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內容與要求】
在裝裝、玩玩、聽聽中,初步感知聲音的輕響和所裝豆豆多少的關系,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初步感知聲音的輕響和所裝豆豆多少的關系,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模式】感知體驗式
【運用策略】感官體驗策略,層次設疑策略。
【設計思路】
班級科學區(qū)中“好聽的聲音”游戲是幼兒關注的熱點,到底是什么讓瓶子寶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呢?為什么有的聲音響有的聲音輕呢?小班幼兒對這個小小的瓶子里發(fā)出的聲音充滿了好奇和探究。因此,在低階構活動后,有必要開展此次高結構活動,以“怎樣讓瓶子發(fā)出聲音”、“在瓶子中裝物體能讓瓶子發(fā)出聲音”、“發(fā)現(xiàn)物體裝得多,聲音響,裝得少,聲音輕”、“瓶子里的物體越裝越多,裝滿以后,聲音會越來越響嗎?”這幾個層層推入的探究點,使幼兒在裝裝、玩玩、聽聽中,初步感知聲音的輕響和所裝物體多少的關系,體驗探索的樂趣。
本次活動采用“感知體驗式”這一模式,并結合小班教研組研究重點,在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上做了以下幾點:(1)采用情境激趣的策略,讓幼兒在和瓶寶寶做游戲的情境中進行體驗。(2)操作體驗策略:漸進式地預設四個探究推入點,通過設疑、操作、驗證等方法,讓幼兒能調動多種感官進行操作擺弄、感知體驗。(3)“音樂輔助”策略:活動尾聲采用 “音樂伴奏”的形式,為響響聲音的大雨和輕輕聲音的小雨進行伴奏器材的重裝,即驗證前期經驗,又增加幼兒運用自制樂器與音樂互動的機會,在探索興趣上有了進一步升華。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每人一只口香糖瓶子
2、音樂
【活動流程】情境激趣——探索發(fā)現(xiàn)——感知體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激趣
認識材料:
導入:這是什么?和瓶子寶寶打個招呼。
小結:瓶寶寶也想學唱歌,我們一起來幫忙?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說說讓瓶子發(fā)出聲音的好方法。
(1)重點提問: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讓瓶寶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嗎?
(2)小結:原來拍一拍、敲一敲。。。都能讓瓶寶寶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感知聲音的.“輕”和“響”
。1)聽一聽
提問:聽一聽,猜一猜,我用的是哪種好方法,讓瓶子發(fā)出聲音呢?
小結:小黃豆,裝進去,搖一搖,真好聽!原來瓶子里裝上東西,也能讓瓶子來唱歌!
。2)做一做
要求:每人一個瓶子,裝上黃豆,讓你的瓶子能唱歌。
。3)發(fā)現(xiàn)問題:
聽聽你們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為什么都裝了黃豆,但有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輕,有的聲音響?
。4)打開瓶蓋驗證。
(5)小結:小黃豆,裝得多,歌聲真響亮。
小黃豆,裝得少,歌聲輕悠悠。
原來,同樣是裝黃豆寶寶,裝得多多的,聲音響響的,裝得少少的,聲音輕輕的。
3、探索裝滿以后聲音的變化。
。1)設疑:這里有一只瓶寶寶,它想唱歌聲音響響的,該怎么裝呢?
是不是裝得越多聲音越響呢?
。2)幼兒嘗試
(3)小結:小黃豆,裝裝滿,聲音不見了。原來黃豆越裝越多,裝滿以后,瓶子就不能唱歌了!
三、感知體驗
1、選擇角色,幼兒重新裝黃豆。(音樂:大雨小雨)
2、用瓶子為大雨小雨伴奏。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動動、玩玩、吃吃中感知糖果的種類,簡單形狀和軟硬特點。
2、能快樂地、較清楚的進行語言表達,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喜歡的糖果。
目的:激發(fā)孩子對糖果的興趣。
你們吃過糖果嗎?你吃過什么糖?
