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2.抓住探究的關鍵,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二、教學設想
1.這首詩的重難點在于山與海所蘊涵的象征意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2.詩是用來朗讀的,教師應在范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給學生定位于語文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情境,引導和組織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
4.本課教學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導語: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有一個山區(qū)的孩子,童年時他幻想自己會見到大海,長大以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那他的幻想實現(xiàn)了嗎?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今天就讓我們《在山的那邊》去追尋答案吧!
說明:教師通過生動有效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營造教室中的積極探究的心理氛圍。
2.教師范讀。(可以配樂朗讀,音樂為鋼琴曲《命運》。有條件的可以配合一些多媒體圖片;也可讓學生談談對自然中的海與山的認識)
說明:作為平原農(nóng)村的學生,絕大部分對海與山的形象認識來源于電視、圖畫等媒體而身臨其境者甚少。教師可以借助媒體的功能(或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感受海與山,有利于學生對詩的理解。
3.學生自讀,教師巡回指導。
4、找學生個讀。(可以一人一節(jié))
說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朗讀旨在通過讀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理解全詩作鋪墊。
5.詩的語言,除字面的含義外,往往還有深層的含義,請?zhí)骄恳幌略娭械暮Ec山蘊涵著什么意思?說說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明確:探究山所蘊涵的意思,要聯(lián)想到爬山是怎樣吃力,還要考慮到山是一座座山,無數(shù)座山。那就很容易聯(lián)想到人生中的重重困難;而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由此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人生中美好理想追求。可見,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心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說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在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感知這首詩的主旨,為學生合作探究指明了方向。
6.學生齊讀,然后自己找詩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教師給予補充。
說明:教師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彌補,使每個學生都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這首詩的主旨提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更能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和解決問題。
7.請找出一句詩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覺得哪句好一些,說說為什么?
明確:這道題是開放題 ,教師應放開手腳,只要學生答的合乎道理就可以。
說明:學以致用永遠是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應依從人文的觀點,引導學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座右銘的選則使學生對將來如何面對困難有更深的認識。
8.你能用你的文筆(或畫筆)描繪出攀上山頂看到的海的景象嗎?
說明: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相貫通,語文和生活相聯(lián)系的`思想。有條件的學?梢宰寣W生畫出自己對海景象的認識,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有機的結(jié)合,體現(xiàn)了學科間融合,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多元化。
9.小結(jié):通過對全詩的朗讀評析,我們感悟到詩作者在山面前的那種執(zhí)著與信念,因為他的心中始終有海一個全新的世界,但愿我們也會為我們心中的海而去不懈的跋涉,不懈的追求。
說明:教師結(jié)合對文章的感受和體驗,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0.作業(yè):用上讀一讀 寫一寫上的所有詞語寫一段話或?qū)懸皇自姡憩F(xiàn)自己不畏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念。
說明:教師在安排作業(yè)是應考慮到作業(yè)的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況,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品質(zhì)就會得到培養(yǎng)。
四、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物象 山 海
意象 困難 理想
堅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讓我們走向成功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3.給課文事件加小標題,搞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各事件與整個故事的關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關資料,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師出示背景資料補充。)
生2:我知道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師: 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件中,有一位貫穿始終的靈魂人物,他是誰?(生交流)對,卿相藺相如。
師: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注意到,經(jīng)歷了完璧歸趙之后的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為士大夫,澠池之會后的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書上特別說明的是職位比廉頗還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關規(guī)定,幫助學生理解廉頗對藺相如的不滿)
師:那作為同朝為官、戰(zhàn)功顯赫的大將軍廉頗此時對藺相如作何評價呢?找到廉頗的話,誰來讀讀?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抽生讀書)聽了廉將軍這短短的三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廉將軍在你的面前?(預設交流:耿直暢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機板書)
師:作為一員武將,廉頗之所以這樣率直地表達不滿,是因為他一直站在誰的角度?題目是將相和,此時的將相之間是和還是不和?引導學生用“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藺相如__________,還因為廉頗__________”來從表象和實質(zhì)兩個層面感悟:將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為藺相如的官位比廉頗高,實際是因為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沒有本事,只靠說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還高的官。
三、品讀體驗
師:你覺得藺相如真的像廉頗說的那樣就靠一張嘴,沒有什么能耐呢?生:不是。
師:老師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趕快從文中找事實來說服廉頗吧!
