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知識與技能 :
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
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貓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者對第一只貓亡的酸辛的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F(xiàn)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
究所所長、全國作協(xié)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檢查學生注音、解釋) 污澀 ( )慫恿( )婢女(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考以下問題:(目標1)
1.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一只?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只貓,即自家喂養(yǎng)的三只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只貓,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據(jù)此,文
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只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只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只貓的故事。(目標2)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一只貓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僮髡邚哪膬蓚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
、诩依锏娜藢@只貓的態(tài)度怎樣?從哪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來?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家里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后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tài)。一是自身的形態(tài),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后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tài),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后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诩依锶硕己芟矚g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jīng)埋下伏筆。對于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目標3)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一只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第一只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一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題
第二課時
知識與技能:
學習課文第二、第三部分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3分鐘)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目標1)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只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xiàn)。"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xiàn)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②畫出文段中表現(xiàn)家里的人對它的態(tài)度的詞句,體會家里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后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圻@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于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芗依锶藢χ芗业难绢^,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明確:家里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nèi)容。(目標1)
1.默讀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指名回答后歸納:是從形態(tài)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只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xiàn)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明確: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只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語文教案 篇2
目標:
· 1.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學習詞語:急急忙忙、慢悠悠、丟三落四,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鴨媽媽找蛋》。
· 2.比較鵪鶉蛋、鴨蛋、鵝蛋、烏龜?shù)暗炔煌奶卣鳌?/p>
· 3.知道做事不能丟三落四,要細心。
· 準備:
· 1.幻燈片、幻燈機、水彩筆、油畫棒、畫紙。
· 2.圖片(見配套幼兒畫冊)、操作卡片。
· 3.若干種蛋。
· 過程:
· 1.理解故事情節(jié)。
· a.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內(nèi)容。
· 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誰?鴨媽媽找到蛋了嗎?
· b.出示幻燈片,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 交流、討論:
· a.鴨媽媽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兒了?
· b.在草叢里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么說的?蛇蛋是什么樣的?學習詞語:急急忙忙(可組織幼兒討論),幼兒教案《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鴨媽媽找蛋》》。
· c. 鴨媽媽在鵪鶉媽媽家找到蛋了嗎?她是怎么說的?鵪鶉蛋是什么樣的?
· d. 在沙灘邊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么說的?烏龜?shù)笆鞘裁礃拥?學習詞語:慢悠悠(可組織幼兒討論)。
· e. 鴨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誰?她是怎么說的?鵝蛋是什么樣的?
· f. 鴨蛋是誰找到的?鴨蛋是什么樣的?
· g.你喜歡鴨媽媽嗎?為什么?學習詞語:丟三落四(可組織幼兒討論)。
· h.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
· 2.游戲操作活動:“幫動物媽媽找蛋”。
· 為幼兒提供幾種動物的蛋,讓幼兒把蛋放到貼有動物卡片的籮筐里,回憶已知的卵生動物的名稱。
· 3.搜集和進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動物。
·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會生蛋的動物?回去找一找,明天來和小伙伴們交流,好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小組討論學習;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熱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老師非常辛苦。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啟發(fā)學生想象,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老師會夢見什么?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紫丁香的圖片,有關贊美老師的詩歌。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D片道入,引出課題。
1.(出示圖片)談話: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花
板書:紫丁香。
簡要介紹:紫丁香是一種喬木,開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生長在我國南方,可供人們觀賞。
2.板書課題。
提問:這首詩告訴我們,小朋友栽的是多少棵紫丁香呢?(一株)一株是什么意思?
3.齊讀課題。(注意知道逗號的停頓)
。ǘ┏鯇W課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逐漸讀準生字的字音。
2.思考:紫丁香是誰栽的?為什么栽?
3.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做記號。
。ㄈ⿲W習課文,體會情感。
1.輕聲讀第一小節(jié),回答問題,紫丁香是誰栽的?栽在哪兒?他們?yōu)槭裁匆磅谄鹉_尖兒”?
。ㄗ隙∠闶菍W生栽的;學生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學生怕老師發(fā)現(xiàn),所以輕輕地“踮起腳尖兒”走。)
2.指導朗讀:小朋友們是悄悄地栽樹,不愿驚動老師,讀時聲音要輕點。
3.自己練習,指名讀。
4.朗讀第二小節(jié),想一想,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請結合課外資料思考。
。ˋ、因為紫丁香有香味,它在夜間時香氣就會散發(fā),老師聞到它會很舒服,所以要栽紫丁香。B、因為紫丁香很美,有美麗的花朵,有綠色的枝葉,所以要栽紫丁香。)
5.這一節(jié)該怎么讀呢?(要讀得親切;要重讀“夜夜”,表達對老師的一份愛心。)
6.自由練讀,指名讀。
7.默讀第三——第五小節(jié),想一想: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呢?
