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分米的認識》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米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米的認識》教案1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書的封面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chǔ),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厘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厘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nèi)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厘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jié)歸納:1 厘米10 毫米板書: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xiàn)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塾檬謩荼硎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jié)——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shù)一數(shù)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間有多少關(guān)系?
總結(jié)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三、鞏固發(fā)展
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nèi)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guān)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厘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jié)
引導學生總結(jié)、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活動,激活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1米的紙條,直尺,白紙1疊、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身高圖。
問:你知道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嗎?(量身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齊讀:1米32厘米
這里面用到了兩個什么單位?(長度單位)分別是什么?(板書:米厘米)
2、復習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貼出1米紙條。問:你感覺1米比較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1厘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貼出1厘米的紙條。問:你感覺1厘米的長度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厘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導入。
我們感覺1米和1厘米的`長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們要去量課桌的長,用米作單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單位又太小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認識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板書)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認識分米
1、師貼出紙條,指出:這張紙條的長就是1分米。
請學生也拿出相同的紙條,問:這張紙條的長就是什么?
2、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舉例說明。(插座的四條邊、軟盤的邊)
3、師:分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那么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關(guān)系呢?怎樣證實你的猜測?用直尺量一量紙條。得出結(jié)論,板書:1分米=10厘米
4、判斷:讀:我的文具盒,長大約20厘米,寬大約10厘米。
你能換種說法嗎?
5、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畫線段。
問:1分米可以從刻度0畫到刻度10,還可以幾開始畫?如果從2開始呢?從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比劃給同桌看,讓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7、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計得對不對,還差多少。
8、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圖,指名回答。
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個1分米;卮鸷笱菔荆10。
指名說說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板書:1米=10分米
(二)認識毫米
1、導入。
師:你能說說數(shù)學書厚多少嗎?
師演示操作方法,學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結(jié)論:數(shù)學書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為了看得更清楚,老師拿來了一個放大鏡(出示),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書的厚度連一厘米都不到,說明我們還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毫米。板書:毫米。
3、認識。
放大1厘米。
師:在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一些比較短的刻度線,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演示從刻度線0到第一根小短線就是1毫米。
4、進率。
一格一格數(shù),數(shù)到5毫米時停下,問:這根刻度線有什么不同之處?指出:從刻度線0到這根刻度線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繼續(xù)往下數(shù)。填空:1厘米里面有()個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了嗎?板書: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覺1毫米比較怎樣?怎樣數(shù)比較方便?(用筆尖數(shù))學生數(shù)一數(shù)。
5、舉例。
什么東西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師示范量1分硬幣的方法,學生同桌合作。用同樣的方法量1元硬幣、銀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shù)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1)學生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2)匯報交流。
3、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2)床長2()。
。3)大米寬2()。
(4)黃瓜長2()。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五、課堂作業(yè)
六、板書設(shè)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學會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在三年級(下冊)學生還將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學習用千米作單位描述公路、鐵路及河流的長度,描述常見交通工具行駛的速度?梢,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設(shè)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舊知與新知的有效銜接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已有認識,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幫助學生明確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guān)系。
二、操作與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對物體長度的把握能力。讓學生剪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讓學生找出接近1分米長的鉛筆,借助銀行卡的厚度讓學生體驗1毫米等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像這種概念教學的課堂,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shù)學。讓學生動手測量,親身經(jīng)歷,用心總結(jié),才能學得會,辯得請,記得牢。
《分米的認識》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能力目標: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標: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教學難點:
幫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問學生以前學過什么長度單位?(板書: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貼1米的長度條)
。2)那1厘米大約有多長?在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的距離時常用厘米作單位(貼1厘米的長度條)
如果我們要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該用什么作長度單位呢?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種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mm)
(二)新課。
1、毫米。
(1)獨立探索:讓學生觀察尺子。
師: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長度單位?除了厘米外,還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長度。
(2)生活中發(fā)現(xiàn):找找生活中我們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毫米?(學生找,要求說的有理有據(jù)。)記住1毫米厚度的感覺。
(3)鞏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長?用手指比劃。那 3mm?5mm?8mm?10mm呢?(板書1厘米=10毫米)
。4)進率:1厘米之間有10個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個1毫米是1厘米。
。5)質(zhì)疑:問那我們課本中的一頁紙大約有1毫米么?(要求說的有理有據(jù)),估一估,大約幾張紙才是1mm厚?
