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攝氏度”。
4.幼兒了解天氣預報的播報內容,嘗試按要求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
。1)指導語:“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氣預報員那樣播報天氣呢?大家一起想想播報天氣時要說些什么呢?”
。2)幼兒自主上前,根據生活經驗,嘗試播報天氣。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播報,了解其播報的內容和順序是否符合要求。
。3)幼兒觀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視頻,然后說一說天氣預報的播報內容。教師適時提出本次活動中天氣預報的播報要求(按“日期一城市一天氣類型一氣溫”的方式進行播報)。
、儆變邯毩L試按要求播報天氣(如:“2O13年1月8日,北京,晴,-11℃~O℃”;“20xx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小雨,7℃~13℃”)。
、谟變赫f出天氣類型后,還要提醒同伴在這樣的天氣中應該注意什么,如:如:廣州明天是“雨”,大家出門時要記得帶傘等。啟發(fā)幼兒在家時也提醒家人根據不同的天氣安排好生活。
5.幼兒分組操作,制作天氣記錄卡,嘗試當“天氣預報員”,按要求播報天氣。
(1)天氣記錄卡制作要求:仔細看手中天氣預報記錄卡上的一些圖片,想想看圖片中是什么天氣,找出代表這種天氣的圖標,每組制作出兩份天氣記錄卡。
。2)幼兒4人一組,根據學具中已有的圖像,找出相應的天氣標志圖片進行配對后粘貼,制作出天氣記錄卡(記錄卡例舉)。
。3)組員互相觀察和評價自制的天氣記錄卡(活動當天是星期一,幼兒預報的是星期二、三、四的天氣),如有不正確之處,嘗試在組內討論并修正。
。4)學做“天氣預報員”。
、俳處熢俅螐娬{播報要求:“小朋友播報天氣的時候,要講清楚播報的日期、城市、天氣情況和氣溫,比如,今天是1月7日星期一,小朋友可以播報明天的天氣‘2Ol3年1月8日,北京,晴,一11℃~O℃’。”
、谟變合仍谛〗M內按照播報要求和記錄表的內容,向同伴播報天氣,同伴之間相互評價。
、壅堄變和七x出小組內的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讓他(她)拿著本組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到“小小氣象臺”上預報未來3天的天氣情況,其他幼兒認真傾聽。
、軆(yōu)秀“天氣預報員”輪流上臺播報天氣。
、萁處燑c評幼兒的播報情況,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播報“晴轉多云”等有變化的天氣情況。
指導語1:“如果1月8日當天,廣州上午是多云,而下午是小雨,那我們應該怎么播報呢?”
教師按順序出示廣州的晴天和多云兩幅圖,并通過手勢暗示幼兒。
指導語2:“如果遇到當天天氣發(fā)生了轉變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說前一種天氣情況,再說后一種變化了的天氣情況,我們可以用一個‘轉’字來表達天氣的變化,如‘20xx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小雨,7℃~13℃’!
6.結束環(huán)節(jié):集體到戶外去觀察并嘗試推測明天天氣情況,相互用完整句式預報。
結束語:“剛才我們都試著進行天氣預報,請小朋友今晚回家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天氣預報,對自己剛才的預測進行驗證。明天回園時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為大家播報天氣!
活動延伸:
1.在班級主題墻上設置“天氣預報圖”,引導幼兒輪流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
2.在語言區(qū)新設“小小氣象臺”,供幼兒自主播報天氣。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對玩具的把玩與觸摸,感知"軟軟的、硬硬的",并對玩具及其他物品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歸類意識。
活動準備:
玩具人手一個(有軟性玩具、硬性玩具),其他各類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展示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這里有很多玩具,想不想玩?
二、多次把玩玩具,感知玩具軟軟的和硬硬的特性。
1.幼兒自行挑選玩具把玩。
(1)要求:①每人只能挑選一件;②用你的小手摸摸看,你拿到的玩具是怎樣的?
(2)老師指導幼兒用各種方式知道玩具的軟與硬。
(3)討論:你發(fā)現你玩的玩具摸上去或碰上去是怎樣的?(學習詞:軟軟的、硬硬的)
2.幼兒再次玩玩具。
和同伴交換玩具,嘗試多種感知。
三、學習歸類
1.游戲:把玩具送回家。
軟軟的玩具有一個家,硬硬的玩具也有一個家,你拿的玩具是軟軟的就送軟軟的`家,你拿的玩具是硬硬就送硬硬的家里。
幼兒送玩具,老師指導。
2.嘗試給多種物品歸類。
讓幼兒觀察老師準備的物品。
小結: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有些是軟軟的,而有些是硬硬的。只要用我們的小手去摸摸就知道了。
現在,我們一起來送這些物品回家好嗎?
