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高中化學教案

          高中化學教案

          時間:2024-11-20 10:57:01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學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教案范例(15篇)

          高中化學教案1

            第一單元

            第3課時 氧化還原反應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zhuǎn)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yǎng)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zhì)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區(qū)別,并從電子轉(zhuǎn)移等角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習上節(jié)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xù)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 + 3Cl2 2FeCl3

            H2 + Cl2 2HCl

            Cl2+H2O 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 O2↑+ 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xiàn)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shù)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shù)和失電子數(shù)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zhuǎn)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shù)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zhì)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表現(xiàn)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 有氧化性

            被氧化 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xiàn)哪些性質(zhì)?并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tài)的代表物質(zhì)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zhuǎn)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jù)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xiàn)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zhì):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xiàn)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zhì)三者之一才能發(fā)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zhì)。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tài)物質(zhì),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zhì),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chǎn)生同樣的現(xiàn)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zhì),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diào)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zhì)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實質(zhì)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zhì)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jīng)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fā)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zhì)在溶液中大多數(shù)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zhì)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zhì)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倌芙沂痉磻膶嵸|(zhì);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fā)現(xiàn)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梢婋x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zhì)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zhì),引出本節(jié)的`知識點。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zhì)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zhì)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shù)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zhì)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shù)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shù)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fā)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zhì)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tài),反應物沒有發(fā)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fā)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shù)守恒(即遵守了質(zhì)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shù)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xiàn)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及時反饋,進行調(diào)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zhì)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zhì)。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zhì)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ˋ)H2S+2NaOH=2Na++S2-+2H2O

           。˙)S2-+2H++2Na++20H-=2H2O+2Na++S2-

           。–)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ˋ)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高中化學教案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2.掌握鈉、鋁、鐵與氧氣的反應。

            3.了解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會解釋鈉與水反應的各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4.設計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了解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和鈉加熱時氧化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1.鈉的氧化反應

            2.鈉與水的反應

            3.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2.2課題難點

            1.金屬與氧氣反應規(guī)律

            2.鈉與水的反應,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4.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的金屬有鐵、鋁、銅、銀等,你知道這些金屬元素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還是以游離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嗎?

            閱讀教材第46頁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釋原因。

            PPT投影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圖。

            學生讀圖,并說出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歸納整理: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過渡:在初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金屬單質(zhì)的性質(zhì),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了解金屬更多的性質(zhì)。首先請同學們根據(jù)你對金屬的觀察和使用,說出金屬都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

            學生思考回答。

            二、新課教學

            歸納整理: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有金屬光澤、易導電、易導熱、有延展性。

            閱讀教材,觀察并分析第46頁圖3-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

            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交流,回答。

            歸納整理: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1)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思考與交流: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比較Na、Mg、Al、Fe的還原性強弱,預測鈉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析。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存放在煤油中較大塊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觀察鈉的表面。

            2.用小刀從中間切開,觀察鈉的“真面目”:顏色、光澤,感受鈉的硬度,并注意觀察切面的顏色變化。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過渡:如果加熱,鈉又有什么變化呢?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持坩堝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鈉塊,用濾紙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堝中,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2.觀察現(xiàn)象和生成的固體顏色、形態(tài)。

            歸納整理并板書:

            加熱條件下:鈉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產(chǎn)生_火焰,生成淡_粉末狀固體——過氧化鈉。2Na+O2Na2O2

            思考與交流:你認為鋁能否與氧氣反應?若能,反應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依據(jù)是什么?

            討論推測:鐵能與氧氣反應,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鋁比鐵活潑,應該能與氧氣反應,但在生產(chǎn)生活中鋁卻不會生銹,也可能不與氧氣反應。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并輕輕晃動,觀察現(xiàn)象。

            2.重新取一塊鋁箔,用砂紙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熱。

            學生觀察、對比、思考,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氧化膜熔點高,加熱時氧化膜包裹著的內(nèi)層鋁熔化而不會滴落。

            思考與交流:請解釋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鐵制品需要刷漆或采用其他措施防腐,而鋁制品則不用。

            解釋:這是因為鐵銹比較疏松,不能保護內(nèi)層金屬,而鋁表面的氧化膜比較致密,可以保護內(nèi)層金屬不被氧化。1.金屬鈉是_______色固體,質(zhì)地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一會兒,會發(fā)現(xiàn)金屬鈉的表面變暗,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燃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顏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屬鈉時,應放在()

            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

            過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金屬如鐵、鋁、銅等是不和水反應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不和水反應呢?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鈉的幾點性質(zhì),并且知道了鈉比較活潑,下面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鈉是否和水反應?

            實驗探究: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放入一小塊鈉。

            學生觀察并描述現(xiàn)象。

            歸納整理:現(xiàn)象:浮、熔、游、響、紅。

            思考與交流: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

            歸納整理:

            浮:鈉的密度比水小。

            熔: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比較低。

            游:有氣體生成。

            響:生成的氣體能燃燒。

            紅:有堿生成。

            思考與交流:結合實驗現(xiàn)象,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生成氣體的成分。并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釋:鈉的化合價升高,必然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在水中氧的化合價為不能降低,只能是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產(chǎn)物為氫氣。

            (二)金屬與水和酸的反應

            1.鈉和水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H2。

            實驗設計:

            通過點燃生成的氣體來證明。

            思考與交流:金屬鈉著火,能否用水滅?為什么?應該如何處理?

            學生交流回答。

            解釋:不能。因為鈉能與水發(fā)生反應,且生成的氫氣能燃燒,火會更旺,應用沙子蓋滅。

            思考與交流:根據(jù)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請你預測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

            學生交流回答。

            過渡:下面我們來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預測是否正確。

            實驗探究:取一試管,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再加入一小塊鈉,觀察現(xiàn)象。

            歸納整理: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

            思考與交流:根據(jù)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我們預測應該有紅色固體銅生成,而實驗結果是有藍色沉淀生成,那么沉淀的成分是什么?試解釋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師補充。

            歸納整理:當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時,由于鈉非;顫姡扰c水反應,生成的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沉淀。

            過渡:通過生活常識我們知道鐵不與冷水反應,也不與熱水反應,那么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呢?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使鐵粉與水蒸氣反應。(提示:從水蒸氣的產(chǎn)生、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反應產(chǎn)物的檢驗等環(huán)節(jié),討論反應裝置的設計。)

            PPT展示幾名學生畫的裝置圖,師生共同分析各裝置的優(yōu)缺點,歸納整理出方案。

            實驗探究:按照教材第51頁圖3-9進行演示,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強調(diào)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2.鐵和水蒸氣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思考與交流:對比鈉、鐵與水的反應條件,以及鈉與鐵的活潑性,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歸納整理:當不同的還原劑和同一種氧化劑反應時,所需要的條件越低,該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

            過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水反應,那么金屬與酸反應會是怎樣一種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回顧初中學習過的金屬與酸的反應,總結金屬與酸反應的`規(guī)律。

            (三)金屬與酸的反應

            [學生實驗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情況]

            實驗目的:能否通過實驗的方法比較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

            實驗用品:鐵絲、銅絲、鋁條、稀鹽酸、稀硫酸、試管

            實驗要求:

            每4名學生為一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并將全體學生分成A、B兩大組

            A組: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鐵絲、銅絲、鋁條,然后分別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即保證同種酸的體積相同),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類似的實驗。

            鹽酸稀硫酸

            鐵

            銅

            鋁

            2.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1)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反應?反應后生成了什么氣體?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反應?