。6)學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針大約有幾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項?(同桌為組)
。7)做一做習題:
今天的降雨量約是5毫米。 ( )
小結(jié):我們學習了厘米、米,為何還要學習毫米?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么用處?(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沒有一個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引出分米dm,板書)
。2)探索: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劃,記住1dm長度的感覺。(2個手指一跨大約為1dm)。
問大家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1分米?(開關(guān)盒 印臺盒的長邊)
再次加深,那你們的手臂大約幾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習題。
總結(jié):手指記憶法。
板書設(shè)計:
五指記憶法。
《分米的認識》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并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對于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p>
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哪長度單位?(板書:米m 厘米cm)
游戲規(guī)則:現(xiàn)在老師兩手分開,你們覺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時候,找學生拿米尺測量一下。
繼續(xù)游戲,你們覺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檢驗一下。
談話:我們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長的多,那么,你們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嗎?
(板書:1米=100厘米)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米和厘米無處不在,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 展現(xiàn)例題)
過渡:看來,大家學習的很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參觀長度王國可是,守衛(wèi)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數(shù)學書的厚度嗎?
提示:你能指一指數(shù)學書的厚度在哪里嗎?
二、新授
1、認識毫米
。1)產(chǎn)生需要,初步認識1mm
追問:在剛才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ù蠹s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紹: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見這樣不是整厘米的時候,那就需要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毫米)在1厘米中間,每小格的長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書:mm)
那么1mm有多長呢?
(2)多種感官參與,感知1mm
、購闹背呱细惺1mm
要求:請你從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確:1小格就是1mm
、跍y量感受1mm
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個回形針,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這樣測量,明白了嗎?
請你把我課前給你們的物品請出來,量一量他們的厚度,好嗎?
《分米的認識》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和估測。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動畫片?說說動畫片里得人物。
交流學生喜愛看的動畫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瞧,孫悟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課件:孫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課件:金箍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隱藏在金箍棒里的數(shù)學問題。
請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變短了)誰來回答悟空的問題?(課件:這時金箍棒的長度是1()。)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長度單位(邊說邊板書:米)。你能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
請繼續(xù)觀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又變短了)誰來回答這個問題呢?(這時金箍棒的長度是40()。)厘米也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長度單位(邊說邊板書:厘米)。你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嗎?
那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評析: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件中呈現(xiàn)的逐漸變短的金箍棒,增強了動感效果,旁邊悟空的問題引導學生復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并讓學生用比劃的方法加深對1米和1厘米的理解,較好地鞏固了這兩個長度單位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認識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來,可要仔細觀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變得更短并進入孫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這時金箍棒會有多長呢?(學生積極參與猜測)到底有多長呢?老師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根小金箍棒,請大家動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
全班匯報:不到1厘米。
這根金箍棒特別的短,都不到1厘米啦,要想準確測量他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板書:mm)
【評析:變得更短的金箍棒,學生非常踴躍地猜測它的長度,當學生經(jīng)過實際測量發(fā)現(xiàn)準備的學具金箍棒不到1厘米時,發(fā)現(xiàn)原有的兩個長度單位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引起認知上的沖突,就產(chǎn)生了創(chuàng)造新的長度單位的欲望,這時告訴學生新的長度單位的名稱毫米,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比米和厘米要小的多!
。2)認識1毫米
那1毫米有多長呢?(一把直尺)請看直尺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那同樣這1小格的長度也是1毫米(課件演示)。那你能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感受1毫米
現(xiàn)在請大家在你的文具盒中拿出1分硬幣,然后測量一下他的厚度是多少?那你能借助這一枚一分硬幣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指一生到臺前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住硬幣,然后用另一只手慢慢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通過比劃1毫米,你有什么感覺嗎?看來1毫米很短很短。
【評析:先通過課件中尺子上的一小格來認識1毫米有多長,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再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來驗證對1毫米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借助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進一步鞏固了對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整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建立了1毫米的長度觀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學生舉例,教師適時糾正引導)
【評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找到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毫米正確表象的認識,加強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同時也強化了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4)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起直尺仔細觀察,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嗎?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厘米=10毫米。)
練習1:單位換算:3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你是怎樣想的?60毫米=()厘米呢?你又是怎樣想的?
