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fā)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fā)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fā)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xié)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qū),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xù)進行嘗試。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小小的苔蘚
活動目標:
1、 知道“苔蘚”這一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蘚的生長環(huán)境。
2、 樂意主動采摘苔蘚,感受樂趣。
3、 豐富相應詞語,如葫蘆蘚、地錢、墻蘚等。
活動準備:教師事先找好有苔蘚的花圃、田間路邊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苔蘚實物樣品、引出課題。提問:
——誰見過這些綠綠的'小東西?它們會長在哪里呢?
——今天我們要去找找苔蘚,可以采摘。
二、幼兒尋找采摘苔蘚,過程中和幼兒一起觀察其生長環(huán)境的特點,誘發(fā)幼兒(幼兒食品)有意記憶。
三、交流經驗
——你找到了苔蘚了嗎?它長在哪兒?什么樣子的?象什么?(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
——請你找一找苔蘚的根、莖、葉。誰也有根、莖、葉?
四、幼兒再次尋找采摘,并讓幼兒摘點野花、野草,為回教室讓幼兒用它與苔蘚合作學習插花。
五、梳理經驗:
1、苔蘚它多生長在潮濕、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園和路旁容易找到。因為是潮濕環(huán)境,因此人們走路要小心。
2、苔蘚雖小也有根、莖、葉,是植物一種。(讓幼兒討論苔蘚與水和陽光的關系。)
活動建議:
可結合相應的季節(jié)和天氣組織幼兒采摘苔蘚(地錢),并烹飪、品嘗苔蘚植物(地錢),讓幼兒了解其特殊的用處。
活動延伸:
1、 科學區(qū)中設置“下水石”、“上水石”、“沒水石”,觀察哪塊石頭能長出苔蘚。(“上水石”總保持著潮濕的狀態(tài),所以適合苔蘚植物生長。)
2、 在自然角種植苔蘚。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得發(fā)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盎鹧劢鹁Α笔恰傲裂劭词澜纭边@一主題背景下的一個游戲活動,“亮眼看世界”這一主題的主題目標就是要求我們選取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情形與事物設計活動,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除隨意觀看的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觀察力,而這個游戲正好是達成這一主題的載體!盎鹧劢鹁Α边@一活動我主要創(chuàng)設了小兵們接到任務要去打敗妖怪,從而引導幼兒學習投擲的本領擊中目標,從而打敗妖怪。在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我設置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第一環(huán)節(jié)快樂小兵,熱身運動;第二環(huán)節(jié)運動接受任務,練習投擲;第三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任務,打敗妖怪和第四環(huán)節(jié)成功小兵,整理運動。整個活動目標在于引導幼兒根據游戲情境的要求,嘗試擊中目標,從而體驗到成功感和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游戲情境的要求瞄準目標,用力投擲,擊中固定目標。
2.體驗體育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能根據游戲情境的要求瞄準目標,用力投擲,擊中固定目標。
活動準備:投擲物(紙球)多個、四個紙盒、城堡(紙盒疊起來四面弄四個口,里面貼著妖怪)
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
設計意圖
一、快樂小兵,熱身運動。
1.今天我們來做一名勇敢的小兵。小兵們,我們來運動運動身體。
2.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
二、接受任務,練習投擲。
1.剛剛接到了一個任務,讓我們要去打妖怪,那怎樣打妖怪呢?
2.今天我們要用紙球來打妖怪。在打妖怪之前我們要把投擲的本領學好,這樣才能打敗妖怪。
3.幼兒分散,練習投擲。
4.引導幼兒交流投擲經驗:你們打到了嗎?怎么樣才能打得準?
