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課題:
比大小
內容:
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課時:
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shù)按大小順序排列。
2、在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中,發(fā)展推理能力。
3、在尋找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yǎng)數(shù)感,獲取數(shù)學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少年宮正在舉行少年演講比賽,下面是先出場的是鄭強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建數(shù)學模型
1、他們的成績出來了!鄭強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誰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樣表示?為什么?板書:9.87<9.90
1、第三位選手出場了,張華,他的成績是9.96分。請你將這三個同學的得分按順序排列起來。說一說你的'怎么比的。
2、第四位選手是王平。我們一起來關心他的成績:評委說,王平的表現(xiàn)比張華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們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 小結。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
三、鞏固與應用
1、四位選手的體重是這樣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請你把他們的體重按順序排列起來。
2、第10頁練一練第1、2、3、4、5題。
四、拓展與總結。
1、第11頁6、7題。
2、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題1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中掌握利用特殊的數(shù)量關系思考和解答一些實際問題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解決問題:
1.出示題1:“四(1)班有8組,每組6人,一共有幾人?”要求學生解答。然后教師指出:解決問題就是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來解實際問題。
2.出示題2:
。1)“方娟同學在第3小組,她前面有3名同學,她后面也有3名同學,問第3小組共有幾名同學?”(現(xiàn)場表演)
。2)一根繩子要剪成3段,需剪幾下?(現(xiàn)場操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有些實際問題要用特殊的數(shù)量關系來解答。
板書課題:數(shù)學廣角(一)——用特殊數(shù)量關系解答的一些實際問題
[反思:從課題的復習開始,教師就注意抓住學生在解答時較易出錯實際問題(前一道容易答“共有6名同學”,后一道容易誤答為“要剪3下”)來引入新課,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及思維的準確性,為后面的學習作了有效的捕墊。]
二、講授新課
(一)準備知識:
1.下面的每兩個“○”中間擺一個“△”,每行要擺幾個“△”?
(1)○ ○
。2)○ ○ ○
。3)○ ○ ○ ○
。4)○ ○ ○ ○ ○
(5)○ ○ ○ ○ ○ ○
、僦该粚W生在黑板上演板,其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練習本上試畫。
、谝龑W生觀察填空:
各小題有()個“○”,中間擺了()個“△”。
、垡龑W生找出規(guī)律:“△”的個數(shù)總是比“○”的個數(shù)少一個。
、苓\用規(guī)律回答:如果有9個“○”,要擺幾個“△”?12個“○”呢?
、萁處煟簝蓚相鄰“○”之間的部分稱為一個“間隔”,有幾個“間隔”就可以擺幾個“△”。概括得出:間隔數(shù)=物體的總數(shù)量-1。
。察柟桃(guī)律:口答
、傥鍌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如果每兩個手指之間都夾一支粉筆(表演),可以夾幾支?兩個手指之間都夾兩支呢?
、谖覀儼嘁唤M有7個同學,1、3、5、7號同學站起來后,問:坐下的有幾人?(現(xiàn)場表演)
[反思:善于運用“現(xiàn)場表演”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理性認識作了鋪墊和準備。同時這種表演形式因為有學生的參與,使得學生更加專注于聽講和思考,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ǘ┙虒W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引導分析:
、賳枺100米里有幾個5米?100÷5=20(個)。準備20棵樹苗夠嗎?
、诳磮D幫助理解:100米里共有20個5米,實際上就是有20個間隔。
100米
5米一個間隔共有20個間隔
、鄣贸鼋Y論:20個間隔,應該要栽20+1=21(棵)樹。
2.學生列式計算:
教師根據(jù)學生列式完成下列板書:
間隔數(shù)
↑
100÷5+1
↓
應栽樹的棵數(shù)
=20+1
=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樹苗。
(三)即時訓練,課本第118頁“做一做”: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引導分析:
①設問:如果在每兩棵樹之間插一面小旗,一共要插幾面小旗:(36-1=35面)
、谌嘟涣鳎海ㄖ攸c讓學生理解“36-1=35”實際上就是表示間隔數(shù)。)
、鄣贸鼋Y論:36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35個)
。.學生列式計算: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計算完成下列板書:
樹的.棵數(shù)
↑
。丁粒ǎ常叮保
↓
間隔數(shù)
。剑丁粒常
=210(米)
答:從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210米。
三、鞏固練習:
1.聯(lián)系實際練習:一棟6層樓房,每兩層之間有22級樓梯,一共有多少級樓梯?
