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
【教材分析】
《吉祥三寶》是一首一家三口對答式的蒙古歌曲。曲調簡單,歌曲中一家三口溫馨幸福的對唱傳達出來的家庭和諧與美好,很打動人。歌曲中的太陽,月亮、星星、花兒、果實、爸爸、媽媽和孩子,雖然是造化使然,但其中的親情與至愛卻唯獨人類所獨有。樂曲別致的編曲和 RAP 的蒙語開場,讓人耳目一新,溫馨和諧的美好氛圍,讓幼兒感知親情,用打擊樂的形式表達親情對孩子來說更富有吸引力。
【活動目標】
1.感受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jié)奏。
2.引導幼兒根據節(jié)奏圖譜進行演奏,并能看指揮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
3.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奏的快樂和成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每人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課件(圖譜)。
2.經驗準備: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活動建議】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了解樂曲結構。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導入語: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聽完后你要告訴我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這首歌曲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再次完整欣賞音樂,了解樂曲結構。提問:歌曲里共有幾段?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小結: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音樂節(jié)奏歡快,體現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場景。
2.分段欣賞歌曲,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提問:女兒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示?爸爸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現?那么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用什么動作表現?
。2)欣賞第二段,創(chuàng)編不同角色的動作。提問:第二段是誰問誰答呢?媽媽的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伴奏呢?
。3)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4)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jié)拍演奏這首歌曲。
3.自由選擇樂器進行演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1)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嘗試樂器的正確演奏方法。
。2)幼兒能根據圖譜并會看老師指揮進行演奏。
。3)交換樂器,請幼兒指揮進行演奏,體驗合作演奏的成功與快樂;顒友由:區(qū)角中交換樂器繼續(xù)演奏《吉祥三寶》。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4/4拍節(jié)奏,能夠通過身體模仿動作、樂器演奏熟練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重點)
2、能根據教師指揮的手勢迅速做出動作反應,注意樂器相互協(xié)作演奏,演奏出蘋果豐收的愉快場景。(難點)
3、感受蘋果豐收的快樂場景,體驗與同伴創(chuàng)造性的配器和合作演奏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蘋果豐收音樂;鈴鼓、碰鈴、圓舞板若干。
教學過程:
一、伴著歡快的音樂幼兒模仿摘蘋果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體驗摘蘋果的愉快心情。
1、教師引導幼兒交流:你摘蘋果時心情怎么樣?
2、教師小結:摘蘋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樂曲,這首就是表達了人們豐收蘋果時的愉快心情,我們再看看人們是如何慶祝蘋果豐收的?
二、教師運用視聽欣賞法,引導幼兒通過邊看圖片邊欣賞樂曲相結合的方法,感受樂曲的節(jié)奏特點,了解豐收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1、幼兒欣賞后回答:這段樂曲感覺怎么樣?那樂曲是幾拍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嘗試拍打樂曲的節(jié)奏并簡單介紹樂曲。
2、剛才蘋果豐收了,人們都干了什么?請幼兒模仿,初步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豐收的快樂。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探索用身體動作表現蘋果豐收的場景,掌握樂曲的基本節(jié)奏。
1、出示身體動作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上有哪些勞動動作?請幼兒自主探索。
2、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規(guī)范幼兒動作,我們現在完整表演一遍,提示幼兒男孩、女孩的動作幅度可以有差別。
3、幼兒跟隨音樂完整表演身體動作,提示幼兒注意用表情和眼神與動作協(xié)調。
四、變換圖譜,引導幼兒回憶樂器的使用方法并嘗試自己練習演奏不同樂器的節(jié)奏并完整演奏樂曲。
1、教師變換圖譜,請幼兒觀察:圖譜有什么變化?你發(fā)現了什么樂器?
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樂器圖譜的節(jié)奏。
2、請幼兒取出自己椅子下的樂器,演示樂器的使用方法,教師規(guī)范幼兒的動作及姿勢。
3、跟隨音樂幼兒演奏樂曲,提醒幼兒控制好自己的樂曲并注意節(jié)奏的準確性。(配班教師進行錄像)
4、利用回放體驗法請幼兒欣賞剛才演奏的片段,引導幼兒自我評價:你們認為剛才演奏的怎么樣?哪里演奏的好?怎樣會演奏的更好?
