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

          時間:2024-01-03 12:55:2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2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認識加號,并理解其意義,初步學習列式計算。

            3.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分開和聚集[2-63]

            2.幼兒操作用水果卡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趣味練習,復習2的組成。

            出示課件,請小朋友們比一比,看看誰填得又快又好!

            二、展開

            1.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shè)情景,提出問題。

           。1)桌子上有一個蘋果,又放桌上一個蘋果。

            啟發(fā):根據(jù)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問題?針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給予鼓勵。

            (2)在幼兒所提出的問題中抽出與本課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問題:

            桌上一共有幾個蘋果?

            讓幼兒思考:求桌上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

            幼兒回答后,教師演示1+1= 。

            2.鼓勵幼兒交流各自的算法。

           。1)提問:1加1得幾?你是怎么算的?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師巡視,注意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

           。2)請持有不同想法的幼兒上臺說說自己算的過程。

            -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1、2)算出來的.。

            -從1開始,加1就接著往下數(shù)一個數(shù)(1、2)算出來的。

            -撥手指數(shù)出來的:1個加1個是2個。

            -知道1和1組成2,所以1加1得2。

            3.總結(jié)提煉。

           。1)提問:不看圖,你會計算1加1得幾嗎?

            引導幼兒聯(lián)系數(shù)的組成知識。

           。2)引導幼兒逐步脫離直觀,過渡到應(yīng)用數(shù)的組成知識來進行計算。

            (3)推理:依此方法,學習3的加法。

            4.做練習。

           。1)展示課件,讓幼兒說說題意和怎樣列式,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2)在此基礎(chǔ)上讓幼兒計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數(shù)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3)展示算式,讓幼兒比較異同,使幼兒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guī)律。

            在此過程中,鼓勵幼兒用數(shù)的組成知識進行計算。

            三、結(jié)束

            講評結(jié)束,表揚課堂上積極腦筋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掌握5的加法。

            2、幼兒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yīng)用題,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yīng)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掌握5的加法算式。

            活動難點: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yīng)用題。

            活動準備:

            蘋果卡片4個、動物卡片:獅子、老虎、大象、斑馬各5張。

            活動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師: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什么來了?(出示3個蘋果)師:再出示一個蘋果問:3個添上1個,一共是幾個?

            師:引導幼兒說出加法的含義以及4以內(nèi)的加法算式。

            二、出示教具。

            師:獅子王要給所有的獅子開會,先來了1只獅子(出示1只獅子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4只獅子(出示4只獅子圖片)1只獅子再添上4只獅子是幾頭?

            師:誰來說出算式?(教師邊寫出算式1+4=5)

            師:老虎媽媽要給所有的小老虎開會,先來了2只老虎(出示2只老虎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3只老虎(出示3只老虎圖片)2只老虎再添上3只老虎是幾只?

            師:誰來說出算式?(教師邊寫出算式2+3=5)

            師:大象爸爸要給所有的小象開會,先來了3只小象(出示3只小象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2只小象(出示2只小象圖片)3只小象再添上2只小象是幾只?

            師:請大家一起說說這道題的算式?(教師邊寫出算式3+2=5)

            師:斑馬老師要給所有的斑馬開會,先來了4只斑馬(出示4只斑馬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1只斑馬(出示1只斑馬圖片)4只斑馬再添上1只斑馬是幾只?

            師:請大家一起說說這道題的算式?(教師邊寫出算式3+2=5)

            師:小結(jié),5的加法有四道算式題:4+1=5,1+4=5,3+2=5,2+3=5。

            師:引導幼兒觀察4+1=5和1+4=5,3+2=5,2+3=5。四道算式,發(fā)現(xiàn)他們的秘密。

            師:你們看4+1=5和1+4=5,3+2=5,2+3=5。這些算式有什么變化?