。╝、紫丁香綠葉的聲響為老師做伴。B、紫丁香盛開的小花為老師做伴。C、紫丁香飄出的花香為老師做伴。)
8.指導朗讀。
第三、四小節(jié)中的“您聽”“您看”反復兩次。后者要重讀,以表達小朋友迫切要讓老師知道的一種興奮的心情,“解除疲倦”“感謝牽掛”都要重讀。第五小節(jié)要讀得輕緩,讀出小朋友們對老師的關心與尊敬。
9.自由練習,齊讀。
10.小朋友之所以這樣尊敬自己的老師是因為老師非常辛苦,你能從這首詩里找出來嗎?
11.引導想象,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老師會夢見什么呢?(A、老師會夢見學生考試又得了100分。B、老師會夢見我又得了一張榮譽證書。C、老師夢見我們一本本整齊的作業(yè)。)
12.朗讀全詩,體會情感。
(四)指導背誦
1.這首詩一共5小節(jié),請你回憶一下,各小節(jié)寫的是什么
2.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3.學生讀課文,試背課文。
板書設計
窗前,一株紫丁香
熱愛
綠葉沙沙響——————解除疲倦
盛開的小花——————感謝牽掛
老師
花香飄進夢里—————又香又甜
作業(yè)設計
從文中摘錄幾個贊美老師的語句,讀一讀,抄一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z查復習
1.游戲:老師舉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字音,看誰學得快。
2.檢查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背誦。
。2)指名背誦。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
濃綠紫丁香解除疲倦感謝掛牽眨眼又香又甜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
3.全班交流匯報。
窗:上下結構。
紫:上下結構。
腳:左右結構。
進:半包圍結構
枝:左右結構。
歌:左右結構。
困:全包圍結構。里面是“木”,注意第4筆是點。
甜:左右結構。“甘“左邊加”舌“即為”甜“
4.學生書寫字頭,老師行間巡視指導。
。ㄈ⿺U詞練習
歌:唱歌歌詞高歌
甜:甜蜜甘甜香甜
忘:忘記忘懷難忘
進:進門前進進軍
語文教案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情景隨筆課《搶凳子》,對此我從五個方面進行教學說課。
一、說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學習了人教版上冊第五組初識魯迅,課文中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這些描寫不僅把人物寫活,而且以小見大,蘊含哲理,把事情寫清楚了。為把這些細節(jié)描寫方法熟練地運用到學生的習作中,我選用了《搶凳子》情景隨筆課指導學生習作。
二、說教學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北竟(jié)課就是在此理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在活動中觀察,在情景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活動是隨筆化習作的載體,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讓學生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于高年級習作的要求中,有這樣的論述: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隨筆化寫作教學體系》中要求小學階段學生的習作要達到“真”、“情”、“趣”、“多”,基于以上認識,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從活動入手,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細致的觀察,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然后過渡到寫具體活動過程,達到準確、流暢地進行細節(jié)描寫,用上好詞佳句,有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趣導入。上課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的說“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游戲,獲得冠軍的同學還有一份獎勵!,游戲和獎勵把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yún)⑴c到游戲中來。
。ǘ┗顒訙蕚。首先出示規(guī)則:在音樂聲中,大家一齊圍著凳子走,當音樂聲突然停止時,每人奮力搶坐到凳子上,未能搶到凳子的人被淘汰,搶到凳子的人再組成新的一組,并減少一個凳子,再次游戲,直到最后。獲勝的同學獲得獎勵。接著對全班25名學生進行分組:男生組、女生組、男女混合組,每組六人。一名學生自告奮勇負責管音樂的停放。最后學生將課桌凳靠邊放,空出中間的場地,放上五個凳子,六名學生在凳子四周朝順時針方向站好,一切準備就緒。
(三)體驗游戲。游戲前,我讓同學們齊說習作六到:看到、聽到、說到、想到(想象聯(lián)想)做到、悟到。游戲中,我不時的悄悄提醒負責音樂的同學,要把時間控制的長短不一,故意制造緊張氣氛,同時我又有意識地煽動搶凳子的的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以期望生成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個同學不小心被另一個同學擠下凳子,摔倒在地上,引來觀看的同學一片善意的笑聲,我立刻喊停,對這個同學進行采訪,讓他說原因、談心理感受,其他同學也發(fā)表自己對這一畫面的看法。一組比賽結束后,冠軍獲得了獎品,一本閱讀筆記本。然后我對獲得冠軍的同學進行采訪,你現(xiàn)在最想說的是什么?有什么經(jīng)驗要表達等,我還請作為觀眾的學生說說游戲中最有趣的鏡頭和畫面,也可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把他們的情況描述出來。這些都為下一步學生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ㄋ模⿴熒瑢;顒又,我說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剛才同學們都有出彩的表現(xiàn)。請動腦想一想,理一理思路,然后拿起筆,把印象深刻、情節(jié)難忘的地方趕快寫出來,和大家分亨你的精彩吧。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寫,還要和同學們一起展示習作。寫完的同學請到黑板前把自己的名字、習作的字數(shù)和名次寫上,只寫前六名。
。ㄎ澹┱故驹u改。最先完成習作的同學可以先自己讀一讀,再改一改。30分鐘后,讓生生交流,評出小組中最好的。再全班交流。交流時,先讓學生自愿主動展示,然后小組內(nèi)最好的展示。展示后,都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通過讀評讓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提高習作的水平。最后展示老師的習作,目的是用老師的作品實現(xiàn)榜樣和引領作用。
五、說教學得失:本節(jié)課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先調(diào)動孩子們想要游戲的興趣,讓學生“動心”,再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體驗感悟、觀察場景。從始至終,孩子們活動的熱情始終高漲,再讓學生“動筆”。使習作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寫出自己的習作。
