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
今天所執(zhí)教的《三峽之秋》是五年級上冊“以城鄉(xiāng)美景”為主題而編排的一篇閱讀課文。
針對“課程總目標”對閱讀的要求:“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具有獨立閱獨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學段目標”關于閱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下面,我就圍繞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反思一下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激趣導入理解文題環(huán)節(jié)。
利用語言喚起了學生對以往學習過的寫景散文的回憶,為學這篇寫景的文章作了鋪墊。通過指導審題,使學生明確了文章的體裁和內容。
★預習檢測、反饋學情環(huán)節(jié)。
通過檢查,反饋了學生朗讀的預習情況,相機指導了光暈、顯露等生活中易讀錯或難讀的詞。明確了本文的寫作順序、景物內容和三峽不同時段的特點。為下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抓住特點,指導朗讀環(huán)節(jié)。
通過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匯報的學習方式。運用讀語段、畫語句、品特點、悟寫法的方法。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訓練,使學生習得了有順序、抓特點、多修辭、用對比的寫景方法。再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壯美。激發(fā)了對三峽的熱愛與贊美之情,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學習的難點。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熟讀積累了語言,培養(yǎng)了朗讀,理解了詞句。
在實施本節(jié)課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學生依提示獨立學習,然后合作學習。在展示匯報時,形式單一,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合作的力量。
重建的方案:對中午長江美景的感悟,就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提醒學生要分工明確。在展示匯報時,以小組形式進行,引導學生按提示的要求,把句子是怎樣抓住長江特點,表現這一時段三峽特點,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說具體,然后練習有感情朗讀,并對朗讀作以指導。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2
1、簡介作家作品,談話導入新課。結合導學案上的“信息提煉”,課件出示作家、作品圖片,為學生理解課文做鋪墊。
反思:《我是貓》學生對課文主旨不容易理解,作者借貓的視角來寫人的.社會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效果較好,學生容易理解接受。
2、學習生字詞。結合導學案“初讀點撥”,檢測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2人小組對批字詞完成情況,并糾錯。班班通輔助教學。
反思:讓學生讀字詞、分析字詞時間較長,生字詞處理扎實,但導致課堂結構前松后緊。
3、檢查學生讀書情況。學生展示讀書,一人一句。
反思:雖然提前有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但學生預習并不充分,課堂讀書問題較多。但是學生能認真傾聽讀書較好。因為有些繁瑣,學生沒有讀完課文就下課了,最終教學目標沒有達成。
4、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結合導學案完成。
5、完成導學案上“達標檢測”。
這節(jié)課是不成功的,因為教學目標沒有達成。課后,雅妮老師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導學案設計不夠合理,“初讀點撥”中比較字形組詞題量太大,完全可以刪去;解釋詞語有些難度,耽誤時間較多,可以換一種形式,讓學生根據意思寫詞語。歸根究底,導學案設計不夠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不當,學生預習不夠充分。
我想今后應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認真?zhèn)湔n,精心編寫導學案。
2、讓學生學會預習,充分預習,才能保證自主學習成功。
3、教師要做好導演,預想好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力爭做到胸有成竹,努力方向---氣定神閑。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學情出發(fā),在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上,采用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其個性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表達自己學習體會、看法和成果,激發(fā)學習欲望,擴大參與度并維持其學習興趣。
整節(jié)課脈絡清晰,各環(huán)節(jié)安排流暢緊湊,以“喜愛——熱愛——自豪”為情感主線,安排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悟到黃河源背后所蘊藏的古代文明和民族精神。
也許很多老師在處理課文最后一段時都覺得一籌莫展,我也有同感。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我也處理得不夠細致,但我有自己的想法。課文最后一段是這樣描述的:“藍天、白云、鮮艷的花、清澈的水,源頭的奇景真使人迷戀。我順著小溪,向遠處望去,好像看到水越匯越多,越流越大,流過平地,繞過高山,越過平原,終于匯成奔騰的黃河,行程五千多米,流入大海!