5、幼兒完整演奏樂曲一遍后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6、請幼兒來當小指揮,帶領大家演奏。
五、演奏結束,請幼兒分組收好樂器,提示幼兒輕輕放到指定的地點,出活動場地。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樂曲小看戲的歡樂、詼諧的情緒,并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2、啟發(fā)幼兒傾聽小鑼的音色,教會幼兒演奏方法,并集體合奏中保持演奏速度。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練聲:《數青蛙》、《只要媽媽露笑臉》、《蝴蝶找花》、《幸福拍手歌》。
律動:《摘果子》、《笑一個吧》、《我來教你跳個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奏樂曲幫助幼兒回憶樂曲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樂曲嗎?還記得嗎?
師:那誰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嗎?(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樂曲的名字叫《小看戲》。)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引導全班幼兒跟隨樂曲完整的打節(jié)奏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動作。
師:那請小朋友聽好音樂,整齊地打節(jié)奏!
3、引導幼兒學習用樂器打擊樂曲。
、俳處煶鍪拘¤尅⑩,介紹樂器名稱并讓幼兒傾聽小鑼、鈸的音色,教師示范如何拿鑼,右手用小縋敲擊鑼的中心等要領,幼兒集體做敲小鑼的模仿動作。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的樂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樂器應該怎么用呢?
、谟變悍纸M討論。
師:拍手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拍肩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跺腳時又該如何演奏?
注:全體幼兒做拍手動作,教師在幼兒拍肩時,加入鑼聲,烘托詼諧情緒,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結:這首樂曲來自中國東北一首有名的民間樂曲,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很歡快的樂曲。我們還要帶很飽滿的情緒進行演奏。
4、幼兒進行合作演奏。
、俳處熀咔樱變狠喠餮葑。
、谟變耗靡褱蕚浜玫拇驌魳菲鳎唇處熤笓]進行演奏,并注意傾聽樂器聲的.歡快與風趣。
、劢粨Q樂器練習。
、苷埿∨笥旬斨笓]全體幼兒演奏樂曲。
重點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演奏的好聽、統(tǒng)一,怎樣看指揮演奏?
三、結束部分
1、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2、表揚認真演奏的幼兒,使幼兒知道我們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因為歡快的音樂對于幼兒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幼兒很是喜歡,而且本次活動又要讓幼兒進行打擊樂器演奏,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器讓從來沒見過的幼兒們目不暇接,興奮不已,恨不得馬上一展身手。 對于所有的打擊樂課,我們大家有個共同的困惑,就是規(guī)則與幼兒自主選擇權該怎樣有效地結合起來。對于這個困惑,專家和大家的意見是,一開始就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等規(guī)則意識建立起來后,再讓其自主選擇。
小百科:看戲,漢語詞匯,指觀劇;聽戲。引申為幸災樂禍,旁觀。觀賞戲劇演出。詞目看戲拼音kàn xì引證解釋1、觀劇;聽戲。宋 楊無咎 《蝶戀花》詞:對酒不妨同看戲,他日功名 晏子 堪為比。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4
活動名稱
認識打擊樂器
活動目標
1. 知道并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
2. 知道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嘗試根據音色來分類打擊樂器。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各種打擊樂器: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雙響筒、蛙鳴筒、沙球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打擊樂器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寶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這里面有什么?我們來看一看(一一出示打擊樂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3. 我們的這些寶貝是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打擊樂器,他們可以用來演奏打擊樂或者打節(jié)奏。
二、學習使用方法
1. 請每個小朋友上來,選你喜歡的樂器。
2. 自己試一試,聽聽你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3. 聽老師打幾段節(jié)奏,小朋友用你們的小樂器來模仿一下。
三、嘗試分類
1. 我們聽過了自己的小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請你們來說說你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教師總結:叮叮、篤篤、沙沙等)
2. 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樂器聲音排成小組。(教師指導)
3. 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來試試,分別來給我們的歌打打節(jié)奏,還記得我們的節(jié)拍符號嗎?(播放樂曲,讓幼兒分組打節(jié)奏,分別對各種樂音有感性認識。)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學會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節(jié)奏。
2、引導幼兒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喜洋洋》伴奏。
3、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喜洋洋》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2、打擊樂譜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1)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2)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聽辨樂句節(jié)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出示樂句節(jié)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
。2)師: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3)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聽辨樂句的節(jié)奏。
。5)師:這里有兩條樂句的節(jié)奏,一條是A段的',一條是B段的,你們來聽一聽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6)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節(jié)奏型、
。7)師:不一樣的節(jié)奏型,打出來的節(jié)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jié)奏呢?