            (2)比較三種金屬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按由強到弱的順序進行排列。

            3.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鐵、鋁能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元素,而銅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元素。由此得出,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鐵、鋁比銅活潑。而鋁跟酸反應比鐵劇烈,則鋁的活動性比鐵強。

            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如下: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學生討論:金屬活動順序中為什么有氫的位置?有何作用?

            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說明:學生親眼看到了上述三種金屬與酸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通過比較、討論,容易認知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從而為后面給出金屬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活動天地]

            1).在上面的實驗中,鐵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并放出氫氣;鋁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鋁、硫酸鋁,并放出氫氣。試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HCl—Fe+H2SO4—

            Al+HCl—Al+H2SO4—

            2).觀察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3).得出置換反應定義:由一種單質(zhì)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與另一種化合物,這類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4).強調(diào):鐵跟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后顯+2價,用鐵鍋炒菜,鐵和胃酸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給人體補充鐵元素,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說明: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驗事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根據(jù)反應物、生成物的特點得出置換反應的定義!

            (四)、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目的:金屬能否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鋅片、鐵絲、銅絲、硫酸銅溶液、_銀溶液、氯化鈉溶液、試管

            實驗要求: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鋅片、鐵絲、銅絲,然后分別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_銀溶液、氯化鈉溶液,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

            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

            Zn

            Fe

            Cu

            1).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1)哪些物質(zhì)之間會發(fā)生反應?反應產(chǎn)物是什么?

            (2)對照金屬活動性順序,找出金屬和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有什么規(guī)律?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說明:在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規(guī)律后,學生對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利用給出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結合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現(xiàn)象,通過學生討論,得出金屬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的規(guī)律。這樣安排,既找出了規(guī)律,又應用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起到對當堂所學知識加深鞏固的作用。】

            (五)、金屬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金屬鋁既能和酸反應也能和堿反應

            (六)、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換出來。

            問題與思考:

            1.銀、鉑、金等經(jīng)常被用作貴重首飾這與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有很大關系,試想,用鐵做首飾行嗎?

            2.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會利用金屬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原理來冶煉金屬,你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說明:利用問題導思,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霸嗟描F則化為銅”是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qū),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激勵學生加倍努力把我們祖先的業(yè)績發(fā)揚光大!

            在線測試

            1.家用鋁鍋、鐵鍋為什么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下列物質(zhì)能否發(fā)生反應?寫出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銀與稀鹽酸

            (2)鋅與硫酸銅溶液

            (3)銅與硫酸鋅溶液

            (4)鐵與稀鹽酸反應

            2.波爾多液是一種農(nóng)業(yè)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質(zhì)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3.新買的鋁壺用來燒開水時,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會變黑,這與水含下列哪種鹽有關()

            A.鈉鹽B.鉀鹽C.鈣鹽D.鐵鹽

            4.填寫下列表格。(“混合物”欄中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

            混合物除去雜質(zhì)使用的物質(zh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銅粉(鐵粉)

            FeCl2溶液(CuCl2)

            5.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chǎn)生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_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jù)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感悟與收獲

            1.金屬能與氧氣、酸以及某些鹽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

            2.金屬活動性順序能表示常見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還能用來判斷金屬和酸、金屬和鹽溶液之間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請同學們再來談一談鑒別真假黃金的幾種辦法。

            【說明:請學生總結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和應用,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并引導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設計實驗鑒別真假黃金,跟開始創(chuàng)設的情境照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設想解決問題的途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科學引導,啟發(fā)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提出的設想;

            3、集體討論,組織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比較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得出正確的結論。

            通過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懂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知道觀察和實驗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初步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勇氣。

            實際教學中,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紀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現(xiàn)象這一系列步驟,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鞏固練習

            1.在進行鈉和水反應的實驗中,有如下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請根據(jù)鈉的性質(zhì)解釋說明。

            (1)剛用小刀切開的金屬鈉斷面呈_____色,在空氣中放置幾分鐘后發(fā)生的變化為

            ________________。

            (2)切下來的金屬鈉塊要用吸干煤油后方可放入水中實驗。

            (3)金屬鈉塊必須用_______夾取,而不能用手拿取。

            (4)金屬鈉塊投入水中后,鈉很快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這是因為

            。

            (5)鈉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動,這是因為。

            (6)如果水中在未加鈉之前已滴入酚酞試液,反應后溶液由無色變?yōu)開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室里做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時,用到的儀器有()

            A.試管夾b.鑷子c.小刀d.冷凝管e.濾紙f.研缽g.燒杯h(huán).坩堝i.石棉網(wǎng)j.玻璃片k.藥匙l.燃燒匙

            A.abdiB.ecfkC.fghlD.bcegj

            多數(shù)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自然界多數(shù)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

            分析對比:完成下表

            本課小結

            1.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現(xiàn)象和產(chǎn)物。

            2.不同金屬相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反應現(xiàn)象和產(chǎn)物不同。說明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系。

            3.通過鈉與水和鹽的反應,我們知道了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性質(zhì)和其他金屬有所不同。

            4.學習了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5.總結歸納了金屬與酸反應規(guī)律。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加熱條件下:2Na+O2Na2O2

            2.鋁與氧氣的反應:4Al+3O2=2Al2O3

            二、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

            1.鈉與水的反應

            現(xiàn)象:浮、熔、游、響、紅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鐵與水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3.金屬與酸的反應

            三、鋁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離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作業(yè)】課本P48、P50科學探究;P53習題1-9。

          高中化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解鹽類水解現(xiàn)象和實質(zhì),并能解釋解強堿弱酸鹽和強酸弱堿鹽的水解。

            2.運用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會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學習重、難點】

            1、鹽類水解的實質(zhì)2、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課前預習】

            一、鹽溶液的酸堿性

            1.任何一種鹽都可以看作是和反應的產(chǎn)物,按生成鹽的酸和堿的強弱可以把鹽分為:

            如NaClKNO3用pH試紙檢驗水溶液呈性

            如Na2CO3CH3COONa用pH試紙檢驗水溶液呈性

            如NH4ClAlCl3用pH試紙檢驗水溶液呈性

            2、以NH4Cl、CH3COONa為例分析鹽溶液顯酸性、堿性的原因。

            【課堂學習】

            【歸納整理】根據(jù)課前預習的問題,歸納

            1、鹽類水解的定義: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______跟水所電離出來的_____或_____結合生成__________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2、鹽類水解的實質(zhì)是什么?