這一段的教學,可淺,可深。淺只需聯系上文,無數細流匯聚一起,終于匯成奔騰的.黃河,讓學生讀這段話,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能把這段文字變成畫面在腦海腦海中顯現,然后把畫面再還原成自己的文字就很不錯了。深,卻需要結合對黃河的了解,對黃河的感情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如果教師有這樣的認識,她不會讓她的孩子僅停留在淺的層次上讀這段話,她會竭力讓她的孩子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孩子是有震撼力的。但是如果一味讓孩子自己去讀——你還讀出了什么?孩子們已經窮其所能“仿佛看到這條小溪,順著要走的河道走,遇到險灘,一聲吼叫,奔流而去”“無數條小溪全往一個位子流!薄盁o數條小溪匯在一起,變成一條河,奔流,繞過高山,流入大海!薄傲魅氪蠛J遣蝗菀椎,經過了重重阻礙,才沖向大海,把旁邊的泥沙都帶動了!薄@些體會確實很真實,也很有必要,是孩子們自己的體驗。在這個體驗的基礎上才能向更深的體驗邁進。但是教師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們圍繞“你還讀出了什么”去猜老師要的答案,是不合適的。
孩子們會覺得無所適從,會覺得是在為老師讀書,為老師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不是真切表達自己的讀書感受。既然要孩子們認識深刻一點,就大膽地給孩子們以幫助,他們對黃河認識有限,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提供相關的資料,讓孩子們讀相關的資料,再來看文章中的句子,孩子們自然會有新的感悟,新的體會。一個人的視野不同,認識事物的深度和角度肯定不同,我們要做的就是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的思想逐漸深刻。孩子們對黃河的認識多了之后,自然就會把黃河和中華民族聯系起來,他們看到的就不再僅僅是黃河,還有具有黃河精神的中華民族。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4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放聲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引讀,范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的最后一段,通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的理解,是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糟糕透了”這樣的批評也是愛,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形式。在學生初步理解父親的批評也能使巴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進,提高的基礎上,老師對重點句進行了范讀。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系自己的實際,談到父母師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時,學生有了切身體驗。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發(fā)自內心地進行了誦讀。當作者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識,當激情誦讀后抓住契機,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課后,再布置學生寫下自己的感言,達到讀寫結合,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5
從學情來看,學生跟以往相比語文能力較弱,雖然已具有了初步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聯系生活實際等,但方法的靈活運用和表達能力都有所欠缺,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更多需要老師進行思維的引導和方法的指導,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加以重視,使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和以往相比有如下特點。
1、“以學定教”。
根據學生實際:課文不難懂,能感知到了小姑娘的樂于助人,但對“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另外文本很有特色,其寫作特點也值得學生體會,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讀書感受為基礎,根據教材特點,確定好教學目標,做好充分的設計,旨在依學而教、順學而導,上課更能游刃有余。
2、以語言為立足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層層深入,理解人物的'表現、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人與人互相關愛的真情。
從學生對小姑娘的印象入手,引導學生把視角轉向“我”。從“我”為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鉤下聯,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 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領悟文章的主旨。
3、能結合課文,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語言、學表達,使學生學有所得。
理解人物做法、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設計了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題目好在哪兒;同是“讓座”有什么不同?在交流與適時的引導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目的和選材,為學生習作提供借鑒。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6
《蟬和狐貍》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主要是講了狐貍花言巧語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但聰明的蟬十分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沒有上狐貍的當。這個故事生動有趣、跌宕起伏,告訴我們要善于吸取教訓的哲理。在學校三步導學精細化的展示課上我就上了這一課,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得有失。
1、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這堂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引領下自主合作學習,然后展示匯報。孩子們能抓住課文中的有關句子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最后同學們一起朗讀體會狐貍的狡詐,想象蟬的內心活動。在生生、師生的有效互動中,學生學有所得。
2、注重對寓意的挖掘。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讓學生想像蟬和狐貍說話時的`內心活動,并說說《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而體會故事的寓意。
3、文白對讀 初識古文。
課上設計與古文接通這個學習任務是想為學生打開一扇經典漢語之門,并為孩子們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國文化底子。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孩子們很樂意閱讀古文,讀得抑揚頓挫。
俗話說的好: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所以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比如出示古文學生自學后,如果讓孩子們說說哪句話不懂,然后指名讀懂的孩子幫著解答。這樣的話讀古文的效果會更好些。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懈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7
《大拇指湯姆》選自《英國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善良才會帶來幸福的道理。童話故事中農夫與妻子因多年前款待了一位素不相識的乞丐,最終得到了兒子,也得到了幸福。故事內容比較長,但是所選的事例卻較清晰,學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引導后,一起總結出了本課所寫的幾個小故事標題:掉進面糊的奇遇;?诿撾U;魚肚里的發(fā)現和受寵。通過師生的一起分析歸納,我們深刻感到了童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角色都是善良的,他們的心都存在善良誠實的一面,所以我在課文教學總結的時候說:“同學們,只有善良誠實的人,才能夠得到快樂和幸福!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我引發(fā)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并且通過課件的制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板書設計新穎。
這節(jié)課欠缺的地方是:寓言故事與童話故事的概念沒有說清楚,朗讀的時間掌握的不好,并且沒有變換朗讀的方式。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8