。8)看圖譜,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jié)奏
3、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
。1)、出示樂器和節(jié)奏型,自主配樂練習。
(2)師: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3)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
(4)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活動延伸
嘗試不同的配樂方式演奏樂曲。
附節(jié)奏譜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6
【活動目標】:
1、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和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活動重點】:
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活動難點】:
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約2分鐘)師:我們來聽一首曲子,聽完說說這首曲子聽上去感覺怎么樣?
幼1:聽起來很熱鬧(感覺很熱鬧)幼2:很歡快幼3:像過年了師:這是一首很歡快、熱鬧的的樂曲,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大家有時會聽到,感覺喜氣洋洋的、很開心,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們再來聽聽這首曲子,大家聽聽這個音樂可以分為幾段?
二、 聽辨樂句節(jié)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約20分鐘)
1、出示樂句節(jié)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約15分鐘)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幼1:兩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
幼2:三段師:為什么這樣分段?
幼:第一段很快,有點熱鬧,第二段有點慢,第三段又很快師:聽音樂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達也不一樣,是的這個音樂是ABA式的三段體,第一段感覺很熱鬧,像一群人在敲鑼打鼓,第二段很舒緩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開開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復第一段)師:出示PPT,這里有兩條樂句的節(jié)奏,一條是A段的,一條是B段的,你們來聽一聽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再聽一遍音樂,聽辨樂句的節(jié)奏師:音樂結束了,誰來說說哪條樂句是A段的,哪條樂句是B段的?
幼: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條是B段的。
師:說一下這樣分的理由幼:因為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jié)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jié)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jié)奏重復了幾次?
我們再聽一遍音樂(播放A段)幼:四次,師:大家同意嗎幼:同意師:第二條樂句的節(jié)奏重復了幾次?我們來聽聽音樂(播放B段)幼:8次師:大家這次聽得很認真,因為是ABA式的三段體,所以第三段重復第一段的節(jié)奏。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jié)奏?
2、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表現音樂的多種節(jié)奏型(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約5分鐘)
。1)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二拍子的多種節(jié)奏型
師:不一樣的節(jié)奏型,打出來的節(jié)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jié)奏呢?
師幼共同確定節(jié)奏型的身體部位打擊方式。
。2)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jié)奏三、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8分鐘)
1、 自主選擇樂器: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身體來演奏過了。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出示樂器和節(jié)奏型,鼓勵幼兒自主配樂2、 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我們配好的節(jié)奏譜,看著這張節(jié)奏譜進行樂器演奏,我們現在是一個樂隊,你們都是這個樂隊的演奏家,
師:樂隊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幼:聽音樂(你知道聽著音樂打節(jié)奏)幼:看節(jié)奏(樂曲中有節(jié)奏,這樣打出來的樂曲會更好聽)
幼:看圖譜、看指揮(瞧,知道這么多,很關鍵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樂器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休息)
3、根據幼兒的自主配樂方案,進行配樂演出
4、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地打擊樂器演奏。
關注幼兒使用樂器的方法及演奏時 教師對剛才的演奏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將沒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來,指曲譜帶領幼兒練習。
活動延伸: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仿編出X X | XX X|的節(jié)奏型。
2、能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身邊的物品打出樂曲節(jié)奏。
3、能與同伴合奏,體驗節(jié)奏樂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用生活中的事情仿編節(jié)奏型。