(5)準確測量小金箍棒的長
學到這里我們能不能準確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長度?動手量一量。全班匯報測量結(jié)果。
練習2:老師這里還有一根金箍棒(課件出示),請大家仔細觀察它的`長度是多少?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jié):看來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既可以用3厘米3毫米來表示也可以用33毫米來表示。
【評析: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借助尺子自主發(fā)現(xiàn)了厘米和毫米的關(guān)系,并及時通過兩種類型的練習進行了單位之間的換算,加深對兩者關(guān)系的理解,特別是第二個題目的處理更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xiàn)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
2、認識分米
(1)引入認識分米
下面請同學們把小手里的東西放好,坐正。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孫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樣的變化?你看到了什么?(課件:金箍棒從孫悟空的耳朵里出來并逐漸變長)老師也給每位同學準備了一根同樣長的金箍棒,它又有多長呢?看誰能快速準確的測量。(板書10厘米)10厘米還可以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分米,dm),1分米就是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齊讀)
。2)感受1分米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一指嗎?(學生小組合作找一找、指一指)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總結(jié):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找到了1分米,那你能用直尺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的線段嗎?(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那就請同學們借助線段或金箍棒用手勢來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那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呢?
。3)單位換算:(課件出示)
1分米是10厘米,那3分米=()厘米呢?你怎么想的?80厘米=()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老師還想知道1米=()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評析:認識分米的教學路子與認識毫米大致相同,但是在教師告知學生10厘米就是1分米后,從認識分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到在尺子上找1分米,畫1分米的線段,找1分米的物體,感知1分米有多長,基本上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等形式來完成的,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讓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更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練習
1、知識梳理
同學們,請看黑板,通過研究金箍棒的長短,我們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板書課題: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把他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2、選單位
認識了這么多長度單位,在測量時我們要根據(jù)物體的實際長度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那你能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嗎?(課本34頁第4題)
3、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這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各是多少呢?請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填在課本34頁第2題的表格中。
八戒的日記
3月12日星期六晴
早晨,我從________長的床上起來,拿起_________長的牙刷,擠出________長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臉吃飯。接著和高的哥哥一起上學去。走了________遠的路來到學校,坐在高的凳子上,拿出長的鉛筆和________厚的練習本,開始做練習。
誰能幫八戒完成日記。指生說。
【評析:通過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梳理,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的認識逐步完整,形成了明確的知識體系,指導學生在實際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更是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思維的提升,并利用所學的知識測量身邊的物體,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五、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分米的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guān)系。
2、 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 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課件 直尺 硬幣 米尺 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以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引出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教師小結(jié):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勢表示出一毫米的長度。
4、估測數(shù)學書的厚度。
5、練習
。ǘ⒄J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3、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說一句話。
5、剪一分米長的吸管。
6、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7、估測課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練習
1、游戲: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辨一辨數(shù)學日記。
四、小結(jié)
五、課外活動。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分米的認識》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26頁28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guān)系;會用分米、毫米作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
2、學會根據(jù)物體的長度特點或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長度單位,并進行相應的'測量和交流,發(fā)展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3、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及進行相應的測量。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細心觀察。
教學具準備:
1分米長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生準備學生尺及米尺
教學流程:
一、激趣入課
(1)故事導入
。2)提示課題: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知
。ㄒ唬┙虒W分米的認識
1、談話引入
講解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2、看一看
、僭谥背呱峡匆豢1分米有多長
、诘贸觯1分米=10厘米
3、畫一畫
、佼嫵鲆粭l1分米長的線段
、谕阑ハ鄼z測
4、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教學1米=10分米
。ǘ┙虒W毫米的認識
1、測量引入
、贉y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
、谝牒撩,認識1毫米的長度
2、教學1厘米=10毫米
3、說一說:生活中厚度為1毫米的物體
4、提問: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三、鞏固應用
完成想想做做15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分米的認識》教案8
課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單元第2頁《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
作者及工作單位
洛南縣石坡鎮(zhèn)桑坪小學李萍
教材分析
《 測量——分米、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教學內(nèi)容。本單元以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為主線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通過一系列與數(shù)學有關(guān)的數(shù)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體驗實踐、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交流合作,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應用意識,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發(fā)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本著“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際生活又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玻箤W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并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2.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你們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
學生:米和厘米
2、關(guān)于米和厘米你們都了解那些知識呢?