這是篇略讀課文,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本中讀出想象來。
教學前,我首先讓學生收集資料,了解作者,并做以下幾件事:
、抛约和ㄟ^求學網,解決課文中不認、不懂的字、詞;
、茋@閱讀提示,通讀課文3—5遍,了解課文內容;
、翘岢鲎约翰焕斫獾膯栴},并試著自我解決;
⑷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通過查閱孩子們的預習筆記,發(fā)現對閱讀提示中的“文中寫了作者讀書、寫作的哪幾件事”,分析的都比較到位,但孩子們又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根據以上情況,我的教學思路改為以學生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
教學時,首先在導入中以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的'“長生果”為話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接著,以解決學生的問題為線,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為解決學生理解“讀書與作文”的關系,我讓學生閱讀了《讀書與作文》的文章,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系,通過重點段的閱讀,讓學生明白: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寫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鑒后要進行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通過本節(jié)棵的教學,我覺得要相信學生,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火把,教師要做的工作不是填充它,而是點燃它。只要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就能煥發(fā)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許世友是解放軍中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他的豪飲放言、少林武功、農民本色、赤膽忠心在老百姓中間廣為流傳,他是一位鐵骨錚錚的英雄豪杰。而本文則通過刻畫他四次跪拜母親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他對母親的深厚感情,流露出他無限柔情的一面。教學時,我在第一課時組織學生課前交流資料,了解許世友的俠肝義膽,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搜集其它有關感恩母愛方面的材料,舉出其它的事例。然后重點學習字詞,了解課文大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讓學生自主學習人物的品質,通過劃一劃(劃下許世友及其母親語言、動作的句子),議一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讀一讀(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學習方式的滲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最后對文本進行拓展,由許世友的孝敬母親,感恩母愛,聯想到學生自身要孝敬母親,感恩身邊的親人,升華了主題。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也是圍繞這一主題設計的。應該說教學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在為一步步的達成教學目標服務。但教學效果有點遺憾。有的學生寫的小作文《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沒有體現感恩的主題,而是在埋怨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誤解過自己,給自己報的學習班太多,自己很累。針對這一情況,我適時做了講評,告訴學生,如果是只看到這個題目,可以寫任意的話題。但在這里,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許世友將軍孝敬母親,我們也要感恩我們的父親母親。要學會感恩以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0
《石榴又紅了》是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片閱讀課,是鄭爾康懷念父親鄭振鐸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過對故居、以及石榴樹和石榴節(jié)的回憶,表達了對父親深切的懷念。文本語言樸實、筆觸細膩、情感真摯濃郁。優(yōu)美抒情的筆調,溫馨的畫面,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把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關愛孩子,積極樂觀,平易童真的可親、可愛、可敬的長者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讀來感人、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一、找準切入點,并以之作為教學主線貫穿教學始終。
文中“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是作者在回憶往事時發(fā)自內心的感嘆,飽含了作者對美好往事的無限眷戀,對父親深摯的思念,有幸福有傷感,快樂、惆悵、懷念交織其中,可以說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貫穿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把這個句子作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點。第二課時新授伊始就把這個句子從文中摘出來,指導學生讀句,理解“溫馨”“情韻”二詞的意思,意在讓學生帶著:那是些怎樣充滿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的思考,進入文本的學習。起到統(tǒng)領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然后,在學完關于石榴節(jié)的回憶、父親去世兩個內容之后再分別呈現此句,以層層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時也是教學過程如一首詩歌,而這個句子就是這首詩歌中反復詠嘆的中心句。
二、展開空白點,引領學生走入文本,走進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簡練的筆墨寫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舊居的院子不算大,卻栽滿了桃、李、杏、梅、……可說是三季有花,四時常青”如一幅寫意畫,極其概括,給人留下了自由而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段是鄭振鐸先生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這一段作者雖是略寫,但在教學中卻不可做簡略的處理。所以在這一段的教學設計上我做了充分的鋪展,抓住“栽滿”“三季有花” “四時常青”,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領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從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豐富多彩的生活,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細節(jié)刻畫,貼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正如一幅工筆細描的人物畫。語言樸實,生動,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愛、童真的心靈,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所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上我采用讓學生找句子,抓刻畫人物的重點詞語,尤其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通過讀,把語句化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親、可愛、可敬,激發(fā)學生對人物的熱愛之情。從而使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寫出孩子們心里想說的話成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發(fā)的效果。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1
《大拇指湯姆》選自《英國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善良才會帶來幸福的道理。童話故事中農夫與妻子因多年前款待了一位素不相識的乞丐,最終得到了兒子,也得到了幸福。故事內容比較長,但是所選的事例卻較清晰,學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引導后,一起總結出了本課所寫的幾個小故事標題:掉進面糊的奇遇;牛口脫險;魚肚里的發(fā)現和受寵。通過師生的一起分析歸納,我們深刻感到了童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角色都是善良的,他們的心都存在善良誠實的一面,所以我在課文教學總結的時候說:“同學們,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善良誠實的人始終占大多數,所以我們的這個世界是多么快樂而又幸福!”