2.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ǎ保保玻保
。ǎ玻保玻保玻保
(3)1+2+1+2+1+()+()=
。ǎ矗保玻保玻保玻保玻保
50個“ 1”
(通過(1)——(3)的練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做(4)時,先要求學生說出題中共有的特性,然后計算:1×50+2×49=148)
。鄯此迹红柟叹毩暎场ⅲ丛O計得比較巧妙,既緊扣本課所學內容,又能注意適當?shù)淖兓,始終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愉悅中獲取知識,獲得用特殊的數(shù)量關系解答某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在解決問題時,要看清題目,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今天所學的特殊數(shù)量關系僅限于某些實際問題的解答,還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用另外的特殊數(shù)量關系來解答,這有待我們今后進一步學習和探討。
。鄯此迹河嗅槍π院屯卣剐裕谷烁械接嘁艨澙@,比起那種戛然而止的做法更有效,而且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shù)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嗎?
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fā)現(xiàn)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shù)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shù)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shù)。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shù),自己說出一個分數(shù)來嗎?
(4)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shù)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shù),讓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下課后,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shù)。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要求:
1、用數(shù)方格和轉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經(jīng)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平行四邊形面積能靈活運用,體會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三角板
電學具準備:學具袋、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明
評價重點
活動一
出示水產(chǎn)養(yǎng)殖場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活動二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一號蝦池的面積是多少”這個問題。我們已知道一號蝦池的形狀師平行四邊形的,那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師:同學們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到底誰是對的'呢?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想?請小組線驗證商討的方法在一起驗證。比一比,那組的方法最合理,最簡單?
活動三:
師:那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想法,結論是什么?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想到將平行四邊形裝化成一個長方形。到怎么計算面積呢?用件品的方法來研究。
師:交流一下你們小組怎樣將平行四邊形裝化成一個長方形?
師:雖然大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卻有共同點,誰來說一說?
師:觀察思考,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活動四
師:下面用平行四邊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
“一號蝦池能放養(yǎng)多少尾蝦苗”的問題。
活動五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學生觀察情景圖,提出問題。
學生思考,交流方法。
學生分組活動。每組中有下列學局(剪刀、直尺、方格紙、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片)
學生先討論方法,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匯報。
小組合作。
組內研討交流。
全班交流轉化方法。
學生觀察不同的剪法(如何轉化),后推導計算公式。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三角形邊的關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邊的關系》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四課內容,是小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新增添的內容,是在線段、角、頂點、三角形分類等三角形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的延伸。為今后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應用提供了重要條件。
學生分析:
從接觸三角形以來,都是針對已成立的三角形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從未涉及到:“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一陌生領域。在生活實際中缺乏鮮活實例和經(jīng)驗,固而學生在學習該段內容時,會有與生活實踐相割裂的感覺。學生對較抽象的問題無法明白其含義。所以這段知識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相當?shù)碾y度,學生不夠自信,沒有勇氣參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不足,無法完全獨立的進行探究活動。需要老師以學生體驗過程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為重,給予指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并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數(shù)據(jù),體驗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三角形邊的關系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jīng)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最近幾天咱們一直在圍繞哪種圖形進行學習?
(生:三角形)。
師: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平面圖行就是三角形。)
師: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邊。)
2、解釋課題
今天咱們就來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么奧秘。
二、探究活動
1、用4組不同長度的小棒圍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擺成三角形與小棒的長度有關。
、賻煟簞偛旁蹅冋f了“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平面圖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線段來圍三角形,得用幾根小棒?
師:是不是只要給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怎么驗證咱們說得對不對呢?
(生:實際動手擺一擺、圍一圍。)
師:那好,課前咱們都準備了幾組長度不同的小棒,接下來咱們就來擺一擺。在動手之前咱們先來一起看一看“活動要求”。
、谡n件出示“活動要求”。
學生自讀活動要求,師:清楚活動要求了嗎?開始吧!。
、蹖W生動手擺一擺并完成活動記錄表。
、軈R報活動結果。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擺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師:在剛才的4組小棒中,那幾組能擺成三角形?哪幾組擺不成三角形?你覺得能否擺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關?(生:小棒的長度。)
2、進一步探究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僬n件分別演示4組小棒擺三角形的過程。
、趦筛绦“糸L度之后小于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組小棒(2,3,6)。
師:這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嗎?最后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2厘米和3厘米的兩個短小棒與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沒能首尾相接。)
師:為什么這3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師: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
師板書:2+3<6
師:這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嗎?(1,2,52,2,8)
師:咱們來觀察一下這幾組小棒之間的關系,什么情況下的3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小于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③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等于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師:既然你們覺得小棒太短了圍不成三角形,那我現(xiàn)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長1厘米,這時就成了第4組小棒(3,3,6)的長度,你們剛才擺成三角形了嗎?
課件演示。
師: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3厘米和3厘米的兩個短小棒與6厘米的小棒剛好重合。)
板書:3+3=6
師:那么3,5,8這3根小棒能擺成嗎?5,6,11呢?