            水的電離平衡_________,從而使鹽溶液顯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堿性或中性。

            3、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

            (1)強酸弱堿鹽溶液呈,原因:強酸弱堿鹽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弱堿陽離子與水電離出的離子結合,生成弱堿分子,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促進水的電離),使增大,減小,(濃度)溶液呈性。

           。2)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原因:因為強堿弱酸鹽在水溶液中電離出來的離子與水電離出來的結合,生成弱酸分子,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使溶液中增大,減小,c(OH—)c(H+),溶液顯性。

            (3)弱酸弱堿鹽

            【歸納整理】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根據(jù)鹽類水解的已有知識,討論一下鹽類水解有什么特點?

            小結:①只有與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的離子,如弱酸陰離子和弱堿陽離子,才能使水的電離平衡發(fā)生移動。

           、邴}類水解反應可以看成是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由于中和反應進行程度較大,因而水解反應進行程度較小,為可逆反應。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因而鹽類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

            4、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注意事項

            (1)一般要寫可逆“”,只有徹底水解才用“===”。

            (2)難溶化合物不寫沉淀符號“↓”。

            (3)氣體物質(zhì)不寫氣體符號“↑”。

            2.書寫方法

            (1)弱酸強堿鹽

            ①一元弱酸強堿鹽水解

            弱酸根陰離子參與水解,生成弱酸。

            例如:CH3COONa+H2OCH3COOH+NaOH

            離子方程式:

            CH3COO-+H2OCH3COOH+OH-

           、诙嘣跛岣庪x子分步水解

            由于多元弱酸的電離是分多步進行的`,所以多元弱酸的酸根離子的水解也是分多步進行的,陰離子帶幾個電荷就要水解幾步。第一步水解最易,第二步較難,第三步水解更難。

            例如:Na2CO3+H2ONaHCO3+NaOH

            NaHCO3+H2OH2CO3+NaOH

            離子方程式:

            CO2-3+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③多元弱酸的酸式強堿鹽水解

            例如:NaHCO3+H2OH2CO3+NaOH

            離子方程式:

            HCO-3+H2OH2CO3+OH-

            (2)強酸弱堿鹽

           、僖辉鯄A

            弱堿陽離子參與水解,生成弱堿。

           、诙嘣鯄A陽離子分步水解,但寫水解離子方程式時一步完成。

            例如:AlCl3+3H2OAl(OH)3+3HCl

            離子方程式:

            Al3++3H2OAl(OH)3+3H+

            (3)某些鹽溶液在混合時,一種鹽的陽離子和另一種鹽的陰離子,在一起都發(fā)生水解,相互促進對方的水解,水解趨于完全。可用“===”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水解生成的難溶物或揮發(fā)性物質(zhì)可加“↓”、“↑”等。

            例如:將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立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和大量氣體,離子方程式為:

            Al3++3HCO-3===Al(OH)3↓+3CO2↑

            能夠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常見的離子間發(fā)生雙水解的有:Fe3+與CO2-3、HCO-3等,Al3+與AlO-2、CO2-3、HCO-3、S2-、HS-等。

            【試一試】判斷下列鹽溶液的酸堿性,若該鹽能水解,寫出其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KF(2)NH4NO3(3)Na2SO4(4)CuSO4(5)Na2CO3

            【歸納整理】鹽類水解的化學方程式的注意點。

            【課堂練習】

            1、下列溶液pH小于7的是()

            A、溴化鉀B、硫酸銅C、硫化鈉D、硝酸鋇

            2、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劑顯紅色的是()

            A、碳酸鉀B、硫酸氫鈉C、碳酸氫鈉D、氯化鐵

            3、下列離子在水溶液中不會發(fā)生水解的是()

            A、NH4+B、SO42-C、Al3+D、F-

            4、氯化銨溶液中離子濃度從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

            A、NH4+、H+、OH-、Cl-B、Cl-、NH4+、H+、OH-

            C、H+、Cl-、NH4+、OH-D、Cl-、NH4+、OH-、H+

            5、判斷下列鹽溶液的酸堿性,若能水解的寫出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NaNO3、Cu(NO3)2、Na2S、FeCl3、NaClO

            【課后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獲

          高中化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jié)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zhì)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zhì)這一普遍性規(guī)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zhì),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zhì)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 (2)能力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谂囵B(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zhì)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zhì)是本節(jié)的重點,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僖掖冀Y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示來確定,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掌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邏輯推理的嚴密性;

            ②通過實驗探究和電腦多媒體動畫演示的辦法認識和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根據(jù)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情境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3.計算機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

            4.歸納法:通過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輔助手段

            1. 說實驗:

           、 乙醇與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大小一致,表面積相差不大。

           、 乙醇氧化,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加快。 2. 說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乙醇主要化學性質(zhì)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學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應的本質(zhì)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四)教學程序引入課題:

            富有感情的朗誦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講述]:從杜牧的詩句中可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掌握了釀酒的方法。釀酒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設問]:同學們可知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寫?它有哪些主要化學性質(zhì)?