科學教案 篇4
過程與方法:
●通過查閱多種信息源,了解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受到的挑戰(zhàn)。
科學知識:
●知道達爾文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十分奇妙的。
●意識到科學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的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1、教師可在課前布置一部分學生分課題查閱好有關資料,在課堂上,研究相同課題的幾個人組成專家組進行匯報交流,最后各“專家”回到本組,向本組的其他同學進行講解。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組織學生當堂上網查閱資料并在網上交流。
2、在討論達爾文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的同時,教師結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選擇綿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間捕捉白色綿羊”的例子,它建立在三個業(yè)已得到確認的觀察基礎上:
(1)在每種機體內部的遺傳因素中,都存在某些變化;
(2)某種遺傳因素使某些個體在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過其他個體的優(yōu)勢;
(3)這些具有遺傳優(yōu)勢的個體造就了更多的后代,這些后代的生存、繁衍能力也超過其他個體。
結果,數代成功的繁殖以后,這種具有遺傳優(yōu)勢特征的'個體數量逐漸增加!@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
3、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澄江化石等考古新發(fā)現挑戰(zhàn)的是達爾文的“生物的進化是緩慢的、漸進的”這一觀點。達爾文的觀點受到挑戰(zhàn),并不有損于他本人的偉大!@只是又一次證明了科學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的特點和形狀,銀河系的直徑和厚度,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2.通過計算體會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長度單位。
3.通過上網、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銀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過動手制作銀河系模擬示意圖進一步體會銀河系的形狀。
5.使學生意識到宇宙之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生均搜集相關銀河系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網頁等。
2.小組活動材料:硬紙板、沙、抹布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學生對銀河系的了解情況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并回答。
。3)教師提問: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發(fā)現天上有一條比較明亮的光帶,它是什么?
。4)教師談話:人們把這條光帶叫“銀河”,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銀河的情況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
。2)小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資料得到的有關銀河的情況寫下來,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將大家認同的看法歸為一類,將有爭議的看法歸為另一類。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4)根據小組的匯報,將匯報結果匯編成的班級記錄:
對于銀河相同的看法對于銀河的不同意見 …………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3.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文字、圖片、有條件的可用視頻),學生學習
(1)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資料供學生學習。
。2)提問:根據這些資料,你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簡單歸納并且板書銀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學們對銀河系了解的記錄,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
4.學習課本上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許多銀河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本上給我們的資料。通過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學生看課本上的資料。
。3)匯報自己的收獲。
。4)教師提問:誰能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5)教師談話:銀河大約包含20xx億顆星體,其中恒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顆。人們把由眾多恒星組成的這一天體系統(tǒng)稱為銀河系。
。6)提問:銀河系有什么特點?
(主要讓學生了解銀河系形狀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更像運動員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中心被一龐大而近于球形的暈所包圍。
(7)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旋渦狀星系?
(銀河系的直徑約為80000光年。中間部位厚度約為6000光年)
。8)談話:通過上面的研究,大家對銀河系的了解現在是怎樣的?
(9)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5.教師介紹目前人們對銀河系探索的狀況,小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
6.布置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搜集銀河系的資料,了解更多銀河系的信息。
第二課時
1. 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 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什么是光年?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匯報計算結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 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我們所學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評價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 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空氣受熱以后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后體積會縮小。
。A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情況下占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的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A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彩筆.油畫棒),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講述等方法,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工具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用處;
2.幼兒能夠正常的使用工具;
3.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收集各種工具,如漏斗.漏勺.鑷子等;
2.準備所需材料米.沙子.石子.棉花;
活動過程:
一.先向幼兒布置本節(jié)課的任務;
1.師:“老師今天非常開心,因為老師收到了一個大禮盒,先讓幼兒猜下禮盒中會是什么樣的禮物,然后打開禮盒一起看下都有什么,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四項任務;
2.先讓幼兒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試著去完成這四項任務(放音樂,音樂開始,幼兒開始動手操作,音樂停,幼兒停止操作);
3.讓幼兒說說在完成這四項任務時,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然后讓幼兒想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從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并讓幼兒初步認識這些工具的名稱;
4.發(fā)放工具,讓幼兒重新去完成這四項任務(放音樂,音樂開始,幼兒開始動手操作,音樂停,幼兒停止操作);
5.幼兒在工具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后,再提問幼兒在使用工具完成任務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從而讓幼兒了解工具的用處;
6.展示禮盒中剩下的其它工具及其用處。
活動小結:
1.本次活動我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并在探索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部分,孩子們不僅能識別各種工具的.材料,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們親科學探究的過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2.全班幼兒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而且可以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地動手操作,當說到自己用了什么工具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更高了,說出了自己想到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提高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意圖:
風車是幼兒極為喜愛的、制作簡單的一種玩具。無論何時,都能玩。在玩風車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么紙制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制作風車,并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風車》,讓幼兒在制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教學目標:
1、制作簡易風車,體驗制作樂趣。
2、通過玩風車探索什么樣的紙更適宜做風車。
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
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歷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2、經驗準備:
有玩風車的.經驗,知道制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提問,對什么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并做了猜想。
教學重點:
記錄根據風車轉動情況,并與同伴交流分享。
教學難點:
探究不同紙張風車轉動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說一說。
(1)引導幼兒回憶猜想制作風車的紙張。
教師:猜想了哪些紙適合做風車?
幼兒:報紙、手揉紙、瓦楞紙、宣紙、圖畫紙。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師:你是怎樣猜想的?為什么?
幼兒:瓦楞紙結實,不會破。
幼兒:手揉紙柔軟,會轉得快。
幼兒:圖畫紙硬,會轉得快。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風車)。
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制作風車。
3、玩一玩(感知風車的轉動)。
讓幼兒到戶外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制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fā)現誰的風車轉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為什么用瓦楞紙、皺紋紙制作的風車轉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樣的紙制作的?(引導幼兒總結什么紙適合做風車)
5、評一評(集體驗證結果,選出最適合做風車的紙)。
教師:能轉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經典]科學教案08-16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1
科學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