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
教材內容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為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打下基礎。依據(jù)以上的認識,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正確地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
學情分析:
。1)知識上:學生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長正方體的形狀,也進行過觀察長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的學習,已具備準確辨認長正方體實物的能力。
。2)經(jīng)驗上:生活中長正方體的物體較多,學生對長正方體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
。3)能力上: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我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課前調研,調研中發(fā)現(xiàn),95%以上的學生能從眾多的立體圖形中準確地挑出長正方體,對長正方體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學生對于特殊的長方體認識模糊,特別是相對面是較大的正方形,如瓷磚,有68%的學生認為是正方形,或者認為是正方體。這一調研結果顯示出學生空間觀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位為,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立體圖形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地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課型:新課 教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課件、長正方體框架、長正方體物品、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舊知,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點、線、面,并引出立體圖形。
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師:同學們能不能從長方體中找到我們已學過的點、線、面的知識?
組織全體學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頂點,思考長方體中的棱、頂點是如何形成的。
課件出示:面、棱、頂點。
師:如果想深入研究長方體,你會提出哪些有關面、棱、頂點的問題?
。ㄈ魧W生有困難,教師示范引領提出關于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大小以及關系的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在短時間內回憶以前所學過的點、線、面,并把它們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讓學生明白知識間的聯(lián)系,以形成知識結構的統(tǒng)一,同時也為獲得研究立體圖形的學習路徑奠定基礎。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有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要從現(xiàn)實的生活物體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對他們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巧妙地揭示名稱并以此為深入研究的入口,讓學生提出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過程:
實踐操作,解決問題
1.借助實物認識特征。
學生分小組討論。
借助手中的長方體,用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面、棱和頂點的特征,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成果在小組里交流,組長記錄到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應通過多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教學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實物或模型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和空間位置關系,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學生匯報結果。
學情預設:學生對于特征的認識只停留在零散的狀態(tài)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長度都相等?教師應讓學生廣泛交流,形成共識。必要時要出示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都相等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明確的分析問題。
2.制作框架理解長、寬、高。
學生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
教師:如果遮掉其中的一條棱,你還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比劃一下。
教師:如果再遮掉一些棱呢?
追問: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哪幾條棱,才能保證讓我們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動手試試看。
學生動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大組進行質疑交流,得出結論:只要剩下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就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
反饋小結:這三條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們直接制約著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教師結合課件揭示長、寬、高的定義。并變換位置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ㄔO計意圖:長、寬、高的認識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材中制作框架的目的是通過分組引出長、寬、高。我稍作了些調整,因為覺得這種調整在不影響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對學生學習欲望的激發(fā)似乎比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更有效。制作框架的目的一是鞏固特征或也可認為是驗證特征,二是通過制作框架和拆除框架這一來回,學生表象的建立會更豐富。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迷糊到清晰的過程,對于長、寬、高的意義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3.遷移方法研究正方體。
如果要研究正方體,你們覺得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發(fā)現(xiàn)的結果。
引導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異同點和建立關系。
(學情預設:本課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要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必須用上一定的時間,否則若蜻蜓點水?紤]到課堂時間有限,正方體的認識可引導學生遷移提出思考的問題,獨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4.歸納提升,實現(xiàn)建模。
四、隨堂小測:
完成第1填空題:
(1)、長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棱長相等。
(2)、正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 ),每條棱長都( )。
(3)、長方體中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狀是長方體,( )的形狀是正方體。
完成2題: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老師也參與談收獲,總體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以此激勵學生。
板書設計: 長方體 正方體
面 6個面
相對的面向等 相同
棱 12條
相對的4條棱相等 相等
頂點 8個頂點
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 12條棱 分成3組 8個
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
正方體: 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條棱長度都相等 8個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P1~2的例1、例2"練一練",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培養(yǎng)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高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準備: 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的模型、框架、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1.師:(大屏幕出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認識這些圖形嗎?生答.給下面這些圖形分類,說說分類的依據(jù)。(課件演示)
2..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課件把實物裝換成立體圖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ㄒ唬┨骄块L方體的特征。
1 .看課件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
2、小組內互說。
3、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準備的學具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根據(jù)討論提綱,小組合作討論長方體的特征:
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勵。)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4、學生匯報結果,結合課件演示。
。ǘ┱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它的十二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么分? 學生交流匯報。 (師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師指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中較長的叫做長,較短的叫做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
2、練練手:(1)(課件演示)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提問: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
(3)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課件)
。ㄈ┱J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并知道它的特征,那正方體又有什么特征呢?
。1)自主觀察、探究
1.正方體的面有幾個?有什么特點?
2.正方體的.棱有幾條?有什么特點?
3.正方體的頂點有幾個?
。2)小組匯報交流。(師板書)
2.師:通過我們的學習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匯報。 (課件步步出示)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圖。
三、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1.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 ,面積相等。 ( )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 一定是 正方體。 ( )
。5)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共二十四條棱。 (6)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 ( ) (7) 相對的4條棱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 )
2、 如果用鐵絲圍成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的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鐵絲?
3、 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棱長3分米的正方體框架,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四、課堂總結
五、作業(yè)
1、完成練習三第五題。
2、自己做一個長方體。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4-0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3-0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9-1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5篇02-18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06-1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06-1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4-0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2-2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03-0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