二、分一分、摸一摸
目的:知道糖果有方方的、圓圓的,有軟軟的和硬硬的。
1、糖果屋里有那么多糖果寶寶,可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
2、幫糖果寶寶找家。
重點:引導幼兒能快樂的告訴糖果寶寶,它的家在哪里?如:方方的糖果寶寶,我送你到方方的`家里。
3、 摸一摸、說一說,感知軟軟的糖和硬硬的糖。
重點:引導幼兒運用手摸糖果,感知糖果的軟硬特點。
三、游戲:找糖果
目的:在游戲情景游戲中感知方糖、圓糖、軟糖的各自特點。
1、請幼兒聽清楚指令,請你摸一顆圓圓的糖。
難點:引導幼兒能聽清指令,根據(jù)要求尋找相應的糖果。
3、吃糖果。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將物體按顏色進行匹配。
2、嘗試用多種方法讓圓筒發(fā)出聲音。
3、充分體驗游戲與成功的快樂。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收集各種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會唱歌的旺仔寶寶”范例一個(在牛奶筒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fā)出聲音)
3、布置“旺仔寶寶的家”:鋪地墊,上面放人手一個旺仔牛奶筒(紅、黃、綠三色);大型積木(紅、黃、綠)三塊放地墊后
4、材料人手一盒:豆類(紅豆、黃豆、綠豆)或雪花片積塑(紅色、黃色、綠色)分類放于紅、黃、綠三塊大型積木上;剪好的即時貼圓片(紅、黃、綠色)
活動過程:
一、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1、以“旺仔寶寶”的口吻激趣
、賻煶鍪痉独膭钣變河酶鞣N方式向旺仔寶寶打招呼。
、谝酝袑殞毜目谖钦f“今天我又來跟你們做游戲了,我的本領可大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我嗎?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歡跟我玩,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好伙伴。”(教師和幼兒一起走到“圓筒寶寶的家”里)
2、感知1和許多、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凫柟虒t、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這兒有許多旺仔寶寶,看,都有些什么顏色呀?”幼兒介紹(紅、黃、綠)
②鞏固1和許多。
讓每個幼兒拿1個旺仔寶寶,輕輕地和旺仔寶寶說說話。
提問:“你拿了幾個旺仔寶寶?”“你拿了1個什么樣的旺仔寶寶?”
3、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練習顏色匹配
、僭O疑:“你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嗎?”
“為什么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而你們的不會唱歌呢?”
“怎樣讓你們的旺仔寶寶也唱起歌來呢?”
②提出要求:紅寶寶說“我要找紅朋友”,綠寶寶說“我要找綠朋友”,黃寶寶說“我要找黃朋友”。
③介紹材料:“這些紅朋友、黃朋友、綠朋友都在哪兒呀?”分別介紹豆類、雪花積塑。
、芊拧罢遗笥选币魳,幼兒邊邊看邊找相同顏色的`物體匹配、撿放豆豆或花片,要求邊放邊數(shù)。
5、幫旺仔寶寶戴帽子――找相同顏色的圓片匹配、粘貼(封口)
、僭O疑“調皮的豆豆逃了出來,怎么辦呢?”
②用好方法把圓筒封口
二、嘗試用多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
1、幼兒跟教師一起邊讀兒歌邊搖旺仔寶寶
2、設疑“旺仔寶寶除了搖一搖會唱歌,還會怎樣唱歌呢?”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教師觀察
4、邊評價邊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拍、搓、轉、滾、敲身體各部位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由于我采用了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的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游戲。
小班教案 篇4
認識圓形,是小班幼兒認識的第一個幾何圖形,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來感知圓形,通過觸摸、回憶、用身體組成、找一找、添花等環(huán)節(jié),用不同的'方法來鞏固幼兒對圓形的認識,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圓形,并且在教師提問“為什么用圓形來當車輪?”時,部分幼兒說出了“圓形可以滾起來”,說明幼兒對圓形滾動的特性有了初步認識,整節(jié)活動中,大多數(shù)幼兒很興致很高,效果較好,個別幼兒在最后找圓形涂色時,將環(huán)形圖了色,應該是對圓形和環(huán)形還區(qū)分不清楚,因此,教師在準備圓形的教具時,應該考慮排除球體、環(huán)形等情況。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1、剪好的小腳印若干。
2、小腳印表情圖一幅。
3、在睡眠室地上貼多對擺放正確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討論:為什么在戶外時“軍軍”小朋友摔倒了?