            通過詩歌引入可以使學生感受詩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學發(fā)展史,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

            1.乙醇的分子結構的探究:

            投影一道簡單的試題:某有機物4.6克,完全燃燒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機物的蒸氣的相對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3倍,求此有機物的分子式。 通過試題引出乙醇的分子組成C2H6O,(意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醇的同分異構體教學做鋪墊)。繼續(xù)引導學生將乙烷(C2H6)與乙醇進行比較,根據(jù)碳四價,氧兩價引導學生探究出以下兩種可能的結構式: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判斷出(A)式中有1個氫原子與其它5個氫原子不一樣,而(B)式中的6個氫完全相同。

            繼續(xù)探究,投影練習:已知乙醇跟鈉反應放出氫氣,現(xiàn)有 1 mol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可得到0.5 mol H2,根據(jù)這個實驗數(shù)據(jù),你可以得出結論了嗎?1 mol乙醇可得到0.5 mol H2,即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個氫原子與其他5個氫原子不同,進而讓學生判斷出乙醇的結構式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結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結合著羥基-OH。羥基是官能團,決定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以上是對

            學生的書寫,概括、觀察等各項能力進行訓練,達到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質(zhì) :

            首先取出一瓶無水乙醇,請學生觀察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然而讓學生歸納出一部分物理性質(zhì)。最后通過演示:乙醇與水,乙醇與碘單質(zhì),乙醇與苯的溶解實驗,總結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獲國際金獎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幫助同學理解性地記憶乙醇的易揮發(fā)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品質(zhì)和優(yōu)良的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 :

            結構決定著化學性質(zhì),首先可以從結構上來認識乙醇的化學性質(zhì)。講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電子能力比C、H強,使得C-O鍵,O-H鍵均具有極性,在化學反應中均有可能斷裂。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 :

            首先,做無水乙醇與鈉反應和水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請同學們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剖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思維得出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沒有水中的氫原子活潑的結論。然后用電腦模擬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zhì),最后請同學們寫出反應方程式,討論其反應類型并推廣到乙醇與其它活潑金屬K、Mg、A1等與乙醇的反應。(2)氧化反應 :

            首先,拿起一個點燃的酒精燈,請學生寫出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接著講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劑(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時生成水。教師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反應是否已經(jīng)發(fā)生。接著用電腦顯示,乙醇的斷鍵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結構式,讓學生掌握反應的本質(zhì)是與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有氫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雙鍵。最后讓學生判斷以下幾種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讓學生真正掌握并鞏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質(zhì)。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減輕的學生的負擔。

            歸納小結

            乙醇化學性質(zhì)主要與官能團-OH有關。 從結構上看:都涉及到-OH。

            從反應類型看:取代反應、氧化反應、消化反應。從反應條件看:不同條件、產(chǎn)物不同。

          高中化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會寫甲烷的結構式和電子式,能識別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2.了解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3.通過甲烷的分子結構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質(zhì),并設計實驗來證明,初步掌握研究物質(zhì)的方法。

            4.認識化學微觀世界分子結構的立體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甲烷分子結構,化學性質(zhì)及取代反應的含義。

            【難點】

            理解甲烷分子結構決定了性質(zhì),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在我們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種物質(zhì),比如堿金屬元素、鹵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也曾了解和接觸過另外一類物質(zhì),如甲烷、乙烯、乙炔、蔗糖、葡萄糖、酒精等等。前一類物質(zhì)我們稱之為無機物,后者就是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即將學習和討論的一類重要的物質(zhì)——有機物。有機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醫(yī)療保健、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能源、材料和科學技術領域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甲烷的結構

            【提出問題】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這是因為它本身只含有一個碳原子,而且只含有有機物必須含有的兩種元素:碳和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資料,找出甲烷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教師講解】教師講解結構式。

            【過渡提問】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間是如何分布的呢?(過渡提問,可不回答。)

            【教師講解】實際上,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甲烷分子是一個以碳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碳與每個氫間形成的鍵長鍵角都是相同的。下面我們大家都用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簽是做一個甲烷的模型,觀察一下它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開始制備,教師巡回進行指導。

            【教師展示】通過展示實驗室中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進一步驗證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它是一個正四面體結構。

            2.甲烷的物理性質(zhì)

            【教師引導】從多媒體播放的視頻(關于甲烷應用和物理性質(zhì)的趣味資料)中,你能從中提取哪些關鍵信息?

            【學生回答】甲烷俗名叫沼氣,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甲烷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16,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為29,因此甲烷密度比空氣小。

            【過渡提問】了解了甲烷的'物理性質(zhì),那甲烷有什么化學性質(zhì)呢?

            3.甲烷的化學性質(zhì)

            (1)甲烷的氧化反應

            【教師引導】相信大部分同學家里都使用天然氣吧,那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到甲烷可以燃燒的化學性質(zhì),請推測一下燃燒產(chǎn)物是什么?

            【學生回答】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

            【視頻演示】確實是,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驗證甲烷燃燒生成產(chǎn)物的實驗視頻,通過燒杯壁的水珠以及變渾濁的澄清石灰水進一步驗證了剛剛同學們的猜想。請同學們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回答】進行書寫。

            【教師補充】把等號改成箭頭,這是有機反應的一個特殊之處:

            同時提醒學生可燃性氣體在點燃前要驗純。

            【教師講解】甲烷燃燒是一個氧化的過程。但是甲烷性質(zhì)穩(wěn)定,不與酸性高錳酸鉀這樣的強氧化劑反應,也不易與酸或堿反應。甲烷四條碳氫鍵,它們是飽和鍵,由結構決定性質(zhì)也可以推斷出,甲烷的性質(zhì)穩(wěn)定。

            (2)甲烷的取代反應

            【過渡】甲烷的性質(zhì)穩(wěn)定,與一般的物質(zhì)不反應。其實,除了會與氧氣反應以外,甲烷還會與氯氣發(fā)生反應,那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同學們注意觀察。

            【教師演示】演示科學探究中的實驗。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光亮地方的集氣瓶中氣體的顏色變淺,證明有新的物質(zhì)生成了,有白霧產(chǎn)生,試管內(nèi)壁油狀液滴,這些是生成物。

            【教師提問】根據(jù)反應物的元素組成,你能推測出生成物嗎?

            【小組討論】白霧可能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是甲烷中的氫原子與氯氣中的氯原子的結合,你能由此推測油狀物的成分嗎?

            【學生回答】油狀物可能為甲烷中剩余原子與氯原子的結合,即甲烷中一個氫原子被氯原子替換了。

            【教師講解】同學們的猜想非常好,你能嘗試寫出這個反應嗎?

            【教師講解】方程式書寫的非常準確,甲烷中的氫原子確實可以被氯原子取代,但取代一個氯原子的時候生成的物質(zhì)卻是氣態(tài)的,而非油狀物,這就證明反應還有其他物質(zhì)生成。其實甲烷與氯氣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一個氫原子被替代后的產(chǎn)物中氫能繼續(xù)被替代,共分四步完成。

            【提出問題】你能猜想一下生成的其他幾種物質(zhì)是什么嗎,并類比第一個反應寫出它們的方程式嗎?