5.教師示范并小結投擲要領:我們一起來學學投擲的本領:看得清、瞄得準,用力投、打得重。這樣才能打死妖怪。
6.幼兒空手練習,教師幫助幼兒掌握投擲要領。
7.幼兒分組練習,進行投擲:引導幼兒看得清、瞄得準,用力投、打得重。
三、執(zhí)行任務,打敗妖怪。
1.我們已經學會投擲的本領,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把妖怪打死,F在我們要出發(fā)去完成任務了。
2.介紹游戲規(guī)則:妖怪就在城堡里,城堡有四個門口,我們要用紙球扔進門口里才能把妖怪打死。但是妖怪能噴出很強的火焰,我們在扔的時候不能超過線不然我們會被妖怪燒死的`。
3.幼兒進行投擲打妖怪。
4.幼兒完成任務,打敗了妖怪。
四、成功小兵,整理運動
1.妖怪被我們打敗了,現在慶祝勝利,打掃戰(zhàn)場。
2.教師和幼兒一起放松身體,整理器具和場地。
以幼兒當小兵引題,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以接到任務并讓幼兒完成任務為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投擲興趣。
通過自主練習投擲,探究擊中目標的方式方法。
集體學習,掌握投擲要領,為活動重點做鋪墊。
這個設置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提升, 由瞄準大大的盒子到瞄準城門的門口,幼兒的瞄準對象變小了,要求也相對提高了,體現了環(huán)節(jié)設置上的遞進性,同時也使活動更具趣味性。
師幼共同整理游戲器具,培養(yǎng)幼兒游戲后整理器具的良好習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情緒愉快有利與身體健康。初步學習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2、逐漸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活動準備:
圖片、開心娃娃和哭臉娃娃、音樂
活動過程:
一、 感受快樂
幼兒跟著音樂《拍手歌》進行歌舞表演。
二、 開心與煩惱
1、 剛才唱得跳得真開心,你們想想平時你還遇到過什么開心的事?
2、 開心的時候你會怎樣?(用動作表現)
3、 除了開心的事,我們還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誰來說一說你都遇到一些什么不開心的事?
4、 不開心的'時候你會怎樣?(用動作表現)
5、 你喜歡開心的自己還是不開心的自己?
小結:不開心就是生氣,生氣不僅不讓人喜歡,還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壞的影響。生氣的時候,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越來越差,所以我們要盡量不讓自己生氣,把生氣這個壞習慣消滅掉。
三、化解不開心
1、 出示哭臉娃娃:誰知道他是怎么了?
2、 我們來看看他為什么生氣呢。
3、 依次出示圖片,請幼兒幫忙想辦法!
4、如果你生氣了,你會想哪些辦法讓自己消氣呢?
小結: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你生氣的時候,可以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電視或者大聲的哭一哭,這樣你就能消氣,讓自己快樂起來。
四、讓自己開心
1、 老師這里準備了圖畫紙和筆,請你們把讓自己高興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3、 傳遞開心,讓每個幼兒都來看一看讓自己高興的方法。
4、 說一說看到這些方法有什么感覺?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數據的方法。
3、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智能AB猜試題。花生類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里面呢?打開后,里面有什么?學習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剝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里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
2.你們想不想剝花生呢?今天我們一邊剝花生還要一邊記錄,怎么記呢?(出示記錄表)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里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一直到剝完為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里。你會不會玩?你能不能一邊剝一邊吃?
好,現在開始吧!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游戲結果。
6.統(tǒng)計數據。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能,請個別幼兒介紹)
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里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tǒng)計一下好不好?
你們看,老師也剝了10顆花生,我也把它記下來了,那來看看,1顆花生仁的我剝到了幾次?(數數看)把它記在哪里(一顆花生仁的地方),2顆花生仁的剝到了幾次?怎么記呢?3、4顆有幾次?記在哪里?
B、小結:好現在我已經把我剝的花生統(tǒng)計出來了。(老師指著記錄表說一遍)C、小朋友會不會把自己的記錄結果也統(tǒng)計一下呢?(會)請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你統(tǒng)計下來,那種花生仁的最多?
D、幼兒統(tǒng)計,教師指導。
E、交流:你統(tǒng)計的結果怎么樣?誰愿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幾顆花生仁的最多?(幼兒講述)還有誰愿意來說一說?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記錄表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聽,告訴他,你的是哪種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
三、了解花生的用處。
1.小朋友真棒,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了2顆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兒自己說)
2.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殼和衣有沒有用呢?讓我們來聽聽花生自己是怎么說的吧。硪晃焕蠋焷戆缪莼ㄉv述)3.原來花生的本領這么大,它渾身都是寶,你們記住了嗎?