幼:“他亂跑”“她沒聽老師的話”,“老師。我發(fā)現(xiàn)他的鞋穿反了”。
二、討論穿反鞋會給小朋友帶來哪些危險:“會踩鞋子、會摔倒、會把鞋穿壞”……
三、讓幼兒了解每人的兩只腳是一對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好朋友就要友好高高興興的`。如果把鞋穿錯好朋友就會鬧別拗,會生氣。
觀察表情圖:“生氣的樣子就是把鞋穿錯了,高興的表情就是穿對了!
四、游戲:小腳丫找朋友。
幼兒在若干個小腳丫中找出正確的一對,找出后可以與睡眠室地上的腳印對照,檢查自己找得對不對。
五、幼兒相互間說一說自己的腳丫找到的朋友。
【教學分析】
小班幼兒正確分清左右穿鞋上是有困難的,只有具體形象性他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睡眠室貼的一對對腳印幼兒每天起床后穿好鞋都去與地上的腳印比一比看看是否穿對,這樣幼兒會很快掌握正確穿鞋。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滑梯真好吃》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一根再平常不過的香蕉,在小昆蟲去散步時被發(fā)現(xiàn)了,在它們的眼里,居然成了一座有趣的滑梯!故事圍繞著小昆蟲們猜測著,這一天天變化著的滑梯到底是什么東西這一話題,通過色彩鮮艷的畫面及細膩的'變化,逐步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體驗童話故事帶來無限想象的樂趣。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①《滑梯真好吃》PPT。②香蕉實物若干③濕巾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種好吃的水果,它是小猴子最愛吃的食物,猜猜是什么?我們來摸一摸?說一說香蕉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什么感覺?
二、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P1—P4,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ㄒ唬┯^察P1。圖片上面都有什么?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是小昆蟲們不知道這是香蕉,猜猜看它們把香蕉當成了什么?
。ǘ┯^察P2。他們在玩什么游戲,怎么玩的?
。ㄈ┯^察P3。
提問:小昆蟲們把這綠色的東西當成什么啦?你們是怎樣玩滑梯的呢?
。ㄋ模┯^察P4;莅l(fā)生了什么變化?誰最先發(fā)現(xiàn)的呢?懂得美好的事物要與大家分享。
提問:當小昆蟲們發(fā)現(xiàn)"滑梯"原來是好吃的香蕉時,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會把什么東西分享給誰呢?
三、活動自然結束
分享香蕉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樂意觀察、記憶圖片并尋找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卡紙32張,大小各一對的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動物圖片各一對。
2.卡紙16張,紅色6張,黃、綠色各5張。(2份)
活動過程:
(一) 介紹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
(將幼兒分成兩隊,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 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
我們來玩?zhèn)“猜一猜”游戲,怎么玩呢?我這兒有些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圖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后我把它關掉繼續(xù)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后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教師依次翻卡片)
(二) 玩游戲
1、 水果類
2、 動物類
3、 圖形類
(三) 體驗顏色規(guī)律
1、把16張有顏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剛才是我翻一張,你記住一張,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給你們看,請你們找一種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記住。其實辦法有許多,可以一個個看記,也可以一下子看出來記住。
(幼兒記憶一會,然后遮住這16張卡片,教師指一張問“這是什么顏色”知道幼兒可以站起來回答。)
2、最后請幼兒講述記憶的方法,教師小結。
(四) 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 理解故事內容。
。 樂于參與討論。
。 知道自己的名字。
活動準備
。 老師手偶。
。 親子故事《我的名字》(《長大真好》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5頁)。
活動過程
形式:集體/小組
1. .出示“大家庭”老師手偶,說:“嗨,小朋友,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請幼兒輪流回答。
2.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講述親子故事《我的名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媽 媽會叫我“欣欣”。爺爺、奶奶叫我“寶寶”。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會叫我“小朋友”。在幼兒園,老師叫我“王家欣”,有時也叫我“小朋友”。不過,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師講故事的時候問:“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里?”結果全班小朋友都舉手回答。所以,我還是喜歡老師叫我“王家欣”。
3. 與幼兒討論:
爺爺奶奶怎么叫她?(寶寶。)誰會叫你“寶寶”?(自由回答。)
叔叔和阿姨怎樣叫她?(小朋友。)
老師怎么叫她?(王家欣/小朋友。)
4.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5頁,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書包。)