3、你能用手比劃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
二、探究新知:除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還知道其它長度單位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些新的'長度單位。
。ㄒ唬┓置椎恼J識: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長度:
。1)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長度為1分米的吸管。請大家估計一下這根塑料管有多長?
(2)那么大家估計的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齊動手來驗證一下。
2、體驗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1)通過我們剛才的活動,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們測量的是同樣長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為10厘米,也可以表示為1分米,那么就請大家想一想: 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板書:板書:1分米=10厘米
。2)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誰能推算出“米與分米”之間的關(guān)系呢?
板書:1米=10分米
。3)體驗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毫米的認識:
。1)體驗毫米的作用: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
師:經(jīng)過大家的總結(jié)才知道,我們可以使用這么的方法對長度單位進行研究,F(xiàn)在我們就利用自己剛才學到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合作一起來研究關(guān)于毫米的知識好不好。
(2)用硬幣體驗一毫米的長度:
。3)總結(jié)歸納:1厘米=10毫米
。4)說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單位?
三、總結(jié)
1、提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米和厘米,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2、再次用手比劃4個長度單位的長度。
四、鞏固練習:
1、同座之間互量從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長?
2、課本第四頁“做一做”的習題。
3、完成游戲:請四名學生戴好師提前做好的頭飾,分別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說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間的關(guān)系。
《分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長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會選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交流單位換算的思考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讓學生體驗學習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測量引入
師:昨天同學們和聰聰已經(jīng)量出了這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先估一估,然后進行測量。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xiàn)問題,引出課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量桌面的長、寬時,用“米”和“厘米”做單位都不太合適)
師: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是“分米”,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米。(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線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shù)一數(shù)幾厘米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用手勢比劃1分米有多長。
。3)讓學生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4)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學生嘗試畫線段,集體評議。
強調(diào):從0刻度線出發(fā),要標好端點和線段的長度。
【設(shè)計意圖】
通過設(shè)置讓學生動手比劃1分米的長度、列舉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畫1分米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間的關(guān)系。
。1)嘗試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開驗證: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長?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觀察發(fā)現(xiàn):1米=10分米,用手勢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幾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幾米?
3.單位換算。
(1)教學例3。
、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個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個10厘米。
【設(shè)計意圖】
引導學生去推理幾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毫米和幾十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厘米等,教給學生進行單位換算時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在表達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系統(tǒng)梳理,體會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關(guān)系。
你能按順序給下面的單位排排隊嗎?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據(jù)排好的單位,觀察思考: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師示范一次,接著學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關(guān)系,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選題目邀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師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練習五第3、7題。
。1)杯子高1()
(2)螺絲釘寬5()
。3)牙刷長16()
。4)螞蟻身長6()
。5)一步長5()
。6)尺子厚()毫米
3.選擇合適的長度在()里畫“ √”。
。1)黑板長()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長()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書厚8毫米,5本這樣的故事書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將前面的單位“毫米”換算成“厘米”。
7、完成練習五第9、10題。
第9題,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懂題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樣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難?可以將2米換算成20分米來計算。
8、知識應用:一塊黑板長3米,用5分米長的彩帶沿著黑板的長邊做一條花邊,需要幾根這樣的彩帶?
學法指導:誰能換一句話來表達題目的意思?明確本題實際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幾個5分米,即30里面有幾個5。
四、全課總結(jié)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分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鞏固復習米和厘米
1.學生猜老師的身高
2.告訴學生,老師的身高是168厘米,問,那是幾米幾厘米呢?