出示學習任務: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語揣摩人物特點,并有感情的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勾畫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的句子。
師:好,來,按課文敘述順序交流你畫出的內(nèi)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他在想什么?
。2)文中用假設句式說明什么?
生:藺相如早就把計策相好了,可以說是胸有成竹。
師:指導學生朗讀。
2.“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怎么樣地)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f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僮杂勺x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和氏璧既然已經(jīng)回到自己手中,藺相如再說話可就——理直氣壯了。誰能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來?(抽生同時提醒余生:現(xiàn)在,我們就是秦王,聽聽藺相如的話。)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有勇。
、隗w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3.到了舉行點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自讀這段話體會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
4.“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僮x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澠池會上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趶倪@里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維護趙國的尊嚴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暴ぉげ晃窓鄤
綜上所述,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張嘴,學生總結(jié)靠著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就是這樣一位在敵人面前勇敢無畏的上卿,面對廉頗的這些片面評價時卻說出了怎樣的話?(抽生讀)出示: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你聽出了什么?(預設交流:藺相如回避廉頗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6.同學們,我們尚且聽出了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更何況是大將軍廉頗呢!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來看插圖,廉頗與藺相如共同的愛國情懷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說些什么。
7.你認為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為人坦率)
8.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xié)力、和衷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9.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獨立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我們平常在寫作文描寫人物時,要想表達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哪些方式呢?(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師:那么我們對廉頗和藺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過人物的什么知道的?(語言)你能通過一段話來表達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嗎?
板書設計:
將 相
勇于改錯 完璧歸趙 勇敢機智
顧全大局 澠池之會
不 和
負荊請罪
語文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識字1》是有關秋天的三組詞語。這些詞語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對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也知道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但本課的詞語對學生來說,有些比較陌生,也較難理解。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詞語,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課外,引導學生自己去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并記下來,幫助他們獨立識字,積累詞語。
教學目標:
1、會認“宜、層”等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4、能通過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點,去感受秋天的美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感悟秋天的美好,養(yǎng)成收集詞語的習慣。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3、培養(yǎng)收集詞語的興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觀看圖片,激發(fā)興趣:
送走了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便悄悄地來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呢!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欣賞嗎?(播放課件)說說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詞語,初讀課文:
師:欣賞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秋天真美。。
師: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連描寫秋天的詞語也很美,你們想美美地讀一讀嗎?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要求把每個詞語讀正確。注意:不認識的字,文中不再出現(xiàn)拼音了,生字寶寶的音在下面的'樹葉上呢!可要把它念準!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3、學生模仿練讀,教師正音。
三、自主學習,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宜人、疊翠、涼爽、雄壯、華麗、層林盡染、五谷豐登。
2、指名帶讀、齊讀詞語。
3、合作學習、自學生字:
師:你認為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別難記?有什么好方法能幫大家很快地記住這些生字嗎?(小組討論合作)
4、反饋自學情況:
。1)指名說說方法。
重點交流:疊翠爽染登
。2)去掉拼音,分組賽讀。
(3)鞏固識字: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讓學生認讀,再指名讀。
盡力盡情爽快涼爽直爽
翠綠翠竹壯麗壯觀雄壯
華燈華麗谷子稻谷山谷
登山登高層疊樓層表層
四、導讀課文,引導感悟
1、出示課文,認讀詞組:
師:這些調(diào)皮的生字又跑回課文里了,你們還能準確地讀出來嗎?
2、出示與課文相應的圖,說說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詞分別送給它們最合適,為什么?
3、誰能美美地讀一讀課文?指名讀,并進行鼓勵性指導:
如:你聽,他這個“大雁南飛”讀得不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著幾朵薄紗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眮韺W學他的語氣,做做動作。
我們來到一望無際的田邊,田野里一片金黃。麥穗沉甸甸的,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到處是豐收的景象。再到果園里瞧瞧,呵!果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兒,又大又紅的蘋果,吸一口氣,連空氣都是甜絲絲的。誰能再來讀讀“五谷豐登,瓜果飄香”?
聽了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感覺?
4、再讀全文:小朋友,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咱們班小朋友也收獲不小,就讓我們帶著對秋天的喜愛美美地讀一讀吧!
5、小結(jié):秋天還有更多更美的風采、詞語等待小朋友們?nèi)ッ枥L,去收集呢!