5. 請幼兒細心聆聽老師說出的名字,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便要站起來轉一圈,或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有禮貌地向大家打招呼。
6. 請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后,老師可請幼兒設計其他動作代替轉圈,或可改由幼兒說出小朋友的名字,繼續(xù)進行游戲。
活動評價
能專心聆聽故事。
能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聽到自己的名字時,能作出反應。
活動建議:
在表演區(qū),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將小朋友的多種姓名編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區(qū)中表演。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在教室一個掛上各種動物的圖片,根據(jù)本班幼兒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強,愛表現(xiàn)、喜歡小動物的性格和特點,特意設計了這樣一個舞臺,讓幼兒展示自己,學念學編學唱兒歌,學表演,感受韻律。并能通過這次活動對小動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懂得愛護小動物,知道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
1、學會朗讀和編唱兒歌,找出“呱呱呱”“嗡嗡嗡”“喵喵喵”叫的小動物。提高幼兒思維的兼容性、連動性。
2、在學唱小動物們所唱的歌曲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不同的動物唱不同的歌曲并懂得愛物小動物。
3、通過表演來張揚孩子的個性和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仿編、唱兒歌來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并鍛煉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大膽發(fā)言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通過表演來張揚孩子的個性和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1、對小動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認識。
2、幾種常見動物的圖片。
3、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引導幼兒觀察電腦畫面,了解畫面內容。
1)用談話的方式激趣提問
出示動畫:小青蛙 小蜜蜂 小貓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動物是誰嗎?它們是怎么唱的?能不能學一個給我聽聽?激發(fā)幼兒動動物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活動一:講故事
教師講故事《動物園里的演唱會》。老師按故事情節(jié)操作圖片,幼兒視聽結合。。
1)讓幼兒知道誰來參加演唱會?并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
2)教師引導幼兒用一句話描述動物的特點。
3)聽清小雞、鴨子、小狗、是怎么唱的?唱了什么歌?要注意動作和表情相適宜,
4)教師引導幼兒傾聽動物的`歌曲。
5)教師與幼兒一起唱動物的歌曲,并教幼兒注意表情和動作
2、活動二;幼兒仿唱兒歌。
1)教師講解仿唱方法,說說誰還會唱歌。是怎樣唱?教師提示,如:蜜蜂唱歌“嗡嗡嗡”
2)教師出示幾張動物圖片,有小鳥、小羊、、蜜蜂等。啟發(fā)幼兒仿唱。為唱好的幼兒鼓掌,
3、活動三:表演
1)教師示范各種動物的表演。
2)幼兒分組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進行唱歌表演比賽,老師作評判員,鼓勵幼兒進行模仿表演。
4、活動結束
1)讓幼兒把歌曲帶回家,親人表演。
2)教育幼兒懂得愛護小動物,知道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是根據(jù)本班的幼兒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強,愛表現(xiàn)自己、喜歡小動物的性格和特點。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愛聽故事,所以我在活動伊始就特意安排了一個小故事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一邊講故事一邊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通過圖片吸引幼兒,讓幼兒從中了解常見的幾種動物的特征;另外在教幼兒念小動物唱的歌時,我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了一個節(jié)奏,讓動物的歌曲變得富有韻律、朗朗上口。幼兒念了幾次后我再啟發(fā)他們對這節(jié)奏創(chuàng)編動作和表情。結果孩子們唱得有聲有色,也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而三、四歲的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愛表現(xiàn)也很愛表演,所以在活動中我都是以幼兒為主,讓孩子有個表現(xiàn)自己的舞臺,張揚了孩子的個性,讓幼兒在學中樂,樂中學。
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活動過程中,我個別平時不怎么愛表現(xiàn)的幼兒很安靜的在聆聽別人在唱歌,在表演,我應該在活動中多關注他們,讓他們也有個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
如果我重新上課,我會在原有的基礎上,與孩子們一起表演,特別是多鼓勵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我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把我的活動課都成為孩子們的舞臺,讓他們的在活動中更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經典)07-25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經典]07-29
[經典]小班教案07-31
【經典】小班教案08-02
(精選)小班教案08-04
小班教案【經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