我的說課完畢,歡迎大家指導。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由于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看圖說、看圖找本課生字,使所認的字得到鞏固;接著充分挖掘教材,根據(jù)教材插圖中的事物與所學內(nèi)容緊密融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看圖說話,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課前準備
1.制作本課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熟讀課文,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情境圖)教師激趣:小朋友們,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xiàn)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老師聽說你們在上學前就認識了許多漢字,現(xiàn)在老師就考考你們,看看這幾個漢字,你們會不會讀。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星就送給你了。
2.隨著學生認讀,把帶有動物或水果圖片的生字歸類貼在黑板上。(如黃牛、小貓、鴨子、小鳥;蘋果、大棗、杏子、桃等)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學前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的生字對學生來說并不難。設計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為下面集中識字做好了鋪墊。
二、結合圖畫、韻文,學習生字
(一)學習韻文,識記“大”“小”。
1.過渡: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些字都能讀出來,F(xiàn)在請你們再讀讀這兩組字,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板書:上、下;多、少)(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匯報)
預設:它們都是反義詞。
2.同學們,這是重大發(fā)現(xiàn),F(xiàn)在老師帶著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園風光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在美麗的田野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嗎?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黃牛和貓、鴨子和鳥、蘋果和大棗、杏子和桃。)
3.學習韻文。
引言:它們誰大?誰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韻文吧!
(1)老師范讀,同學認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
(3)這個小韻文里第一、三小節(jié)藏著一對反義詞,誰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黃牛和貓比,誰大?誰小?(學生比較后匯報)
(5)蘋果和棗比呢?(學生比較后匯報)
4.用“大”“小”練習說一句話。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飛機大,汽車小。
5.指導朗讀。把“大”“小”兩個生字寶寶送回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二)學習“多”“少”。
1.(多媒體展示第二組圖)請同學們觀察第二組圖,從圖中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學生觀察圖片,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左邊的鴨子多,右邊的鳥少。左邊杏子多,右邊桃少。
2.引學: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識記“多”“少”這兩個字?(加一加、記筆畫等)
3.用“多”“少”練習說一句話。
如:我的鉛筆多,他的鉛筆少。
這邊的蘑菇多,那邊的蘑菇少。
4.像這樣的反義詞你還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匯報拓展)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苯虒W生字時,把小韻文與反義詞結合,借助帶圖的生字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反義詞的特點,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拓展更多的反義詞,讓學生去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戲形式,鞏固識字
反義詞對對碰。
師:我們做個“說反義詞”的游戲吧!
師:我說大。 生:我說小。
師:我說多。 生:我說少。
師:我說上。 生:我說下。
師:我說里。 生:我說外。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教學中設計了“對對碰”的游戲,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四、指導書寫,掌握字形
1.過渡:同學們對反義詞掌握得這么好,相信字也寫得非常漂亮、工整。
2.復習田字格的位置名稱。(課件出示田字格)
齊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3.學生根據(jù)兒歌找到田字格每一個小格的位置,教師巡視指導。
4.出示會寫的字,指導書寫:小、少、牛、果、鳥。
(1)少:①復習筆畫“丿”,教師寫,學生書空。
撇:露鋒起筆,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間部位不宜細,收筆漸提,慢出。
、跁鴮憽吧佟钡墓P順。 《大小多少》優(yōu)秀教學設計
、凼痉稌鴮,講清楚每一筆的位置。
④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要端正。
⑤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2)。簭土暪P畫“豎鉤”“點”。
豎鉤:①中鋒下行;②提筆;③自右向左圓轉;④頓筆;⑤逐漸提筆向左上平出鋒。
點:向右下行筆,由輕到重,到結尾微微頓筆,逆向收筆。
(3)牛、果:豎在豎中線上。
(4)鳥: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一下田字格各個部分的名稱,可以幫助他們今后寫字時更好地掌握漢字間架結構,明確每筆起始、結束位置,為今后規(guī)范書寫奠定基礎。而教師的范寫,又可以直觀、清晰地再現(xiàn)每個筆畫行進過程及先后順序,對于剛剛學寫漢字的學生來說,大大降低了寫字的難度。
教學反思
以學生喜歡的摘星星游戲活動引入,既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的布置,學習內(nèi)容的出現(xiàn),由“字——詞——句——拓展造句”,符合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對學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學生的學習情緒時時高漲,學習效率時時增高,且學得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