活動難點:找出生活中的樂器—身邊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并按圖譜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自制樂曲圖譜一個、皮筋若干、各種常見的身邊物品積木、橡皮泥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利用聲勢問好并做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ㄒ唬┯寐晞菹蚶蠋焼柡
。ǘ﹦(chuàng)設充滿童趣的情境,引導幼兒做律動
教師引導幼兒扮小皮筋,隨音樂做小皮筋的動作進行律動。
二、感知“庫乞乞”的節(jié)奏,體驗節(jié)奏的特點。
(一)借助故事情節(jié),復習“庫乞乞”的音樂
1、 出示“庫乞乞”樂曲的一段圖譜,并用聲勢打出“庫乞乞”的節(jié)奏:
X X | XX X|
提問:1、“你還能用這個節(jié)奏說說其它的事情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說出:洗 洗 |洗頭 發(fā);唱 唱 |唱支 歌等。
2、“你能用聲勢打出這個節(jié)奏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自己身體上的各個部位打出X X | XX X|節(jié)奏。
2、出示整首庫乞乞音樂的圖譜,指導幼兒按意愿為圖譜創(chuàng)編動作。
重點指導幼兒貼動作圖時對應好X。
三、利用生活中的樂器指導幼兒按創(chuàng)編的圖譜演奏
。ㄒ唬﹩l(fā)幼兒發(fā)現尋找生活中的樂器
提問:“找一找活動室內哪些東西能打出聲音做樂器?”(如:小椅子、橡皮泥等。)
提醒小朋友在使用生活中樂器時力氣要小,注意打出的聲音要美。
(二)指導幼兒按創(chuàng)編的圖譜集體演奏
重點指導小朋友合奏時注意聽別人樂器的聲音。
活動延伸:
1、音樂區(qū):將圖譜、樂器投放在音樂區(qū),鼓勵幼兒嘗試用其它身邊常見的器物及自己編出的圖譜進行庫乞乞的演奏
2、操作區(qū):指導幼兒嘗試用沙子、豆子和飲料瓶制作沙錘。
3、科學區(qū):指導幼兒將玻璃瓶內裝不同容積的水,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大中國》舞蹈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2、借助舞蹈動作的暗示,嘗試選配樂器演奏方案
3、看指揮協(xié)調地一致地演奏。
活動準備:打擊樂器:小玲、鈴鼓、圓舞板若干 磁帶,音響,幼兒人手兩根彩條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舞蹈《大中國》
二、學習探索用拍節(jié)奏,表現《大中國》舞曲。
1、剛才,我們小朋友舞動彩條表演《大中國》,下面,我們來學習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國》音樂好嗎?
2、教師反饋幼兒的想法,并將揮動彩條的1-17喝4-25小節(jié)的動作改成拍手的動作。
3、幼兒隨樂練習改變的動作
4、幼兒嘗試看教師指揮做拍手的節(jié)奏動作。“我來指揮,你們看我的動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兒討論配器方案
教師:你們覺得什么動作可以做搖鈴的動作?拍手的動作可以用什么樂器呢?
四、幼兒嘗試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1、幼兒看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
“我們不拿樂器,跟著老師的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小鈴是什么樣子?鈴鼓?呢?圓舞板呢?”
2、幼兒看教師的指揮用樂器演奏。
“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樂器拿起來,看老師的指揮演奏!
3、幼兒嘗試交換樂曲演奏。
“現在,請小朋友把樂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換一個座位,拿新樂器演奏”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jié), 隨音樂節(jié)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jié),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jié),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jié), 同5-6小節(jié)。
11-12小節(jié), 同7-8小節(jié)。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chuàng)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chuàng)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chuàng)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纯此墓砟樖窃趺醋龅模克谋砬槭鞘裁礃拥?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jié)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9
課題來源
活動的靈感來源于“超級瑪麗”電玩游戲,這個游戲情節(jié)明了,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音樂原曲名《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點。我將“超級瑪麗”的游戲情境與樂曲結合,設計出打擊樂游戲“瑪麗波爾卡”,以“闖關”的游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瑪麗波爾卡》,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隨樂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長大”的律動,能看指揮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2.在圖譜和口令動作的暗示下,大膽匹配樂器,嘗試根據B段音樂的變化奏出“由弱變強”的音響效果.能在游戲情節(jié)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進行合樂演奏。
3.體驗多次闖關和升級所帶來的挑戰(zhàn)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玩過游戲“超級瑪麗”;圖譜和音樂;鈴鼓、圓舞板、小鈴各6副,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的段落結構,學做各角色身體模仿動作
1.提問引出超級瑪麗的話題。
師:你們玩過“超級瑪麗"的游戲嗎?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圖譜,介紹內容,說說簡單的.口令。