            【動畫展示】觀看視頻動畫展示的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反應時分子模型的變化,驗證學生的猜想。

            【教師講解】一氯甲烷為氣體,二、三、四氯甲烷為液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稱四氯化碳,為常用的溶劑。并由黑布下的集氣瓶沒明顯現(xiàn)象,得出反應需要光照的條件,提醒學生補充反應條件。并介紹其為取代反應。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總結取代反應的概念?

            【學生回答】有機物分子力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學習方法。

            布置作業(yè):大家看到這個取代反應,能不能想到哪個無機反應類型與之是十分相似的呢?對,就是置換反應,那么同學們就在課下整理一下置換反應與取代反應的基本特點,并形成表格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分享。

          高中化學教案7

            課題:鹽類的水解

            重點: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

            難點: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和分析

            第一課時

            1.采用實驗手段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此實驗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完成)

           。1)用蒸餾水配制溶液,溶液,溶液。

           。2)用試紙測定三種鹽溶液的,并記錄:

            教師設疑:(1)為什么三種鹽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堿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zhì)是否相同呢?

            2.鹽類水解實質(zhì)

            教師通過對強堿弱酸所生成鹽的水解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強酸和弱堿所生成鹽的水解。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鹽溶液是堿性,溶液中增大?為什么會增大呢?是從哪來的呢?

            鹽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增大?為什么會增大呢?是從哪來的呢?

            3.引導歸納鹽組成與其水解和溶液酸堿性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步驟

           。ㄒ唬┲R準備

            酸+堿=鹽+水(中和反應,可以理解鹽可以由相應的酸和堿反應生成)

           。ǘ┮胄抡n

            1.準備四種鹽溶液。分別測定它們。并作記錄:

            溶液酸堿性分析

           。1)溶液。

           。2)溶液。

            (3)溶液。

           。4)溶液。

            2.根據(jù)現(xiàn)象引導思考:

           。1)鹽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從實驗現(xiàn)象你認為哪些鹽溶液可呈中性?

           。2)為什么鹽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呢?

           。3)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zhì)是否相同呢?

            [1][2][3][4]下一頁

            教學教案錄入:admin責任編輯:admin

            ;鹽類的水解(第一課時)

            [提問引入]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鹽溶液是否都顯中性?

            [演示]1.用酚酞試液檢驗Na2CO3溶液的酸堿性。

            2.用pH試紙檢驗NH4Cl、NaCl溶液的酸堿性。(通過示范說明操作要領,并強調(diào)注意事項)

            [學生實驗]用pH試紙檢驗CH3COONa、Al2(SO4)3、KNO3溶液的酸堿性。

            [討論]由上述實驗結果分析,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生成該鹽的.酸和堿的強弱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結]鹽的組成與鹽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強堿弱酸鹽的水溶液顯堿性

            強酸弱堿鹽的水溶液顯酸性

            強酸強堿鹽的水溶液顯中性

            [講述]下面我們分別研究不同類鹽的水溶液酸堿性不同的原因。

            [板書]一、鹽類的水解

            1.強堿弱酸鹽的水解

            [討論](1)CH3COONa溶液中存在著幾種離子?

            (2)哪些離子可能相互結合,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3)為什么CH3COONa溶液顯堿性?

            [播放課件]結合學生的討論,利用電腦動畫模擬CH3COONa的水解過程,生動形象地說明CH3COONa的水

            解原理。

            [講解]CH3COONa溶于水時,CH3COONa電離出的CH3COO-和水電離出的H+結合生成難電離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產(chǎn)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時,  c(OH-)c(H+),從而使溶液顯堿性。

            [板書](1)CH3COONa的水解

            CH3COONa+H2OCH3COOH+NaOH

            或CH3COO-+H2OCH3COOH+OH-

            [小結](投影)

           。1)這種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的反應,叫做

            鹽類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陰離子或弱堿的陽離子才能與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

            (3)鹽類水解使水的電離平衡發(fā)生了移動,并使溶液顯酸性或堿性。

           。4)鹽類水解反應是酸堿中和反應的逆反應。

            (5)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反應方程式中要寫“”號。

            [討論]分析Na2CO3的水解過程,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板書](2)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2-+H2OHCO3-+OH-(主要)

            第二步:HCO3-+H2OH2CO3+OH-(次要)

            [強調(diào)](1)多元弱酸的鹽分步水解,以第一步為主。

            (2)一般鹽類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產(chǎn)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氣體,也不發(fā)生分解。在書

            寫離子方程式時一般不標“↓”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寫成其分解產(chǎn)物的

            形式。

            [板書]2.強酸弱堿鹽的水解

            [討論]應用鹽類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顯酸性的原因,并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學生小結]NH4Cl溶于水時電離出的NH4+與水電離出的OH-結合成弱電解質(zhì)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

            OH-,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產(chǎn)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時,c(H+)>c(OH-),從而使溶液顯

            酸性。

            [討論]以NaCl為例,說明強酸強堿鹽能否水解。

            [學生小結]由于NaCl電離出的Na+和Cl-都不能與水電離出的OH-或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所以強

            酸強堿鹽不能水解,不會破壞水的電離平衡,因此其溶液顯中性。

            [總結]各類鹽水解的比較

            鹽類

            實例

            能否水解

            引起水解的離子

            對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

            溶液的酸堿性

            強堿弱酸鹽

            CH3COONa

            能

            弱酸陰離子

            促進水的電離

            堿性

            強酸弱堿鹽

            NH4Cl

            能

            弱堿陽離子

            促進水的電離

            酸性

            強酸強堿鹽

            NaCl

            不能

            無

            無

            中性

           。ㄍ队帮@示空表,具體內(nèi)容由學生填)

            [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鹽溶液的酸堿性,若該鹽能水解,寫出其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KF(2)NH4NO3(3)Na2SO4(4)CuSO4

            2.在Na2CO3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A.c(Na+)=2c(CO32-)B.c(H+)>c(OH-)

            C.c(CO32-)>c(HCO3-)D.c(HCO3-)>c(OH-)

            [作業(yè)布置]課本習題一、二、三

          高中化學教案8

            一、學習目標

            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zhuǎn)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

            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yǎng)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zhì)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區(qū)別,并從電子轉(zhuǎn)移等角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習上節(jié)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xù)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xiàn)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

            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shù)目有何關系?