師:那么怎樣的3根小棒也擺不成三角形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等于長小棒時也擺不成三角形。
、苄〗Y
師:咱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擺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生: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萏骄吭鯓拥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師:現(xiàn)在咱們知道了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膽猜測一下,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生: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大于長小棒時能擺成三角形。
師:是這樣嗎?咱們再來看看能擺成三角形的那兩組小棒的長度,算一算是否驗證了咱們的猜想。
學生算一算驗證猜測。
師:那么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后大于長小棒時能擺成三角形。
3、進一步探究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
①師:這是咱們擺成三角形的那2組小棒。當我們用小棒擺成三角形后,小棒相當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邊。)
、趲煟赫埬闼阋凰,比一比。
學生同桌兩人交流。
個別學生匯報計算結果。
、蹘煟耗敲慈切蔚娜龡l邊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
、軞w納總結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
師:這就是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剛才咱們是從這兩個三角形發(fā)現(xiàn)的這個結論。現(xiàn)在咱們利用課前畫的任意三角形來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都具備這樣的規(guī)律。
(學生計算驗證)
三、隨堂練習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規(guī)律。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下面陳老師準備了一些習題,敢不敢試一試?
1、淘氣從家到學校有兩條路可以走。從下圖中你能看出那條路近嗎?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說你的理由。
2、完成“練一練”1-3
四、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4
五、全課小結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體會數(shù)的意義,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數(shù)數(shù)、讀數(shù)、寫數(shù),初步體會數(shù)序的含義.
教學重點
正確數(shù)出物體的個數(shù).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shù)字.
教具、學具
數(shù)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ㄒ唬┮
教師談話:開學這幾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1.同學之間互相介召、互相說.
2.指名回答.
教師提問:有認識一位新朋友的嗎?誰認識了兩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嗎?
這2個新朋友是誰?
教師板書:1 2 3 4 5(根據(jù)學生所說的板書)
(點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shù)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介紹新朋友”的情節(jié)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教師談話: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氣”,他也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氣”
請“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題圖
教師提問
1.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2.他們在玩些什么玩具?請你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物體數(shù)量.
。▽W生:他們在玩玩具,有5個積木、4輛汽車、3個皮球等等)
。c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數(shù)數(shù),從而感受到數(shù)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數(shù)數(shù)、用數(shù)的積極性.)
二、嘗試探索.
(一)教師提問
1.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物體的數(shù)量的?(數(shù)出來的)
2.你是怎樣數(shù)的?(一個一個的數(shù)、兩個兩個的數(shù))
。ǘ┲该麛(shù)一數(shù).說一說.
1.小組討論:你認為怎樣數(shù)數(shù)比較好?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體,又可以怎樣數(shù)數(shù)呢?
。ㄈ齻三個的數(shù)、五個五個的數(shù)、十個十個的數(shù)……)
2.小組合作:數(shù)出鉛筆盒里文具的個數(shù).(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請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1:我準備拿2個洋娃娃請好朋友玩.
學生2:我準備拿4輛小汽車請好朋友玩.
學生3:我準備拿5把玩具請好朋友玩.
。c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感悟出數(shù)物體的數(shù)量時要一一對應,為數(shù)更多物體數(shù)量進行滲透.同時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對數(shù)學逐漸產(chǎn)生親切感.)
。ㄈ┙沂菊n題
教師談話:剛才同學們準備了那么多的玩具,你們真是一個好客的小主人.同時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說出了許多數(shù)量是1 、2、3、4、5的物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
教師板書:玩具(1、2、3、4、5)
。ㄋ模┲笇鴮懀
教師談話:我們會數(shù)出數(shù)量是1、2、3、4、5的物體,這些數(shù)該怎么寫呢?誰會寫1 ? 2怎么寫?
。ㄖ该鍟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他們寫的怎么樣?那么怎樣寫才能寫的又漂亮又規(guī)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師提問:看到這些字你有什么感覺?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怎么寫的.(生描示范字,師巡視指導.)
比較:你認為哪兒寫的比較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c評:先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的寫法,有了認識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寫,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在不知不覺的演示過程當中學會了書寫.)
。ㄎ澹┍容^數(shù)序.
1.看圖數(shù)數(shù).
教師談話:“淘氣”和“笑笑”玩的高興及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圖
教師提問: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明確:1、3、5叫單數(shù),2、4叫雙數(shù).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還在哪見過這些數(shù)字?它們有什么用?
(點評: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感悟到數(shù)字之間的大小關系,同時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進一步增加學習的'興趣,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數(shù)序
教師談話:2個好朋友剛吃過水果,動畫片開始了.
出示火車圖
教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淘氣”說老虎在第一節(jié),“笑笑”說熊貓排第一節(jié),他們誰說的對?小松鼠在第幾節(jié)?大象呢?
三、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點評:
1.本節(jié)課,讓學生在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感悟一些數(shù)數(shù)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
2.數(shù)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局限于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如數(shù)數(shù)的方法,以及單數(shù)與雙數(shù)的概念,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后的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下冊教案02-02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09
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8-30
四年級的數(shù)學人教版下冊教案07-31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8-11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08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8-16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