            師:小結(jié),它們數(shù)的位置交換,結(jié)果不變。

            師:大家把算式讀兩遍。

            三、玩"誰最快"游戲。

            1、每組做一道必答題(5的加法)

            2、教師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快哪組勝利。

            四、書寫算式。

            1、讓幼兒書寫加法算式。

            2、教師檢查,對書寫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幫助指導。

            五、教師進行小結(jié)。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如何運算5的加法,并能靈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動中,幼兒跟老師不夠配合,課堂不夠活躍,可能是后面的設(shè)計有點抽象,難度大點,沒有針對這里的幼兒的認知水平來設(shè)這課。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讓小朋友動手擺物體,然后把式子寫寫出來,這樣他們就學會了、動手、眼、腦,也達到了就這結(jié)課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用三句話編一道減法應(yīng)用題,繼續(xù)體驗應(yīng)用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yīng)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范例圖片若干;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三幅圖的意思,會看圖編減法應(yīng)用題。

            難點: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yīng)用題。

            教學方法與手段:

            討論法、觀察法、操作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圖片

            1、師:這幅圖上有什么?誰能用簡單的話說一說?(花園里有5只蝴蝶在飛)

            2、師:再看這幅圖怎么了?(飛走了2只蝴蝶)

            3、師:花園里還剩幾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請幼兒列式)

            二、出示圖片

            1、師:應(yīng)用題是講了一件事,

            2個是已經(jīng)知道的數(shù),最后提出一個問題。

            2、出示蝴蝶圖片一套:

            老師編應(yīng)用題,請幼兒找出應(yīng)用題的三個要求。

            3、提問:剛才編的應(yīng)用題講了一件什么事?有哪兩個已知道的數(shù)?還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4、小結(jié):編應(yīng)用題有三個要求,要說出一件事情,有2個已知道的數(shù),還提出一個問題5、出示小朋友拍球、小雞吃蟲圖片:

            提問:誰能根據(jù)三個要求來編應(yīng)用題,編得又快又完整?

            三、布置與輔導1、提出要求:桌上有幾種材料,可以看圖片、圖案、算式來編應(yīng)用題?凑l能根據(jù)一件事、兩個已知道的數(shù),提出一個問題,三個要求來編應(yīng)用題,看誰編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計算出結(jié)果。

            2、老師巡回指導,傾聽幼兒編應(yīng)用題。

            四、活動講評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編的應(yīng)用題。

            2、師生一起講評。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2、3的加法,認識"+""="號,初步理解加法的實際意義。

            2、學習語言講述加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一共"的含義。

            二、活動準備:圖片、食物三

            活動過程: 一、復習一、復習2.3的組成:游戲碰球2、3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來碰球的游戲,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來是"2"師: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我的2球碰幾球?

            二、學習2的加法1、小朋友表現(xiàn)的真棒,老師決定帶你們?nèi)ヒ巴饨加危咦咦咦咦,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看,我們來到哪里了,有誰在干什么?(出示圖片)2、老師告訴你們這三幅圖說的是一件事,每幅圖都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先請小朋友仔細看第一幅圖。

            3、誰會用一句話來表述?再來看第二幅畫可以怎么講?(請幼兒集體把前兩幅圖連起來說一下)4、那第三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呢?(可以請小朋友可以猜一下)5、誰能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下?(請幼兒集體,個別講,對幼兒可以進行相應(yīng)的表揚)6、那如果用一道算式題把這件事記錄下來,應(yīng)該怎么寫呢?(強調(diào)幼兒會讀算式題)幼兒說老師放。

            7、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XX小朋友做的對不對吧。

            分別出示"+"和"="這個符號你們認識嗎?他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又走來了)"=2"又表示什么意思呢?(一共)我們一起把整件事和加法算式題一起連起來說一下。(請個別幼兒練習一下)三、學習"3"的加法1、剛才我們?nèi)チ瞬莸赝,我們繼續(xù)向前走?矗催@是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呀?(出示第二幅圖)2、誰會用三句話把他的'意思說出來?(幼兒個體回答,再來集體學說)3、誰會用一道算式題記錄這件事呢?(請幼兒說,老師放)4、那這道題里面的數(shù)字和符號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5、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的第二組加法。

            三、幼兒操作1、小朋友,玩得餓了吧,老師帶你們?nèi)コ匈徫铩L岢鲆螅赫埿∨笥褌冇萌湓挵奄徫锏氖抡f清楚,然后用一道算式題記錄下來。

            四、教師請個別幼兒說說購物的事情,其他幼兒一起驗證一下。(逐個進行并驗證)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5

            活動準備:

            1、教具:人手一個小盤子,7個雪花插片,數(shù)字卡片1——7。

            2、學具:幼兒用書、鉛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復習"碰球"游戲。

            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5,與幼兒共同玩"碰球"游戲。

            教師:嘿、嘿,我的2球碰幾球?

