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1
《海上日出》
一、教學目標:
1、能結(jié)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句子,從中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難點:能結(jié)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教學策略:
結(jié)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句子,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閱讀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談一談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們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讓我們隨著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發(fā),去欣賞海上日出的奇觀!
(三)講讀課文
1、誰愿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從這段中都讀懂了什么?(引導: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請你讀一讀)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話,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說明作者經(jīng)?慈粘)
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讓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說說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變化?(出示圖片)
2、圖上畫的是晴朗的.天氣里紅日從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實際上,日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海上日出的過程的?我請兩個同學讀一讀第二、三自然段。(誰來說一說?)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出示圖片配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讀中感受)
4、看到這樣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因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為什么作者要目不轉(zhuǎn)睛的看呢?因為怕錯過,反襯日出的美)
5、太陽還沒有露面,就已經(jīng)很美了,那海上日出會是怎樣的壯觀哪?想不想去看看?請同學們自己小聲的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然后談談你自己的感受。(重點讀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與太陽向上升比較哪句好?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陽上升的同時,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誰發(fā)現(xiàn)了太陽是怎么變化的?
7、這真是美的感受,讓我們欣賞動畫,請同學們跟著朗讀。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升起的全過程。
自學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氣里紅日東升景象如此壯觀,那有云的情況下,太陽出來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寫的?(出示課件)
2、看了動畫之后,你是怎樣的感受?
(你想把這種感受讀給大家聽嗎?誰來試試?)
3、聽了大家的朗讀,我仿佛身臨其境似的,作者的語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歡哪句,請你讀一讀?
(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鑲透染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嘆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換成這是偉大的奇觀。好不好?為什么?
2、這偉大的奇觀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邊講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壯麗的景象。)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2
《蝴蝶的家》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字4個,會寫字6個,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之情。
4、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之情。
3、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應用。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1、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激趣,導入新課。
1、幻燈片出示蝴蝶圖片。師:同學們看,圖片上是什么呀?看到這些蝴蝶,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生說。
2、師:同學們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嗎?
二、初讀感知
1、教師配樂示范讀課文。
師:在老師范讀課文的時候,你可以打開書,從字里行間去感知課文,也可以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寫的情景,你們準備好了嗎?
2、生談聽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明確自學要求。
(1)讀準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認為難讀的此語和同桌多讀幾遍。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新詞語,指名認讀,全班齊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梢越Y(jié)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結(jié)合文章中的語言理解。
4、開火車一人一句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說句子。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寫下你用心感受的體驗。
2、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板書。(板書:24、蝴蝶的家)——齊讀課題
二、讀文感知,提煉重點。深化理解,體悟感情。
師:同學們,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為蝴蝶擔心、著急的心情呢?請大家打開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仔細的讀課文,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
匯報預設:
(第一自然段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天是那樣的低沉,云是那樣的黑,雷、電、雨、風……
難為蝴蝶嗎?”)——出示課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體會感情。
、偻瑢W們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這些地方怎么樣?這里是誰在喧嚷呢?“雨點密集地喧嚷著”作者是把雨點當成什么了?
這里作者運用擬人的寫法,形象地說明了風雨交加的熱鬧場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這又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呢?(出示視頻)看了這樣的場面,你的心里怎樣?
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擔心、著急)這種擔心,著急更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guān)愛)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導朗讀)
2、體會蝴蝶的柔弱。
過渡語:當轟隆隆的雷聲在耳邊響徹,當閃電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著跟頭,風又在瘋狂地吹著哨子。這樣糟糕的天氣,你覺得蝴蝶能受得了嗎?
(1)學生匯報(預設“它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怎么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出課件
從這段話,你能體會到蝴蝶怎么樣?——相機指導朗讀
(2)這樣輕盈、纖巧、柔弱無助的蝴蝶,在風雨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學生自由說)
翅膀會被雨點打濕
會被風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會被雨水沖刷,失去原有的美麗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無法飛起來
(3)是啊!這輕盈的、素潔的蝴蝶,它們是多么的弱不禁風啊!同學們,說到這里,老師都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樣的……(著急)你們心里著急嗎?
(4)(出課件)指導朗讀(讀出心急如焚的語氣)
3、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為蝴蝶擔心,著急呢?
學生匯報(預設: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麥田、松林、園中之花、老樹干、橋下、樹葉下面……)
下雨的時候,蝴蝶真是躲在這里嗎?(不是)師引讀
作者談到了這么多地方,又說都沒有見到蝴蝶,說明作者平時怎么樣?
(2)作者一個個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為蝴蝶(著急),這也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了作者對幼小生命的`關(guān)愛。
4、蝴蝶到底有沒有家呢?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呢?
(1)學生匯報:(預設:一個女孩對我說:“雨后,蝴蝶就會重新出來,在陽光里飛,…………一定是這樣的!)