五、書寫生字
1、觀看“盡——層谷——金”的田字格結(jié)構(gòu)。
2、教師范寫
3、學生自己臨摹書寫生字并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熟讀成誦課文
2、會寫6個生字。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詞認讀。
2、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認讀。
二、熟讀成誦
1、會讀的小朋友認真地讀一遍課文,會背課文的小朋友可以瀟灑地背一遍課文。
2、賽讀、賽背。
3、互相抽測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測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課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圖與詞語:
師: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們還描繪了哪些美麗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優(yōu)美的詞語呢?趕快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別指名)
2、小組內(nèi)交流,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看法。
四、寫字指導
1、老師范寫剩余的6個生字。
2、可以試著寫一寫;ハ嘟涣。
五、完成課堂作業(yè)
六、資料袋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楓林如火丹桂飄香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到、很、名、想、本、領、識、永”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嘗試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名、本、領、識”。
4、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需要有耐心,否則什么也學不會。
重點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領”。
2、在閱讀中知道蟬沒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愿學習,結(jié)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朗讀課文時,嘗試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問:“你們認識它嗎?”
2、師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蟬也叫知了,(多音字“了”注音、拼讀)。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這樣的`叫聲很單調(diào),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3、齊讀課題。(蟬:注意讀準翹舌音。)
二、初讀課文
師:蟬的叫聲很單調(diào),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1、 朗讀出示的句子,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ǔ鍪揪渥樱s的叫聲很單調(diào),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1)同桌互讀句子。
。2)學習生字:到、很、名、想、本、領
正音:“很”注意讀準前鼻音;“名、領”是后鼻音;“本”前鼻音。
字形:“到”至的橫改成提。
“很”,右半部分沒有點,不是“良”。
“名”找朋友。(名人、名氣、名字)
“想”復習心字底。(忘)
媒體演示: “本”木加一橫“本本本”。
“領”合起來的方法:令+頁“領領領”。
初步理解“有名”“本領”的意思。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4)齊讀第一小節(jié)(媒體出示第一節(jié))
第一小節(jié)中都是長句,而且很難讀,要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
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單調(diào)。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給它/一些本領。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停頓符號。
2、引導學生設疑。
師:在沒讀課文前,你有些什么問題想知道的?
交流的基礎上梳理板書:
課文中寫了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蟬是怎么學的?
結(jié)果,蟬學會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增加比較閱讀的份量,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響下表達的觀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體會在特定歷史時期,作者如何借寫日出來抒發(fā)對社會光明的強烈渴望。
3.教學過程以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文中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對光明的渴望。
難點:如何使讀者體會出對旭日光明的描寫是表達了對社會光明的渴望。
三、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今天我們作個小組競賽:大家會背哪些跟太陽有關的詩文?
--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二)問:都是瑯瑯上口,生動難忘的佳句啊!同一顆太陽,能引發(fā)人這么多不同的觀感,為什么?
--時間、地點、環(huán)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帶來千變?nèi)f化的詩情畫意。
問:記得有一篇外國作家的小說,寫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陽像一只巨大的獨眼”,為什么?
--逃犯心情緊張,害怕被發(fā)現(xiàn),這種心情影響到他對落日的感受。
(三)好,等一會兒要考驗大家一下,你會體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們今天將學習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紹一下。
解題、作者和背景
(四)現(xiàn)在大家仔細閱讀《泰山日出》。
(五)閱讀之后,梳理字詞。解釋下列詞語
飽飫 無饜 醒豁 消翳 厚毳長絨 溟濛 颯颯 蜿蜒
(六)分組討論:
1. 本文值得品味的詞語或句子。
2. 課文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對光明的渴望和贊美?作者為什么有那么強烈的渴望和贊美?
3. 練習二,比較徐志摩、海涅、姚鼐對云海的描寫,談談你更喜歡誰的描寫,為什么?
4. 練習三,比較徐志摩、劉白羽、屠格涅夫描寫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體指出其中最生動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
上節(jié)課我們各組都已按照所給問題進行了討論?現(xiàn)在我們就進入表述階段,看看哪個組說得好、說得精彩!