            幼兒答:嘿、嘿,你的2球碰3球。

            教師可以變換數(shù)字卡片,與集體、小組、個別幼兒玩,也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出示卡片帶領(lǐng)大家玩碰球游戲。

           。2)學習7的組成。

           、僖龑в變簣蟪霰P子中雪花插片的.總數(shù),并將自己盤子中的雪花插片分成兩份,鼓勵幼兒嘗試多種分法。每當幼兒說出一種分法,教師就記錄下來,直至幼兒講完所有的分法。

           、谧層變簲(shù)一數(shù)共有幾種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記得又快又好。幼兒想辦法,師幼共同商量并有序地進行排序,就不易錯漏。

           、蹘ьI(lǐng)幼兒找一找前后數(shù)字的排列關(guān)系,通過觀察感知并發(fā)現(xiàn)前后數(shù)字變化的規(guī)律:前面的數(shù)字逐漸變大,而后面的數(shù)字卻由大變小。

            2、操作活動。

           。1)依樣涂色進行7的分合,并記錄7的分合式。

            引導幼兒觀察圖上辣椒的數(shù)量及顏色的變化,請你按序

            涂色,并看圖記錄7的分合式。

            (2)看分合式填空。

            觀察點卡分合式,請你在方框內(nèi),畫出相應(yīng)數(shù)量的圓點填寫分合式。

           。3)觀察數(shù)字7,學習在日字格中,正確地描寫數(shù)字。

            3、活動評價。

           。1)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其他幼兒邊看邊念分合式,鞏固對7的認識。

           。2)教師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對書面整潔、操作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6

            活動目標:

            1.復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3.積極探索數(shù)學活動,體會數(shù)學的趣味性。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活動準備:

            1.教具:數(shù)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

            2.學具:數(shù)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里現(xiàn)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yīng)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后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么?另一人拿著物品,然后進行創(chuàng)設(shè)購物。最后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么,教師總結(jié)。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游戲規(guī)則同上。

            5.聽辨反應(yīng):幼兒根據(jù)教師拍手的次數(shù)來舉出相應(yīng)的數(shù)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后,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說出答案并用數(shù)字卡片擺出相應(yīng)的得數(shù)。依次請幼兒輪流來游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秘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分類,然后按照分類列算式,并進行加法運算。

            活動延伸:

            在班內(nèi)的區(qū)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得數(shù)是6、7的加法,教材從前面的'“一圖一式”過渡到“一圖兩式”,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相應(yīng)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例題的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多加強指導與訓練。

            “試一試”通過由兩部分物體合成的一幅圖,引導學生學習計算相應(yīng)得兩道得數(shù)是7的加法算式,進一步體會相應(yīng)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學會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shù)推想出相應(yīng)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shù),從而培養(yǎng)初步的思維能力。

            課內(nèi)容是教學《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計算學習課,但實際我覺得重點是一堂算理的認識課,口算固然是低年級數(shù)學中的重頭戲,但對于得數(shù)是6、7的加法,由于學生在幼兒園與平時的生活中,對于這些算式已有所接觸,在計算方面暫時不是難點。因此,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用三句話表達圖意,但事實上,不少學生“能說”,但并不“善說”,要表達清楚題目的意思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還需要我們逐步訓練,循序漸近。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7

            設(shè)計思路:

            《綱要》明確地將幼兒早期閱讀納入目標體系,指出應(yīng)"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技能"。同時《新綱要》中還提出了"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關(guān)鍵是假設(shè)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yīng)答的環(huán)境"。因此,要完成這一目標,選擇"漫畫"這種文學作品是最適合的。

            《父與子》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作品。漫畫是一種以簡單、

            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性。它的表現(xiàn)手法很簡練,夸張,與孩子們的所畫的簡筆畫有異曲同工之處!陡概c子》描繪的是生活中父與子的趣事或奇遇,人物形象夸張,情節(jié)簡單,內(nèi)容有趣,幼兒很喜歡看,也很容易看懂。這些漫畫,幼兒完全是可以欣賞、理解,并能從中感受到樂趣的。

            《最佳方案》畫面和情境清晰,能為大班幼兒理解。在這組圖片中,主題凸顯,豐富的動作和表情變化時時透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在變化,能激發(fā)大班幼兒思考和說的愿望,能根據(jù)畫面的細節(jié)、線索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豐富對故事的理解。簡單的畫面背后卻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間,透著詼諧幽默的趣味,能夠給予大班幼兒更大的發(fā)揮想象的空間。