四、游戲:智能AB猜
1、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關于花生秘密的游戲,叫智能AB猜。
2、我說一句話,如果你覺得A的答案對,你就站在A這一邊,如果你覺得B的答案對,你就站在B這一邊。選對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臉花,所以,你一定要聽清楚了以后再選,看看誰能全部答對?聽明白了嗎?好,游戲現在開始。
1.花生的種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發(fā)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顆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殼 A 、有用 B、沒用
評價:游戲結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幾朵笑臉花?我們來看看有沒有誰得到了6朵笑臉花的?這些小朋友就是我們這次游戲的冠軍,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難過,我們下次繼續(xù)努力,爭取奪冠軍。
五、分享活動。
今天我們和花生玩游戲,還知道了,這么多關于花生的知識,現在我們一起來嘗嘗我們親手剝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活動反思:
導入新課時,我選入了一個生動、有趣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百胖子,學生興趣高漲,熱情第齊答出了謎底。通過導入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學生從這個謎語中思考花生的特點,潛移默化第引導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回答出謎底以后,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交代這節(jié)作文課的目的和要求,這節(jié)作文課以記敘剝花生活動為目的,要求學生通過剝花生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團結協(xié)作和準確表達能力。學會記敘活動類作文。
活動開始前,學生觀察活動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形容。學生們仔細觀察后各抒己見,從顏色、形狀、大小、外殼的紋理等特點入手,準確、生動地說出了花生的外形。為寫作文時積累了豐富的詞句。
活動開始時,活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雙手剝花生。我先提出活動要求,從生活中常見的活動雙手剝花生入手,注意雙手的配合,看清晰兩只手是怎樣剝花生殼的?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常做這類活動,感覺很熟悉、輕松、氣氛活躍,許多學生仔細地觀察了剝花生過程中同學們的方法,神態(tài)、動作等。當我請同學上臺演示時,臺上的同學語言組織得很好,每一個動作分解得很到位。而臺下的同學聽得認真,并積極參與到補充討論中來,學生只見互相補充,將雙手剝花生的過程更加準確、生動地敘述出來,我也在黑板上將重點的動詞摘錄出來,為學生寫作文積累材料。
活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單手剝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點強調剝花生的過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學生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比,馬上發(fā)現了兩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同之處,學生更加興趣盎然,學生剝花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之間互相借鑒,氣氛熱烈,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臺上、臺下討論更加熱烈,學生總結出的詞句更加豐富,又許多學生甚至能通過活動聯(lián)想到現實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意見。
活動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不用手剝花生,同樣是先提出活動要求,學生開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課怎樣剝呢?學生之間先自己想辦法試驗,也又寫學生觀察別人,總結經驗后再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學生們各顯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給別人觀看,學生們邊展示邊準確、生動的講述,當然,別的同學也不斷地提示和補充。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濃厚。當時還有很多同學聯(lián)系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
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使簡單的活動更加層次清晰、有條理,學生記敘時也更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邊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邊總結概括作文內容,氣氛輕松、自然。學生自己參加了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開放性。學生之間互評互議、總結概括,學生覺得這堂作文課又內容寫,想寫,也寫得好。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來源:
現在的家庭常常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寶寶被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等多個大人寵著、慣著,自控能力差,不良情緒說來就來,一不順心便會發(fā)作。雖說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若幼兒遇事經常生氣、發(fā)脾氣,對其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大班的幼兒已開始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當覺得他人在排斥自己或批評自己時,會感到傷心,就容易發(fā)脾氣,產生不良的情緒,如果不及時將不良情緒排解掉,就會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針對我班幼兒愛生氣,用暴力或激烈言語來宣泄情緒,生氣時間過長等現象設計了這節(jié)課。開展此次教育活動,目的就是通過學習各種良好的宣泄方法,轉移不良情緒,使幼兒知道生氣和快樂是兩種不同的情緒,幫助他們理解情緒與健康的關系,引導他們保持快樂的情緒;使幼兒初步掌握不良情緒的轉化方法,并樂于幫助別人擺脫不良情緒。真正做到健康快樂地成長,開心度過每一天。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情緒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初步知道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2、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掌握一些緩解、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
3、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獲得愉快的體驗。活動準備
活動目標:
1、表情圖片若干、頭飾。
2、笑臉幻燈片、情景表演。
3、自制快樂喇叭。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討論如何調節(jié)不良情緒出示生氣娃娃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娃娃怎么了?為什么生氣?想辦法幫助她。出示笑臉娃娃。感謝小朋友。討論:在生活中有過不高興或生氣的事情嗎?當你遇到煩惱的事情時,你會怎么讓自己變得快樂?怎樣才能讓自己有個好心情?你們覺得生氣發(fā)脾氣好嗎?為什么?發(fā)脾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那怎么辦呢?不同的情緒會
給你身邊的人帶來什么感受呢?小朋友們不但要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情,還要想辦法讓別人感到快樂,開心。小朋友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還經歷過哪些愉快的事?說一說,讓小朋友們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總結:愉快、平靜等良好的情緒是有利人的身心健康的。隨便發(fā)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朋友,經常發(fā)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老師希望小朋友每天開開心心!