(二)第一個問題:本文值得品味的詞語或句子。(念每組的序號,被念到序號的同學就發(fā)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這是一個開放題,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那些能產(chǎn)生特別的表達效果的詞語,或采用了某種修辭來增加表達效果的句子。如:
但這是我一面感覺勁烈的曉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時約略的印象!皠帕摇币话闩c“寒風”搭配,這里用來形容曉寒,使人生動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靶鸦怼北疽馐侵敢馑急磉_得明顯,文中與“睡眼”搭配,傳神地寫出了“我”尚有朦朧睡意的行狀。
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駒,在熱奮地馳騁。
以“神駒”形容太陽從東而來,光輝燦爛不可阻遏的樣子,極有力量與速度。“熱奮”,中文本無這個詞,這是根據(jù)字意臨時造詞,但讀者結(jié)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熱烈、興奮義,促進讀者體驗到光華無比的太陽強勁地前行的樣子。
雀屏似的金霞,從無垠的肩上產(chǎn)生,展開在大地的'邊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態(tài)之美,以“金”飾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染工,在層累的云底工作!懊倒逯咸褲{,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這些詞語都是用來比喻云彩的色調(diào)光影的,極盡華麗與堂皇,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義請調(diào)。
(三)問:課文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對光明的渴望和贊美?
明確:本文不是集中筆力描繪日出的壯麗圖景,而是重在寫自己的期盼、激動、幻想。
(四)問:作者為什么有那么強烈的渴望和贊美?有什么關鍵詞能提示我們?
關鍵詞:巨人 睡意 喚醒 東方 光明 復活
這是用了象征的寫法,象征東方巨人的覺醒。再考慮寫作時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期,“光明”“復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這里的歡樂,狂歡般的,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贊。
(五)問:比較徐志摩、劉白羽、屠格涅夫描寫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體指出其中最生動的部分
(六作業(yè):
、偻瓿烧n后“詞句品味和積累”各題。
、诶首x并背誦“巨人的手……在熱奮地馳騁”。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
★啟發(fā)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夸獎別人。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
啟發(fā)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題。
教師結(jié)合本堂課上兩位學生的實際由衷地進行夸獎,讓被夸獎的同學談談感受。
學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難忘的一次夸獎以及當時的感受。
二、討論明法。
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面的例子討論:應該如何夸獎別人。
三、分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組分成四組。先想想小組里每個同學的長處,再用具體的.事情來夸一夸組里的同學。注意小組里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夸獎同學,每一個同學也都要被夸獎到。④全班交流。
四、填寫“成長卡”。
成長卡上分四欄:“教師說”“家長說”“同學說”“自己說”。同學間交換填后兩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能發(fā)現(xiàn)ABB式詞語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感受重疊的表達效果。積累ABB式詞語和成語。
★讀背《三字經(jīng)》節(jié)選,大致了解意思。
★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俪鍪尽拔业陌l(fā)現(xiàn)”中的列出的詞語。引導學生認真讀讀,再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②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
、刍ハ嘟涣鳎耗惆l(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詞語都是ABB式。這種形容詞的重疊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帶有某種感情色彩。
④指導朗讀,通過讀體會這樣重疊的表達效果。⑤拓展積累。
二、讀讀背背
①請學生捧起書,借助拼音,反復練習,把韻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指名試讀。
、劢處煾鶕(jù)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指導。
、茉鯓永斫膺@幾個句子的意思?
、葑杂衫首x,熟讀成誦。同座互相檢查背誦。
三、課外擴展
有條件的,再找《三字經(jīng)》讀一讀,以后背給大家聽。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能積累成語。猜字謎,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讀記記
、僮宰x“讀讀記記”中的詞語,讀準帶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檢查是否能讀正確。大致說說詞語的意思。
③分類記憶這些詞語。
二、趣味語文(猜字謎)
、僮屑毧纯粗i面,你能猜出謎底是什么字嗎?(是“口”字)
、谡f一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壅埻瑢W們在搜集的字謎中,選一個讓大家猜猜。
、茉囍幰粋字謎。獨立編、合作編均可。
⑤交流,并評選星級字謎。
根據(jù)所編字謎的準確和巧妙,評選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字謎。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俦痴b詩歌。
、诶斫庠姼璧囊饩澈妥髡叩乃枷敫星。
、哿私庾髡叩纳剿枷。
教學重點
、倮斫庠姼璧乃枷雰(nèi)容。
、诹私庾髡叩纳。
課時安排:半課時。
課前準備
、偎鸭髡呱剿枷氲挠嘘P資料。
、谑熳x。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jīng)》起,經(jīng)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xiàn)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chǎn)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情,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jié)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zhàn)亂烽火已持續(xù)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fā)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疟驹娛窃谑裁幢尘跋聦懙?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fā)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票驹娭饕獙懥四男﹥(nèi)容?