            活動目標:

            1、根據(jù)畫面細節(jié)線索(身體動作、眼神等),猜測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并較合理地講述故事情節(jié)。

            2、嘗試創(chuàng)編故事結(jié)尾,愿意和同伴分享。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重難點:

            通過觀察人物眼神、動作,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并合理地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ppt、幼兒操作小雨傘圖片、幼兒用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故事(價值分析:能關(guān)注圖片中的各個因素,講述圖片內(nèi)容。)

            1、(出示圖一右半邊)教師出示圖片局部,認識主人公父子倆。

            --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結(jié):講故事時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故事才能更完整、更動聽。

            二、關(guān)注細節(jié),豐富故事(價值分析:幼兒能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根據(jù)觀察到的線索猜測父子倆心里可能想做什么。)

            【解讀圖一、圖二】

            1、(出示完整圖一)仔細觀察圖一,講述內(nèi)容--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2、觀察圖一,關(guān)注帶傘和不帶傘的矛盾。

            --父子倆想到會下雨嗎?為什么?

            3、幼兒圍繞圖一講述發(fā)生的故事。

            --這張圖片發(fā)生了什么事?你從哪里看出來他們是這么想的?

            4、觀察圖二,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猜測父子倆怎么想,怎么做。

            --他們會怎么做?你從哪里來看出來的?

            --父子倆終于想到了好辦法,他們接下來的心情會怎樣?(高興、幸運、慶幸、激動、放松等)

            小結(jié):原來眼神能讓我們感受到人物心里在想什么。動作能讓我們猜到他們心里想做什么。

            【解讀圖三】

            1、(出示圖三)對比父子倆前后心情的變化,會用恰當?shù)脑~形容父子倆此刻的心情。

            --父子倆現(xiàn)在心里感覺怎么樣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觀察人物身體動作、表情以及雨勢的變化,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

            --父子倆的身體為什么彎那么低?

            3、幼兒故事模仿表演,體驗故事內(nèi)容。

            4、將圖一、圖二和圖三的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講述故事,教師梳理。

            --將這三幅畫面結(jié)合起來該怎么講呢?

            小結(jié):在觀察畫面時,我們還可以采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發(fā)現(xiàn)故事發(fā)展中變化。

            三、暢想故事,感受幽默(價值分析:幼兒能幫助父子倆想出和別人不同的、符合邏輯的辦法,并愿意大膽介紹給同伴。)

            1、幼兒幫助父子倆想解決的辦法,即創(chuàng)編結(jié)尾,并用筆畫下來介紹給大家。

            --面對如此大雨,父子倆該怎么辦才好呢?

            2、幼兒完整講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幼兒互評。

            --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嗎?

            3、教師把圖四留做懸念,激發(fā)幼兒好奇心。

            --我也想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辦法?想知道是什么嗎?

            4、延伸:出示自制小圖書《父與子》,最后一頁留白,鼓勵幼兒把活動中想到的很多辦法畫下來,變成自己的小故事書。

            --你們要不要也做一本自己的小書呢?

            小結(jié):今天的故事真有趣,我們把自己想到的辦法畫在小書上,就能做一本屬于自己的故事書了。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活動課由于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孩子們對蔬菜都很了解;他們有經(jīng)驗,所以有話可說、愿說;在活動中學生們觀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并進一步學會了分類。因此,活動中我力求從一下三個方面實施:1.從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發(fā)展來確定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2.活動過程層次清楚、簡潔明了。操作法、游戲法、討論法、觀察法等交替使用,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內(nèi)容安排上,我注意從日常生活經(jīng)驗入手,引導學生先認識植物的根莖葉和多種蔬菜,如“說說平時吃蔬菜的哪一部分”,再引導學生去感知新的經(jīng)驗、獲得新的知識:蔬菜有的吃根,有的吃莖葉,有的吃果實。我設(shè)計的“找朋友”游戲活動,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復習鞏固了新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幫助孩子們提高了分類能力,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在活動中重視情感教育;顒右婚_始以情景引出上課內(nèi)容,接著讓學生們直觀地看幻燈片并說出最喜歡吃的蔬菜,并通過猜謎了解食用蔬菜的哪一部分,通過游戲?qū)W會了分類;顒舆^程十分自然、貼近生活,易為孩子們的接受。活動結(jié)束部分教師讓學生們在音樂伴奏下品嘗蔬菜沙拉,這使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并將孩子們喜歡吃各種蔬菜的情感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二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對等分活動產(chǎn)生興趣。