師:這里有一幅圖,圖里的瑪麗正在闖關.看看他遇到了誰?(特別強調烏龜的特征與應對的方法)
3.傾聽音樂,匹配圖譜,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師:瑪麗闖關的時候還有音樂,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看瑪麗是按什么路線闖關的。
4.創(chuàng)編瑪麗的動作,逐步完整表現音樂。
(1)師幼創(chuàng)編A段“走、跳、定住”動作,并隨樂練習。
師:我們清楚了瑪麗是怎么闖關的,誰來試一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合樂練習A段)
(2)師幼創(chuàng)編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的動作,并隨樂練習。
師:瑪麗會怎么吃蘑菇、怎么長大呢?誰來試試?大家向他學一學。(合樂練習B+A段)
師:我們合著音樂,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動作試一試。
(3)完整練習(指圖+動作)。
師:跟著音樂把你們剛剛編的動作完整做一次。(合樂完整練習)
(評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簡潔的提問將幼兒的思維喚醒,回憶出電玩游戲中瑪麗闖關的情境。隨后教師出示相關圖譜,啟發(fā)幼兒觀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幫助幼兒熟知動作模型和節(jié)奏模型。最后,強調音樂的ABA結構,為后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隨樂進行“超級瑪麗”律動游戲,再次感受游戲的樂趣
師:我們要進行闖關游戲了,記住,烏龜來了千萬不能動哦!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
師:聽!闖關成功了嗎?(尾音顯示成功)
(評析:教師賦予幼兒“超級瑪麗”的角色身份進行闖關游戲,幫助幼兒再次欣賞了音樂,并在玩中對音樂、角色、情節(jié)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結尾處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讓幼兒自己辨別成功與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武器”,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闖關游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樂,用圓舞板和小鈴匹配A段音樂并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當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游戲情節(jié)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4.交換“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的游戲性更加明顯,幼兒完全置身于闖關、挑戰(zhàn)的情境中)
四、完整隨樂闖關表演(終極挑戰(zhàn))
1.部分幼兒做律動游戲,部分幼兒用樂器伴奏做掩護,進行終極闖關。
師:我們要進行最后的終極挑戰(zhàn)了,只要你們闖過這一關就能變成超級瑪麗!請每隊的前四位小瑪麗先上來闖關,其他超級瑪麗在座位上用“武器”為他們做掩護。如果他們過關了,一會兒再掩護你們闖關。
2.表演與演奏的幼兒交換,繼續(xù)闖關。
(評析:部分幼兒在場地中間表演律動游戲,部分幼兒用樂器當武器演奏,雙方協(xié)助闖關,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0
【活動目標】
1、了解瓶子里不同的水量能發(fā)出不同的音色。
2、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音型,能根據圖示,在教師引導下有節(jié)奏地演奏樂器、
3、能在集體的打擊樂演奏中體會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開火車》鋼琴伴奏、樂器圖示(三種水量的瓶子和筷子)、三種水量的瓶子和筷子、三種不同水量的瓶子從多到少呈1、2、3、1、2、3……的形式擺放。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做“開火車”的游戲,根據音樂做出開火車的`動作,感受《開火車》的節(jié)奏和旋律,引出活動主題。
2、教師示范演奏音樂:
(1)教師根據音樂用不同瓶子演奏音樂,讓幼兒發(fā)現其中不同的節(jié)秦型。
。2)教師貼出圖示,引導幼兒讀懂圖示(一根筷子表示敲一下,兩根筷子表示敲兩下,以及不同瓶子對應的小節(jié))。
3、幼兒練習演奏音樂: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所展示的圖示跟隨鋼琴演奏(演奏2—3次)。
。2)教師任意改變若干圖示的順序,讓幼兒跟隨鋼琴演奏,教師可適當引導(演奏2—3次)、
4、游戲:
。1)將幼兒分成三組根據節(jié)奏按順序(每組半拍)輪流演奏(共三遍,第一遍教師引導,第二遍教師適當引導,第三遍幼兒自行演奏)
。2)每個幼兒根據節(jié)奏按順序(每人半拍)輪流演奏。附音樂:《開火車》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變化與樂曲性質的關系,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漁舟唱晚》。
2、古箏一架,老師熟練彈奏樂曲。
3、各種小樂器及紗巾、彩帶等。
活動過程:
一、整體感受部分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因為古箏音色悅耳動聽,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完整欣賞樂曲《漁舟唱晚》。提問: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師完整彈奏樂曲,幼兒進一步完整欣賞,為樂曲分段。
2、分段欣賞,跟著樂曲打節(jié)拍,感受樂曲速度的變化。分辨樂曲三部分特點:先緩慢優(yōu)美,然后逐漸加速,最后回到緩慢優(yōu)美。
3、結合多媒體課件,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充分感受樂曲的美。
三、藝術同構活動
1、借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找找哪張圖給人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2、聽第二段音樂(同上)。
四、創(chuàng)造表現部分:
1、 簡單介紹小樂器和舞蹈道具,請每人選一件自己喜歡的道具。
2、自由討論。請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圍在一起,試一試怎樣使手里的.道具隨音樂發(fā)出優(yōu)美好聽的聲音?有幾種方法?拿絲巾類材料的小朋友試一試優(yōu)美緩慢的音樂怎么表現?逐漸加快的音樂怎么表現?