            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shù)和失電子數(shù)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zhuǎn)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shù)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zhì)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表現(xiàn)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xiàn)哪些性質(zhì)?并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tài)的代表物質(zhì)進行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zhuǎn)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教案9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 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chǎn)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chǎn)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xiàn)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chǎn)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chǎn)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chǎn)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nèi)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chǎn)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chǎn)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chǎn)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jīng)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chǎn)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贋槭购铣砂钡姆磻俾试龃,應采取的方法。

           、诤铣砂狈磻强赡娣磻,在實際生產(chǎn)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chǎn)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shù)據(jù)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chǎn)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chǎn)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chǎn)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jīng)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小平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chǎn)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 變?yōu)橐簯B(tài) 并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lián)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qū)W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chǎn)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中化學教案10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1)根據(jù)鹽類水解規(guī)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nèi)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zhì)。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jù)鹽的.組成及水解規(guī)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guī)判斷依據(jù)。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堿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堿性強于 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zhì)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俣嘣跛崛芤,根據(jù)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jù)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芑旌先芤褐懈麟x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賾谩半姾墒睾恪狈治觯

            電解質(zhì)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shù)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jù)電荷守恒原理有:

           、趹谩拔锪鲜睾恪狈治。

            電解質(zhì)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 中,在 溶液中: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zhì)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泡沫滅火器內(nèi)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guī)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zhì)(酸性或堿性)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賶A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谒嵩饺酰岣庪x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zhì)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zhì)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高中化學教案11

            【學習目標】鹽類水解的應用。

            三、鹽類水解的應用

            1.酸式鹽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2.判斷溶液中離子種類、濃度大小

            3.判斷離子是否共存

            4.配制易水解的鹽的溶液

            5.金屬與鹽溶液反應

            6.加熱鹽溶液

            雙水解問題

            某些鹽溶液在混合時,一種鹽的陽離子和另一種鹽的陰離子,在一起都發(fā)生水解,相互促進對方的水解,水解趨于完全?捎谩===”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水解生成的難溶物或揮發(fā)性物質(zhì)可加“↓”、“↑”等。

            例如:將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立即產(chǎn)生白色沉淀和大量氣體,離子方程式為:

            Al3++3HCO-3===Al(OH)3↓+3CO2↑

            能夠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常見的離子間發(fā)生雙水解的有:Fe3+與CO2-3、HCO-3等,Al3+與AlO-2、CO2-3、HCO-3、S2-、HS-等。

            離子濃度大小比較規(guī)律

            1.大小比較方法

            (1)考慮水解因素:如Na2CO3溶液中

            CO2-3+H2OHCO-3+OH- HCO-3+H2OH2CO3+OH-,所以c(Na+)>c(CO2-3)>c(OH-)>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的影響程度。如在相同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各溶液中①NH4Cl、贑H3COONH4 ③NH4HSO4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③①②。

            (3)多元弱酸、多元弱酸鹽溶液

            如:H2S溶液:c(H+)>c(HS-)>c(S2-)>c(OH-)

            Na2CO3溶液:c(Na+)>c(CO2-3)>c(OH-)>c(HCO-3)>c(H+)。

            (4)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較,要注意能發(fā)生反應的先反應后再比較,同時要注意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混合液的體積等于各溶液體積之和。高考試題中在比較離子濃度的大小時,常常涉及以下兩組混合溶液:

            ①NH4Cl~NH3H2O(1∶1);②CH3COOH~CH3COONa(1∶1)。一般均按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考慮。

            如:NH4Cl和NH3H2O(等濃度)的混合溶液中,c(NH+4)c(Cl-)c(OH-)c(H+),CH3COOH和CH3COONa(等濃度)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

            2.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離子之間存在著三種定量關系

            微粒數(shù)守恒關系電荷數(shù)平衡關系水電離的離子數(shù)平衡關系

            (1)微粒數(shù)守恒關系(即物料守恒)。如純堿溶液中c(Na+)=2c(CO2-3)未變化=2c(CO2-3)+2c(HCO-3)+2c(H2CO3);NaH2PO4溶液中c(Na+)=c(H2PO-4)未變化=c(H2PO-4)+c(HPO2-4)+c(PO3-4)+c(H3PO4)。

            (2)電荷數(shù)平衡關系(即電荷守恒)。如小蘇打溶液中,c(Na+)+c(H+)=c(HCO-3)+2c(CO2-3)+c(OH-);Na2HPO4溶液中,c(Na+)+c(H+)=c(H2PO-4)+2c(HPO2-4)+3c(PO3-4)+c(OH-)

            注 1molCO2-3帶有2mol負電荷,所以電荷濃度應等于2c(CO2-3),同理PO3-4電荷濃度等于3c(PO3-4)。

            (3)水電離的離子數(shù)平衡關系(即質(zhì)子守恒)

            如純堿溶液中c(H+)水=c(OH-)水;c(H+)水=c(HCO-3)+2c(H2CO3)+c(H+),即c(OH-)水=c(HCO-3)+2c(H2CO3)+c(H+)。

            質(zhì)子守恒也可由物料守恒和電荷守恒相加減得到。

            1、用物質(zhì)的量都是0.1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H3COO-]>[Na+],對該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H+]>[OH-]B.[CH3COOH]+[CH3COO-]=0.2mol/L

            C.[CH3COOH]>[CH3COO-]D.[CH3COO-]+[OH-]=0.2mol/L

            2、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氫鉀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K+)+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1mol/L

            C.c(C2O42-)>c(H2C2O4)

            D.c(K+)=c(H2C2O4)+c(HC2O4-)+c(C2O42-)

            鹽類水解的應用(第四課時)導學案

            第三單元鹽類的水解

            鹽類水解的應用(第四課時)

            【學習目標】能用鹽類水解的理論知識解釋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的問題。

            【課前預習】閱讀課本第79頁

            (1)分析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2)思考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類似的反應?

            【課堂學習】

            版塊一、化學實驗中的鹽類水解問題

           。1)配制和保存易水解的鹽溶液

            【問題1】:為什么用熱水配制CuCl2溶液,溶液會出現(xiàn)渾濁?怎樣配制澄清溶液?

            配制CuCl2溶液,為防止出現(xiàn)渾濁,應加少量的。

            【問題2】:用熱水配制硫酸鐵溶液時,同樣會產(chǎn)生混濁?怎樣才能用熱水配制出澄清的硫酸鐵溶液?

            配制Fe2(SO4)3溶液,為防止出現(xiàn)渾濁,應加少量的。

            【小結】:配制易水解的金屬鹽溶液應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

           。2)試劑瓶的選用

            【問題3】:說明盛放Na2S、Na2CO3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NaF溶液能否用玻璃瓶?(寫出三者水解方程式后說明)

           。3)加熱蒸發(fā)可水解的鹽溶液

            【問題4】:把FeCl3溶液蒸干灼燒,最后得到的固體產(chǎn)物是什么,為什么?

            【問題5】:Al2(SO4)3溶液加熱蒸發(fā)后得到固體是什么?