            3.嘗試運用二等分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二等分》課件。

            2.人手一份操作紙、剪刀。

            活動過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活動興趣。

            教師:你們認識團團圓圓嗎?冬天到了,不知道他們過得怎么樣,有三個小朋友去看望它們。(演示課件)教師:它們怎么啦?怎么辦呢?

            教師:聽聽三個小朋友想到了什么好辦法。(演示課件)(二)初步嘗試用一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1.討論交流。

            教師:看,他們找到了什么?(演示課件)教師:每人找到了一塊布,要幫兩個熊貓寶寶分別做兩條一模一樣的圍巾,怎么辦?

            2.實踐探索。

            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材料,請你們用剛才想到的方法去試一試。

            3.交流探討。(演示課件)教師:誰說一說用什么方法來分的。

            教師:它原來是什么形狀,二等分后是什么形狀?你怎么知道它是一樣大的。

           。ㄈ┨剿鞫喾N方法進行二等分。

            1.實踐探索。

            教師:把一個圖形對折,剪成完全相同的兩份,這種分法叫做二等分。把圖形二等分還有很多方法,我們再去嘗試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多。

            2.交流學習。

            教師:你用了哪些新方法?介紹給大家分享。

            教師:誰也用到這種方法的?

            小結(jié):東東、麗麗、貝貝謝謝你們,看,他們用你們的好辦法做了把圍巾做好了,送給了團團圓圓。瞧,團團圓圓圍上了一樣的圍巾多開心啊,在謝謝小朋友呢。(演示課件)(四)拓展延伸二等分經(jīng)驗。

           。1)將多個物體進行二等分。

            教師:團團圓圓肚子餓了,怎么辦呢?

            教師:(演示課件,出現(xiàn)一堆竹子)這么多的竹子,請大家也幫團團圓圓來分一下,怎么分呢?

           。2)將液體進行二等分。

            教師:熊貓口渴了,叔叔趕緊送來了一桶水,怎么分呢?

            活動延伸:

            回教室嘗試將多個物體和液體進行二等分。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感受和表現(xiàn)樂曲輕松、愉快的情緒。

            2.借助簡單的節(jié)奏型,嘗試在樂句開始部分做出即興動作。

            3.在樂句結(jié)束部分準確交換舞伴,享受交換舞伴和與舞伴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田納西搖擺舞》音樂CD(盒帶),活動前熟悉音樂,了解音樂的結(jié)構(gòu)。

            2.活動前豐富幼兒游戲經(jīng)驗:老狼游戲,照鏡子游戲、找朋友游戲。

            3.手腕花人手一個:全班分成兩色。

            4.椅子圓形擺放,椅子之間有一定距離,便于幼兒進出。

            活動過程

            1.聽音樂玩"老狼游戲",感受音樂簡單的節(jié)奏型。

           。1)老師扮演"老狼"的角色在前,幼兒在后,(老師和幼兒在活動室外,相互牽手,呈鏈狀隊形。)先樂句前兩拍跑兩步,第二拍結(jié)束時教師突然回頭,幼兒迅速停止不動,靜止兩拍、下一樂句重復,音樂結(jié)束時,幼兒找椅子坐下。

            2.單圈玩“照鏡子”游戲,了解固定的.動作模式。

           。1)玩“照鏡子”游戲,教師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動作模式讓幼兒模仿。樂句前兩拍拍兩下手,后兩拍扭一扭屁股。

           。2)引導幼兒用新動作替換拍手動作,如拍肩、拍膝、跳、捻指、聳肩、拍球、跳繩等,也可以創(chuàng)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或模仿動物的動作。幼兒隨音樂練習。

           。3)全體幼兒隨音樂玩“照鏡子”游戲,邀請幾名幼兒輪流做帶頭人。

            最帶頭人的幼兒要在樂曲開始前想好動作,帶領(lǐng)其他幼兒做,第四樂句結(jié)束后換領(lǐng)頭人。教師在第四樂句即將結(jié)束時,提醒幼兒:注意!要換動作啦!