3、幼兒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熟悉樂曲結構,并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jié)奏型。
2、初步學習為樂曲設計打擊樂器演奏。
3、注意看指揮演奏,體驗師生合作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圖譜一張,視頻音樂,課件,幼兒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結構
1、看視頻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地方?
小結:新疆是我國的一個省,那里盛產各種各樣的`水果,那里的人們熱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賞歌曲,感知樂曲結構。
教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聽到特別的地方?
小結:這首歌曲有兩段,一共有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二、熟悉圖譜,用身體動作演奏
1、出示圖譜,觀察圖譜,說出圖譜上的圖標。
2、身體動作練習。
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拍肩等動作看圖進行節(jié)奏練習。
三、學習用樂器演奏
1、集體配器。
。1)介紹樂器,認識并鞏固三種不同樂器的打擊方法。
(2)嘗試根據圖譜為樂曲匹配相應的樂器。
2、完整徒手練習演奏。
3、看圖譜集體完整演奏。
4、看指揮演奏。
5、集體演奏。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選擇了音樂課,在課型上,我選擇了打擊樂。之所以這樣大膽地嘗試了打擊樂教學,主要原因是想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在參與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體會到“我能行”。
當然,我知道,在基本功上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已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是,我覺得失敗和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動中積累經驗,找到最恰當的方法,這種訓練方法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否可行,這才是我選擇打擊樂教學的真正目的。課的開始我觀察到,學生們踏著律動曲的節(jié)奏,高興地來到了我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中,看得出,他們喜歡音樂課,給我樹立了信心。音樂課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大部分幼兒都積極參與活動,但是也有少數的小朋友不太積極,我發(fā)現孩子也不是不喜歡,是不太愛表現,平時就是不太愛說話,在以后的活動中,生活中,我將會給這部分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使我們的教學能夠更完美。
總的來說,我覺得雖然學生掌握了教學的基本內容,但掌握得較吃力,原因是教學內容難度較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有不合理之處,如:時間分配不夠科學,教學密度較大,教學過程一直在緊張中進行。由于課前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造成分散難點時遇到了麻煩,耽誤了時間,接下來時間不足,使學生只學到了基本演奏方法,而缺少理解、消化過程,發(fā)生了學生意猶未盡不肯離開的現象。
我將通過這次觀摩教學活動,總結經驗教訓,征求教師意見,學習他人所長,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取得好成績。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3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家長開放日活動,我以這個活動為載體讓家長了解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自主的學習,追求自主的快樂,我們對自主的理解就是讓幼兒成為頭腦清醒的自我建設者,具體體現為三個目標:
。1)學會做人。這是從情感態(tài)度上出發(fā),如本節(jié)課我就是要讓幼兒體驗一種高度合作與協(xié)調,體驗成功。
。2)學會做事。這就是以往家長所熟悉的知識技能方面的',本節(jié)課就是提高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知能力。
。3)學會學習。以往強調教師教現在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學習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就引導嘗試轉換身體動作為節(jié)奏,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而不是直接的將如何演奏,配器告訴幼兒。
總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培養(yǎng)幼兒的各種能力往往比幼兒獲取單純的知識有益的多,這些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對幼兒是終身有益。
一、 活動目的:
1. 在學習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解放軍進行曲”。
2. 嘗試轉換身體動作為節(jié)奏,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3. 在演奏時體驗精神飽滿的激動心情及大家合作成功的快樂。
二、 活動準備:
磁帶、樂器(碰鈴、圓舞板、鈴鼓、大鼓)節(jié)奏譜一張
三、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認識解放軍嗎?覺得解放軍怎樣?(神氣、勇敢)今天我們就來當解放軍,先來聽音樂觀看解放軍的錄像,看看解放軍在干什么?
