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學習用樹葉進行拼貼作畫,并能適當添畫,豐富畫面。
根據(jù)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表現(xiàn)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體驗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活動準備:
課前帶領(lǐng)幼兒收集各種落葉,已認識不同形狀的樹葉。
漿糊、畫紙、彩筆、彩色顏料。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教師拼貼樹葉,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秋天到了,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樹葉,這些樹葉一樣嗎?
教師取兩片樹葉擺放在一起,拼成圖形,提問:你們看像什么?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把樹葉貼好,并添畫上相應(yīng)的圖案,讓幼兒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驟。
教師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狀的葉子,啟發(fā)幼兒想象,還可以做成什么?
二、介紹樹葉拼貼畫的方法。
告訴幼兒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小朋友可以先選自己喜歡的樹葉,再在紙上拼出圖形,最后用漿糊粘貼固定。注意提醒幼兒漿糊不能太多,啟發(fā)幼兒用彩筆裝飾畫面。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dǎo)。
帶領(lǐng)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欣賞畫面上的樹葉拼貼畫,了解作畫方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選用合適的樹葉表現(xiàn)物體的主要特征。
四、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幼兒的興趣點是他們主動學習的起點,由幼兒的興趣點引發(fā)的.教育才能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秋天的樹葉來自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喜歡。拼拼、貼貼、畫畫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歡的活動,因此樹葉拼貼畫就是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內(nèi)在需求組織的!毒V要》中強調(diào):“在活動中要突出幼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許多樹葉,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為他們精心營造了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xiàn)了開放性的特點。以此同時我能細心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抓住他們的興趣點,貼近幼兒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fā),由淺入深地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在滿足幼兒動手、動口的同時,更能注重讓他們思維參與其中。如:我將樹葉拼貼成小雞的樣子,問,你們看它象什么?接著又出示其他形狀的葉子,“還可以做什么”這種給幼兒思維“搭手腳”的方法,不僅能調(diào)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參與學習,而且有效地促進幼兒發(fā)散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為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活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性,促進他們智能的發(fā)展。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愉快地、獨立地獲得學習經(jīng)驗,使他們的獨創(chuàng)精神和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顒又幸哺械酱嬖谝恍┎蛔,如:如何讓每一位幼兒在活動中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諧。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布的特征,并能用語言大膽表達。
2.增進對布及布制品多樣性的認識,初步了解布的用途。
3.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種布制品的物品,如:布衣褲、布娃娃、床上用品、布袋、布鞋、桌布、布書、手絹、帽子等,在班級里布置成展臺。
2.用來做對比的塑料桌布和皮鞋。
活動過程
一、感受布和其他材質(zhì)的區(qū)別
1.教師出示塑料桌布與布質(zhì)桌布,引導(dǎo)幼兒比較與討論。
師:這里有兩塊漂亮的桌布,我們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塊?為什么?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摸一摸,有什么布一樣?布做的桌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更喜歡哪一塊?為什么?
2.出示皮鞋和布鞋,引導(dǎo)幼兒比較與討論。
師:這里還有兩雙鞋,它們又有什么不一樣呢?看一看、摸一摸,布鞋給你什么感覺?
師:穿在腳上試試看,有什么不同?
二、看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布制品。
1.出示布制品展臺,引導(dǎo)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感受各種布制品。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布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用什么布做的。
師:布還可以做什么呢?
師:如果請你用布做東西,你想用它做什么呢?