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我引發(fā)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讓學生都來做一次英國小作家,來繼續(xù)續(xù)編這個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回答令我震驚,令我難忘。其中鑫宇的續(xù)編讓我最受感動,原因是續(xù)編的內容非常曲折,情節(jié)非常離奇,請允許我簡要的復述一下:
“大拇指湯姆回到王宮,國王繼續(xù)十分寵愛他,給他享用最好的東西,也給了他丞相的官做。”我說:“對不起,鑫宇,在古老的歐洲,可能會有伯爵等官職,中國才會有丞相呢?請改正下!”鑫宇接著講述她的續(xù)編:“國王封湯姆做了伯爵,可是一直發(fā)現他并且將湯姆獻給國王的廚娘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她終于產生了忌妒的心理,多次在國王面前偷偷的說大拇指湯姆的壞話,想讓國王治湯姆的罪。國王慢慢的相信了廚娘的話,于是將湯姆關起來。湯姆的父母知道了,他們歷盡千辛萬苦,請求國王釋放自己可憐的孩子,最后廚娘有一個善良的兒子,和湯姆差不多大小,他認為母親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便在國王面前告了自己母親的罪,請求國王放掉小湯姆。國王被廚娘的兒子感動了,于是釋放了小湯姆,讓兩個誠實的孩子在自己的身邊為官。將廚娘發(fā)回老家。最后大拇指湯姆與家人全部生活在王宮里,而母親成了廚娘,父親成了侍衛(wèi),他們快樂幸福地生活著!
聽后,我感覺鑫宇回答得太美妙完整了,當然她的續(xù)編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評價總結道:“鑫宇,老師希望你將這個續(xù)編寫下來,將來有機會還可以出書呢!”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2
教學本課我充分借助各種教學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在電視、電影、書包中看到的實例,感悟課文中詩句的意思,而沒有孤立地講句析句;此外是充分地指導學生在感情讀中感悟,這當中教師注意采用了多種讀的方式,如示范讀、男女生接讀、分句讀等,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如第一、二行中要讀出紅軍“不怕難”的語氣,語氣要讀得堅決,充滿信心;讀第三、四行時要讀出五嶺的綿延,烏蒙的氣勢磅礴;第五行要讀出紅軍的歡快心情;第六行讀時語氣低沉些,以表示對犧牲戰(zhàn)士的'緬懷之情。這樣不僅指導了學生的感情朗讀,也為背誦全詩打下基礎,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指導讀中發(fā)現學困生在讀的能力比較差,特別是新轉入的學生,對這些同學的朗讀還有待多指導,首先加強對詞句讀的鞏固,再重視對課文的朗讀。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3
《大拇指湯姆》中的湯姆太小了,遇到了很多危險,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運。在讓學生再次通讀課文后,再提問啟發(fā):“湯姆身上還可能發(fā)生什么驚險的事?讓學生相互交流!边@一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和遷移,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我抓住了這樣幾個問題:誰從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默林很同情他們。他暗暗施展法力,讓農夫的妻子生了個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兒。夫婦倆很喜歡這個孩子,給他取名為大拇指湯姆。
幾年過去了,湯姆一點也不見長大引導學生從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兒、幾年過去一點也不見長大等入手分析,聯系人類生育,談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讀出這種奇特嗎?從可怕的歷險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誰從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膽?把湯姆幾次歷險過程復述下來。指名復述課文,同學評價是否說清楚了。簡要說說你認為怎么奇特?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作者的想象豐富、大膽,體會童話故事蘊含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有沒有直接點明作者寫這篇文章要說明的`內容?讀懂文章的最后兩句話:但是他們不會想到,這一切都是因為多年前他們款待過一個素不相識的乞丐。是他們的善良,給自己帶來了幸福。通過這幾個問題來提領全文,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4
《三峽之秋》是方紀寫的。 讀后我們覺得他的語言幾乎是盡善盡美,要想把這篇文章中描繪的畫面展現給學生簡直太難了。而且我們也自我安慰說:“寫景的文章就是難講,你看大家都不講寫景的文章! 可如此美景不把學生帶入其中,作為老師該有的不僅是愧疚,還會有一種誤人子弟的罪惡感。于是這些天來,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樣講這一課。
起初我是接連的在網上瀏覽,也找到一些錄像,看了一些課堂實錄。但沒有可以拿過來就用的。沒有讓自己滿意的。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尤其是如此美文。斟酌再三,這兩天終于講完了這一課。有令自己滿意的收獲。
第一課時我通過和學生對詩導入,引入長江三峽。然后就抓住對“峽”字理解,出示三峽圖片,認識三峽。進入課題后,直接就檢查預習情況。