            【當堂練習】分析下列鹽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什么,寫出化學式,并簡要說明理由。

            1、碳酸鉀的水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是,原因。

            2、亞硫酸鈉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是,原因。

           。4)除雜

            【問題6】: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Fe3+離子可用加熱的方法嗎,說明理由?

            【當堂練習】:為了除去氯化鎂酸性溶液中的Fe3+離子,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A.氧化鎂B.氫氧化鈉C.碳酸鈉D.碳酸鎂

            版塊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鹽類水解問題

            【問題7】:化肥的使用——草木灰不能和銨態(tài)氮肥混合使用,為什么?

            【練習】:為了同時對農(nóng)作物施用分別含有N、P、K三種元素的化肥,對于給定的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適合的組合是()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

            版塊三、日常生活中的鹽類水解問題

            【問題8】:明礬(KAl(SO4)212H2O)能夠用來凈水的原理。

            【問題9】:為什么用熱的純堿溶液洗滌油污效果好?

            【交流與討論】消防滅火中的鹽類水解知識

            藥品:Al2(SO4)3溶液、NaHCO3溶液;原理:

            版塊四、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鹽類水解問題

            【問題10】:金屬鎂與水反應比較困難,若加一些NH4Cl馬上產(chǎn)生大量氣體為什么?

            【問題11】:“焊藥”—金屬焊接時常用于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常用ZnCl2、NH4Cl。

            【問題12】:不能在溶液中制取Al2S3,只能在固態(tài)時制取。

            【問題13】:加熱蒸發(fā)FeCl3溶液如何得到無水FeCl3?

            【練習】要制得較純的FeS沉淀,在FeCl2溶液中加入的試劑是()

            A、Na2SB、NaHSC、H2SD、(NH4)2S

            版塊五、化學解題中的鹽類水解知識

            應用1、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和比較鹽溶液酸堿性的強弱時,通常需考慮鹽的水解;

            [練習]:相同條件,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Na2CO3、NaClO、NaAc、Na2SO4、NaHCO3、NaOH、(NH4)2SO4、NaHSO4等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應用2、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當有弱堿陽離子和弱酸陰離子之間能發(fā)出雙水解,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如:Al3+與HCO3-、CO32-、SiO32-、AlO2-等,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練習】:常溫的某無色溶液中,在滴加甲基橙后溶液呈紅色,則下列各組離子肯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O3-、MnO4-、Na+B、Cl-、CH3COO-、Ba2+、K+

            C、HCO3-、NO3-、Al3+、Ba2+D、K+、NH4+、Mg2+、SO42-

            應用3、比較鹽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時,當鹽中含易水解的離子,需考慮鹽的水解。

            如:25℃時,在濃度均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三種溶液中,若測得其中c(NH4+)分別為a、b、c(mol/L),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b=cB、cabC、bacD、acb

            【課后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獲

          高中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概念的涵義;

            2、學會用元素概念區(qū)分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

            教學重點:

            元素概念,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應用、

            教學過程:

            1、口答: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本質(zhì)區(qū)別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量

            引入新課:利用原子量概念以一種碳原子……………

            這種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內(nèi)有6個質(zhì)子和6個中子的碳–12,此外還有6

            個質(zhì)子,7個中子的碳–13,還有6個質(zhì)子,8個中子的碳–14,它們核內(nèi)中子

            數(shù)雖不相同,但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都是6、引出元素定義:

            講授新課: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類原子,指核電荷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相同的原子總數(shù)、

            講解:無論是木炭中的碳原子,還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們的核電

            荷數(shù)(即質(zhì)子數(shù))都是6,說明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

            子里的氧原子與氧氣分子里的氧原子其核電荷數(shù)都是8,稱為氧元素、

            提問:二氧化碳由幾種元素組成(追問四氧化三鐵呢氯酸鉀呢)、

            2、元素的分類:

            目前已發(fā)現(xiàn)100多種元素,可將它們分為:

            閱讀P36圖四,答: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種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哪兩種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哪兩種

            3、元素符號的讀法,寫法:

            P38表2–3、講解元素的名稱、(象形),元素符號的讀法(看偏旁),

            寫法(一大二小)、

            4、元素符號的意義:

            (1)、表示一種元素、

            (2)、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例如:;2H:表示兩個氫原子、

            5、--元素1--

            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6、單質(zhì)和化合物,氧化物:

            提問:什么是純凈物,什么是混合物

            單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O2,N2,Cu,Fe,He,等、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CO2,SO2,KMn04,等、

            氧化物: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

            如:H2O,CO2,Fe3O4,SO2,等、

            單質(zhì)與化合物的比較:

            單質(zhì)化合物

            相同點都是純凈物

            不同點同種元素組成不同元素組成

            說明:單質(zhì)中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卻不一定是單質(zhì)、

            如:O3和O2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種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種元素,但含不同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不一定

            是化合物、如:H2和O2的混合氣體含兩種不同元素,但不是化合物、

            歸納物質(zhì)的分類:

            元素及元素符號

          高中化學教案13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fā)展,社會飛速進步,給教育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新課程改革方案把課程的綜合開發(fā)研究與實驗提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才能造就適應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上課前,要認真剖析學生的認知,鉆研課標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過幾輪的高中化學教學,每當學到元素化合物時,需要通過演示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鐵的重要化合物”實驗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事先精心準備了實驗。用煮沸的蒸餾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鐵釘以防氧化。

            實驗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讓學3 4生觀察現(xiàn)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準備做FeSO與NaOH的反應,34當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伸入試管準備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強調(diào)讓學生仔細觀察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同學們低頭耳語,有大膽的學生提出:初中講膠頭滴管的使用時,它必須在容器(試管)的上方,不讓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師的演示動作錯誤?我本想就實驗目的給學生做出口頭解釋,但忽又喜悅: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現(xiàn)疑點,勇于質(zhì)疑,這是特別好的現(xiàn)象啊,應該尊重學生的疑問,讓他們通過對比實驗得出更加準確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試管口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生成了灰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了灰綠色,最后變成了紅褐色。此時,學生們用驚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實驗結果,紛紛議論:為什么實驗現(xiàn)象與教材不符?面對這種在意料中的情況,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形成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們積極思考,認真分析,踴躍發(fā)言,歸納出如下幾條原因:

           。1)FeSO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放置時間較長,易被空4氣氧化。4Fe(OH)+2HO+O=4Fe(OH) 2223

            (2)在滴加NaOH溶液過程中引入了氧氣。

           。3)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沒有用橡皮塞,沒有與空氣隔絕。

           。4)兩種溶液中溶有氧氣。

            學生們提出制取氫氧化亞鐵關鍵應該是保證氫氧化亞鐵不與氧氣接觸。改進方案有:

            (1)加熱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趕出溶液中的氧氣,并趁熱滴定。

           。2)長頸膠頭滴管應伸入試管,最好伸入FeSO溶液中,并慢4慢擠出。

           。3)把FeSO溶液表面加保護層,如煤油、植物油等。 4面對學生們積極探究的熱情,面對熱烈的課堂氣氛,我對學生們大膽設計,勇于探究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同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了評析,給予了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尋找出最佳方案,并重新進行了實驗。

            把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絕空氣,再加4將用煮沸的蒸餾水配制好的NaOH溶液,用長頸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面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實驗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狀沉淀,而后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與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時,我與學生都露出了喜悅而輕松的神情,好似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本節(jié)課達到了高潮,師生之間產(chǎn)生了共鳴,更讓人高興的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到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學生個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的質(zhì)疑和對教師教材的超越,贊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

            這種教學片斷很多。如金屬鋁與酸的反應,噴泉實驗等。若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這些點滴教學片斷,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不斷地增強駕馭和開發(fā)新課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一節(jié)課在激情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雖然下課了,但我仿佛還處在學生有條理的發(fā)言和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當然這節(jié)課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1)擺正位置

            新課程改革要求“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就是要讓學生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勇于質(zhì)疑、敢于探究,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前,雖然也探究,但只是對課文中有探究活動時才進行,大多數(shù)是以講習互動為主,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很強,是很有潛能的,一定要讓他們每節(jié)課都動起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能力。

            (2)相信學生

            學生的探究、討論、歸納,給我很大啟示,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

            很強,對其能量的培養(yǎng),主要不是學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正確引導,能不能給予學生發(fā)揮潛能的機會。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著課堂的絕對主動權,很少給予學生發(fā)揮的機會,總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F(xiàn)代教育教學研究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去思考、去掌握、去討論、去歸納,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與機會,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探索和實踐,獲得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學教案14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溫習舊知】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寫出1molH2 (g) 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 (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 在 101 kPa時,1mol CH4 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 890 kJ的

            熱量,CH4 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 L 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chǎn)生的熱量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 100 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chǎn)生的熱量。

            【本節(jié)小結】

            【作業(yè)】

            1.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 mol水蒸氣放熱241.8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氣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水放熱2.444 kJ,則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放出113.74 kJ的熱量,同時生成3.6 g液態(tài)水,則原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依次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現(xiàn)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今改為燒液化石油氣,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A.減少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B.增大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C.減少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D.增大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 L(標準狀況),經(jīng)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貶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則氫氣的燃燒熱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 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 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運動員的體重為72 kg,起跑時能以1/7s沖出1m遠。能量全部由消耗體內(nèi)的葡萄糖提供,則該運動員起跑時沖出1m遠將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緩慢氧化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學習反饋或反思】

          高中化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鹽類的水解(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本質(zhì),及鹽類水解對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及其變化規(guī)律;

            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對鹽類水解的應用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對電解質(zhì)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建立起“事物變化,內(nèi)因是決定因素,外部因素是變化的條件”的對立統(tǒng)一的自然辯證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前面所學的電解質(zhì)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

            教材密切聯(lián)系上一節(jié),引導學生聯(lián)想鹽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過〔實驗3-1〕來回答這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組成該鹽的酸或堿的強弱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把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聯(lián)系起來,為分類討論鹽類的水解奠定了基礎。

            在分類介紹鹽類的水解時,重點說明鹽類電離產(chǎn)生的弱酸或弱堿離子對水的電離平衡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圖,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是本節(jié)教學重點。之后,教材提及強酸可堿鹽不水解,并簡單說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這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前兩類鹽水解的本質(zhì)。關于弱酸弱堿鹽的水解,大綱沒有要求。

            關于教材第二部分內(nèi)容——鹽類水解的利用,大綱只要求A層次,但在具體討論鹽類水解的利用的實例時,往往涉及到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通過分析,使學生鞏固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教法建議

            關于鹽類水解

            本內(nèi)容是對所學的電離理論、水的電離平衡、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運用,教學中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本節(jié)的有關問題。

            1.關于鹽類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討論的形式。結合上一節(jié)知識,提出問題。將課本中的'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

            由實驗結果展開討論:

           。1)為什么三種鹽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堿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實質(zhì)是否相同呢?

            從而使學生認識鹽溶液的酸堿性與鹽的組成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

            以的水解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強酸和弱堿所生成鹽的水解,說明鹽類水解的本質(zhì)。

            (1)提出問題:①在溶液中存在幾種電離?

           、趯λ碾婋x平衡有何影響?

           、蹫槭裁慈芤猴@酸性?

           。2)分析討論:通過上述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運用電離理論和平衡移動原理展開討論,使學生理解由于生成難電離的弱電解質(zhì)促使水的電離,使溶液中增大,從而使溶液呈酸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并引出鹽類水解的定義。

            并運用這種分析方法,分析接下來的幾種鹽的水解。

            與水電離的結合生成了弱電解質(zhì)醋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逐漸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結果,因而溶液顯堿性。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分析時可利用圖3-10幫助學生理解,或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鹽類水解的過程,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

            通過分析,總結出鹽類水解的一般規(guī)律:

            誰弱誰水解:水解離子一定是鹽電離出來的弱離子(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

            誰強顯誰性:堿強顯堿性,酸強顯酸性。

            都強不水解。

            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

            3.關于正確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找出鹽類組成中發(fā)生水解的離子,直接寫出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2)一般鹽類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產(chǎn)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氣體,也不發(fā)生分解,因此書寫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時一般不標“↓”或“↑”。為使學生明確這一點,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溶于水時的現(xiàn)象。

           。3)鹽類水解是可逆反應,離子方程式中一般用“”號。

            (4)多元弱酸的鹽分步水解,第一步較容易發(fā)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難,水解時以第一步為主。

           。5)安排適當?shù)恼n內(nèi)外練習,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書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關于鹽類水解的利用

            包括兩個方面介紹。一是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二是討論鹽為水解知識的應用。

            分析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zhì);外界因素主要有溫度、濃度及外加酸堿等因素。

            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通過對一系列分類實例的討論分析,鞏固和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高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案06-26

          高中化學教案07-26

          高中化學教案最新模板12-24

          高中化學教案15篇06-25

          高中化學教案匯編(15篇)09-21

          初中化學教案11-14

          化學教案《氧氣的性質(zhì)》06-13

          初中化學教案05-17

          化學教案化學平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