三、觸覺游戲。
教師準備依個大袋子,里面放用布、塑料、陶瓷、橡皮做的玩具。
請一個幼兒上來,閉上眼睛,在袋子里摸布玩具。確定后,其他幼兒喊"一、二、三",拿出來看一看。如果他摸到布玩具,其他幼兒為他鼓掌獎勵,如果沒有摸到布玩具,可以請他再試一次。
活動延伸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找一找,生活環(huán)境中有哪些布質(zhì)的物品,共同填寫"各種各樣的布"調(diào)查表。(詳見"附")。
活動提示
(1)活動中,教師應(yīng)給予幼兒充分感知與體驗的時間,幫助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官感知布的特征,并且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有的幼兒可能只從表面理解問題,如只從表面的特性,如顏色、圖案等來區(qū)別布和其他材質(zhì)。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導(dǎo)與追問,幫助幼兒深入了解問題,如材質(zhì),的軟硬、光滑與粗糙等。
(3)該活動可以進一步向語言領(lǐng)域擴展,請幼兒細致描述布制品,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本活動結(jié)束后,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布制品展示出來,布置"布的世界"主題墻和展臺。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dǎo)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dǎo),都應(yīng)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zhì)上是一種刺激手段。講授法、提問法刺激聽覺感官,示范法、觀看法刺激視覺感官,練習法、游戲法綜合刺激各種感官……因此,教學方式的成敗與否,關(guān)鍵是看能否發(fā)揮出它應(yīng)有的刺激性。教師要不斷錘煉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獨具特色的肢體動作,極富渲染的表情神態(tài),變化多端的語言聲調(diào)等,這是實現(xiàn)教學方式刺激性的基礎(chǔ)。因此優(yōu)秀的教師應(yīng)該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肢體、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繪本圖畫內(nèi)容,知道并學習螞蟻團結(jié)協(xié)作、聰明、勤勞的優(yōu)點。
2.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敢于嘗試一定難度的任務(wù)。
3.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建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ppt:《螞蟻和西瓜》
2.游戲輔助材料:糖果、桌子、椅子、墊子、雙梯若干
。ㄈ┗顒舆^程:
一、繪本故事《螞蟻和西瓜》
1.談話導(dǎo)入:今天方老師帶來了幾張有趣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ppt(1),你們的眼睛真亮,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塊大西瓜。
2)幼兒猜測:螞蟻會怎么做?
3.出示ppt(2),螞蟻合作撬西瓜。
1)師:螞蟻想了什么辦法?觀察圖片,用了什么工具?怎么撬的?(一起用力往下壓)中間這只螞蟻在干什么?(原來他是螞蟻隊長。
2)小結(jié):在螞蟻隊長的指揮下,所有螞蟻團結(jié)一心,一起用力撬西瓜。
3)師:我們來幫幫螞蟻撬西瓜吧,我來做隊長發(fā)號使令。準備好,聽我的口令“一、二、三,嗨!”
4.出示ppt(3),螞蟻分工分解西瓜。
1)師:西瓜還在原地,聰明的螞蟻又想了什么辦法?(用鐵鏟去挖西瓜,分工合作)
2)小結(jié):有的用鏟子鏟西瓜瓤,有的用小吊車把西瓜瓤運到地上,有的在地上等著接西瓜瓤,還有的把西瓜瓤運回家,分工合作的真好!
5.出示ppt(4),螞蟻將西瓜皮也搬回家。
1)師:小螞蟻們打算把西瓜皮也搬回家去,怎么現(xiàn)在螞蟻能搬動西瓜皮了(瓤沒了就變輕了)。
2)經(jīng)驗提升:這是一群怎樣的小螞蟻?
6.幼兒討論:螞蟻為什么會取得成功呢?
二、協(xié)作游戲:高處取糖
1.螞蟻們終于吃到了甜甜的西瓜,我們小朋友像小螞蟻一樣團結(jié)合作也能戰(zhàn)勝很多的困難,剛才啊方老師也發(fā)現(xiàn)好吃的.糖果,我們找找看在哪呢?
2.師:可是那個糖好高呀,小朋友一個人能拿到那么高的的糖嗎?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一起合作想辦法來拿到好吃的糖。嗯有兩塊大糖果,我們分成幾組比較好?