            3.雙圈舞玩“照鏡子”游戲嘗試兩人配合游戲。

            (1)面對面玩“照鏡子”游戲。請一隊幼兒示范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示范者的動作,發(fā)現(xiàn)其動作特點:做一模一樣的動作,朝著一個方向做。

            (2)全體幼兒按不同腕花圍成里外兩圈并面對面站好,隨音樂玩“照鏡子”游戲,教師注意檢查糾正幼兒動作。

            4.學習交換舞伴。

            (1)聽語言指令換舞伴。外圈幼兒不動,里圈幼兒聽指令按順時針方向跑動一個人的位置,和新朋友面對面站好后握手。

           。2)聽音樂換舞伴。幼兒隨音樂找新朋友并握手。(每個樂句的前半句跑動,后半句和新朋友握手。)

            5.完整聽音樂跳雙圈集體舞。

            把“老狼游戲”“照鏡子”“找朋友”三個游戲連起來隨音樂舞蹈。

            (1)教師邀請舞伴示范.聽音樂先玩“老狼游戲”,然后和朋友面對面玩“照鏡子游戲”,最后玩“換朋友”游戲。

           。2)全體幼兒隨音樂完整舞蹈。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讓幼兒知道2、3、4的相鄰數(shù)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鄰數(shù)之間的簡單關(guān)系,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培養(yǎng)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5、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卡(1——5),5間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數(shù)字胸飾,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點子卡。

            活動過程:

           。ㄒ唬┮鹩變翰僮髋d趣,擺一擺,發(fā)現(xiàn)相鄰數(shù)多1和少1的關(guān)系。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朋友喜愛的小客人,它來和小朋友學習新本領(lǐng),(出示喜洋洋),喜洋洋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愛動手,愛動腦筋,它要和我們來比一比,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的學具來擺一擺,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誰先發(fā)現(xiàn)數(shù)字的規(guī)律?

           。2)個別小朋友回答,老師小結(jié)。

           。3)小結(jié):中間的小圓片比它前面的小圓片多一個,中間的小圓片比它后面的小圓片少一個。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ǘ├斫庀噜彅(shù)的簡單關(guān)系。

            1、喜洋洋說小朋友這樣聰明,和你們一起真好玩,我再請幾位好朋友來和你們一起玩,好嗎?

            2、出示懶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來了這么多的客人我們給它們每人安排一間漂亮的房子住,老師請小朋友來幫它們住進新家,給房子依次貼上數(shù)字,將羊羊們送進新家。

            3、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shù)。我們看懶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進了新家。1號懶羊羊,2號沸羊羊,3號喜羊羊,4號美羊羊,5號慢羊羊。它們互相都有鄰居,2號沸羊羊,它的'鄰居是住1號房的懶羊羊和住3號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鄰居,那么我們的數(shù)字寶寶2也一樣有鄰居,它的鄰居是誰呀?數(shù)字1和3,(剛剛小朋友已經(jīng)擺了小圓片,2是中心數(shù),2比它前面的1多1個,2比它后面的3少1個,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數(shù),它們緊挨著2,象鄰居一樣,這樣的數(shù)就叫相鄰數(shù)。相鄰數(shù)就是按順序排列的數(shù),一個數(shù)比一個數(shù)少1,一個數(shù)比一個數(shù)多1的數(shù)。)5、小朋友知道了2號沸羊羊的鄰居是住1號房的懶羊羊和住3號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鄰居分別是誰?3、4的鄰居分別是誰?為什么?

            小結(jié):2的相鄰數(shù)是1和3,3的相鄰數(shù)是2和4,4的相鄰數(shù)是3和5

           。ㄈ┬∨笥巡僮鳎铧c卡。

            1、懶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進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興,它們給我們每位小朋友都帶來了禮物——點子卡,出示點子卡,請小朋友數(shù)中間的圓點有多少個,在兩邊的空格內(nèi)填上一定數(shù)量的圓點,使它與中間的圓點數(shù)成為相鄰數(shù)。小朋友數(shù)兩邊格內(nèi)圓點數(shù),在中間空格內(nèi)填上一定數(shù)量的圓點,使兩邊的圓點數(shù)是中間圓點數(shù)的相鄰數(shù)。