3.問:這里有哪些長度單位?
4.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5.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二、通過自身體驗引出毫米
1.過渡語:我們?nèi)擞猩砀,我們身邊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學們看看這兩件文具分別有多長?
2.是剛剛3厘米嗎?那再仔細觀察,估計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樣的幾小格
3.看來同學們的估計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現(xiàn)在說一說這塊橡皮有多長了嗎?回形針呢?
4.用幾厘米幾小格來表示太麻煩了,今天我們就要學到一個比厘米更小,更精確的單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們知道怎樣的長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請同學上來指一指(一般會指從0刻度開始的)
那尺上哪里還有1毫米,同舊之間互相指一指
其實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們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長度,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4.測量2分幣的厚度
5.用手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
6.畢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裝進自己的腦袋里
7.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四、通過估計測量,建立幾毫米的概念
過渡:是啊,1毫米實在是太小了,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卻真有用毫米作單位才能測量的物體。
你們瞧!
這幅兒童畫里畫的是什么。
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螞蟻有多長?一粒米又有多長呢?
老師已經(jīng)把它們畫在了作業(yè)紙上,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它們各有多少毫米?
現(xiàn)在測一測,看看你們估得對不對?
你是怎么測量的?
五、認識厘米和毫米間的關(guān)系
1、其實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很聰明地從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幾小格就.幾毫米?那現(xiàn)在你們能不能準確地告訴我橡皮有多長,回形針有多長?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單位,那又該怎么說呢?
3.你為什么說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請學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數(shù)數(shù)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針呢?共有幾毫米?為什么?說清理由
6.即時練習
。1)我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大的一個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們能不能用這個大發(fā)現(xiàn),完成下面幾題?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崩迕祝剑ǎ┖撩
4厘米=()毫米
。福昂撩祝剑ǎ├迕
。常岛撩祝剑ǎ├迕祝ǎ┖撩
。泵祝剑ǎ├迕祝剑ǎ┖撩
。2)測一測
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關(guān)系,接下來我們就來用一用毫米這個單位?
A.估一估,這個四邊形其中兩條邊的長,只能用毫米作單位,再測一測,你估的對不對?
B.測一測書本的厚大約有幾毫米?先估后測
C.說一說,測量什么樣的物體的時候要用到毫米作單位?
。3)填上合適的單位
以前我們就知道如果亂用單位就會出錯或者鬧笑話,因此我們要合理的運用這些單位,那同學們看看,在()里該填上哪一個合適的長度單位?
鋼筆長14____
粉筆長75____
樓房高15____
鐵釘長50____
大頭針長3____
大橋長200____
六、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七、拓展延伸
還有比毫米更小的單位存在,以后我們還會學到
《分米的認識》教案11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教學目標:
。ㄒ唬┲R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ǘ┠芰c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
。ㄈ┑掠c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書的封面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師概括:
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chǔ),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厘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厘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nèi)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
1厘米10毫米3、請同學們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jié)歸納:
1厘米10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xiàn)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做一做66頁通過直觀——操作——總結(jié)——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ǘ┱J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shù)一數(shù)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板書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ㄈ├妹壮,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guān)系?總結(jié)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4、測量,做一做67頁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三、鞏固發(fā)展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nèi)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guān)系?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1題。分組練習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蠟筆長6毫米。
跳繩長2厘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三、全課小結(jié)引導學生總結(jié)、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2、能力訓練點:
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yǎng)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chuàng)造等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三、教具、學具準備:
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W前準備。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ǘ┨骄啃轮。
1、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厘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diào):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
數(shù)一數(shù)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還能怎么說?(10毫米=1厘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shù)。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指名匯報,說說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diào):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2、認識分米:
。1)提問: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么?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
。2)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厘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厘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厘米)
。3)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彩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 ) 桌子高(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長30( ) 文具盒厚4( ) 樓房高30( )
小組活動:借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cè)面一周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匯報方法。
2、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ㄋ模┛偨Y(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shè)計: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案13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nèi)容,《毫米、分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結(jié)合教學,向?qū)W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骋,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shù),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jīng)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致失敗。
(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習,為新知作準備.)