(2)小女孩連用了三個“一定”,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孩子們對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確信不疑的。)——引讀第5自然段。
三、點明主旨
學到這里,你覺得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板書:關(guān)愛生命)
師生齊讀“它們的家一定美麗而香甜,……一定是這樣的!北磉_對蝴蝶的祝愿。
四、總結(jié)升華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們的探究即將告一段落的時候,你最想說的是什么呢?
生暢談感受。預設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為雨天的蝴蝶著急的心情。
(2)我也為蝴蝶著急,下雨的時候,它們要是沒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險呀!
(3)沒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知道,你們也都有一顆關(guān)愛之心,也都有著自己美好的想法。課下,請同學們把你們美好的想法寫下來。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麗而香甜的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3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學目標:
1、研究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展開想象、資料補充等多種閱讀方法,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進而體會文章內(nèi)容。
2、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
3、厚積薄發(fā),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了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抓主線
1、詩人流沙河曾說過:“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來從小立志——生齊讀課題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研究下少年周恩來為什么立下這樣的志向!
3、指讀課文,回答問題,師板書:中華不振。
二、精讀課文,知因果
(一)組內(nèi)合作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哪里感受到中華不振的?
(出示閱讀方法:讀書時要一想二畫三批注)
2、組內(nèi)交流
(二)研讀課文全班交流(學生找到哪里,老師相機處理哪里)
1、品讀詞句,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過哭訴著、得意洋洋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從洋人欺侮中國人后趾高氣揚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從當時婦女的穿著“衣衫襤褸”體會中國當時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guān)心,感受中華不振。
●體會這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國人當時得不到最起碼的公道,沒有地方說理、沒有地方申訴,感受中華不振。
訓練:
(1)展開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2)談談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這樣的欺凌是一種什么感受?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緊握著”這個詞語體會國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憤怒壓抑在心中,想象他們當時是什么心情呢?
●從“只能”、“誰又敢怎么樣呢?”看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華不振。
訓練:
(1)修改句子
“誰又敢怎么樣呢?”這是什么句子?改成陳述句。
(2)比較句子
、賴^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谖⒂^的中國人讀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都不能怎么樣,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通過對比句子體會反問句的語氣更為強烈,進一步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3)感情朗讀,讀出憤怒與無奈。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fā)、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段話主要讓學生體會“闖進”,在中國人的地盤還要闖進來,說明這也是中華不振。
(教師相機處理1~6段)
導語:其實,當周恩來剛到這里的時候大伯就告訴他租界地沒處說理去了,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能體會到大伯當時的心情嗎?分角色朗讀對話,想象該如何去讀!
2、整合前面,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正是因為,所以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3、資料補充,深入感受中華不振
教師出示資料:1885年,上海的黃浦公園在租界內(nèi)建成后,便在公園門口豎立了刻有園規(guī)的牌子:“一、腳踏車及犬不準入內(nèi)……五、除西人用仆外,華人不準入內(nèi)……”民間將此概括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
●這是對一個民族公然的侮辱,也是中華不振的有力證明。
4、正是目睹了這些不平等的待遇,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華不振”,所以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請你們再鏗鏘有力地說一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拓展延伸
1、言志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你們是國家的棟梁與希望!
(發(fā)散思維、語言訓練)你想為而讀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4
《卡羅納》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孩子們,我們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愛?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什么?有一個小朋友卡羅納在也無法享受母愛,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今天我們學習《卡羅納》看看大家是怎樣做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通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師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再讀課文,勾出使你受感動的'地方,在旁邊寫出感想
3.分小組交流
三、交流閱讀中的收獲
1.說說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為什么?
2.讀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羅納母親去世見到卡羅納的言行舉止,在旁邊寫出感想
3.分小組交流大家的表現(xiàn)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說說你從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四、再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五、讀讀“資料袋”并推薦《愛的教育》此書供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愛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推薦5
《去年的樹》
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本文。
3.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個體質(zhì)疑→組內(nèi)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nèi)容:(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fā)現(xiàn)────────────—,于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因為它──────────────。
三、對話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鳥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2.模仿朗讀(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通過個別讀、對讀、組內(nèi)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鳥兒向山谷里飛去)
門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里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里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jīng)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里亮著。”
4.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fā)展
1.師:大樹還在嗎?鳥兒又怎么認為的?
2.有感情地回讀大樹與小鳥的'對話,再次體驗大樹與小鳥的情意。
3.出示:“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
學生自讀思考:鳥兒盯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鳥兒唱完歌兒,對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出示:跳躍的燈火、抒情音樂。學生靜悟,對著燈火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新編教案設計】相關(guān)文章:
課文《山雨》的教案設計07-18
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教學反思08-02
《要下雨了》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設計11-19
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教案06-24
語文課文《草原》教案02-27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07-11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11-10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總結(jié)12-05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19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最新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