明確:詩的.首聯(lián)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皣粕胶釉凇,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zhàn)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lián)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zhàn)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
語文教案 篇8
日 月 明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木、林、土、力、心”5個字。
2.讓學生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
3.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借助漢語拼音識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一)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
誰說說圖上畫了什么?這個字誰認識?
(二)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
看圖,讀字。
(三) “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
1.誰認識這個字?誰知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2.“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一)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出示樹木的圖片,雙木林,三木森。
(二)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三)找一名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兒歌,鞏固認字
(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師生用對口令的形式讀。
老師:日月
學生:明
……
(三)同桌對讀。
(四)背誦。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一)投影出示:“讀讀想一想課后的詞。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
(三)四人小組組合,試著把以前的這些有趣的漢字編成兒歌。
(四)用本課生字擴詞!泵鳌m、森、眾“。
五、指導書寫
(一)自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指名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三)練寫。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等詞語。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重點: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為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PPT課件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里有一個謎語: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是一種什么動物?(學生回答:松鼠)
今天我們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松鼠(板書課題)
二、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
1、昨天,老師請大家搜集了有關松鼠的資料,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大家的收獲!
2、請同學向全班介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獨立的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個別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老師出示課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詞語,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
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完成課件中的填空。)
松鼠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雙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
這段話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出了松鼠的外形特點。
2、教師小結(jié):這段話采用先總后分的形式,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介紹了動物的外形,同學們要記住這種寫作手法。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以及繁殖、換毛等。
1、從吃、活動、住分析松鼠的生活習性(出示課件)
學生總結(jié):(板書)
外形
2、吃:松子、榛子、橡栗、鳥蛋
生活習性活動: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合矚g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分析“住”時,鼓勵、組織學生學用“先……再……然后……;既……又……”造句
五、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背誦一段你最喜歡的自然段
2、摘選本課優(yōu)美的詞語寫在本子上
3、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征。
第二課時
繼續(xù)學習課文:
1、喜歡小松鼠嗎?把你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朗讀課文。
2、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先讓學生讀詞語,(出示提示詞語)
漂亮乖巧馴良清秀
矯健敏捷機警玲瓏
光滑帽纓閃閃發(fā)光
灰褐色向上翹著格外漂亮
學習了法國博物學家布封寫的《松鼠》以后,我們從作者筆下看到的是一只漂亮、乖巧、馴良的小松鼠。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會如何介紹自己呢?讓學生嘗試利用上面讀過的詞語來描述
4、小組討論:
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松鼠》與《鯨》都是說明文,都是以準確說明為前提的。
不同:
。1)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cè)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松鼠》側(cè)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
(2)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
(3)從語言的風格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5、介紹一下作者及其作品
作業(yè):
1、根據(jù)老師上節(jié)課布置回去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去寫一寫
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如:小動物吃食時的樣子,睡覺時的樣子,游戲時的樣子,喜歡做什么……并學會把小動物寫活。(生動、形象)
2、完成“百年學典”《松鼠》這一課相應的練習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養(yǎng)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xiàn)力,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難點: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采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知人賞詞,從而走進詞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腦鑒賞本詞,培養(yǎng)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通過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語言美,欣賞明暢錯落和諧的韻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詞的風格流派的分類”來導入新課。
——明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
二、新課學習:
1、作家作品簡介。
——明確: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
3、疏通詞意,把握詞眼。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品味語言,賞析詞作。
。1)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意蘊。
——明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huán)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diào):哀婉、凄涼、愁苦
追問: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明確:韻律美;增強情感。
。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卑四男┣楦?
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
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4)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5)在這些間接寫愁的詞句中,選擇典型意象,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哀愁的?
——明確:酒、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
追問一:“酒”有何意蘊?
——引導:結(jié)論: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追問二:“雁”有何象征意義?
——引導:結(jié)論:“雁”是離愁的象征,是親友音訊的象征。
深化:為什么作者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因為“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追問三:“黃花”有沒有寓意呢?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問四:結(jié)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問五:“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6)小結(jié)。
5、再讀全詞,把握主旨。
——明確: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6、感受藝術特色。
——明確:首先,疊字的運用。全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質(zhì)樸清新,自然流暢,卻準確地反映出詞人的孤單與凄清、沉痛與心酸、憂郁與愁悶,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
其次是借景聲情,寓情于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fā)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三、總結(jié):
了解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把握“詞眼”
意象
品味語言
意境
領悟主旨
感受藝術特色
四、作業(yè):
1、依據(jù)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內(nèi) 容 結(jié)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