            2、小朋友操作,填點卡。教師巡視指導(四)游戲:找朋友小朋友操作填了點卡,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請全體小朋友戴上數(shù)字胸飾,看自己戴的數(shù)字胸飾是數(shù)字幾,去找比你的數(shù)字多1和少1的數(shù)字朋友。在音樂中做游戲。

            活動反思:

            本課的重點應(yīng)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shù),然后再認識相鄰屬于本數(shù)的關(guān)系,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墒窃鯓右鱿噜彅(shù)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兒易理解“挨著”這一詞來向幼兒介紹出相鄰數(shù)。首先請5名幼兒帶著數(shù)字頭飾按順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請下面的幼兒說說5個數(shù)字寶寶互相之間誰挨著誰,并一一指出來,孩子都能說出數(shù)字寶寶1挨著數(shù)字寶寶2,數(shù)字2又挨著“1”和“3”……。雖然臺上沒有數(shù)字“6”,可是幼兒能夠說出5挨著“4”和“6”,就這樣這一課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對于認識相鄰數(shù)與本數(shù)的關(guān)系在一節(jié)課中無法得到更深入的學習。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1

            活動目標:

            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钡暮x。

            觀察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依樣接著畫。

            活動準備:

            教具:三幅實物圖,貼絨數(shù)字及符號。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仔細看看誰能把每幅圖用一句話講清楚?”先講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誰會講?”“到底是來了還是走了,你怎么看出來的?”(飛走了兩只蜜蜂。)“我們把第一幅與第二幅連起來說一說,再想想第三幅圖應(yīng)該怎樣說?”(花心上還剩兩只蜜蜂。)“大家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

            用算式記錄,并表達圖意。

            1、“誰會用一道算式來記錄這件事?大家看他記的對不對?”

            2、“誰來說說這道算式里的`每個數(shù)字和符號都表示圖上什么意思。大家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看三幅圖列減法算式。

            教后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能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每一幅圖的圖意,并且學習用語言講述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體驗“還剩”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jù)相同物體的不同特征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初步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3、培養(yǎng)幼兒安靜、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掛圖兩幅。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們要到郊外游玩,我們看一看一共去了幾只鴨子?(出示掛圖一)

            二、學習4的'組成:

            1、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這些鴨子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根據(jù)鴨子所處的位置及顏色不同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

            2、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

            3、師:看到4可以分成1和3,我們很快的能想到4還可以分成3和1,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兩個部分數(shù)交換位置,總數(shù)不變。)幾和幾是部分數(shù),幾是總數(shù)?

            4、齊讀一遍。

            5、拍手問答。

            三、找一找,鞏固學習4的組成。

            師:剛才我們根據(jù)小鴨子所處的位置及顏色不同列出了4的三組組成分合式,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還可以根據(jù)什么列出4的組成分合式。(引導幼兒根據(jù)荷葉和石頭的大小、位置列出組成分合式。)

            四、幼兒操作活動:

            我們班小朋友真聰明,我相信我們班小朋友不僅聰明,還樂于助人,對不對?森林里的小袋鼠們找不到媽媽了,你們愿意幫幫他們嗎?(出示掛圖二)每位袋鼠媽媽都有4個孩子,這些袋鼠寶寶有的跟媽媽出門了,有的留在了家里。你能根據(jù)他們不同的特征幫他們找到媽媽嗎?

            五、小結(jié)。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3

            活動目標:

            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學習列出算式。

            能分別用三句話講述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活動準備:

            教具若干。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是什么地方?有誰?”“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將圖上的事說清楚!保ㄉ狡律嫌袃芍粸觚敚┙處熞苿哟判詾觚敚骸斑@件事還有誰也能用一句簡單的'話說清楚!保ㄓ峙纴砹艘恢粸觚敚┱埿∨笥寻褍删湓掃B起來說一說。

            教師指圖:“最后一句話應(yīng)該怎么說呢?誰會用三句話把圖上的事說清楚: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

            列算式理解其含義。

            “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表情?”

            “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第一組:玩玩講講水果列算式。

            第二組:玩玩講講動物列算式。

            教后感:這節(jié)課上下來,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內(nèi)的加法。他們通過自己的操作得出結(jié)果,嘗試到了成功了,所以記得很牢。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guān)系。(重點)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難點)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2、剪刀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出示繩子(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繩子為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繩子。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jié)果展現(xiàn)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1、老師這里有一根繩子,請小朋友想一個辦法,將繩子分成相同的兩段。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把繩子對折,兩頭對齊,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折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后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guān)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1、為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等觀察。

            師:你想不想試一試,將物體進行二等分,F(xiàn)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圓形紙,請小朋友將圓形紙二等分。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師:你是怎么將圓形紙進行二等分的?