3. 選定組長。
4. 介紹游戲的規(guī)則。
1)師:在完成任務(wù)之前,聽清楚兩個要求:一、你可以用后面所有的材料想任何的辦法但要注意安全;二、組員一起協(xié)商但也要聽從隊長的指揮。
2)組長帶領(lǐng)自己的組員協(xié)商方法,討論方法的可行性
3)分組實施自己的方案
5. 教師適時指導(dǎo),如果有的辦法不安全,引導(dǎo)幼兒想想有沒有更好更安全的方法。
6. 先進行完的一組去幫助另一組,保護他們。
7. 教師肯定各組幼兒的表現(xiàn):好棒啊,我們終于拿到糖果了,表揚表揚自己。剛才方老師看到我們小朋友們都能聽從隊長的指揮,組員之間團結(jié)合作,相互保護完成任務(wù)。
三、分享糖果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分享糖果咯!我相信今天的糖果我們嘗到的不僅僅是甜蜜還有幸福!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質(zhì)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zāi)芰Α?/p>
[活動準備]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幼兒討論。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為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試一試:紙花在哪里能開花?
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里、水里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里。
(2)把紙花放在水里。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紙花在水里開了。
(2)小紙花太干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里能開,假花在土里開不了。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不同質(zhì)地的紙花(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報紙、面巾紙、宣紙、糖紙、錫紙)放入水中,哪朵開得快?
幼兒討論。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并認真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lǐng)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注意事項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并得出結(jié)論,同時它還能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dǎo)。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濕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會不會順著小棒爬上來?
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厘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里,觀察結(jié)果。
2.雨衣、雨傘、窗戶、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探索如何產(chǎn)生風感興趣。
2、發(fā)現(xiàn)風的形成及風的大小與空氣流動快慢之間的關(guān)系。
3、大膽并清楚地表達自己在操作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扇子,書,帽子,塑料瓶(上面打幾個小洞),紙板,盆,水,紙船。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1、謎語引出
2、梳理經(jīng)驗
師:你平時感受過風嗎?你是怎樣感受到的?
幼:冬天的時候很冷
師從幼兒身邊一圈跑過,讓幼兒感受風
3、師小結(jié):原來,風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探索風是怎樣產(chǎn)生的
1、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操作
師:你們會制造風嗎?
2、交代操作要求
四個人一組,一樣一樣的去試試,用什么材料去制造風?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dǎo)
書本——翻一翻
扇子——扇一扇
礦泉水瓶——捏一捏
書本——翻一翻、扇一扇
紙板——扇一扇
3、師幼交流
三、嘗試產(chǎn)生大風和小風
1、幼兒第二次操作。
探索怎樣才能產(chǎn)生大風和小風。
2、幼兒分享交流經(jīng)驗。
小結(jié):當我們速度很快的時候,風就會很大,當我們速度很慢的時候,風就會很小,原來風的大小和我們的速度有關(guān)系呀!
四、初步了解風的用途
圖片一:風車(風可以轉(zhuǎn)動風車,傳播發(fā)電)
圖片二:蒲公英(風可以吹動蒲公英,傳播種子)
圖片三:帆船(風可以推動帆船,節(jié)省動力)
師:風有時候也會發(fā)脾氣呢?風發(fā)脾氣的時候,會怎么樣?
師:原來風發(fā)脾氣的時候,也很可怕的!回家和爸爸媽媽在網(wǎng)上查查,有什么可以制止風造成的危害?
中班教案 篇6
目標: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雙成對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的餐具。
準備:
1. 每人一雙筷子(多種材料的),每桌一盤泡沫塑料塊。
2. 2.操作卡片"你喜歡的筷子"
過程:
(一) 筷子的特征
1. 這是什么呀?請你說說你的筷子是什么樣的?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 你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有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
3. 筷子是各種各樣的,是兩只成雙的。
(二) 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 你們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它們都是干什么用的?
2. 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請幼兒回答示范,教師示范并指導(dǎo)姿勢。
3. 我們都知道筷子是用來吃飯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最早開始使用的嗎?
(三) 游戲:夾泡沫塑料塊1. 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張桌上都有都有一盤泡沫塑料塊,你們只能用筷子夾,夾到一個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們比賽看誰夾得快。
2. 檢查泡沫塑料塊情況和握筷姿勢,分析討論什么樣的筷子容易夾,什么樣的筷子不容易夾,為什么。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在家也嘗試用筷子吃飯,并進行檢查和鼓勵。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9-03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14
中班教案11-11
中班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