本課就兩個生字,一個“橘”是在第一自然段先出現的,通過聯系上下文學習“橘”字,從而走進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領同學們讀課文,畫出本段都寫了橘柚樹的哪些特點,想象畫,讀出感悟。從而了解了三峽秋天成熟的特點。幾篇輪讀,賽讀。學生們幾乎背下了第一自然段。接著我們看第二個生字“冽”,這個字正好出現在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與第一段同樣的方法:找這個字是寫什么景物的,畫出這個景物還有哪些特點,讀文字想象畫面,談感受并讀出來。就是這樣我們在欣賞中學習語言文字。
學完這兩個生字,我們來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并迅速勾畫出標志性的詞語。
第一課時就要結束了,我們又回顧了一下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學法:找景物,畫特點,想畫面,讀感悟。
第二課時是學習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幾段是按時間順序寫,三峽之秋一天的美景的。每一段都要有讀得設計,早上一段我抓住“明凈和明麗”“閃耀和閃爍”這兩組近義詞指導學生體會,早上三峽秋天的清新明凈之美。中午一段我抓住“熱烈”通過去掉比喻句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方紀語言功夫的精到。孩子們主抓“金鱗巨蟒” “呼嘯奔騰”體會到滔滔長江的雄壯奔放之美。出了熱烈,真的沒有什么可以形容此時的長江之壯美。黃昏的長江一段,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己的朗讀去體會它的平靜和輕緩,在與上段對比讀,此時長江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最讓我得意的就是“夜”這一段的設計,我說孩子們,此時現在我們就是游客,終于盼到了夜晚,這是我們很期待的,因為今天是中秋啊!那么此時游江你一定會留影,那么請讀書,看看你要拍那里,這張照片你要給誰看,要告訴他什么。
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游著,拍著......此時我真覺得時間好短暫,我們還沒有盡興游玩,下課了。
課結束了,我讓學生會家寫一篇導游詞。(自己過過游三峽的癮吧。
課結束了。反思一下問題還是不少,讀書指導時間分配不均,早晨用時過的,夜晚用時很少。如果時間分配好了,最后的拍照就會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了,而最后的展示缺沒有時間了。再有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進入了情景,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如何才能盡可能的讓那些隔岸觀火者,也身臨其境呢!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15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釣魚、放魚、啟示”這條主線,分成三個板塊,一個一個板塊學習。
在第一板塊中,我提出了這是一條怎樣的魚?引起學生的興趣,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指導朗讀。
在第二板塊中,我讓學生圍繞“放”與“不放”展開對話,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然后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在第三個板塊中,劃出作者的啟示,讀讀,議議。圍繞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展開對話,抓住“我卻不止一次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魚”指的是什么?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魚”呢?你有沒有遇到到過呢?
基本上學生跟著我的思路學習,但似乎我說的太多,給學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時間太少。所以教學就停留在課文的表面上,沒有在課文的'更深層次上進行挖掘;另外,在應該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小作者心情變化的時候沒有強化,只是請幾個學生讀了一下,這里做得不到位;還有,在讓學生討論課文中啟示部分內容時,沒有深入進去,感覺有點泛泛而談。
總的來說,上課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師生之間對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與平時的訓練有關。
【五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上語文教學反思12-11
六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01-15
草原上教學反思06-16
初中語文八上《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9-20
部編二上語文教學反思模板03-26
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09-17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19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8-06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01-18
一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0-18