。场y量紙條的長度。(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ぐl(fā)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薄⒄J識“毫米”。
。1)調(diào)查研究后,匯報交流,小學數(shù)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
(1)師:關(guān)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fā)現(xiàn)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ǎ常⿲嶋H測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shù)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 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小結(jié):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ㄟ@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課堂上體現(xiàn)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認識分米。
。ǎ保┮敕置祝合旅嫖覀冏鰝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給大家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ò鍟1分米=10厘米)
(2)體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ㄟ@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ǎ常 滲透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
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jié),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guān)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ㄈ╇A段小結(jié),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ㄋ模╈柟谭答仯瑢W以致用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
蠟筆長60( );跳繩長200( );課桌高70( );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 );書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 )。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wǎng)上查查看。
《分米的認識》教案14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書的封面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寬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chǔ),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厘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厘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nèi)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jié)歸納:1厘米=10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xiàn)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jié)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shù)一數(shù)1分米中有多少個1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guān)系?
總結(jié)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三、鞏固發(fā)展
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nèi)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備注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guān)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 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四、全課小結(jié):
引導學生總結(jié)、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業(yè):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六、板書設(shè)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分米的認識》教案1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 提問:你己經(jīng)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長嗎?這兩個長度單位中,哪一個大,哪一個?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線、1厘米、2厘米、3厘米。從哪里到哪里是3厘。
[評析:通過比劃、找刻度等方法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chǔ)。]
二、進行新課
1. 教學分米。
(1)出示一個文具盒(長2Ocm、寬l0cm)。提問:猜一猜,文具盒的寬是多少厘米?長呢?
。2)談話:要準確地說出物體的長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長。
讓學生動手量。
。3)講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板書:1分米=10厘米)
。4)談話: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1分米的長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嗎?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互相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幾分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1米=10分米)
。6)談話: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
[評析:由學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寬和長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過數(shù)一數(shù)、比劃比劃、畫一畫等方法,加深對分米的認識,了解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學毫米。
。1)認識毫米。
談話:猜一猜數(shù)學書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講述: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單位,不能準確地量出它們的長度,接著我們認識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鉛筆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長?
談話: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再慢慢抽掉,這時兩指之間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體厚度大約是1毫米?(電話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談話: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數(shù)數(shù)看。
1枚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這樣的硬幣疊起來是1厘米?為什么?
。3)認識幾十毫米、幾十幾毫米。
提問:從0刻度開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體演示)
你能畫一條26毫米長的線段嗎?
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評析:讓學生猜測、想像、討論、觀察,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解決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lián),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系統(tǒng)地認識學過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1)提問: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從大到小排一排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長度的?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這些長度單位,說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3)講述:這幾個長度單位在國際上還有統(tǒng)一的寫法,你們想說說嗎?請看第27頁橫線下邊的文字,誰能讀出這些英文字母?
指名讀后,再一起讀一讀、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很快看出來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 量下列物體的長,你認為用什么單位合適。
語文書的厚度;筷子的長度;教室的長;橡皮的厚度;鉛筆的.長。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題。寫在書上,同桌相互檢查。
4. 游戲找朋友。大樹、筷子、課桌、螞蟻想跟長度單位交朋友,你們誰愿意做它們的朋友呢?(邊唱《找朋友》邊做游戲)
一棵大樹高5( )
一根筷子長20( )
課桌寬3( )
小螞蟻身長5( )
5. 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
① 1根火柴
、 1枝粉筆
、 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
、 一本《新華字典》
② 一本語文書
、 一張IC電話卡
在小組內(nèi)說給同伴聽。
6.想想做做第6題。
同桌先猜再量,看誰猜得對。
[評析:練習設(shè)計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練習形式生動、形象,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guān)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xiàn),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趣味性。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接著通過猜測、驗證,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運用了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再通過討論、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比劃、舉例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整節(jié)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學會學習。
【《分米的認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分米的認識》教案05-15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4-13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4-02
《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教案04-10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說課稿11-23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22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14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04-29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