            3、小結(jié):把圓形對折,然后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

            “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學習詞:重疊)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

           。1)等分后的兩部分與原來的一份一樣大嗎?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和原來的圖形哪個大?哪個。

           。2)總結(jié):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1、為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折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師:剛才小朋友都很棒,已經(jīng)能將圓形進行二等分,現(xiàn)在老師再來考考你,每人一張正方形紙和一張長方形紙,看你能用什么辦法進行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分別介紹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長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4、教師小結(jié):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邊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再試一次。

            三、鞏固練習:(為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shè)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參加游戲的幼兒手中。幼兒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并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師:剛才小朋友都很認真、也很能干,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老師已經(jīng)將各種圖形進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籮筐里,看誰能快速將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jié)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四、活動延伸(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為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活動反思】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yīng)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15

            設(shè)計思路:

            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講述的方式來設(shè)計數(shù)學活動,更容易解決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熟悉的材料,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幼兒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習排序,第二環(huán)節(jié)幼兒操作,第三環(huán)節(jié)搶答題,三個層層遞進的環(huán)節(jié),感知物體大小、數(shù)量與形狀等排列的一種互逆關(guān)系。本次活動,發(fā)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大小、數(shù)量排列順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幻燈。

            2、幼兒操作:每幼兒1張長條紙,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紅棗若干,幾何圖形(圓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小朋友們 ,你們好,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鴨,今天他我給大家運來了許多的禮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ǘ┗静糠帧

            1、引導幼兒找出排列的規(guī)律,學習排序。

            開來了第1列草莓火車,這列火車上裝的是什么?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規(guī)律裝的?我們來看看這剩下來的一節(jié)車廂該裝什么樣的草莓呢?

           。ò凑沾笮〉囊(guī)律排列的)第2列火車進站了,又給我們運來了什么? 這些蘋果又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請你猜猜看這剩下來的車廂該怎么裝呢?

            瞧瞧第3列火車又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種類的不同排列)

            小結(jié):原來按照物體的大小、數(shù)量、種類等排列順序,我們叫排序。

            2、幼兒操作活動

            唐老鴨火車長還帶來了好多的禮物,但他們都亂七八糟的,我們來幫助一下他怎么樣?這些禮物里都有一些已經(jīng)是在這樣的紙上擺好的,請你找出前面的規(guī)律,繼續(xù)將這張紙排滿。然后我來幫你們送給唐老鴨?(請每5人一組分在各隊里)第一組幼兒按照食物的種類進行排列。糖、花生、紅棗······第二組幼兒按照幾何圖形的形狀和數(shù)量間隔排列如:

            第三組幼兒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數(shù)量間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組幼兒將珠子按顏色和數(shù)量間隔排列。如2顆紅的、1顆藍的······(帶點貼紙獎勵做對的孩子)

            3、分組游戲《搶答題》

            小朋友送給唐老鴨的禮物都是根據(jù)大小、顏色、形狀、種類進行排序的,唐老鴨看了真高興,他還給我們帶來了問題要考考小朋友,老師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隊:蘋果隊、香蕉隊、草莓隊。瞧,問題來了,請聽題。

            (三)結(jié)束部分。

            唐老鴨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開心,現(xiàn)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見。

            課前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情境講述的形式貫穿于整節(jié)課,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操作活動的興趣。

            通過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排序),幼兒此時有一點的疲倦,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tài),逐漸轉(zhuǎn)向低谷狀態(tài)。因此,在幼兒給唐老鴨送禮物的操作活動中,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探索一下可以按顏色、形狀等的不同方法來排序,我設(shè)計地半成品操作內(nèi)容對于大班的幼兒過于簡單,最好是讓幼兒自己按這些物品來排序,然后讓他們相互檢查,這樣會比較好。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用搶答來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整個活動我是根據(jù)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有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培養(yǎng)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學習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學習9的組成》大班教案06-14

          大班《學習7的加減》教案02-06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學習6的組成》11-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7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10

          【經(jīng)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3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30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jīng)典】09-07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