二、情景表演,“消氣商店"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森林里的小動物生氣了,她們用了什么辦法。教師表演。
三、總結討論
1.你們覺得消氣商店好嗎?為什么?小狐貍都用哪些辦法幫助了小動物。你覺得小狐貍的辦法好嗎?如果你是小狐貍你還會用哪些方法來幫助小動物消氣。
2.以后你要是生氣了,會用什么辦法讓自己消氣呢?可以唱唱歌、跳跳舞、聽聽音樂、散散步或者大聲地叫一叫、哭一哭,這樣你就能消氣,使自己快樂起來了。
四、出示快樂喇叭,教師講述使用方法
對喇叭大聲喊出心中愉快或難過的事情來宣泄情緒,請幼兒使用喇叭分享心情。
五、延伸活動教師播放幼兒的.笑臉PPT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幼兒對本節(jié)活動課程很感興趣。平日里幼兒經常因為小事就大吵起來,個別幼兒喜歡生氣脾氣急躁。不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在沒有消氣之前會一直生氣互相不理睬,通過活動,一方面幼兒了解到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傷害,知道生氣不好。另一方面,幼兒明白了每個人都有消極的情緒情感,重要的是要學會控制、調節(jié)情緒,進而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而不去傷害他人。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在幫助生氣娃娃想辦法的同時也明白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不要急躁。在進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多讓幼兒宣泄以往心中不愉快的事情,通過大聲喊出來之后看到小桃心掉進去心中的情緒得到緩解,幼兒更直觀的去感受效果會更好。最明顯的是課后第二天我看到兩個幼兒有些小沖突,其中一個幼兒有些生氣了,旁邊的幼兒馬上過來說:“別生氣,別生氣,快快想些消氣的方法吧!庇谑瞧渲幸粋幼兒帶著他們唱起歌來,還有的幼兒去拿快樂喇叭。本節(jié)課不僅使幼兒學到了情緒轉化,我也從中獲益良多,不光是幼兒,我們成人在遇到問題時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選擇健康適宜的宣泄方式。
專家點評:
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設計了關于情緒控制的課程,目標涵蓋全面,既涉及調節(jié)、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技能的培養(yǎng),又包含有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獲得愉快的體驗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培養(yǎng)。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采用積極的師幼互動策略,設置情境表演,用游戲化的形式,將情緒這種抽象概念得以具體化和形象化,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通過參與此次教育活動,幼兒學會了如何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jié),給予了幼兒艮好的健康心理指導,幼兒的積極性也很高。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搓、手捏、刻畫等方法制作故事中的動物形象。
2.學習兔唇、龜紋等的細節(jié)處理。
3.能運用輔助材料表現故事場景。
活動準備:
1.幼兒了解《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jié)。
2.《龜兔賽跑》的故事掛圖。
3.彩色卡紙、膠水、剪刀、廢報紙等輔助材料。
4.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故事掛圖,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l)教師:你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出示掛圖,幼兒講故事)
(2)教師: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
(3)教師:后來,兔子改掉了驕傲的缺點,在第二次比賽中它得了第一名。因此烏龜和兔子都很可愛。今天我們用陶泥來捏出烏龜和兔子好嗎?
●通過出示掛圖,回憶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外形特征,為后期創(chuàng)作積累視覺經驗。
2.幼兒討論。
(l)教師:我們在制作中要注意些什么? (要求幼兒大膽設想,預知在制作過程中的細節(jié)處理)
(2)教師強調有關兔唇、龜紋等細節(jié)處理。
要點提示:
通過提問,讓幼兒預先思考在創(chuàng)作中應注意的地方,為幼兒的創(chuàng)作掃除了一些障礙。同時,教師關于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提醒,進一步增強了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的'信心,有效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先完成作品的幼兒運用輔助材料布置宅們的比賽場景。
4.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