2.傾聽樂曲旋律,觀看教師表演。
提問:你看見解放軍在干什么?(踏步、甩頭、吹喇叭、歡呼)
3.幼兒表演。要把解放軍的英勇神氣表現出來。
4.看教師表演,幼兒轉換拍出身體動作的節(jié)奏。
5.看節(jié)奏譜聽音樂練習拍節(jié)奏。
6. 學習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1)、啟發(fā)幼兒探索配器方案。
(2)、持樂器練習。
。3)持樂器看節(jié)奏譜演奏。
。4)聽音樂看指揮使用樂器進行合奏。
。5)請一名幼兒當指揮演奏。
(6)加大鼓。
7.談話。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合作才可以演奏好這首解放軍進行曲,你們有什么想法?我們要把解放軍這種團結合作、遵守紀律、勇敢的精神保持下去。
家長反饋:這個活動跟以往的音樂教學方式有很大改變,比較活潑,區(qū)別了呆板、陳舊的學習方式;孩子平時比較喜歡來幼兒園,對幼兒園的活動感興趣,說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幼兒感興趣;老師的教學方法新穎有趣,幼兒參與的興致高,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氣氛好。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變化與樂曲性質的關系,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漁舟唱晚》。
2、古箏一架,老師熟練彈奏樂曲。
3、各種小樂器及紗巾、彩帶等。
活動過程:
一、整體
感受部分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因為古箏音色悅耳動聽,所以深受人們喜愛。
完整欣賞樂曲《漁舟唱晚》。提問: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師完整彈奏樂曲,幼兒進一步完整欣賞,為樂曲分段。
2、分段欣賞,跟著樂曲打節(jié)拍,感受樂曲速度的變化。分辨樂曲三部分特點:先緩慢優(yōu)美,然后逐漸加速,最后回到緩慢優(yōu)美。
3、結合多媒體課件,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充分感受樂曲的美。
三、藝術同構活動
1、借助多媒體課件聽第一段音樂,找找哪張圖給人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2、聽第二段音樂(同上)。
四、創(chuàng)造表現部分:
1、 簡單介紹小樂器和舞蹈道具,請每人選一件自己喜歡的道具。
2、自由討論。請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圍在一起,試一試怎樣使手里的道具隨音樂發(fā)出優(yōu)美好聽的聲音?有幾種方法?拿絲巾類材料的小朋友試一試優(yōu)美緩慢的音樂怎么表現?逐漸加快的音樂怎么表現?
3、幼兒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美。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15
設計意圖:
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打擊樂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將一首結構比較復雜的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自發(fā)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jié)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
3、培養(yǎng)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音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jié)。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沖刺→反復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吁——"(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jié)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范隨音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3>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
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fā)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诟髡垉晌挥變悍謩e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活動反思: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yǎng)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級的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么,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開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頻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lián)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打開視野。在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聆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聆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弦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地更為深刻。在聆聽A1樂段時,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沖刺環(huán)節(jié),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出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在課堂結尾讓學生們欣賞了視頻版本的《賽馬》、笛子演奏的《賽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學生們對于二胡及樂曲的認識和理解,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情緒。
本節(jié)課還有一些問題,如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課堂上,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對每個樂段的處理,讓每個學生思考并說一說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意境,再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加以表現,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小百科:馬在動物分類學中分類為: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馬屬(Equus)、馬(Equus caballus)。是一種草食性動物,F存家馬和普氏野馬兩個亞種。
【幼兒園音樂打擊樂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打擊樂教案:昆蟲音樂會04-05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01-06
《打擊樂―瑪麗波爾卡》大班音樂教案01-26
(薦)打擊樂幼兒園教案03-07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必備)03-07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推薦]03-05
打擊樂優(yōu)秀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